资源简介 (共23张PPT)2025年蛇年春节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非遗春节”,也是中国农历60年一遇的“乙巳年”,与“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共同构成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里程碑。首届“非遗版”春节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核心素养目标通过春节的习俗分析,知道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同中华人文精神,传承中华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信。通过议学活动的探讨,了解中华人文精神对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的深远影响,进一步增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政治认同责任意识《论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蕴含着“仁、义、礼、智、信”等中华人文精神,对中国文化 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宫夜宴》,以河南博物院的唐三彩乐俑为原型,通过舞蹈的形式展现了唐朝宫女们的生活场景和精神风貌,体现了唐朝的文化繁荣和开放 包容的时代精神,同时也传递出中华文化中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书法艺术精湛,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而且文章中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思考:上述中华人文精神的文艺作品体现了什么思想 《兰亭集序》,东晋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记述了兰亭雅集的情景,不仅雅慰1.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P591(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58页蓝字)2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P623笔记梳理探究新课堂活动一: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观看视频《儒家思想的当代实践》,找到“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处世方法对当代的影响,并结合实际说一说“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在当代的影响。探究新课堂活动一: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视频内容:70年前,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看来,这一原则深深植根于儒家思想的和而不同理念,并为应对全球性挑战,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理念在21世纪仍有深远意义,我们要端正品行,心怀仁爱,尊重他人,能够推已及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现代社会中,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并存,社会治理需要包容不同的声音和需求。中国政府在社会治理中注重听取各方意见,尊重多样性,推动社会和谐;在教育领域,学生的个性、兴趣和能力各不相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全面发展;在家庭生活中,成员之间难免会有不同的意见和习惯。通过“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家庭成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包容彼此,维护家庭和谐……总之,“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探究新课堂活动二: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岁寒三友”和“四君子”,是传统诗词、绘画等文艺作品中常见的主题。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迎寒开放,故有“岁寒三友”之称。“四君子”则是指“梅、兰、竹、菊”。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兰的优雅朴素、高洁坚贞,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菊的清新高雅、悠然宁静寄托着中国人对高尚品格的推崇。在中国古代的文艺作品中,花木草石等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你还知道哪些蕴含着中华人文精神的文艺作品?这些文艺作品体现了什么思想 明宣德青花松竹梅纹盘东汉朝廷授予乌桓族首领的官印。乌桓是中国古代东胡族的一支。“率众长”为乌桓族部之长,“率众”的封号与其率众归附、守备边塞、助战平叛等事迹相关。“汉保塞乌桓率众长”驼钮铜印丁云鹏三教图轴佛、儒、道三教创始者红衣罗汉、孔子、老子坐于树下共同探究玄理。故宫博物院文物号:新00025705故宫博物院文物号:新00105980①这两件文物分别表达了不同民族和谐共处;佛、儒、道三教创始者和谐共处的场景,从中给予我们何种处世方法的启示?议一议求同存异②这种处世方法有何作用?请你能列举一些相应的例子。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和而不同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这些古老的民族智慧不仅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还影响了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理念。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多次阐述“求同存异”“君子和而不同”的中国主张。知识总结①内涵: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②作用: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P59顾安竹石图轴文物号:新00023082梅清双松图轴文物号:新00053975玄烨行书九日对菊诗轴文物号:故00237966不与繁花竞,寒苞晚更香。数茎偏挺秀,嘉尔傲风霜。①“岁寒三友”(松竹梅)和“四君子”(梅兰竹菊)是传统诗词、绘画等文艺作品中常见的主题,寄托着中国人对高尚品格的推崇,从这些文艺作品中你体会到了哪些高尚品格?议一议梅:凌霜傲雪、玉洁冰清;兰:优雅朴素、高洁坚贞;竹:中空外直、宁折不弯;菊:清新高雅、悠然宁静;松:高风亮节、坚韧顽强等。②你还知道哪些蕴含着中华人文精神的文艺作品?这些文艺作品体现了什么思想?文学和书法:如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兰亭集序》。《兰亭集序》记述了兰亭周围的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体现了对生命的珍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独特看法,呈现出超然自得的魏晋风度。书法布局疏朗有致,笔法变化多端,取势纵横自如,可谓字字精妙,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世人常用“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知识总结①内涵: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②作用: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P60“文”指的是文学创作及作品;“道”指的是作品蕴含的道理或思想。“文”,主要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即诗书、礼乐、法度等精神文明的创造;“化”,则是教化、教导民众,并使之改变。【赏中式美学 悟美学追求】蛇年春晚舞台不仅内容丰富,在形式上处处都体现了东方美学的极致追求。2025蛇年春晚Logo独具中国特色,图形标识从中国传统纹样中汲取灵感,基于甲骨文的“ 巳”字进行创作,演变成为一个方圆并济、独具特色的花纹图案。双巳合璧,事事如意,这是乙巳蛇年与如意之间吉祥曼妙的创意链接,饱含喜庆美满的家国祝福,更彰显着中华民族精神根脉生生不息的美好寓意。议学情境4现代芭蕾《伊人》舞台变幻成一池春水,营造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缱绻东方意境。舞蹈《喜上枝头》将舞台打造成一幅展开的宋画,勾勒出“ 人在画中舞”的美学意象,传递 “ 喜鹊登枝报喜来”的美好寓意。议学活动:1、蛇年春晚舞台上还有哪些中式美学令你印象深刻?2、观看《千里江山图》时,你的内心产生了哪些感受?议学小结内涵: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具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作用: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相关链接《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唯一传世的作品。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渺,气象万千,壮丽恢宏。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千里江山图》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是一幅旷世杰作。点拨: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这些诗作感情真挚、朴素自然,表达了陶渊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和俭朴、自然的生活态度,深受后人喜爱。思考:查阅陶渊明的田园诗,谈谈你从中感受到的生活理念。探究与分享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什么意义?知识归纳(1)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2)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礼记》中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是事物存在的本然状态,“和”是事物间相互和谐的状态。在“中和”的状态下,天地万物和谐地共存发展,各得其所,繁荣兴旺。《周易》中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太和”就是泰和,是天地万物和谐的最理想状态。对于人来讲,“太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最高境界,即天人合一之境。相关链接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课堂小结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