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 校班级姓名考证号)2025年河北省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评语文试卷 总分 评卷人考生禁填 缺考考生由监考员用黑色中性笔填写准考证号 并填涂右边的缺考标记。□得 分 评卷人 第 一 部 分 (1-2题14分) 1.学校开展“家乡在河北”美文展播活动,下面文段摘自《固安小镇》,请你阅读后,回答后 面的问题。(共12分) “固安”这两个字,寄托着人们对平安吉祥的向往。 近年来,古老的固安在悄然改变,安宁、祥和之气(mímàn)在城乡之间。固安城里市井 繁华,南关夜市人群【甲】川流不息。城边小镇的路旁,白杨树高大秀朗。发白的树干上点缀 着里纹,像一个个睁大的眼睛。向上仲展的树枝(péngbó)有力。一株、两株,它们仿佛排成 长队的卫士.在辽阔的平原上傲然屹立着。放眼望去,古老的燕赵之风【乙】扑面而来。穿过 国安的河流【丙]犬牙交错,岸边草木酸蕤,温泉常现。世代劳作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如今 的 生活方式有了巨变。土地流转,从前扛着锄头镰刀下地的农民,也开始跟农业机械打起了 交道 。 “京南明珠”正绽放着迷人的光彩。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mímàn) ②(péng bó) (2)为文段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字母)。(2分) ①悄然 (A.qiǎo B.qiāo) ②流转_ ( A.zhuàn B.zhuǎn) (3)文段中甲、乙、丙三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是: 。 ( 2 分 ) (4)文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用词不当,应将 改为 。 ( 2 分 ) (5)“葳蕤”一词,读作: wēiruí,“艹”表示该词与植物有关。“葳”,垂落,指茂盛; “蕤”表示密集排列的形象,因此我们可推测“葳蕤”一词的意思是: 。 ( 2 分 ) (6)请你以宣传语的方式补全文段结尾,表达固安人民对各地游客的欢迎。(2分) 答 : 2.在“追忆长征出发90周年”活动中,小文设计了下面活动流程,请你帮他补全空缺内容。 (共2分)★★语文试卷模拟 第1页,共8页★★(“追忆长征出发90周年”) (成果展示) (活动安排光影长征:观看红色①②) (个人活动总结)电影第 二 部 分 (3~19题56分) 得 分 评卷人 一、古诗文阅读 (一)默写(共7分) 3.请根据自己的积累,将下面文段中空缺内容补充完整。(7分) 典籍里的中国,视通万里;诗文里的中国,隽永千年。先秦诗人以“①.,在河之洲”营造浪漫意境; 郦道元用“②. ,良多趣味”赞美三峡春 冬的盛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有“芳草鲜美,③ "的奇妙境界;李煜的 《相见欢》里有“④ ,理还乱,是离愁”的慨叹;⑤. ( 填 人名)在飞来峰上留下“不畏浮云遮望眼,⑥ _ "的铮铮誓言;刘禹锡用 “⑦. ,无案牍之劳形”道尽“诗豪”自得其乐的豁达心性。 (二)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回答4-6题。(6分) 【甲】游山西村 【乙】田舍① 陆游 范成大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烟火村声远,林菁②野气香。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乐哉今岁事,天末①稻云黄。 ①田舍:农家。②筑圃(pǔ):修筑打谷场。③林菁(jīng):丛生的草木。④天末:天边。这里是指稻田一 望无际。 4.【甲】【乙】两首诗都描绘了农村的祥和淳朴,但所写的季节不同。【甲】诗写的是,【乙】诗写的是 。 (填季节)(2分) 5. “山西村”为诗人陆游的家乡。请帮他为家乡做宣传,补全下面的推介内容。(2分) 山西村的民风淳朴,这里人情美;山西村的山水环绕,这里 ; 山西村的古风尚存,这里 6.【乙】诗“鸟鹊噪斜阳”中“噪”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2分) 答 :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0题。(共13分) 【 甲 】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①。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 者为之,已宿构③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③其下★★语文试卷模拟七第2页,共8页★★笔。报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 朽矣!" (选自《唐批言》,有删改) 【 乙 】 司马温公为西京留台,每出行,前驱①不过三节。后官宫祠②,乘马或不张盖,自持扇障 日。程伊川谓曰:“公出无从骑,市人或不识,有未便者。”公曰:“某惟求人不识尔。” (选自《邵氏闻见录》) ①十四:关于写作时的年龄,有多种说法,一说是二十多岁。②阎公:指阎伯屿,曾任洪州都督。③宿构:预 先构思。④伺:观察。⑤矍然:惊惧四顾的样子。⑥西京留台:古代官职名称。⑦前驱:前导队伍。⑧三节: 这里指有限的几个部分。⑨宫祠:官名,宫官使。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王勃著《滕王阁序》 著 : (2)及以纸笔巡让宾客 及 : (3)乘马或不张盖 或 : (4)自持扇障日 自 : 8.下面各项与“公矍然而起”中“而”字用法相近的一项是(2分)…… …【 A.博学而笃志 (《<论语>十二章》) B.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C.呼尔而与之 (《鱼我所欲也》) 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 9.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 答 : (2)某惟求人不识尔。 答 : 10.选文中的王勃和司马温公都有个性。你喜欢谁的行事风格呢 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答 : 得 分 评卷人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1-14题。(共9分) 舒熵 ①据《汉书》记载,秦汉时期大约十里设一亭,这也是“十里长亭”说法的由来。然 而,今天说起“长亭”,中国人多半不会产生沿亭缉盗的联想,反而充满“多情自古伤离 别”的愁绪。 ②从管理治安奸盗的肃杀衙门,到充满离愁别绪的意境象征,“十里长亭”的这一段演变 之路,究竟是怎样走过的 ★★语文试卷模拟七第3页,共8页★★③古人出行,长途漫漫。十里长亭的存在,为行旅止歇提 亭渐渐具备了驿馆的特性,成为一处“暂停” 驻足 暂歇的地方。所以,到了东汉末年,《风 馆。”亭,这个原本负责“民所安定”的建 的无限诗意,也随着一代代行旅之人的脚步, ④亭,几根柱子便撑起整座建筑,可 提供 了面向自然的开阔视野。在亭中远眺,可以使 就有“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的阐释。 ⑤为观览而摒弃四壁,为遮挡风雨而设顶,哪怕身处山崖险石上,也使人有安然之感…… 亭一边为人们提供庇护的场所,一边满足着人与自然亲近的追求。 ⑥唐代的亭,又有“胜屋”的美称,既因为许多亭子都身处胜境,也因为亭子被打造得越 来越婀娜多姿——形式上突破了常见的四角方形。四角、六角、八角和圆亭出现了,这从敦煌 的唐代壁画、存世的亭阁式塔中可见。人们还创造出暑天于屋檐放水、下注如落雨,使亭内温 度降低的“自雨亭”;可进行曲水流觞游戏的“流杯亭”等。亭成了山水间最美的“休止 符”——有风景的地方就有亭,因为要停下来看风景,也要在风景里看见亭。 ⑦亭与自然的紧密关系,注定它不会仅仅停留在大山大水之间。大约从南朝开始,亭被移 入山石湖塘、竹木花草的园林中,在遮阳避雨、休栖游赏的实用功能外,增添了隔景造景的效 果和托物言志的情怀。 (选自《中华遗产》杂志,有删改) 11.下面是同学们为本文拟写的题目,你更喜欢哪一个,请简述理由。(2分) A.亭:观万景得天全 B.说“亭” 答 : 12.选文①③两段提到《汉书》《风俗通义》古籍,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 13.请针对选文第⑥段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2分) 答 : 14.阅读选文,说说亭的功能发生了哪些演变 (3分) 答 :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5-18题。(共13分) 高贵的弯腰 张燕峰 ①滨海路是我所在城市最繁华的路。这里有两家比邻而建的大商场,不远处还有一个大型 游乐场,每天无论哪个时段,这里都是车水马龙,熙来攘往的人群像潮水一般。自然就吸引了 不少以乞讨为生的人,他们或残或老或病,令人唏嘘。 ②一天午后,阳光收敛起它炽热的光芒,柔和地铺满路面和每一个角落。为了享受这明媚 而温和的好天气,街上的行人明显比往日更多了一些。尤其是游乐场前,更是人流如织。★★语文试卷模拟七 第4页,共8页★★③我勿匆经过这里,看到不远处盘腿坐着一个 乞丐,头发花白,胡子拉碴,衣杉破旧肮 脏,已经看不出最初的颜色。一副墨镜几 一根拐杖。面前是一 个掉了漆的白铁缸子,里面有几枚硬币, ④走到他身旁时,我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硬币,随手丢出去。硬币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炎的弧 线,“呕哪”一声,落到了缸底。我依旧脚步勿勿,行走的速度并没有因此放慢一点点,但隐 约听到身后传来一声沙哑干涩的“谢谢”。我,没有回头。 5就在我昂首阔步前行时,迎面走来一位中年 手提着沉甸甸的袋子,有上去有 些吃力,显然是刚从商场里购物出来。再仔细看, 衣着华丽,妆容精致,明亮的眸子里荡漾 着浅浅的笑意,像水波潋滟的湖面,美丽、优雅、知性。 ⑥只见她走到一个离我较近的老年乞丐面前, 半蹲在老乞丐面前。 ⑦老乞丐的头发蓬乱如鸡窝,干沟万坚的脸上职满了尘土和污垢,双眼空洞无神。一双手 又黑又脏,枯瘦的就像鸡爪子。身上穿的衣服破烂不堪,辨不清颜色的裤腿上,连一块干净的 地方都找不到。更吓人的是他没有腿,裸露在外面的残肢处蜿蜓着丑陋的红色疤痕,像一条扭 动着的狰狞的蛇。 ⑧我不解地望着她,眼前却出现了让我惊讶的一幕:那位优雅高贵的中年女子竟然指着自 己腰间的棕色小皮包,对老乞丐轻声说:“我腾不出手,钱在这里,您自己取吧。” ⑨老乞丐显然也愣住了,呆愣片刻后,他才伸出了手。大概是看到自己的手又黑又脏吧, 他的手在半空中停了几秒,然后又快速地缩了回去。 ⑩那女人好像看出了老人的尴尬,眉眼间露出温暖的笑意,又轻声说道:“没事的,您就 放心取吧。" 那双沾满污垢的黑手还是踌躇了几秒钟,但终于再次举起来,颤抖着打开那只精巧的小 包,哆哆嗦嗦地取出里面面额最小的五元钱,然后双手作揖,连声道谢。 ②那女人直起身,莞尔一笑,摇摇头,从容优雅地向前走了。目送着她的背影穿过马路, 拐过街角,淹没在汹涌的人流里,直至不见,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在原地站了很久,很久。 ③那一瞬间,潮水般涌上心头的是深深的羞愧。 ④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个心地善良、有悲天悯人情怀的人,因为我从来都是逢乞必 施。可是我帮助他们时从来没有认真关切地注视过他们,不肯为他们停留哪怕一分一秒;而是 居高临下地施舍,高高地抛下,留给对方的永远是一个做慢又冷漠的背影。 ⑤而这位女士如水般柔软、善良、悲悯,她对贫者有推己及人的尊重、信赖、体恤。和 她相比,一下就映射出了我内心的浅薄狭隘和自以为是,所有曾经自诩的美好品质在她面前 纷纷土崩瓦解,碎成了满地的碎片,怎能不让我汗颜 如此优雅高贵的弯腰,怎能不令我肃 然起敬 ⑥我走到一个盲乞丐面前,取出一张纸币,弯下腰,轻轻放到他面前的搪瓷大碗里。 (有删改) 15.阅读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3分) 答 : 16.选文多处运用对比,请找出一例,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答 :★★语文试卷模拟七第5页,共8页★★17.阅读下面句子,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1)明亮的眸子里荡漾着浅浅的笑意,像水波激滟的湖面,美丽、优雅、知性。(从修辞角 度赏析句子) 答 : (2)我不解地望着她。(联系语境,分析“我”为什么感到“不解” ) 答 : 18.阅读选文,说说那个女人的“弯腰”“高贵”在何处 (3分) 答 : 得 分 评卷人 三、整本书阅读 19.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下面的问题。(共8分) (1)小语在读艾青的《树》一诗时,联想到了《水浒传》中的情节,请阅读下面诗句和回 目,完成任务。(3分) 树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他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他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水浒传 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第五十八回: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 请任选上面《水浒传》中的任一回目,联系具体情节,谈谈你对艾青《树》这首诗的理解。 答 : (2)同学们围绕《格列佛游记》和《西游记》两部作品进行比较阅读,请你参与讨论。(5分) 潇潇:我们先要清楚两部书的基本常识,再进行比较阅读。《西游记》是我国古代一部 ①. 体长篇神魔小说。《格列佛游记》是长篇游记体讽刺小说, 作者是② 0 一硕:两部作品都虚构了主人公在不同国度的经历,情节离奇,充满想象。《西游记》中师徒 四人分别历经③ 、比丘国等地,《格列佛游记》中主人公在小人 国、大人国、④ . 等地历险。 雨桐:两部书都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我觉得格列佛和孙悟空有相似处,二人都有⑤. 的一面。★★语文试卷模拟七 第6页,共8页★★(20.阅读下社会需没有价值请你以要求④不要套) (得分) 评卷人 面材料, 要出类 。再微小 “平凡 :①题目 写、抄袭 第 三 部 分 (20题50分) 按要求作文。(50分) 拔萃的精英,也需要默默奉献的平凡人。但平凡不意味着平庸,更不意味着 的光,也是光;再平凡的人,也有他的高光时刻。 人也有高光时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自拟;②联系生活,有真情实感,内容积极向上;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⑤不少于600字;⑥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10020000★★语文试卷模拟七 第7页,共8页★★40000700★★语文试卷模拟七 第8页,共8页★★2025 年河北省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评语文试卷(七) 参考答案1.(1)①弥漫 ②蓬勃(每小题 1 分,共 2 分)(2)①A ②B(每小题 1 分,共 2 分)(3)丙(2 分)(4)屹立 挺立(或“站立”)(2 分)(5)草木生长茂盛,枝叶繁茂(意思对即可,2 分)(6)示例 1:这么近,那么美,固安欢迎您!示例 2:宜居小城固安,欢迎您!(言之有理即可,2 分)2. 示例:①书信长征:品读红色家书 ②歌声缅怀:传唱长征歌曲(每空 1 分,共 2 分)3. ①关关雎鸠 ②清荣峻茂 ③落英缤纷 ④剪不断⑤王安石 ⑥自缘身在最高层 ⑦无丝竹之乱耳(每空 1 分,写错字不给分,共 7 分)4. 春季 秋季(每空 1 分,共 2 分)5. 风景美 民俗美(每空 1 分,共 2 分)6. “噪”字从听觉角度生动描绘出鸟雀在斜阳下叽叽喳喳鸣叫的热闹场景,展现了乡村的生机活力与祥和氛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意思对即可,2 分)7.(1)写(2)等到(3)有时(4)自己(每小题 1 分,共 4 分)8. C(2 分)9.(1)阎公很生气,一挥衣服起身离开,专门派人观察他如何写作。(2 分)(2)我只是希望别人不认识我罢了。(2 分)10. 示例 1:我喜欢王勃,喜欢他才华横溢,且不畏强权,不迎合权贵,高洁自傲。示例 2:我喜欢司马温公,因为他身居高位却低调出行,这体现了他的简朴作风,不高调、不炫耀。(言之有理即可,3 分)【参考译文】【甲】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时候,年龄只有十四岁。都督阎伯屿不相信他的才华,王勃虽坐在宴席间,但阎公有意让自己的女婿来写,已经让他预先构思好了。等到阎公拿出纸笔,逐个地邀请客人写时,只有王勃没有推让。阎公很生气,一挥衣服起身离开,专门派人观察他如何写作。上报的人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公惊讶慌张地站了起来,说:★★语文试卷 模拟七 参考答案 第 1 页 共 3 页★★“这人真是天才,文章会留传后世,永不磨灭!”【乙】司马光在担任西京留台时,每次出行,他的前导队伍不会超过三节。后来担任宫官使,有时会骑马而不打伞遮阳,自己拿着扇子遮挡阳光。程伊川对他说:“您出行没有骑马的随从,在市场中可能会有人不认识,这可能会带来一些不便。”温公说:“我只是希望别人不认识我罢了。”11. 示例 1:喜欢 A。这个题目既点出了主要对象“亭”,又来自文中内容,形成文题呼应。示例 2:喜欢 B。这个题目简明清晰地介绍了文章的主要说明对象,也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空间,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言之成理即可,2 分)12. 引用古籍中的原话,不但表明亭的历史悠久,而且也说明关于亭子作用的记载有明确出处,增加文章内容的真实性、科学性。(2 分)13. 示例 1:唐代亭子的特点是什么? 示例 2:唐代亭子为什么被称为“胜屋”?(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2 分)14. 秦汉时期为管理治安奸盗的肃杀衙门;东汉有了驿馆的特性,成为迎来送往、驻足暂歇的地方;唐代成为遮阳避雨、休栖游赏或亲近自然的场所;南朝时被移入园林,增添了隔景造景的效果和托物言志的情怀。(答出三点即可,3 分)15. “我”路遇乞丐傲慢施舍后目睹女子弯腰示意乞丐自己拿钱,反思自我,深深羞愧,最后取出钱币弯腰施舍。(意思对即可,3 分)16. 示例 1:女子华丽优雅的形象与乞丐的破烂肮脏外表形成对比,突出了女子人美、心更美的美好品质。示例 2:“我”居高临下的傲慢施舍的行为与女子弯腰半蹲示意乞丐自己拿钱的行为进行对比,表达对女子的赞美,突出了要对贫者有推己及人的尊重、信赖和体恤的主旨。(3 分)17.(1)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女人的眼眸比作水波潋滟的湖面,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女人美丽、优雅与和善的形象特点,表达了对女人美好品质的赞美。(意思对即可,2 分)(2)“我”觉得不能靠近乞丐,捐钱远远丢过去即可,因此不明白这么优雅美丽的一个人,看到肮脏不堪且伤口狰狞可怕的乞丐,为什么要弯下腰又半蹲下去靠近他?(意思对即可,2 分)18. 她不仅善良地对弱者爱心捐助,而且她的帮助是建立在对贫者的尊重、信赖、体恤基础上的,这样的弯腰动作里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因此是高贵的。(3 分)19.(1)示例 1:选择第十六回。杨志内部出现矛盾,但晁盖、吴用等八人却团结合作,协调一致,用计策劫走了生辰纲。可见团结互助是取得胜利的关键。艾青的诗歌《树》中“根须纠缠在一起”就是在表达对肩负重任的人们紧密团结,英勇顽强的精神的赞美。示例 2:选择第五十八回。呼延灼兵败投奔青州后要分别攻打桃花山、二龙山和白虎山。周通、鲁智深、杨志、孔明等三山人马聚集自己的力量和梁山泊宋江等人,共同攻打青州。三山聚义★★语文试卷 模拟七 参考答案 第 2 页 共 3 页★★的情节体现了团结才是力量的真理。艾青的诗歌《树》中树的根须在看不见的深处牢牢地纠缠在一起,也象征这种紧密团结,互帮互助的精神。(言之成理即可,3 分)(2)①章回 ②乔纳森·斯威夫特 ③车迟国(或女儿国) ④飞岛国(或慧骃国)⑤勇于探索(或机智果断、追求自由)(每空 1 分,共 5 分)(③④⑤空答案不唯一)20. 作文略(50 分)中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表(50 分制)分 等数 次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项 目25~22 分 21~18 分 17~14 分 13~0 分切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内容(25 分)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较明确 中心不明确内容充实 内容具体 内容较具体 内容不具体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较真实 感情不真实20~18 分 17~14 分 13~10 分 9~0 分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不完整表达(20 分)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用词生动 用词准确 用词基本准确 用词不准确表达方式运用好 表达方式运用较好 表达方式运用一般 表达方式运用差5 分 4 分 3~2 分 1~0 分书写(5 分)字体美观 字体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潦草说明:①不同的项目在不同的等次里给分;40 分以上的作文应占一定比例;非常优秀的作文可以给满分。②表达有创意的酌情加 1~5 分,加到满分为止。③没有题目或题目不当的减 2 分;不足字数的,每少 50 个字减1 分;错别字每 3 个减 1 分(重复的不计);标点有三处以上错误的酌情减 1~3 分。④套写、抄袭的在第四类之内酌情给分。⑤文体不明确的酌情减分。★★语文试卷 模拟七 参考答案 第 3 页 共 3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河北省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评语文试卷.docx 2025年河北省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评语文试卷参考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