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素养阅读一、对比阅读:赤壁之战。【选文一】 ①东汉末年,曹操率大军南下,想夺取位于江南的东吴。东吴都督周瑜调兵遣将,驻守在赤壁,同曹操隔江对望。②周瑜和部下黄盖商议:“我军与曹军兵力悬殊,这场仗应该怎么打 ”黄盖献上火攻之计.并表明愿诈降助攻。于是周瑜同黄盖约定:黄盖先假装投降曹操,趁机接近他们,以便放火。周瑜依计将黄盖打了一顿。于是,黄盖写了一封信给曹操,说自己愿意脱离东吴,带兵士投奔曹操。曹操果然上了当。③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曹操正在船头迎风眺望,忽然有个兵士报告说:“江南隐隐约约有些帆船,趁着东南风向北岸驶来。”曹操定睛一看,果然有一队帆船直向北岸驶来,不一会儿已经来到江心,船头的大旗上分明写着一个“黄”字。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④不错,趁着东南风来的正是黄盖的船,一共二十条,都用幔子遮着,船里既不是兵士,也不是粮草,而是芦苇干柴,上面铺着硫黄等引火之物。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后面。⑤黄盖的船把帆张足,快得像离弦的箭。周瑜带着兵船跟在后面。 曹操只认为是黄盖来投降了,很高兴,毫无防备。⑥船队离曹操的船队只有一千米左右的时候,黄盖叫兵士们把二十船芦苇干柴一齐点着,大家上了小船,解了缆绳,让这二十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曹操的船队。 曹操的战船被铁索连着,没法散开,一下子都着了火。火又蹿上岸去,岸上的兵营也烧了起来。哭声喊声混成一片,曹操的人马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曹操坐小船逃上北岸,忽听得背后鼓声震天,周瑜的兵追来了。曹操见手下的兵将丢盔弃甲,无心应战,只得带着他们从华容道逃跑了。【选文二】 是时东风大作,波浪汹涌。操在中军遥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操迎风大笑,自以为得志。忽一军指说:“江南隐隐一簇帆幔,使风而来。”操凭高望之。报称:“皆插青龙牙旗。内中有大旗,上书先锋黄盖名字。”操笑曰:“公覆来降,此天助我也!”来船渐近。程昱观望良久,谓操曰:“来船必诈。且休教近寨。”操曰:“何以知之 ”程昱曰:“粮在船中,船必稳重;今观来船,轻而且浮。更兼今夜东南风甚紧,倘有诈谋,何以当之 ”操省悟,便问:“谁去止之 ”文聘曰:“某在水上颇熟,愿请一往。”言毕,跳下小船,用手一指,十数只巡船,随文聘船出。聘立于船头,大叫:“丞相钧旨:南船且休近寨,就江心抛住。”众军齐喝:“快下了篷!”言未绝,弓弦响处,文聘被箭射中左臂,倒在船中。 船上大乱,各自奔回。 南船距操寨止隔二里水面。 黄盖用刀一招,前船一齐发火。 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障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 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曹操回观岸上营寨,几处烟火。黄盖跳在小船上,背后数人驾舟,冒烟突火,来寻曹操。操见势急,方欲跳上岸,忽张辽驾一小脚船,扶操下得船时,那只大船,已自着了。 张辽与十数人保护曹操,飞奔岸口。 (节选自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1.下列对选文二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使风而来(利用风力,张帆行船)B.倘有诈谋(假如)C.盲未绝(绝对)2.用简洁的语言把火烧赤壁的过程补充完整。3.(新角度)比较两篇选文的异同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 )误(×)。(1)内容相同:都讲述赤壁之战,且选文二与选文一第③至⑥自然段内容大体对应。 ( )(2)语言风格不同:选文二保留了古典名著的原貌,选文一则更加通俗易懂。( )(3)情节相同:两篇选文都有程昱发现来船异常,提醒曹操注意,并带兵阻止的情节。 ( )4 结合两篇选文可知,画“ ”的句子中“公覆”指的是 (人名)。下面的歇后语中,由他的故事演化而来的是 (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B.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C.孔明草船借箭——有借无还D.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二、阅读下面的古典名著片段,完成练习。根据字面意思,我猜测“赶将入来”是赶来的意思。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 武松一踅(xué),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 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bō)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 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 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 打的蒋门神在地下叫饶。武松喝道:“若要我饶你性命,只要依我三件事!”蒋门神在地下叫道:“好汉饶我! 休说三件,便是三百件,我也依得!”武松道:“第一件,要你便离了快活林回乡去,将一应家火什物,随即交还原主金眼彪施恩。谁教你强夺他的 ”蒋门神慌忙应道:“依得,依得!”武松道:“第二件,我如今饶了你起来,你便去央请快活林为头为脑的英雄豪杰,都来与施恩陪话。”蒋门神道:“小人也依得。”武松道:“第三件,你从今日交割还了,便要你离了这快活林,连夜回乡去,不许你在孟州住。在这里不回去时,我见一遍打你一遍,我见十遍打十遍。 轻则打你半死,重则结果了你命! 你依得么 ”蒋门神听了,要挣扎性命,连声应道:“依得,依得! 蒋忠都依!”(有删改)【链接材料】 ①武松被发配至孟州牢城营,小管营施恩先是替武松说情,想让他免去一百杀威棒,后又托人照顾在牢城营的武松。②施恩的酒店被恶霸蒋门神霸占,武松听说后大怒。1.仿照选文中的示例,写一写加点词语的意思以及你猜测的方法。陪话: 结果:2 选文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 《 》。根据第 自然段的内容,可以判断其所在的回目为( )。武松威震安平寨 施恩义夺快活林B.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C.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D.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3.借助链接材料,说说武松为什么要打蒋门神。从中可以看出武松具有怎样的品质 阅 读《西游记》中的两个片段,完成练习。【片段一】 他见三藏只管絮絮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nèn)般絮聒(guō)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 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 (节选自《西游记》第十四回)【片段二】 “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詀(zhān)言詀(zhān)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节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1.《西游记》是章回体小说,以上两个片段分别选自( )和( )两个章节。A.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B.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C.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D.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2.(新角度)比较阅读两个片段,填写下面的表格。内容 情节共同之处 不同点 孙悟空的成长变化片段一 都写了孙悟空离开师父(取经队伍) ①由“按不住心头火”“使一个性子”“呼的一声”可以看出孙悟空___________的特点 ②离开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片段二 ①采用语言描写、_____描写和_____描写,写出了孙悟空______________的特点 ②离开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单元素养阅读答案一、 1. C2.黄盖假降 点火弃船3.(1) (2) (3)×4.黄盖 B2.水浒传 D3.蒋门神凭武力霸占施恩的酒店,出于打抱不平,也为了报答施恩的礼遇之恩,武松醉打蒋门神。从中可以看出武松知恩图报,有侠义心肠。解析 “醉打蒋门神”发生在武松因替兄长报仇而杀人获罪,被发配到孟州之后。 在孟州,武松受到小管营金眼彪施恩的照顾,得知施恩经营的酒店被蒋门神霸占后,他毅然决定为施恩出头,夺回店面,于是就出现了“武松醉打蒋门神”的经典一幕。 通过这一事件,我们可以看出武松知恩图报,有侠义心肠。三、1. B D片段一:①任性、急躁、率性 ②头也不回地走了片段二:①动作 神态 重情义、心思细腻 ②下跪拜别,嘱咐沙僧,依依不舍地走了 孙悟空的成长变化:由任性急躁变得成熟稳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