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物质的特性单元检测卷班级 姓名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30分)1.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下列有关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B.一杯水凝固成冰后,质量变大C.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gD.1kg钢材比1kg木材所含的物质多2.小金用最小砝码为5g的托盘天平称量一铁块质量,当天平平衡时他读出质量为76.8g,后来同桌小徐指出物体和砝码放反了,则实际质量应为( )A.71.8g B.75.2g C.63.2g D.73.2g3.一间教室内空气的质量接近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通常状况下空气密度约1.29kg/m3)( )A.一瓶矿泉水 B.一名中学生 C.一头大黄牛 D.一辆小轿车4.某学校劳动实践基地采用了膜下滴灌技术:水通过塑料管上的滴头被送到农作物根部进行灌溉,且在滴灌土壤上方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如图所示。该技术能减少水分蒸发的原因是( )A.滴灌增大了水的流速B.滴灌降低了水的温度C.覆膜减慢了水分表面空气的流速D.覆膜增大了水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5.手机屏幕大部分用的是硅酸铝玻璃,下列关于硅酸铝玻璃性质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不易与氧气反应 B.透光性好C. 不易溶于水 D.见光易分解6.“二十四节气”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谷雨”“寒露”“霜降”“小雪”等节气与物态变化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 露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D.雪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7.某同学要称量25.5g食盐,1g以上用砝码,1g以下用游码。其操作方法如下:①取20g、5g砝码放右盘;②调节天平平衡;③左盘添加食盐到指针位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④移动游码到0.5g处。其合理顺序是( )A.②①④③ 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① D.②④③①8.一支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剩下三分之一的体积,下列关于其质量和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密度均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一B.质量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密度不变C.质量、密度均不变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9.在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中有下列步骤,其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A.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B.将一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并读出示数C.测出倒出牛奶后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D.测出此时量筒和牛奶的总质量10.如图甲所示,质量相同的a、b、c三种液体分别装在三个相同的玻璃杯中,如图乙是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是( )A.a、b、c B.a、c、bC.b、a、c D.b、c、a11.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是一种特殊的碳材料,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2000℃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到3000℃时开始升华。下列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A.发生升华时吸收热量 B.熔点是2000℃C.沸点是3000℃ D.凝固点是3000℃12.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A.冰不经过熔化也可以变成水蒸气B.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不一定升高C.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13.小明使用最小砝码是5g的天平测量某个零件的质量。由于疏忽,实验中把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其余操作均规范正确,并按要求规范读出零件的质量为24.6g,则该零件的实际质量为( )A.24.6g B.23.4g C.15.4g D.19.6g14.用同一种材料制成的四个正方体,其棱长和质量如图所示。其中只有一个是空心的,它是( )15.如图为某晶体的状态变化过程,甲、乙、丙对应固、液、气三种状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的过程需要放热B.BC段对应的状态是固液共存态C.DE段对应的温度为该晶体的熔点D.白雾形成对应的状态变化过程是乙→丙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6.“嫦娥五号”探测器“挖土”时的关键部件——2.5m长的钻杆及其结构件由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成,该复合材料的密度为2.8g/cm3。“2.8g/cm3”表示的科学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钢铁(ρ=7.9g/cm3)制成上述关键部件,则其与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成的关键部件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17.在探究固体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A、B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填“A”或“B”)是晶体熔化的图线,其熔点为______℃。 18.认识和理解物态变化,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很多生活中的现象。(1)如图甲所示,在北方十分寒冷的地区,人在室外时,口罩、帽子、眉毛上都会长出冰霜,是因为在寒冷的环境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__。 (2)如图乙,人们利用常温下___________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瓶中。 19.由不同物质组成的大小不同的甲、乙两个实心物体,体积之比为V甲∶V乙=2∶1,质量之比为m甲∶m乙=1∶3,则甲、乙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若将甲切去质量的一半,乙切去体积的三分之一,那么甲、乙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 20.如图是小华复习物态变化时所做的思维导图,请补充填写出圆圈两处问号的内容。(1)_______;(2)____________。 21.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根据雪地上脚印深度进行粗略测量积雪密度的方法:利用一块平整地面上的积雪,用脚垂直向下踩在雪上,形成一个向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已知冰密度为ρ冰。测出积雪原来厚度为H,用脚踩在雪上形成脚印深度为h。(1)用此方法测出积雪密度的表达式ρ雪=___________(用H、h、ρ冰表示)。 (2)从微观角度(水分子)解释雪变成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22.2022年北京冬奥会兑现了“绿色办奥”承诺,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1)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飞扬”火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氢气能作为燃料是因为具有能燃烧的性质,该性质属于_______性质。 (2)除了北京冬奥会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我国科学家还首次在实验室成功利用水和二氧化碳人工合成了淀粉。这一变化属于_______变化。 三、实验探究题(每题8分,共32分)23.小明利用天平、烧杯、记号笔及足量水测量一石块的密度,其实验步骤如下: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②将石块放入烧杯中并倒入适量的水,用记号笔在烧杯壁上记下此时水面的位置M,并用天平测出烧杯、水和石块的总质量。③将石块从水中取出,然后往烧杯中缓慢加水 ? ,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相关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其中步骤②天平平衡时的情况如图所示。① 石块的质量(g) 31.8② 烧杯、水和石块的总质量(g) 如图③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g) 142.0(1)补全步骤③:____________。 (2)据图可知,烧杯、水和石块的总质量为________g,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3)步骤③中,将石块从水中取出时会带走一些水,此情况对测定石块的密度_________(填“有影响,导致密度偏大”“有影响,导致密度偏小”或“无影响”)。 24.小明同学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如图甲所示,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1)实验过程需要酒精灯加热说明升华需要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善于思考的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碘的沸点为184℃,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根据这些资料,小红认为小明所做的实验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碘可能并不是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而是固态碘先_______再汽化成碘蒸气。 (3)根据上述猜想,小红对原实验进行改进,设计了乙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发现碘升华管内也出现紫色的碘蒸气。该实验能否得出碘升华的结论?并说明理由。25.水写布是一种遇水马上显黑色墨迹、水干后褪色可以重新书写的画布。某同学用水写布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方案如下:取三块大小合适、面积相等的方形水写布浸湿,将其中一块进行折叠。在水写布四角穿孔,用橡皮筋绑定在烧杯的外壁上,如图所示,A、B组烧杯中加入等量热水,C组加等量冷水,记录水写布上墨迹褪尽所需要的时间,如表。组号 A B C时间(s) 110 500 300(1)本实验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水蒸发的快慢。 (2)B组和C组能否形成对照?并说明理由。(3)若要研究“空气流速对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请简述实验方案。26.一款被称为“喝水神器”的55°保温杯在网店热销。往保温杯中加入热水,并可使温度快速降至55°并较长时间保持。项目小组想选择海波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器材,自制一款48℃保温杯。器材:易拉罐(导热性能好),铝箔隔热棉(导热性能差),海波,裁剪好的2个直径不同的塑料瓶。【方案设计】(1)请你选择上述的材料,通过画图,并注明所用材料,设计一个速冷保温杯。【实验验证】(2)盖上盖子摇一摇,每隔一段时间测量杯中水和海波的温度,并作出温度与时间的曲线图(图甲),发现并没有快速使水温达到48℃,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迭代】(3)在改进实验后,重复上述实验,并作出温度与时间的曲线图(图乙);请利用题目信息,结合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水温能快速降到48℃并维持不变的原因。四、解答题(共10分)27.蜂蜜密度是检验蜂蜜品质的常用指标,优质蜂蜜的密度为1.3~1.4g/cm3,劣质蜂蜜的密度会偏小。小明选择温州文成的仙花谷蜂蜜和常见槐花蜜做了如下探究:(1)仙花谷蜂蜜常温下为液态,具有浓香气味,高温时易分解产生酸性物质。请写出此蜂蜜的一条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一瓶仙花谷蜂蜜,按图甲测量:用精密电子秤测量其质量为700g,将部分蜂蜜倒入量筒后,再次测量,其质量为618.4g。通过计算说明仙花谷蜂蜜是否为优质蜂蜜。(3)小明想通过比较质量来判断两种蜂蜜的密度大小。他调节天平平衡时忘记将游码从1g处归零,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倒入相同体积的两种蜂蜜,天平再次平衡时如图乙所示。判断烧杯中仙花谷蜂蜜的质量m1和槐花蜜的质量m2的大小,并说明理由。第3章 物质的特性单元检测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D C C D B A B D D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A D C D B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6. 1cm3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质量是2.8g 79∶28 。17. A 80 。18.(1) 凝华 ;(2) 压缩体积 。19. 1 : 6 1:6 。20. (1) 蒸发 (2) 降低温度 。21.(1) ρ冰(H-h)/H (2) 水分子的间隙变小了 。22.(1) 化学 (2) 化学 。三、实验探究题(每题8分,共32分)23.(1) 至标记线 (2) 16.8 2.65 (3) 无影响24.(1) 吸收 ;(2) 熔化 。(3)能;因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达不到碘的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只能是升华。25.(1) 水写布上墨迹褪尽所需要的时间 ;(2) 不能,没有控制单一变量(3)再增加一组实验记为D组,往水写布上吹风,其他条件与C组相同。记录水写布上墨迹褪尽所需要的时间,与C组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26.(1)用导热性好的易拉罐做内胆,中间填入海波,外层用隔热性好的铝箔隔热棉,并用2个直径不同的塑料瓶盛装,图略。(2)海波的质量太少,水的质量太多,造成水温太高(3)开水倒入杯中后,海波吸收热量,当海波温度上升到48℃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且温度不变,水温也下降至48℃,不再发生热传递。四、解答题(共10分)27. (1)常温下为液态或具有浓香气味(2)量筒中蜂蜜的质量m=700.00g-618.40g=81.6g,量筒中蜂蜜的体积V=60cm3,则蜂蜜的密度ρ=m/V=81.6g/60cm^3=1.36g/cm3,在1.3~1.4g/cm3范围内,故仙花谷蜂蜜为优质蜂蜜。(3)m1=m2,理由:小明调节天平平衡时忘记将游码从1g处归零,此时游码起到了平衡螺母的作用,且天平再次平衡时游码仍然在1g处。第3章 物质的特性单元检测卷答题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6. 。17. 。18.(1) (2) 。19. 。20. (1) (2) 。21.(1) (2) 。22.(1) (2) 。三、实验探究题(每题8分,共32分)23.(1) (2) (3) 。24.(1) ;(2) (3)25.(1) ;(2)(3)26.(1) 。(2)(3)四、解答题(共10分)27. (1) ;(2)(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3章物质的特性单元检测卷参考答案.doc 第3章物质的特性单元检测卷答题卷.doc 第3章物质的特性单元检测卷(试卷 答案 答题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