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光合作用 (共3课时)课件(共57张PPT)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2 光合作用 (共3课时)课件(共57张PPT)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57张PPT)
2024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章/植物体内的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节 光合作用(第一课时)
一、光合作用初了解
思考:
1、海尔蒙特实验过程
2、海尔蒙特实验结论
3、海尔蒙特实验不足
柳树除了吸收土壤中少量 ,还吸收了大 量的 , 是合成光合作用的原料。
海尔蒙特实验
5年后
柳树苗:2.5Kg
土壤:90Kg
柳树增加了82Kg
土壤减轻了0.1Kg
只浇雨水
无机盐


空气
但是,他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 。
一、光合作用初了解
思考:
1、普利斯特利实验过程
2、普利斯特利实验结论
3、普利斯特利实验不足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结果:
蜡烛熄灭
小鼠死亡
蜡烛燃烧
小鼠活着
1
2
3
4
结论:
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小鼠呼吸而变污浊的空气。
普利斯特利实验没有证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注意:
二、光合作用的实质
思考:
1、光合作用的概念
2、光合作用的公式
3、光合作用的实质
二氧化碳
+

光能
叶绿体
有机物
+
氧气
(储存着能量)
二、光合作用的实质
叶绿体
光能
二氧化碳

有机物
氧气
表达式:
植物通过( ),利用( ),把( )和( )转化成储存能量的( )(如淀粉),
并且释放出( )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概念
条件
场所
原料
产物
二氧化碳
+

光能
叶绿体
有机物
+
氧气
(储存着能量)
二、光合作用的实质
表达式:
条件
场所
原料
产物
物质转变:( )合成( )
能量转化:( )转化为( )
无机物
有机物
光能
化学能
光合作用的实质: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二氧化碳
+

光能
叶绿体
有机物
+
氧气
(储存着能量)
二、光合作用的实质
表达式:
条件
场所
原料
产物
叶绿体,既是生产 的“车间”;也是将 转变为 的“能量转换器”。
有机物
光能 化学能
叶绿体
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都含有叶绿体,都能制造有机物,叶绿体因含有叶绿素而呈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
三、有机物的运输及其作用
思考:
1、运输有机物的结构及其特点
2、有机物的运输方向
3、有机物的作用
三、有机物的运输及其作用
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都去哪里了呢
如果在杨树、柳树、葡萄等植物的茎上剥去一圈树皮,一段时间后,这株植物依然在生长,但切口处的树皮明显增厚,甚至会形成瘤状物(如图)。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运输有机物的通道——筛管就分布在树皮中。环割树皮后,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道被切断,造成局部营养过剩,再加上损伤的刺激等因素,引发细胞无序分裂,进而形成瘤状物。
筛管是被子植物中运输有机物的管状结构,由一系列长筒形的活细胞首尾连接而成(如图)。
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经叶脉、叶柄、茎等结构中的筛管运输到植物体各处,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并参与构建植物细胞,进而构成各种组织、器官和整个植物体。
1、导管和筛管的区别
名称 运输物质 运输方向
导管
筛管
水和无机盐
由下向上
死细胞
有机物
由上向下
活细胞
2、如图表示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现对枝条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环剥。枝条上两个果实A、B的长势是( )
A.A长B不长 B.B长A不长
C.AB一样长 D.AB均不长
细胞死活
A
3、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人怕伤心,树怕剥皮”。这是因为剥皮会切断树皮中运输有机物的( )
筛管
二氧化碳来自空气中,通过叶片的 进入叶肉细胞,水来自土壤通过根尖成熟区吸收,由根、茎、叶中的 由下往上运输到细胞。
有机物通过叶脉中的 由上往下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氧气通过叶片的
散失到空气中。
气孔
导管
筛管
气孔
A
B
C
D
二氧化碳

氧气
有机物
2024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章/植物体内的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节 光合作用(第二课时)
叶绿体
光能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
(储存着能量)
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的公式
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实验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产 物
目的要求:
材料用具:
2.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盆栽的天竺葵、黑色纸片、曲别针、酒精、碘液、 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
条件
淀粉遇碘液变蓝
实验变量是光
按这招取热
清水漂洗加碘液
清水漂洗后观察
方法步骤:
1、将盆栽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将盆栽植物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小时后,摘(取)下叶片,去掉遮光的黑纸片
4、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将小烧杯置于水浴锅中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将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6、用清水漂洗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思考: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利用呼吸作用消耗原有的淀粉
方法步骤:
暗处理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夹紧,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思考:为什么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
方法步骤:
遮光处理
对照
变量是光
见光部分的叶片是对照组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3.几小时以后,摘(取)下叶片,去掉遮光的黑纸片
方法步骤: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思考:为什么要水浴加热?
方法步骤:
4、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将小烧杯置于水浴锅中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水浴加热
小烧杯中放酒精,大烧杯中放清水,叶片放酒精中
防止发生危险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思考:为什么要用酒精而不是水煮叶片呢?
4、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将小烧杯置于水浴锅中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方法步骤:
叶片中的叶绿素能溶于酒精,不溶于水
思考:为什么要用酒精脱色?
排除叶绿素干扰,方便观察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4、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将小烧杯置于水浴锅中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方法步骤:
思考:叶片颜色会发生怎么样变化?
酒精脱色前
酒精脱色后
叶片由绿色变为黄白色
思考:酒精颜色会发生怎么样变化?
酒精变为绿色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思考:为什么要用清水漂洗?
思考:为什么要向叶片滴加碘液?
淀粉遇碘液可变成蓝色,故用碘液来检测淀粉
方法步骤: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将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洗掉叶片上的酒精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方法步骤:
6、用清水漂洗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见光部分的叶片( )
遮光部分的叶片( )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不变蓝
A
B
见光
遮光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实验结论:
1.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2. 是绿色植物制造淀粉(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淀粉

叶片部位 遮光部位 见光部位
脱色后叶片颜色
滴碘液后是否变蓝
结果分析
实验结论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不变蓝
变蓝
黄白色
黄白色
遮光部分没有产生( )
见光部分产生( )
①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
②( )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淀粉
淀粉
淀粉

叶绿体
光能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
(储存着能量)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结果:
蜡烛熄灭
小鼠死亡
蜡烛燃烧
小鼠活着
1
2
3
4
结论:
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小鼠呼吸而变污浊的空气。
注意:普利斯特利当时并不知道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观察·思考:金鱼藻在光下释放氧气
(1)在一个较大的烧杯中饲养金鱼藻(装满水),将一支锥形漏斗倒扣在金鱼藻上,将一支试管倒扣在漏斗上,将装置置于阳光下,注意观察实验装置里的金鱼藻,看它的叶片表面是否有气泡出现。
(2)在气体充至试管容积的一半左右时,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将试管取出,然后迅速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或竹签)伸进试管口内,注意观察卫生香(或竹签)的燃烧情况。
方法步骤:
氧气具有助燃的作用
金鱼藻是被子植物,不是藻类
1.实验装置中的金鱼藻是否放出了气泡?
2.实验装置中快熄灭的卫生香伸进管口后是否复燃?
该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是( )
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产生气泡
氧气
快熄灭的卫生香复燃
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或竹签)遇到金鱼藻在光下释放的气体,立刻燃烧起来,说明这种气体是氧气。如果将这个实验装置放在黑暗中,就看不到这一现象,说明金鱼藻只有在光下才能产生氧气。由此可见,氧气也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1.下图是“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实验的部分步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④②⑤ B.①的目的是去除叶片内原有的淀粉
C.④中小烧杯内的溶液是酒精 D.⑤中叶片的遮光部分变蓝,未遮光部分不变蓝
D
课堂练习
2.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其中一个步骤是对绿叶进行脱色,图中大小烧杯内方式的液体分别是( )
A. 酒精和清水
B. 清水和酒精
C. 酒精和酒精
D. 清水和清水
B
3.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中,把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
A.溶解淀粉 B.消毒叶片 C.溶解叶绿素 D.洗涤叶片上的灰尘
C
4.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实验现象是叶片遮光部分变成蓝色
C.实验过程中要通过暗处理去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用酒精脱去叶绿素
D.实验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产生淀粉”
B
5.小明穿白裤子坐在草地上,不小心裤子上沾上了绿色汁液,下列方法中,最容易将绿色汁液洗去的是(  )
A自来水 B酒精 C肥皂水 D沸水
6.韭菜叶片呈黄色的原因是 (  )
A温度不足   B水分不足   C肥料不足   D光照不足
B
D
7.探究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叶片遮光处理后放到光照下 ②黑暗处放一昼夜
③叶片上滴加碘液 ④叶片在酒精中水浴加热
⑤叶片各部分呈不同颜色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① C.②①④③⑤ D.②①③④⑤
C
8.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  )
A白天    B黑夜  C有光时   D白天和黑夜
9.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 (  )
A维生素 B淀粉 C蛋白质 D脂肪
C
B
2024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章/植物体内的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节 光合作用(第三课时)
叶绿体
光能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
(储存着能量)
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的公式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结果:
蜡烛熄灭
小鼠死亡
蜡烛燃烧
小鼠活着
1
2
3
4
结论:
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小鼠呼吸而变污浊的空气。
注意: 普利斯特利当时并不知道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思考:
1、实验设计步骤
2、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氢氧化钠溶液
清水
有二氧化碳
无二氧化碳
方法步骤:
(4)在A、B叶片上各滴上两滴碘液,冲洗后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对照组
实验组
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2)将甲乙两盆生长状况、植株相似的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1)分别用玻璃钟罩将两盆天竺葵罩住,甲玻璃钟罩中放入25%的氢氧化钠溶液30mL,乙玻璃钟罩中放入清水30mL。将两个装置同时放到阳光下照射3-4小时。(装置如图)
(3)几小时后,各取甲、乙两个装置中的一片叶片,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脱去叶绿素,然后用清水漂洗。
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氢氧化钠溶液
清水
有二氧化碳
无二氧化碳
对照组
实验组
实验现象:
甲中叶片( )
乙中叶片( )
( )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实验结论:
变蓝
不变蓝
二氧化碳
1.右图是某温室大棚中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的一种仪器,大棚中安装这种仪器的目的是什么?原理又是什么?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向温室大棚中添加二氧化碳,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叶绿体
光能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
(储存着能量)
探究二 光合作用需要水做原料
1.探究问题:水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2.控制变量:变量是
(方法: )
3. 方法步骤:
4.实验现象:叶片的A部分
叶片的B部分
5.实验结论:

切断叶脉
变蓝
不变蓝
光合作用需要水做原料
切断叶脉
A
B
变蓝
不变蓝
有水
无水
暗处理→见光→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
→碘液→漂洗 观察

1、小明将一株绿色植物在黑暗放置24小时后,选择其中的一片绿叶进行研究,先剪断叶片的主叶脉,再将该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最后检测发现B没有产生淀粉,原因是该区域缺少光合作用所需的( )
A.二氧化碳 B.水 C.叶绿素 D.光
B
叶绿体
光能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
(储存着能量)
探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
银白色
(不含叶绿体)
绿色
(含叶绿体)
脱色
处理
滴加
碘液
变蓝
不变蓝
实验变量:
暗处理→见光→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碘液→漂洗 观察

叶绿体
变蓝
不变蓝
实验现象:绿色部分
银白色部分
实验结论: 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银边天竺葵
光合作用与农业生产
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合理密植
种植过密,作物就会因叶片互相遮挡等,影响自身的光合作用;
种植过稀,作物就不能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照,会造成浪费。
因此,种植作物时,应合理密植。在我国某些地区的研究表明,通过优化种植密度可使玉米产量增加13%~20%。
间作套种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不同比例种植不同种类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充分利用光能、空间和时间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
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延长光照时间:延长日照时间可以增加光照强度,
因此可以通过增设人工光源等手段,在晚上或早晨增加光照时间。
(2)增加光照强度:在生长期,可以使用日光灯等人工光源
增加光照强度,也可以选择移栽到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生长。
需要注意的是,光照过强也会对植物造成伤害,因此应根据作物的不同特性和生长环境,制定适合的增加光照强度策略。
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之一。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以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和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作物的产量也相应得到了提升。特别是在温室大棚等封闭环境中,通过特定设备将二氧化碳气体均匀释放到温室中,能精准控制二氧化碳浓度。一般在晴天上午,将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800 - 1200ppm,可显著增强作物光合作用。
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植物通过气孔吸收二氧化碳,在叶绿体中经过一系列反应,将其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
在温室中增施有机肥,有机肥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会逐渐释放出二氧化碳。
例如,每亩温室增施500 - 1000千克有机肥,可使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在较高水平,促进作物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量15% - 20%。
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增施有机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1.下列措施中,与应用光合作用原理来提高产量无关的是( )
A.合理密植,使农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B.增加光照强度,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C.降低夜间温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大棚作物施农家肥,增加原料二氧化碳
2.要提高冬季大棚蔬菜的产量,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②提高氧气浓度 ③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④形成高温环境 ⑤人工形成昼夜温差较大的条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C
C
3.早春时节,当叶片还没长出时,三角梅就开出了大量红色、紫色等鲜艳的花朵。推测三角梅开花过程中需要的有机物主要来自( )
A.根毛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的 B.树皮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C.上一年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 D.花瓣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C
光合作用知识概要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2、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3、光合作用的表达式、概念、实质(物质转化、能量转化)
4、有机物的运输及其作用——由筛管向下运输、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并构建细胞
5、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合理密植、提高光照强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P36页“练习与应用”一、概念检测
1.请用恰当的形式总结光合作用的场所、原料、产物和条件。
2.将一株质量约0.2千克的柳树苗栽种在肥沃的土壤中,两年后连根挖出,脱水后称重达11千克。这株柳树增加的质量主要来源于 ( )
A.空气中的氧气 B.土壤中的无机盐
C.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二氧化碳
+

光能
叶绿体
有机物
+
氧气
(储存着能量)
条件
场所
原料
产物
D
3.将金鱼藻放在盛有质量分数为0.2%的
碳酸氢钠溶液(可提供二氧化碳)的试管中,
控制水温为25℃。将试管放在离白炽灯不同
距离处,观察试管中每分钟产生的气泡个数。
每个条件做三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数据
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金鱼藻和光源的距离远近与产生的气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如果将这支试管放在黑暗处,实验结果会是怎样的?
(1)金鱼藻离光源越近,产生的气泡数越多。
结论是: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个数
10 161
20 122
30 113
40 101
(2)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如果将这支试管放在黑暗处,金鱼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将不会产生气泡(氧气)。
4.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光对植物的生活还有什么影响?你可以就“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这个问题进行探究。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及预期结果。
提出问题:叶绿素的形成与光有关吗?
作出假设:叶绿素的形成与光有关。
制定方案,实施方案:
1.随机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100株黄豆芽。
2.将豆芽随机分成数量相同的两组,分别为A组、B组。
3.将A组放在有光条件下培养,B组放在无光条件下培养,其余条件完全相同且适宜。
4.一段时时间后观察两组豆芽的变化。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有光条件下的豆芽呈现绿色,无光条件下的豆芽为乳黄色,说明叶绿素的形成与光有关。
实验变量是光
5、如右图所示,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白色,细胞中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圆纸片将C处两面遮盖,移入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脱色后观察叶色,接着滴加碘液后再观察叶色。请分析回答问题:
(1)经酒精脱色后,叶片B处的颜色变化是
(2)滴加碘液后只有B处变蓝,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叶片A处不变蓝的原因是
(3)B和C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
该实验说明 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变蓝
淀粉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而A处无叶绿体


1.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B.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C.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B
2.下列各项能正确表示光合作用的是(  )
A
A.
B.
C.
D.
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 )
A.二氧化碳和水 B.淀粉和氧气
C.淀粉和维生素 D.多种有机物
B
4、如果把绿叶比喻为“绿色工厂",这个工厂的产品( )
A.光和叶绿素 B.二氧化碳和水
C.有机物和氧气 D.二氧化碳和糖类
5、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
A.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B. 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C. 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C
A
1. 《吕氏春秋》中有“慎其种,勿使数,亦无使疏”的记载。意思是说,不要过密,也不要过疏。这说明早在2 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懂得在种植庄稼时应(  )
A.疏松土壤 B.适当浇水 C.合理密植 D.及时施肥
C
2.冬季,利用大棚种植蔬菜、水果等是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可提高农民的收入。下列措施对大棚农作物增产效果最不明显的是( )
A.适当增加大棚内氧气的含量 B.进行套种、间作
C.适当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 D.合理密植,适时浇灌
A
3.绿色植物在夜晚不能进行的生命活动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A
4.制造土豆中的有机物的器官主要是(  )
A.果实 B.根 C.叶 D.花
C
5.用大棚种植蔬菜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常常增施的“气肥”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一氧化碳 D.氮气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