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课件(共20张PPT)+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课件(共20张PPT)+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新课导入
在我国灯会一般是什么节日举办呢?
今年四川自贡灯会美轮美奂,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上元节(元宵节)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上元节的相关风俗来感受我国弘扬人文精神的价值?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7.2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7.2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政治认同
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有强大的精神力量,
认同中华文化,传承核
心思想理念,坚定文化
自信。
责任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将中华人文精神传承弘扬下去,这是当代中国人的使命和责任,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
01
1.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
02
2.如何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03
3.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的要求。
自学导航 P62-64
04
4.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的要求。
你觉得上元节的关键词是什么
吃汤圆
逛灯会
阖家团圆
这些传统文化习俗蕴含着什么?有何意义?
探究与分享
结合六尺巷的故事谈谈弘扬人文精神的意义?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的形成及内容?
2024年10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桐城市的六尺巷,重温张吴礼让典故。习近平总书记说,来这里看一看,很有感触。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课堂笔记
1.弘扬人文精神的意义?
①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
②今天,我们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就要弘扬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2024年10月9日,《中国好人》特别节目在央视总台首播。12位身边好人动情讲述了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助人为乐、
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的故事。
微光成炬,彰显榜样力量。徒手爬楼救下
火灾中被困女孩的退役军人许亮、纵身跃下12米高大桥救人的外卖小哥彭清林,在他人危难之际出手相助,在紧急关头挺身而上,用行动诠释了见义勇为的含义,传递着温暖和力量。用皮影帮扶残疾人就业的王丽娟、义务理发55年的八旬老党员赵晓凤,以爱心传递温暖,以善举传递力量。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哪怕只有一分热,也要发一分光,把爱洒向生活,把希望传遍四方。
材料分析
榜样的力量鼓舞你我,我们应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笔记整理
(1)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
具体做法:①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②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拓展提升——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可以怎样做?
社会和谐的主要表现
(1)人与人之间:尊老爱幼、邻里团结、与人为善等。
(2)人与社会之间: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平等和谐,兼
容而不冲突、协作而不对立、制衡而不掣肘、有序
而不混乱。
(3)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共生共荣,和谐共生。
知识理解
“立己达人”指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别人也能成功。“兼善天下”指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出 处:《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择善而行”是指选择有益的事去做。出 处:唐·魏徵《十渐不克终疏》:“此直意在杜谏者之口,岂曰择善而行者乎?追求至善,向榜样学习。
道法
①我们要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
②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③我们应当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
课堂笔记: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的要求:P63
拓展提升——做向善少年,我们可以怎样做?
爱心捐款、捐物
参加志愿活动
尊老爱幼
热心助人




思考:这些榜样人物的事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我们该如何向榜样学习
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怎样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止于至善的要求)
为什么要向榜样学习
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①对自己: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启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②对社会、对国家: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课堂小结
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
①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
②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意义:
做法: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1.(2025·全国课后作业)下列名言警句与“尚和合”、弘扬促进社会和谐思想文化一致的是( )
①“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②“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③“四海之内皆兄弟”
④“形具而神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万物共同生长而不互相伤害,各种道理并行而不互相违背。体现和谐共存
A
天下的人都是兄弟,体现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
事物的差异是自然现象,要尊重事物的多样性。体现求同存异。
有形体后精神才会产生,体现精神与形体的关系。
2.(2025·全国课后作业)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这启示我们要( )
①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
②充满活力朝气,积极努力奋进
③勇担使命,争做向上向善好少年
④努力学习,一心只读圣贤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不仅要学习,还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3.(2025·全国课后作业)在某校举行的“争做向上向善好少年”主题活动中,老师正在讲述中华人文精神中的向上向善精神。以下最能体现“立己达人,兼善天下”的向上向善精神的是( )
A. 小明只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对班级事务漠不关心
B. 小红在考试中作弊,以获得更好的成绩
C. 小燕在学习上积极进取,同时乐于助人
D. 小李沉迷于网络游戏,不愿意参与课外活动
只关注自己,没有帮助他人的行为。
C
不诚信的做法
不合题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