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丶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丶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丶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202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全程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异己的对象关系……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由此可以推断( )
①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根本利益上是对立的
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将随生产社会化得以调和
③资本家对广大雇佣工人的剥削具有极大隐蔽性
④工人的贫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泱泱大国,巍巍中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从历史和现实成就看,我们自信的理由是( )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③中国共产党把实现中国梦作为党的最高理想
④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中论述道,“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恰相反,它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 )
①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阶段
②不需要通过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③全面展示了人类理想社会的经济政治形态和生产生活方式
④主要依据劳动进行分配,充分调动劳动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罗伯特·欧文曾在其著作中写道:“只要通过教育让人们认识到合作与理性的价值,建立模范公社,展示新社会的优越性,旧制度的拥护者自然会被感化,社会变革便能和平实现。”另一位空想社会主义者则主张:“资本家与工人的利益本无冲突,只需设计更公平的分配制度,便能消除贫困与剥削。”材料说明,空想社会主义者( )
A.主张缔结反映各族人民意愿的国家联盟
B.忽视无产阶级政党对革命运动的领导作用
C.否定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依赖道德说教与制度设计
D.未能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矛盾的必然性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共产主义的部分观点有:
★“历史的全部运动,既是这种共产主义的现实的产生活动……又是它的被理解和被认识到的生成运动……” ★“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对私有财产的扬弃,是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
根据材料可知,共产主义( )
①扬弃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了人人平等
②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石
③实现过程是一种客观的历史运动
④以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为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关于国家的起源,历史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国家神权说认为,国家是由神或上帝直接创造的,是神或上帝为了保护人类而创造的:契约论认为,国家的产生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之间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上述学说的共同点是( )
①否认了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②否认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③看到了国家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④看到了国家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德国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魏特林认为,私有财产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建立在财产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社会是“病态”的社会和“破旧的烂摊子”。在他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中,没有政府、法律和刑罚,没有私有财产、金钱和商业,人人平等。上述观点( )
①并没有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各类矛盾和冲突的根源
②发现了社会发展规律,为人类社会指明了前进方向
③具有一定的时代进步性,体现了对和谐社会的构想
④肯定了社会制度设计对进行社会变革的重要作用快逸理解题中观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矗立起一座马克思主义精神丰碑。之所以称其为“精神丰碑”是因为它( )
①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并进行批判
③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17世纪初,康帕内拉结合意大利劳动者劳动强度大、地位低、收入少的实际,在《太阳城》中写道,“公社制度使大家都成为富人,同时又都是穷人;他们都是富人,因为大家共同占有一切;他们都是穷人,因为每个人都没有任何私有财产”。这表明,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 )
①科学地预见了未来社会的某些特征
②表达了改变不公平分配的强烈愿望
③看到了无产阶级解放人类的历史主动性
④对未来社会的设计是基于对现实的批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原始社会:石器 奴隶社会:青铜器
封建社会:铁器 资本主义社会:蒸汽机
10.上面四幅图的主题可以归纳为( )
①生产工具的更新和改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生产力的提高是推动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动力
③生产工具是社会存在的基础、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24年9月13日,“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位于河南南阳方城县的八里桥遗址发现有大型夯土基址,冶铜、祭祀坑等重要遗存,其文化面貌与夏代晚期都城二里头遗址高度一致,是夏王朝南方重要的核心聚落,彰显出八里桥遗址较高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地位。这些考古新进展印证了( )
①当时的生产资料由氏族部落成员共同拥有
②当时的奴隶主能组织一定规模的生产协作
③生产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迈入文明时代
④社会生产力发展得益于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据此可知,剩余价值理论的价值在于( )
①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批判继承了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逻辑
④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马克思从本质视角分析了资本主义的贫困问题,贫困深刻地体现为结构性的分配不平等,资本家利用剩余价值剥削了工人的劳动成果,结果是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就越贫穷,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导致相对贫困现象的出现
②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实质是分配差异问题
③相对贫困是更为隐秘但危害更深的贫困形式
④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一论断说明,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 )
①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②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③生产关系总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④生产力的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参加工人运动的基础上,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据此,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科学社会主义找到了消灭资本主义社会的强大力量
②资本主义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提供了思想来源
③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在深入实践的基础上创立的
④揭露资本主义矛盾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曾经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就自身无法解决的矛盾
③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及其革命的途径
④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不可调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当地时间2024年11月5日,美国波音公司罢工工人以59%的投票结果接受了新的薪资协议并结束了长达7周的罢工。新的薪资协议内容包括在今后4年间涨薪38%和一笔1.2万美元的签约奖金等。据悉,本次罢工缘于波音公司劳资双方涨薪谈判的破裂,波音员工9月中旬投票否决了资方提出的薪资方案,随后约3.3万名员工开始罢工。
(1)有学者认为,以涨薪结束罢工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劳资矛盾升级的命运。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其合理性。(8分)
(2)《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它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2024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6周年,请你从青年人角度,为学习《共产党宣言》撰写两条宣传标语。要求紧扣主题,每条字数不超过20字。(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某中学高一(1)班政治学习小组开展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研究性学习,小明在互联网上搜集到了下列图片:
请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阐述科学社会主义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马克思指出:“资本家经常力图把工资降低到生理上所能容许的最高限度。”资本家还通过大量使用女工和童工,进行更残酷的剥削。女工同样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而她们的工资只能是一般工人的三分之二或者一半。童工工资则更低,往往只是女工工资的一半。有的资本家只给童工一点粗劣的伙食,根本就不付工资。
材料二: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期间,在美国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把一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扔到河里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光。同样,在英国、在法国、在丹麦、在荷兰,整箱的橘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奶牛、小羊被杀死……当时的美国,30万儿童失学,许多州的矿区营养不良的儿童有时达到90%以上,因为他们在挨饿。欧美各国大批的工厂矿山企业倒闭,300多万工人失业;还有刚从学校毕业就找不到工作的青年人、两手空空的农民以及退伍的老兵。
材料三:2023年9月,美国汽车工人发起了该国汽车工业史上最强势的联合罢工。过去四年间美国三大车企高管平均涨薪40%,仅今年上半年车企就实现了高达百亿美元的巨额利润,为此工人要求未来四年内涨薪40%,以匹配他们的工作量和贡献,并应对日益恶化的通胀。车企予以强硬拒绝并大规模解雇罢工工人,一些罢工工人甚至被警察押走。罢工持续6周后,车企最终同意涨薪25%并安排工人重返工作岗位。
(1)结合材料一,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2分)
(2)一方面劳动者缺吃少穿、挨饿受冻,另一方面资本家却把大量的粮食衣物等毁掉。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6分)
(3)以涨薪结束罢工无法改变资本主义终将灭亡的命运。结合材料三,请运用资本主义社会的有关知识予以说明。(6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真理之光,穿越历史,照亮今天。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马克思主义横空出世,如同一道闪电,划过暗夜的长空。170年后,新的思想开启新的时代。作为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引领中华民族向着伟大复兴的目标奋进,书写人类发展史上新的奇迹。
材料二 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又通过大规模工业化快速崛起为世界超级大国,鼎盛时期二分天下有其一;70多年后,即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庞大的“红色帝国”土崩瓦解。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对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有何指导意义?(6分)
(2)从十月革命到“苏联解体”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有何启示?(6分)
答案以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推断出资本家对广大雇佣工人的剥削具有极大隐蔽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根本利益上总是对立的,①③符合题意。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虽然在社会化,但不改变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关系,因此不能调和,②说法错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④错误。故选A。
2.答案:A
解析:①: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保障,①正确。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果。中国在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显著成就,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命力,②正确。③: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的奋斗目标,二者不可混淆,③排除。④:我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是客观现实,但这一表述并非直接体现“自信的理由”,而是强调现阶段的发展定位,④排除。故选A。
3.答案:B
解析: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恰相反,它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的体现,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阶段,①入选。无产阶级要通过革命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来实现无产阶级的专政,②不选。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这样的共产主义展示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而不是全面展示了共产主义的经济政治形态和生产生活方式,③不选。样的共产主义社会指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该阶段主要依据劳动进行分配,充分调动劳动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④入选。故选B。
4.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希望通过制度设计实现社会和平变革,没有体现缔结国家联盟,A不选。材料不涉及无产阶级政党的作用,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无产阶级政党的作用,B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希望通过制度设计实现社会和平变革,没有看到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说明空想社会主义者否定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依赖道德说教与制度设计,C入选。材料没有体现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矛盾,D不选。故选C。
5.答案:D
解析:③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共产主义的部分观点有:“历史的全部运动,既是这种共产主义的现实的产生活动……又是它的被理解和被认识到的生成运动”,这说明共产主义实现过程是一种客观的历史运动;“对私有财产的扬弃,是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这说明共产主义以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为目标,③④符合题意。①:材料强调共产主义以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为目标,没有体现共产主义扬弃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了人人平等,①与题意不符。②:材料强调共产主义以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为目标,没有体现共产主义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石,②与题意不符。故选D。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国家的起源。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神权说、契约论都否认了这一观点,①②符合题意。国家神权说、契约论都没有看到国家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没有看到国家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③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7.答案:B
解析:建立在财产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社会是“病态”的社会和“破旧的烂摊子”,这说明魏特林意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但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才是资本主义社会各类矛盾和冲突的根源,魏特林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①正确。没有政府、法律和刑罚,没有私有财产、金钱和商业,人人平等,说明魏特林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是和谐自由的社会,具有一定的时代进步性,③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魏特林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擘画,但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和理论缺陷,并没有指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方向,②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魏特林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制度设计,④不选。故选B。
8.答案:B
解析:《共产党宣言》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以及对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的阐述,不仅提供了对社会主义的理论支持,还为人们指明了一个光明的方向,从而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和信心,这是其“精神丰碑”所应有的特质,①③符合题意。设问中“精神丰碑”侧重《共产党宣言》对人们精神世界、前进方向的影响和指引,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并进行批判并未体现这一点,且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揭露并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弊端,②不构成称其为“精神丰碑”的原因,②不符合题意。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④错误。故选B。
9.答案:C
解析:②④:康帕内拉结合意大利劳动者劳动强度大、地位低、收入少的实际,在《太阳城》中写道,“公社制度使大家都成为富人,同时又都是穷人:他们都是富人,因为大家共同占有一切他们都是穷人,因为每个人都没有任何私有财产”。这表明,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表达了改变不公平分配的强烈愿望,对未来社会的设计是基于对现实的批判,②④符合题意。①: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的预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并没有科学地预见未来社会的某些特征,①错误。③: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了无产阶级解放人类的历史主动性,但并没有找到解放人类社会的正确途径,③错误。故选C。
10.答案:A
解析:四幅图显示了生产工具的发展以及社会形态的更替,说明生产工具的更新和改进,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进而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①②符合题意。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③错误;四幅图片强调了生产力的发展进步,没有体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④不选。故选A。
11.答案:C
解析:位于河南南阳方城县的八里桥遗址发现有大型夯土基址,冶铜、祭祀坑等重要遗存,其文化面貌与夏代晚期都城二里头遗址高度一致,是夏王朝南方重要的核心聚落,遗址的发现彰显出八里桥遗址较高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地位,说明当时的奴隶主能组织一定规模的生产协作,也说明这一时期金属工具广泛使用,生产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迈入文明时代,②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夏王朝,属于奴隶社会时期,①④属于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①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答案:D
解析: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①排除。设问落脚在剩余价值理论的价值,而非剩余价值学说如何产生,②不符合题意。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逻辑,③正确。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④正确。故选D。
13.答案:D
14.答案:B
解析:①②④符合题意,依据题意,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一论断说明,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③错误,“总是”说法错误,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阻碍生产力发展。故选B。
15.答案:B
解析:①③:“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参加工人运动的基础上,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说明了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在深入实践的基础上创立的,并且由此看到了无产阶级的力量,找到了消灭资本主义社会的强大力量,①③正确。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提供了历史前提,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提供了思想来源,②错误。
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④错误。故选B。
16.答案:A
解析:①:《共产党宣言》中的这句话表明,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曾经极大地推动了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发展,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历史上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①正确。
②:这句话还表明,资产阶级社会虽然创造了庞大的生产力,但最终却无法控制这些生产力,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存在着无法解决的矛盾,②正确。
③:《共产党宣言》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及其革命的途径,但材料中并没有体现这一点,③排除。
④:材料中没有体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根本对立,④排除。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1)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劳资矛盾升级的总根源。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罢工是阶级关系对立的表现。
③通过涨薪,会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和阶级矛盾,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④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所以以涨薪结束罢工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劳资矛盾升级的命运。
(2)答案示例:
①走近《共产党宣言》,点燃青春信仰。
②学习《共产党宣言》,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角度谈谈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有效信息,链接教材知识。
有效信息①:工人为了更多的工资努力生产,资本家榨取了许多剩余价值→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有效信息②:资本家榨取的剩余价值远远大于普通工人的工资→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即利润扣除工人的工资和其他成本之后的差额,但资本榨取的剩余价值远远大于支付给工人的工资。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要求与材料信息、课本知识的结合。
(2)本题具有开放性。可结合《共产党宣言》的内容,从永葆共产党人本色、实现共产主义等角度回答即可。
18.答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社会主义思想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列宁领导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二战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走向多国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一度遭遇曲折,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总趋势并未改变。
19.答案:(1)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②资本家大量使用女工和童工,而且对他们进行更残酷的剥削,这体现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③女工同样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而她们的工资只能是一般工人的三分之二甚至一半,童工工资更低甚至不给工资,这一现象说明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农场主把大量肥猪倒进河里,许多物资倒进大海,这是生产过剩的表现。(或者答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资本家为追求利润,一方面加紧进行生产,另一方面加强剥削,广大劳动者被剥削得身无分文,无钱来购买足够的食物和日用品;政府缺乏有效的产业引导,企业生产的盲目性,导致严重的产能过剩。由此出现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从而形成了生产“过剩”的现象。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②罢工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涨薪只是暂时缓和了阶级矛盾,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③资本主义越发展,其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所以资本主义终究要灭亡,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0.答案:(1)①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与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主张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为工人运动提供理论指导。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本质。
(2)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理由如下:①从十月革命到“苏联解体”只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的严重曲折,但并不意味着失败。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逆转的。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启示:我们要坚定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积极推动科学社会主义与具体国情、实际结合。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走符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