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第六课 传承核心思想理念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导入新课看图片猜节日,看看谁猜的最快。春节元宵节清明节请你谈谈你对这些节日的认识,在这些节日中人们都通常做些什么呢?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培育和形成的思想理念,这些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至今还广泛流传。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道德修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的魅力,体会其力量,树立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态度。法治观念: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对法治建设的促进作用,增强法治意识。健全人格: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责任意识: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实际行动传承家国情怀。学习内容(P50-53)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重要性。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名言欣赏学校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建了文化长廊,展示了以下名句。谈谈你对这些名句的理解。苟 日 新,日 日 新,又 日 新。——《礼记》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蕴含着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司马迁《史记》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也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蕴含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冬夜读书示子聿》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学习知识这件事还必须亲自实践,要学会在实践中学习。蕴含着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蕴含着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P50生活观察视频赏析泱泱中华,文化何其悠久,思想何其博大思考: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产生了那些新的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这些思想通过不断的发展,至今还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有什么作用?P50笔记区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②长期以来,这些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③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培育和形成的思想理念,有助于我们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我们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启迪。“历久弥新”这个成语最初来源于古代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这篇序文不仅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和感受,更展现出了王羲之卓越的书法技艺。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至今仍然保持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历久弥新”因此,“历久弥新”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经过长时间考验仍然保持着新的状态或品质的事物或人。思考:你知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有哪些吗?二十四节气,它是古代中国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在2016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从这首耳熟能详的二十四节气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先民卓越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探究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P51探究与分享(1)为什么说二十四节气对历代农业生产、生活具有指导意义?(2)结合以上内容,谈谈古人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出自先秦著名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经》,本义是大道以自己本来的样子为法则。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人们更多的是在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意义上理解“道法自然”。“天”的含义十分丰富,当代人一般将其理解为自然、自然规律;“人”,主要指人、人类社会。一方面,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应该致力于认识和把握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与自然融为一体,即“与天地合其德”;另一方面,人还应致力于促进万物的发展与宇宙的和谐,即“赞天地之化育“。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华民族对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有深刻的思考,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P51相关链接探究二: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袁隆平是我国最不平凡的农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个曾经历过旧中国贫穷落后年代的人,内心烈的愿望是用自己的科研,播下改变中国的种子。他留给青年人的话是:你们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我相信你们必定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实践、厚积薄发并将不会辜负时代的担当。他躬身力行,在农田里做实验,90岁高龄的时候还在坚持做科研,实现“高产更高产”。他的行为告诉我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中华民族倡导做人做事要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既怀抱梦想,又关注现实,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思考:请你谈谈你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理解。相关链接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出自《汉书》,原指根据实证,求索真知。这种精神为后世所推崇,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全新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1945年,党的七大将“实事求是”写入党章,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习近平指出:“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实事求是。今天,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还是要靠实事求是。”湖南岳麓书院讲堂檐前悬挂的“实事求是”匾额探究三:革故鼎新、与时俱进传统西游记现代黑神话悟空传统哪吒现代哪吒观察以上图片,你有什么样的新思考?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革故鼎新;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但又保持了民族特色。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中华民族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生生不息、不断变化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造与创新。拓展延伸“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自《周易·系辞下》。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点时则变化,变化则通达,能通达,则能恒久。此句蕴含着我国古人可贵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启示我们事物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只有适时求变,才能长盛不衰,这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规律,只有遵循这个发展规律,社会才会发展国家才会进步。此句同样也包含实用主义的思想,即“变通”,告诉人们遇事不要钻牛角尖,而应该懂得通融、屈伸。探究四: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春秋时期,孔子到卫国去,弟子再有驾车。孔子看到卫国人丁兴旺,感叹道:“人真多呀!”冉有问:“人口增加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孔子回答:“让人们富裕起来。”冉有又问:“富裕起来之后,又该怎么办呢 ”孔子回答:“发展教育。”这就是孔子倡导的“庶、富、教”的治国思想。思考:谈谈你对孔子“庶、富、教”思想的理解。体现了孔子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即惠及人民,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P53探究与分享拓展“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出自《淮南子 ·氾论训》,意思是治理国家的根本途径是利民。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治国有常,利民为本”用以说明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深刻阐明了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①中华民族主张“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认为社会发展必须惠及人民,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②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③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④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④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脚踏实地实事求是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惠民利民安民富民从以上理念中任选其一,说说你在生活和学习中是如何践行的?这些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践行核心思想,你我都是行动者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有哪些内容?P51-53笔记区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④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课堂小结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作用内涵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助于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启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脚踏实地、实事求是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惠民利民、安民富民1.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据研究,春节庆祝活动始于商朝时期,其起源与古代农耕文化密切相关。如今,春节庆祝活动与形式日益新颖有趣,已成为国人心中的最重磅的节日。这表明中华文化的特点是(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海纳百川,世界最优③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④独一无二,包罗万象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课堂训练】【课堂训练】2.下列行为中,最能体现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是( )A. 小明在制定学习计划时,不考虑自己的实际学习能力,盲目照搬学霸的学习安排,期望短时间内成绩大幅提升。B. 某企业在研发新产品时,不进行市场调研,仅凭主观想象决定产品功能和样式,就投入大量资金生产。C.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班级学生的整体学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D. 小李在找工作时,只看重高薪和大公司,对自身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置之不理,频繁投递不适合自己的岗位。 C【课堂训练】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上述名句蕴含的思想理念( )①有助于我们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可以为我们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启迪③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物质力量④可以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