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课件(共24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课件(共24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六课第一框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教学重点:理解四种思想理念的内涵
教学难点:了解思想理念的重要价值
健全人格:懂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对个人成长、民族复兴的重要价值和影响,在情感上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领略其蕴含的民族智慧,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道德修养:从情感上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领略其蕴含的民族智慧,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责任意识:理解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知道个人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受其启迪和影响,学会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核心素养目标】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特点、及传承要求。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重要性。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
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P49-53内容,完成下面的目标思考题,要求大字慢看,小字快读,并且用铅笔圈点勾画重难点知识,时间5分钟。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北京时间2024年12月4日晚,“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申遗成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精神纽带,连接着全球华人的情感与记忆。据统计,全球已有近20个国家将春节定为法定假日,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举办节庆庙会、舞龙舞狮、花车巡游等春节庆祝活动,“中国年”正在成为“世界年”。
为什么春节会申遗成功?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薪火传承
2024春节
2016二十四节气
中华文化的世界故事——世界遗产
2022茶艺
2000都江堰
目前,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列入的中国世界遗产总数59项,非物质文化项目共计44项。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生活观察
学校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建了文化长廊,展示了以下名句: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司马迁《史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事》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思考:这些名句蕴含着什么思想理念?
革故鼎新
与时俱进
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
脚踏实地
实事求是
惠民利民
安民富民
单元课题解读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形成、重要性、重要内容以及做法?
(1)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2)形成: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重要性: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b.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4)重要内容: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传统美德;
(5)做法:①要传承核心思想理念、弘扬中华人文精神、践行中华传统美德;②用它来滋养精神世界,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第六课
第七课
第八课
长江十年禁渔与生态智慧
长江禁渔政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核心举措:
全面禁止捕捞
覆盖长江流域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涉及约23万渔民转产安置,通过财政补贴、就业培训等方式保障渔民生计。
生态修复与科学监测
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实施珍稀物种(如中华鲟、长江江豚)人工繁育和放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开展长期资源评估。
严格执法与公众参与
依托渔政、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打击非法捕捞;鼓励社会监督,推动公众参与生态保护。
思考:长江十年禁渔遵循了哪些规律?体现了什么思想?
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当代人是如何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的?
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振共生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发展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①②③④
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
相关链接
实事求是”出自《汉书》,原指根据实证,求索真知。这种精神为后世所推崇,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全新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1945年,党的七大将“实事求是”写入党章,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习近平指出:“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实事求是。今天,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还是要靠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
青山区“海绵城市”改造
武汉青山区三大神奇改变:
会"喝水"的地面
用武钢废渣做成透水砖,铺了38个足球场大的面积,雨水秒渗地下,再也不积水啦!
2.雨水"储蓄罐"
把12个废弃厂房改造成调蓄池,能存8万吨雨水,相当于40个游泳池!这些水还能浇花洗路。
3.智慧"防汛大脑"
126个传感器实时监控,手机APP就能查看哪里在下雨,自动开启排水"开关"。
改造效果:
淹水点从36个降到3个
夏天降温2-3℃(不用空调也凉快)
新增绿地=82个标准足球场
废物利用:30%建材是钢厂废渣
最厉害的是:这套方法比传统排水更省钱,5年就收回成本,还获得了国家大奖!现在全国都在学习青山区的经验。
钢城二中改造前后对比图
青山区的改造始终以解决真问题、创造真价值为核心。
正是“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生动诠释,
也与武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一脉相承。
中华民族倡导做人做事要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既怀抱梦想,又关注现实,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
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理念?
2025 年春节档,《哪吒 2》火爆异常,截至 2 月 5 日,哪吒系列电影总票房达百亿,哪吒成影史首位 3 岁百亿影人。《哪吒 2》的成功源于精彩剧情、精良制作与文化内涵,为国产动画电影发展注入强心针。
哪吒2的爆火说明了什么?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当前,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青少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要走在创新创造前列,具备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
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造与创新。
④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中华民族主张“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认为社会发展必须惠及人民,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惠民利民”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使人民得到实惠 ,让人民得到好处 ,方便人民做事,追求群众生活的安稳幸福等。
◆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理念?
“安民富民”的意思 是使国家安定,使人民富裕 。这个词语通常用来描述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即国家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的内容
新闻直通车:你知道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践行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措施吗?
1.教育: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2.住房: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
3.养老: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4.就业:加大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鼓励企业扩岗。
5.消费补贴: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延续购置税减免政策……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
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④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课堂小结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作用
内涵
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有助于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启迪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惠民利民、安民富民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课堂练习
1、几千年来,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延续至今。对此,我们可以感知到(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
③甲骨文是中华文化的唯一精髓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课堂练习
2.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举办了 《中国诗词大会》 《经典咏流传》等传统文化节目,播出以来得到各界好评,不断掀起亲近经典、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国家开展这些节目有助于我们( )
①传承发展思想理念 ②全面继承传统文化
③彻底改变思维方式 ④努力走好人生道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课堂练习
3.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的特定节令。我们在农业谚语、生活习惯、饮食习俗等诸多方面,都能感受到二十四节气文化的影响。对二十四节气的认识体现了( )
A.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B.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C.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D.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答案:A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课堂练习
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实事求是。今天,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还是要靠实事求是。”这要求我们( )
①做人做事从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
②只能关注现实,不可有自己的理想
③注重立足实践,在实践中探求真知
④按照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