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科学一轮复习 专题1 地球、宇宙、空间科学(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中考科学一轮复习 专题1 地球、宇宙、空间科学(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 地球、宇宙、空间科学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命题趋势
考点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①阳历和地球公转,知道冬至、夏至、春分、秋分节气②识别月相,描述太阳和月球概况③知道地壳运动,火山和地震,海陆变迁④知道板块学说的要点,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⑤描述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
考点2 人类生存的地球 ☆☆
■考点一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昼夜交替与地球自转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地球自转的周期约24小时(月球自传和公转周期是相同的)。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口诀:南顺北逆)
地球不发光不透明,所以出现昼夜现象(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出现月食。地球自转引起或产生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星星的视运动照片。
2.阳历和地球公转
(1)地球倾斜着身子自西向东在近似圆形的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周期为365.2422天,即一年。阳历(公历)是按照地球绕日公转规律制定的。
(2)一年有24个节气,“二分二至”是最重要的四个节气,它们分别指春分、秋分和夏至、冬至。(节气便于安排农事)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夜最长昼最短
■考点二 人类生存的地球
1.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地球从内到外分别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层。地幔的顶部和地壳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2.地壳运动
那不勒斯海边石柱的高低变化、沧海桑田、青藏高原的海底生物化石、台湾海峡的形成、岩层的弯曲和断裂等现象都说明地壳是变动的。
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地震带分布: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一带。地震防范: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躲到面积较小的房子或桌子底下。
地震的预防要做到早预报、早预防,合理逃生。遇震时一定要镇静,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或空间小、有支撑的地方,或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3.板块学说
魏格纳首先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的观点。科学家通过大西洋底的科学考察提出了“海底扩张说”。后来,人们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
地球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六大板块的交界地带,因为板块之间会发生碰撞和张裂。
4.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流水、风、冰川等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外力作用对地形影响的特点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
■考点一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典例1:(2024·浙江)如图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年变化曲线图,图中甲为春分日。若小满节气在5月20日,这一天位于图中(  )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 D.丁戊段
【答案】A
【解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5月20日地球运行在北半球的春分日与夏至日位置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位于图中河段甲乙段。
故答案为:A。
◆变式训练1:(2025九下·浙江模拟)2025年12月,我国北极科考队将在斯瓦尔巴群岛建成首个“全季节太阳追踪观测站”。屋顶智能光伏板能自动调节与地面的倾角,始终保持与正午太阳光线垂直。如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当观测站光伏板倾角调整为一年中最小值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球运行至C点 B.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
C.浙江省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D.此时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答案】C
【解析】(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例如,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季节变化规律:对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则相反,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在图中位置 A 时为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位置 B 为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位置 C 为秋分(太阳直射赤道 ),位置 D 为春分(太阳直射赤道 )。随着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周期性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等的变化。
【解答】A、地球运行至 C 点时是秋分日,此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不是最大值,A 错误。
B、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B 错误。
C、北半球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浙江省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符合光伏板倾角最小的情况,C 正确。
D、北半球夏至日时,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D 错误。
故答案为:C。
◆变式训练2:(2025九下·温州模拟)图甲是我国古代的圭表。表是垂直立于地面的标杆,圭是正南正北方向水平放置的尺。图乙是其原理图,通过表顶端的影子位置来判断时间和季节,如图丙。
(1)为了使表能竖直立着,可用的方法是   ;
(2)从乙图可知,圭表主要利用的光学原理是   ;
(3)一年中,学校的旗杆正午杆影最长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   ;
(4)地面上深 0厘米,面积为 1 米‘的水池装满水,在相同时间内,相同强度的太阳光垂直照射水面使水温升高 Ng.与水平方向成60°照射水面使水温升高 At的,若忽略其它因素影响, 则△t直: △t 斜=   。
【答案】(1)用重垂线调节
(2)光的直线传播
(3)冬至
(4)2:
【解析】(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根据,Q=cmΔt分析。
【解答】(1)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重垂线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当表与重垂线平行时,表就能竖直立着,所以可用重垂线调节使表竖直。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表阻挡了太阳光的传播路径,在圭上形成影子,通过影子位置判断时间和季节,所以圭表主要利用的光学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
(3)对于北半球而言,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 。在物体高度一定的情况下,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越长,所以一年中学校旗杆正午杆影最长的是冬至。
(4) 忽略其它因素的影响,在相同时间内,太阳光辐射的能量可认为是相同的;
当太阳光垂直照射水面时,水吸收的太阳能多,当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60°照射水面时,水吸收的太阳能少;
太阳光垂直照射水面时有效面积为S直=1m2,而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60°照射水面时有效面积

水池中的水吸收的太阳能(吸收的热量)与有效面积成正比,
则,
水的比热容、质量不变,由Q吸=cmΔt可知,水升高的温度与吸收的热量成正比,
所以,。
◆变式训练3:(2025九下·东阳模拟)如图为我国古代的滴水计时工具——漏刻的模型图。漏水壶通过底部的出水口向受水壶中滴水,受水壶中的箭刻随着壶内液面的升高而升高,壶口处箭刻上刻度指示的便是当时的时刻。
(1)漏刻常用日出、日落作为时间计量的起点来计量一天的时间,因此,在一年中不同节气需更换不同的箭刻。“漏刻改箭"本质是因地球的   (填“公转"或“自转”)所致。
(2)为准确计量时间,古人采用多级漏水壶逐级滴水的方式,图中装置应保持漏水壶    (选填①或②)中的液面高度恒定。
(3)小德感叹于古人的智慧,想了解漏刻计时的原理,通过观察,他找来三个横截面积不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分别在底部中央开一个大小相同的圆孔,通过实验得到部分数据如下,则表中第7组”?”处容器横截面积应为    cm2。
实验次数 容器横截面积S/cm2 水深h/cm 水流完所需时间t/s
1 100 4 12
2 150 4 18
3 300 2 25
4 300 4 36
5 300 6 43
6 300 8 50
7 ? 8 60
【答案】(1)公转(2)②(3)360
【解析】水钟在中国又叫做“刻漏”,“漏壶”。根据等时性原理滴水记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把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装满(受水型)。中国的水钟,最先是泄水型,后来泄水型与受水型同时并用或两者合一。自公元85年左右,浮子上装有漏箭的受水型漏壶逐渐流行,甚至到处使用。
【解答】(1) 漏刻是记录在一年中不同节气需更换不同的箭刻,所以“漏刻改箭"本质是因地球的公转所致;
(2)为准确计量时间,古人采用多级漏水壶逐级滴水的方式,图中装置应保持漏水壶② 中的液面高度恒定。使得滴入受水壶中的时间相同;
(3)从第6组数据可以算出,水深8cm的水流速度=300cm2×8cm÷50s=48cm3/s;第七组和第六组的速度是一样的,所以S=48cm3/s×60cm/8cm=360cm2;
故答案为:(1)公转(2)②(3)360
■考点二 人类生存的地球
◇典例1:(2024·杭州模拟)下列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
①全球岩石圈划分为七大板块 ②地震和火山主要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③在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和海洋 ④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而软流层处于地幔中
⑤地球的内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而外力作用使地表高低不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答案】B
【解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若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大洋板块向下俯冲,则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若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则形成高大的山脉;在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解答】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①错误;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为地震和火山集中分布地带,②正确;在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和海洋,③正确;板块都“漂浮”在软流层上,而软流层处于地幔中,④正确;地球的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而内力作用使地表高低不平,⑤错误。
故答案为:B。
◆变式训练1:(2024九下·绍兴模拟)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板块构造学说;②大陆漂移说;③海底扩张说。
(1)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
(2)“板块构造学说”之所以能被大多数学者认可,是因为它能很好地解释地球上的许多现象,从“板块构造学说”角度分析我国四川省多地震的原因是   。
【答案】(1)②③①
(2)四川位于板块交界处
【解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在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地表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解答】(1)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板块构造学说;②大陆漂移说:③海底扩张说。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是②大陆漂移说、③海底扩张说、①板块构造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之所以能被大多数学者认可,是因为它能很好地解释地球上的许多现象,我国四川省多地震的原因是四川省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变式训练2:冰岛位于北大西洋中脊,境内火山与温泉密布,近十年喷发超20次。
(1)火山喷发时,地球内部灼热的   沿地壳薄弱处喷出地表。
(2)科学家分析冰岛火山频繁喷发与板块运动密切相关,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其原因是   。
(3)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模拟火山爆发,下列实验也利用了这一方法的是____。 (可多选)
A.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
B.用黄豆和芝麻混合实验来证明分子间有空隙
C.使用土质山谷模型探究泥石流的成因
【答案】(1)岩浆
(2)当组成地球最外层的巨形岩石板块之间发生碰撞及挤磨时,俯冲带的温度大幅度上升,甚至达到使地壳下面的岩石发生部分熔融的程度,从而导致火山的形成。
(3)C
【解析】(1)根据火山喷发时的现象解答;
(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解释火山频发的原因;
(3)分析各个选项中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即可。
【解答】(1)火山喷发时,地球内部灼热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处喷出地表。
(2) 科学家分析冰岛火山频繁喷发与板块运动密切相关,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其原因是:当组成地球最外层的巨形岩石板块之间发生碰撞及挤磨时,俯冲带的温度大幅度上升,甚至达到使地壳下面的岩石发生部分熔融的程度,从而导致火山的形成;
(3)A.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使用直接观察法,故A不合题意;
B.用黄豆和芝麻混合实验来证明分子间有空隙,使用类比法,故B不合题意;
C.使用土质山谷模型探究泥石流的成因,使用模型法,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训练3:(2024九下·义乌模拟)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板块构造学说;②大陆漂移说;③海底扩张说。
(1)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  B.珠穆朗玛峰每年在升高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板块构造学说”之所以能被大多数学者认可,是因为它能很好地解释地球上的许多现象,从“板块构造学说”角度分析我国四川省多地震的原因是   。
【答案】(1)②③①
(2)C
(3)因为四川省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解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在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地表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解答】(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开始提出的是大陆漂移学说,然后是海底扩张学说,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动力问题,最后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全球被划分为六大板块和一些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发生张裂和碰撞。故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是:②③①。
(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是因为位于亚欧大陆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的挤压碰撞地带,A不符合题意。珠穆朗玛峰每年在升高,是因为位于亚欧大陆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的挤压碰撞地带,B不符合题意。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是流水冲击形成,与板块运动无关,C符合题意。高山上有海洋化石,原来的海洋变成陆地,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川省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受两大板块的碰撞挤压影响,地壳比较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开始提出的是大陆漂移学说,然后是海底扩张学说,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动力问题,最后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全球被划分为六大板块和一些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发生张裂和碰撞。故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是:②③①。
(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是因为位于亚欧大陆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的挤压碰撞地带,A不符合题意。珠穆朗玛峰每年在升高,是因为位于亚欧大陆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的挤压碰撞地带,B不符合题意。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是流水冲击形成,与板块运动无关,C符合题意。高山上有海洋化石,原来的海洋变成陆地,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川省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受两大板块的碰撞挤压影响,地壳比较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
1.(2022·衢州)今年9月10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将再次上演金星伴月天文景观。这一天的月相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农历中的日期是根据月球绕地球公转制定的,农历与月相是有关系的。初一新月,初七八上弦月,十五、六满月,廿二、三下弦月;
【解答】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为满月。
故选C。
2.(2023·温州)如图为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流动沙丘,影响它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生物 B.冰川 C.流水 D.风力
【答案】D
【解析】A.生物引起的地形有珊瑚等;
B.冰川引起的有冰斗谷等;
C.流水引起的有三角洲等地形;
D.风力引起如风蚀蘑菇,流动沙丘等;
【解答】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流动沙丘 是风力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
故答案为:D
3.(2023·杭州)下列现象,主要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
①昼夜更替 ②四季更替 ③昼夜长短变化 ④太阳东升西落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地球的自转指的是绕着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自转周期为24h。
【解答】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昼夜更替,太阳东升西落 ;地球公转引起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 。
故答案为:C
4.(2023·金华)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下列关于地球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东向西
B.地球是一个正球体
C.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内部
D.地球从内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
【答案】D
【解析】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地球从内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
【解答】A.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A错误;
B.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B错误;
C.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C错误;
D.地球从内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 ,D正确;
故答案为:D.
5.(2022·金华)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地球是目前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下列关于地球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B.地球由内而外分为地幔、地核、地壳三层
C.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D.地球大气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
【答案】B
【解析】1.地球形状,即地球的外形。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但得到这一正确认识却经过了相当漫长的过程。
2.地球的内部结构为一同心状圈层构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为地核、地幔、地壳。地球地核、地幔和地壳的分界面,主要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急剧变化推测确定。
3.大气可以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它分层的主要依据是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
【解答】A: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A正确。
B:地球由内而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B错误。
C: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C正确。
D:地球大气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D正确。
故选B。
6.(2023·绍兴)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恒星
B.地球在形成之初是一个由岩浆构成的炽热的球
C.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D.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答案】A
【解析】 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解答】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A错误;
故答案为:A.
7.(2021·衢州)人类对天体的认识是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下列天体系统关系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星系,别称宇宙岛,指数量巨大的恒星系及星际尘埃组成的运行系统。星系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单位。
【解答】银河系包含了太阳系和地月系;太阳系包含了地月系;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2023·宁波)2023年3月24日夜晚,“金星合月”亮相天宇,金星登上了“月亮船”,如图所示。下列描述符合科学事实的是(  )
A.金星能自行发光 B.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C.这天的月相为上弦月 D.2023年,这一天宁波黑夜最长
【答案】B
【解析】金星不能自行发光,是通过反射太阳的光; “月相”(天文学术语,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A. 金星不能自行发光,是通过反射太阳的光,A错误;
B.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B正确;
C.这天的月相为峨眉月,C错误;
D.2023年12月22日,冬至日是宁波黑夜最长的一天,D错误;
故答案为:B.
9.(2023·台州)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中心位于东经100.3°、北纬40.97°,即图中的(  )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经度,地理学名词,一般指球面坐标系的纵坐标,具体来说就是地球上一个地点离一根被称为本初子午线的南北方向走线以东或以西的度数。按国际规定英国首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经线,然后向左右延伸。而各地的时区也由此划分,每15个经度便相差一个小时。经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基础,是认识地球转动和区域地理划分的基础理论,需认真掌握。
纬度是指某点与地球球心的连线和地球赤道面所成的线面角,其数值在0至90度之间。位于赤道以北的点的纬度叫北纬,记为N;位于赤道以南的点的纬度称南纬,记为S。
【解答】0度纬线以北纬,往东经度变大为东经,故东经100.3°、北纬40.97°,即图中的b;
故答案为:B
10.(2023·湖州)2023年5月23日(农历四月初五),金星和月亮在西边天空“邂逅”,上演浪漫的“星月童话”。有关当天的情况正确的是(  )
A.月相接近下弦月 B.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C.北半球昼长夜短 D.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
【答案】C
【解析】月相有新月(农历每月初一)、上弦月(农历初七、初八)、满月(农历十五、十六)、下弦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
太阳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如下图
【解答】A. 农历初五的月相接近上弦月,A错误
B.5月23日太阳直射点是在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是在北半球,B错误
C.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C正确
D.月相是新月和满月时日、地、月三者才在同一直线上,D错误
故答案为:C
11.(2023·台州)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的是:太阳因某种原因快速老化,体积膨胀,将逐渐吞没邻近星球,所以政府计划采取措施推动地球走向新家园。
(1)假设太阳逐渐膨胀,最先被吞没的行星会是   。
(2)“计划”的第一步是在地球赤道附近建造多台巨大的发动机,产生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推力,使地球停止自转。该推力的方向为   。
(3)若地球最后到达离太阳最近的恒星附近。该恒星可能位于   (选填“地月系”“太阳系”或“银河系”)。
【答案】(1)水星(2)自东向西(3)银河系
【解析】(1)太阳系由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组成;
(2)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3)银河系由许多类似太阳系的恒星系组成的。
【解答】(1)水星距离太阳最近,故最先被吞没的行星会是水星;
(2)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故推力方向为自东向西;
(3)地球最后到达离太阳最近的恒星附近 ,故可能位于银河系。
12.(2023·舟山)在兔年春节来临之际,国家航天局公布了在月球上工作了4年之久的玉兔二号月球车最新图片(图甲),向华夏儿女送上新春祝福。
(1)农历正月初一,我们正在地球上欢度新春佳节,此时月球车与月球位于图乙中的   (填序号)位置。
(2)由于没有   的保护,月球上的月夜极为寒冷,气温可低至零下190摄氏度,为此玉兔二号只在月夜中“睡去”且长达半月之久。
【答案】(1)① (2)大气
【解析】月球表面的特点为无大气,有大量的环形山;同时还考查了月相和农历之间的关系。
【解答】(1)农历正月初一此时的月相为新月,日月地处于一条直线,且月球在中间,故为 ① ;
(2)月球表面由于无大气,故其昼夜温差很大;
故答案为:(1)① ;(2)大气
13.(2023·金华)第十九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举行,金华也将承办部分比赛项目。如图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23年9月23日是农历秋分日,这天地球公转至图中   位置;
(2)从9月23日到10月8日,金华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   。
【答案】(1)丙
(2)昼变短、夜变长
【解析】乙图中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地球自西向东绕着太阳转,所以丙是秋分日,时间为9月22日,丁为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甲为春分日,时间为3月22日
【解答】乙图中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地球自西向东绕着太阳转,所以丙是秋分日,时间为9月22日;丁为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甲为春分日,时间为3月22日; 2023年9月23日是农历秋分日,这天地球公转至图中丙位置;
(2)丙是秋分日,时间为9月22日;丁为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从9月23日到10月8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从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所以金华的昼夜长短情况为昼短夜长,且昼变短,夜变长;故答案为:(1)丙(2)昼变短、夜变长
14.(2023·湖州)2023 年5月22日,四川省珙县发生4.5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8.40度,东经104.83度。
(1)地震是地壳变动表现形式之一,板块的碰撞和   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2)如图是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本次地震震源位于A层,该层的名称是   。
(3)地震发生时,选择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尤为重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可多选) 。
①若时间许可,要有序、快速撤离到室外
②高层人员应该乘电梯逃生
③在室内躲到坚固的桌子下或蹲在墙角处④迅速进 入室内抢运物品
【答案】(1)张裂
(2)地壳
(3)①③
【解析】地球上有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不断的在运动,导致板块与板块之间会发生碰撞和张裂,引起地壳变动
【解答】(1)地震是由于板块碰撞和张裂引起的,板块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2)地球内部结构从外到内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故A是地壳
(3)①发生地震时如果时间允许,应迅速逃离到室外空旷地,①正确
②地震时不能乘电梯逃生,②错误
③如果无法迅速逃到室外,则因躲到坚固的桌子下或蹲在墙角,③正确
④地震时应迅速逃离到室外空旷地,不能回室内抢运物品,④错误
故选①③
故答案为(1)张裂 (2)地壳 (3)①③
15.(2024·浙江)如图为全球板块与地震分布示意图。
(1)世界上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集中在   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图中甲地地震频发,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其原因是   。
(3)发生地震时,下列避震措施错误的是____(填字母)。
A.身处底楼,若时间允许,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地
B.身处高楼,来不及逃离,可躲在墙角或坚固的桌下
C.身处城市街道,应选择在广告牌或电线杆下躲避
D.身处野外,应及时避开山边、陡崖等危险环境
【答案】(1)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
(2)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活动剧烈,容易发生碰撞和张裂运动
(3)C
【解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全球由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1)世界上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
(2)图中甲地地震频发,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其原因是该地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发生地震时,身处底楼,若时间允许,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地;身处高楼,来不及逃离,可躲在墙角或坚固的桌下;身处城市街道,不要在广告牌或电线杆下躲避;身处野外,应及时避开山边、陡崖等危险环境。故选C。
1.(2023·杭州模拟)如图是太阳系部分天体的运动模式图,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主要与图中的哪一运动有关(  )
A.A运动 B.B运动 C.C运动 D.D运动
【答案】C
【解析】由于地球的地轴是倾斜的,导致地球绕日运动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地球上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
【解答】A.A运动是月球绕地球公转,引起月相变化,A错误
B.B运动是地球自转,引起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B错误
C.C运动是地球绕日公转,引起昼夜长短变化,四季交替等,C正确
D.D运动是彗星绕日运动,与地球昼夜长度变化无关,D错误
故答案为C
2.(2023·婺城二模)科学家发现一颗名为开普勒62E的宜居行星。如图所示为该行星与其绕转的恒星所组成的天体系统,该天体系统在结构层次上相当于下列四个中的哪一个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答案】B
【解析】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分为不同的级别和层次,最高一级是总星系,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它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太阳、地月系和其它行星系;地月系包括地球和月球。
【解答】读图可知,图示是行星围绕恒星公转,组成恒星系统,类似于太阳系,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3.(2024·宁波模拟)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暮江吟》写到:“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中描写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此处描绘的“月似弓”的月相是(  )
A.新月 B.娥眉月 C.上弦月 D.下弦月
【答案】B
【解析】新月是农历初一;峨眉月是农历的初三、初四;上弦月为农历的初七、初八;下弦月为农历的二十二、二十三;
【解答】从诗句中可以看出当天为九月初三,九月初三的月相为峨眉月;
故答案为:B.
4.(2025九下·浙江月考)关于人类对地球表面板块的研究历程,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①舌羊齿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可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②“海底扩张学说”从解决动力来源方面支持了“大陆漂移学说”;
③“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七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④地球表面的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大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5.(2024九下·钱塘模拟)如图是太阳直射点运动示意图,其中a、b、c分别表示三条纬线。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①纬线c是南回归线
②当直射点在纬线b时,杭州市昼夜平分
③当直射点在①时,杭州市的节气是夏至
④造成直射点在纬线a、c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自转产生的现象为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在北半球,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春分日,全球昼夜等长;之后太阳光线向北移动,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这一天为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之后太阳光线向南移动,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太阳光线继续向南移动,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这一天为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
【解答】由图可知,纬线c是南回归线;当直射点在纬线b赤道时,杭州市昼夜平分;当直射点在①北回归线时,杭州市的节气是夏至;造成直射点在纬线a、c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公转,故①②③正确。
故答案为:A。
6.(2024·宁波模拟)科学假说在科学发现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需要相应的现象或证据支持。下列现象与假说对应的有(  )
①宇宙3K的微波背景辐射——大爆炸宇宙论
②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大陆漂移假说
③发现了处于爬行类和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石——达尔文进化论
④长江下游形成长江三角洲——地壳在不断变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科学假说在科学发现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需要相应的现象或证据支持。
【解答】①发生大爆炸时,宇宙的温度极高,之后会慢慢降温,到现在还残留着3K左右的热辐射,与大爆炸宇宙论假说对应;②大西洋的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是大陆漂移假说提出的依据,板块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假说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与大陆漂移假说对应;③发现了处于爬行类和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一是达尔文进化论的重要依据,与达尔文进化论对应;④ 长江下游形成长江三角洲是河流泥沙沉积作用形成属于外力作用,与地壳变动无关,错误。
故答案为:A。
7.(2024·鄞州模拟)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内部
B.珠江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的沉积作用
C.太阳活动会导致火山和地震频发
D.喜马拉雅山是由于板块间的张裂而形成的
【答案】B
【解析】地球表面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力在于内力作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和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内力作用使地表起伏不平,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和缓,两者作用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地表形成丰富多姿的地表形态。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A、据所学可知,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地带,A错误。
B、珠江三角洲是河流的入海口附近,由于地势平坦,同时受海洋顶托作用,流速减缓,泥沙沉积作用形成,B正确。
C、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内力作用导致,与太阳活动无关,C错误。
D、喜马拉雅山是由于板块间的挤压形成的,D错误。
故答案为:B。
8.(2023·定海模拟)2022年11月8日晚,“月全食掩天王星”在夜空中上演,如图所示,发生该天象时,地球、月球、太阳和天王星恰好在一条直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天晚上的月相是新月
B.该天象每个月都会发生
C.形成该天象的原理是光的折射
D.该天象发生时,天王星应处于图中c的位置
【答案】D
【解析】当天晚上的月相是满月,此时日地月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处在太阳和月球之间;月食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月球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这时如果太阳、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的月偏食;
【解答】A.当天晚上的月相是满月,此时日地月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处在太阳和月球之间,A错误;
B. 月球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这时如果太阳、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的月偏食,所以该天象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B错误;
C. 月食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C错误;
D. “月全食掩天王星”在夜空中上演 ,天王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比地球距离太阳更远,所以该天象发生时,天王星应处于图中c的位置 ,正确;
故答案为:D.
9.(2024九下·萧山模拟)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将在2023年9月23日(农历八月初九)盛大开幕,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如左图所示,右图为四种月相照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当杭州开展亚运会期间,地球运动到丁位置附近;
②当天的月相最接近于图B;
③杭州接下来将昼短夜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在图中,A为残月,B为上弦月,C为满月,D为下弦月,据此解答。
【解答】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读图可知, 2023年9月23日, 地球运行到图中乙位置附近,①错误;2023年9月23日 (农历八月初九) 晚上的月相是上弦月,人们看到凸向东边的半个月球,最接近图中的B月相,A是残月,C是满月,D是下弦月,②正确;2023年9月23日(北半球的秋分),位于北半球的杭州接下来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故接下来将昼短夜长,③正确。
故答案为:C。
10.(2024·金东模拟)北京时间2024年5月3日10时22分,太阳爆发了一个强耀斑。耀斑对我国上空电离层产生了影响。国家空问天气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阳大气层由内往外分别色球层、光球层和日冕层
B.太阳耀斑主要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
C.常见的太阳活动主要有黑子、耀斑和日珥
D.太阳耀斑对居民生活几乎没有影响
【答案】C
【解析】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活动主要有黑子、耀斑、太阳风,其中黑子分布在光球层,耀斑分布在色球层,太阳风分布在日冕层。
【解答】A、太阳大气层自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A错误。
B、太阳耀斑主要发生在太阳的色球层,B错误。
C、常见的太阳活动主要有黑子、耀斑和日珥,C正确。
D、太阳耀斑会对航空、通信等行业产生影响,D错误。
故答案为:C。
11.(2024九下·龙湾模拟)2024年4月25日(农历三月十七),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随后与空间站完成对接,如图甲所示。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升空当天,月相最接近   (填“新月”“上弦月”、“满月”或“下弦月“)地球所处的大致位置位于图乙的   (序号)。
【答案】满月;④
【解析】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下半月再由圆到缺,亮面在左边。
【解答】农历三月十七当晚的月相最接近满月,满月的时候月球和太阳分别在地球的两侧;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依据所学,4月25日正值春分(3月21日前后)和夏至(6月22日前后)之间,即图中④处。
12.(2024·滨江模拟)2024年4月8日,日全食横穿北美,途径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如下图为某天文爱好者拍摄的日全食照片。
(1)日食当天三个星球间的位置关系,可能是____。
A.太阳-地球-月球 B.地球-太阳-月球 C.地球-月球-太阳
(2)日食当天的月相是   。
【答案】(1)C(2)新月
【解析】月球围绕着地球旋转,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旋转。日食和月食就是由于这两种运动所产生的结果。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解答】(1)日食又叫做日蚀,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此时月球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故选C。
(2)2024年4月8日,日全食横穿北美,途径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日食当天的月相是新月。
13.(2024·鄞州模拟)2021年4月20日(农历三月初九),公祭大禹活动在会稽山大禹陵如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无数游客会聚于此,共同缅怀大禹治水功绩。
(1)当天地球大约处在图甲上的   位置(填字母),当晚月球最接近图乙中的位置   (填数字编号);
(2)大禹率领民众开凿河渠,将洪水疏导入海,这是对水循环中的   环节施加了影响。
【答案】(1)B;②
(2)地表径流
【解析】(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春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夏至日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冬至日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月相的变化依次为 新月(也称“朔”)(初一)→蛾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渐盈凸月)→满月(也称“望”)(十五、十六)→凸月(渐亏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廿二、廿三))→残月→新月(初一)。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
【解答】(1)图甲中,B、C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故该位置为夏至日;D、A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故为冬至日,故A为冬至日到春分日之间,B为春分日到夏至日之间,4月20日为春分日到夏至日之间;农历三月初九为上弦月附近,①为新月,②为上弦月,③为满月,④为下弦月。
(2)将洪水疏导入海,为将地表的水疏导入海洋,改变的是地表径流。
14.(2024九下·杭州模拟)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种不同的天体。天体又组成了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1)图中的大圆、中圆、小圆分别表示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是   。
(2)“金星凌日”是罕见的天文奇观,人们可以看到太阳“脸上”有一个小黑点慢慢划过(如图一所示注意不可直视太阳,要用滤光片才行)。图二为发生“金星凌日”时的轨道示意图   处(填“甲”“乙”“丙”或“丁”)。
【答案】(1)A
(2)丁
【解析】(1)根据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天体是太阳来分析;
(2)根据地月系是太阳系的一部分,太阳系又是银河系的一部分,且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一条旋臂上来分析;
(3)根据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率来分析。
【解答】(1)地月系在太阳系之中,太阳系在银河系之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是A图,故A对,BCD错。
故选A。
(2)八大行星中,水星离太阳的距离最近当发生“金星凌日”天文奇观时,地球、太阳和金星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金星应该位于太阳雨地球之间,因此,图示金星的位置应该在丁处。
(1)地月系在太阳系之中,太阳系在银河系之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是A图,故A对,BCD错。故选A。
(2)八大行星中,水星离太阳的距离最近当发生“金星凌日”天文奇观时,地球、太阳和金星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金星应该位于太阳雨地球之间,因此,图示金星的位置应该在丁处。
15.(2024九下·西湖模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了很多计时工具,例如利用日影计时的圭表。“圭”是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带有刻度的标尺,“表”是垂直于“圭”的杆,如图所示。正午时“表”的影子落在“圭”上,从而可以测出每天正午时影子的长短,古人利用其确定“二十四节气”。
(1)不同的节气,“圭”上正午表影长度不等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   (选填“自转”或“公转”)造成的。
(2)若在杭州观测,从5月10日至10月10日,正午表影的长短变化情况是   。
【答案】(1)公转
(2)先变短后变长
【解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解答】(1)圭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天文仪器,用于度量日影长度。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发生移动,从而导致了不同时期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由于地球公转中出现了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所以使得影子长短发生变化,故不同的节气,圭上正午表影长度不等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公转造成的;
(2)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从5月10日至6月22日(前后),随着太阳直射点不断北移,杭州正午太阳高度从低到高,正午表影逐渐变短;从6月22日(前后)到10月10日,随着太阳直射点不断南移,杭州正午太阳高度从高到低,正午表影逐渐变长,即是从5月10日至10月10日,正午表影的长短变化情况是先变短后变长。
故答案为:(1)公转;(2)先变短后变长。
(1)圭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天文仪器,用于度量日影长度。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发生移动,从而导致了不同时期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由于地球公转中出现了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所以使得影子长短发生变化,故不同的节气,“圭”上正午表影长度不等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公转造成的。
(2)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从5月10日至6月22日(前后),随着太阳直射点不断北移,杭州正午太阳高度从低到高,正午表影逐渐变短;从6月22日(前后)到10月10日,随着太阳直射点不断南移,杭州正午太阳高度从高到低,正午表影逐渐变长,即是从5月10日至10月10日,正午表影的长短变化情况是先变短后变长。
16.(2025九下·浙江月考) “火星冲日”和“月全食”相伴发生,是难得一见的自然现象。
(1) “火星冲日”时火星、地球、太阳成一条直线,火星与太阳形成“此升彼落” (相对于地球)的奇观。下列能反映“火星冲日”现象中火星、地球和太阳三者位置关系的是   。
(2)这次“火星冲日”还伴随着月全食,除中国外世界上大多数地区均能看到。当天的月相是   。
(3)发生月全食现象时,我们能看到夜空中的“红月亮”,这是因为阳光中的红光能通过地球大气层的   (填“反射”或“折射”)到达月球表面造成的。
【答案】(1)A
(2)满月
(3)折射
17.(2025九下·浙江模拟)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于青藏高原的拉萨地块,见右图甲。
(1)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日喀则位于亚欧板块与   板块交界处,是一个板块活动非常剧烈的地区。
(2)图乙所示为将两本书相对放在一起,然后将书本向中间移动;图丙所示为朝不同的方向用力拉板,直至纸撕裂。其中,模拟青藏高原成因的是图   。
(3)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震预警网,在全国形成分钟级速报能力,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
A.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引起的震动现象
B.地震预测技术可以捕捉信号,提前几分钟进行预警来减少伤亡和损失
C.地震绝大部分是极其轻微的,每年造成极大破坏的地震很少
D.地震时若身处高楼,来不及逃离,可躲在墙角或坚固的桌下
【答案】(1)印度洋
(2)乙
(3)A
【解析】1、板块划分: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这些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2、板块边界活动: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有的板块之间相互碰撞挤压,形成高山、岛弧或海沟等地形;有的板块之间相互张裂拉伸,形成裂谷或海洋。日喀则所在位置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所以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等地质灾害。
3、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由于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如地幔物质的对流等引起的应力作用 )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从而引起的地面震动现象,并非外力作用。
【解答】(1)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日喀则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地壳运动活跃 。
(2)青藏高原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地壳隆起抬升形成的。图乙中书本向中间移动,模拟的是板块相互挤压的运动,与青藏高原的成因相符;图丙模拟的是板块张裂拉伸,不符合青藏高原成因 。
(3)A、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引起的震动现象,不是外力作用,A 错误;
B、地震预测技术可以捕捉地震信号,提前几分钟进行预警,人们可以利用这几分钟采取应急措施,减少伤亡和损失,B 正确;
C、地球上每年发生的地震绝大部分是极其轻微的,只有少数地震会造成极大破坏,C 正确;
D、地震时若身处高楼,来不及逃离,可躲在墙角或坚固的桌下,用柔软物品保护好头部等重要部位,D 正确。
故答案为:A。
18.(2024九下·浙江模拟)大罗山位于温州市区的东南部,是温州市未来的“绿心”和“绿楔”。
(1)大罗山东面有著名景观美人瀑。瀑布沿着300米高度的峭壁奔泻而下形成瀑潭景观,形成该景观的主要外力是____
A.风力作用 B.冰川作用 C.流水作用 D.海浪作用
(2)大罗山的部分等高线地形图如图甲所示,若要在A、B、C三地选择一地修建水库,可以选择的地点是   。
(3)山顶的旗杆一年中正午时形成的影子长度变化范围在OA到OB之间,如图乙所示。杆影从OB变化到OA 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的轨迹是图丙中的   。(填序号)
【答案】(1)C
(2)A
(3)③-④-①
【解析】(1)流水对地貌的改变具有三种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
(2)水库选址一般在地势低洼地区,便于河水等水源汇集;
(3)一年中正午时形成影子长度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夏至时正午影子最短,冬至时正午影子最长。
【解答】(1)瀑布的对地面长期的侵蚀形成了瀑潭,属于流水侵蚀作用,与风力、冰川和海浪作用无关;故选C。
(2)图中A处海拔低,地势低洼,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一般发育河流;B处等高线向地处凸出,是山脊,不会有河流;C处是山顶,海拔高,不利于蓄水;水总是从高处向低处流,在A处修水库便于蓄水;
(3)杆影从OA变化到OB期间是从最短到最长的变化,一年中夏至时正午杆影最短,冬至时正午杆影最长;图丙中③是夏至,①是冬至。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的轨迹是图丙中的③-④-①。
备考指南
知识导图
考点梳理
考点突破
真题在线
专项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 地球、宇宙、空间科学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命题趋势
考点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①阳历和地球公转,知道冬至、夏至、春分、秋分节气②识别月相,描述太阳和月球概况③知道地壳运动,火山和地震,海陆变迁④知道板块学说的要点,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⑤描述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
考点2 人类生存的地球 ☆☆
■考点一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昼夜交替与地球自转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地球自转的周期约24小时(月球自传和公转周期是相同的)。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口诀:南顺北逆)
地球不发光不透明,所以出现昼夜现象(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出现月食。地球自转引起或产生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星星的视运动照片。
2.阳历和地球公转
(1)地球倾斜着身子自西向东在近似圆形的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周期为365.2422天,即一年。阳历(公历)是按照地球绕日公转规律制定的。
(2)一年有24个节气,“二分二至”是最重要的四个节气,它们分别指春分、秋分和夏至、冬至。(节气便于安排农事)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夜最长昼最短
■考点二 人类生存的地球
1.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地球从内到外分别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层。地幔的顶部和地壳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2.地壳运动
那不勒斯海边石柱的高低变化、沧海桑田、青藏高原的海底生物化石、台湾海峡的形成、岩层的弯曲和断裂等现象都说明地壳是变动的。
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地震带分布: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一带。地震防范: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躲到面积较小的房子或桌子底下。
地震的预防要做到早预报、早预防,合理逃生。遇震时一定要镇静,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或空间小、有支撑的地方,或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3.板块学说
魏格纳首先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的观点。科学家通过大西洋底的科学考察提出了“海底扩张说”。后来,人们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
地球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六大板块的交界地带,因为板块之间会发生碰撞和张裂。
4.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流水、风、冰川等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外力作用对地形影响的特点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
■考点一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典例1:(2024·浙江)如图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年变化曲线图,图中甲为春分日。若小满节气在5月20日,这一天位于图中(  )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 D.丁戊段
◆变式训练1:(2025九下·浙江模拟)2025年12月,我国北极科考队将在斯瓦尔巴群岛建成首个“全季节太阳追踪观测站”。屋顶智能光伏板能自动调节与地面的倾角,始终保持与正午太阳光线垂直。如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当观测站光伏板倾角调整为一年中最小值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球运行至C点 B.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
C.浙江省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D.此时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变式训练2:(2025九下·温州模拟)图甲是我国古代的圭表。表是垂直立于地面的标杆,圭是正南正北方向水平放置的尺。图乙是其原理图,通过表顶端的影子位置来判断时间和季节,如图丙。
(1)为了使表能竖直立着,可用的方法是   ;
(2)从乙图可知,圭表主要利用的光学原理是   ;
(3)一年中,学校的旗杆正午杆影最长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   ;
(4)地面上深 0厘米,面积为 1 米‘的水池装满水,在相同时间内,相同强度的太阳光垂直照射水面使水温升高 Ng.与水平方向成60°照射水面使水温升高 At的,若忽略其它因素影响, 则△t直: △t 斜=   。
◆变式训练3:(2025九下·东阳模拟)如图为我国古代的滴水计时工具——漏刻的模型图。漏水壶通过底部的出水口向受水壶中滴水,受水壶中的箭刻随着壶内液面的升高而升高,壶口处箭刻上刻度指示的便是当时的时刻。
(1)漏刻常用日出、日落作为时间计量的起点来计量一天的时间,因此,在一年中不同节气需更换不同的箭刻。“漏刻改箭"本质是因地球的   (填“公转"或“自转”)所致。
(2)为准确计量时间,古人采用多级漏水壶逐级滴水的方式,图中装置应保持漏水壶    (选填①或②)中的液面高度恒定。
(3)小德感叹于古人的智慧,想了解漏刻计时的原理,通过观察,他找来三个横截面积不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分别在底部中央开一个大小相同的圆孔,通过实验得到部分数据如下,则表中第7组”?”处容器横截面积应为    cm2。
实验次数 容器横截面积S/cm2 水深h/cm 水流完所需时间t/s
1 100 4 12
2 150 4 18
3 300 2 25
4 300 4 36
5 300 6 43
6 300 8 50
7 ? 8 60
■考点二 人类生存的地球
◇典例1:(2024·杭州模拟)下列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
①全球岩石圈划分为七大板块 ②地震和火山主要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③在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和海洋 ④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而软流层处于地幔中
⑤地球的内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而外力作用使地表高低不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变式训练1:(2024九下·绍兴模拟)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板块构造学说;②大陆漂移说;③海底扩张说。
(1)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
(2)“板块构造学说”之所以能被大多数学者认可,是因为它能很好地解释地球上的许多现象,从“板块构造学说”角度分析我国四川省多地震的原因是   。
◆变式训练2:冰岛位于北大西洋中脊,境内火山与温泉密布,近十年喷发超20次。
(1)火山喷发时,地球内部灼热的   沿地壳薄弱处喷出地表。
(2)科学家分析冰岛火山频繁喷发与板块运动密切相关,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其原因是   。
(3)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模拟火山爆发,下列实验也利用了这一方法的是____。 (可多选)
A.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
B.用黄豆和芝麻混合实验来证明分子间有空隙
C.使用土质山谷模型探究泥石流的成因
◆变式训练3:(2024九下·义乌模拟)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板块构造学说;②大陆漂移说;③海底扩张说。
(1)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  B.珠穆朗玛峰每年在升高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板块构造学说”之所以能被大多数学者认可,是因为它能很好地解释地球上的许多现象,从“板块构造学说”角度分析我国四川省多地震的原因是   。
1.(2022·衢州)今年9月10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将再次上演金星伴月天文景观。这一天的月相是(  )
A. B. C. D.
2.(2023·温州)如图为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流动沙丘,影响它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生物 B.冰川 C.流水 D.风力
3.(2023·杭州)下列现象,主要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
①昼夜更替 ②四季更替 ③昼夜长短变化 ④太阳东升西落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4.(2023·金华)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下列关于地球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东向西
B.地球是一个正球体
C.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内部
D.地球从内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
5.(2022·金华)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地球是目前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下列关于地球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B.地球由内而外分为地幔、地核、地壳三层
C.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D.地球大气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
6.(2023·绍兴)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恒星
B.地球在形成之初是一个由岩浆构成的炽热的球
C.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D.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7.(2021·衢州)人类对天体的认识是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下列天体系统关系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8.(2023·宁波)2023年3月24日夜晚,“金星合月”亮相天宇,金星登上了“月亮船”,如图所示。下列描述符合科学事实的是(  )
A.金星能自行发光 B.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C.这天的月相为上弦月 D.2023年,这一天宁波黑夜最长
9.(2023·台州)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中心位于东经100.3°、北纬40.97°,即图中的(  )
A.a B.b C.c D.d
10.(2023·湖州)2023年5月23日(农历四月初五),金星和月亮在西边天空“邂逅”,上演浪漫的“星月童话”。有关当天的情况正确的是(  )
A.月相接近下弦月 B.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C.北半球昼长夜短 D.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
11.(2023·台州)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的是:太阳因某种原因快速老化,体积膨胀,将逐渐吞没邻近星球,所以政府计划采取措施推动地球走向新家园。
(1)假设太阳逐渐膨胀,最先被吞没的行星会是   。
(2)“计划”的第一步是在地球赤道附近建造多台巨大的发动机,产生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推力,使地球停止自转。该推力的方向为   。
(3)若地球最后到达离太阳最近的恒星附近。该恒星可能位于   (选填“地月系”“太阳系”或“银河系”)。
12.(2023·舟山)在兔年春节来临之际,国家航天局公布了在月球上工作了4年之久的玉兔二号月球车最新图片(图甲),向华夏儿女送上新春祝福。
(1)农历正月初一,我们正在地球上欢度新春佳节,此时月球车与月球位于图乙中的   (填序号)位置。
(2)由于没有   的保护,月球上的月夜极为寒冷,气温可低至零下190摄氏度,为此玉兔二号只在月夜中“睡去”且长达半月之久。
13.(2023·金华)第十九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举行,金华也将承办部分比赛项目。如图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23年9月23日是农历秋分日,这天地球公转至图中   位置;
(2)从9月23日到10月8日,金华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   。
14.(2023·湖州)2023 年5月22日,四川省珙县发生4.5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8.40度,东经104.83度。
(1)地震是地壳变动表现形式之一,板块的碰撞和   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2)如图是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本次地震震源位于A层,该层的名称是   。
(3)地震发生时,选择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尤为重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可多选) 。
①若时间许可,要有序、快速撤离到室外
②高层人员应该乘电梯逃生
③在室内躲到坚固的桌子下或蹲在墙角处④迅速进 入室内抢运物品
15.(2024·浙江)如图为全球板块与地震分布示意图。
(1)世界上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集中在   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图中甲地地震频发,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其原因是   。
(3)发生地震时,下列避震措施错误的是____(填字母)。
A.身处底楼,若时间允许,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地
B.身处高楼,来不及逃离,可躲在墙角或坚固的桌下
C.身处城市街道,应选择在广告牌或电线杆下躲避
D.身处野外,应及时避开山边、陡崖等危险环境
1.(2023·杭州模拟)如图是太阳系部分天体的运动模式图,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主要与图中的哪一运动有关(  )
A.A运动 B.B运动 C.C运动 D.D运动
2.(2023·婺城二模)科学家发现一颗名为开普勒62E的宜居行星。如图所示为该行星与其绕转的恒星所组成的天体系统,该天体系统在结构层次上相当于下列四个中的哪一个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3.(2024·宁波模拟)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暮江吟》写到:“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中描写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此处描绘的“月似弓”的月相是(  )
A.新月 B.娥眉月 C.上弦月 D.下弦月
4.(2025九下·浙江月考)关于人类对地球表面板块的研究历程,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①舌羊齿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可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②“海底扩张学说”从解决动力来源方面支持了“大陆漂移学说”;
③“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七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④地球表面的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大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2024九下·钱塘模拟)如图是太阳直射点运动示意图,其中a、b、c分别表示三条纬线。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①纬线c是南回归线
②当直射点在纬线b时,杭州市昼夜平分
③当直射点在①时,杭州市的节气是夏至
④造成直射点在纬线a、c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2024·宁波模拟)科学假说在科学发现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需要相应的现象或证据支持。下列现象与假说对应的有(  )
①宇宙3K的微波背景辐射——大爆炸宇宙论
②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大陆漂移假说
③发现了处于爬行类和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石——达尔文进化论
④长江下游形成长江三角洲——地壳在不断变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2024·鄞州模拟)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内部
B.珠江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的沉积作用
C.太阳活动会导致火山和地震频发
D.喜马拉雅山是由于板块间的张裂而形成的
8.(2023·定海模拟)2022年11月8日晚,“月全食掩天王星”在夜空中上演,如图所示,发生该天象时,地球、月球、太阳和天王星恰好在一条直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天晚上的月相是新月
B.该天象每个月都会发生
C.形成该天象的原理是光的折射
D.该天象发生时,天王星应处于图中c的位置
9.(2024九下·萧山模拟)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将在2023年9月23日(农历八月初九)盛大开幕,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如左图所示,右图为四种月相照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当杭州开展亚运会期间,地球运动到丁位置附近;
②当天的月相最接近于图B;
③杭州接下来将昼短夜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0.(2024·金东模拟)北京时间2024年5月3日10时22分,太阳爆发了一个强耀斑。耀斑对我国上空电离层产生了影响。国家空问天气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阳大气层由内往外分别色球层、光球层和日冕层 B.太阳耀斑主要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
C.常见的太阳活动主要有黑子、耀斑和日珥 D.太阳耀斑对居民生活几乎没有影响
11.(2024九下·龙湾模拟)2024年4月25日(农历三月十七),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随后与空间站完成对接,如图甲所示。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升空当天,月相最接近   (填“新月”“上弦月”、“满月”或“下弦月“)地球所处的大致位置位于图乙的   (序号)。
12.(2024·滨江模拟)2024年4月8日,日全食横穿北美,途径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如下图为某天文爱好者拍摄的日全食照片。
(1)日食当天三个星球间的位置关系,可能是____。
A.太阳-地球-月球 B.地球-太阳-月球 C.地球-月球-太阳
(2)日食当天的月相是   。
13.(2024·鄞州模拟)2021年4月20日(农历三月初九),公祭大禹活动在会稽山大禹陵如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无数游客会聚于此,共同缅怀大禹治水功绩。
(1)当天地球大约处在图甲上的   位置(填字母),当晚月球最接近图乙中的位置   (填数字编号);
(2)大禹率领民众开凿河渠,将洪水疏导入海,这是对水循环中的   环节施加了影响。
14.(2024九下·杭州模拟)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种不同的天体。天体又组成了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1)图中的大圆、中圆、小圆分别表示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是   。
(2)“金星凌日”是罕见的天文奇观,人们可以看到太阳“脸上”有一个小黑点慢慢划过(如图一所示注意不可直视太阳,要用滤光片才行)。图二为发生“金星凌日”时的轨道示意图   处(填“甲”“乙”“丙”或“丁”)。
15.(2024九下·西湖模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了很多计时工具,例如利用日影计时的圭表。“圭”是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带有刻度的标尺,“表”是垂直于“圭”的杆,如图所示。正午时“表”的影子落在“圭”上,从而可以测出每天正午时影子的长短,古人利用其确定“二十四节气”。
(1)不同的节气,“圭”上正午表影长度不等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   (选填“自转”或“公转”)造成的。
(2)若在杭州观测,从5月10日至10月10日,正午表影的长短变化情况是   。
16.(2025九下·浙江月考) “火星冲日”和“月全食”相伴发生,是难得一见的自然现象。
(1) “火星冲日”时火星、地球、太阳成一条直线,火星与太阳形成“此升彼落” (相对于地球)的奇观。下列能反映“火星冲日”现象中火星、地球和太阳三者位置关系的是   。
(2)这次“火星冲日”还伴随着月全食,除中国外世界上大多数地区均能看到。当天的月相是   。
(3)发生月全食现象时,我们能看到夜空中的“红月亮”,这是因为阳光中的红光能通过地球大气层的   (填“反射”或“折射”)到达月球表面造成的。
17.(2025九下·浙江模拟)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于青藏高原的拉萨地块,见右图甲。
(1)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日喀则位于亚欧板块与   板块交界处,是一个板块活动非常剧烈的地区。
(2)图乙所示为将两本书相对放在一起,然后将书本向中间移动;图丙所示为朝不同的方向用力拉板,直至纸撕裂。其中,模拟青藏高原成因的是图   。
(3)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震预警网,在全国形成分钟级速报能力,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
A.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引起的震动现象
B.地震预测技术可以捕捉信号,提前几分钟进行预警来减少伤亡和损失
C.地震绝大部分是极其轻微的,每年造成极大破坏的地震很少
D.地震时若身处高楼,来不及逃离,可躲在墙角或坚固的桌下
18.(2024九下·浙江模拟)大罗山位于温州市区的东南部,是温州市未来的“绿心”和“绿楔”。
(1)大罗山东面有著名景观美人瀑。瀑布沿着300米高度的峭壁奔泻而下形成瀑潭景观,形成该景观的主要外力是____
A.风力作用 B.冰川作用 C.流水作用 D.海浪作用
(2)大罗山的部分等高线地形图如图甲所示,若要在A、B、C三地选择一地修建水库,可以选择的地点是   。
(3)山顶的旗杆一年中正午时形成的影子长度变化范围在OA到OB之间,如图乙所示。杆影从OB变化到OA 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的轨迹是图丙中的   。(填序号)
备考指南
知识导图
考点梳理
考点突破
真题在线
专项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