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粤教粤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第一单元5、《网上学习:土壤的颜色》一、填空题1.(2024三下·卫辉期末)我们班小明同学在学校的小花园里挖取了一些土壤,他经过观察发现土壤的颜色是 色的。【答案】黑【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解析】【分析】用肉眼观察,发现学校的小花园里的土壤的颜色是黑色,有一些植物的枯枝叶和死虫子,说明土壤中含有较多的腐殖质,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2.(2023三下·襄城期末)人们根据土壤中所含沙粒和黏粒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黏粒多的土壤叫黏质土;含沙粒多的土壤叫 ;沙粒和黏粒的含量差不多的土壤叫 。【答案】沙质土;壤土【知识点】土壤的种类【解析】【分析】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土壤的成分,一般把土壤分为壤土、黏质土、沙质土。含沙多的土壤叫做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土壤叫做壤土。3.(2021三下·京山期末)找一大块干燥的土壤放入水中,有 从水中冒出,说明土壤里面有 。【答案】气泡;空气【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解析】【分析】 找一大块干燥的土壤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土壤中含有空气。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矿物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4.(2024三下·南乐期末)观察周围的土壤时,我们可以到室外找一块土地,用 或者 挖开土壤,看看土壤里有什么。【答案】木棍;铲子【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解析】【分析】 观察土壤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用眼看、鼻子闻、手摸、捻、握、捏等。 我们可以找一块土地,用木棍或者小铲子挖开土壤,看看土壤里有什么。5.(2024三下·卫辉期末)阅读土壤的特点,写出它们的名称。【答案】黏质土;壤土;沙质土【知识点】土壤的种类【解析】【分析】根据土壤的成分,一般把土壤分为壤土、黏质土、沙质土。含沙多的土壤叫做沙质土,沙质土多是浅棕色;含黏土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黏质土多为棕色或红色;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土壤叫做壤土,颜色一般较深。二、判断题6.(2023三下·埇桥期末)我们可以通过拍照的方法记录土壤的颜色。( )【答案】正确【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解析】【分析】拍照片、制作生长记录表、画图画、录像、写日记等途径和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题目说法正确。7.不同的地方,土壤的颜色可能是不同的。( )【答案】正确【知识点】土壤的种类【解析】【分析】不同的地方,土壤的颜色可能是不同的。我国分布面积较广的自然土壤有东北地区的黑土、华北地区的棕土、黄土高原的黄土、南方地区的红土、紫色土是重庆市分布面积最广的土类、西北内陆地区的荒漠土、青藏高原的冰沼土等。8.(2023三下·牟平期末)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越少,土壤的颜色越深,土壤越肥沃。( )【答案】正确【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解析】【分析】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占有机质总量的50~70%。腐殖质的主要组成元素为碳、氢、氧、氮、硫、磷等。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9.(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土壤中有什么同步练习)不同的地方,土壤的颜色是不同的。( )【答案】正确【解析】【解答】不同的地方,土壤的颜色是不同的。阳光下土壤所呈现的颜色可以反映土壤内在性质的变化,它是划分土壤层次、研究土壤性质的重要依据。土壤颜色的深浅与腐殖质有关,腐殖质含量多时,土壤呈黑色,譬如北方寒地黑土;腐殖质含量少时,土壤呈灰色,如新疆灰漠土。土壤的颜色还与土壤中所含化合物的种类有关,氢氧化铁为红色,在土壤中含量多时,土壤便呈现不同程度的红、棕红及棕黄色;二氧化硅、碳酸钙、高岭土、氢氧化铝等为白色,土壤中含任何一种这类化合物时,即呈灰白、浅灰或黄灰色。【分析】本题考查土壤的颜色。10.(2019四下·京山期末)烧烤土壤时会闻到一股臭味,并且土壤的颜色会变浅。【答案】正确【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解析】【解答】烧土壤时可以闻到一股臭味,还会同时冒出烟来,烧后的土壤颜色会变浅。故答案为:正确。【分析】烧土壤实验说明了土壤中含有腐殖质。三、单选题11.关于土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土壤是许多动植物的家B.土壤的颜色都是一样的C.土壤是由水分、空气、腐殖质、黏土等组成的【答案】B【知识点】土壤的种类【解析】【分析】A:土壤是许多动植物的家,正确;B:土壤的颜色都是一样的,错误;C:土壤是由水分、空气、腐殖质、黏土等组成的,正确。不同的地方,土壤的颜色可能是不同的。我国分布面积较广的自然土壤有东北地区的黑土、华北地区的棕土、黄土高原的黄土、南方地区的红土、紫色土是重庆市分布面积最广的土类、西北内陆地区的荒漠土、青藏高原的冰沼土等。12.我们预测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主要是因为( )。A.在草丛边可以找到蚯蚓B.在给潮湿的土壤翻土时可以找到蚯蚓C.蚯蚓的颜色比较暗【答案】B【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解析】【分析】预测需要一定的依据,我们预测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主要是因为在给潮湿的土壤翻土时可以找到,蚯蚓是一种身体细长柔软的环节动物,全身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它生活在土壤黑暗、潮湿的环境,泥土正好合适,长期的穴居生活,使它的头退化,没有眼,蚯蚓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茎、叶为食,经常在地下钻洞,把土壤翻得疏松,使水分和肥料易于进入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长。13.关于壤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壤土沙粒和黏粒含量介于沙质土和黏质土之间B.富含腐殖质,颜色一般较深C.壤土的透气性和渗水性最好【答案】C【知识点】土壤的种类【解析】【分析】A:壤土沙粒和黏粒含量介于沙质土和黏质土之间,正确;B:富含腐殖质,颜色一般较深,正确;C:壤土的透气性和渗水性最好,错误;沙质土透气性和渗水性最好,壤土的透气性和渗水性最适中。14.关于沙质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大量的沙粒和少量的黏粒混合而成B.沙质土的颜色呈黑色C.适合水稻、芦苇等植物的生长【答案】A【知识点】土壤的种类【解析】【分析】A:由大量的沙粒和少量的黏粒混合而成,正确;B:沙质土的颜色呈黑色,错误;沙质土的颜色呈黄色;C:适合水稻、芦苇等植物的生长,错误;黏质土适合水稻、芦苇等植物的生长。15.(2020三上·厦门期末)关于土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那部分疏松的表层B.土壤是由水、空气、沙粒、粘土、腐殖质等组成的C.土壤的颜色都是一样的【答案】C【知识点】土壤的种类;土壤的成分、状态【解析】【分析】不同颜色的土壤不同,有褐色的,红色的,黑色的,黄色的。不同颜色的土壤肥力不同。16.(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期中测试 B卷)48)蚯蚓的身体是褐色的,因为( )。A.和泥土的颜色差不多,可以迷惑敌人,保护自己B.蚯蚓生活在泥土里,染上了泥土的颜色C.蚯蚓常年以泥土为食物,所以身体的颜色和泥土差不多【答案】A【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自然选择【解析】【解答】蚯蚓的身体是褐色的,这是它的保护色,因为和泥土的颜色差不多,可以迷惑敌人,保护自己。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很多动物都有自己保护色,比如青蛙一般都是绿色的,这就是青蛙的保护色。四、科普阅读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土壤类型多达60余种,它们的分布、质地、成分、颜色不尽相同,例如东北平原的黑土、西北高原的黄土、江南水乡的水稻土、南方丘陵的红壤、四川盆地的紫色土、新疆干旱地区的干旱土、青藏高原的高山土、以及南海诸岛的“鸟粪土”等。不同地区的土壤是由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造成的。而土壤的颜色能够反映土壤的内部性质,是划分土壤层次、研究土壤性质的重要依据。土壤中含有的化合物种类与土壤的颜色有密切关系。例如,有些岩石本身仅含有单一颜色或相同色彩的矿物,岩石风化之后就形成了白土。中国北方气候温和干燥,土壤中的钙和植物中的成分结合,使土壤呈现棕色。由此可见,由于各个地区的气候、地形、温度、水分等要素的不同,才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土壤。而土壤的构成也对当地的农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多彩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更给人类奉献了别样的“风景”。土壤之所以有不同的颜色是因为( )。A.土壤的组成成分不同B.土壤中的植物颜色不同C.人类的作用【答案】A【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解析】【分析】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土壤类型多达60余种,它们的分布、质地、成分、颜色不尽相同,例如东北平原的黑土、西北高原的黄土、江南水乡的水稻土、南方丘陵的红壤、四川盆地的紫色土、新疆干旱地区的干旱土、青藏高原的高山土、以及南海诸岛的“鸟粪土”等。 不同地区的土壤是由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造成的。而土壤的颜色能够反映土壤的内部性质,是划分土壤层次、研究土壤性质的重要依据。土壤中含有的化合物种类与土壤的颜色有密切关系。 所以土壤有不同的颜色是因为土壤的组成成分不同。故选A。五、简答题18.(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测试卷)土壤中有哪些成分?【答案】土壤是由不同的物质混合而成的。土壤中不仅有石块、沙粒、粉粒、黏粒,还有水、空气、腐殖质等多种物质。【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解析】【分析】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土壤是由不同的物质混合而成的。土壤中不仅有石块、砾石、沙粒、粉粒、黏粒,还有水、空气、腐殖质等多种物质。19.(2024三上·迎泽期末)阅读实验,回答问题。实验目的:研究土壤类型实验过程:活动一:用放大镜看,1号土壤的颗粒粗大;2号土壤的颗粒细小。活动二:用手捻一捻,1号土壤的颗粒比较硬,捻不碎:2号土壤的颗粒细腻光滑。一捻就成粉末。活动三:加点水搓一搓,1号土壤不成团;2号土壤容易搓成团。(1)选择填空①推断:1号土壤是( );2号土壤是( )。A.砂质土 B.黏质土 C.壤质土②如果做泥塑,可以选用( )土壤,(“1号”或“2号”)③芝麻、花生适合渗水性、透气性好,保水性,保肥能力差的土壤环境。如果种植芝麻或花生,应选择( )上壤。(“1号”或“2号”)(2)模仿范例,围饶"保护土壤”,写一句宣传语。例如: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土壤【答案】(1)A;B;2;1(2)略【知识点】土壤的种类;土壤的成分、状态;不同土壤适合的植物;保护自然资源【解析】【分析】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土壤颗粒大小的不同,可以对土壤颗粒进行分类根据土壤的成分,一般把土壤分为壤土、黏质土、沙质土。含沙多的土壤叫做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含沙和黏士差不多的土壤叫做壤土。(1)1号土壤的颗粒粗大,土壤的颗粒比较硬,捻不碎,这是沙质土。2号土的颗粒细小,颗粒细腻光滑,一捻就成粉末,这是黏质土。如果要做泥塑,需要用细腻的土壤颗粒,所以可以选用2号土壤。芝麻、花生适合渗水性、透气性好,保水性,保肥能力差的土壤环境。如果种植芝麻或花生,应选择1号土壤。(2)土壤是经历很长时间才形成的资源,我们要珍惜和保护土壤,写出合理标语即可。六、解答题20.(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了解土壤同步练习)实验——研究土壤。1 将一块土壤放入盛水的杯子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壤中冒出来,说明土壤中有空气。2 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壤的水,然后静置,会看到杯中的物质沉淀后分为三层,上层颗粒较小,下层颗粒较大。发现:上层颗粒细小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较大的物质是沙粒。3 把土块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加热时盖上一块玻璃片,过一会儿会看到玻璃片上有水珠凝结。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4 把土壤放在火上加热,会看到土壤的颜色变浅、发白,同时会闻到一股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实验结论是 【答案】土壤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物质构成。【解析】【解答】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可以发现:土壤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物质构成。【分析】本题考查土壤的构成。1 / 1粤教粤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第一单元5、《网上学习:土壤的颜色》一、填空题1.(2024三下·卫辉期末)我们班小明同学在学校的小花园里挖取了一些土壤,他经过观察发现土壤的颜色是 色的。2.(2023三下·襄城期末)人们根据土壤中所含沙粒和黏粒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黏粒多的土壤叫黏质土;含沙粒多的土壤叫 ;沙粒和黏粒的含量差不多的土壤叫 。3.(2021三下·京山期末)找一大块干燥的土壤放入水中,有 从水中冒出,说明土壤里面有 。4.(2024三下·南乐期末)观察周围的土壤时,我们可以到室外找一块土地,用 或者 挖开土壤,看看土壤里有什么。5.(2024三下·卫辉期末)阅读土壤的特点,写出它们的名称。二、判断题6.(2023三下·埇桥期末)我们可以通过拍照的方法记录土壤的颜色。( )7.不同的地方,土壤的颜色可能是不同的。( )8.(2023三下·牟平期末)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越少,土壤的颜色越深,土壤越肥沃。( )9.(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土壤中有什么同步练习)不同的地方,土壤的颜色是不同的。( )10.(2019四下·京山期末)烧烤土壤时会闻到一股臭味,并且土壤的颜色会变浅。三、单选题11.关于土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土壤是许多动植物的家B.土壤的颜色都是一样的C.土壤是由水分、空气、腐殖质、黏土等组成的12.我们预测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主要是因为( )。A.在草丛边可以找到蚯蚓B.在给潮湿的土壤翻土时可以找到蚯蚓C.蚯蚓的颜色比较暗13.关于壤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壤土沙粒和黏粒含量介于沙质土和黏质土之间B.富含腐殖质,颜色一般较深C.壤土的透气性和渗水性最好14.关于沙质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大量的沙粒和少量的黏粒混合而成B.沙质土的颜色呈黑色C.适合水稻、芦苇等植物的生长15.(2020三上·厦门期末)关于土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那部分疏松的表层B.土壤是由水、空气、沙粒、粘土、腐殖质等组成的C.土壤的颜色都是一样的16.(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期中测试 B卷)48)蚯蚓的身体是褐色的,因为( )。A.和泥土的颜色差不多,可以迷惑敌人,保护自己B.蚯蚓生活在泥土里,染上了泥土的颜色C.蚯蚓常年以泥土为食物,所以身体的颜色和泥土差不多四、科普阅读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土壤类型多达60余种,它们的分布、质地、成分、颜色不尽相同,例如东北平原的黑土、西北高原的黄土、江南水乡的水稻土、南方丘陵的红壤、四川盆地的紫色土、新疆干旱地区的干旱土、青藏高原的高山土、以及南海诸岛的“鸟粪土”等。不同地区的土壤是由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造成的。而土壤的颜色能够反映土壤的内部性质,是划分土壤层次、研究土壤性质的重要依据。土壤中含有的化合物种类与土壤的颜色有密切关系。例如,有些岩石本身仅含有单一颜色或相同色彩的矿物,岩石风化之后就形成了白土。中国北方气候温和干燥,土壤中的钙和植物中的成分结合,使土壤呈现棕色。由此可见,由于各个地区的气候、地形、温度、水分等要素的不同,才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土壤。而土壤的构成也对当地的农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多彩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更给人类奉献了别样的“风景”。土壤之所以有不同的颜色是因为( )。A.土壤的组成成分不同B.土壤中的植物颜色不同C.人类的作用五、简答题18.(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测试卷)土壤中有哪些成分?19.(2024三上·迎泽期末)阅读实验,回答问题。实验目的:研究土壤类型实验过程:活动一:用放大镜看,1号土壤的颗粒粗大;2号土壤的颗粒细小。活动二:用手捻一捻,1号土壤的颗粒比较硬,捻不碎:2号土壤的颗粒细腻光滑。一捻就成粉末。活动三:加点水搓一搓,1号土壤不成团;2号土壤容易搓成团。(1)选择填空①推断:1号土壤是( );2号土壤是( )。A.砂质土 B.黏质土 C.壤质土②如果做泥塑,可以选用( )土壤,(“1号”或“2号”)③芝麻、花生适合渗水性、透气性好,保水性,保肥能力差的土壤环境。如果种植芝麻或花生,应选择( )上壤。(“1号”或“2号”)(2)模仿范例,围饶"保护土壤”,写一句宣传语。例如: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土壤六、解答题20.(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了解土壤同步练习)实验——研究土壤。1 将一块土壤放入盛水的杯子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壤中冒出来,说明土壤中有空气。2 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壤的水,然后静置,会看到杯中的物质沉淀后分为三层,上层颗粒较小,下层颗粒较大。发现:上层颗粒细小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较大的物质是沙粒。3 把土块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加热时盖上一块玻璃片,过一会儿会看到玻璃片上有水珠凝结。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4 把土壤放在火上加热,会看到土壤的颜色变浅、发白,同时会闻到一股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实验结论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黑【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解析】【分析】用肉眼观察,发现学校的小花园里的土壤的颜色是黑色,有一些植物的枯枝叶和死虫子,说明土壤中含有较多的腐殖质,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2.【答案】沙质土;壤土【知识点】土壤的种类【解析】【分析】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土壤的成分,一般把土壤分为壤土、黏质土、沙质土。含沙多的土壤叫做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土壤叫做壤土。3.【答案】气泡;空气【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解析】【分析】 找一大块干燥的土壤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土壤中含有空气。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矿物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4.【答案】木棍;铲子【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解析】【分析】 观察土壤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用眼看、鼻子闻、手摸、捻、握、捏等。 我们可以找一块土地,用木棍或者小铲子挖开土壤,看看土壤里有什么。5.【答案】黏质土;壤土;沙质土【知识点】土壤的种类【解析】【分析】根据土壤的成分,一般把土壤分为壤土、黏质土、沙质土。含沙多的土壤叫做沙质土,沙质土多是浅棕色;含黏土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黏质土多为棕色或红色;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土壤叫做壤土,颜色一般较深。6.【答案】正确【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解析】【分析】拍照片、制作生长记录表、画图画、录像、写日记等途径和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题目说法正确。7.【答案】正确【知识点】土壤的种类【解析】【分析】不同的地方,土壤的颜色可能是不同的。我国分布面积较广的自然土壤有东北地区的黑土、华北地区的棕土、黄土高原的黄土、南方地区的红土、紫色土是重庆市分布面积最广的土类、西北内陆地区的荒漠土、青藏高原的冰沼土等。8.【答案】正确【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解析】【分析】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占有机质总量的50~70%。腐殖质的主要组成元素为碳、氢、氧、氮、硫、磷等。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9.【答案】正确【解析】【解答】不同的地方,土壤的颜色是不同的。阳光下土壤所呈现的颜色可以反映土壤内在性质的变化,它是划分土壤层次、研究土壤性质的重要依据。土壤颜色的深浅与腐殖质有关,腐殖质含量多时,土壤呈黑色,譬如北方寒地黑土;腐殖质含量少时,土壤呈灰色,如新疆灰漠土。土壤的颜色还与土壤中所含化合物的种类有关,氢氧化铁为红色,在土壤中含量多时,土壤便呈现不同程度的红、棕红及棕黄色;二氧化硅、碳酸钙、高岭土、氢氧化铝等为白色,土壤中含任何一种这类化合物时,即呈灰白、浅灰或黄灰色。【分析】本题考查土壤的颜色。10.【答案】正确【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解析】【解答】烧土壤时可以闻到一股臭味,还会同时冒出烟来,烧后的土壤颜色会变浅。故答案为:正确。【分析】烧土壤实验说明了土壤中含有腐殖质。11.【答案】B【知识点】土壤的种类【解析】【分析】A:土壤是许多动植物的家,正确;B:土壤的颜色都是一样的,错误;C:土壤是由水分、空气、腐殖质、黏土等组成的,正确。不同的地方,土壤的颜色可能是不同的。我国分布面积较广的自然土壤有东北地区的黑土、华北地区的棕土、黄土高原的黄土、南方地区的红土、紫色土是重庆市分布面积最广的土类、西北内陆地区的荒漠土、青藏高原的冰沼土等。12.【答案】B【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解析】【分析】预测需要一定的依据,我们预测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主要是因为在给潮湿的土壤翻土时可以找到,蚯蚓是一种身体细长柔软的环节动物,全身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它生活在土壤黑暗、潮湿的环境,泥土正好合适,长期的穴居生活,使它的头退化,没有眼,蚯蚓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茎、叶为食,经常在地下钻洞,把土壤翻得疏松,使水分和肥料易于进入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长。13.【答案】C【知识点】土壤的种类【解析】【分析】A:壤土沙粒和黏粒含量介于沙质土和黏质土之间,正确;B:富含腐殖质,颜色一般较深,正确;C:壤土的透气性和渗水性最好,错误;沙质土透气性和渗水性最好,壤土的透气性和渗水性最适中。14.【答案】A【知识点】土壤的种类【解析】【分析】A:由大量的沙粒和少量的黏粒混合而成,正确;B:沙质土的颜色呈黑色,错误;沙质土的颜色呈黄色;C:适合水稻、芦苇等植物的生长,错误;黏质土适合水稻、芦苇等植物的生长。15.【答案】C【知识点】土壤的种类;土壤的成分、状态【解析】【分析】不同颜色的土壤不同,有褐色的,红色的,黑色的,黄色的。不同颜色的土壤肥力不同。16.【答案】A【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自然选择【解析】【解答】蚯蚓的身体是褐色的,这是它的保护色,因为和泥土的颜色差不多,可以迷惑敌人,保护自己。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很多动物都有自己保护色,比如青蛙一般都是绿色的,这就是青蛙的保护色。17.【答案】A【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解析】【分析】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土壤类型多达60余种,它们的分布、质地、成分、颜色不尽相同,例如东北平原的黑土、西北高原的黄土、江南水乡的水稻土、南方丘陵的红壤、四川盆地的紫色土、新疆干旱地区的干旱土、青藏高原的高山土、以及南海诸岛的“鸟粪土”等。 不同地区的土壤是由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造成的。而土壤的颜色能够反映土壤的内部性质,是划分土壤层次、研究土壤性质的重要依据。土壤中含有的化合物种类与土壤的颜色有密切关系。 所以土壤有不同的颜色是因为土壤的组成成分不同。故选A。18.【答案】土壤是由不同的物质混合而成的。土壤中不仅有石块、沙粒、粉粒、黏粒,还有水、空气、腐殖质等多种物质。【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解析】【分析】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土壤是由不同的物质混合而成的。土壤中不仅有石块、砾石、沙粒、粉粒、黏粒,还有水、空气、腐殖质等多种物质。19.【答案】(1)A;B;2;1(2)略【知识点】土壤的种类;土壤的成分、状态;不同土壤适合的植物;保护自然资源【解析】【分析】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土壤颗粒大小的不同,可以对土壤颗粒进行分类根据土壤的成分,一般把土壤分为壤土、黏质土、沙质土。含沙多的土壤叫做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含沙和黏士差不多的土壤叫做壤土。(1)1号土壤的颗粒粗大,土壤的颗粒比较硬,捻不碎,这是沙质土。2号土的颗粒细小,颗粒细腻光滑,一捻就成粉末,这是黏质土。如果要做泥塑,需要用细腻的土壤颗粒,所以可以选用2号土壤。芝麻、花生适合渗水性、透气性好,保水性,保肥能力差的土壤环境。如果种植芝麻或花生,应选择1号土壤。(2)土壤是经历很长时间才形成的资源,我们要珍惜和保护土壤,写出合理标语即可。20.【答案】土壤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物质构成。【解析】【解答】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可以发现:土壤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物质构成。【分析】本题考查土壤的构成。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粤教粤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第一单元5、《网上学习:土壤的颜色》(学生版).docx 粤教粤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第一单元5、《网上学习:土壤的颜色》(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