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8.2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 七下1.通过课堂活动探究,让学生懂得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在生活中能够自觉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提升道德修养。2.通过活动探究,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能够自觉以中华传统美德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全人格。3.通过课堂活动探究,让学生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影响,在生活中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责任意识。发现问题笔记区自主学习要求:阅读教材P68-71,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3分钟)1.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2.怎样传承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近些年来,这样的事情在街头经常见到。思考:各官网大力宣传这些事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1.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P68)①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②在生活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牛 钰—于逆境中飞翔牛钰是“5 12”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地震时,她被埋在废墟下整整三天三夜,不幸失去了自己的右腿。在风雨中绽放,于逆境中飞翔。她安装了“小钢腿”,凭借毅力跑完了马拉松;她拍摄公益类原创视频,呼吁社会关心残障人士;她当选省人大代表,为完善残障人士基础设施建言献策…牛钰以不屈的姿态,书写了生命的华章。在风雨中绽放,于逆境中飞翔。从牛钰身上你体会到了何种中华传统美德?2.怎样传承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1)做自强不息的人。内涵: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的精神动力。要求: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刚健有为,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司马迁忍辱负重著《史记》: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而遭受宫刑。这对一个文人来说,是莫大的侮辱和打击。然而,司马迁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和屈辱,坚持写作《史记》。这部巨著不仅是中国古代史学的巅峰之作,也凝聚了司马迁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体会下列事例中所体现出的自强不息的精神邓亚萍,从小被退回到河南省乒乓球队,因个子矮、手臂短被认为没有发展前途。但在父亲的鼓励下,她刻苦训练,最终成为我国乒坛乃至世界乒坛上的传奇人物,短短11年间拿到153个冠军。王凤丽—“城市美容师”36年如一日工作中,王凤丽总结出“扫、洗、冲、吹、磨、抹、抠”七道工序,在全省首创“人机结合”保洁新模式,被纳入广州市保洁标准指引,经验在全国推广。在同事中,谁家有急难愁盼的事,王凤丽都第一时间关心,帮助环卫工人解决家庭问题六百多起。思考:从“36年如一日”的王凤丽身上你体会到了何种中华传统美德?做法:①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②我们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重要性:只有敬业乐群,才能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2.怎样传承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2)做敬业乐群的人。思考:曾伟的事迹体现了他具有怎样的美德?我们应如何践行这一美德?点拨:(1)扶危济困。湖北省老河口市村医曾伟,长期扎根基层,致力于医疗卫生事业。曾伟多次为贫困患者垫付医药费用,如为偏瘫患者肖某垫付4000余元医药费并治愈其病症;为五保老人梁金生、井六耀等提供免费治疗长达6年,垫付医药费各5万多元。此外,他还经常为乡亲们免费体检、送医送药。(2)有了这种美德,我们的社会才是一个充满爱心与温情的文明社会。(3)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同学们,我们身边有这样的故事吗?请分享一下。结合以上材料,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做?做法:“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助人者,人恒助之。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仗义疏财”“雪中送炭”等成语是扶危济困美德的集中体现。重要性:正是有了这种美德,我们的社会才是一个充满爱心与温情的文明社会。(3)做扶危济困的人。2024年6月24日16时许,胡友平在苏州高新区塔园路新地中心公交站台发现有人持刀行凶,立即奋不顾身上前阻止,被犯罪嫌疑人连捅数刀,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6月27日,经苏州高新区管委会申报,市见义勇为称号评定工作小组评审,提请市政府追授市民胡友平“苏州市见义勇为模范”称号。6月28日,日本国驻华大使馆降半旗致敬胡友平。6月28日,中国外交部对胡友平女士的不幸离世表示哀悼。6月28日,胡友平告别仪式在苏州市殡仪馆举行。2024年7月2日,胡友平女士追思会在苏州高新区举行,胡友平被授予“苏州市见义勇为模范”称号。在胡友平身上你体会到了何种中华传统美德?见义勇为“见义不为,无勇也。”真正勇敢的人具有捍卫正义的勇毅精神,并能付诸行动。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4)做见义勇为的人。法律链接材料1:《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入法)材料2:国家通过立法保障见义勇为者权益,如制定《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等法规,对见义勇为者在医疗、抚恤、表彰等方面提供法律支持,让他们在挺身而出时无后顾之忧。设立见义勇为基金,用于奖励和救助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解决他们在生活、医疗、教育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奖励)杨年嘉—95后小伙捐髓救母 久病床前诠释孝心无价母亲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后,杨年嘉四处求医,并为母亲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手术后,他全程陪伴,为母亲用心搭配饮食,陪母亲一趟趟奔波复查,悉心守护……用实际行动反哺母亲。在杨年嘉身上你体会到了何种中华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孝”的本质是“爱”和“敬”。我们应当孝敬老人,爱护亲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还要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5)做孝亲敬老的人。笔记整理课堂笔记:【笔记】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1)做自强不息的人(2)做敬业乐群的人(3)做扶危济困的人(4)做见义勇为的人(5)做孝老爱亲的人(6)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践行。8.2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价值做法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①做自强不息的人②做敬业乐群的人③做扶危济困的人④做见义勇为的人⑤做孝老爱亲的人1.下面对“自强不息”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的精神动力B.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刚健有为C.自强是一种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人生追求D.自强就是相信自己,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肯定D2.2024年7月,湖南平江遭遇特大洪灾,滔天的洪水如同一头失控的猛兽,哮着冲进了这片曾经宁静祥和的土地,面对如此严峻的灾情,全国各地纷纷伸出援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这一刻得到了充分体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①只体现在特大灾情发生之时 ②让我们的社会充满温情和爱心③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美德和现象 ④是扶危济困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A. 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B3.2024年10月9日,中央政法委在北京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德不孤,必有邻。”,褒奖见义勇为,是新时代的崇德向善之举,向这些获者学习,我们应该( )①具有捍卫正义的勇最精神 ②当他人遇到危险时挺身而出③帮助他人,不顾个人安危 ④运用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