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课件(共26张PPT)+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课件(共26张PPT)+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视频:六尺巷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 七下
1.能清晰表达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增强文化自信。
2.能说明传统美德在当世的表现方式及其价值,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3.能阐述传承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增强政治认同。
发现问题
笔记区
自主学习
要求:阅读教材P65-68,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3分钟)
1.为什么要弘扬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2.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道德理念和规范?
故事分享
说说你知道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这些故事中蕴含着什么传承美德?这些传统美德有什么作用?
发现问题
笔记区
思考:今天,我们为什么要继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笔记整理
课堂笔记:
【笔记】1.为什么要弘扬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②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③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谈谈你对“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的理解。
据《元史》记载,元代大学者许衡同众人一起逃难,时值盛夏,人们又饥又渴。有人发现路边有一棵梨树,大家便争先恐后去摘梨。许衡却端坐树下,不为所动。人们问他为何,他答道:“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们说乱世中梨树无主,许衡说:“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参考答案:意思是:梨树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这句铮铮名言传达了一种做人准则,刻画了一条不可逾越的做人底线。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面对诱惑,坚守道德操行,固守廉耻尊严,恪守心灵纯洁,这是人格的最高境界。 启示:①要自觉遵守规则,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②要有廉耻的荣辱观念。
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判断一切是非、善恶、荣辱,都需要明确的标准。“由义为荣,背义为辱。”
中华民族一贯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这一荣辱观念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标准。
【笔记】2.中华传统美德内容和要求
知识拓展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孝,指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和爱戴;悌,本义指对兄长的敬爱和恭顺,也泛指对同辈和朋友的尊敬和友善;忠,指尽心竭力、尽职尽责,常指为国尽忠;信,指讲诚信;礼,指为人处世懂礼貌、讲规矩;义,指做事情符合道义;廉,指廉洁奉公;耻,指自尊自重,有羞耻之心。




苏武牧羊
西汉时期,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想招降他,还将他流放至北海牧羊,苏武拄着代表汉朝的符节,始终不肯背叛自己的国家,茹毛饮血,19年才返回汉朝。
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季布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会设法办到,楚地广泛流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体现了重然诺、守诚信的美德。
暮夜却金
东汉大臣杨震为官清廉,受他举荐为官的王密晚上捧出金子送给他,杨震不但不接受,还批评说:“我和你是故交,关系比较密切,我很了解你的为人,而你却不了解我的为人,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现在深夜无人知道。”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能说无人知道呢?”受到谴责后,王密十分惭愧,只好作罢。后人因此称杨震为“四知先生”。
清朝末年,山东遭遇大旱百姓流离失所。村子里有个叫张大娘的寡妇,家中仅有微薄积蓄和几亩薄田。但她见乡亲们挨饿,于心不忍,便拿出家中存粮,在村口支起大锅煮粥,免费分发给饥饿的村民。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生火煮粥,一直忙到天黑,尽管自己也日益消瘦,却从未间断。在她的带动下,村里一些有余力的人家也纷纷加入施粥行列,帮助众多灾民熬过灾年 。
有一次,墨子路过一个染坊,看到纯白的丝放进染缸里,拿出来就成为五颜六色的了。他感慨地说:丝放到青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青色,放到黄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黄色,放入的染缸不同,出来的颜色也不同。所以染丝不能不慎重啊! 这一故事流传到后世,形成了“墨悲丝染”的典故,人们常用它说明人也会受到社会环境的熏染。
思考:上述材料体现哪些中华传统美德?面对好的榜样我们该怎么做呢?
点拨:(1)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崇道德、一心向善的优良传统。
(2)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②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认识:“ 德者,本也。”“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崇道德、一心向善的优良传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作用: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学习实践
请在班级选择一个品学兼优的同学,说说你将如何向他/她学习,写下来,贴在桌子右上角。
岳飞精忠报国
南宋时期,岳飞出生于普通农家。自幼胸怀大志,勤奋好学,练就一身过人本领。其母为让他铭记报国之志,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岳飞投身军旅后,率领岳家军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在郾城大捷中,面对金兵精锐“铁浮图”和“拐子马”,岳飞巧妙布阵,让士兵砍马腿,大破金兵。后遭奸臣秦桧陷害,以“莫须有”罪名被杀害,但他的精忠报国精神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
上述材料体现哪些中华传统美德?
岳母刺字
③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认识:“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兴衰、民族存亡紧紧联系在一起,尽心竭力报效国家。
作用:爱国情怀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说说你对下列名言的理解。
“位卑未敢忘忧国”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病起书怀》,这句诗的完整句式为:“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书怀》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的坚毅之心。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名言,说的是当国家民族危难之时,应该不考虑自身的安危祸福,义无反顾的挺身而出,不论生死。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应该具有的爱国情怀!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他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率军抗元。在被元军俘虏后,文天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毫不屈服,多次严辞拒绝劝降。他写下了著名的《正气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热爱。最终,文天祥慷慨就义,他的事迹和《正气歌》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爱国佳话。
陈祥榕: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戍边卫士陈祥榕,他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国家领土的钢铁长城。他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他也这样践行着,面对外敌的挑衅,他从不退缩,挺身而出,把敌人逼退在国境线之外。他说:“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用生命捍卫守候,哪怕风似刀来山如铁,祖国山河一寸不能丢。”
这不仅是陈祥榕的誓言,更是千千万万中国军人的共同心声,致敬所有军人,是他们甘愿卫国戍边,才有我们生活的安宁。愿有一日,士兵不上战场,世界铸铁为犁,而可爱的战士们魂归故里之时,家国太平。
知识拓展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顾炎武的一句名言,这句话出自于《日知录》。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的繁荣和衰败,每一个普通人都有责任。这是因为,国家的发展和稳定,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如果每个人都能尽职尽责,那么国家就能繁荣昌盛;反之,如果每个人都只顾自己的利益,不关心国家的发展,那么国家就会陷入衰败。
上述材料体现哪些中华传统美德?
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认识:中华民族强调“明伦”“尽责”,要求每个人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人伦职责,不仅要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而且要兼济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
作用:这种担当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在阐述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时强调,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更好发挥其在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总书记寄语
地位和作用
具体内涵
8.1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文化精髓、民族智慧、精神财富;
评判是非曲直,影响行为方式。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1.近日,广东梅州市政府拟认定在2024年5月1日凌晨梅大高速茶阳路段塌方灾害中不惧危险,成功拦截多辆欲驶往塌方处车辆的黄曼秋、黄建度、王向楠和从塌方处救起多名伤员的刘永缙、蔡炫达五人的行为为见义勇为,表彰他们在灾难面前,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下对见义勇为理解错误的是( )
A.是一种不顾自身安危,通过与违法犯罪作斗争或参与抢险、救灾、救人等方式,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一种行为
B.见义勇为体现了人性高尚的一面,作为促进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历来受到人们的褒奖和赞扬
C.未成年人身体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不提倡见义勇为
D.见义勇为是正能量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C
2.从开幕式的中国传统历法时光轮转到闭幕式的折柳送别、依依不舍……历时16天的北京冬奥会圆满闭幕。中国冬奥健儿们以最顽强的拼搏精神创造了冬奥会历史最好成绩。中国也通过冬奥会的胜利举办向世界宣告:中国有能力更有信心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由此可见( )
A.中国已成为世界格局中的主导者
B.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C.中华传统文化已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
D.中国冬奥健儿践行了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D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许多脍炙人口的美德故事、经典名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下列故事或名句与所体现的优秀传统美德匹配正确的是( )
①孔融让梨---见贤思齐
②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担当意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崇德向善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