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婆的澎湖湾》教案教学内容: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外婆的澎湖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第一课时对歌曲的细致学习,学生在对歌曲音准及节奏的熟练掌握之后,加入声势律动,为歌曲伴奏,基于歌曲规整的结构、稳定的速度和充满青春气息的音乐风格。2、过程与方法:第二课时针对歌曲四四拍的强弱规律特点,加入声势律动,并分组,每小组内自由编创动作,让每位同学参与其中,活动组织有层次感,先学习声势律动,注意动作的协调与连贯性,其次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声势动作与音乐的协调配合。加强学生节奏感的同时,丰富了课堂内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入声势律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享受表现节奏的快乐,感受到节奏声与歌声交织的层次感。同时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分组为歌曲伴奏,增强了学生们团结合作的精神。三、教学过程:1、回顾歌曲注意切分音节奏和歌曲两个部分演唱时的情绪(第一部分用轻快并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第二部分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在回顾歌曲时,老师坐在学生中间,用尤克里里清脆的声音为学生伴奏,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回顾“老朋友”卡片出示三种音符(为接下来的声势律动做准备),如下:三种音符分别是:四分音符 x 八分音符 x一拍休止 03、把三种音符排列成四队(师:大家看出来这是几几拍了吗?)(生:四四拍)(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它们的节奏)4、讲解四四拍的强弱规律,并按照其规律加入声势动作(师:大家还记得四四拍的强弱规律吗?)黑板展出强弱规律(强 弱 次强 弱)(师:用圆圈代表每一拍,涂成黑色圆的为强拍,空心圆为弱拍,一半黑一半空是次强拍。)(师:在了解了强弱规律之后,根据我们黑板上列出的四行节奏,选择合适的肢体语言,小组内自由编创,也可以通过四位同学共同合作完成。)(师:下面可以把大家刚才编创好的动作,加入我们的这首歌曲中,为第一部分歌曲伴奏)(师:歌曲第二部分大家可以加入一些较为舒缓柔美的动作,展现澎湖湾的优美。)5、请小组上台展示成果四、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四四拍的强弱规律,培养学生节奏感和四肢协调能力,在唱的同时加上肢体,达到两者的统一,体现出层次感。五、设计理念:这首歌曲轻松、愉快,节奏感强。基于第一课时的学唱,第二课时学生们对于熟悉的旋律更容易编创出声势律动。加入声势动作,学生能够更好地享受表现节奏的快乐,感受到节奏声与歌声交织的层次感。让学生们发现通过自己的肢体可以发出的声音为歌曲伴奏,并小组内配合共同合作完成,既提高了学生们的节奏感、与歌曲伴奏的能力,也丰富了课堂,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另外歌曲两部分由于演唱情感不同,所以律动也有所不同,不仅锻炼了学生对于节奏的把握,也培养了学生对动作的美感的提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