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潍坊一中高 77级高二下学期生物第二次质量检测考试时长:90 分钟 时间:2025 年 4 月 3 日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涂在相应位置。2 .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2B(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0. 5毫米黑色 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 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 .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 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下列有关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醋酸菌将糖分解成醋酸需要氧气和糖源都充足B. "精酿"啤酒发酵完成后,不进行过滤和消毒处理,保质期比较短C. 啤酒发酵的过程分为主发酵和后发酵两个阶段,其中,酵母菌的繁殖在主发酵阶段完成, 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在后发酵阶段完成D. 日常生活中食用酱油的制作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利用产生蛋白酶的霉菌的作用,将原料中的蛋白质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2. 我国科学家从北极分离、鉴定出了一种耐冷细菌,过程如下:①接种在人造海水中, 15℃ 条件下振荡培养 3h;② 梯度稀释后将样品涂布在 TYS培养基中, 15℃条件下培养 7d;③ 挑 取生长菌落,进行划线,15℃条件下培养;④选择不同形态的菌落进行培养、鉴定和保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过程①中的振荡培养可以提高培养液中的溶氧量 B. 过程②中的 TYS培养基灭菌前需将 pH调至酸性C. 过程②③使用的接种器具均需灼烧并冷却后接种 D. 涂布后再次划线培养的目的是进一步纯化所得菌种3. 纤维素分解菌是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能够提高粗纤维饲料的转化率,为养殖业提供更多 的饲料来源。研究人员从反刍动物粪便中分离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步骤如下。关于上述实验 的分析正确的是A. 为防止杂菌污染,一般可采用干热灭菌法对接种工具和培养基 A、B进行灭菌B. 培养基 B是选择培养基,应加入纤维素作为唯一氮源C. 用甲培养基中得到的菌落来推算粪便中纤维素分解菌的量时,结果偏大D. 丙中出现的透明圈越小,说明细菌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越弱4. 柠檬酸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食品酸度调节剂,工业上可以以玉米为原料,通过黑曲霉发酵制得,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种子培养是在发酵前对菌种进行扩大培养 B. 蒸煮有利于酶的进一步作用并对糖浆灭菌 C. 发酵液 pH降低到一定值后可进行过滤纯化 D. 利用废渣为原料可进一步获得单细胞蛋白5.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培育一种名贵花卉的脱毒苗,其技术路线为“ 取材一消毒一愈伤组织 培养-生芽、生根一移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取材部位一般选择植物顶端分生区附近B. 外植体接种前需要用酒精、次氯酸钠等进行消毒C. 接种时需要将消毒后的外植体的形态学下端插入培养基中 D. 将试管苗移栽后,需要进行病毒接种实验来筛选出脱毒苗6. 海洋杜氏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具有耐盐特性;紫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红藻,是制备重要医 药原料花生四烯酸的良好材料,且对青霉素有抗性。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培育出了能在高盐海水中养殖且高产花生四烯酸的杂种藻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需将杂种细胞在黑暗的条件下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后大量养殖B. 用聚乙二醇处理可诱导两种原生质体融合C. 用酶解法获取原生质体的过程需在等渗或高渗溶液中进行D. 在高盐培养基中添加青霉素可选择出所需的杂种细胞7. 从中国仓鼠卵巢组织分离、培养的CHO细胞是生物制品领域最主要的生产细胞,广泛应用 于各种药物蛋白的生产。CHO细胞可以在培养基中高密度生长,能够分泌胞外蛋白且自身的 分泌蛋白比较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 CHO细胞时所需的 CO2 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 pHB. 与培养普通动物细胞相比,CHO细胞两次分瓶之间的间隔时间较短C. 利用 CHO细胞作为受体细胞生产外源蛋白,有利于后期蛋白质的纯化 D. 与大肠杆菌相比,CHO细胞表达的外源蛋白与天然蛋白更加相似8. 传统鼠源单抗可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而产生免疫反应,导致单抗的治疗效果下降。科研人 员对小鼠的相关基因进行改造,制备了人源化的 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单克隆抗体, 该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结合乳腺癌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乳腺癌细胞细胞膜表面的 Her2的表达量要低于正常细胞B. 鼠源化 Her2单抗进入人体后可能会诱导人体产生抗单抗抗体C. 人源化 Her2单抗制备利用了重组 DNA技术、动物细胞融合等技术 D. 荧光标记的人源化 Her2单克隆抗体可用于乳腺癌的定位诊断9. 我国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获得了单倍体胚胎干细胞,流程如下图所示。目前构建成功的单倍 体胚胎干细胞,其细胞核内包含的性染色体全部都是 X染色体,而无包含 Y染色体的细胞。 已知小鼠 Y染色体比 X染色体短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精子头部入卵后,透明带迅速发生生理反应拒绝其它精子进入透明带B. 为得到只含精子染色体的胚胎干细胞需在核融合前剔除卵子的雌原核C. 由图可知,单倍体胚胎干细胞来自小鼠囊胚期的内细胞团细胞D. Y染色体比 X染色体短小,可能缺少支持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存活的基因10. 奶牛活体采卵—体外胚胎生产(OPU-IVP)技术的诞生标志着奶牛繁育技术进入“ 5G” 时代。该技术包括奶牛活体采卵及体外培养、体外受精、性别控制、胚胎移植等操作。已知 奶牛 Y染色体上有一段雄性特异的高度重复序列,依据该重复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用于奶 牛胚胎性别鉴定的 PCR体系(SRY-PCR)。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通过 OPU-IVP技术获得优良奶牛的过程属于有性生殖B. 活体采卵前可对供体母牛注射促性腺激素促使其超数排卵C. 采集的精子需要经过获能处理才能与培养成熟的卵子完成受精 D. 取滋养层细胞进行 SRY-PCR,应选择结果为阳性的胚胎进行移植11. 下表为常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及其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由此推断以下说 法中,错误的是限制酶名称 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 限制酶名称 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BamHⅠ G↓GATCC KpnⅠ GGTAC↓CEcoRⅠ C↓AATTC Sau3AⅠ ↓ GATCHi ndⅡ GTY↓RAC SmaⅠ CCC↓GGG(注:Y=C或 T,R=A或 G)A. Hi ndⅡ 、 SmaⅠ 两种限制酶切割后形成平末端 B. Sau3AⅠ 限制酶的切割位点在识别序列的外部C. BamHⅠ 和 Sau3AⅠ 两种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D. 一种限制酶一定只能识别一种核苷酸序列12. 实时荧光RT—PCR可用于RNA病毒的核酸检测,其原理是:在PCR复性过程中探针和引 物一起与模板结合,探针两侧分别带有荧光基团和抑制荧光发出的淬灭基团,新链延伸过程 中,DNA聚合酶会破坏探针,导致荧光基团与淬灭基团分离而发出荧光。利用RT—PCR进行 核酸检测的相关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做 RT—PCR之前,需要先根据cDNA的核苷酸序列合成引物和探针B. RNA不能作为PCR扩增的模板,故需要将样本中的RNA逆转录为DNA后再进行扩增C. 若有强烈荧光信号发出,说明被检测者没有感染病毒D. 病毒检测可检测病毒的蛋白类物质或病毒引发产生的抗体,其原理都是抗原—抗体杂交 13. 0sCL01、EcCAT、EcCL和 TSR四个基因分别编码四种不同的酶,研究人员将这些基因分别 与叶绿体转运肽(引导合成的蛋白质进入叶绿体)基因连接,构建多基因表达载体(载体中部分序列如下图所示),利用农杆菌转化法转化水稻,在水稻叶绿体内构建了一条新代谢途 径,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四个基因转录时都以 DNA的同一条单链为模板B. 四个基因都在水稻叶绿体内进行转录翻译C. 可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四种酶在转基因水稻中的表达量D. 应选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筛选被农杆菌转化的水稻细胞14. 自然界中很少出现蓝色的花,天然蓝色花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花瓣细胞液泡中花青素在碱 性条件下显蓝色。我国科学家利用链霉菌的靛蓝合成酶基因(i dgS)及其激活基因(sfp)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如下图),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导入白玫瑰中,在细胞质基质中形成稳定 显色的靛蓝。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上述获得蓝色玫瑰的方案中无需转入能调控液泡 pH的基因B. 将 sfp基因插入 Ti 质粒时使用的限制酶是 PmeI 和 BamHIC. sfp和i dgS基因具有各自的启动子,表达是相互独立进行的 D. 农杆菌可将 Ti 质粒上的 T-DNA整合到白玫瑰染色体 DNA上15. 某小组利用菜花进行“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将研磨液在 4℃冰箱中放置几分钟可以降低 DNA酶的活性B. 加入酒精后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搅拌,可减少 DNA分子断裂 C. 向上清液中加入 2mol /L的 NaCl 溶液有利于 DNA的析出D. 用二苯胺试剂对白色丝状物进行鉴定时,需要进行沸水浴加热二、选择题:本题共 5小题,每小题 3分,共 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 求,全部选对得 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分,有选错的得 0分。16. 《齐民要术》记载了许多古人在生产中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积累的宝贵经验,下列对 记载的理解,正确的是A.“ 鱼眼汤”的形成与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 CO2 有关B.“ 舒令极冷”是为了防止蒸熟的米温度过高而杀死酒曲中的酵母菌等微生物C.“ 用水三斗”为避免酒精浓度过高杀死醋酸菌而不易形成醋酸菌衣膜 D.“ 令没菜把即止”主要目的是让蔬菜充分吸收盐分,使风味品质更佳 17. 下图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每个脾 B淋巴细胞可产生一种抗体B. 细胞融合可使用灭活病毒,灭活病毒的抗原结构依然存在C. 细胞筛选和细胞融合时所用的培养液在成分上相同D. 克隆化培养过程中杂交瘤细胞会出现接触抑制的现象18. 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PGD/PGS)是对早期胚胎细胞进行基因诊断和染色体检测后再进行 胚胎移植,流程如图所示。图中检测包括 PGD、PGS(PGD是指胚胎植入前的基因诊断,PGS是指胚胎植入前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检测)。下列叙述正确A. 采集的卵子需培养至 MII 期才能与获能的精子进行受精 B. PGD和PGS技术可分别用于筛选唐氏综合征和红绿色盲 C. 进行胚胎移植前需要对夫妻双方进行免疫检查D. “ 理想胚胎”需培养至原肠胚期才能植入子宫19. Cre-l oxP系统能实现特定基因的敲除(如图 1)。把几种荧光蛋白基因和 Cre酶能识别 并切割的序列(l oxP1和 l oxP2)串在一起,构建表达载体 T(如图 2)。部分荧光蛋白基因 会被 Cre酶随机“ 剪掉 ”,且两个 l oxP1之间或两个 l oxP2之间的基因,最多会被 Cre酶敲 除一次,剩下的部分得以表达,随机呈现不同的颜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re酶切下一个待敲除基因的过程,需要破坏四个磷酸二酯键B. 若小鼠细胞含一个表达载体 T(不含 Cre酶),其肌肉组织细胞呈红色C. 若小鼠细胞含一个表达载体 T(含 Cre酶),其脑组织细胞呈红色或黄色或蓝色 D. 若小鼠细胞含两个表达载体 T(含 Cre酶),其一个细胞内可能随机出现两种颜色20. 融合 PCR技术采用具有互补末端的引物,形成具有重叠链的PCR产物,通过 PCR产物重 叠链的延伸,从而将不同来源的任意 DNA片段连接起来。其原理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 是A. 上述过程中使用的引物 P2和P3的碱基需要完全互补配对 B. 设计引物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从其 3' 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 C. 融合 PCR的第一步两条链重叠部位可互为另一条链的引物D. 若融合 PCR的第二步获得 128个融合基因,理论上该过程消耗了254个引物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5 分。21.中国科学家运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构建了一株嗜盐单胞菌 H ,以糖蜜(甘蔗榨糖后的废弃液,含较多蔗糖)为原料,在实验室发酵生产 PHA等新型高附加值可降解材料,期望提高甘蔗的 整体利用价值,工艺流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为提高菌株 H对蔗糖的耐受能力和利用效 率,可在培养基中将蔗糖作为 ,并不断提高其浓度,经 多次传代培养(指培养一段时间后,将部分培 养物转入新配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以获得目标菌株。使用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分类,属于 培养基。(2)培养过程中宜采用 法对样品中的活菌进行接种和计数,以评估菌株增殖状况。若某次取样中,对菌液稀释了 105 倍后,在每个平板上涂布菌液的体积为 0.1ml ,平板上 的平均菌落数为 220个,则菌液中 H菌的细胞数为 个/L。菌落数目需要每隔一段时 间统计一次,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做的目的是 。(3)发酵装置中搅拌器的作用有 (答出 2点)。(4)基于菌株 H嗜盐、酸碱耐受能力强等特性,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不需要灭菌的发酵系统, 其培养基盐浓度设为 60g/L,pH为 10,菌株 H可正常持续发酵 60d 以上。分析该系统不需要灭菌的原因是 。 (5)菌株 H还能通过分解餐厨垃圾(主 要含蛋白质、淀粉、油脂等)来生产甲 乙PHA,研究小组为筛选能高效分解厨余垃圾的微生物进行了相关实验,配制培养基时,各种 成分溶化装瓶后要进行 (灭菌方式);待平板凝固后,进行平板划线和纯培养,图甲 操作正确的是 ,本实验中还需设置不接菌的空白对照,目的是 。图乙中菌株 最宜作为目标菌株进行发酵生产,原因是 。(6)研究人员在工厂进行扩大培养,在适宜的营养物浓度、温度、 pH条件下发酵,结果发现 发酵液中菌株 H细胞增殖和PHA产量均未达到预期,并产生了少量乙醇等物质,说明发酵条 件中,限制高密度培养的可能因素是 。22.猕猴桃因果实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极高,药食两用,风味特异而被称为“水果之王”。 如图是以猕猴桃为原料发酵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简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酿制果酒时,一般要先通气的目的是 。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场所是 。为验证果酒制作是否成功,可将发酵液在酸性条件下用 溶液来鉴定, 若出现灰绿色,则说明有果酒产生。(2)酿制果醋时,主要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 。在糖源不足时它能将 乙醇变为醋酸,对应的化学反应简式为 。(3)工业化生产中,发酵前需对选育的菌种进行 培养后再接种到发酵罐,有利于缩短菌 种在发酵罐中的发酵时间。发酵过程中,要及时添加营养成分,还要严格控制 (写出 三点)等发酵条件。23.埃博拉病毒(EBOV)是一种极其危险且罕见的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是世界上最 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之一。NP蛋白在EBOV的复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检测EBOV的重要靶蛋白。研究人员从 EBOV中分离出 NP 蛋白,并用于制备抗 EBOV单克隆抗体,相关实验流程如图 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培养骨髓瘤细胞时,所用培养液中常需要添加血清,原因是 。图 1中给小鼠注射 NP蛋白的目的是 。 ②过程应先用 (生物法)诱导细胞融合,再进行筛选, 经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 。得到的杂交瘤细胞进行 和 ,经多 次筛选,以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2)利用抗 EBOV单克隆抗体检测血浆中 EBOV含量的原理如图2所示。为判断某人是否感染 了 EBOV,研究人员进行了两组检测。先将抗 EBOV单克隆抗体固定在支持物上,甲组向检测 体系中同时添加一定量该人的血液和适量酶标记的 NP蛋白;乙组向检测体系中只添加等量 酶标记的 NP蛋白。保温一段时间后洗涤,再向甲、乙两组检测体系中添加 a ,最后比较 b。①甲组向检测体系中添加一定量该人血液的同时,还需加入适量酶标记的 NP蛋白,目的 是 。②请将上述步骤补充完整: a. 。 b . 。③预期结果和结论: 。24 .图中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为 Aa(染色体数为 2n),A、B、C、D是以亲本植物为材料进行的四种人工繁 殖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 A途径获得的植株的基因型是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根本原因是 。(2)图中①过程依次包括 两个步骤,第二个步骤 (填“需要”或“不需要”)光照,原 因是 。(3)D过程获得原生质体用到的酶是 。②过程常用化学试剂 (中文名称)进行诱 导;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是 ;两两融合获得的杂种细胞经过 (技术名称)发育 成完整植株,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 个染色体组。(4)C途径中先分化产生芽的培养基中,激素的用量情况是 。25.白细胞表面抗原 2(SLA-2)在抗原呈递、机体器官移植以及免疫应答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研究 SLA-2的结构与功能,科研人员以能稳定传代的猪肾上皮细胞为材料,构建了 稳定高表达 SLA-2基因的细胞株,过程如图。其中, Ampr 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Puror 为嘌呤霉素抗性基因,BclⅠ 、 NotⅠ 、XbaⅠ 、Sau3AⅠ 为限制酶酶切位点,括号内数值表示 距复制原点的长度。请回答下列问题。限制酶 BclⅠ NotⅠ XbaⅠ Sau3AⅠ识别序列及切割位 点 T↓GATCA GC↓GGCCGC T↓CTAGA ↓ GATC(1)过程①需要的酶有 ;为使获得的 SLA-2基因与质粒 1定向连接,扩增时应选用的 1 对引物为 。a.5′―GCGATCATGCGGGTCAGGGGCCCTCAAGCCATCCTC―3′b.5,―GCTCTAGAATGCGGGTCAGGGGCCCTCAAGCCATCCTC―3,c.5,―GTTTGATCACTCACACTCTAGGATCCTTGGTAAGGGACAC―3,d.5,―GTTGCGGCCGCTCACACTCTAGGATCCTTGGTAAGGGACAC―3,(2)过程② 为酶切、连接后的重组质粒转化处于感受态的大肠杆菌,转化后采用含 的平 板筛选。(3)为鉴定与验证重组质粒 3 ,研究人员用 NotⅠ 和 Sau3AⅠ 完全酶切质粒 2和重组质粒 3后电 泳并比较。请在图中相应位置画出重组质粒 3 可能得到的电泳条带 。(4)研究中,一般利用最小致死浓度(使某种细胞全部死亡的最小浓度)的嘌呤霉素溶液浸染细胞以筛选出转化的猪肾上皮细胞。为确定最小致死浓度,科研人员利用未转化的猪肾上皮 细胞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根据结果,应使用浓度为 的嘌呤霉素溶液浸染, 理由是 。潍坊一中高 77级高二下学期生物第二次质量检测答案1-15 C B D B D A B A A D D C C B C16.ABC 17.AB 18.A 19.ACD 20.BCD 21.( 13 分,每空 1 分)(1) 唯一碳源 液体(2)稀释涂布平板 2.2×1011 防止因培养时间不足,培养基上部分菌体还未形成肉眼可 见的菌落(或防止因培养时间不足,导致遗漏菌落的数目)(3)增加培养液中的氧含量(或增加溶解氧、或使空气和发酵液充分混合),使菌种和培养液 混匀(或提高原料利用率)(4)杂菌因失水过多而死亡,酶变性失活(或高盐和碱性环境条件下菌株 H 可以生长繁殖,而 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因无法适应而受到抑制)(5)湿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①③④⑤排除杂菌污染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② 菌落直径与透明圈直径比值最小(6)氧气( O2 或溶解氧)22.( 8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1) 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细胞质基质 重铬酸钾(2)异养需氧型 反应式:C2H5OH+O2 CH3COOH+ H2O+能量( 2 分)(3)扩大 温度、pH、溶解氧23.( 11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1) 提供细胞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如生长因子) 诱导小鼠产生针对 NP 蛋白的特异性 B 淋巴细胞 灭活病毒诱导法 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产生抗体 克隆化培养 抗体检 测(2) 作为竞争性抗原,与患者血液中的 NP 蛋白(若存在)竞争结合固定在支持物上的抗体 添加酶反应的底物(如白色底物) 检测并比较甲、乙两组的蓝色的显色强度 若甲(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