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江省2025年初中科学一模模拟试卷02(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6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5.相关的相对原子质量:N:14 H:1 Ca:40 Cl:35.5 O:16 C:12 Na:23 g=10N/Kg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稀释浓硫酸C.倾倒药品 D.转移蒸发皿【答案】B【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常见实验操作;浓硫酸的稀释【解析】【分析】A、根据热胀冷缩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分析;B、根据浓硫酸稀释要酸入水中分析;C、根据倾倒液体药品的操作要求分析;D、根据热的蒸发皿不能用手直接拿分析。【解答】A、检查装置气密性会先形成密闭体系,不符合题意;B、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有玻璃棒搅拌散热,符合题意;C、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向着手心,不符合题意;D、热的蒸发皿不能用手直接拿,应用坩埚钳移取,不符合题意;故选B。2.下图是几种生物生殖和发育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蝗虫的幼虫与成虫差异不大,发育过程中没有蛹期B.图丙的关键步骤是要确保①②两部分的形成层紧密结合C.图丁中胎儿通过④⑤从母体不断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D.四图中的甲、乙、丙中的生物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答案】D【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植物的无性生殖;昆虫的发育过程【解析】【分析】经过两性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解答】A、蝗虫属于不完变态发育,不经历蛹期,故A不符合题意;B、嫁接的关键是形成成紧贴,分生组织不断分裂出新的细胞,故B不符合题意;C、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故C不符合题意;D、图甲属于有性生殖,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投掷实心球是中考体育选考项目之一。图甲为实心球出手后的运动示意图,其中 v0是实心球出手瞬间的速度,θ是出手角度,h是出手高度。图乙为投掷距离s随出手角度θ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心球离手后至落地过程中,实心球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B.实心球在运动到最高点时,如果一切外力消失,实心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实心球的投掷距离s随角度θ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角度θ=40°时,投掷距离s最大D.若要探究实心球投掷距离s是否与出手高度h有关,只需控制出手角度θ相同即可【答案】D【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牛顿第一定律;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4.将一根细金属丝置入柔性塑料中,可以制成用来检测物体形变的器件应变片,其结构如图1所示。将它接入图2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R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当应变片随被检测物体发生拉伸形变时,塑料中的金属丝会被拉长变细,导致电阻变大,则电路中的( )A.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都变大B.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都变小C.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D.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大【答案】D【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5.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探究铁锈蚀的条件。a管中装入的是少量煮沸的蒸馏水,b管中是干燥的空气。塞紧木塞,并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一段时间后观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a管中的铁钉会锈蚀B.L端的液面低于 R端C.该实验可以证明铁的锈蚀需要空气和水D.若将a管中的水换成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答案】B【知识点】金属的腐蚀与防护6.长期低头会对颈部肌肉造成损伤,图中A 点为头部重力作用点,B点为颈部肌肉受力点,下列能正确表示人低头时杠杆示意图的是( )A. B.C. D.【答案】B【知识点】杠杆及其五要素【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的位置即可。【解答】 由题意知,头部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相当于阻力;颈部肌肉拉力的方向应垂直于OB向下,相当于动力,如图所示:由题意知,头部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颈部肌肉拉力的方向应垂直于OB向下,如图所示:故选B。7.“义乌小鲵”目前仅见于浙江省少数地区,属于中国稀有两栖动物之一,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下列关于“义乌小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无脊椎动物B.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C.受精卵通过分裂可以直接形成多种组织D.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答案】D【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解析】【分析】脊椎动物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解答】义乌小鲵属于脊椎动物中的两栖类动物,体外受精、卵生。受精卵经过分裂细胞的数目变多,细胞经过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故答案为:D。8.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中的b为毛细血管B.图乙中的②是在使用低倍物镜观察C.图甲中只能通过a调节亮度D.图丙中为使b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需向下移【答案】A【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心脏和血管9.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鉴别稀 H2SO4和稀HCl溶液 先滴加适量 AgNO3溶液,再加稀 HNO3B 鉴别固体 NaOH 与NH4NO3 取样, 分别溶于水中, 观察溶液温度变化C 除去 NaCl 固体中的少量 Na2CO3 加入足量的稀H2SO4, 充分反应后蒸发D 验证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硫酸滴在纸片上A.A B.B C.C D.D【答案】B【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解析】【分析】A.根据稀硫酸与稀盐酸的鉴别方法进行解答;B.根据氢氧化钠与硝酸铵的鉴别方法进行解答;C.根据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碳酸钠的方法进行解答;D.根据验证浓硫酸的吸水性的方法进行解答。【解答】A.由于稀硫酸能够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硫酸银微溶物,因此用硝酸银不能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故A错误;B.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时能够放出热量,而硝酸铵溶于水时能够吸收热量,所以将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分别溶于水,根据温度的变化可进行鉴别,故B正确;C.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用稀硫酸能除去碳酸钠,但引入了硫酸钠,故C错误;D.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硫酸滴在纸片上不能验证浓硫酸的吸水性,故D错误。故答案为:B。10.当海水的温度及所含盐分变化时,可能会导致海水密度发生突变,在垂直海面方向上形成一个类似“悬崖”的突变水层。在如图所示的情形中,若有潜艇潜航至此水域时,就会急速下沉,发生“掉深”事故,危及潜艇安全。我军潜艇曾创造过遭遇“掉深”自救成功的奇迹。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潜艇在高密度水层悬浮时,所受浮力大于其重力B.潜艇从高密度水层潜航进入低密度水层时,所受浮力不变C.潜艇遭遇“掉深”进行自救时,需快速排出水箱中的水D.潜艇从刚要露出水面至漂浮在水面的过程中,其所受浮力变大【答案】C【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11.细心的圆圆同学注意到自家汽车上设有安全带未系提示系统。当他坐在座椅上时,座椅下的开关S1闭合,若未系安全带,安全带控制开关S2断开,车上的电铃会发出警报声;若系上安全带,安全带控制开关S2闭合,警报声消失。下列按要求设计的电路图最合理的是( )A. B.C. D.【解答】解:A、由图知,电铃与S1串联后,再与电阻R和S2的支路并联,因并联电路各支路互不影响,则当开关S2闭合时,电铃仍然能发出警报声,故A错误;B、电铃与S1串联后,与S2并联,人坐下时S1闭合,电铃响,系上安全带时S2闭合,电铃被短路停止发声,并且不会出现电源短路,故B正确;C、R与S1串联后,与S2并联,人坐下时S1闭合,电铃响,系上安全带时S2闭合,电铃仍然响,故C错误;D、两开关并联,无论人坐下,还是系上安全带,电铃都会响,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B。12.关于人类对地球表面板块的研究历程,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①舌羊齿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可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②“海底扩张学说”从解决动力来源方面支持了“大陆漂移学说”;③“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七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④地球表面的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大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13.我们可通过建立图像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间的量的相互关系,图像是一种表示方法,也是了解化学反应的“窗口”。现一烧杯中含有HCl和CuCl2的混合液,现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混合液中直至过量溶液看成中性),则反应中各个量的图像正确的是( )A.甲、乙、丁 B.乙、丙、丁 C.甲、丙 D.甲【解答】解:加入氢氧化钠时,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和氯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氯化钠,甲对应关系正确;盐酸显酸性,生成的氯化钠呈中性,所以一开始溶液pH变大,在和氯化铜的反应过程中,生成氯化钠呈中性,所以中间有一段pH=7不变的过程,最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pH大于7,且无限趋近于氢氧化钠原溶液的pH,乙对应关系错误;一开始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水,氢氧化钠溶液中也有溶剂水,所以水的来源有两部分,之后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没有水生成,只有氢氧化钠溶液中带有水,水的来源只有一部分,所以水的量增加的速度变慢,图线倾斜角度变小,最后氢氧化钠过量,水的来源同样只有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剂,所以图线倾斜角度不变,丙对应关系错误;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所以溶液中氯化铜质量不变,之后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质量减小直至为零,丁对应关系错误。故选:D。14.热爱生物学的小金制作并观察了蚕豆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如图是相关图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图一中①和⑤放大倍数的和B.植物通过筛管运输的水分,是从图二中的③处散失到大气中的C.图二中带黑边的圆圈是气泡,产生的原因是材料没有充分展开D.图三中的②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解答】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图一中①目镜和⑤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A错误。B、植物通过导管运输的水分,是从图二中的③气孔处散失到大气中的。B错误。C、图二中带黑边的圆圈是气泡,产生的原因是在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引起的。C错误。D、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图三中的②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D正确。故选:D。15.归纳和推理是学习科学时常用的思维方法,必须科学严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则全球昼夜平分一定是春分日B.家庭电路中发生短路时保险丝会熔断,保险丝熔断一定是发生了短路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显微镜使用中转动反光镜可使视野变亮,则视野变亮一定是转动了反光镜【答案】C【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地球公转【解析】【分析】 A.春分日或秋分日昼夜平分;B.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短路;二是家中使用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C.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析;D.可以调节反光镜或通光孔使视野变亮。【解答】 A.春分日或秋分日昼夜平分,故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则全球昼夜平分可能是春分日或秋分日,故A错误;B.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短路;二是家中使用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故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时,也会导致保险丝熔断,故B错误;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C正确;D.显微镜使用中转动反光镜可使视野变亮,但如果视野较暗,可以调节反光镜、使用凹面镜或较大的光圈使视野变亮,故D错误;故选C。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21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40分)16.天然气是很多家庭的重要厨房燃气,由各种烷烃类物质组成,其中甲烷含量最高。(1)天然气属于 (填“化合物”或“混合物”)。(2)甲烷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3)天然气炉灶中有一重要结构为喷气嘴,其侧面周围有几个更小的增氧孔。由于增氧孔处燃气 ,天然气只会从喷口出来而不从增氧孔喷出。【答案】(1)混合物(2)(3)流速快,压强小【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常见物质的分类【解析】【分析】(1)根据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分析;(2)根据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3)根据增氧孔处燃气流速快分析。【解答】(1)天然气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2)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为 。(3) 增氧孔处燃气流速快,压强小 ,所以天然气只会从喷口出来而不从增氧孔喷出。故答案为:(1)混合物;(2) ;(3) 流速快,压强小 。17.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物质在体内的运输与循环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图甲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图乙为人体心脏结构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小观将馒头中的淀粉摄取到体内并转化成骨骼肌中的葡萄糖,这一过程属于新陈代谢的 作用(填“同化”或“异化”)。(2)餐后两小时,如图甲中数字1、2、3、4四处血液中血糖含量最高的部位是 (填数字标号)。(3)运动时,人体肌肉组织会产生一种对大脑健康有促进作用的物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该物质通过循环系统运送到大脑中,最先到达图乙中的 腔室(填字母)。温州百优教育【答案】(1)同化(2)3(3)C【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人体血液循环模型18.现有3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是硫酸、盐酸、氢氧化钡,通过下列实验,鉴别以贴上新标签。(1)操作①中,观察到无色酚酞变红色,则该试剂瓶应标的化学式是 ;通过操作①把该物质鉴别出来,还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用一种试剂)(2)操作②中,推断得出该溶液是硫酸,则观察到现象③是 。【解答】解:(1)酚酞遇碱变红,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操作①中,观察到无色酚酞变红色,则该试剂瓶应标的化学式是Ba(OH)2;石蕊遇碱变蓝,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通过操作①把该物质鉴别出来,还可以选用的试剂是石蕊;(2)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盐酸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因此操作②中,推断得出该溶液是硫酸,则观察到现象③是有白色沉淀生成。故答案为:(1)Ba(OH)2;石蕊;(2)有白色沉淀生成。19.如图甲所示,一段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和一个光滑的圆弧槽在 B 点处相连。质量为m的物体从离水平面高h的A点由静止释放,BC长为3米,最后静止于水平面上的C点。如图乙所示,若在水平面上的D 点处再连接一个光滑的圆弧槽,且BD 长为0.7米,物体从A点由静止释放,第一次到达左侧圆弧槽的E点,之后再下滑直至最终静止。(1)甲图中,物体从A点滑到水平面时,重力所做的功为 (用题中符号表示)。(2)物体从B 点到C点的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情况是 。(3)乙图中,最后物体静止于水平面上的位置距B 点 米。【答案】(1)mgh(2)动能转化为内能(热能)(3)0.2【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20.近期多地肺炎支原体感染高发。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目前世界上已知能独立生存的最小微生物。感染后的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目前临床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包括红霉素、阿奇霉素等。(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肺炎支原体属于 。(2)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戴口罩打喷嚏或者咳嗽时捂住口鼻,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环节。(3)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活动,完成这一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做 。(4)随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滥用,近年来出现越来越多的耐药性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耐药性肺炎支原体的出现,是 的结果。【答案】(1)病原体(2)切断传播途径(3)反射弧(4)自然选择【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解析】【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病原体缺乏抵抗力的健康人。(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解答】(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从传染病角度分析,肺炎支原体属于病原体。(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所以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戴口罩打喷嚏或者咳嗽时捂住口鼻,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环节。(3)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就是反射弧,所以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活动,完成这一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4)肺炎支原体群体内本来就存在具有抗药性和不具有抗药性的变异,随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滥用,具有抗药性的肺炎支原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这样逐代的积累和加强,就出现了具有抗药性较强的肺炎支原体群体,也就出现越来越多的耐药性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耐药性肺炎支原体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1.冰岛位于北大西洋中脊,境内火山与温泉密布,近十年喷发超20次。(1)火山喷发时,地球内部灼热的 沿地壳薄弱处喷出地表。(2)科学家分析冰岛火山频繁喷发与板块运动密切相关,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其原因是 。(3)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模拟火山爆发,下列实验也利用了这一方法的是____。 (可多选)A.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B.用黄豆和芝麻混合实验来证明分子间有空隙C.使用土质山谷模型探究泥石流的成因【答案】(1)岩浆(2)当组成地球最外层的巨形岩石板块之间发生碰撞及挤磨时,俯冲带的温度大幅度上升,甚至达到使地壳下面的岩石发生部分熔融的程度,从而导致火山的形成。(3)C【知识点】火山【解析】【分析】(1)根据火山喷发时的现象解答;(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解释火山频发的原因;(3)分析各个选项中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即可。【解答】(1)火山喷发时,地球内部灼热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处喷出地表。(2) 科学家分析冰岛火山频繁喷发与板块运动密切相关,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其原因是:当组成地球最外层的巨形岩石板块之间发生碰撞及挤磨时,俯冲带的温度大幅度上升,甚至达到使地壳下面的岩石发生部分熔融的程度,从而导致火山的形成;(3)A.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使用直接观察法,故A不合题意;B.用黄豆和芝麻混合实验来证明分子间有空隙,使用类比法,故B不合题意;C.使用土质山谷模型探究泥石流的成因,使用模型法,故C符合题意。故选C。22.如图所示,狗拉着雪橇在水平雪地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对雪橇的水平拉力为100牛。(1)以地面为参照物,雪橇处于 (填“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2)雪橇运动5米,狗的拉力对雪橇做功为 焦。(3)货物和雪橇保持相对静止且两者的接触面水平,不计空气阻力,则雪橇对货物的摩擦力为 牛。【答案】(1)运动状态(2)500(3)0【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摩擦力的存在;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1)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2)根据W=Fs求功;(3)相对静止时,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摩擦力为零。【解答】(1)狗拉着雪橇在水平雪地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雪橇和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雪橇是运动的;(2)狗对雪橇的水平拉力为100牛,雪橇运动5米,W=Fs=100牛×5米=500焦;(3)相对静止时,雪橇和货物没有相对运动趋势,雪橇对货物的摩擦力为0牛。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23.图甲中a、b、c分别表示金银花叶片所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为其在夏季某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移栽时,往往在阴天和傍晚进行,其主要目的是减弱图甲中的 (选填“a”“b”或“c”及对应的名称)。(2)由图乙可知,金银花植株在这天内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刻是 时左右。(3)通过图乙的曲线Ⅰ发现金银花在中午12时左右,会出现“光合午休”现象,猜测是因为植物为避免过度失水损伤细胞,使叶片气孔孔径开度减小,从而引起CO2供应不足,净光合速率降低。为探究金银花产生“光合午休”的具体原因,科研人员测定了同一株金银花大小相同但向光角度不同的两种叶片(接收直射光照面积不同)在12时左右的部分指标,结果如表所示(叶片温度与气孔孔径开度有关)。指标 净光合速率相对值 叶片温度(℃) 叶细胞内CO2浓度(mg/L)直立叶 12.9 37.5 11.0展平叶 8.8 37.7 11.6经分析认为,气孔开度减小引起的叶细胞内CO2浓度不足,不是金银花“光合午休”的唯一原因,判断依据是 。原来金银花“光合午休”现象还与叶片中的关键物质——D1蛋白(可促进光合作用)含量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强光照会导致D1蛋白含量下降。为缓解金银花在中午12时左右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宜采取的措施是 (选填“适当遮荫”或“补充CO2”)。【答案】(1)b蒸腾作用(2)18(3)直立叶与展平叶叶片温度无明显差异,可说明气孔孔径开度基本相同,展平叶细胞内CO2浓度稍高,但净光合作用速率却明显低于直立叶;适当遮荫【知识点】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详解】(1)在移栽植物时,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应尽量保护植物的根部、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在傍晚或阴天移栽就是因为傍晚或阴天的光照不强,植物b蒸腾作用弱,水分散失的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2)由图乙可知,18时,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强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18时之后,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强度小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小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因此,金银花一天内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刻是18时左右。(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直立叶与展平叶叶片温度无明显差异,可说明气孔孔径开度基本相同,展平叶细胞内CO2浓度稍高,但净光合作用速率却明显低于直立叶。由此说明,气孔开度减小引起的叶细胞内CO2浓度不足,不是金银花“光合午休”的唯一原因。已知:D1蛋白可促进光合作用、强光照会导致D1蛋白含量下降;因此,为缓解金银花在中午12时左右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可采取适当遮阴的措施来减弱光照。(1) 在移栽植物时,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应尽量保护植物的根部、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在傍晚或阴天移栽就是因为傍晚或阴天的光照不强,植物b蒸腾作用弱,水分散失的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2)由图乙可知,18时,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强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18时之后,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强度小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小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因此,金银花一天内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刻是18时左右。(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直立叶与展平叶叶片温度无明显差异,可说明气孔孔径开度基本相同,展平叶细胞内CO2浓度稍高,但净光合作用速率却明显低于直立叶。由此说明,气孔开度减小引起的叶细胞内CO2浓度不足,不是金银花“光合午休”的唯一原因。已知:D1蛋白可促进光合作用、强光照会导致D1蛋白含量下降;因此,为缓解金银花在中午12时左右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可采取适当遮阴的措施来减弱光照。24.小江猜想同一根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大小可能与其形变量(x)或者形变量的平方(x2)成正比。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如图所示,把弹簧套在光滑的竖直杆上,且底端固定在水平面上,用刻度尺读出并记录处于自由状态时弹簧上端距水平面的高度 ho②将中间有孔的小铁块套在光滑杆上放于弹簧上端,竖直向下按压铁块,读出并记录此时弹簧上端到水平面的高度h1③释放小铁块,读出并记录铁块上升到最大高度时,铁块下端到水平面的高度h2④改变弹簧的压缩长度h1,重复以上步骤,将测出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计算出弹簧的形变量x、形变量的平方x2和小铁块上升的距离△h请你解答:实验次数 h0/m h1/m h2/m x/m x2/m2 △h/m1 0.50 0.40 0.55 0.10 0.01 0.152 0.50 0.30 0.90 0.20 0.04 0.603 0.50 0.20 1.55 0.30 0.09 1.354 0.50 0.15 2.00 0.35 0.12 1.85(1)弹簧每次被压缩时的形变量的表达式为 x= (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2)本实验中,弹簧弹性势能大小是通过____来反映出来的。A.h1 B.h2 C.h2-h1 D.h2-ho(3)根据表中数据得到的结论是同一根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与 成正比。(4)本实验中反映弹簧弹性势能大小的方法,与下列研究的实例中所用的科学方法相同的是____A.研究电流时,常将电流比作水流B.研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用木块被小车撞击后移动的距离来反映小车的动能大小C.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的关系时,控制了导体的长度、温度和横截面积相同D.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来反映磁场的分布情况温州百优教育【答案】(1)ho-h1(2)C(3)形变量的平方(4)B【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势能的影响因素25.日前,某知名品牌钙片钙含量不足的新闻引发热议。为研究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实验设计】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部分夹持装置未画出)。【实验步骤】①按图连接好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在U形管B中放入若干钙片样品,样品总质量,通过A往装置中通入氮气;③一段时间后,测得C装置质量为;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稀盐酸,至B装置不再产生气泡;⑤再次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测得C装置质量。【实验分析】(1)写出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步骤⑤中再次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3)该实验装置的设计存在明显缺陷,请指出问题并完善 。(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4)若上述数据是在装置完善后称得,则该钙片中碳酸钙含量为 (结果用含、、的式子表示)。【答案】(1)(2)将B中产生的全部排入C(3)B中出来的混合气体中有水蒸气,在BC之间插入一个装有浓硫酸的干燥装置(4)【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解析】【分析】(1)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分析;(2)根据反应后装置内会有气体残留分析;(3)根据 B中出来的混合气体中有水蒸气分析;(4)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及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解答】(1)装置B中发生的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2) 反应后装置内会有气体残留,实验步骤⑤中再次通入氮气的目的是将B中产生的全部排入C 。(3) B中出来的混合气体中有水蒸气,干扰实验结果,应在BC之间插入一个装有浓硫酸的干燥装置。(4)C装置中增重质量即为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由碳元素守恒可知,碳酸钙质量为=,则样品中碳酸钙含量为 。故答案为:(1) ;(2) 将B中产生的全部排入C ;(3) B中出来的混合气体中有水蒸气,在BC之间插入一个装有浓硫酸的干燥装置 ;(4) 。26.小王和小朱所在的A、B两个实验组在实验课上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分组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器材有:电源电压为 6V 的电源,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若干。(1)小王按照要求正确连接好电路,在闭合开关前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如图所示,则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2)改正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而电流表示数为零,该电路的故障为 。(3)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A、B两组同学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I-R图像,经讨论,一致认为A组同学的I-R图像是错误的,请说明该组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是 。(4)分析图乙B组同学的数据可知,他们选择的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____(填字母)。A.20Ω, 1A B.40Ω, 0.2A C.50Ω, 1A【答案】(1)将电流表调零(2)R断路(3)没有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4)C【知识点】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27.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对CO还原Fe2O3粉末的实验进行探究(固定装置略)。【查阅资料】CO能溶于铜液。铜液:醋酸二氮合铜和氨水的混合液。(1)按如图连接装置A﹣E,在装入试剂前,先 。(2)装置C中玻璃管的作用 。(3)反应一段时间后,能证明CO与Fe2O3反应的实验现象 。(4)某同学认为该装置有缺陷,常在装置E后再连接装置F,装置E、F的接口连接顺序:a连接 (填“b”或“c”)。【解答】解:(1)由于实验中有气体参与,按如图连接装置A﹣E,在装入试剂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装置C中玻璃管的作用:平衡装置内外压强,防止液体倒吸炸裂玻璃管;故答案为:平衡装置内外压强,防止液体倒吸炸裂玻璃管;(3)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中观察到D中玻璃管内红色固体变成黑色,E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D中玻璃管内红色固体变成黑色,E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4)该装置没有尾气处理装置,因为尾气中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因为CO能溶于铜液,所以可在E后连接F装置,用于吸收一氧化碳,尾气从长管进入;故答案为:c。四、综合题(本题共5小题,共35分)28.(6分)学者在野外考察中发现了一些现象,生活在寒冷地带的木本植物,多数体表颜色较深,如叶为墨绿色,茎或枝条为黑褐色;而生活在炎热地带的木本植物,往往体表颜色较浅,如叶为浅绿色,茎或枝条为浅绿色。有些学者对此现象的解释是:在寒冷环境下,深色体表的植物能吸收较多的太阳能,有利于维持细胞内酶的活性。(1)根据已学知识,学者的解释基于酶的活性受 因素的影响。(2)某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以验证学者们的解释是否正确:A.取两组长势相似的灌木幼苗,放入等容量的烧杯,烧杯内盛满完全培养液,并放置两支相同的温度计;B.一组烧杯的外壁均涂上油漆为深色组,另一组不涂为浅色组。①实验处理和过程:仿照寒冷地带的自然光照条件,将两组材料置于低温条件下(4℃),每次光照5小时。期间需要记录温度计示数变化,来反映植物吸收能量。②预测实验结果和得出实验结论:若出现 的现象,则学者们的说法成立,否则无法成立。(3)基于本实验,为了让耐寒性较弱的行道树安全越冬,可采取的合理有效措施有 (答出一点即可)。【答案】(1)温度(2)深色组温度计示数升高幅度大于浅色组(3)给行道树的树干涂成深色(合理即可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1)酶活性的影响因素:酶的活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温度是重要因素之一。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酶活性增强;超过最适温度后,温度继续升高,酶活性会下降,甚至因高温导致酶的空间结构破坏而失活。本题中寒冷环境下深色体表植物吸收太阳能维持酶活性,就是基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2)实验设计与变量控制实验目的与原理:通过设计实验验证深色体表植物是否能吸收更多太阳能。利用植物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热能,通过温度计示数变化来衡量。变量控制:实验中控制两组灌木幼苗长势相似、培养液等容量、光照条件和温度相同,只改变烧杯外壁颜色(模拟植物体表颜色 ),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解答】(1)学者认为在寒冷环境下,深色体表的植物能吸收较多太阳能维持细胞内酶的活性,因为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适宜温度范围内,酶活性较高,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2)①植物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会使周围环境温度发生变化,通过记录温度计示数变化,可间接反映植物吸收能量的多少 。②若学者说法成立,即深色体表植物能吸收较多太阳能,那么在相同低温光照条件下,深色组吸收能量多,温度计示数升高幅度应大于浅色组 。(3)根据实验结论,深色体表能吸收较多太阳能,给耐寒性较弱的行道树树干涂成深色,可使其吸收更多太阳能,利于安全越冬 。29.(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要测定市场上销售的一种钙片中碳酸钙(CaCO3)的质量分数。查阅说明书和资料后发现,每粒钙片的质量为1克,钙片中除了碳酸钙外还含有一定量的辅料,辅料不与酸、碱反应。于是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步骤①:分别配制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和4%的NaOH溶液。步骤②:将1粒钙片研碎后,加入2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待充分反应后过滤,测得滤液pH小于7。步骤③:用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滤液中,直至溶液pH等于7,测得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10克。(1)实验中,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密度约为1.2g/cm3),来配制100克溶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至少需要浓盐酸的体积为 毫升。(2)求这种钙片中CaCO3的质量分数。(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NaOH+HCl═NaCl+H2O;CaCO3+2HCl═CaCl2+CO2↑+2H2O)(3)小科根据碳酸钙能受热分解的原理,将研碎后的钙片充分灼烧,根据灼烧前后固体的质量变化,计算出药片中CaCO3的质量分数。若该方案合理,则辅料所满足的性质为 。【解答】解:(1)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要浓盐酸的体积为x,100g×3.65%=x×1.2g/m3×36.5%,x≈8.3mL;(2)设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中溶质质量为yNaOH+HCl═NaCl+H2O40 36.510g×4% yy=0.365g则与碳酸钙反应的盐酸中溶质质量为20g×3.65%﹣0.365g=0.365g设碳酸钙质量为zCaCO3+2HCl═CaCl2+CO2↑+2H2O100 73z 0.365gz=0.5g这种钙片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50%(3)将研碎后的钙片充分灼烧,灼烧前后固体的质量变化为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根据二氧化碳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求碳酸钙质量,再求碳酸钙质量分数,故辅料受热不能分解。故答案为:(1)8.3;(2)50%;(3)受热不能分解。30.(8分)如图所示,浸没在水中一定深度的金属铝块A,质量为27kg,现用重为10N的动滑轮缓慢匀速提升铝块,若不计摩擦和绳重,g=10N/kg,ρ铝=2.7×103千克/米3。请计算:(1)浸没在水中一定深度的金属铝块所受浮力是多少?(2)若将物体A从图示位置缓慢匀速提升1m,此过程中铝块未露出水面,拉力F做的功是多少?(3)若将铝块从图示位置缓慢匀速提升至全部露出水面一定高度,请在图中画出拉力F与上升高度h的变化关系图像。【答案】(1)铝块的体积;铝块全部浸没在水中,则V排=V铝=1×10-2m3;铝块完全浸没时,受到水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1×10-2m3=100N。(2)铝块受到的重力G铝=mg=27kg×10N/kg=270N,对物块A受力分析知,绳对物块A向上的拉力与物块A对绳向下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则物块A对动滑轮向下的拉力F拉=G铝-F浮=270N-100N=170N,绳子自由端向上的拉力F=(G动+F拉)=×(10N+170N)=90N,物块A被提升h=1m,则绳自由端向上移动s=2h=2m,拉力F做的功W=Fs=90N×2m=180J.(3)【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解析】【分析】 (1)由公式计算铝块的体积,铝块全部浸没,V排=V铝,根据公式F浮=ρ水gV排计算浮力;(2)铝块被提高1m,绳自由端上升2m,再由计算出绳自由端的拉力,最后由公式W=Fs计算拉力做的功;(3)根据铝块全部在水中,开始露出水面和全部露出水面,计算F的大小,再画出图形。【解答】 (3)当物块A全部浸没在水中向上运动h1m至上表面与水面相平时,绳自由端受到的拉力F=90N;当物块A向上提升h2m高时,全部提出水面时,F1=(G动+F拉)=×(10N+270N)=140N。则拉力F与上升高度h的变化关系图像如下:31.(7分)图甲是一种绿色家居设计图。风帽、光电池、太阳能热水器、复合保温墙体、屋顶绿化等都是它的配置。(1)炎热的夏天,屋顶绿化使屋内变得凉爽,主要是利用了植物叶片的 吸收热量的原理。(2)“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做法符合“碳中和”理念的是____(填字母)。A.践行光盘行动,杜绝铺张浪费B.乘坐公共汽车,倡导绿色出行C.开展植树造林,优化生态环境(3)安装在房顶上的光电池,平均每天发电5.5kW·h,使用时输出电压为220 V,冬季室内采用电热板取暖,电热地板的规格是“220V 2.5 A”,那么5.5 kW·h电能可供该电热地板正常工作 h。(4)“人工树叶”是一种模拟电化学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能利用太阳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燃料甲醇(CH4O),该装置模拟植物的 作用。【答案】(1)蒸腾作用(2)A;B;C(3)10(4)光合【知识点】蒸腾作用;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低碳生活【解析】【分析】(1)根据蒸发吸热的知识分析;(2)所谓“碳中和”,即减小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大二氧化碳气体的吸收,据此分析判断;(3)根据计算电热地板正常工作的时间;(4)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解答】(1)炎热的夏天,屋顶绿化使屋内变得凉爽,主要是利用了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吸收热量的原理。(2)践行光盘行动,杜绝铺张浪费,可以减小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故A符合题意;乘坐公共汽车,倡导绿色出行,可以减小化石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小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故B符合题意;开展植树造林,优化生态环境,可以增大二氧化碳气体的吸收,故C符合题意。故选ABC。(3)根据题意可知,电热地板正常工作的时间:。(4)人工树叶是一种模拟电化学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能利用太阳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燃料甲醇(CH4O),该装置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32.(8分)杭州亚运会主打“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理念,各大场馆不仅提供高质量的运动体验,而且致力于推动创新科技的智能互动。(1)奥体中心主体育馆(图甲)采用绿色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为场馆供电。一块单晶双面光伏组件,日均发电2.2kw h,这些电可供额定功率为10W的节能灯正常工作 h。若这些能量由热值为3.0×107J/kg的焦炭完全燃烧获得,则需 kg焦炭。(不计热量损失)(2)亚运城餐厅的餐具采用微生物降解材料生产,自然界某些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可将该材料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这一过程属于新陈代谢的 (选填“同化”或“异化”)作用。(3)富阳水上运动中心场馆(图乙)屋顶种植大量绿植,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实现创新设计“屋面固碳释氧”,请写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4)下列符合“绿色亚运”理念的是 (填序号)。①场馆周围采用太阳能路灯照明②在各场地使用电动汽车③废布料制成的吉祥物公仔④利用火力发电为各场馆供电【解答】解:(1)太阳能发电系统每日产生的电能为:W=10×104×2.2kW h=2.2×105kW h,由P得,这些电能可供额定功率为10w的节能灯正常工作的时间为:t;若这些能量由热值为3.0×107J/kg的焦炭完全燃烧获得,不计热量损失,则需要焦炭的质量为:m2.64×104kg;(2)同化作用指的是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异化作用指的是分解有机物、排除代谢终产物、释放能量。可见,亚运城餐厅的餐具采用微生物降解材料生产将该材料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这一过程属于新陈代谢的异化作用;(3)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能合成淀粉,释放氧气,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葡萄糖+氧气。(4)采用太阳能路灯照明、使用电动汽车、利用废布料制成公仔,均对环境友好,符合绿色发展需要;火力发电效率低,且会产生有害物质。污染环境,不符合绿色发展需要。故答案为:(1)2.2×107;2.64×104;(2)异化;(3)二氧化碳+水葡萄糖+氧气;(4)①②③。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江省2025年初中科学一模模拟试卷02(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6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5.相关的相对原子质量:N:14 H:1 Ca:40 Cl:35.5 O:16 C:12 Na:23 g=10N/Kg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稀释浓硫酸C.倾倒药品 D.转移蒸发皿2.下图是几种生物生殖和发育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蝗虫的幼虫与成虫差异不大,发育过程中没有蛹期B.图丙的关键步骤是要确保①②两部分的形成层紧密结合C.图丁中胎儿通过④⑤从母体不断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D.四图中的甲、乙、丙中的生物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3.投掷实心球是中考体育选考项目之一。图甲为实心球出手后的运动示意图,其中 v0是实心球出手瞬间的速度,θ是出手角度,h是出手高度。图乙为投掷距离s随出手角度θ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心球离手后至落地过程中,实心球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B.实心球在运动到最高点时,如果一切外力消失,实心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实心球的投掷距离s随角度θ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角度θ=40°时,投掷距离s最大D.若要探究实心球投掷距离s是否与出手高度h有关,只需控制出手角度θ相同即可4.将一根细金属丝置入柔性塑料中,可以制成用来检测物体形变的器件应变片,其结构如图1所示。将它接入图2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R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当应变片随被检测物体发生拉伸形变时,塑料中的金属丝会被拉长变细,导致电阻变大,则电路中的( )A.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都变大B.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都变小C.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D.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大5.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探究铁锈蚀的条件。a管中装入的是少量煮沸的蒸馏水,b管中是干燥的空气。塞紧木塞,并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一段时间后观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a管中的铁钉会锈蚀B.L端的液面低于 R端C.该实验可以证明铁的锈蚀需要空气和水D.若将a管中的水换成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6.长期低头会对颈部肌肉造成损伤,图中A 点为头部重力作用点,B点为颈部肌肉受力点,下列能正确表示人低头时杠杆示意图的是( )A. B.C. D.7.“义乌小鲵”目前仅见于浙江省少数地区,属于中国稀有两栖动物之一,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下列关于“义乌小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无脊椎动物B.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C.受精卵通过分裂可以直接形成多种组织D.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8.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中的b为毛细血管B.图乙中的②是在使用低倍物镜观察C.图甲中只能通过a调节亮度D.图丙中为使b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需向下移9.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鉴别稀 H2SO4和稀HCl溶液 先滴加适量 AgNO3溶液,再加稀 HNO3B 鉴别固体 NaOH 与NH4NO3 取样, 分别溶于水中, 观察溶液温度变化C 除去 NaCl 固体中的少量 Na2CO3 加入足量的稀H2SO4, 充分反应后蒸发D 验证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硫酸滴在纸片上A.A B.B C.C D.D10.当海水的温度及所含盐分变化时,可能会导致海水密度发生突变,在垂直海面方向上形成一个类似“悬崖”的突变水层。在如图所示的情形中,若有潜艇潜航至此水域时,就会急速下沉,发生“掉深”事故,危及潜艇安全。我军潜艇曾创造过遭遇“掉深”自救成功的奇迹。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潜艇在高密度水层悬浮时,所受浮力大于其重力B.潜艇从高密度水层潜航进入低密度水层时,所受浮力不变C.潜艇遭遇“掉深”进行自救时,需快速排出水箱中的水D.潜艇从刚要露出水面至漂浮在水面的过程中,其所受浮力变大11.细心的圆圆同学注意到自家汽车上设有安全带未系提示系统。当他坐在座椅上时,座椅下的开关S1闭合,若未系安全带,安全带控制开关S2断开,车上的电铃会发出警报声;若系上安全带,安全带控制开关S2闭合,警报声消失。下列按要求设计的电路图最合理的是( )A. B.C. D.12.关于人类对地球表面板块的研究历程,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①舌羊齿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可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②“海底扩张学说”从解决动力来源方面支持了“大陆漂移学说”;③“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七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④地球表面的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大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3.我们可通过建立图像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间的量的相互关系,图像是一种表示方法,也是了解化学反应的“窗口”。现一烧杯中含有HCl和CuCl2的混合液,现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混合液中直至过量溶液看成中性),则反应中各个量的图像正确的是( )A.甲、乙、丁 B.乙、丙、丁 C.甲、丙 D.甲14.热爱生物学的小金制作并观察了蚕豆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如图是相关图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图一中①和⑤放大倍数的和B.植物通过筛管运输的水分,是从图二中的③处散失到大气中的C.图二中带黑边的圆圈是气泡,产生的原因是材料没有充分展开D.图三中的②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15.归纳和推理是学习科学时常用的思维方法,必须科学严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则全球昼夜平分一定是春分日B.家庭电路中发生短路时保险丝会熔断,保险丝熔断一定是发生了短路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显微镜使用中转动反光镜可使视野变亮,则视野变亮一定是转动了反光镜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21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40分)16.天然气是很多家庭的重要厨房燃气,由各种烷烃类物质组成,其中甲烷含量最高。(1)天然气属于 (填“化合物”或“混合物”)。(2)甲烷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3)天然气炉灶中有一重要结构为喷气嘴,其侧面周围有几个更小的增氧孔。由于增氧孔处燃气 ,天然气只会从喷口出来而不从增氧孔喷出。17.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物质在体内的运输与循环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图甲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图乙为人体心脏结构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小观将馒头中的淀粉摄取到体内并转化成骨骼肌中的葡萄糖,这一过程属于新陈代谢的 作用(填“同化”或“异化”)。(2)餐后两小时,如图甲中数字1、2、3、4四处血液中血糖含量最高的部位是 (填数字标号)。(3)运动时,人体肌肉组织会产生一种对大脑健康有促进作用的物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该物质通过循环系统运送到大脑中,最先到达图乙中的 腔室(填字母)。温州百优教育18.现有3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是硫酸、盐酸、氢氧化钡,通过下列实验,鉴别以贴上新标签。(1)操作①中,观察到无色酚酞变红色,则该试剂瓶应标的化学式是 ;通过操作①把该物质鉴别出来,还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用一种试剂)(2)操作②中,推断得出该溶液是硫酸,则观察到现象③是 。19.如图甲所示,一段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和一个光滑的圆弧槽在 B 点处相连。质量为m的物体从离水平面高h的A点由静止释放,BC长为3米,最后静止于水平面上的C点。如图乙所示,若在水平面上的D 点处再连接一个光滑的圆弧槽,且BD 长为0.7米,物体从A点由静止释放,第一次到达左侧圆弧槽的E点,之后再下滑直至最终静止。(1)甲图中,物体从A点滑到水平面时,重力所做的功为 (用题中符号表示)。(2)物体从B 点到C点的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情况是 。(3)乙图中,最后物体静止于水平面上的位置距B 点 米。20.近期多地肺炎支原体感染高发。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目前世界上已知能独立生存的最小微生物。感染后的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目前临床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包括红霉素、阿奇霉素等。(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肺炎支原体属于 。(2)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戴口罩打喷嚏或者咳嗽时捂住口鼻,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环节。(3)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活动,完成这一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做 。(4)随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滥用,近年来出现越来越多的耐药性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耐药性肺炎支原体的出现,是 的结果。21.冰岛位于北大西洋中脊,境内火山与温泉密布,近十年喷发超20次。(1)火山喷发时,地球内部灼热的 沿地壳薄弱处喷出地表。(2)科学家分析冰岛火山频繁喷发与板块运动密切相关,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其原因是 。(3)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模拟火山爆发,下列实验也利用了这一方法的是____。 (可多选)A.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B.用黄豆和芝麻混合实验来证明分子间有空隙C.使用土质山谷模型探究泥石流的成因22.如图所示,狗拉着雪橇在水平雪地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对雪橇的水平拉力为100牛。(1)以地面为参照物,雪橇处于 (填“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2)雪橇运动5米,狗的拉力对雪橇做功为 焦。(3)货物和雪橇保持相对静止且两者的接触面水平,不计空气阻力,则雪橇对货物的摩擦力为 牛。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23.图甲中a、b、c分别表示金银花叶片所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为其在夏季某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移栽时,往往在阴天和傍晚进行,其主要目的是减弱图甲中的 (选填“a”“b”或“c”及对应的名称)。(2)由图乙可知,金银花植株在这天内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刻是 时左右。(3)通过图乙的曲线Ⅰ发现金银花在中午12时左右,会出现“光合午休”现象,猜测是因为植物为避免过度失水损伤细胞,使叶片气孔孔径开度减小,从而引起CO2供应不足,净光合速率降低。为探究金银花产生“光合午休”的具体原因,科研人员测定了同一株金银花大小相同但向光角度不同的两种叶片(接收直射光照面积不同)在12时左右的部分指标,结果如表所示(叶片温度与气孔孔径开度有关)。指标 净光合速率相对值 叶片温度(℃) 叶细胞内CO2浓度(mg/L)直立叶 12.9 37.5 11.0展平叶 8.8 37.7 11.6经分析认为,气孔开度减小引起的叶细胞内CO2浓度不足,不是金银花“光合午休”的唯一原因,判断依据是 。原来金银花“光合午休”现象还与叶片中的关键物质——D1蛋白(可促进光合作用)含量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强光照会导致D1蛋白含量下降。为缓解金银花在中午12时左右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宜采取的措施是 (选填“适当遮荫”或“补充CO2”)。24.小江猜想同一根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大小可能与其形变量(x)或者形变量的平方(x2)成正比。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如图所示,把弹簧套在光滑的竖直杆上,且底端固定在水平面上,用刻度尺读出并记录处于自由状态时弹簧上端距水平面的高度 ho②将中间有孔的小铁块套在光滑杆上放于弹簧上端,竖直向下按压铁块,读出并记录此时弹簧上端到水平面的高度h1③释放小铁块,读出并记录铁块上升到最大高度时,铁块下端到水平面的高度h2④改变弹簧的压缩长度h1,重复以上步骤,将测出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计算出弹簧的形变量x、形变量的平方x2和小铁块上升的距离△h请你解答:实验次数 h0/m h1/m h2/m x/m x2/m2 △h/m1 0.50 0.40 0.55 0.10 0.01 0.152 0.50 0.30 0.90 0.20 0.04 0.603 0.50 0.20 1.55 0.30 0.09 1.354 0.50 0.15 2.00 0.35 0.12 1.85(1)弹簧每次被压缩时的形变量的表达式为 x= (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2)本实验中,弹簧弹性势能大小是通过____来反映出来的。A.h1 B.h2 C.h2-h1 D.h2-ho(3)根据表中数据得到的结论是同一根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与 成正比。(4)本实验中反映弹簧弹性势能大小的方法,与下列研究的实例中所用的科学方法相同的是____A.研究电流时,常将电流比作水流B.研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用木块被小车撞击后移动的距离来反映小车的动能大小C.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的关系时,控制了导体的长度、温度和横截面积相同D.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来反映磁场的分布情况温州百优教育25.日前,某知名品牌钙片钙含量不足的新闻引发热议。为研究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实验设计】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部分夹持装置未画出)。【实验步骤】①按图连接好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在U形管B中放入若干钙片样品,样品总质量,通过A往装置中通入氮气;③一段时间后,测得C装置质量为;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稀盐酸,至B装置不再产生气泡;⑤再次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测得C装置质量。【实验分析】(1)写出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步骤⑤中再次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3)该实验装置的设计存在明显缺陷,请指出问题并完善 。(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4)若上述数据是在装置完善后称得,则该钙片中碳酸钙含量为 (结果用含、、的式子表示)。26.小王和小朱所在的A、B两个实验组在实验课上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分组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器材有:电源电压为 6V 的电源,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若干。(1)小王按照要求正确连接好电路,在闭合开关前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如图所示,则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2)改正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而电流表示数为零,该电路的故障为 。(3)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A、B两组同学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I-R图像,经讨论,一致认为A组同学的I-R图像是错误的,请说明该组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是 。(4)分析图乙B组同学的数据可知,他们选择的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____(填字母)。A.20Ω, 1A B.40Ω, 0.2A C.50Ω, 1A27.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对CO还原Fe2O3粉末的实验进行探究(固定装置略)。【查阅资料】CO能溶于铜液。铜液:醋酸二氮合铜和氨水的混合液。(1)按如图连接装置A﹣E,在装入试剂前,先 。(2)装置C中玻璃管的作用 。(3)反应一段时间后,能证明CO与Fe2O3反应的实验现象 。(4)某同学认为该装置有缺陷,常在装置E后再连接装置F,装置E、F的接口连接顺序:a连接 (填“b”或“c”)。四、综合题(本题共5小题,共35分)28.(6分)学者在野外考察中发现了一些现象,生活在寒冷地带的木本植物,多数体表颜色较深,如叶为墨绿色,茎或枝条为黑褐色;而生活在炎热地带的木本植物,往往体表颜色较浅,如叶为浅绿色,茎或枝条为浅绿色。有些学者对此现象的解释是:在寒冷环境下,深色体表的植物能吸收较多的太阳能,有利于维持细胞内酶的活性。(1)根据已学知识,学者的解释基于酶的活性受 因素的影响。(2)某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以验证学者们的解释是否正确:A.取两组长势相似的灌木幼苗,放入等容量的烧杯,烧杯内盛满完全培养液,并放置两支相同的温度计;B.一组烧杯的外壁均涂上油漆为深色组,另一组不涂为浅色组。①实验处理和过程:仿照寒冷地带的自然光照条件,将两组材料置于低温条件下(4℃),每次光照5小时。期间需要记录温度计示数变化,来反映植物吸收能量。②预测实验结果和得出实验结论:若出现 的现象,则学者们的说法成立,否则无法成立。(3)基于本实验,为了让耐寒性较弱的行道树安全越冬,可采取的合理有效措施有 (答出一点即可)。29.(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要测定市场上销售的一种钙片中碳酸钙(CaCO3)的质量分数。查阅说明书和资料后发现,每粒钙片的质量为1克,钙片中除了碳酸钙外还含有一定量的辅料,辅料不与酸、碱反应。于是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步骤①:分别配制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和4%的NaOH溶液。步骤②:将1粒钙片研碎后,加入2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待充分反应后过滤,测得滤液pH小于7。步骤③:用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滤液中,直至溶液pH等于7,测得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10克。(1)实验中,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密度约为1.2g/cm3),来配制100克溶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至少需要浓盐酸的体积为 毫升。(2)求这种钙片中CaCO3的质量分数。(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NaOH+HCl═NaCl+H2O;CaCO3+2HCl═CaCl2+CO2↑+2H2O)(3)小科根据碳酸钙能受热分解的原理,将研碎后的钙片充分灼烧,根据灼烧前后固体的质量变化,计算出药片中CaCO3的质量分数。若该方案合理,则辅料所满足的性质为 。30.(8分)如图所示,浸没在水中一定深度的金属铝块A,质量为27kg,现用重为10N的动滑轮缓慢匀速提升铝块,若不计摩擦和绳重,g=10N/kg,ρ铝=2.7×103千克/米3。请计算:(1)浸没在水中一定深度的金属铝块所受浮力是多少?(2)若将物体A从图示位置缓慢匀速提升1m,此过程中铝块未露出水面,拉力F做的功是多少?(3)若将铝块从图示位置缓慢匀速提升至全部露出水面一定高度,请在图中画出拉力F与上升高度h的变化关系图像。31.(7分)图甲是一种绿色家居设计图。风帽、光电池、太阳能热水器、复合保温墙体、屋顶绿化等都是它的配置。(1)炎热的夏天,屋顶绿化使屋内变得凉爽,主要是利用了植物叶片的 吸收热量的原理。(2)“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做法符合“碳中和”理念的是____(填字母)。A.践行光盘行动,杜绝铺张浪费B.乘坐公共汽车,倡导绿色出行C.开展植树造林,优化生态环境(3)安装在房顶上的光电池,平均每天发电5.5kW·h,使用时输出电压为220 V,冬季室内采用电热板取暖,电热地板的规格是“220V 2.5 A”,那么5.5 kW·h电能可供该电热地板正常工作 h。(4)“人工树叶”是一种模拟电化学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能利用太阳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燃料甲醇(CH4O),该装置模拟植物的 作用。32.(8分)杭州亚运会主打“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理念,各大场馆不仅提供高质量的运动体验,而且致力于推动创新科技的智能互动。(1)奥体中心主体育馆(图甲)采用绿色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为场馆供电。一块单晶双面光伏组件,日均发电2.2kw h,这些电可供额定功率为10W的节能灯正常工作 h。若这些能量由热值为3.0×107J/kg的焦炭完全燃烧获得,则需 kg焦炭。(不计热量损失)(2)亚运城餐厅的餐具采用微生物降解材料生产,自然界某些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可将该材料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这一过程属于新陈代谢的 (选填“同化”或“异化”)作用。(3)富阳水上运动中心场馆(图乙)屋顶种植大量绿植,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实现创新设计“屋面固碳释氧”,请写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4)下列符合“绿色亚运”理念的是 (填序号)。①场馆周围采用太阳能路灯照明②在各场地使用电动汽车③废布料制成的吉祥物公仔④利用火力发电为各场馆供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2025年初中科学一模模拟试卷02(学生版).docx 浙江省2025年初中科学一模模拟试卷02(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