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期中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1.干电池、锂电池是以( )的形式储存能量。A.电能 B.化学能 C.光能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动机把动能转换为电能。B.发电机把电能转换为动能。C.干电池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3.下面不能释放化学能的情况是( )。A.木板燃烧 B.切割木板 C.木板腐烂4.具有和行驶的车辆类似能量的事物是( )。A.飞翔的小鸟 B.秋天树上的枯叶 C.被压扁的瑜伽球5.下面实验属于化学能转换为动能的实验是( )。A.双手互相摩擦感觉发热。B.瓶塞塞得不太紧的瓶子中放入水苏打和白醋,塞子被喷走。C.把罐头放入热水中,瓶盖中间会凸起。6.微波炉加热食物是利用( )。A.热能 B.电磁能 C.声能7.食物、煤、石油中均储存着( )。A.光能 B.热能 C.化学能8.( )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A.能量 B.数量 C.重量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灯可以把电能转化为光能B.电视机可以把电能转化为声能和光能C.绿植通过光合作用能将太阳的光能转化为热能10.妈妈给究究买的书包肩带很宽,因为宽肩带( )。A.可以增加书包对身体的压力B.可以更美观,更协调C.可以减小书包对身体的压力11.下列物品中用到电磁铁的是( )。A.洗衣机 B.电热毯 C.电视机12.跳高运动员向上跳的过程中( )。A.动能增大,势能不变 B.动能不变,势能增大 C.动能减小,势能增大13.微波、X光所具有的能量都属于( )。A.电磁能 B.声能 C.光能14.下列电器中没有用到电磁铁的是( )。A.电磁起重机 B.磁悬浮列车 C.遥控器15.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玩具枪利用弹簧的弹性势能将“子弹”射出B.任何物体只要有移动、发热、发光等现象,就一定具有能量C.人处于睡眠状态时不需要消耗能量16.B超诊断仪通过发射( ),探测人体内部是否健康。A.超声波 B.次声波 C.红外线17.电热水器工作时,把( )。A.动能→热能 B.化学能→热能 C.电能→热能18.下列存在化学能释放的是( )。A.点亮的霓虹灯 B.拉二胡的王老师 C.工作的洗衣机19.光伏发电系统利用光伏板将光能转化成( )。A.电能 B.热能 C.风能20.电磁起重机通电时,可吸起钢铁,这是因为把电能转化为 ( )。A.化学能 B.磁能 C.机械能21.我们经常使用电视机的遥控器,遥控器上的小电池是把( )转化成了电能 。A.化学能 B.热能 C.光能22.新能源汽车就是我们在路上常常看到的“绿牌车”,这种车的尾气排放量低。新能源汽车充电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B.电能转化为热能 C.电能转化为化学能23.科学课上,我们重演了奥斯特实验,发现通电直导线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但现象不太明显。下面做法不能使小磁针偏转更明显的是( )。A.把直导线绕成线圈 B.使电路瞬间短路 C.改变电池连接方向24.电影《流浪地球》中,推动地球前进需要行星发动机,它的原理是剧烈的电磁力将气体聚变为热能来实现发动机对地球的推动。从能量转换角度来看,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热能→化学能→机械能 B.电磁能→化学能→热能 C.电磁能→热能→机械能25.如果让小磁针偏转现象更加明显,下列方法不合理的是( )。A.将导线与小磁针垂直 B.增加电池,且并联 C.采取短路连接法26.在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的实验中,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是( )。A.电流的大小 B.线圈的匝数 C.铁芯的大小27.电磁铁具有( )产生磁性的现象。A.接通电流 B.断开电流 C.靠近磁铁28.生态瓶中放水草和浮萍主要是为了( )。A.提供氧气和食物 B.美化环境 C.固定沙子29.在“草→蝗虫→食虫鸟→鹰”这条食物链中,若人类过度捕杀食虫鸟,短时间内会导致( )。A.草地面积增加 B.蝗虫增多 C.鹰增多3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诗形象地写出了牛羊的栖息地是( )。A.蔚蓝的天空 B.浩瀚的海洋 C.辽阔的草原31.动物的长途迁徙是( )。A.锻炼身体 B.改变环境 C.应对环境的变化32.青蛙度过寒冬的办法是( )。A.长途迁徙 B.冬眠 C.储藏充足的食物33.你知道蜜蜂是依靠( )的本领来适应环境变化的。A.冬眠 B.储存蜂蜜 C.迁徙34.如果植物、动物及( )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就叫作生态平衡。A.微生物 B.生物 C.细菌35.“绿豆苗→蚜虫→瓢虫→蜘蛛”表现出的食物关系是( )。A.食物链 B.生态系统 C.食物网36.制作一个生态瓶,材料选择合理的是( )。A.沙子、水、水草、小鱼B.水草、沙子、水、浮萍C.水、孔雀鱼、鲤鱼、金鱼37.生态瓶制作好以后,科科觉得生态瓶里绿意盎然的样子特别好看,又往里面加入特别多的水草,其他生物、非生物的数量种类维持不变,生态瓶内的生态会( )。A.保持不变 B.越来越好 C.失去平衡38.科科来到学校的池塘边收集制作生态瓶的材料,发现池塘里有许多生物存在。池塘里可能存在的食物关系是( )。A.水草←小虾←小鱼←大鱼B.水草→小虾→小鱼→大鱼C.大鱼→小鱼→小虾→水草39.自然界中植物的“自卫”现象是植物( )的一种行为变化。A.不适应自然环境改变B.改变自然环境C.适应自然环境改变40.生态瓶中加入( )河水,移入适量水生植物、动物,然后放在( )处。A.半瓶;明亮 B.满瓶;阴暗 C.满瓶;明亮41.制作生态瓶,最好用( )。A.没有污染的池塘水 B.新鲜的自来水 C.烧过的开水42.当河水干涸时,非洲爬行动物鳄鱼会选择( )保护自己。A.迁徙 B.夏眠 C.洄游43.在食物链中,( )是生产者。A.狗尾草、蚜虫 B.蒲公英、车前草 C.万寿菊、蚯蚓44.下列关于制作生态瓶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瓶里一定要有植物和动物B.生态瓶里一定要有动物,不一定要有植物C.生态瓶里的植物越多越好45.我们的国宝大熊猫生活在( )A.北寒带 B.北温带 C.热带46.农贸市场售卖的绿豆芽黄黄的;地里生长的绿豆苗绿绿的。造成这种颜色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水分条件不同 B.光照条件不同 C.空气条件不同47.下列措施中,不能很好地保护越冬的白天鹅的是( )。A.为白天鹅建立自然保护区B.为了避免动物在冬天找不到食物而饿死,我们应该一到冬天就给它们投食C.当发现迁徙途中“掉队”的白天鹅时,我们应该主动告诉有关部门,不能私自干预48.科科发现学校的竹子大面积死亡,经过调查在竹叶上发现了大量竹青虫的幼虫。经学校商议,决定用农药熏杀。竹青虫的死亡是( )的结果。A.自然选择 B.人工干预 C.自然消亡49.下列哪种行为是动物为了适应干旱环境而采取的?( )A.迁徙 B.冬眠 C.储水50.下列是通过改变行为来适应环境的是( )。A.黄鼠在夏季有夏眠的习惯B.花海中的蝴蝶有着五彩斑斓的翅膀C.北极狐的毛在冬季变成白色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期中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B A B B C A C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C A C C A C B A B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A C C C B A A A B C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答案 C B B A A A C B C A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答案 A B B A B B B B A A1.B【详解】干电池和锂电池通过内部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将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供设备使用。当电池未被使用时,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电池内部;当连接电路后,化学能逐渐转化为电能释放。故选B。2.C【详解】电动机的作用是将电能转换为动能(或机械能),例如电风扇转动。发电机的作用是将动能(机械能)转换为电能,例如水力发电。干电池通过内部的化学反应,将储存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供电器使用。故选C。3.B【详解】化学能储存在物质内部,通常通过化学反应释放。木板燃烧是化学变化,释放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木板腐烂也是化学变化,会释放化学能。切割木板只是改变木板的形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能释放化学能。故选B。4.A【详解】行驶的车辆具有动能。飞翔的小鸟在运动,也具有动能,与行驶车辆类似。秋天树上的枯叶静止,不具有和行驶车辆类似的动能;被压扁的瑜伽球具有弹性势能,而非动能。故选A。5.B【详解】A.双手摩擦生热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A选项不符合题意。B.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这一过程释放的化学能使瓶内气压增大,最终将瓶塞喷出。此现象属于化学能转化为动能。B选项符合题意。C.把罐头放入热水中,瓶盖中间会凸起,发生了热胀冷缩,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6.B【详解】微波炉是利用电磁能来加热食物的。它产生微波,微波能引起食物中的水分子振动,从而产生热能来加热食物,并非直接利用热能或声能。故选B。7.C【详解】食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如葡萄糖)中。动物食用植物后,这些化学能用于生命活动。煤和石油:它们是古代生物遗骸经过长期地质作用形成的化石燃料,能量来源于生物体内储存的化学能。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三者均通过化学物质的结构(如碳氢化合物)储存能量,因此储存的是化学能。故选C。8.A【详解】能量是物体能够工作或运动的基础。例如,食物中的化学能让人活动,电能让电器运转,燃料的化学能让汽车行驶。能量提供了推动力,使物体状态或位置发生改变。故选A。9.C【详解】A.电灯工作时,通过电流通过灯丝(对于白炽灯)或激发荧光粉(对于荧光灯和LED灯)来产生光能,从而照亮环境。选项不符合题意;B.电视机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图像显示(光能)和声音播放(声能),从而提供视觉和听觉上的娱乐和信息传递。选项不符合题意;C.绿植通过光合作用能将太阳的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利用太阳光中的能量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储存能量供植物生长和使用。这个过程并不直接产生热能。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10.C【详解】妈妈给究究买的书包肩带很宽,因为宽肩带可以减小书包对身体的压力。宽肩带可以分散书包重量,使得压力分布在更大的面积上,从而减少对肩膀和背部的压力点,提高背负的舒适性。故选C。11.A【详解】洗衣机中的电动定时器通常会使用到电磁铁来控制电路的通断,从而实现定时功能。而电热毯主要是利用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原理来工作,电视机则是利用电子束扫描和电磁场偏转来显示图像,它们并不直接使用电磁铁。故选A。12.C【详解】位于高处的物体具有能量,发生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这种能量叫作势能。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动能。跳高运动员向上跳的过程中动能减小,势能增大。故选:C。13.A【详解】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机械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电磁能、化学能和核能等。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微波、X光是看不见的电磁波,它们所具有的能量都属于电磁能。故选A。14.C【详解】A.电磁起重机在工作时利用电磁铁产生磁场,用来吸引和搬运铁磁性材料,因此它肯定用到了电磁铁。选项不符合题意;B.磁悬浮列车利用电磁铁产生的磁力来实现列车与轨道之间的悬浮,减少摩擦,允许列车以更高的速度行驶,因此它也用到了电磁铁。选项不符合题意;C.大多数遥控器使用的是红外线或者无线电波来发送信号,它们不依赖于电磁铁来工作。因此,遥控器没有用到电磁铁。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15.C【详解】即使人在睡眠状态,身体仍然在进行一系列的生理活动,如呼吸、心跳、细胞修复等,这些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人在睡眠时仍然需要消耗能量,只是相比清醒时活动的能量消耗要少一些。其他选项正确,故选C。16.A【详解】自古以来,每一次科学的重大发现和技术的重大发明及其应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B超诊断仪通过发射超声波,探测人体内部是否健康。故选A。17.C【详解】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电热水器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热能。故选C。18.B【详解】A.霓虹灯工作时是通过电流激发灯管内的惰性气体发光,这个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少量的热能,不涉及化学能的释放。选项不符合题意;B.拉二胡时,王老师通过身体内的化学能转为机械能(手部的运动)使琴弦振动,振动通过琴弓传递到空气中产生声能,这个过程涉及化学能的释放。选项符合题意;C.洗衣机在洗涤过程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以帮助清洁衣物。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9.A【详解】光伏发电系统能利用光伏板将光能转换成电能,供生产和生活使用。使用光伏发电没有消耗地球上的资源,也没有排放污染物,实现了节能减排。故选A。20.B【详解】当电流通过电磁起重机中的线圈时,线圈周围会产生磁场,这个磁场能够吸引钢铁等磁性材料。因此,电磁起重机工作时,电能被转化为了磁能,使得起重机能够吸起钢铁。当电流断开时,磁场消失,钢铁就会脱落。故选B。21.A【详解】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遥控器上的小电池的能量转化过程是化学能—电能 。故选A。22.C【详解】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新能源汽车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选C。23.C【详解】A.同样的电流条件下,把直导线绕成线圈会增大磁力作用,能使小磁针偏转更明显,故A不符合题意;B.使电路短路能够产生瞬时强电流,导线产生的磁力增强,能使小磁针偏转更明显,故B不符合题意;C.改变电池连接方向不会增大导线内的电流强度,不能使小磁针偏转更明显,故C符合题意;选C。24.C【详解】在电影《流浪地球》中,行星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磁力引发气体聚变产生热能,进而推动地球前进。这个过程涉及到的能量转换顺序是:电磁能用于引发气体聚变反应,这是将电磁能转换为热能的过程。产生的热能被用来产生推力,这是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过程。因此,正确的能量转换顺序是电磁能→热能→机械能。故选C。25.B【详解】A.将导线与小磁针垂直,电流的磁效应增强,小磁针偏转更明显,选项不符合题意;B.要使偏转更明显,需要增大电流。增加电池且并联的方式会保持电压不变,但增大电流应是串联,因此并联电池不能明显增加小磁针的偏转,选项符合题意;C.使电路短路能够产生瞬时强电流,导线产生的磁力增强,能使小磁针偏转更明显,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26.A【详解】在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的实验中,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是电流的大小。这是因为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电流大小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所以需要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电流的大小来观察结果。故选A。27.A【详解】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电磁铁的特点是:接通电流,产生磁性;切断电流,磁性消失。故选A。28.A【详解】水草和浮萍是生态瓶中的生产者,主要作用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供瓶内动物呼吸;同时它们制造的有机物(如自身组织)可作为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美化环境固定沙子并非其主要生态功能,故选A。29.B【详解】A.人类过度捕杀食虫鸟,蝗虫会因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大量蝗虫啃食草地,会使草地面积减少,而不是增加。A选项错误;B.食虫鸟是蝗虫的天敌,食虫鸟减少,蝗虫在短时间内会因缺少天敌制约而增多。B选项正确;C.食虫鸟减少,鹰的食物来源减少,鹰的数量会减少,而不是增多。C选项错误。故选B。30.C【详解】为生物提供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的生活环境叫生物的栖息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是草原环境,牛羊在辽阔的草原上栖息,所以草原是牛羊的栖息地。故选C。31.C【详解】动物长途迁徙主要是为了应对环境的变化,如寻找更适宜的气候、食物或繁殖地等,并非是为了锻炼身体或改变环境。故选C。32.B【详解】青蛙是变温动物,冬季气温低,食物短缺,青蛙通过冬眠的方式度过寒冬,减少能量消耗。青蛙不会长途迁徙,也不会储藏充足的食物度过寒冬。故选B。33.B【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环境的改变会影响动物的生存。与此同时,动物也具有应对环境变化的本领。蜜蜂将采来的花蜜吐进蜂巢,用蜡封上,等到冬季时再食用。故选B。34.A【详解】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做生态系统,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就叫做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故选A。35.A【详解】A.“绿豆苗→蚜虫→瓢虫→蜘蛛”描述的是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绿豆苗是生产者,蚜虫是初级消费者,瓢虫是次级消费者,蜘蛛是三级消费者。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一个直线型的链状结构,即食物链。选项符合题意;B.生态系统指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范围比食物链更广。选项不符合题意;C.食物网是由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的网状结构,描述了生态系统中更复杂的吃与被吃关系。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36.A【详解】A.沙子(非生物)、水(非生物)、水草(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氧气和食物)、小鱼(消费者,消耗氧气和有机物)。这些材料能形成物质循环,维持生态平衡;B.只有生产者和非生物,缺乏消费者(如小鱼),无法完成完整的生态循环;C.仅有水和多种鱼类(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如水草)提供氧气和食物,鱼类无法长期存活;由以上分析可知,材料选择合理的是A选项,故选A。37.C【详解】生态瓶里的生物和非生物的数量、种类都不能随意改变。生态瓶制作好以后,科科觉得生态瓶里绿意盎然的样子特别好看,又往里面加入特别多的水草,其他生物、非生物的数量种类维持不变,生态瓶内的生态会失去平衡。故选:C。38.B【详解】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池塘里可能存在的食物关系是水草→小虾→小鱼→大鱼。故选:B。39.C【详解】植物的“自卫”现象(如长刺、释放毒素等)是植物为了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主动调整自身结构或行为来应对威胁(如被动物啃食)的表现。这属于植物适应自然环境改变的一种方式,帮助它们在特定环境中更好地存活和繁衍。选项A(不适应)和B(改变环境)均不符合植物被动适应环境的特点。故选C。40.A【详解】生态瓶里的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动植物的生存离不开空气,阳光等,所以生态瓶中加入半瓶河水,移入适量水生植物、动物,然后放在明亮处,这样能够保证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41.A【详解】生态瓶的制作步骤:首先思考设计要求,然后找一个大的透明塑料桶,洗干净后剪去上半部分;在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再装入大半桶自然水域中的水;在桶里种上几棵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水草,静置等待植物存活;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少量的小鱼、小虾、田螺等小动物;将瓶子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周围环境通风,防止阳光直射;长期观察并做好记录。所以制作生态瓶,最好用没有污染的池塘水,有利于延长生物生存的时间。故选:A。42.B【详解】非洲鳄鱼是爬行动物,依赖水域生存。当河水干涸时,它们无法通过迁徙或洄游解决缺水问题。为了适应干旱环境,鳄鱼会进入类似休眠的状态,称为夏眠。此时,它们会躲在泥洞中减少活动,降低代谢以保存能量,直到雨季水源恢复。故选:B。43.B【详解】蒲公英、车前草、万寿菊、狗尾草都是植物,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能量和物质。因此,它们在食物链中扮演生产者的角色。蚜虫和蚯蚓则是消费者,它们通过摄食植物或其他有机物来获取能量。在给出的选项中,B选项中的两种都是植物,所以B是正确答案。44.A【详解】A.在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为动物提供氧气,同时动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为植物提供碳源。植物和动物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是维持生态瓶内生态平衡的关键。选项符合题意;B.如果没有植物,生态瓶内将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无法产生足够的氧气来维持动物的生命活动。选项不符合题意;C.虽然植物是生态瓶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但是植物过多可能会导致生态瓶内生态失衡。植物在夜间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如果植物过多,可能会在夜间消耗掉过多的氧气,导致动物缺氧。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45.B【详解】大熊猫主要生活在中国的四川、陕西和甘肃省的山区,这些地区的气候属于北温带。故选B。46.B【详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农贸市场售卖的绿豆芽黄黄的;地里生长的绿豆苗绿绿的。造成这种颜色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条件不同,售卖的绿豆芽为了保持口感,不让接受太阳的照射,地里面的绿豆苗受到太阳的照射,绿绿的,也更加粗壮。故选B。47.B【详解】A.自然保护区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的栖息地,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保护白天鹅的繁殖地和食物来源,有助于白天鹅的生存和繁衍。选项不符合题意;B.长期投食可能会导致白天鹅失去自然觅食的能力,增加对人类的依赖,并可能改变它们的迁徙行为。因此,这不是一个很好的长期保护策略,选项符合题意;C.通知有关部门可以确保白天鹅得到专业的救助,而私自干预可能会对白天鹅造成更大的伤害,或者是不恰当的干预可能会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48.B【详解】竹青虫的死亡是因为学校主动使用农药进行熏杀,这属于人类有意识地采取措施改变生物生存环境的行为,属于人工干预。自然选择是生物在自然环境中通过适应环境或竞争逐渐被筛选的过程,与人类直接干预无关。自然消亡指物种因自然原因(如气候、天敌等)灭绝,而题目中明确提到农药的使用是导致死亡的原因,因此不符合。49.A【详解】在干旱环境中,动物可能会采取储水的行为来适应水分的缺乏。例如,一些沙漠动物如骆驼能够在食物和水源丰富的时候储存水分和脂肪,以备干旱时期使用。迁徙和冬眠虽然也是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策略,但它们并不直接针对干旱环境,而是针对更广泛的环境压力。故选A。50.A【详解】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由于动物和生活的环境相互影响,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过程,动物的身体形态结构与其食物、习性都是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黄鼠在夏季有夏眠的习惯,是改变行为来适应环境,A是正确的选项。花海中的蝴蝶有着五彩斑斓的翅膀,北极狐的毛在冬季变成白色属于身体形态结构对环境的适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