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上海市金山区二模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建筑插图(24分)
1.(1)E(2)A(3)C(4)D(5)B(10分)
2.AC(4分)
3.B(2分)
4.C(2分)
5.历史上北方多民族经济、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与军事交锋的重要场所,其修建是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的重要举措;见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演进与近代的屈辱、抗争;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团结奋进、坚韧不屈的精神象征。(每点2分,共6分)
二、贵霜钱币(24分)
1.(1)B(2)C(3)A(6分)
2.D(2分)
3.BD(4分)
4.是。贵霜帝国地处中亚,扼守丝绸之路要冲;东西分别连接东汉与罗马两大帝国,南接印度地区,具备与上述地区开展商贸往来的条件;遗址中同时发现钱币与商品,可以说明其性质。(6分)
否。出土文物均系实物史料,没有文献材料能够佐证,难以确定其性质。贵霜帝国虽处于丝绸之路要冲,但是否直接参与贸易中转活动,尚缺乏史料支撑。还需与该时期贵霜、东汉、罗马、印度等地的文献资料,如商队日志、官方贸易记录等印证,或有待同时期同类型的遗址发现。(6分)
5.贵霜帝国地处欧亚大陆中心、丝绸之路中段,地理条件优越;丝绸之路畅通,商贸往来频繁,推动了文明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亚历山大远征的历史余波和欧亚民族大迁徙为文明交往提供了有利的历史条件;作为游牧民族采取的包容多元的文化政策,使文明的交融成为可能;通过货币发行,满足君权神授的政治需要。(每点2分,任答3点)
三、“复仇女神”(25分)
1.AD(4分)
2.BC(4分)
3.身份:随船军官、士兵等(1分)
收录目的:(本题按思维层级赋分)
层级一:仅能说明通过报刊,向英国人展现中国人的亲和友善。(最高2分)
层级二:能够指出作者借中国漫画,表明英国人希望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以达到其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最高4分)
层级三:在前一层级的基础上,认识到作者希望借由对两国融洽关系的描写,掩盖其侵略行径。(最高6分)
改动原因:厘清鸦片战争的性质,揭露其侵略本质,强化民族叙事。(2分)
4.差异原因:(本题按思维层级赋分)
层级一:仅能指出因作者身份、立场、时间等不同导致叙述产生差异。(最高2分)
层级二:能够在第一层级的基础上,认识到由于作者意图、价值取向不同,因而导致叙述中带有主观性。(最高4分)
注意的问题:结合历史语境,辨析史料来源,辨明作者意图,多源史料对比,坚持正确价值导向。(每点2分,任意2点)
四、文明经纬(27分)
1.C(2分)
2.具备货币职能,缴纳赋役;作为书写材料,传递信息。(每点2分,共4分)
3.促进生产工具革新;推动生产方式转变;促进跨文化交流;催生金融工具。(每点2分,任意3点)
4.(本题按思维层级赋分)
层级一:与题意无关的回答,(0-3分)
层级二:能运用部分材料及所学,但仅能就单一视角回答。(4-7分)
层级三:能综合运用材料及所学,从多个视角认识纺织品的历史作用及因其发展而产生的影响。(8-11分)
层级四:能在前一层级的基础上,完整运用材料,综合认识纺织品的产生与发展顺应了人类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的实际需求,体现了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与革新。同时,又进一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12-15分)2025年上海市金山区二模历史试卷
2025.4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等相关信息。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5. 本卷采用网上阅卷,请注意书写的端正和规范
一、建筑插图(24分)
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各分册中均分布有大量建筑的插图,这些插图承载并传递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建筑插图
插图说明 南宋朱熹 创建的社仓 英国议会大厦 位于海牙的国际法院 中国人民 银行大楼 北京国子监 的琉璃牌坊
序号 (1) (2) (3) (4) (5)
1.请将以上插图与其反映的内容主题相匹配。(填涂字母,10分)
A.政治制度 B.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C.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D.货币与赋税制度 E.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2.若为“法律与教化”这一主题匹配插图,以下较为合适的是( )(双选,4分)
A.宗族祠堂 B.布达拉宫 C.绘有查士丁尼画像的教堂 D.故宫中的军机处值房
3.图(2)中的建筑亦出现于《选择性必修2》的插图中,但其主体聚焦于建筑的钟楼,并说明称“大本钟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其意在揭示( )(单选,2分)
A.工业革命推动英国议会制发展 B.时间观念因工业革命更为增强
C.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D.工业革命中工人劳动时间过长
4.若将图(5)置于《选择性必修3》中某课,较为恰当的是( )(单选,2分)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B.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C.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D.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材料一 明朝在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一线,陆续修筑长城,防范蒙古骑兵入境袭扰,并沿长城布置一系列军镇,号“九边”。明朝在辽东、宣府、大同等地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开展贸易。
——《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
5.《中外历史纲要(上)》的主题聚焦于“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其封面配图长城是如何凸显这一主题的?(6分)
二、贵霜钱币(24分)
贵霜帝国由大月氏人建立,其发行的钱币被称为“贵霜帝国的万神殿”,是“破解”贵霜文明的“密码”。
材料 (大月氏)行国也,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控弦者可一二十万。……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及为匈奴所败,乃远去,过宛,西击大夏而臣之。
——《史记·大宛列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将下列国家与地图中的地点相匹配。(填涂字母,6分)
A.东汉 B.罗马帝国 C.贵霜帝国
2.大月氏人对大夏王国的钱币进行了仿制。右图贵霜钱币正面为君主头像,背面为君主骑马像,一旁有希腊胜利女神相随,并刻有希腊语铭文“君主 赫拉欧斯 贵霜翕侯”,其反映了( )(单选,2分)
A.大夏王国的工艺制造水平 B.大月氏人普遍使用希腊语
C.赫拉欧斯至高无上的地位 D.亚历山大远征的深远影响
3.右图为贵霜国王迦腻色伽一世在位时(127—151年)制造的两枚钱币,正面均为国王立像,周围刻有大夏文铭文“万王之王 迦腻色伽”,背面则分别为波斯丰收女神(右上)和佛像(右下)。这两枚钱币体现了迦腻色伽一世( )(双选,4分)
A.对希腊文字和宗教的否定
B.对帝国最高统治权的宣誓
C.对佛教信仰的推崇与独尊
D.对铸币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4.考古学家在一座贵霜遗址中发现了大量贵霜钱币及罗马的玻璃器、青铜器、石膏制品,印度的象牙和骨雕及中国漆器,有学者推测这是一处商品转运站。该学者的推论是否合理?若合理,请说明理由。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并指出还需如何进一步论证?(6分)
5.综合以上内容并结合所学,谈谈贵霜钱币为何会具备“万神殿”的特征?(6分)
三、“复仇女神”(25分)
“复仇神女号”是东印度公司的一艘铁甲战舰,1840年随英军参战。《伦敦新闻画报》对其多有报道,《复仇女神号亲历记》详细记载了其航行与作战情况。
(一)一艘战舰的两次报道
1.《伦敦新闻画报》在报道1841年1月的中英海战时附有一张速写(右图)。图中烟囱冒出黑烟的“复仇女神号”正击沉游弋的中国帆船。该图( )(双选,4分)
A.渲染了英国海军武装力量的强大
B.真实再现了中英海战的激烈场景
C.客观反映了中英军事力量的差距
D.展现了英国海军军舰的动力来源
2.《伦敦新闻画报》在报道1842年6月英军遭受重大伤亡的战役时,却以现在完成时态嵌套了对“复仇神女号”自1840年来“赫赫战功”的详尽描述。这样的叙述方式( )(双选,4分)
A.凸显了该军舰在此战中的卓越战绩 B.意在以过往战功冲淡英军战事不利
C.不动声色地抹去了清军的英勇顽强 D.传递了英军对战争结果的悲观预期
(二)一幅漫画的两则说明
材料一 《复仇女神号亲历记》所附漫画之一
漫画“英国觅食小队” 说明
该漫画原收录于英国人伯纳德1845年在伦敦出版的畅销书《复仇女神号亲历记》。中国近代史学者张海鹏将其收纳进《简明中国近代史图集》和《中外历史纲要(上)》“两次鸦片战争”一课中,并配以说明文字:英军占领广州期间到乡下劫掠的情形。
材料二 中国人变得更具亲和力,于是开始以画我们的漫画为乐。……这两幅素描都是从最初的中国漫画精确还原而来,……中国人与我们接触得越多,就越了解我们的性格,他们似乎就越能融入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友好关系将毫不费力地建立在亲密的基础上。
——节选自《复仇女神号亲历记》中该漫画所属章节
3.根据材料一、二,推测《复仇女神号亲历记》作者的身份及收录该漫画的目的。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学者改动漫画说明文字的原因。(9分)
4.综合以上内容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同一史事在不同历史叙述中产生差异的原因。面对这一现象,在研究相关史事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8分)
四、文明经纬(27分)
纺织品的产生、发展与人类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息息相关,“编织”了人类文明的“经纬”。
1.以下纺织品依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单选,2分)
①用骨针缝制的兽皮衣物 ②合成纤维制成的防弹衣
③水力纺纱厂生产的棉纱 ④提花织机织成的丝织品
A.③①②④ B.②①④③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
材料一 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绸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
——《旧唐书·食货志》
材料二 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汉书·苏武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纺织品所具备的功能。(4分)
材料三 印度的廉价棉纺织品迫使英国棉纺织商必须减少劳动力成本,发明更好的加工工序和生产机器,从而把生产成本降下来。如果英国仍然继续以手工工场模式进行生产,那么他们根本无力跟来自印度和中国的棉纺织品竞争。
——杜君立《现代的历程:机器改变世界》第2卷《工业时代》
材料四 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有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有吸收了中国服装剪裁方法的“自由”套装,有杂糅了日本和服样式的午茶便装。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五 汇票起源于公元13世纪的意大利纺织商人,……到14世纪早期,你可以在西欧的大多数主要城市里将汇票兑换成现金。……对汇票的处理吸引了许多纺织企业家正式或非正式地进入银行业。
——[美]弗吉尼亚·波斯特雷尔《文明的经纬:纺织品如何塑造世界》
3.根据材料三至五并结合所学,指出纺织品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4.综合以上内容并结合所学,谈谈如何看待纺织品与人类文明?(15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