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精准把脉·聚焦中考】2025年中考科学专项冲刺限时精练精练02 化学解答题计算01 根据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例:以化合物AaBb为例,可推导出下列计算公式:(1)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a+B的相对原子质量×b;(2)A、B原子个数比==(3)A、B元素质量比==(4)A元素的质量分数=A元素的质量分数=×100%(5)A元素的质量=化合物(AaBb)质量×A元素的质量分数02 有关溶液的计算1、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0%变形公式: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3、溶液稀释计算主要是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相等列式:若浓溶液的质量为m浓,质量分数为a%,加m水稀释后质量分数为b%,则可列式为:m浓·a%=(m浓+m水)·b%。4、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纯净物间的质量关系,涉及到的一般都是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常要用到的公式:m溶质=m溶液×a%,然后把得到的溶质的质量代入方程式计算。03 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纯净物质间的计算1、知道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此内容是本课时的拓展,一类习题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或实质,利用反应物前后物质或元素质量守恒进行计算。另一类习题还可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之差,算出气体或沉淀物的质量,再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题步骤:(1)设未知量,用x、y等字母表示(不带单位);(2)正确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3)找出相关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写在对应化学式的下面;(4)列出比例式,求出未知量;(5)简明写出答案。注意事项:①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注意解题格式化,准确列出有关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比,特别是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②题设中未知数没有单位,求出的未知数应带单位;③计算中已知量每步都要带单位。04 含一定杂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有关混合物的计算(混合物中杂质不参加反应或混合物中只有一种物质参加反应)。2、原理:将不纯物质的质量转化为纯净物质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一般不纯物质有:样品、合金、矿石、溶液等。3、公式(1)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纯度(或质量分数)(2)纯度=×100%(3)纯净物的质量分数=1-杂质的质量分数注意事项:①化学方程式中每一项都应是纯净的物质;②化学方程式中每一种物质代入或算出的质量都是纯净的质量;③有些参加反应的物质中还要分析是否完全反应,如反应不完全,该未反应部分质量不能按反应的质量进行计算01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1.【答案】D【解答】解:A、半胱氨酸中只含有一种物质,是由H、C、N、O、S五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C、H、O元素质量比是(12×3):(1×7):(16×2)≠3:7:2,故选项说法错误。C、半胱氨酸是由半胱氨酸分子构成的,1个半胱氨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D、半胱氨酸中H、C、N、O、S五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7):14:(16×2):32=36:7:14:32:32,则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答案】A【解答】解:A、Cu(OH)2 CuCO3、Cu(OH)2 2CuCO3受热易分解,纸张在潮湿的环境易腐烂变质,所以保存《千里江山图》需控制温度和湿度,故选项正确。B、历经千年色彩依然,说明不易被氧化,故选项不正确。C、Cu(OH)2 CuCO3、Cu(OH)2 2CuCO3属于碱式盐,均能与酸反应,不与碱反应,孔雀石、蓝铜矿颜料耐碱不耐酸,故选项不正确。D、中铜的质量分数为:×100%≈55.5%,中铜的质量分数为:×100%≈57.7%,故选项不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3.【答案】C【解答】解:由于Fe3O4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任意质量的Fe3O4都可满足混合物中铁、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1:8;FeO和Fe2O3的分子个数比为1:1时可看成Fe2O3 FeO即Fe3O4形式,此时FeO与Fe2O3质量比为(56+16):(56×2+16×3)=9:20时,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也恰好为21:8;由选项可知,只有C中FeO和Fe2O3的质量比为40:18=20:9,不符合题意;而A、C、D中FeO和Fe2O3的质量比为均为9:20,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利用化学式的计算,明确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在解题过程中注意Fe3O4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恰好为21:8是解题关键。4.【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乙醇(C2H5OH)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故填:3。(2)乙醇分子(C2H5OH)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是2:6:1.故填:2:6:1。(3)饮用了3大杯上述啤酒后,其体内每100mL血液中乙醇的含量(理论上)升高30mg×3=90mg,超过80mg/100mL血,影响其驾车或操作机器的能力。故填:90;影响。【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式进行计算的能力,以及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的能力。5.【答案】(1)花相同的钱,哪种消毒液氯元素质量多;相同氯元素的质量,哪种消毒液花钱少;(2)蓝月亮中氯元素的质量=1.2kg×15%100%=0.086kg;每一元能买到的氯元素的质量为0.0057kg/元;碧之道中氯元素的质量为2.5kg×10%100%=0.169kg;每一元能买到的氯元素的质量为0.0068kg/元;所以花同样的钱,碧之道消毒液氯元素的质量高,性价比高。【解答】解:(1)方法一:花相同的钱,哪种消毒液氯元素质量多;方法二:相同氯元素的质量,哪种消毒液花钱少;(2)蓝月亮中氯元素的质量=1.2kg×15%100%=0.086kg;每一元能买到的氯元素的质量为0.0057kg/元;碧之道中氯元素的质量为2.5kg×10%100%=0.169kg;每一元能买到的氯元素的质量为0.0068kg/元;所以花同样的钱,碧之道消毒液氯元素的质量高,性价比高。故答案为:(1)花相同的钱,哪种消毒液氯元素质量多;相同氯元素的质量,哪种消毒液花钱少;(2)蓝月亮中氯元素的质量=1.2kg×15%100%=0.086kg;每一元能买到的氯元素的质量为0.0057kg/元;碧之道中氯元素的质量为2.5kg×10%100%=0.169kg;每一元能买到的氯元素的质量为0.0068kg/元;所以花同样的钱,碧之道消毒液氯元素的质量高,性价比高。【点评】掌握元素的质量比、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02 有关溶液的计算6.【答案】C【解答】解:A、溶质质量分数100%,则第一组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3.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由表中内容可知,50g水中最多溶解20g﹣2g=18g氯化钠,则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度氯化钠的质量为18g×2=36g,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第三组数据中,溶液质量为50g+25g﹣7g=68g,若实验温度为20℃,若此时溶于水后氯化钠体积可忽略不计,则溶液体积为50mL,则该盐水溶液密度为1.36g/mL,该选项说法正确;D、第四组数据中,溶解的氯化钠的质量为30g﹣12g=18g,则溶质、溶剂的质量比为18g:50g=9:25,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溶液的相关知识,理解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等的定义为解答该题的关键。7.【答案】(1)26.32。(2)20%;(3)300g。【解答】解:(1)第③次实验中,在20g水中加入7g硝酸钾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26.32g,硝酸钾未完全溶解,说明溶液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因此第④次实验中,20g水中加入9g硝酸钾,得到溶液的质量也为26.32g;故答案为:26.32。(2)第②次实验得到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0%;故答案为:20%;(3)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则:100g×20%=(100g+x)×5%x=300g答:需加水300g。【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理解溶质质量分数公式及其变形是解题关键,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8.【答案】(1)64;(2)2H2O22H2O+O2↑。【解答】解:(1)设需要60%的H2O2溶液的质量为x。80g×48%=x×60%解得x=64g;(2)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答案为:(1)64;(2)2H2O22H2O+O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难度较小。9.【答案】(1)NaClO;(2)57g;(3)0.12%。【解答】解:(1)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Cl2属于单质,故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NaClO中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y+(﹣2)=0,则y=+1价;NaCl中钠元素显+1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z=0,则y=﹣1价,所以氯元素化合价最高的是NaClO;(2)设需要消耗氯气的质量为x。Cl2+2NaOH=NaClO+H2O+NaCl71 74.5x 500g×12%x≈57g答:需要消耗氯气的质量为57g。(3)稀释后消毒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0.12%。答:稀释后消毒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0.12%。故答案为:(1)NaClO;(2)57g;(3)0.12%。【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10.【答案】(1)过滤;(2)不饱和;(3)66.89%。【解答】解:(1)蔗料是蔗汁和蔗渣的固液混合物,蔗渣难溶于蔗汁,可采用的实验操作是过滤。(2)小科将得到的蔗糖加入热水中,用筷子稍作搅拌,观察到杯底还留有蔗糖固体,几天后却没有制得棒棒糖,杯中也没有晶体析出,制作棒棒糖失败是因为最初配制的蔗糖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用筷子稍作搅拌,观察到杯底还留有蔗糖固体,是因为蔗糖晶体没有充分溶解。(3)2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202g,在20℃时,将350g蔗糖加入到1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最多能溶解的质量为202g303g,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66.89%。答: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6.89%。故答案为:(1)过滤;(2)不饱和;(3)66.89%。【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结晶的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03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1.【答案】(1)金属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使锥形瓶内气压增大,将水从细玻璃管压出,形成喷泉;(2)0.01g;(3)在细玻璃管上方连接一个空塑料瓶,用来承接喷出的腐蚀性溶液。【解答】解:(1)实验中能形成“喷泉”的原因是金属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使锥形瓶内气压增大,将水从细玻璃管压出,形成喷泉。(2)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2Na+2H2O=2NaOH+H2↑46 20.23g xx=0.01g答:若加入的金属钠质量为0.23克,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氢气质量为0.01g。(3)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气,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同时氢氧化钠溶液还有腐蚀性,所以对该实验装置提出可行的改进意见是在细玻璃管上方连接一个空塑料瓶,用来承接喷出的腐蚀性溶液。故答案为:(1)金属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使锥形瓶内气压增大,将水从细玻璃管压出,形成喷泉;(2)0.01g;(3)在细玻璃管上方连接一个空塑料瓶,用来承接喷出的腐蚀性溶液。【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答时要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2.【答案】(1)H2SO4;(2)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成蓝色;(3)20%;(4)35.5g。【解答】解:(1)在D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所以D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根离子,E是蓝色沉淀,则是氢氧化铜,那么C是硫酸铜,D是硫酸钠;黑色固体为氧化铜,酸为稀硫酸;(2)根据第1小题分析可知,A与B反应是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时的现象是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成蓝色;(3)设由CuO生成的CuSO4的质量为x,CuO+H2SO4=CuSO4+H2O80 1608g xx=16g设与CuSO4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y,同时生成Na2SO4的质量为a,CuSO4+2NaOH=Cu(OH)2↓+Na2SO4160 80 14216g y ay=8ga=14.2g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答: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4)设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质量为b,H2SO4+2NaOH=Na2SO4+2H2O80 14260g×20% bb=21.3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1.3g+14.2g=35.5g答: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是35.5g。故答案为:(1)H2SO4;(2)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成蓝色;(3)20%;(4)35.5g。【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质量分数的计算,是考试计算题中经常出现的题型。做题时要注意:化学方程式要写正确,始终不要忘记质量守恒定律。13.【答案】(1)铝在空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氧化铝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2)①0.8g;②72%。【解答】解:(1)在0~t1时间段内,铝箔表面看不到明显的气泡,原因是铝在空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氧化铝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2)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反应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为:10g+300g﹣309.2g=0.8g;②设样品中单质铝的质量x。2Al+6HCl=2AlCl3+3H2↑54 6x 0.8gx=7.2g则样品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是:100%=72%。答:样品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是72%。故答案为:(1)铝在空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氧化铝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2)①0.8g;②7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04 混合物间的化学计算14.【答案】(1)56%;(2)19.6%;(3)13.8。【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1中,50g稀硫酸和5g铁合金反应,剩余固体质量为2.2g,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5g﹣2.2g=2.8g,实验2中,50g稀硫酸和15g铁合金反应,剩余固体质量为9.4g,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15g﹣9.4g=5.6g,则实验1中稀硫酸有剩余,铁完全反应,即5g合金中含有铁的质量为2.8g,所以该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100%=56%。答:该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56%。(2)若实验2中铁反应完全时,固体剩余质量应该为:15g﹣2.8g×3=6.6g<9.4g,则第二次实验中,稀硫酸完全反应,即50g稀硫酸消耗铁的质量为15g﹣9.4g=5.6g,设实验所用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Fe+H2SO4═FeSO4+H2↑56 985.6g 50gxx=19.6%答:实验所用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3)由前面的分析可知,100g稀硫酸能与5.6g×2=11.2g铁反应,25g合金中含有铁2.8g×5=14g,则第3次稀硫酸完全反应,反应的铁的质量为11.2g,则反应后固体质量为:25g﹣11.2g=13.8g,所以表中的n为13.8。故答案为:(1)56%;(2)19.6%;(3)13.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15.【答案】(1)OH﹣、CO;(2)84%;(3)铝碳酸镁;铝碳酸镁片与胃酸反应后溶液的pH更高,能使胃酸的酸性减弱得更明显。【解答】解:(1)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能与盐酸反应的微粒起抗酸作用。Al3+、Mg2+与盐酸不反应,OH﹣能与H+反应生成水;碳酸根离子能与H+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起抗酸作用的微粒是OH﹣、C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前碳酸氢钠粉末和稀盐酸的总质量为185.0g,加入10g稀盐酸后,总质量变为183.6g,则第一次加入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5g﹣183.6g=1.4g;再次加入10g稀盐酸后,总质量变为182.8g,则第二次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3.6g﹣182.8g=0.8g。两次共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设10片碳酸氢钠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NaHCO3+HCl=NaCl+H2O+CO2↑84 44x 2.2gx=4.2g。每片碳酸氢钠片的质量为0.5g,10片的质量为5g,则每片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100%=84%;(3)由图丙中pH变化曲线可知,铝碳酸镁片与胃酸反应后溶液的pH更高,说明铝碳酸镁片能使胃酸的酸性减弱得更明显,所以铝碳酸镁片治疗胃酸的效果更好。故答案为:(1)OH﹣、CO;(2)84%;(3)铝碳酸镁;铝碳酸镁片与胃酸反应后溶液的pH更高,能使胃酸的酸性减弱得更明显。【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离子共存的条件、质量守恒定律的灵活应用及利用题文信息解答问题等相关知识,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计算能力。1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2)由第1、2两次可知2.88g样品只能生成0.1g氢气,所以5.76g生成0.2g氢气,8.64g能生成0.3氢气,结果图示中表明是9.24g生铁样品与100g硫酸反应得到0.3g氢气,这说明生铁样品过量,硫酸已经被全部反应完,所以再加入生铁生成氢气的量也不会变,所以m值为0.3;设要生成0.3g氢气需要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铁的质量是yFe+H2SO4═FeSO4+H2↑56 98 2y x 0.3g解得x=14.7g,y=8.4g则生铁样品中铁和碳的质量比是8.4g:(8.64g﹣8.4g)=35:1(3)硫酸溶液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100%=14.7%.依据描点法对应的点有(2.88,0.1)、(5.76,0.2)(8.64,0.3)三个,达到0.3g氢气后酸完全反应,氢气质量不会增加,故可得图象为:故答案为:(1)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2)35:1;(3)14.7%.【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表中的数据计算出第3次生铁已过量,硫酸已全部参加了反应,再进行进一步计算。17.【答案】(1)复分解反应;(2)1.42g;(3)氯化钠、氯化钡、氯化氢。【解答】解:(1)向一定质量的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0a段沉淀质量不断增加,ab段沉淀质量不变,说明Na2CO3、Na2SO4已经完全反应,此时氯化钡过量,b点开始加入盐酸,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综上所述,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2)硫酸钡不能和盐酸反应,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沉淀减少的质量为碳酸钡的质量,由图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88g;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钡的质量为x。BaCO3+2HCl═BaCl2+H2O+CO2↑197 44x 0.88gx=3.94g则硫酸钡的质量为:6.27g﹣3.94g=2.33g;设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是y。Na2SO4+BaCl2=BaSO4↓+2NaCl142 233y 2.33gy=1.42g答: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是1.42g。(3)由(1)的分析可知,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钡,加入盐酸后,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d点时盐酸过量,所以d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钠、氯化钡、氯化氢。故答案为:(1)复分解反应;(2)1.42g;(3)氯化钠、氯化钡、氯化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1.【答案】A【解答】解:A、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由可知,磷酸根显﹣3价,氧元素显﹣2价,设磷酸根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x,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x+(﹣2)×4=﹣3,则x=+5价,故选项说法正确。B、嫦娥石中钙、磷元素的质量比是(40×8):(31×7)≠8:7,故选项说法错误。C、He﹣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是3,故选项说法错误。D、He﹣3和H﹣3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2、1,核内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位素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答案】B【解答】解: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B.河豚毒素(C11H17N3O8)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1×17):(14×3):(16×8)=132:17:42:128,故正确;C.河豚毒素的晶体受热不易分解,所以稍稍加热不能除去河豚毒素的毒性,故错误;D.河豚毒素(C11H17N3O8)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其中碳元素属于固态的非金属单质,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答案】B【解答】解:A、甲烷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2:4=3:1,故该气体可能是甲烷,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如果该气体是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则该气体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一定大于3:1,该选项符合题意。C、当CO、H2的分子个数比为1:2时,此时该气体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3:1,故可能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由以上分析可知,该气体可能是甲烷、一氧化碳、氢气的混合气体,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4.【答案】C【解答】解:设该混合气体的质量为100g.则混合气体中含碳元素24g,假设全部来自于二氧化碳,则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4g88g,则氮气为:100g﹣88g=12g;假设全部来自于一氧化碳,则一氧化碳的质量为:24g56g,求出此时氮气的质量为100g﹣56g=44克,氮气的质量应在这两个值之间。故氮气的质量分数也是在12%到44%之间即可。故选:C。【点评】本题是一道考查混合物质中根据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来求的另外几种物质或者元素的质量分数,方法有多种,但可以用排除法做类似的题目;难度较大,培养学生的创新和逆向思维能力.5.【答案】A【解答】解:设酒精的体积为60V,则水的体积为40V。60度高楼糟烧的酒精的质量分数为100%≈54.5%。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6.【答案】B【解答】解:因为溶液的密度可以近似看作是1g/cm3,所以可直接看成毫升数即是物质的克数,然后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溶质的质量=1.0g;溶液的质量=4.0mL×1g/cm3=4.0cm3×1g/cm3=4.0g;所以,溶液①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5%;溶液②的质量分数100%=2.5%;溶液③的质量分数100%=0.25%;溶液④的质量分数100%=0.05%。故选:B。【点评】该题是对溶液稀释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同时结合溶质的计算公式解决即可.7.【答案】B【解答】解:质量分数1%的盐水100克中含有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1%=1g;但小科却错误的倒入100克水,即第一次少倒进氯化钠1g,第二次将少倒进的1g氯化钠补上,则第二次倒进的氯化钠溶液中应含氯化钠50g×2%+1g=2g,那么第三种盐水的质量分数为100%=4%。故选:B。【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明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答案】D【解答】解:A、由表格数据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0℃时A的溶解度为41.4g,则25℃时A的溶解度小于41.4g;则②中A固体不能全部溶解;60℃时A的溶解度为55.2g,④中A固体能全部溶解,溶解的质量为37.2g+4.2g+9g=50.4g;50℃时A的溶解度为50.4g,所得溶液恰好饱和;则④⑤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B、③⑤中溶剂的质量相等,⑤中溶解的A固体多,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不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A选项的分析,②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60℃时A的溶解度为55.2g,④中A固体能全部溶解,溶解的质量为37.2g+4.2g+9g=50.4g,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D、20℃时A的溶解度为37.2g,A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①中固体能全部溶解;根据A选项的分析,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即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解度的含义、饱和溶液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答案】D【解答】解:A、a=12g+10g+90g+5g﹣5g﹣62g﹣44g=6g,反应后甲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丙反应后质量减小,是反应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丁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根据题意有:(44g﹣10g):(90g﹣62g)=(c﹣44g):(62g﹣34g),c=78g,如果n=6g,则m=112g,d=12g+10g+90g+5g﹣5g﹣6g﹣112g=﹣6g,因为甲质量最小是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反应的甲、丙质量分别是6g、28g,生成的乙质量是34g,反应物、生成物质量比是:6g:28g:34g=6:28:34,氢气和氮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其中氢气、氮气、氨气的质量比是6:28:34,因此该反应可能是N2+3H22NH3,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10.【答案】D【解答】解:A、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0.88g0.24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0.54g0.0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水中的氢元素都来自R,则物质R中C与H的质量比为0.24g:0.06g=4:1,故A正确;B、由选项A可知,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和为0.24g+0.06g=0.3g<0.62g,所以R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故B正确;C、物质R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0.62g﹣0.3g=0.32g,所以物质R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该C正确;D、若R为C2H6O,无论其是完全燃烧时,最终C2H6O~3H2O,通过生成水的质量求出乙醇的质量是0.46,则R一定有剩余,该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但是要注意碳燃烧的不同情况。11.【答案】B【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则6.4+3.2+4.0+2.5=3.8+待测数据+7.2+2.5,故“待测数据”为2.6克。A、反应后a和b质量减少,是反应物,n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故正确;B、上表中的“待测数据”的数值为2.6,故错误;C、反应后a和b质量减少,是反应物,m质量增加,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二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之和,故正确;D、反应后a和b质量减少,是反应物,m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该反应一定属于化合反应,故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以及应用并结合着图表,很具有新颖性,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应变能力.12.【答案】D【解答】解:A、四种物质和等质量的氧气反应的关系式为Fe~O2,S~O2,2H2~O2,由关系式可得消耗等质量的氧气需要铁的质量为84g、需要硫的质量为32g、需要氢气的质量为4g,故消耗质量最小的是氢气,故错误;B、可让两种物质中铁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氧元素的原子个数多的物质,则该物质中氧元素的含量高。所以比较2FeO、Fe2O3中氧的原子个数即可,Fe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Fe2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故错误;C、一氧化氮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6=7:8,故错误;D、当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2:1时,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为3:4,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及利用极值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13.【答案】(1)8;(2)三、四;(3)84.8%。【解答】解:(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每加入20g氯化钙溶液得到3g沉淀,而加入60g氯化钙溶液得到8g沉淀,说明碳酸钠已完全反应,则加入80g氯化钙溶液也得到8g沉淀,则m=8。(2)由上述分析可知,碳酸钠在实验三、四中是完全反应。(3)设10g食用碱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为x。CaCl2+Na2CO3=CaCO3↓+2NaCl106 10010gx 8g解得:x=84.8%答:该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84.8%。故答案为:(1)8;(2)三、四;(3)84.8%。【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14.【答案】C【解答】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像一开始增加的是二氧化碳质量,消耗碳酸钠溶液质量为40g,则增加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故A正确;B、根据图像可知,消耗碳酸钠溶液质量从40g﹣120g,发生的是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且在120g时,恰好碳酸钠与氯化钙完全反应,而在80g时,氯化钙过量,所以在80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钙和氯化钠,故B正确;C、设当滴加40g碳酸钠溶液时,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Na2CO3+2HCl=2NaCl+H2O+CO2↑106 117 44x y 2.2g,x=5.3g,,y=5.85g;设当滴加碳酸钠溶液从40g﹣120g时,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m。CaCl2+Na2CO3=CaCO3↓+2NaCl100 11710g m,m=11.7g。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8.8%,故C错误;D、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所滴加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是,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15.【答案】(1)56;(2)AB3;+3n;(3)N2O3。【解答】解:(1)氧元素在化合物中显﹣2价,则某三价金属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为R2O3,假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解得x=56,故答案为:56;(2)设AB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AxBy,则有2x:y=2:3,解得x:y=1:3,则物质的化学式为AB3,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A元素的化合价为+3n,故答案为:AB3;+3n;(3)元素R可与氧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RO中含氧53.33%,则元素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53.33%﹣16=14,相对分子质量为76,含氧量为63.16%的R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76×63.16%≈48,则一个该氧化物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个数为48÷16=3,一个该氧化物分子中含有的氮原子个数为(76﹣48)÷14=2,则R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2O3,故答案为:R2O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有一定难度。16.【答案】50mL;2145g。【解答】解:2.2kg=2200g,设需要市售过氧乙酸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x×20%=2200g×0.5%x=55g需要市售过氧乙酸的体积是50mL。需要加水的质量为2200g﹣55g=2145g。答:需要市售过氧乙酸的体积是50mL,需要加水2145g。【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溶液的稀释问题,掌握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17.【答案】(1)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2)88.3%;(3)第一次排出的气体中氮气的含量高,被C装置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对较少,C装置增重少。【解答】解:(1)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常混有水蒸气,则实验中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避免水蒸气对二氧化碳质量测量的影响。(2)由表中数据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125.5g﹣120g=5.5g;设15克食用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Na2CO3+2HCl=2NaCl+H2O+CO2↑106 44x 5.5gx=13.25g则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为:100%≈88.3%。答: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约为88.3%。(3)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氮气,同温同压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氮气大,所以第一次反应C装置质量增加比第二次少的原因是第一次排出的气体中氮气的含量高,被C装置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对较少,C装置增重少。故答案为:(1)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2)88.3%;(3)第一次排出的气体中氮气的含量高,被C装置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对较少,C装置增重少。【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18.【答案】(1)5.8;(2)30%;(3)。【解答】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第4次产生沉淀的质量为217.1g+40g﹣251.3g=5.8g,则m的数值为5.8;(2)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为2.9g+5.8g+5.8g=14.5g,设混合溶液中硫酸镁的质量是x,MgSO4+2NaOH=Mg(OH)2↓+Na2SO4120 58x 14.5gx=30g则混合溶液中硫酸镁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0%,答:混合溶液中硫酸镁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3)混合液中有硫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硫酸先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表格中第3次出现沉淀,说明硫酸已反应完,即没有氢离子,图乙中氢离子为0,第3次只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则硫酸根离子个数不受影响,图乙中保持不变,第3、4、5次都有沉淀产生,由于一共生成了14.5g沉淀,第3次只生成2.9g氢氧化镁沉淀,说明第3次只将的镁离子转化为沉淀,图甲中有5格,则图乙中镁离子为4格,设钠离子的格数为x,根据溶液中离子电荷守恒,4×(+2)+10×(﹣2)+x=0,则x=12,即钠离子为12格,故相关离子数量如图所示:。【点评】溶液和化学反应融合的题目,是综合性的题型,要求比较高,这就要求学生足够细心、会分析、且条理分明。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准把脉·聚焦中考】2025年中考科学专项冲刺限时精练精练02 化学解答题计算01 根据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例:以化合物AaBb为例,可推导出下列计算公式:(1)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a+B的相对原子质量×b;(2)A、B原子个数比== ;(3)A、B元素质量比== ;(4)A元素的质量分数=A元素的质量分数= ;(5)A元素的质量= ;02 有关溶液的计算1、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0%变形公式: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3、溶液稀释计算主要是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相等列式:若浓溶液的质量为m浓,质量分数为a%,加m水稀释后质量分数为b%,则可列式为: 。4、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纯净物间的质量关系,涉及到的一般都是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常要用到的公式: ,然后把得到的溶质的质量代入方程式计算。03 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纯净物质间的计算1、知道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此内容是本课时的拓展,一类习题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或实质,利用反应物前后物质或元素质量守恒进行计算。另一类习题还可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之差,算出气体或沉淀物的质量,再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题步骤:(1)设未知量,用x、y等字母表示(不带单位);(2)正确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3)找出相关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写在对应化学式的下面;(4)列出比例式,求出未知量;(5)简明写出答案。注意事项:①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注意解题格式化,准确列出有关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比,特别是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②题设中未知数没有单位,求出的未知数应带单位;③计算中已知量每步都要带单位。04 含一定杂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有关混合物的计算(混合物中杂质不参加反应或混合物中只有一种物质参加反应)。2、原理:将不纯物质的质量转化为纯净物质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一般不纯物质有:样品、合金、矿石、溶液等。3、公式(1)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纯度(或质量分数)(2)纯度= ×100%(3)纯净物的质量分数=1-杂质的质量分数注意事项:①化学方程式中每一项都应是纯净的物质;②化学方程式中每一种物质代入或算出的质量都是纯净的质量;③有些参加反应的物质中还要分析是否完全反应,如反应不完全,该未反应部分质量不能按反应的质量进行计算01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1.螺蛳粉是一种风味独特的小吃,其臭味的来源之一是半胱氨酸(化学式为C3H7NO2S)。下列关于半胱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由H、C、N、O、S五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B.C、H、O元素质量比是3:7:2C.由3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D.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2.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 CuCO3),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 2CuC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存《千里江山图》需控制温度和湿度B.孔雀石、蓝铜矿颜料易被空气氧化C.孔雀石、蓝铜矿颜料耐酸耐碱D.Cu(OH)2 2CuCO3中铜的质量分数高于Cu(OH)2 CuCO33.现有由FeO、Fe2O3、Fe3O4组成的混合物,经测知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此混合物中FeO、Fe2O3、Fe3O4的质量比不可能为( )A.9:20:3 B.9:20:5 C.40:18:7 D.27:60:84.啤酒、红酒和白酒中都含有乙醇(C2H5OH),饮酒后乙醇可进入人体血液中,科学实验表明,当乙醇在人体血液中的含量超过80mg/100mL血(每100mL血中含有80mg乙醇)时,便会影响人的驾车或操作机器的能力;已知饮用某啤酒1大杯(0.56L),会使血液中乙醇含量升高30mg/100mL血。回答下列问题:(1)乙醇中含有 种元素。(2)乙醇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是 。(3)李明饮用了3大杯上述啤酒后,其体内每100mL血液中乙醇的含量(理论上)升高 mg, (填影响或不影响)其驾车或操作机器的能力。5.消毒液能有效杀灭有害细菌,如肠道菌、化脓性球菌等,在生活中较常见,如图是超市中常见的两种消毒液,相关资料如下:资料1:蓝月亮牌84消毒液中有效成分(NaClO)的质量分数为15%,一瓶净含量1.2kg,价格为每瓶15元。资料2:碧之道牌次氯酸消毒液中有效成分(HClO)的质量分数为10%,一瓶净含量2.5kg,价格为每瓶25元。资料3:消毒液中实际起杀菌作用的元素是氯元素。(1)现要比较哪种消毒液性价比高,比较的方式有两种,分别为 、 。(2)利用其中一种比较方式,结合相关资料,判断哪种消毒液性价比高?(通过计算说明)02 有关溶液的计算6.农民常用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选种,为了配制氯化钠溶液,某实验小组操作如下(实验温度为20℃,若此时溶于水后氯化钠体积可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小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水的质量/g 50 50 50 50所取NaCl的质量/g 15 20 25 30剩余NaCl的质量/g 0 2 7 12A.由第一组数据可知,该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30%B.由第二组数据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18g/100g水C.由第三组数据可知,该盐水溶液密度为1.36g/mLD.由第四组数据可知,溶质溶剂的质量比为3:57.硝酸钾是工业生产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试剂。如表是20℃时,硝酸钾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① 20 3 23② 20 5 25③ 20 7 26.32④ 20 9 m(1)表中m= 。(2)计算第②次实验得到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3)20℃时小东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5%,需加水多少克?8.小宁同学用溶质质量分数为48%的H2O2溶液80g、少量洗发水(泡发剂)以及KI溶液50g完成了“大象牙膏”实验。本实验以KI为催化剂,加速H2O2的分解,在短时间内即可冒出大量泡沫。(1)欲配制80g48%的H2O2溶液,需要60%的H2O2溶液 g进行稀释。(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本实验的主要反应: 。9.近期甲流流行,学校经常用84消毒液对教室进行杀菌消毒。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一般通过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O+H2O+NaCl(1)Cl2、NaClO、NaCl三种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最高的是 。(2)某品牌的84消毒液,净含量500克,次氯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2%,生产一瓶该消毒液理论上需要消耗氯气多少克?(结果保留整数)(3)在清洗物体表面时,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消毒液与水的配比一般为1:100,消毒时间约为20分钟。那么,按比例稀释后消毒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结果保留0.01%)10.某学习小组开展了“制作棒棒糖”的项目化学习,步骤包括甘蔗擦成渣→压汁→熬制→结晶等。(1)要除去压汁后蔗料(即蔗汁和蔗渣的固液混合物)中的蔗渣,可采用的实验操作是 。(2)小科将得到的蔗糖加入热水中,用筷子稍作搅拌,观察到杯底还留有蔗糖固体,几天后却没有制得棒棒糖,杯中也没有晶体析出。棒棒糖制作失败的原因:最初配制的蔗糖溶液是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3)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表所示:温度/℃ 10 20 40 60溶解度/g 191 202 236 287在20℃时,将350g蔗糖加入到1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求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二位小数)03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1.“喷泉实验”是常见的化学实验之一,如图所示:在盛有蒸馏水的锥形瓶中先滴入几滴酚酞,接着加入一小块金属钠,再用带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塞住瓶口,过一会就会看到红色喷泉。已知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1)实验中能形成“喷泉”的原因是 。(2)若加入的金属钠质量为0.23克,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氢气质量为多少克?(3)小金针对该实验设计了一份评价量表,在不影响可视性的前提下,请结合安全性评价维度的评定结果对该实验装置提出一个可行的改进意见 。评价维度 评定结果可视性 红色喷泉明显,可视性强。安全性 喷出的液体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不安全。12.图甲中A是一种常见的酸,它能与黑色固体B反应,B质量为8克,将NaOH溶液渐渐加入到C中,生成蓝色沉淀E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在D中加入Ba(NO3)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1)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2)A与B反应时的现象是 ;(3)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4)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是多少?13.铝箔是生活中常见的包装材料,放置一段时间后其银白色光泽会变暗淡。(1)小科用放置很久的铝箔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在0~n时间段内,铝箔表面看不到明显的气泡,原因是 。(2)为进一步测量铝箔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小科取10g铝箔样品与300g稀盐酸充分反应,铝箔完全溶解后剩余溶液的总质量为309.2g。求:①反应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g。②样品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是多少?04 混合物间的化学计算14.实验室为测定铜铁合金的含铁量,取该合金若干,向其中加入相应质量的稀硫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实验数据如表,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实验组 1 2 3稀硫酸质量/g 50 50 100合金质量/g 5. 15 25反应后固体质量/g 2.2 9.4 n(1)该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2)实验所用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3)表中的n为 。(填数值)15.胃酸过多会引起不适,患者常用碳酸氢钠片和铝碳酸镁片等抗酸药物来治疗,其主要原理是利用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与胃液中的过量盐酸反应,请回答相关问题:(1)酸镁片的主要成分是铝碳酸镁,该物质中含有Al3+、Mg2+、OH﹣、,其中起抗酸作用的微粒是 (填符号)。(2)为测定碳酸氢钠片中有效成分的占比,兴趣小组取10片碳酸氢钠片研磨成粉,用图乙装置将20g稀盐酸分两次加入装有粉末的大烧杯。请利用图中数据计算每片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3)为了进一步比较药效,兴趣小组取等量的碳酸氢钠片和铝碳酸镁片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利用CO2传感器和pH传感器分别测出容器内CO2浓度和溶液pH变化,得到图丙所示两幅曲线图。结合曲线图分析你认为哪种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的效果更好,并阐述理由 。16.钢铁的生产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标志。(1)每年钢铁锈蚀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铁制品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2)小科取某钢铁厂生铁样品进行实验:将四份不同质量的生铁样品(假定其中只含单质铁和单质碳)分别加到100g质量分数相同的硫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实验序号 1 2 3 4生铁样品的质量m1/g 2.88 5.76 9.24 10.28生成H2的质量m2/g 0.1 0.2 0.3 m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①上述表格中m的值为 。②该生铁样品中铁和碳的质量比是 。③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并画出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m2与加入生铁样品质量m1的关系图。17.向一定质量的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请回答以下问题:(1)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2)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解答过程)(3)d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有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1.我国科学家在嫦娥五号月壤中发现了新矿物“嫦娥石”[(Ca8Y)Fe(PO4)7]、获得了未来聚变能源资源——He﹣3的含量和提取参数,为我国月球资源评价和开发提供了基础科学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中P的化合价为+5价 B.嫦娥石中钙、磷元素的质量比是8:7C.He﹣3的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 D.He﹣3和H﹣3互为同位素原子2.河豚虽然肉质鲜美,但不宜食用,经分析得知它含有剧毒物﹣﹣河豚毒素(C11H17N3O8),河豚毒素的晶体是无色棱状体,受热不易分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河豚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7gB.河豚毒素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32:17:42:128C.稍稍加热,就能除去河豚毒素的毒性D.组成河豚毒素的元素都为气态非金属元素3.某无色气体含有CH4、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在足量O2中充分燃烧,生成的CO2与H2O的质量比为11:9,该无色气体不可能是( )A.CH4 B.CH4、CO C.CO、H2 D.CH4、CO、H24.有CO、CO2和N2组成的混合物,已知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N2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A.8% B.12% C.30% D.44%5.瑞安高楼糟烧闻名远近。60度高楼糟烧表示60体积的酒精与40体积的水混合,已知酒精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水的密度为1×103千克/米3,(假设混合后体积不变)则60度高楼糟烧的酒精的质量分数为( )A.54.5% B.60% C.34.8% D.40%6.注射用链霉素试验针的药液配制方法如下(1)把1.0g链霉素溶于水制成4.0mL,得溶液①(2)取0.1mL溶液①加水稀释至1.0ml,得溶液②(3)取0.1mL溶液②加水稀释至1.0mL,得溶液③(4)取0.2mL溶液③加水稀释至1.0mL,得溶液④最终得到的试验针药液中,链霉毒的质量分数是(整个过程中药液很稀,密度近似看做l g/mL)( )A.25% B.0.05% C.0.25% D.2.5%7.某容器中装有盐水若干,老师让小科倒入质量分数1%的盐水100克以配成质量分数2%的盐水,但小科却错误的倒入100克水,老师发现后说你再将第三种盐水50克倒入水中就可得到2%的盐水了,那么第三种盐水的质量分数为( )A.2% B.4% C.4.5% D.5%8.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资料:A的溶解度温度/℃ 20 30 40 50 60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55.2A.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9.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投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不同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时刻\物质 甲 乙 丙 丁反应前 12g 10g 90g 5gT1 a 44g 62g 5gT2 b c 34g 5gT3 d m n 5gA.甲是反应物,丙是生成物 B.丁一定是催化剂C.c=78g,n=6g D.该反应可能是N2+3H22NH310.化学兴趣小组在某密闭容器中用CO2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探究某有机物R的组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前R的质量为0.62g,燃烧后经过数据换算可得装置中CO2 0.88g和H2O 0.54g(本实验条件空气中CO2和H2O含量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R中C与H的元素质量比为4:1B.本实验可推算出R中含有碳、氢、氧元素C.物质R的组成元素中O质量分数最高D.R可能为C2H6O且实验中可能有剩余11.将一定质量的a、b、m、n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 a b m n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5反应后的质量/g 3.8 待测数据 7.2 2.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和b是反应物,n可能是催化剂B.上表中的“待测数据”的数值为0.6C.m物质中所含元素,一定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相同D.该反应一定属于化合反应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足量的Fe、S、H2三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若消耗等质量的氧气,则消耗质量最多的是H2B.现有FeO与Fe2O3两种纯净物,Fe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Fe2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C.在某种氮的氧化物中,若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4,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O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可能是3:413.家庭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为测定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金取了40 g食用碱平均分成四份,每份中滴入CaCl2溶液的质量及生成沉淀的质量见表,假设该食用碱中不含难溶性杂质且杂质均不与CaCl2溶液产生沉淀,分析回答: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食用碱的质量/g 10 10 10 10加入CaCl2溶液的质量/g 20 40 60 80生成沉淀的质量/g 3 6 8 m(1)表格中m的值应为 ;(2)Na2CO3在实验 (填数字)中是反应完全的;(3)计算该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14.取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92.2g,向其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所得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混合溶液中稀盐酸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2.2gB.当滴加80g碳酸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CaCl2C.当滴加120g碳酸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5.85%D.所滴加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3.25%15.(1)某三价金属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A、B两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2:1,仅由这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A、B两元素质量比为2:3,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若其中B的化合价为﹣n,则此化合物中A元素的化合价为 。(3)元素R可与氧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RO中含氧53.33%。那么相对分子质量为76,含氧量为63.16%的R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16.在甲流病例激增的时期,过氧乙酸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市售过氧乙酸一般是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乙酸溶液(密度为1.1g/mL)。现某班级要配制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2.2kg用于教室消毒,需要市售过氧乙酸的体积是多少毫升?需要加水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17.为了测定某品牌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15克食用碱样品和40克稀硫酸(通过分液漏斗均分为四次加入锥形瓶中),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实验前后均往装置中缓慢通入足量氨气,记录实验数据如表。资料:(1)样品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硫酸反应,氮气不参与任何反应。(2)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密度越大。实验顺序 实验前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反应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0(通氮气) 10 10 10 10 0(通氨气)C装置的总质量/g 120 121.2 123.4 124.5 124.5 125.5(1)实验中,B装置的作用是 。(2)计算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3)结合资料,分析第一次反应C装置质量增加比第二次少的原因是 。18.小龙模拟工业制备硫酸镁晶体,将碳酸镁矿石(主要成分是难溶于水的碳酸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和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了含有硫酸的硫酸镁溶液。为了探究混合溶液中硫酸镁的溶质质量分数,小龙进行了如下实验:取100克混合溶液于烧杯中,然后将240克氢氧化钠溶液分六次加入其中,每次充分反应后称量相关质量,所测数据如表。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克 40 40 40 40 40 40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克 140 180 217.1 251.3 285.5 325.5每次产生沉淀的质量/克 0 0 2.9 m 5.8 0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解答下列问题:(1)m的数值为 。(2)求混合溶液中硫酸镁的溶质质量分数。(3)如图甲表示原混合溶液中的离子种类和数量,请在图乙中画出第3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的相关离子数量柱状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精准把脉·聚焦中考】2025年中考科学专项冲刺限时精练 精练02 化学解答题计算(原卷版).docx 【精准把脉·聚焦中考】2025年中考科学专项冲刺限时精练 精练02 化学解答题计算(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