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二、三章 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阶段质量测评卷(三)课件(共6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第二、三章 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阶段质量测评卷(三)课件(共68张PPT)

资源简介

(共68张PPT)
阶段质量测评卷(三)(第四单元 第二、三章)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要求)
1.(2024·云南)某同学的早餐是牛奶和鸡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搭配水果、蔬菜可补充维生素 B.牛奶和鸡蛋可以补充蛋白质
C.搭配馒头等主食可补充能量 D.消化牛奶的主要场所是口腔
【解析】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含维生素,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可保证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A正确。牛奶和鸡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B正确。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糖类(淀粉)是人体重要的能源物质,因此搭配馒头等主食可补充能量,C正确。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消化牛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D错误。
D
2.小明的奶奶常年吃素,可她并未因此而患夜盲症。这是因为( )
A.维生素A可由维生素B1转化而来
B.新鲜水果中含有维生素C
C.植物性食物中含有的胡萝卜素可以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
D.植物性食物中也含有维生素A
【解析】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维生素A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如各种动物的肝脏、蛋黄、乳类都含有较为丰富的维生素A。植物性食物中的胡萝卜素可以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
C
3.关于测定食物能量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通过燃烧食物使水升温来测定食物的能量
B.充分燃烧样品、采取保温措施都能减小误差
C.通过设置重复组,可避免测量值大于实际值
D.不同种类的食物所储存的能量往往是不同的
【解析】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可以用燃烧的方法测量其释放的热能,A正确;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来测定食物中能量的多少时,充分燃烧样品、采取保温措施都能减小误差,B正确;设置重复组的目的是尽量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C错误;不同种类的食物营养成分的含量不同,它们所储存的能量往往是不相同的,D正确。
C
4.马铃薯是大多数人喜爱的食物,马铃薯中富含淀粉等糖类物质,糖类物质( )
A.是人体的重要能源物质 B.被消化成麦芽糖后被吸收
C.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D.是骨和牙的重要成分
【解析】糖类是重要的能源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的氧化分解,A正确;糖类要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B错误;水是细胞的主要成分,C错误;含钙无机盐是骨和牙的重要成分,D错误。
A
  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爱生命,关注健康,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请完成5、6
题。
5.生活中,下列有关人体健康的做法,你不认可的是( )
A.青少年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应多食用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B.多进行有氧运动,使肌细胞在运动中不至于缺氧,更好地增进健康
C.某男子患骨质疏松症,为了治疗骨质疏松症一味地大量补钙
D.剧烈运动后大量失水,为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应适当补充淡盐水
C
【解析】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青少年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所以应多食用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A不符合题意。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作呼吸作用。多进行有氧运动,使肌细胞在运动中不至于缺氧,更好地增进健康,B不符合题意。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治疗骨质疏松症不仅需要补钙,还需要维生素D与其他营养物质,C符合题意。剧烈运动后大量失水,为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应适当补充淡盐水,以补充水和无机盐,D不符合题意。
6.挑食和偏食常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下列疾病与病因相对应的是( )
A.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 B.佝偻病——缺乏含铁的无机盐
C.坏血病——缺乏维生素B1 D.地方性甲状腺肿——缺乏含碘的无机盐
【解析】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A、C错误。缺乏含铁的无机盐易患缺铁性贫血;缺钙时,儿童易患佝偻病,中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B错误。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缺乏含碘的无机盐,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D正确。
D
7. (2024·南充)2024年5月20日是第35个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是“奶豆添营养,少油更
健康”。如图为我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以下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Ⅰ层食物富含糖类,每日需求量最多
B.有牙龈出血现象的人可适当增加Ⅱ层食物摄入量
C.Ⅲ层食物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是主要的能量来源
D.根据主题要求应增加Ⅳ层、减少Ⅴ层食物的摄入
C
【解析】根据“平衡膳食宝塔”的建议,每日摄取量最多的应为Ⅰ层食物,该层食物富含淀粉(糖类),A正确。维生素C可预防牙龈出血等症状,Ⅱ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含较多的维生素C,所以有牙龈出血现象的人可适当增加Ⅱ层食物摄入量,B正确。Ⅲ层食物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糖类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C错误。“奶豆添营养,少油更健康”,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奶、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能促进青少年身体的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Ⅴ层包括油脂类,能提供脂肪,过多食用会引起肥胖等,应减少脂肪的摄入,D正确。
8.你能想象自己腹腔里藏着半个篮球场吗 若把一个人的小肠绒毛都展开铺平,它的
表面积接近半个篮球场的大小,这是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表现。小肠与其消
化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不包括( )
A.小肠绒毛壁较薄 B.小肠很长
C.肠腔中有消化酶 D.有环形皱襞
A
【解析】小肠绒毛壁薄,由一层细胞构成,内有丰富毛细血管,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一般长5~6米,增加与食物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糖类、脂肪、蛋白质都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和吸收面积大大增加。
9.以下关于营养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儿童、青少年应多吃一些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
B.淀粉在口腔中被消化成的葡萄糖,可在小肠处被直接吸收
C.食物通过食管进入肝脏
D.人体每日对无机盐的需要量很小,作用也很小
【解析】淀粉是在小肠中被消化为葡萄糖、并被吸收的,所以B错误;肝脏是消化腺,作用是分泌胆汁,食物进入的是消化道器官,通过食管进入胃,所以C错误;人体每日对无机盐的需要量很小,但作用很大,D错误。
A
10.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水浴加热的温度为37 ℃是为了模拟人的口腔温度
B.两支试管加入的唾液和清水的量应该相同
C.②号滴加碘液后变蓝是因为水浴加热时间不够
D.该实验证明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C
【解析】实验中37 ℃的水温模拟了人体口腔中的温度,在此温度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A正确;对照实验要求变量唯一,本实验的变量是唾液,因此其余条件都应相同,唾液和清水的量应该相同,B正确;②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C错误;①和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该实验证明了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D正确。
11.腊味煲仔饭是广东的传统美食,米饭中带有腊肉的香味,配上小油菜,在酱汁的调
和下美味可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米中的糖类是人体的重要能源物质
B.腊肉中的脂肪在人体的胃内开始消化
C.小油菜中的维生素能为人体提供少量能量
D.小油菜中只有含钙和含铁的无机盐
A
【解析】米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糖类是重要的能源物质,A正确;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B错误;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C错误;小油菜中含有水、维生素、各种无机盐等多种营养成分,D错误。
12.(2024 无锡)一个人在每天摄入800克食物和1 200毫升水的情况下,体内各种消化
液的分泌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消化液 唾液 胃液 肠液 胆汁 胰液
分泌量/毫升 1 500 2 000 1 500 500 1 500
A.唾液中的相关酶能把食物中的淀粉全部分解为麦芽糖
B.胃液中的相关酶能把食物中的蛋白质彻底分解
C.肠液和胰液中都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D.胆汁中含有能把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的相关酶
C
【解析】在人的口腔中,食物中的一部分淀粉可以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A错误。食物中的蛋白质能被胃液中的蛋白酶初步分解,在小肠中被肠液和胰液中的蛋白酶彻底分解成氨基酸,B错误。 小肠中有肠液、胰液和胆汁,肠液和胰液中都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C正确。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脂肪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D错误。
13.图中A、B、C、D依次表示消化道相邻的几个器官,曲线X、Y、Z表示三大类有
机物在上述器官中被消化的程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为脂肪,消化器官是A
B.Y为淀粉,消化器官是C和D
C.Z为蛋白质,消化器官是D
D.X、Y、Z都能在D进行消化
D
【解析】淀粉在口腔内就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消化。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质X最先被消化,然后是物质Y被消化,最后是Z被消化,可以判断X代表淀粉,Y代表蛋白质,Z代表脂肪。图中X、Y、Z都能在D内被消化,可以判断D代表小肠;X在A中开始消化,则A代表口腔;Y在C中开始被消化,则C代表胃。
14.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关。下列有关预防癌症的方法,错误的是( )
A.不挑食不偏食,不吃变质的食物
B.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和粗粮
C.多吃煎、炸、熏、烤的食物和腌制食品
D.少吃含有防腐剂和化学添加剂的食品
C
【解析】合理饮食,不挑食不偏食,不吃变质的食物,能有效预防癌症的发生;水果、蔬菜和粗粮含有防癌作用的低脂肪食物和纤维素,因此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和粗粮能有效预防癌症的发生;煎、炸、熏、烤的食物和腌制食品含有大量亚硝酸盐,多吃容易诱发癌症;少吃含有防腐剂和化学添加剂的食品,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防止“病从口入”的关键。
15.(2024 巴中)2024年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央视“3·15”晚会关注了消防安全、
食品安全、金融安全、数据安全等领域,维护消费者权益。下列有关食品安全的叙
述正确的是( )
A.切去水果腐烂部分后仍能食用
B.槽头肉制作梅菜扣肉可以吃,吃了没害
C.人工香精勾兑的泰国香米对身体无害
D.药酒具有抗癌、提高免疫力、保障男性功能等多种保健功能不可信
D
【解析】水果有腐烂迹象时,削掉腐烂部位也不能食用,腐烂部位产生的有毒物质已经蔓延到未腐烂的部位,A错误。槽头肉里面有大量淋巴结,对人体有害,不能食用,B错误。人工香精勾兑的泰国香米对身体有害,不能食用,C错误。喝药酒不能治病,故药酒具有抗癌、提高免疫力、保障男性功能等多种保健功能不可信,D正确。
16.当你过生日吹蜡烛时,先深吸一口气再吹出,对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变为舒张 B.膈顶部先上升后下降
C.肋骨向上、向外运动变为向下、向内运动 D.胸廓先扩大再缩小
B
【解析】吹蜡烛是由吸气到呼气的过程。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可见肋骨间的肌肉的变化是收缩变为舒张,膈顶部是先下降再上升,肋骨向上、向外运动变为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先扩大再缩小。
17.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生活的人相比,鼻子显得大一
些,鼻腔相应长一些,利于预热寒冷的空气。这主要是由于( )
A.鼻有骨和软骨做支架 B.鼻腔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C.鼻腔前部生有鼻毛 D.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分泌黏液
B
【解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鼻是呼吸系统的通道之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腔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腔黏膜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北欧人的鼻子要比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大一些,更好地温暖寒冷的空气,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18.(2023 湘潭)生命不息,呼吸不止,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与胸廓及肺的变化密切相
关。图一表示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图二表示呼吸时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两种状
态,图三表示肺泡与外界及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一A→B→C段表示呼气,图二中膈顶的位置由①→②
B.图一D→E段表示肺内气压逐渐增大,此时人体处于吸气状态
C.图三中气体Ⅰ和Ⅱ的进出,通过呼吸作用来实现
D.图三中血液流经肺泡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B
【解析】图一A→B→C段肺内气压高于外界气压,表示呼气;图二中,膈肌收缩时,膈顶的位置由①→②,胸腔的上下径增大,容积变大,肺随之扩张,肺内气压降低,完成吸气。A错误。图一D→E段表示肺内气压虽然逐渐增大,仍然低于外界气压,所以此时人体处于吸气状态,B正确。图三中Ⅰ和Ⅱ分别表示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C错误。图三中血液流经肺泡后,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D错误。
19.小浩同学做唾液的消化作用实验时,所得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
的是( )
组别 加入物质 温度/℃ 时间/min 加入碘液
1 淀粉糊+唾液 37 5 不变蓝
2 淀粉糊+胃液 37 5 变蓝
3 淀粉糊+唾液 0 5 变蓝
A.对比1、3组,可知实验的变量是温度
B.对比1、2组,得出胃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
C.对比2、3组,得出胃液和唾液的消化作用一样
D.分析1组结果,不能得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C
【解析】1、3组形成了以温度为变量的对照实验,A正确;淀粉遇碘液变蓝,1、2组中,1组不变蓝,说明唾液能消化淀粉,2组变蓝,说明胃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B正确;2、3组有两个变量,不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因此,不能得出胃液和唾液的消化作用一样,C错误;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液都不变蓝,因此,分析1组结果,不能得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D正确。
20.如图是呼吸系统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呼吸道由①②③④构成
B.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②
C.哮喘发病的主要部位是③
D.呼吸的主要器官是⑤,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⑥
B
【解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①鼻、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A错误;②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B正确;哮喘一般是由吸入了过敏性物质引起的⑤支气管感染,C错误;⑥肺由许多肺泡组成,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D错误。
21.(2024·成都)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燃烧食物并观察水温的变化。该实验
不能用于验证( )
A.食物中的能量通过燃烧可释放出来
B.谷类、豆类等食物中储存有能量
C.不同食物中储存的能量有差异
D.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D
【解析】谷类、豆类等食物中储存有能量,食物中的能量通过燃烧可释放出来,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可以采用燃烧食物对水加热的间接方法;在该实验中,食物燃烧时水温升高,证明食物中储存有能量,食物中的能量通过燃烧可释放出来,且燃烧同等质量的不同食物,同一体积的水水温升高度数不同,说明不同食物中储存的能量有差异。该实验不能证明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22.在疲惫时伸一个懒腰,头向后仰,深呼吸几次,你会感觉全身清爽,这是因为身体排
出了较多的二氧化碳。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
A.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B.肺泡
C.组织细胞 D.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
C
【解析】人体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组织细胞把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在分解有机物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地方是组织细胞。
23.肺纤维化是由严重的外伤等引起的肺部炎症,如图分别为正常肺泡和肺纤维化的肺泡
与血液间气体交换过程的示意图,箭头代表a、b血管内的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
B.血管b内流动的血液为静脉血
C.肺纤维化会导致肺泡壁变薄
D.肺纤维化的肺泡会影响气体扩散
D
【解析】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氧气扩散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所以①是氧气、②是二氧化碳,A错误。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发生气体交换,血液中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所以血管b内流动的血液为动脉血,B错误。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肺纤维化会导致肺泡壁变厚,从而影响气体扩散,C错误,D正确。
24.(2024·广安)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用来模拟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a、b、
c模拟呼吸系统的相应结构,橡皮膜模拟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b、c分别模拟支气管、气管、肺
B.向上推橡皮膜,模拟吸气过程,液面A下降
C.向下拉橡皮膜,c内气压减小,液面B上升
D.向下拉橡皮膜,模拟膈肌收缩,液面B下降
C
【解析】图中a、b、c分别模拟气管、支气管、肺,A错误。向上推橡皮膜,模拟呼气过程,呼气时,胸廓的容积缩小,肺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液面A上升,液面B下降,B错误。向下拉橡皮膜,模拟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收缩,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液面A下降,液面B上升,C正确、D错误。
25.法医判断死婴是否产前死亡的方法之一是将死婴的一块肺组织投入水中,下沉者
为产前死婴,因为( )
A.肺泡内充满了痰液 B.肺泡被血块堵塞
C.肺未吸入空气,呈实体状态 D.婴儿肺的质量大
C
【解析】可通过对肺的检测,判断死婴是否产前死亡,如果产前死亡,那么肺未吸入空气,呈实体状态,放在水中下沉;如果产后死亡,因为有空气进入肺,那么放在水中就会上浮在水面上。
  一次食用新鲜菠萝过多,口腔可能有刺麻的感觉,用盐水浸泡后,不适感会减轻。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发现,新鲜菠萝汁中含有一种蛋白酶。为探究盐水与蛋白酶活性的关系,设计并完成了实验,获得下表数据。请回答26、27题。
试管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菠萝汁中添加的物质 1 %食盐溶液5 mL 3 %食盐溶液5 mL 5 %食盐溶液5 mL 7 %食盐溶液5 mL
蛋白酶的相对活性/% 100 88 69 94 88
26.据表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表中“ ”处应填蒸馏水5 mL
B.应将试管置于相同温度的环境中
C.食盐溶液能抑制菠萝蛋白酶的活性
D.食用菠萝前,用5%食盐溶液浸泡最佳
D
【解析】本实验探究的是盐水与蛋白酶活性的关系,为了形成对照,“ ”处应填蒸馏水5 mL,A正确。实验中除了食盐溶液的浓度不同,其他条件应保持一致,所以应将试管置于相同温度的环境中,B正确。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可知,不同浓度的食盐溶液都能抑制菠萝蛋白酶的活性,C正确。上述实验中,抑制作用最强的食盐溶液浓度为3%,因为此时蛋白酶的相对活性最低,故食用菠萝前,用3%食盐溶液浸泡最佳,D错误。
27.下列组合中,都能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液是( )
A.唾液和胃液  B.唾液和肠液  C.胃液和胆汁  D.胰液和肠液
D
【解析】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唾液中只含有消化淀粉的唾液淀粉酶,对蛋白质没有消化作用。胆汁不含消化酶,只对脂肪有乳化作用。因此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胰液。
28.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关于小肠适于吸收功能的结
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 B.小肠绒毛壁由一层细胞构成
C.肠液内多种消化酶将蛋白质分解 D.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
C
【解析】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与吸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一般长5~6米,它的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A、B、D正确;肠液内有多种消化酶,但只有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且该特点与消化功能有关,与吸收功能无关,C错误。
29.北方地区春季多沙尘天气,严重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当沙尘颗粒进入呼吸系统,
经过鼻、咽、喉后,还要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
A.肺泡、支气管、气管 B.支气管、气管、肺泡
C.气管、肺泡、支气管 D.气管、支气管、肺泡
D
【解析】沙尘颗粒经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然后进入肺,在肺泡中进行气体交换,沙尘颗粒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周围血液。
30.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
B.②的内表面只有环形皱襞
C.③能彻底清洁人体吸入的气体
D.④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D
【解析】①是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具有乳化作用,A错误;②是小肠,内有皱襞和小肠绒毛,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B错误;③是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但其处理能力是有限的,C错误;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④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10分)图一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器官示意图,图二表示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化学性消化的程度,图三是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请据图回答:
(1)一日三餐以“五谷”为主食,其主要营养成分为淀粉,在图一中对该营养物质进行化
学性消化的场所有_____(填序号),参与该营养物质消化的消化液有_____、_____、
_____。
(2)青少年正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时期,因此青少年需要多吃含某种营养成分丰富的
食物,对应的是图三中第_______层食物,该营养成分进入消化道后,开始消化的部位是
图二中的[__]___,最终被彻底消化为_______。
(3)红烧肉中有大量油脂,其消化曲线对应的是图二中的__(填序号),参与其消化的消
化液是由图一中[___]___、[__]___和肠腺分泌的。
1、6
唾液
胰液
肠液
二、三
C

氨基酸
Y
10

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消化系统与合理营养相关知识。(1)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在口腔中淀粉一小部分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一日三餐以“五谷”为主食,其主要营养成分为淀粉,在图一中对该营养物质进行化学性消化的场所有1口腔和6小肠,参与该营养物质消化的消化液有唾液、胰液、肠液。
(2)第二层奶类及奶制品与豆类及豆制品和第三层鱼、蛋及瘦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的物质基础;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在胃中胃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氨基酸。所以青少年正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时期,因此青少年需要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对应的是图三中第二、三层食物,该营养成分蛋白质进入消化道后,开始消化的部位是图二中的C胃,最终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3)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脂肪先被胆汁乳化成脂肪微粒,最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红烧肉中有大量油脂,其消化曲线对应的是图二中的Y,参与其消化的消化液是由图一中10肝、4胰和肠分泌的。
32.(10分)资料分析
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吸烟会造成肺、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的损害。为直观地认识吸烟对呼吸系统的危害,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塑料瓶和废签字笔等材料,制作了一个模拟吸烟的模型(如图)。香烟插入笔筒后点燃,多次挤压塑料瓶,模拟吸烟过程;烟燃尽后取下烟蒂,取出笔筒内的面巾纸卷,并展开观察被烟雾污染后的笔筒、面巾纸卷和塑料瓶。
(1)从资料中得知,吸烟可能危害人体的呼吸、____________(只填写一个)等多个系统。
(2)模型中气球代表的人体器官是___,它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_____。橡皮膜模拟_____,
当下拉橡皮膜时,瓶内气压_____(填“升高”或“降低”),模拟的是_____(填“吸气”或“呼
气”)过程。
(3)实验后,面巾纸卷变成黄色,这说明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能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
呼吸道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_____、_____、_____。烟燃尽后,笔筒被熏黄,刺鼻的
烟雾残留在塑料瓶中,这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_______。
神经(或循环)
肺泡
膈肌
降低
吸气
温暖
湿润
清洁
有限的

【解析】(1)吸烟可能危害人体的呼吸、神经、循环等多个系统。
(2)模型中气球代表的人体器官是肺,它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肺泡。橡皮膜模拟膈肌,当下拉橡皮膜时,瓶内气压降低,模拟的是吸气过程。
(3)呼吸道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清洁。烟燃尽后,笔筒被熏黄,刺鼻的烟雾残留在塑料瓶中,这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33.(10分)近年来,青少年奶茶消费逐年上升。奶茶含有糖类、脂肪、咖啡因、茶多酚等成分,我国某市疾控中心对销量较高的122种奶茶进行成分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各类甜度的奶茶(100 g)中糖的含量
糖的种类 不额外加糖 五分糖 全糖
蔗糖/g 2.50 2.65 3.05
果糖/g 0.23 1.05 1.84
葡萄糖/g 0 0.73 1.25
麦芽糖/g 0 0 0
(1)从上表可以得出,相同甜度的奶茶中含量最多的糖是_____,其次是_____。蔗糖在肠
腺分泌的蔗糖酶作用下,会被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1∶1)。
(2)某科研团队以60只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果糖对体重增长的影响,请完善以下实验
方案。
①【提出问题】果糖对体重的增长有影响吗
②【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蔗糖
果糖
果糖对体重的增长有(或没有)影响
③【制订计划】
a.将小鼠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_______________,A组饲喂普通饲料+葡萄糖,B组饲喂普
通饲料+等量的混合糖(葡萄糖∶果糖=1∶1),饲喂4周。
b.每个小组选用20只小鼠测定体重,然后计算其_____值,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c.除饲料不同之外,其他因素均保持___________。
等量的普通饲料
平均
避免偶然性因素,减小
实验误差
相同且适宜
④【实施计划】
饲喂一段时间后的小鼠体重增长率变化如图1所示。
⑤【得出结论】果糖对小鼠体重的增长有_____作用。
⑥【实验讨论】
研究人员测定了3个小组中小鼠小肠绒毛的相对长度(如图2),通过分析饲料和小肠
绒毛相对长度的关系,推测果糖对体重产生影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进
果糖促进了小肠绒毛的生
长,增加了吸收营养物质的表面积,有利于吸收
(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倡导控糖,指出每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应不超过25 g。
请结合资料,从健康生活的角度,对青少年提出一条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少饮用奶茶(或少喝饮
料等)
【解析】(1)从题表可以得出,相同甜度的奶茶中含量最多的糖是蔗糖,其次是果糖。
(2)②根据实验提出的问题:果糖对体重的增长有影响吗 作出的假设为:果糖对体重的增长有(或没有)影响。
③a.将小鼠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等量的普通饲料,A组饲喂普通饲料+葡萄糖,B组饲喂普通饲料+等量的混合糖(葡萄糖∶果糖=1∶1),饲喂4周。
b.每个小组选用20只小鼠测定体重后取平均值,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减小实验误差。
c.对照实验要控制单一变量,所以除饲料不同之外,其他因素均保持相同且适宜。
⑤由图1可知,果糖对小鼠体重的增长有促进作用。
⑥研究人员测定了3个小组中小鼠小肠绒毛的相对长度,饲料中加果糖的小鼠的小肠绒毛相对较长,推测果糖能加快体重增长,原因是:果糖促进了小肠绒毛的生长,增加了吸收营养物质的表面积,有利于吸收。
(3)奶茶等各种饮料内含蔗糖、果糖等糖类较多。从健康生活的角度,对青少年提出的合理建议是:少饮用奶茶、少喝饮料等。
34.(10分)图甲是人体消化、呼吸及血液循环等系统之间关系的示意图,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
(1)图甲中②表示_____,③表示_________。
(2)图甲中的②③生理过程是通过_________实现的;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___
___作用进入血液。
氧气
二氧化碳
呼吸运动


(3)图乙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膈肌应处于_____状态。与c的气体成
分相比,d中的_________(填气体)含量增多。
(4)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___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的,这有利于肺进行_________。
(5)图乙中a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血液从毛细血管的④端流到⑤端后,血液中的___
___(填气体)含量增加。
收缩
二氧化碳
气体交换
二氧化碳



【解析】(1)(2)②③表示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动脉血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再扩散到组织细胞里,同时,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流经组织的动脉血就变成了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②表示氧气,③表示二氧化碳。
(3)c表示外界气体进入肺泡,此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肋骨间的肌肉也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也增大,胸廓的容积变大,肺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肺扩张,完成吸气动作。c表示吸气,d表示呼气,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4)图乙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这也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总是和功能相适应的。
(5)图乙中a代表的是二氧化碳,b代表的物质是氧气,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由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肺泡中的高、氧气的含量比肺泡中的低,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这样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