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下册期中检测卷 培优卷【1】试卷类型:A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准考证号一.选择题(共15小题)(请用2B铅笔填涂)1.[A][B][C][D] 2.[A][B][C][D] 3.[A][B][C][D] 4.[A][B][C][D] 5.[A][B][C][D] 6.[A][B][C][D] 7.[A][B][C][D] 8.[A][B][C][D] 9.[A][B][C][D] 10.[A][B][C][D] 11.[A][B][C][D]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B][C][D]二.填空题(共8小题)(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16. 17. 18. 19. 20. 21. 22. 23.三.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24.答:25.答:26.答:27.答:28.答:29.答:四.计算题(共5小题)(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30.答:31.答:32.答:33.答:34.答:/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下册期中检测卷 培优卷【1】答案一.选择题(共15小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A D C C C B B D B D D题号 12 13 14 15答案 A A A C一.选择题(共15小题)1.解: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新细胞,因此美国宾州匹兹堡大学研究团队利用取自人类皮肤细胞得出的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制作出了心肌细胞,向制造整个心脏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主要体现了干细胞的细胞分化过程。故选:A。2.解:AB、男性生殖系统有睾丸、输精管、附睾、阴经、前列腺和尿道等器官组成的,其中男性产生生殖细胞﹣﹣精子的器官是睾丸,同时睾丸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AB正确。C、附睾在睾丸上面,储存精子,是精子成熟的地方,成熟的精子经过输精管排到尿道,由尿道排到体外,精子从产生到排出体外依次经过②睾丸、附睾、④输精管、③尿道,C正确。D、将男性的④输精管结扎,可阻止精子的输送;使精子与卵子不能相遇,不能完成受精作用,从而达到避孕的目的,但不能阻止精子的产生,精子是由睾丸产生的,D错误。故选:D。3.解:A、蝗虫属于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过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即D→A→C.错误;B、若用此图表示蜜蜂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则B是蛹期,C是成虫。错误;C、蝗虫的成虫期危害最大。蝗虫的发育过程是不完全变态,即经过图中的D受精卵,A幼虫和C成虫三个时期。C成虫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C正确;D、家蚕是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过D受精卵→A幼虫→B蛹→C成虫四个阶段。若通过蚕丝的产量,则应延长A幼虫期。D错误。故选:C。4.解:A.幼儿期脑的发育较快,但生殖器官的发育并不显著。生殖器官的快速发育主要发生在青春期,A错误。B.人体全身发育较快的时期不仅限于青春期。婴儿期和幼儿期也是全身发育较快的时期,B错误。C.从图乙中可以看出,睾丸的发育速率在青春期开始时迅速增加,而卵巢的发育速率在此之前已经开始增加。因此,睾丸的迅速发育开始时间比卵巢晚,C正确。D.从图乙中可以看出,青春期睾丸的质量增加速率和幅度与卵巢相当,甚至在某些年龄段可能更大,D错误。故选:C。5.解:A、豆浆主要来自大豆种子的子叶,即图1中的④子叶,A正确;B、图2中的①是叶是由图1中的②胚芽发育而来的,B正确;C、经过传粉、受精后,图3中的③子房壁会发育成图4中的a果皮,C错误;D、图4中的b种子萌发需要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D正确。故选:C。6.解:A、利用马铃薯块茎上长出的芽体进行繁殖的方式属于营养生殖,A错误。B、将一株单色的菊花培育成多种颜色及花形的“塔花”,其采用的繁殖方式是嫁接,B正确。C、西瓜里之所以有许多种子,是因为西瓜开花时,每朵花上有许多胚珠,C错误。D、大豆的茎是由萌发的大豆种子胚中的胚芽发育而来的,D错误。故选:B。7.解:该目的是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设计实验时,应遵循对照原则,即设计只有细菌的空白对照组,将来与含有抗生素的实验组进行对比分析;还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如抗生素的有无或抗生素的种类。B组方案中包含三组实验,一组空白对照实验(用不加抗生素的培养基培养),两个实验组分别是在培养有细菌的培养基中加a抗生素和b抗生素,故B组方案更合理。故选:B。8.解:A、乳酸菌属于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将除乳酸菌以外的六种生物或结构归为A类的依据是它们都具有成形的细胞核,A正确。B、将衣藻和梨树归为一类的依据是它们的细胞都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B正确。C、乳酸菌属于细菌,可进行分裂繁殖;酵母菌是真菌,可以进行出芽生殖,分裂繁殖和出芽生殖都是无性生殖,C正确。D、香菇属于真菌,可以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繁殖,这种生殖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属于无性生殖,D错误。故选:D。9.解:A.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故正确;B.金属很难被压缩,是因为金属的原子间隔小,故错误;C.稀盐酸与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正确;D醋是酸的,糖是甜的,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正确。故选:B。10.解:当用热针刺破丙面肥皂膜时,甲、乙区域的肥皂膜失去丙肥皂膜的表面张力,而表面张力使肥皂膜收缩,因各点受力特点相同,则肥皂膜形状应为D图,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11.解: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故①正确;②由电解水的装置图可知,甲管中气体体积小,是氧气,乙管中气体体积大,是氢气,甲、乙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而不是质量比为1:2,故②错误;③乙管中气体体积大,乙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能燃烧,故③正确;④甲管中是氧气,连接的是电源正极,乙管中是氢气,连接的是电源负极,故④正确;⑤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⑤错误;综上所述,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①③④;故选:D。12.解:由图示可知,代表质子,〇代表中子代表电子。A、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甲和丁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相等,所以甲、丁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故正确;B、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乙和丁的质子数相同,所以是同一种元素,故不正确;C、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甲、丙的质子数相等,所以核电荷数也相等,故错;D、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甲、乙质子数不相等,所以不互为同位素原子,故错;故选:A。13.解:已知a个碳原子(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质量是bkg,n个银原子的质量是mkg。以碳原子质量的为标准,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故选:A。14.解:A、一点整,时针所指元素为氢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六点整,时针所指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则质子数为6,故选项说法正确。C、十一点整,时针所指元素是钠元素,其离子符号为Na+,故选项说法正确。D、钟面上时针、分针所指的两种元素分别是氧元素、镁元素,组成化合物是氧化镁,其化学式为MgO,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15.解:A、由丙氨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图可知,一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3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1个氮原子,其化学式为C3H7O2N,故选项说法正确。B、在构成丙氨酸分子的原子(碳、氢、氮、氧)中,氢原子最小,故选项说法正确。C、丙氨酸中只含有丙氨酸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D、丙氨酸中C、O元素质量比为(12×3):(16×2)=9:8,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共8小题)16.解:(1)A受精卵分裂形成很多细胞B,使细胞数目增多,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首先染色体要完成复制加倍,复制后形成形态、数量完全相同的两等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使新形成的细胞内的染色体和原来细胞内的染色体保持不变。(2)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些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一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3)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不具有E系统。故答案为:(1)分裂;染色体。(2)分化。(3)系统。17.解:人的生命起始于受精卵,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A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胎儿的发育在母体的子宫内进行,并通过②胎盘和③脐带从母体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以及排出废物。故答案为:受精卵;子宫;胎盘。18.解:①龟属于爬行动物,②蜻蜓,属于节肢动物,⑥草鱼属于鱼类,④啄木鸟属于鸟类,⑦牛蛙属于两栖动物,它们都属于有性生殖,卵生,其中,⑥草鱼、⑦牛蛙是体外受精,其他的动物是体内受精。③鲸、⑤蝙蝠属于哺乳动物,生殖为有性生殖,胎生哺乳。故答案为:①、②、④、⑥、⑦;⑥、⑦。19.解:(1)甲细菌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而乙青霉、丙酵母菌、丁蘑菇都是真核生物,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甲细菌与青霉、酵母菌最大的区别是无成形的细胞核。(2)图丁中的a是孢子,乙、丙、丁都通过产生a孢子来繁殖后代,甲细菌通过分裂繁殖。(3)在酿酒、做面包和馒头时利用的微生物是图丙酵母菌,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并且释放热能。故答案为:(1)甲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孢子。(3)丙。20.解:将两只烧杯分别装入热水和冷水,为了减小重力的影响,用注射器慢慢地将红墨水注入两杯水的底部,一段时间后,看到热水中红墨水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答案为:底部;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21.解:(1)在实验一中,能证明“原子核集中了原子几乎全部的质量”的α粒子运动轨迹是①,改变的角度很大。(2)实验二中的氮和氧因为质子不同,所以属于不同的元素。(3)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故A正确;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故B正确;C.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入、不断完善,故C错误。故选:AB。案为:(1)①;(2)质子;(3)AB。22.解:(1)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为同位素,故表格中AD互为同位素;故答案为:AD;(2)26号元素是铁元素,微粒B的质子数为26,核外电子数为24,则该微粒是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的亚铁离子,其离子符号为Fe2+;故答案为:Fe2+;(3)微粒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CD中质量较大的是D;故答案为:D。23.解:(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化学式为:N2;(2)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所以CO2中2表示的意义是: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4个铵根离子表示为4N;(5)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H2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H2O4;(6)标在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符号“6Cu”的含义是:6个铜原子。故答案为:(1)N2;(2)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3)Al;(4)4N;(5)H2O4;(6)6个铜原子。三.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24.解:(1)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1号瓶与2号瓶作对照,变量是温度;1号瓶与3号瓶作对照,变量是水分。(2)实验中每个培养皿放入10粒种子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3)1号瓶与2号瓶作对照,设置的是以温度为变量的对照实验;1号瓶与3号瓶作对照,设置的是以水分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由表中信息能得出的结论: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4)利用这些器材,还能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说明实验设计思路:设置4号瓶 处理方法为:向瓶中加入没过种子的水,其他条件与1号相同,这样1号瓶与4号瓶作对照,设置的是以空气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故答案为:(1)3(2)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3)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4)处理方法为:向瓶中加入没过种子的水,其他条件与1号相同25.解:(1)扦插处理插穗时,每一个枝条要留3﹣4个芽,带少数叶片,下端要削成斜面,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弱蒸腾作用,增加吸水的面积,促进枝条生根,以促进枝条成活。(2)对照实验需控制单一变量,将第2组和第3组进行对照,探究温度对牡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实验变量为温度,其他条件均需相同且适宜,故表格中的“?”为涂“生根剂”。(4)分析表格数据,第1组和第2组对照,说明生根剂可提高插条的成活率;第1组和第3组对照,说明温度可提高插条的成活率。因此,提高牡丹扦插成活率的方法有:适当提高温度、用生根剂处理插条等。故答案为:(1)斜面;减弱蒸腾作用,增加吸水的面积,促进枝条生根,以促进枝条成活(2)涂“生根剂”(3)适当提高温度(用生根剂处理插条)26.解:(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通过原子间间隙,就不会发生偏转,大多数被反弹发生偏转,α粒子就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实验中,极少数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且正电荷不是均匀分布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2)根据卢瑟福实验所产生的现象,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 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说明原子核体积较小,质量较大,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根据实验现象能说明电子质量很小,无法说明核外电子带负电,故D错误,符合题意,ABC正确,不符合题意。(3)由α粒子散射实验可推断,原子是由具有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与C模型最相符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建立模型的过程,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不会;原子核;(2)D;(3)A。27.解:(1)量筒A中收集的气体较少,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故答案为:氧气。(2)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答案为:氢元素、氧元素。(3)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是其它条件相同时,稀硫酸质量分数越大,电解水速率越快。故答案为:其它条件相同时,稀硫酸质量分数越大,电解水速率越快。28.解:(1)由于迈耶的六元素表规律是按照相对原子质量递增进行排列,故Br、K、Mg三种元素的排序是:Mg、K、Br。故答案为:Mg、K、Br;(2)根据纽兰兹“八音律表”,与Na性质相似的元素是Li。故答案为:Li;(3)A.研究复杂的现象往往需要寻找规律,该选项正确。B.科学家在研究元素周期规律时,需要借助技术手段,该选项不正确。C.如果门捷列夫没有发现元素周期表,也会有其他科学家发现,该选项正确。D.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现在所学的元素周期表没有包含所有元素,该选项不正确。E.纽兰兹的“八音律表”中没有稀有元素,不能说明他的理论是错误,没有作用的,该选项不正确。故答案为:AC。29.解:(1)将反应①×2后与②③相加后得到总反应为2O3═3O2,则氯原子在反应中作催化剂,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不变。(2)由图中可知,反应过程中氯原子没有损耗,在整个过程中作催化剂,而是在循环消耗臭氧,导致少量的氯原子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影响。故答案为:(1)不变;(2)反应过程中氯原子没有损耗,而是在循环消耗臭氧,导致少量的氯原子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影响。四.计算题(共5小题)30.解:(1)1个奥司他韦分子中含有16个碳原子、4个氧原子,则奥司他韦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6:4=4:1。故答案为:4:1。(2)奥司他韦(C16H28N2O4)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9%。(3)某甲流患者体重是25千克,每次60毫克,每天两次,那么该患儿每天需服用该混悬剂的体积为12.5mL20mL。答:(2)奥司他韦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9%;(3)该患儿每天需服用该混悬剂的体积为20mL。31.解:(1)丙烯酸乙酯是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的。(2)丙烯酸乙酯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5):(1×8)=15:2。(3)丙烯酸乙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2%。故答案为:(1)3;(2)15:2;(3)32%。32.解:(1)30 g尿素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30 g100%=14g(2)设每人每天至少应从食物里摄取的蛋白质为x,则16%x=14g,解得x=87.5g(3)每人每天至少应摄入瘦猪肉的质量为y,则20%y=87.5g,解得y=437.5g答:30g尿素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14g;每人每天至少应从食物里摄取的蛋白质为87.5g;每人每天至少应摄入瘦猪肉的质量为437.5g。33.解:(1)由氕、氘、氚是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由氕、氘、氚的原子结构模型图,结合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原子结构模型中“”表示的粒子是中子;(2)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T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0,则x=+1价;(3)重水是由氘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可表示为D2O;在海水中重水的质量约占0.02%,则25t海水中所含氘的质量是:25t×0.02%100%=0.001t=1kg;故答案为:(1)中子;(2)+1;(3)1kg。34.解:(1)Vc中氢、碳元素质量之比=(1×8):(12×6)=8:72=1:9;故答案为:1:9;(2)Vc的化学式中O元素的原子个数6,则Vc的化学式为C6H8O6;故答案为:C6H8O6;(3)根据题意,每片含Vc10mg,一日3次,每次2片,则每日应服用的Vc的质量为10mg×3×2=60mg;每100g猕猴桃含Vc的量在100—420mg之间,则每天食用猕猴桃的质量60mg≈14.3g。答:需要每天至少食用猕猴桃14.3g。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下册期中检测卷 培优卷【1】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美国宾州匹兹堡大学研究团队利用取自人类皮肤细胞得出的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制作出了心肌细胞,向制造整个心脏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主要体现了干细胞的哪项生理过程( )A.细胞分化 B.细胞生长 C.细胞分裂 D.细胞成熟2.如图是男性生殖系统结构图。请据图结合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和性腺是②B.睾丸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C.精子细胞的产生及排出精子的路线是②④③D.男性生殖器官中,对④结扎可以阻止精子的产生来达到节育的目的3.如图是昆虫个体发育过程模式图,其中B表示蛹期,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蝗虫的发育过程可以表示为A→B→CB.若表示蜜蜂的发育过程,则B→C为幼虫期C.若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则C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D.若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为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C时期4.如图甲所示是人的生长曲线示意图,图乙是男女性器官质量变化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幼儿期脑和生殖器官发育都很快B.人体全身发育较快的时期只有青春期C.睾丸迅速发育的开始时间比卵巢晚D.青春期卵巢比睾丸质量增加得更快5.下列对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植株、雌蕊和果实示意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豆浆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图1中的④B.图2中的①是由图1中的②发育形成的C.经过传粉、受精后,图3中的④会发育成图4中的aD.图4中的b萌发需要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利用马铃薯块茎上长出的芽体进行繁殖的方式属于出芽生殖B.将一株单色的菊花培育成多种颜色及花形的“塔花”,其采用的繁殖方式是嫁接C.西瓜里之所以有许多种子,是因为西瓜开花时,每朵花上有许多雌蕊D.大豆的茎是由萌发的大豆种子胚中的胚轴发育而来的7.将细菌放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它会繁殖并形成菌落,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想检验a、b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你认为下列哪个实验方案最合适?( )A. B.C. D.8.如图是几种生物或结构分类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除乳酸菌以外的六种生物或结构归为A类的依据是它们都具有成形的细胞核B.将衣藻和梨树归为一类的依据是能进行光合作用C.乳酸菌可以分裂繁殖,酵母菌可以出芽生殖,这两种生殖方式都是无性生殖D.香菇可以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繁殖,这是一种有性生殖9.宏观事实往往可以通过微观来解释。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A 在阳光下,湿衣服容易晾干 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B 金属很难被压缩 金属原子间没有间隔C 稀盐酸与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 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D 醋是酸的,糖是甜的 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A.A B.B C.C D.D10.如图所示,一环形金属丝布满一层肥皂膜,环上系三根松弛棉线,中间连在一起。用热针刺破丙侧肥皂膜,则甲和乙部分肥皂膜形状将变为图中的( )A. B.C. D.1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②甲、乙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1:2;③乙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④甲管连接的是电源正极,乙管连接的是电源负极;⑤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12.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的结构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丁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B.乙、丁不属于同一种元素C.甲、丙的核电荷数不同D.甲、乙为互为同位素原子13.已知n个银原子的质量为mkg。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的a个碳原子的质量为bkg,则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B. C. D.14.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点整,时针所指元素为金属元素B.六点整,时针所指元素的质子数为6C.十一点整,时针所指元素的离子符号为Na+D.钟面上时针、分针所指的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O15.丙氨酸是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如图是丙氨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图,下列对丙氨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其化学式可写为C3H7O2NB.在构成丙氨酸分子的原子中,氢原子最小C.丙氨酸属于混合物D.丙氨酸中C、O元素质量比为9:8二.填空题(共8小题,共20空,每空2分,共40分)16.如图中,A~E表示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整个人体都是A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成的,A细胞通过细胞 形成B。在此过程中,母细胞内出现的 最终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2)B通过细胞 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3)在图示的结构层次中,人体具有而植物体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写结构名称)。17.我们每个同学都是从一个细胞逐渐长大,生命发生着奇妙的变化,请根据图中提示回答有关问题:“我”的生命开始图中的[A] (填名称,下同)。受精卵出生前的“我”舒适地生活在妈妈肚子的① 子里,每时每刻,都能通过② 和③脐带从妈妈那里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将二氧化碳和其它废物排入妈妈的血液中。18.在下列动物中,胚胎发育属于卵生的是 ,属于体外受精的是 。①龟 ②蜻蜓 ③鲸 ④啄木鸟 ⑤蝙蝠 ⑥草鱼 ⑦牛蛙19.如图是四种微生物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和图乙、丙、丁所示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2)图乙、丁所示生物通过产生a (写名称)来繁殖后代。(3)在酿酒、做面包和馒头时利用的微生物是图 所示生物。20.小衢在做液体扩散的实验,在两只烧杯中分别装入50mL的热水和冷水,用注射器同时慢慢地将红墨水注入两杯水的 (选填“上部”,“底部”或“任意位置”)。观察到热水比冷水先变红,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21.在研究原子结构的历史进程中,卢瑟福做了两个重要的实验,揭开了原子世界的奥秘。【实验一】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用带正电荷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如图为实验中α粒子的运动轨迹模型图。【实验二】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核中被打出,导致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1)在实验一中,能证明“原子核集中了原子几乎全部的质量”的α粒子运动轨迹是 (填序号)。(2)实验二中的氮和氧因为 不同,所以属于不同的元素。(3)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C.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22.小明同学收集了一些微粒的资料,请你和他一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粒子名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A 14 14 14B 26 30 24C 14 14 18D 14 18 14(1)表格中属于互为同位素原子的是 。(2)根据表格信息写出微粒B的符号 。(3)比较C与D两种微粒,其中质量较大的是 。23.用化学用语完成下列填空:(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的化学式 。(2)CO2中2表示的意义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4)4个铵根离子 。(5)H2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6)符号“6Cu”的含义 。三.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 ,共20空,每空2分,共40分)24.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一:取3个罐头瓶编号1﹣3号,每一瓶底放6层餐巾纸,每一瓶中放10粒大豆种子于餐巾纸上。步骤二:将1﹣3号瓶做了如下不同的处理,5天后取出,观察到如下实验现象。编号 处理方法 实验操作 放置环境 萌发情况1 不做处理 盖上瓶盖 放入25℃的培养箱中 不萌发2 不做处理 盖上瓶盖 放入5℃的培养箱中 不萌发3 向瓶中加水至餐巾纸湿润 盖上瓶盖 放入25℃的培养箱中 萌发请你根据步骤和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1号瓶与 号瓶组合,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2)实验中每个培养皿放入10粒种子的目的是 。(3)由表中信息能得出的结论: 。(4)利用这些器材,还能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说明实验设计思路:设置4号瓶 。25.牡丹有着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影响牡丹扦插成活率的因素”,设置了四组实验,相关条件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组别 温度 插穗选择 插穗切口 成活率1 25℃ 嫩枝 不处理 36%2 25℃ 嫩枝 涂“生根剂” 88%3 10℃ 嫩枝 ? 12%4 25℃ 老枝 涂“生根剂” 28%(1)处理插穗:每一个枝条要留3﹣4个芽,带少数叶片,下端要削成 (选填“平面”或“斜面”),这样做的目的是 。(2)将第2组和第3组进行对照,探究温度对牡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请将表格中的“?”填写完整: 。(3)根据实验数据,请说出提高牡丹扦插成活率的方法: 。(写出一点即可)26.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过程如下:【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如图甲。【作出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散射是不可能的。【解释运用】(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α粒子就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2)根据卢瑟福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获得的结论是 (填字母编号)。A.原子核体积很小B.原子核带正电C.原子核质量较大D.核外电子带负电(3)卢瑟福进行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 (填字母编号)。A.建立模型的过程B.得出结论的过程C.提出问题的过程D.验证证据的过程27.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量筒A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2)通过水电解的实验结果,可以知道水是由 组成。(3)实验中往往会加入少量硫酸溶液来增强导电性,且硫酸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水的导电性越强。为了探究水电解速度的影响因素,小科做了两次实验(水电解过程中硫酸不会减少),记录数据如表,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实验组别 ① ②蒸馏水体积/毫升 200 200加入硫酸溶液的体积/毫升 7 5收集20毫升氢气的时间/秒 578 87628.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来研究元素,始于19世纪初。1829年,德国化学家德贝纳提出了锂钠钾、钙锶钡、磷砷锑、氯溴碘等15种元素,把这些元素称为“三种元素组”。1864年,德国化学家迈耶,按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顺序制定了一个“六元素表”。1865年,英国化学家组兰兹按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顺序,将已知元素作了排列。他发现第八个元素就与第一个元素性质相似(元素的排列每逢八就出现周期性)。这好像音乐上的八个音阶一样重复出现,于是提出“八音律”的理论(下表是“八音律表”的前部分)。H Li G B C N OF Na Mg Al Si P S1869年,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对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物理性质(熔点、密度等)进行了比较,直到19世纪末才制成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事实上在1869年,德国的迈耶和俄国的门捷列夫几乎同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1)请你将Br、K、Mg三种元素按迈耶的六元素表规律进行排列 。(2)根据纽兰兹“八音律表”,与Na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3)分析上述科学史料,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可多选)。A.研究复杂的现象往往需要寻找规律B.科学家在研究元素周期规律时,不需要借助技术手段C.如果当时门捷列夫没有发现元素周期表,未来也会有其他科学家发现D.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现在所学的元素周期表已包含所有元素E.纽兰兹的“八音律表”中没有稀有元素,说明他的理论是错误,没有作用的29.2022年,首届完全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在北京举办。其中,国家速滑馆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应用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热点。它取代氟利昂这一类对环境污染较大的人工合成制冷剂,更为环保、节能。氟利昂是一种常见的制冷剂,它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分解出氯原子破坏臭氧层,其破坏臭氧的循环示意图如下:(1)经过①②③的反应后,反应物氯原子的个数 (“减少”、“增加”或“不变”);(2)有科学家指出:“少量的氟里昂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的影响”,请你根据该循环示意图说明理由: 。四.计算题(共5小题,每题7分,共35分)30.浙江省疾控中心提醒,春季流感高发,注意防控。如果被确认为甲流,医生建议在48小时内服用磷酸奥司他韦,可以有效缩短病程。如图为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及其说明书部分内容。【成分】本品活性成分为磷酸奥司他韦 【性状】白色混悬液 【适应症】用于成人和1周及以上儿童的甲型流感 【规格】总容量60mL (按照奥司他韦计)12.5mL:75mg 奥司他韦分子式:C16H28N2O4 【用量】对1岁以上的儿童推荐按照下列体重一剂量表服用(剂量是以奥司他韦质量计) 体重推荐剂量≤15千克每次30毫克,每天两次15﹣23千克每次45毫克,每天两次23﹣40千克每次60毫克,每天两次>40千克每次75毫克,每天两次(1)奥司他韦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 。(2)奥司他韦(C16H28N2O4)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3)某甲流患者体重是25千克,在治疗过程中,需每天服用“奥司他韦”2次,那么该患儿每天需服用该混悬剂多少毫升?(请写出计算过程)31.丙烯酸乙酯(C5H8O2)存在于菠萝等水果中。计算:(1)丙烯酸乙酯由 种元素组成(填数字);(2)丙烯酸乙酯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3)丙烯酸乙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2.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每天需要摄取足量的蛋白质,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尿素[CO(NH2)2].若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经体内新陈代谢后完全转化为尿素排出体外,每人每天相当于排尿素30g。(1)30g尿素中含氮元素多少克?(2)已知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6%,则每人每天至少应从食物里摄取的蛋白质为多少克?(3)请你根据瘦猪肉中蛋白质的含量,计算出每人每天至少应摄入多少克瘦猪肉才能满足人对蛋白质的要求。(瘦猪肉中蛋白质含量约20%)食物 白面 鸡蛋 瘦猪肉 牛奶蛋白质含量 10% 14% 20% 3%33.氕、氘、氚是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它们的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相关信息如表所示。试回答。名称 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氕 H 1氘 D 2氚 T 3(1)原子结构模型中的“”表示的粒子是 。(2)超重水有一定的放射性。一个超重水分子由两个氚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其化 学式可表示为T2O,T2O中T的化合价为 。(3)重水是由氘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可表示为D2O,重水和普通水化学性质相似。在海水中重水的质量约占0.02%,则25t海水中所含氘的质量是多少千克?34.维生素C(简写Vc)又叫做抗坏血酸,可以对抗身体内的氧化性物质,促进人体胶原形成,对受损组织进行修补,促进人体的脂肪、蛋白质合成,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如图是已破损的维生素C(化学式:C6H8OX)的说明书部分信息。已知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请回答。(1)Vc中氢、碳元素的质量比为 。(2)Vc的化学式为 。(3)小科爸爸每天服用该Vc片剂,小科建议爸爸可食用“Vc之王”猕猴桃来代替Vc片,若每100g猕猴桃含Vc的量在100﹣420mg之间,则小科爸爸要达到服用上述Vc片的效果,需要每天至少食用猕猴桃多少克?(列出计算过程,保留小数点后一位)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下册期中检测卷 培优卷【1】.docx 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下册期中检测卷 培优卷【1】答案.docx 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下册期中检测卷 培优卷【1】答题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