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年级下册书法指导课《亻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书法练习指导》(四年级下册),属于“偏旁部首”专题教学内容。“亻部”(单人旁)是汉字中最常用的偏旁之一,由“人”字演变而来,书写时需注意笔画的呼应与结构的平衡。“亻部”由短撇和垂露竖组成,短撇的斜度、长度与竖画的垂直度、位置关系是写好该部首的关键。通过本节课,学生需掌握“亻部”的笔法要点和组合规律,为书写“你、他、们、住”等常用字奠定基础,同时感受汉字偏旁的构字魅力和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亻部”的起源与演变,掌握“短撇”与“垂露竖”的笔法要领。能准确书写“亻部”及例字“你、他、住”,理解左窄右宽的结构规律。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对比、临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亻部”在不同汉字中的位置变化与比例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汉字偏旁的构形之美,激发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培养认真书写、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增强文化自信。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亻部”短撇的斜度(约45°)与垂露竖的起笔位置(撇画中下部)。2.例字中“亻部”与右侧部件的比例协调(左窄右宽,左高右低)。难点:1.短撇的轻重变化与竖画的垂直度控制。2.不同例字中“亻部”与右侧部件的穿插避让(如“住”字中竖画与右侧“主”的横画间距)。四、教学工具1.教师用具:毛笔(兼毫)、砚台、墨汁、毛毡、田字格黑板贴、多媒体课件(含“亻部”演变动画、例字分解图)、教师范写视频。2.学生用具:毛笔(中楷)、练习纸(田字格毛边纸)、墨碟、镇纸、教材、铅笔(用于打格)。3.辅助工具: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业)、书法口诀卡片(便于记忆笔法)。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汉字故事激趣:播放“人”字演变动画(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人”→“亻部”),讲解:“古人用侧立的人形表示‘人’,当‘人’作为偏旁时,书写为‘亻’,俗称‘单人旁’,多与人类行为、身份相关,如你、他、们、住等。”教师:(播放“人”字演变动画)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个汉字的“变身魔法”!大家看,这是甲骨文的“人”,像不像一个侧着身子站立的人?(暂停动画)随着时间的推移,金文、小篆的“人”慢慢变了模样,到了楷书,就变成了我们熟悉的“人”字。不过呀,当“人”字作为偏旁时,它会悄悄“瘦身”,变成——(播放“亻部”动画)对啦,就是“单人旁”!学生:(好奇)老师,为什么“人”做偏旁要变样子呢?教师:因为汉字讲究“互相礼让”呀!当“人”站到左边当偏旁时,要给右边的部件留出空间,所以它把“捺”变成了“短撇”,还把“竖”画得直直的,这样整个字就更紧凑好看啦!比如“你、他、们、住”这些字,左边都是“单人旁”,和人的行为、身份有关呢!观察发现:展示“人”与“亻”的对比图,提问:“偏旁‘亻’与独体字‘人’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亻”由短撇和垂露竖组成,字形更窄,竖画偏右。)教师:(展示“人”与“亻”的对比图)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左边的“亻”和右边的独体字“人”有什么不一样?谁先来说说?学生A:“人”有两笔,一撇一捺;“亻”只有两笔,一撇一竖!教师:你真会观察!笔画数量相同,但形状变了。谁能说说笔画的具体区别?学生B:“人”的捺画很长,像人的腿;“亻”的撇很短,竖画直直的!教师:说得好!“亻”的撇不是长撇,而是短撇,倾斜角度大约45°,像一把小匕首(用手比划)。那竖画的位置呢?看竖画是从撇的哪里开始的?学生C:“亻”的竖画从撇的中间偏下开始,不像“人”的捺从撇的顶端开始!教师:太棒了!大家看,“亻”的竖画写在撇的中下部(用红笔标注),而且整个“单人旁”比独体字“人”更窄,因为它要给右边的部件让路。比如“你”字,左边“亻”只占三分之一,右边“尔”占三分之二,这就叫“左窄右宽”。现在请大家用手指在桌面上写写“亻”,感受一下短撇和竖画的位置吧!学生:(徒手空写)短撇斜斜的,竖画直直的,写在撇的中间下面.教师总结:记住哦,“单人旁”就像一个站得笔直的人,微微侧着身子,给右边的朋友留出空间,这就是汉字的谦让之美!接下来我们就来好好写写这个有礼貌的“亻部”吧!来好好写写这个有礼貌的“亻部”吧!(二)笔法讲解与示范(15分钟)1.分解“亻部”笔画:-短撇:起笔稍重,向左下快速行笔,收笔轻(口诀:“斜斜短撇如刀削,由重到轻速度妙”)。 学生用手指空画,感受撇画的角度和力度变化。-垂露竖:起笔在撇画中下部(约1/3处),中锋行笔,竖画垂直,收笔稍按成“露珠”(口诀:“竖画垂直像竹竿,收笔圆润似垂露”)。 教师用红笔在田字格中示范,标注竖画在左半格,约占全字宽度的1/3。教师:(举起毛笔,在田字格黑板贴上演示范画)现在我们来学“亻部”的第一笔——短撇。大家看,起笔时毛笔轻轻按下去(顿笔),就像小石子落入湖面,有点重;然后向左下快速行笔,像小刀削苹果皮一样斜斜的(边说边画),最后收笔要轻,像燕子的尾巴尖。谁来用手指说说这个过程?学生A:(举起手在空中比划)先按一下,然后斜着画,最后轻轻收!教师:没错!为了记住它的特点,我们编个口诀:“斜斜短撇如刀削,由重到轻速度妙”。大家跟着老师念一遍,再用手指在桌面上空画3次,感受一下起笔重、收笔轻的变化。学生:(边念口诀边空画)斜斜短撇如刀削……老师,我的撇画会不会太弯了?教师:(走到学生身边观察)你的角度很准,但是速度可以再快一点,这样线条会更利落。想象一下用筷子快速划过桌面,是不是很干脆?教师:接下来是第二笔——垂露竖。它就像一根直立的竹竿,稳稳地站在撇画的“中下部”(用红笔在撇画1/3处点标记)。注意哦,竖画要从这里起笔,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示范竖画)起笔轻轻顿一下,然后中锋行笔(笔尖走中间),笔直向下,到末尾时稍按一下,形成圆圆的“露珠”。谁发现了垂露竖和“人”字捺画的区别?学生B:“人”的捺画是斜的,竖画是直的!而且竖画在撇的中间下面!教师: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也给垂露竖编个口诀:“竖画垂直像竹竿,收笔圆润似垂露”。现在请大家用手指跟着老师的示范,从撇的中下部开始“写”竖画,感受中锋行笔的平稳。(教师用慢速示范,学生同步空画)学生C:老师,竖画一定要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吗?教师:对的!“亻部”作为左偏旁,要站在田字格左半格,宽度大约占全字的1/3,这样右边的部件才有空间舒展。就像我们排队时,左边的同学稍微侧个身,右边的同学就能站得更舒服啦!结构规律总结:展示“你、他、住”三个字,引导学生观察:“‘亻部’在左侧时,右侧部件有什么特点?”(归纳:左窄右宽,右侧部件略低于左侧,上下对正。)教师:(出示“你、他、住”三个字的放大图)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三个带“亻部”的字,请大家分组讨论:左边的“亻部”和右边的部件相比,宽窄有什么不同?上下位置有什么讲究?学生D:(小组代表发言)左边都很窄,右边比较宽!比如“你”字,左边瘦瘦的,右边“尔”胖胖的。教师:说得好!这就是“左窄右宽”的规律。再看看上下位置——“他”字的“亻部”竖画顶端,和右边“也”的横画顶端,谁高谁低?学生E:“亻部”更高!右边的“也”好像稍微矮一点。教师:没错!左边的“亻部”就像一位挺拔的小卫士,稍微高一点,右边的部件略低,但底部要对齐(用直尺比划字的底部),这样整个字才稳当。比如“住”字,右边“主”的三个横画,要和左边竖画“上下对正”,横画间距均匀,就像楼梯一样整齐。学生F:老师,为什么右边部件要略低呢?教师:这是汉字的“谦让之美”呀!左边偏旁主动“低头”,右边部件就能舒展,互相配合才好看。就像同桌两人共用一张桌子,左边同学稍微靠后一点,右边同学就能写得更宽敞啦!大家记住:左窄右宽、左高右低、上下对正,这三个小秘诀!教师总结:现在请大家用红笔在课本例字上,标出“亻部”的宽度和竖画位置,然后告诉同桌:“‘住’字的竖画穿过右边‘主’的第几横?”(学生互动指认)对啦,穿过第二横下方,这样笔画就不会打架,而是手拉手做好朋友啦!(三)学生临摹与实践(20分钟)1.分步练习:第一步:单练“亻部”(3遍):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纠正撇画过平或过陡、竖画歪斜等问题。教师:(巡视学生书写,停在一位撇画过平的学生身边)你的“亻部”写得很认真,但短撇有点像小扁担,平了些。还记得我们的口诀吗?“斜斜短撇如刀削”,想象一下用小刀削铅笔,刀刃是不是斜斜的?再来一遍,起笔重,行笔快,角度45°,像这样——(用红笔在学生练习纸上范写一个短撇)学生B:(模仿)这次撇画斜了一点,对吗?教师:对!就像小卫士微微侧身,这样才精神。竖画也要像竹竿一样直,你看这里有点歪(指竖画),可以用铅笔在纸上画条竖线辅助,多练几次就稳啦!教师:你的竖画像小旗子一样飘起来了呢!垂露竖要垂直向下,收笔像露珠一样圆。跟着老师念口诀:“竖画垂直像竹竿”,我们用手指在桌面上“竖”一根竹竿,是不是直直的?再来写一次,起笔在撇的中下部,慢慢往下行笔。第二步:临写例字“你”:分析“你”的结构:“亻部”窄长,右侧“尔”上宽下窄,注意横画间距均匀。 教师范写,强调“亻部”竖画与“尔”的首横起笔对齐。教师:(在黑板上范写“你”字)大家看,“你”字左边“亻部”窄长,右边“尔”上宽下窄,像不像一顶小帽子戴在头上?注意“尔”的三个横画间距要均匀,就像楼梯台阶一样。特别要记住:“亻部”的竖画顶端,要和右边“尔”的第一横起笔对齐(用红笔标出对齐点),这样左右就手拉手啦!学生A:老师,“尔”的第二横是不是比第一横长?教师:没错!上宽下窄,上面的横画舒展,下面的“小”收窄,这样右边才稳当。现在请大家先在课本上用铅笔轻轻描红一次,感受结构,再独立临写。写完后用红笔圈出“亻部”和“尔”的对齐点,看看是否准确。第三步:自主临写“他、住”:学生对照教材例字,观察笔画位置关系,教师重点指导“住”字中竖画与右侧“主”的横画穿插(竖画穿过第二横下方)。小组互评:学生互相展示作业,用“★”标注写得规范的“亻部”,并提出改进建议(如“你的撇画可以再斜一点”)。教师:你的“住”字右边“主”的横画和左边竖画相遇了吗?看,竖画要穿过第二横的下方(用红笔在学生作业上标注位置),就像小树苗从横画的中间长出来,这样笔画才不会打架。试试把竖画的起笔再往下移一点,穿过第二横,是不是更和谐了?学生C:哦,原来要穿过第二横,我刚才穿到第一横了,现在改过来!教师:真棒!记住“住”字的竖画是“垂露竖”,要写得直而稳,右边“主”的三个横画间距相等,像三条平行线。教师:现在请四人小组围成一圈,每人选一张自己最满意的作业,用★标注写得规范的“亻部”,并给同桌提建议。比如:“你的撇画角度很准,可以给★;竖画如果再直一点就更好了。”学生B:(对同桌)你的“他”字左边“亻部”竖画很直,我给你画★!不过右边“也”的横画和竖画好像没对齐,下次可以注意一下。学生A:谢谢!我发现你的“住”字“亻部”窄窄的,右边“主”写得很整齐,我要向你学习!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大家的评价都很具体,用“★”标出优点,用“小建议”帮助改进,这就是书法学习中的“互相礼让”呀!现在请每组推荐一张最规范的作业,我们用投影仪展示分享。(四)拓展与创作(10分钟)1.拓展应用:出示“们、位、伴”等字,让学生观察“亻部”在不同结构中的变化(如“们”字左右等高,“位”字右侧“立”的横画与竖画呼应)。教师:(出示“们、位、伴”三个字的放大图)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你、他、住”,现在看看这几个字——“们、位、伴”,它们的“亻部”和右边的部件有什么不一样呢?先看“们”字,左边“亻部”和右边“门”的高度有什么特点?学生A:“们”字左边和右边一样高!不像“你”字左边高、右边低。教师:观察真仔细!“们”字表示复数,比如“我们”,就像两个人并肩站立,所以左右等高,显得很整齐。再看“位”字,右边是“立”,“立”的第一横和“亻部”的竖画有什么关系?学生B:“立”的第一横好像对着竖画的中间!教师:对啦!“立”字的第一横从竖画中间位置起笔,就像人站在竖画旁边,稳稳当当。而“伴”字右边是“半”,注意“半”的竖画要和左边“亻部”的竖画平行,就像两个小伙伴并排走,方向一致。学生C:老师,为什么“位”字右边“立”有很多横画,“亻部”却不变宽呢?教师:这就是“亻部”的谦让呀!不管右边部件多复杂,“亻部”始终保持窄窄的,占三分之一宽度,给右边留出空间。就像我们班的同学,不管同桌带多少文具,自己都会留好位置,互相照顾。2.趣味创作:用“亻部”组字并造句(如“伙伴”——“我和伙伴一起写书法”),感受汉字构字规律。教师:接下来我们玩个“汉字积木”游戏!用“亻部”加上其他部件组成新字,再用这个字造句。比如老师先说:“伴”——“我和伙伴一起读书法故事。”谁来试试?学生D:“们”——“我们班同学都会写‘亻部’!”教师:太棒了,把课堂内容放进句子里了!还有吗?学生E:“位”——“我的座位旁边有一幅书法作品。”教师:这个句子很有画面感!谁能组个稍微难一点的字?比如“信”——“人言为信,我们要做讲诚信的人。”(借机渗透德育)学生F:“他”——“他每天练习书法,写得越来越漂亮。”教师:看来大家都掌握了“亻部”的构字规律!现在请小组合作,每人组2-3个字,写在彩纸上,贴成“汉字树”,看看哪组的“树”最茂盛!(学生分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G:(举着作品)老师,我们组写了“住、们、伴、位”,还造了句:“住在同一个小区的伙伴们,常常在位子上一起练字!”教师:哇,句子里用了四个带“亻部”的字,而且很有生活气息!汉字就像有生命的积木,通过“亻部”就能造出很多和人有关的字,这就是汉字的神奇之处!(五)展示与总结(5分钟)1.作品展示: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业,师生共同点评,重点表扬“亻部”规范、结构合理的作品。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A的作业)同学们,我们先来看A同学的“亻部”练习。大家说说,他的“亻部”哪些地方写得规范?学生B:短撇斜斜的,像小刀削的!竖画很直,像竹竿一样。教师:没错!A同学的短撇角度接近45°,起笔重收笔轻,垂露竖从撇的中下部起笔,垂直且收笔圆润。再看“你”字,左边“亻部”和右边“尔”的首横对齐了吗?(用直尺比对)学生C:对齐了!右边“尔”的横画间距也很均匀,像楼梯一样整齐。教师:A同学的作业可以拿到“结构小标兵”★★★!不过有个小细节可以改进——“住”字右边“主”的第二横,和左边竖画的穿插位置再低一点会更稳。A同学,你觉得呢?学生A:嗯,我下次写“住”时会注意竖画穿过第二横下方!教师:(展示学生D的作业)这是D同学的练习,她的“亻部”竖画有点歪,像小旗子飘起来了。谁能帮她想想办法?学生E:可以在纸上先画一条竖线,沿着线写竖画!教师:这个方法真棒!D同学,你试试用铅笔轻轻画辅助线,找到垂直的感觉。书法练习就像走路,一开始需要拐杖,练熟了就能走稳啦!2.课堂小结:回顾“亻部”的写法:“短撇斜,竖画直,左窄右宽要牢记”,强调书法学习需要耐心和反复练习。教师: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亻部”的写法——大家跟着老师念口诀:“短撇斜,竖画直,左窄右宽要牢记!”(师生齐念)学生F:老师,为什么“亻部”的竖画一定要写在撇的中下部呀?教师:这就像人站立时,双腿要踩在身体中间才稳当。“亻部”的竖画是支撑整个偏旁的“腿”,从撇的中下部起笔,才能让左边站稳,右边舒展。记住,汉字的每一笔都像在排队、合作,这样才能写出漂亮的字。学生G:我今天写“住”字时,竖画穿过第二横,感觉右边“主”更听话了!教师:对呀,这就是笔画之间的“谦让”和“配合”。书法学习就像种树,今天我们种下了“亻部”的种子,每天浇水施肥(练习),未来就能收获更多漂亮的汉字。最后老师送大家一句话:“一笔一世界,一字一匠心”,希望大家课后继续认真练习,下节课我们看看谁的“亻部”能站得更直、更精神!学生:(齐呼)短撇斜,竖画直,左窄右宽要牢记!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写“亻部”,还明白了汉字里的“礼让”之美。每一个偏旁都像我们人一样,互相帮助、互相配合,才能组成好看的字。课后记得把今天的收获告诉爸爸妈妈,一起找找生活中的“亻部”汉字,说不定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构字秘密!六、作业布置1.基础作业:临写“亻部”及例字“你、他、住、们、位”各5遍,注意笔法与结构。2.拓展作业:搜集5个带“亻部”的汉字,用铅笔在田字格中画出“亻部”的位置,观察其与右侧部件的比例关系。3.亲子互动:向家长讲解“亻部”的写法,一起书写“家人”相关的汉字(如“爸、妈”虽不带“亻部”,可引导观察其他偏旁)。七、板书设计亻部(单人旁)▲起源:“人”字演变▲笔法:短撇:45°斜,由重到轻垂露竖:起于撇中下部,垂直,收笔圆润▲结构:左窄右宽,左高右低▲例字:你他住八、教学反思1.成功预设:通过汉字演变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分步练习降低书写难度,小组互评增强参与感。2.问题改进:部分学生竖画易偏右或歪斜,后续可增加“竖画垂直”专项训练(如用竖线格辅助);个别学生对“右半部分略低”的结构理解不深,可通过图示对比强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