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敬业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丹东市敬业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一考试历史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下)前四单元。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私有制是在原始社会晚期从氏族部落公有制中逐渐出现,从产品到生产资料归个体家庭所有的过程。私有制产生的直接条件是
A.生产力不断进步 B.剥削制度的形成 C.剩余产品的出现 D.劳动生产率提高
2.《汉谟拉比法典》规定,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的人应被处以死刑;欠债到期不还的人,责令其妻子和儿子两人到债主家里充当奴隶三年,第四年恢复自由。这些规定
A.彰显了人人平等的理念 B.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体现了“同态复仇”原则 D.表明该法典具有公平正义性
3.表1所示是上古亚非欧代表性文明的部分成就。其中对应正确的是
表1
文明 成就
A 古埃及文明 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B 古代西亚文明 发明了60进制
C 古印度文明 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D 古希腊文明 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
4.在中世纪的欧洲,封臣如果想证明自己配得上那份恩地,必须诚实地履行他所作的效忠誓言,诚心诚意地给封君提供建议和援助。同样,封君也要为向他宣誓效忠的封臣做事。这说明中世纪欧洲
A.封臣对封君具有绝对的服从性 B.封君封臣间存在血缘纽带
C.封君封臣制度维护了社会稳定 D.封君封臣关系具有相互性
5.据记载,911-912年,君士坦丁堡存在着22个手工业和商业的同业公会,如生丝贩卖者、蜡烛制造者、制肥皂者、卖酒者、香水商人、猪贩、马贩、鱼贩、肉贩、粮商、食品杂货商等都有专门的行会。由此可见,当时君士坦丁堡
A.工商业贸易活动活跃 B.商业贸易活动受到严格限制
C.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行会控制了城市的经济命脉
6.图1是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这可用于说明,阿拉伯人
图1
A.垄断了传统东西方贸易往来 B.是东西方交流的唯一桥梁
C.开辟了东西交往的丝绸之路 D.推动了区域经济文化交流
7.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继续扩张,先后占领布达佩斯、维也纳等地,并且夺取埃及和北非,版图中包括昔日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大部分地区,成为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下列关于奥斯曼帝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最高统治者称为“苏丹” B.实行直接民主制度
C.意识形态以基督教为主 D.工商业占主导地位
8.有学者指出,穆斯林来到印度以后,伊斯兰教获得迅速的发展,发展成为一个仅次于印度教的第二大宗教。促进印度伊斯兰教迅速发展的政权是
A.阿拉伯帝国 B.德里苏丹国 C.笈多王朝 D.拜占庭帝国
9.印第安人在没有受到任何外来影响的情况下,独立发明了农业,拥有其他大陆没有的特殊农作物。下列农作物原产于美洲的有
①大麦 ②马铃薯 ③玉米 ④橄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非洲史》中写道: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古代非洲人不会炼铜术且不能独立地将炼铜术应用到炼铁问题的解决中。考古证据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年至前600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炼铁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该著作在此强调的是
A.非洲是世界上最早掌握炼铁术的地区 B.古代非洲人具备独立发展炼铁术的能力
C.考古证据是研究非洲历史的唯一依据 D.古代非洲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相互影响
11.有学者指出,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无论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了。据此可知,传播基督教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
A.内在动力 B.政治保障 C.技术支持 D.社会根源
12.坐落在菲律宾的拉普拉普纪念碑碑文写道: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并杀死了他们的首领。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材料中西班牙入侵者的首领最可能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13.股份公司把投资与经营管理、商业活动分开,使投资者从经营管理的责任下解放出来······这种商业组织形式有利于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用于大规模的商业冒险事业,是动员经济力量从事海外贸易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据此可知,股份制公司的出现
A.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C.颠覆了传统的经营模式 D.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
14.16世纪德意志社会中流行“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等谚语。这些谚语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德意志
A.民族国家的观念广泛传播 B.教会搜刮民众现象严重
C.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 D.民众对宗教信仰的怀疑
15.16世纪后期,占有英国议会下院大量自治城市议席的并非市民,而是与城市有联系的乡绅,这被称为“乡绅入侵议会”现象。到了17世纪前期,“乡绅入侵议会”现象不断变弱,真正的市民代表迅速增多。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当时英国
A.资本主义的发展 B.君主立宪制的不断完善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启蒙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16.1787年美国宪法明文规定,任何一州不得在商业或税收方面出台任何规定,使某些港口享有特惠而歧视它州港口;对开往某州或从某州开出的船舶,不得强令其在它州报关、办出港手续或纳税。这些规定的意图是
A.促进州际贸易发展 B.保证商业资源流通
C.重塑中央政府权威 D.缓和政府财政危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在这条道路(御道)的任何地方都有国王的驿馆和极其完备的旅舍······再没有人比这些使者传信传得更快了,原来波斯人是这样巧妙地想出了办法的。据说在全程当中要走多少天,在道上便设置多少人和马,每隔一天的路程便设置一匹马和一个人。雪、雨、暑热、黑夜都不能阻止他们及时地全速到达那被指定的目的地。第一名骑手把命令交给第二名,第二名交给第三名,这个命令依次从一个人被传给另一个人。
-摘编自[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
材料二
地中海周边是遥远而宽广的大陆,它们将无尽的商品流向你(罗马人)处。每一块陆地,每一片海洋,无论有何出产,都会在各个季节给你送来每块土地、每条河流及其他国家的手工产品。因此,任何希望看到所有这些产品的人,要么环游世界去观看这些产品,要么就到这座城市来。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罗马)汇合。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波斯帝国修建御道的主要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罗马经济发展的原因。(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推古元年(593年),日本(大和国)圣德太子摄政,他派出遣隋使,出使中国隋朝,日本进入飞鸟时代。后来他又以法制完备的大唐帝国为典范,革新政治,对日本社会进行改革。圣德太子大力提倡佛教,制定冠位12阶,公布17条宪法,巩固了倭王政权,使国家的政府官僚体制有了雏形。17条宪法主张以和为贵,减少阶级对立,为大化改新作好了铺垫。646年孝德天皇掌握实权后锐意革新,改革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改革的纲领在实施中也不断完善和修改。大化革新之后,日本在经济方面废除了部民制,建立起封建土地国有制。在政治方面,日本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在军事上,日本实行征兵制,在京师设立了五卫府,在地方设军团,所有军队一律归中央统一指挥。美国著名日本问题专家赖肖尔表示,大化革新使天皇夺取了宫廷政权,历代天皇更加热衷于引进中国的技术和政治制度,这种广泛的引进,一直持续了近两个世纪,直到公元9世纪才减弱下来。这使日本由一个落后的部落地区,变为东半球的一个名副其实的具有高度文明的国家之一。日本采用了中国的模式,但学习得不那么十全十美。
-摘编自张宏杰《简读日本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大化革新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大化革新对日本的影响。(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欧洲需要各类原材料及金银等贵金属,非洲、美洲能提供种植原材料的条件,但在当时医疗水平低下的环境下,欧洲人无法对非洲的各类传染病免疫。西、葡在美洲殖民期间大规模屠杀印第安人,导致美洲劳动力缺失,由此形成了欧洲需要廉价原材料,美洲需要劳动力,非洲需要基本消费品的格局。贩奴商人每出航一次,一般可以获得100%-300%的利润,最高可达1000%。17世纪,一个非洲黑奴离岸价格是25英镑,运到美洲后的卖出价为150英镑。运送黑奴带来了利润,其运输的劳动力成为美洲原材料生产,尤其是发展种植园经济的重要保证。
-摘编自贾潇君《16-18世纪的殖民贸易-从历史看贸易体系变化系列之一》材料二
1565年至1815年的两个半世纪,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一艘至四艘载重300-1000吨的大帆船横渡太平洋,来往于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与菲律宾马尼拉之间。据墨西哥文献的记载,西班牙人购买中国货的代价,就是必须用白银或银币来支付(差额),因为中国商人既不要黄金,也不收任何其他物品,而且也不把其他货物从菲律宾输入中国。1602年,一位南美洲的主教表示菲律宾每年输入200万比索(美洲白银),所有这些财富都转入中国人之手。据估计,1565-1765年,从美洲运到菲律宾的白银共计2亿比索,1765年2月10日马尼拉最高法院院长向西班牙国王报告:自菲律宾群岛被征服(1565年)以来,运到菲律宾群岛的银子已经超过2亿比索。据统计,从明朝隆庆五年(1571年)至清朝道光元年(1821年),由西属美洲运到马尼拉的银子共计4亿比索,其中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流入中国。
-摘编自全汉昇《明清间美洲白银输入中国的估计》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黑奴贸易兴起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殖民贸易对亚洲的影响。(8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美国的启蒙思想来自英国和法国,由杰斐逊主持起草的《独立宣言》的主导思想就继承和发展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理论,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人人都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让与的权利;任何损害这些权利的政府,人民都有权更换它,另立新政府。《独立宣言》第一次以政治纲领形式将启蒙思想的“人权原则”法律化,这推动了后来欧洲各国的革命,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及《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提出“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不同的职能机关行使,相互制约和平衡,这种思想源自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近代最早明确阐述权力分立学说的是英国的洛克;1748年法国的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发展了洛克的学说,系统地提出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权由议会行使,行政权由总统或内阁行使,司法权由法院行使。后来民主国家普遍实行分权制衡制度。
-摘编自周有光《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对材料整体或部分信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高一考试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C 2.B 3.B 4.D 5.A 6.D 7.A 8.B 9.C 10.B 11.A 12.D 13.A 14.B
15.A 16.C
17.(1)作用:加强了帝国的统一和稳定;推动了帝国内部的经济交流与发展;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人员的往来和文化的交流。(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原因:地理位置优越;疆域广阔;交通便利;农业、手工业等技术的进步;罗马商贸繁荣;政治上相对稳定;罗马法不断完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6分,答出三点即可)
18.(1)特点:以唐朝为典范;逐步推进;涉及领域广;持续时间长。(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评述:建立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加强了天皇对国家的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使日本实现了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为日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建立封建土地国有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日本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引进中国的技术和文化,丰富了日本的文化内涵,推动了日本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实行征兵制,建立统一的军事指挥体系,增强了日本的军事力量;(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并没有完全消除贵族阶层的影响,对日本社会发展仍有一定的束缚作用。(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9.(1)原因:新航路开辟;美洲被欧洲人发现并成为殖民地;美洲印第安人被大量屠杀,劳动力极其缺乏;贩卖黑奴成为暴利活动。(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影响:使大量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促进了明中叶以来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江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亚洲国家被纳入世界贸易体系中,密切了与美洲、欧洲等地区的贸易往来;促进了亚洲文化与其他地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4分,答出两点即可)使得一些亚洲国家的主权受到侵犯;部分亚洲国家传统的经济结构受到冲击;引发了西方文化与亚洲文化的冲突。(4分,答出两点即可)
20.示例一
看法:启蒙思想推动了欧美政治民主化进程。(2分)
阐述:启蒙运动时期的天赋人权、社会契约等思想为美国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独立宣言》继承并发展这些思想,将“人权原则”法律化,这不仅推动美国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建立独立国家,还对欧洲大陆各国革命产生影响,如法国大革命。1787年美国宪法的“三权分立”原则,使美国建立起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防止权力集中与滥用,保障民主。这种制度后来被许多民主国家借鉴采用,促进了世界政治民主化的发展。(8分)
总之,启蒙思想为欧美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有力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2分)
示例二
看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发展了洛克的权力分立学说。(2分)
阐述:洛克提出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强调立法权高于行政权,目的在于限制君主权力。而孟德斯鸠则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三权分立原则,将国家政治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且三种权力分别由不同的职能机关行使,相互制约和平衡。这种发展使权力制衡的理论更加完善和系统化。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为近代西方民主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理论依据,1787年美国宪法就采用了这一原则,建立起立法、行政、司法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的政治体制,有效防止了权力的滥用和过度集中,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对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8分)
总之,孟德斯鸠的分权制衡学说是对洛克分权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对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形成影响深远。(2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