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第五中学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科学期中质量检测试卷(1-2章)1.(2024八上·金华期中)奔腾不息的江河、晶莹剔透的冰川……我们周围充满了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陆地淡水资源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B.水资源开发利用后,都能很快恢复C.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D.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答案】D【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解析】【分析】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解答】 地球上水的总贮量约有13.9亿km3,其中约97%为海洋咸水,水资源开发利用后,不都能很快恢复,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故选D。2.(2024八上·金华期中)金华气象台某日发布天气预报如下:今天阴,全天气温7—15℃,北风2级,相对湿度89%。下列关于这则天气预报的说法正确的是()A.阴雨天气是受高压的控制 B.最高气温15℃出现在正午C.风速可以用风速仪来测定 D.相对湿度越大降水概率越低【答案】C【知识点】天气的概念;天气预报与天气图【解析】【分析】高压从气流来说是反气旋;反气旋的气流为北顺南逆辐散,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天气晴朗。低压,从气流来说是气旋气旋的气流为北逆南顺辐合,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在14时前后,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空气湿度越大,降水概率越大。【解答】A、高气压气流下沉,水汽难以凝结,天气晴朗,不符合题意。B、一天之中的最高气温15℃出现在14时前后而不是正午,不符合题意。C、根据课本内容可知,风速可以用风速仪来测定,故符合题意。D、根据课本内容可知,相对湿度越大降水概率越大,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3.(2024八上·金华期中)台风多发生于夏季,属于水循环的组成部分。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台风发生时,过程⑦也在进行B.台风中携带的水汽主要来自过程③C.台风带来的降水有利于缓解夏季旱情D.台风带来的降水会使过程⑤中的流量增加【答案】B【知识点】水循环【解析】【分析】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解答】A.在图中台风发生时,过程⑦是蒸发作用也在进行,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台风中携带的水汽主要来自过程①海水蒸发,故B错误,但符合题意;C.台风带来的降水有利于缓解夏季旱情,故C正确 ,但不符合题意 ;D.台风带来的降水会使过程⑤地表径流中的流量增加,故D正确 ,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4.(2024八上·金华期中)如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 B.C. D.【答案】D【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解析】【分析】海水的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也慢;沙子的比热容少,升温快降温也快。晴天的太阳辐射比阴天大,所以晴天白天的温度更高;夜间更冷。【解答】 昼夜温差最小的是海洋,白天和晚上都是多云的情况;故答案为:D5.(2024八上·金华期中) 在校运动会开幕式的超级科学秀上,某同学向大家展示了“悬浮气球”,以下关于“悬浮气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气球能悬浮,是因为它所受的总重力等于浮力B.气球内充入的气体是空气C.若去掉气球的配重,则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气球会升空D.气球在上升过程中,球内压强大于球外压强,气球不断膨胀,升到一定高度后破裂【答案】B【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A.根据悬浮条件判断;B.比较气球重力和受到浮力的大小,从而确定它的运动状态;C.根据浮沉条件判断;D.根据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判断。【解答】A.气球能悬浮,是因为它所受的总重力等于浮力,故A正确不合题意;B.气球内充入的气体是空气,那么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由于下面有配重,那么浮力小于重力,因此气球会下沉,故B错误符合题意;C.若去掉气球的配重,则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气球会升空,故C正确不合题意;D.气球在上升过程中,球内压强大于球外压强,气球不断膨胀,升到一定高度后破裂,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6.(2024八上·金华期中) 如图所示为一个一次性降温杯的示意图。岩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 物温度明显下降。制造此降温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蔗糖 D.食盐【答案】A【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解析】【分析】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明显下降,根据常见物质的溶解吸放热情况进行分析。【解答】 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明显下降。A.硝酸铵与水混合时,吸收热量,故A正确;B.氢氧化钠溶解时放出热量,故B错误;C.蔗糖溶于水没有明显的热效应,故C错误;D.食盐溶于水没有明显的热效应,故D错误。故选A。7.(2024八上·金华期中) 假如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飞机机翼的截面形状应该与现在的相反B.两艘并列同向行驶的船只离得比较近也不会相撞C.地铁、火车站的站台因此而没必要再设置安全线D.室外刮大风时,窗口的窗帘将向内飘【答案】C【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分析】 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如果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则会出现与生活中正常现象相反的现象。【解答】 如果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规律相反,则:A.要想产生向上的升力,飞机翅膀的截面形状应该反过来,上平下凸,故A正确不合题意;B.两艘并列同向行驶的船只不会相撞而是会分离,故B正确不合题意;C.列车经过时产生的气压差会将人推离列车,对人来说也不安全,站台安全线还是有必要设置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D. 室外刮大风时,室外的气压大于室内,则窗口的窗帘将向内飘 ,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8.(2024八上·金华期中) 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和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B.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C.烧杯和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D.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瓶内的水可能会沸腾【答案】B【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解析】【分析】 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收热量。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解答】 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玻璃瓶内的压强大于外界压强。烧杯内的水在一定气压下,达到水的沸点,还能不断吸收热量,能沸腾。玻璃瓶内的气压高,水的沸点高,玻璃瓶内的水要从烧杯中的水吸收热量,玻璃瓶内的水最高达到烧杯内水的沸点,不能达到玻璃瓶内水的沸点,玻璃瓶内的水一定不能沸腾。故选B。9.(2024八上·金华期中)如图,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C.乙实验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②中称取食盐为 5g,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无影响【答案】C【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解答】A、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即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一步是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故A错误;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能够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飞溅;玻璃棒的作用不相同,故B错误;C、量取的水为42g,溶质质量分数=10.6%,可知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故C正确;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烧杯刚刚用清水洗过,会造成溶剂的质量偏大,则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故D错误;故答案为:C。10.(2024八上·金华期中) 如图所示,在三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丙三种液体; 将三个完全相同的铜球,分别沉入容器底部,当铜球静止时,容器底部受到铜球的压力大小关系是 则液体密度相比较( )A.甲的最小 B.乙的最小 C.丙的最小 D.一样大【答案】C【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 铜球对容器底有压力作用,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判断容器对铜球的支持力。再对铜球进行受力分析,判断铜球受到的浮力,最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液体的密度。【解答】 容器底受到铜球的压力大小关系是F甲<F乙<F丙,所以铜球在甲乙丙容器中受到的支持力大小关系为F甲<F乙<F丙,铜球浸没在液体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支持力作用,铜球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所以G=F支+F浮,因为铜球的重力相同,甲乙丙受到的支持力关系为甲<F乙<F丙,所以F甲浮>F乙浮>F丙浮,三个铜球的体积相同,浸没在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根据F浮=ρ液gV排,所以甲容器中液体密度最大,丙容器中液体密度最小。故选C。11.(2024八上·金华期中) 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答案】A【知识点】化学反应的实质【解析】【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判断;【解答】 由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顺序是:①②③④。故选A。12.(2024八上·金华期中) 2024年11月4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返回地球。返回舱返回过程中,需高速穿过大气层。关于地球大气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层能保护地球,减少小天体的撞击B.雷电风雨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C.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D.返回舱返回地球时依次经过外层→暖层→平流层→中间层→对流层【答案】D【知识点】大气层的作用【解析】【分析】 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解答】 根据所学可知,小天体坠落地球需经过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最后消失或减小,从而减少小天体的撞击,所以大气层能保护地球,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对流层含有几乎全部水汽和杂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显著,雷电风雨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按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降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运动等特征,大气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故飞船返回过程中,依次穿越的大气层是外层、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3.(2024八上·金华期中)如图所示,将装满水的瓶子倒放在一个水槽内,因不慎,瓶底被碰破一个小孔,此时瓶内的水将( )A.从小孔喷出B.要下降,直到液面与水槽面齐平C.不喷出也不下降D.无法判定【答案】B【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当瓶底没有破时,由于外界大气压的作用,瓶中的水不会下降。当瓶底被碰破时,瓶中水的上方也有了大气压。【解答】当瓶底被碰破一个小孔时,外界气压大于瓶中的气压,根据压强差,水向下流。故答案为:B。14.(2024八上·金华期中) t℃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A的质量分数为15%;B物质的溶解度是25 g/100 g水,C物质的10g饱和溶液蒸干后可得1.5 g固体。若取等质量的3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则3种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的大小顺序是( )A.A>C>B B.C>A>B C.B>C=A D.A>B>C【答案】C【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溶质质量分数公式析,求出B和C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比较。【解答】B物质的溶解度是25g,则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0%,C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5%,取等质量的3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则B含有的溶质最多,A和C一样多。故答案为:C。15.(2024八上·金华期中)T℃时,某固体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如图中的斜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n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C.图中m点表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D.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50g【答案】D【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提取信息判断;(2)溶质质量分数=;(3)如果溶质质量等于或大于溶解度,那么该溶液饱和;否则,溶液不饱和;(4)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判断。【解答】A.在图像中,溶液的温度保持T℃不变,因此无法得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故A错误;B.n点时水的质量为100g,固体质量为25g,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B错误;C.根据图片可知,m点时的溶质质量小于饱和时的溶质质量,因此溶液不饱和,故C错误;D.根据图片可知,T℃时,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该物质的质量为50g,即该物质的溶解度为50g,故D正确。故选D。16.(2024八上·金华期中) 老鸭汤是一道以美味著称的传统汤菜,制作原料主要有鸭、水、调料等。(1) 烹饪时,下列调料中与水充分混合形成溶液的有____。 (选填字母)A.食盐 B.料酒 C.植物油 D.胡椒粉(2)为确定烧好的整锅鸭汤咸淡情况,可用调羹舀一勺汤进行品尝,因为一勺汤与整锅汤的咸淡情况是一致的,这是因为溶液具有 的特点。(3) 吃不完的鸭汤会暂时放入冰箱,为了去除异味,冰箱中往往会放入活性炭除味,这是利用活性炭具有 的作用。【答案】(1)A;B(2)均一性(3)吸附【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解析】【分析】(1)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根据溶液的均一性解答;(3)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解答。【解答】 (1)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正确;B.料酒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正确;C.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C错误;D.胡椒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D错误。故选AB。(2)溶液具有均一性,各部分性质都相同,一勺汤与整锅汤的咸淡情况是一致的;(3)吃不完的鸭汤会暂时放入冰箱,为了去除异味,冰箱中往往会放入活性炭除味,这是利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的作用。17.(2024八上·金华期中)如图为“富氢水杯”,宜称水中富含氢气对人体有益,据图回答问题。(1)“富氢水杯”的工作原理是电解水。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为: 。产生氢气的是电源的 。(2)查阅资料可知,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在20℃时,1升水中可以溶解的氢气体积为0.001毫升,因此常温下水中不可能富含氢气,那么可以增强氢气溶解性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答案】(1)略;负极(2)加压/降温【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氢气。(2)增大气体溶解性的方法:增大压强或降低温度。【解答】(1)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产生氢气的是电源的负极。(2) 增强氢气溶解性的方法有加压或降温。18.(2024八上·金华期中) 如图是教材中出现的有关天气的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1)气象观测中是用风向标和 来观测风向和风速的。若风向标显示风从东南方向吹向西北方向,则此时的风向为 风。(2) 观测降水量时,常用雨量筒把雨水收集起来,把雨量筒内的雨水倒入雨量杯内,读出的刻度即为降雨量。它的刻度单位是 ____。A.毫克 B.毫升 C.毫米【答案】(1)风速仪;东南(2)C【知识点】风;降水【解析】【分析】(1)根据风速和风向的测量工具解答。风从哪个方向来,就叫什么风;(2)根据降水量的测量方法解答。【解答】 (1)气象观测中是用风向标和风速仪来观测风向和风速的。若风向标显示风从东南方向吹向西北方向,则此时的风向为东南风。(2)观测降水量时,常用雨量筒把雨水收集起来,把雨量筒内的雨水倒入雨量杯内,读出的刻度即为降雨量,它的刻度单位是毫米,故选C。19.(2024八上·金华期中) 如图所示,甲、乙容器中分别盛有水和酒精,当在A 处沿水平方向快速吹气时,会发现B、C管中的液体高度 .设B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为 p水,C管内酒精产生的压强为 p酒精,则p水 p酒精(以上均选填“>” “=”或“<”), B、C管中的液体上升的原因是A 处空气流速加快, 。【答案】<;=;压强减小【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由图知,管内气体压强加上液体产生的压强和大气压相等,据此可知两边液体柱产生的压强关系;流体在压强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在压强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解答】 设B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为p水,C管内酒精产生的压强为p酒精,管内气体压强为p,由图知,管内气体压强加上液体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则大气压p0=p+p水=p+p酒精,所以p水=p酒精;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则B、C管中液体高度h1当在A处沿水平方向快速吹气时,A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减小,管内气体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液体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上升。20.(2024八上·金华期中)在我校第67届运动会的开幕式上,有三组同学在操场上向全校展示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如图1所示,把两个半径约20cm的空心半球合在一起,抽去里面的空气,同学们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1) 同学们在马德堡半球实验时,往往会在两个半球的接触面上涂一层油。以下操作,目的与其一样的是 ____。A.电解水实验中加稀硫酸B.塑料吸盘使用前先蘸水C.蒸馏实验中烧瓶底部加小石粒(2) 在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时做马德堡半球实验,抽气后球内剩余空气的压强为0.4个大气压,此时拉开半球的力为 如果抽气后球内剩余空气的压强为0.1个大气压,此时拉开半球的力为 .则= .(3) 某实验室供教学用的半球,在正常气压下抽成真空后,只需四个人便可拉开。其原因是 。【答案】(1)B(2)(3)实验室用的半球直径较小,在压强差相同时,受到的大气压力也较小【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解析】【分析】(1)做马德堡半球实验时,要先将里面的空气抽出,因此两个半球的密封性十分重要,无论是涂油还是蘸水,作用都是加强密封性。(2)当半球刚被拉开时,人拉开半球用的力最大,根据公式F=(p外-p内)S计算就行。(3)根据F=pS分析解答。【解答】 (1)实验室做马德堡半球实验时,在两个半球的接触面上涂一层油,目的是防止漏气,故A不合题意;电解水实验中加稀硫酸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塑料吸盘使用前先蘸水是为了防止吸盘漏气,故B符合题意;蒸馏实验中烧瓶底部加小石粒是为了防止水暴沸,故B符合题意,故C不合题意。故选B。(2)半球的外部的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抽气后球内剩余空气的压强为0.4个大气压,所以此时球受到的内外气压差为:Δp1=p外-p内=(1-0.4)p0=0.6p0如果抽气后球内剩余空气的压强为0.1个大气压,所以此时球受到的内外气压差为:Δp2=p外-p内=(1-0.1)p=0.9p0而前后两次球的表面积S相等,由二力平衡可知,内外压力差和拉力相等,由根据 F=pS得到,则拉力之比为:;(3) 某实验室供教学用的半球,在正常气压下抽成真空后,只需四个人便可拉开。其原因是:实验室用的半球直径较小,在压强差相同时,受到的大气压力也较小。21.(2024八上·金华期中) 某科学兴趣小组探究氯化铵、氧化钙、氯化钠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三种物质各取1药匙于烧杯中分别溶于水,另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实验 水的体积 所加物质 测量液体温度/℃1 50mL 氯化铵 152 50mL 氯化钙 283 xmL 氯化钠 214 50mL 无 22(1) 表中x的值为 (2) 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 (3) 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____(填序号)。A.实验操作过程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C.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答案】(1)50mL(2)氯化铵(3)A;B【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分析】 (1)实验目的是探究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因此水的量要控制;(2)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所选的物质需溶解时吸热。(3)A.实验操作过程中若保温措施不行会影响实验效果;B.加入物质的质量必须相等,否则影响实验效果;C.探究的就是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因此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会影响实验。【解答】 (1)实验目的是探究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因此水的量要控制,所以X=50mL。(2)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说明这种物质溶解时吸热,从表中可以看出上述三种物质中氯化铵溶解时吸热,则最合适的是NH4Cl。(3)A.实验操作过程中若保温措施不行会影响实验效果,故A符合题意;B.加入物质的质量必须相等,否则影响实验效果,故B符合题意;C.探究的就是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因此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会影响实验,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AB。22.(2024八上·金华期中) 小明制作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简易气压计。将橡皮膜平铺在敞口容器上,并用胶带绑紧。检查气密性后,将吸管的A端粘在橡皮膜中心,B端靠近卡纸的M处。外界气压的变化会引起橡皮膜凹凸程度的变化,从而使吸管绕O点转动,指示气压大小变化。 (外界气温的变化对容器内气压的影响极小)(1) 现将绑有橡皮膜的容器浸没在水中,轻压橡皮膜,这一操作的 目的是 。(2) 小明将该气压计带着去爬北高峰,到山顶时吸管的B端会指向 。 (填“M点上方” “M点” “M点下方” )【答案】(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M点下方【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解析】【分析】(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2)本简易气压计从山脚到山顶时,高度增加,大气压减小,橡皮膜向外凸出,指针OB顺时针转动。【解答】 (1)现将绑有橡皮膜的容器浸没在水中,轻压橡皮膜,这一操作的目的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小明将该气压计带着去爬北高峰,高度增加,大气压减小,橡皮膜向外凸出,指针OB顺时针转动;到山顶时吸管的B端会指向M点下方。23.(2024八上·金华期中)学校科学实验小组同学为了探究气缸内气体压强p与缸内气柱长度h的关系,设计了一带有活塞(横截面积S=5cm2)并封闭了气体的密闭金属气缸,如图甲所示。某次实验过程中,活塞缓慢下压,记录数据后绘制出如图乙所示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1)活塞下压过程中,缸内气体的质量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2)当缸内气柱长度h=5厘米时,缸内气体对活塞产生的压力为 牛;(3)根据图乙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4)经测量,当缸内气体压强p为1×105Pa时,缸内气体的密度为1.3kg/m3,那么,当缸内气体压强p为5×105Pa时,缸内气体的密度为 kg/m3。【答案】(1)不变(2)100(3)缸内气体压强与缸内气柱长度成反比(4)6.5【知识点】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解析】【分析】(1)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2)根据图乙确定h=5cm时气缸内的气压,再根据F=pS计算活动对气体产生的压力。(3)根据图像形状分析气缸内压强与气柱长度的数量关系;(4)根据公式可知,当气体的质量不变时,气体的密度与气柱的长度成反比,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活塞下压过程中,缸内气体的体积减小,但是气体的质量保持不变。(2)根据图乙可知,当空气中长度h=5cm时,气压为2×105Pa,则缸内气体对活塞的压力为:F=pS=2×105Pa×5×10-4m2=100N;(3)根据图乙可知,图像为一条双曲线,则结论为:缸内气体压强与缸内气柱长度成反比;(4)根据公式可知,当气体的质量不变时,气体的密度与气柱的长度成反比,而与气压成正比;那么:;解得:ρ'=6.5kg/m3。24.(2024八上·金华期中) 某兴趣小组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设计并开展了如下的实验:步骤一:取一个如图甲所示的塑料圆筒和金属圆柱体(塑料圆筒内径和金属圆柱体直径相同),按图乙进行操作,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为F1。步骤二:如图丙所示,向烧杯中逐渐加水,直到液面与金属圆柱体上表面相平,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为F2。步骤三:如图丁所示,用滴管向塑料圆筒中加满水,调节铁夹的高度,使烧杯中液面与金属圆柱体上表面相平,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为(1)如图丙所示,此时金属圆柱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用 列式表示)。(2) 若实验中的测量结果满足 的关系,则可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3) 实验中小组发现圆柱体受到的浮力大于它排开水的重力。下列操作会引起该结果的有 ____(填字母) 。A.步骤一中弹簧测力计未调零就使用B.步骤二中液面未达到圆柱体上表面C.步骤三中塑料圆筒中的水没有加满D.步骤三未调节好铁夹的高度就读数【答案】(1)(2)(3)C;D【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 (1)由图中实验数据和称重法得出物体第1次实验时受到的浮力;(2)本实验由于没有使用溢水杯,因而必须控制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与在圆筒中添加水的体积相等,由于塑料圆筒内径和圆柱体直径相同,当高度相同时,V排=V加水,因而调节铁夹的高度,使烧杯中液面与圆柱体标记h'相平的目的是控制圆柱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与在圆筒中添加液体的体积相等;实验中金属圆柱体受到的浮力使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之后加入的水又使得弹簧测力计示数恢复原值,说明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3)在该实验中,要保证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与在圆筒中添加液体的体积相等。【解答】 (1)塑料圆筒和金属圆柱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此时测量的是总重力,则G=F1,第1次实验时金属圆柱体浸入水中后,测力计的示数F2,根据称重法测浮力可知,此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G-F2=F1-F2;(2)图乙测出了物体的重力,图丙测量的是物体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减去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物-F=F1-F2;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F3-F2;如果满足:F3=F1可以证明阿基米德原理成立;(3)A.若弹簧测力计都没有校零,F3与F2大小为变化量,对结果没有影响,故A错误;B.步骤二中液面未达到圆柱体上表面,浮力更小,圆柱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水的重力,故B错误;C.步骤三中塑料圆筒中的水没有加满,排开水的重力G排更小,圆柱体受到的浮力大于它排开水的重力,故C正确;D.若步骤三未调节好铁夹的高度就读数,因向塑料圆筒中加水后会使弹簧的长度增大(即弹簧伸长),则圆柱体会向下移动,圆柱体可能接触烧杯底部(杯底对圆柱体有向上的支持力),所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可能偏小,即测得排开水的重力偏小,可能会造成圆柱体受到的浮力大于它排开水的重力,故D正确。故选CD。25.(2024八上·金华期中) 学习了大气压后,小明想估测一下大气压的值。他准备了如下器材:不同规格的针筒、两个弹簧测力计(量程为10N)、刻度尺、一个铁丝做成的T型钩、细线、橡皮帽等。小明在实验中选了图2中B规格的针筒,发现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太小了。于是设计了图1实验装置,顺利完成了测量任务。具体步骤如下:①先读出针筒的容量为10mL,用刻度尺量出其全部刻度长度为5厘米。②把针筒活塞推至简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封住针筒的小孔。③慢慢地拉针筒,刚好拉动活塞时,两个测力计示数均为9.8N。请根据他们实验方案回答以下问题:(1)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则本次测量大气压值 p= 帕。(2) 判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小明利用自家汽车里的”胎压计”测量实际的大气压,示数如图丙所示,对比两次实验结果,小明认为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A.弹簧测力计的自重对实验有影响B.注射器中有空气未排尽C.活塞与注射器简壁间有摩擦D.注射器漏气(3)另一个同学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也完成了实验,他们选择的针筒是图2中的 (填“A”或“ C”)。(4)小明还发现:如果在针简内吸入一定质量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将气体封闭起来,在推活塞的过程中,越推越费力。由此小明想:封闭气体的体积大小是否会影响气体压强大小呢 小明取一个30mL的针筒,在针筒内壁抹润滑油,使内壁和活塞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到可忽略不计。接着他将针筒吸入一定质量的空气并连接到胎压计上,通过推拉活塞,测得数据记录如表:①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得:其他条件一定时,封闭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 (选填“大”或”小”)。②当小明不推拉活塞,即注射器内气压和外界气压都为100kPa时,注射器内的空气体积为 mL。【答案】(1)(2)B;D(3)A(4)大;9.6【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解析】【分析】 (1)已知注射器的最大刻度和全部刻度的长度,可求得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又知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5N,再利用可计算出的大气压强;(2)如果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存在摩擦力,注射器在拉力F作用下平衡时,拉力F大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从而影响测量结果;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用计算出的压强大小有偏差;注射器中有空气未全部排尽,注射器中会有很小的大气压强;(3)压力的大小跟活塞的作用面积有关,在大气压强一定时,面积越小,压力会越小,结合量程选择合适的注射器;(4)根据表中体积和压强的数值可得出结论;根据测量实际的大气压为1×105Pa;将其代入p=可求得注射器内的空气体积。【解答】 (1)已知V=10mL=10cm3=10×10-6m3,L=5cm=0.05m,则,大气压强;(2)水平拉不用考虑弹簧自重、注射器中有空气未全部排尽(注射器漏气),都可能会导致测得的大气压小于真实的大气压;而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摩擦较大,会导致测得的大气压大于真实的大气压,由两次实验结果可知,用注射器测量的大气压值偏小,所以其中一定不可能的是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摩擦较大。故选BD;(3)因为大气压强是一定的,根据公式F=pS可知,受力面积越小,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也会越小,拉动活塞的拉力也可以小一点,才不会超过量程为10N,所以当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时,可换用横截面积小的注射器,故选A;(4)①由表中封闭气体的压强p与体积V的数值可知,p与V的乘积均为960,p与体积V的数学关系式为:(压强单位为kPa,体积单位为mL),因此其他条件一定时,封闭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②已经测出实际的大气压为1×105Pa=100kPa,当小明不推拉活塞时,注射器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等,由可得,注射器内的空气体积:。26.(2024八上·金华期中)探究“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浸入深度的关系”。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烧杯、水、圆柱体(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实验要求:将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及弹簧测力计示数与浸入深度的关系用图像表示出来。实验结束后,A、B、C、D四组根据实验过程及结果画出了以下四幅图像,并进行汇报。(1)这四幅图像中,有一幅图是错误的,你认为错误的是: ;(2)根据图像A和C,得出F1、F2、F3三者的等量关系是 ;(3)A、B、C三种物质中密度最大的是 ;(4)根据图像B,计算出该物质的密度为 g/cm3。【答案】(1)D(2)F1-F2=F3或F1=F2+F3(3)A(4)2【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未完全浸没时,浮力随着浸入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完全浸没时,深度增加,浮力大小不变,所以物体所受拉力应先减小后不变,所以 a是描述拉力与深度关系的,b是描述浮力与深度关系的,当物体刚好完全浸没时,此时拉力开始不变,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也开始不变,据此对D同学所画的图形进行分析;(2)图象中的F1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图象中的F2表示物体全部浸没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3表示物体全部浸没后,物体所受的浮力;物体全部浸没后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浮力、拉力,此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的是平衡力,据此得出F1、F2、F3三者的等量关系;(3)物体的体积相同,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相同,由ABC三图可知,A图中F2最大,据F1、F2、F3三者的等量关系可知A图中物体的重力最大,据密度公式算出密度最大物质;(4)图B可知,图B中F2=F3,代入等式F1=F2+F3,再根据阿基米德浮力公式和重力公式可计算出该物质的密度。【解答】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未完全浸没时,浮力随着浸入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完全浸没时,深度增加,浮力大小不变,所以物体所受拉力应先减小后不变,所以 a是描述拉力与深度关系的,b是描述浮力与深度关系的,当物体刚好完全浸没时,此时拉力开始不变,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也开始不变,但图D中拉力开始不变时浮力还在增大,所以D同学所画的图形是错误的;(2)图像A和C中,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未完全浸没时,浮力随着浸入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完全浸没时,深度增加,浮力大小不变,所以物体所受拉力应先减小后不变,所以a是描述拉力与深度关系的,b是描述浮力与深度关系的;图象中的F1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图象中的F2表示物体全部浸没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3表示物体全部浸没后,物体所受的浮力;物体全部浸没后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浮力、拉力,此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的是平衡力,即重力等于浮力加拉力,所以:F1=F2+F3;(3)与(2)分析同理,图B中物体受力也符合:F1=F2+F3;物体的体积相同,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相同,所以A、B、C三图中F3相等;由ABC三图可知,A图中F2最大,此时F1最大;A图中物体的重力最大,质量最大,体积相同,由:知A图中物质密度最大。(4)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中,物体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由图B可知,图B中F2=F3,代入等式F1=F2+F3可得:F1=2F3;根据阿基米德浮力公式和重力公式可得:m物g=2ρ水gVρ物gV=2ρ水gVρ物=2ρ水=2×1g/cm3=2g/cm3。故答案为:(1)D;(2)F1=F2+F3;(3)A;(4)2。27.(2024八上·金华期中) 为了探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五组实验。实验组 A B C D E实验温度 20℃ 20℃ 20℃ 20℃ 80℃加入溶剂种类 水 酒精 水 水 水加入溶剂质量 20g 20g 10g 10g 10g加入固体种类 硝酸钾 硝酸钾 硝酸钾 食盐 硝酸钾加入固体质量 10g 10g 10g 10g 10g溶解固体质量 6.2g 0g 3.1g 3.6g 10g(1) 分析上表,对比A、B组,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2) 在C组实验中,该同学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实验(假设溶液损失不计)用电子天平称取10g硝酸钾,放入烧杯中。量取 10.0mL 水,倒入上述烧杯中,称量烧杯、硝酸钾和水的总质量为m1g; 搅拌至硝酸钾不再溶解为止。过滤,称量所得硝酸钾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g。计算: m1- m2= g(结合C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3) 将溶质改成食盐,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实验。由本实验可推知, 时食盐的溶解能力 (填>、<或=)硝酸钾的溶解能力。(4) 根据实验结果,小姚得出了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质量有关的结论,但是小胡认为小姚的说法不对。你支持谁的观点 请你利用本实验的数据来分析说明你的观点: 。【答案】(1)溶剂的种类对固体溶解性的影响(2)6.9(3)>(4)小胡。根据AC两组实验数据可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相同质量的溶剂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是相等的。【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分析】 (1)通过比较表格中各个因素,去除相同因素,不同的因素即为第一组实验探究的内容,可以据此完成解答;(2)比较第二组数据结合题给的信息可以完成该题的解答,其中注意在本实验中烧杯和水的质量不变,变化的是硝酸钾的质量,从而可以求出m1和m2的差;(3)将CD两组数据比较,确定10g水中最多溶解两种物质的质量多少即可。(4)根据A、C两组实验分析解答。【解答】 (1)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在第一组实验中只有溶剂不同,其它条件都是相同的,所以第一组实验研究的因素是溶剂种类;(2)烧杯、硝酸钾和水的总质量为m1g;而过滤后,称量所得硝酸钾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g。由于烧杯的质量和水的质量不会改变,所以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溶解了硝酸钾的质量为3.1g,即没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10g-3.1g=6.9g,从而可以知道m1-m2=6.9g;(3)根据CD两组实验可知,20℃时,10g水中同时加入10g两种物质,溶解硝酸钾3.1g,溶解氯化钠3.6g,则氯化钠的溶解能力大于硝酸钾的溶解能力。(4)我支持小胡的观点,理由是:A组和C组实验换算后都是10克水最多溶解硝酸钾3.1克,溶解性大小相同。28.(2024八上·金华期中) 小茗同学将200克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做如图操作,请通过计算回答以下问题。(1) 转移后甲杯中含有溶质硝酸钾多少克 往甲杯溶液加入4克硝酸钾固体完全溶解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结果保留到0.1%)(2) 若将乙杯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钾溶液,则需加水多少克 【答案】(1)转移后甲杯中含有溶质硝酸钾的质量为100×20%=20克;往甲杯溶液加入4克硝酸钾固体完全溶解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解:设将乙杯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钾溶液需加水x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100+x)×5%=100×20%,解得:x=300克,故需加水300克。【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分数=;(2)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据此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方程计算即可。29.(2024八上·金华期中)我国某地使用“沉管法”建跨海隧道:用钢筋水泥等材料浇筑若干个中空管段,用隔墙封闭两端并使其漂浮在水中; 用拖船牵引至指定位置,向管段中的水箱注水使其下沉(如图);对下沉的多个管段进行依次连接,拆除隔墙形成隧道。(1) 图中,当往水箱中注水的质量为6×104千克时,管段刚好能够在水下匀速缓慢下沉。若管段排开水的体积为3.06×103米3,则注水前管段与水箱的总质量为多少千克 (海水密度取 千克/米3)(2) 管段隔墙设计需要考虑其下沉到海底时受到的压力大小。这一压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 (写出一种即可)【答案】(1)管段受到的浮力F浮=ρ液gV排=1.0×103kg/m3×10N/kg×3.06×103m3=3.06×107N;管段匀速下沉,根据二力平衡可得,注水后管段的总重力G总=F浮=3.06×107N;则注水前管段与水箱的总质量。(2)下沉深度/隔墙面积/海水密度等【知识点】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海水密度和管段排开液体的体积已知,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到管段所受到的浮力,由管段匀速下沉得到管段总重力等于浮力,由G=mg求出管段的总质量,总质量减去注入水的质量,得到注水前管段与水箱的总质量。(3)利用和p=ρ液gh进行分析即可。【解答】 (3)由压强的变形公式F=pS知物体在海水中受到的压力与其受到的压强和受力面积有关;由p=ρ液gh知物体在海水中受到的压强与海水的密度、海底的深度有关,故管段隔墙下沉到海底时受到的压力大小与海水的密度、海底深度、隔墙面积等有关。30.(2024八上·金华期中) 高压锅最早的名字叫“帕平锅”,是一位叫丹尼斯.帕平的医生发明的,期初只是作为消毒工具,现为厨房常用锅具。(1) 图甲为高压锅的构造,图乙为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图像,(当地气压为 若高压锅出气孔的横截面积为10mm2) ,压在出气孔上的限压阀的质量为70克。通过计算并对照图像说明,利用这种高压锅烧水时,最高温度大约是多少 (2) 若要把这种高压锅销售到两藏地区,在保证高压锅安全使用的前提下,用这种高压锅烧水时,要达到同样的最高温度。你认为需要怎样改进 。(3) 某科学小组的同学针对这种高压锅不能调温度的缺点,对这种普通高压锅进行了技术改造,如图丙所示。工作原理:调节螺丝可以上下旋转,当往下旋转时,弹簧对限压阀的压力变大。若要增大锅内蒸煮时的温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____(填字母)。A.适当增大排气孔的直径 B.调节螺丝往上旋转C.调节螺丝往下旋转 D.适当加大火力蒸煮【答案】(1),所以温度在115-117℃之间都可(2)加大限压阀的质量(3)C【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计算出限压阀自重产生的压强,再根据锅内气压=大气压强+自重压强计算出锅内的最高气压,最后通过乙图确定锅内的最高温度。(2)首先根据平衡力的知识确定锅内压强、限压阀自重产生压强和大气压强的数量关系,再根据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规律确定大气压强的变化,进而确定限压阀自重的变化即可;(3) 要增大锅内蒸煮时的温度,则应该增大向下的力。【解答】 (2)当限压阀要起而未起来时,限压阀受到向下的重力,向下的大气压力和向上的锅内压力,即p0S+mg=pS。锅内水的温度不变,那么锅内气压p保持不变,两藏地区海拔高气p0压小,因此必须增大mg,也就是增大限压阀的质量(或减小放气孔的孔径)。(3) A.由(2)可知,增大排气孔的直径,会减小锅内的最大企业,因此会降低锅内蒸煮时的最高温度,故A不合题意;BC.弹簧对限压阀的压力变大时,会增大锅内蒸煮时的温度,故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D.适当加大火力蒸煮不会影响锅内蒸煮时的温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1.(2024八上·金华期中) 下表为硫酸密度与硫酸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密度 (g/mL) 1.01 1.07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 1.81 1.84质量分数 (%)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有一物块A,其体积为500cm3,密度为1.30g/cm3。一只容器中盛有某硫酸溶液5kg, 将物块A放入该溶液中静止后如图所示,此时物块A有 的体积露出液面。(1) 求物块A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2) 求这种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要使物块A全部浸入溶液中,至少需要往容器中加水多少千克 (容器足够大,加水后溶液不溢出。)【答案】(1)物块A漂浮在稀硫酸中,其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相等,所以静止时受到的浮力:(2)由于物块A漂浮在稀硫酸中,,即:解得:,查表可知这种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60%(3)要使物块A全部浸入溶液中,需加入水,并且使液体密度等于物体A的密度,由表中数据可知硫酸溶液此时的质量分数为40%;加水的过程中,硫酸质量不变,则所加水的质量:。【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物块A漂浮在稀硫酸中,其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相等,根据 计算物体A静止时受到的浮力;(2)由于物块A漂浮在稀硫酸中,所以其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相等,根据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硫酸的密度,然后根据表格确定溶质质量分数。(3)要使物块A全部浸入溶液中,需加入水,并且使液体密度等于物体A的密度,由表中数据确定硫酸溶液此时的质量分数,然后根据溶质质量不变列方程计算稀释后溶液质量,再减去原来硫酸溶液的质量即可。32.(2024八上·金华期中)如图1所示意,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立方体木块,下面用一段细线与木块相连,细线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多)。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如图2所示意,若细线中的拉力用F表示,容器中水的深度用h表示,则图3描述拉力F随深度h变化的关系图象。(g=10N/ kg)(1) 图3中的A点对应木块在水中的位置是处于 状态 (2) 求该木块的密度为多少 (3) 请在图4中作出在此过程中木块所受浮力F随水位h变化的大致图像。【答案】(1)漂浮(2)木块的体积:,木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则木块的重力:,则木块的质量:,木块的密度:(3)【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解析】【分析】 (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当物体不受绳子拉力作用时,物体只受重力和浮力的作用;(2)已知立方体木块的边长可求得其体积,该木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V排=V,根据F浮=ρgV排可求出木块浸没在水中的浮力;由图丙可知浸没时绳子的拉力,根据平衡条件求出木块的重力,根据G=mg求出木块的质量,再利用可求出木块的密度;(3)分析物体从液面逐渐浸入直到浸没的过程中、圆柱体完全浸没后的浮力变化,然后作图。【解答】 (1)根据图3中的A点对应木块在水中的位置可知,物体只受重力和浮力的作用,绳子对物体的拉力为零,并且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部分体积露出水面,因此此时处于漂浮状态;(3)由前面分析可知,木块先静止在底部,水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木块缓慢上浮(可认为是漂浮),线拉直后,继续加水直到浸没;即浮力先随排开液体体积的增加而均匀增大,其次是浮力的大小保持6N不变,然后浮力又增大,当物体全浸入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浮力保持10N不变,如下图所示:1 / 1浙江省金华市第五中学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科学期中质量检测试卷(1-2章)1.(2024八上·金华期中)奔腾不息的江河、晶莹剔透的冰川……我们周围充满了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陆地淡水资源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B.水资源开发利用后,都能很快恢复C.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D.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2.(2024八上·金华期中)金华气象台某日发布天气预报如下:今天阴,全天气温7—15℃,北风2级,相对湿度89%。下列关于这则天气预报的说法正确的是()A.阴雨天气是受高压的控制 B.最高气温15℃出现在正午C.风速可以用风速仪来测定 D.相对湿度越大降水概率越低3.(2024八上·金华期中)台风多发生于夏季,属于水循环的组成部分。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台风发生时,过程⑦也在进行B.台风中携带的水汽主要来自过程③C.台风带来的降水有利于缓解夏季旱情D.台风带来的降水会使过程⑤中的流量增加4.(2024八上·金华期中)如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 B.C. D.5.(2024八上·金华期中) 在校运动会开幕式的超级科学秀上,某同学向大家展示了“悬浮气球”,以下关于“悬浮气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气球能悬浮,是因为它所受的总重力等于浮力B.气球内充入的气体是空气C.若去掉气球的配重,则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气球会升空D.气球在上升过程中,球内压强大于球外压强,气球不断膨胀,升到一定高度后破裂6.(2024八上·金华期中) 如图所示为一个一次性降温杯的示意图。岩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 物温度明显下降。制造此降温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蔗糖 D.食盐7.(2024八上·金华期中) 假如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飞机机翼的截面形状应该与现在的相反B.两艘并列同向行驶的船只离得比较近也不会相撞C.地铁、火车站的站台因此而没必要再设置安全线D.室外刮大风时,窗口的窗帘将向内飘8.(2024八上·金华期中) 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和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B.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C.烧杯和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D.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瓶内的水可能会沸腾9.(2024八上·金华期中)如图,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C.乙实验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②中称取食盐为 5g,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无影响10.(2024八上·金华期中) 如图所示,在三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丙三种液体; 将三个完全相同的铜球,分别沉入容器底部,当铜球静止时,容器底部受到铜球的压力大小关系是 则液体密度相比较( )A.甲的最小 B.乙的最小 C.丙的最小 D.一样大11.(2024八上·金华期中) 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12.(2024八上·金华期中) 2024年11月4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返回地球。返回舱返回过程中,需高速穿过大气层。关于地球大气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层能保护地球,减少小天体的撞击B.雷电风雨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C.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D.返回舱返回地球时依次经过外层→暖层→平流层→中间层→对流层13.(2024八上·金华期中)如图所示,将装满水的瓶子倒放在一个水槽内,因不慎,瓶底被碰破一个小孔,此时瓶内的水将( )A.从小孔喷出B.要下降,直到液面与水槽面齐平C.不喷出也不下降D.无法判定14.(2024八上·金华期中) t℃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A的质量分数为15%;B物质的溶解度是25 g/100 g水,C物质的10g饱和溶液蒸干后可得1.5 g固体。若取等质量的3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则3种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的大小顺序是( )A.A>C>B B.C>A>B C.B>C=A D.A>B>C15.(2024八上·金华期中)T℃时,某固体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如图中的斜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n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C.图中m点表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D.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50g16.(2024八上·金华期中) 老鸭汤是一道以美味著称的传统汤菜,制作原料主要有鸭、水、调料等。(1) 烹饪时,下列调料中与水充分混合形成溶液的有____。 (选填字母)A.食盐 B.料酒 C.植物油 D.胡椒粉(2)为确定烧好的整锅鸭汤咸淡情况,可用调羹舀一勺汤进行品尝,因为一勺汤与整锅汤的咸淡情况是一致的,这是因为溶液具有 的特点。(3) 吃不完的鸭汤会暂时放入冰箱,为了去除异味,冰箱中往往会放入活性炭除味,这是利用活性炭具有 的作用。17.(2024八上·金华期中)如图为“富氢水杯”,宜称水中富含氢气对人体有益,据图回答问题。(1)“富氢水杯”的工作原理是电解水。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为: 。产生氢气的是电源的 。(2)查阅资料可知,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在20℃时,1升水中可以溶解的氢气体积为0.001毫升,因此常温下水中不可能富含氢气,那么可以增强氢气溶解性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18.(2024八上·金华期中) 如图是教材中出现的有关天气的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1)气象观测中是用风向标和 来观测风向和风速的。若风向标显示风从东南方向吹向西北方向,则此时的风向为 风。(2) 观测降水量时,常用雨量筒把雨水收集起来,把雨量筒内的雨水倒入雨量杯内,读出的刻度即为降雨量。它的刻度单位是 ____。A.毫克 B.毫升 C.毫米19.(2024八上·金华期中) 如图所示,甲、乙容器中分别盛有水和酒精,当在A 处沿水平方向快速吹气时,会发现B、C管中的液体高度 .设B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为 p水,C管内酒精产生的压强为 p酒精,则p水 p酒精(以上均选填“>” “=”或“<”), B、C管中的液体上升的原因是A 处空气流速加快, 。20.(2024八上·金华期中)在我校第67届运动会的开幕式上,有三组同学在操场上向全校展示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如图1所示,把两个半径约20cm的空心半球合在一起,抽去里面的空气,同学们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1) 同学们在马德堡半球实验时,往往会在两个半球的接触面上涂一层油。以下操作,目的与其一样的是 ____。A.电解水实验中加稀硫酸B.塑料吸盘使用前先蘸水C.蒸馏实验中烧瓶底部加小石粒(2) 在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时做马德堡半球实验,抽气后球内剩余空气的压强为0.4个大气压,此时拉开半球的力为 如果抽气后球内剩余空气的压强为0.1个大气压,此时拉开半球的力为 .则= .(3) 某实验室供教学用的半球,在正常气压下抽成真空后,只需四个人便可拉开。其原因是 。21.(2024八上·金华期中) 某科学兴趣小组探究氯化铵、氧化钙、氯化钠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三种物质各取1药匙于烧杯中分别溶于水,另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实验 水的体积 所加物质 测量液体温度/℃1 50mL 氯化铵 152 50mL 氯化钙 283 xmL 氯化钠 214 50mL 无 22(1) 表中x的值为 (2) 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 (3) 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____(填序号)。A.实验操作过程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C.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22.(2024八上·金华期中) 小明制作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简易气压计。将橡皮膜平铺在敞口容器上,并用胶带绑紧。检查气密性后,将吸管的A端粘在橡皮膜中心,B端靠近卡纸的M处。外界气压的变化会引起橡皮膜凹凸程度的变化,从而使吸管绕O点转动,指示气压大小变化。 (外界气温的变化对容器内气压的影响极小)(1) 现将绑有橡皮膜的容器浸没在水中,轻压橡皮膜,这一操作的 目的是 。(2) 小明将该气压计带着去爬北高峰,到山顶时吸管的B端会指向 。 (填“M点上方” “M点” “M点下方” )23.(2024八上·金华期中)学校科学实验小组同学为了探究气缸内气体压强p与缸内气柱长度h的关系,设计了一带有活塞(横截面积S=5cm2)并封闭了气体的密闭金属气缸,如图甲所示。某次实验过程中,活塞缓慢下压,记录数据后绘制出如图乙所示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1)活塞下压过程中,缸内气体的质量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2)当缸内气柱长度h=5厘米时,缸内气体对活塞产生的压力为 牛;(3)根据图乙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4)经测量,当缸内气体压强p为1×105Pa时,缸内气体的密度为1.3kg/m3,那么,当缸内气体压强p为5×105Pa时,缸内气体的密度为 kg/m3。24.(2024八上·金华期中) 某兴趣小组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设计并开展了如下的实验:步骤一:取一个如图甲所示的塑料圆筒和金属圆柱体(塑料圆筒内径和金属圆柱体直径相同),按图乙进行操作,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为F1。步骤二:如图丙所示,向烧杯中逐渐加水,直到液面与金属圆柱体上表面相平,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为F2。步骤三:如图丁所示,用滴管向塑料圆筒中加满水,调节铁夹的高度,使烧杯中液面与金属圆柱体上表面相平,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为(1)如图丙所示,此时金属圆柱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用 列式表示)。(2) 若实验中的测量结果满足 的关系,则可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3) 实验中小组发现圆柱体受到的浮力大于它排开水的重力。下列操作会引起该结果的有 ____(填字母) 。A.步骤一中弹簧测力计未调零就使用B.步骤二中液面未达到圆柱体上表面C.步骤三中塑料圆筒中的水没有加满D.步骤三未调节好铁夹的高度就读数25.(2024八上·金华期中) 学习了大气压后,小明想估测一下大气压的值。他准备了如下器材:不同规格的针筒、两个弹簧测力计(量程为10N)、刻度尺、一个铁丝做成的T型钩、细线、橡皮帽等。小明在实验中选了图2中B规格的针筒,发现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太小了。于是设计了图1实验装置,顺利完成了测量任务。具体步骤如下:①先读出针筒的容量为10mL,用刻度尺量出其全部刻度长度为5厘米。②把针筒活塞推至简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封住针筒的小孔。③慢慢地拉针筒,刚好拉动活塞时,两个测力计示数均为9.8N。请根据他们实验方案回答以下问题:(1)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则本次测量大气压值 p= 帕。(2) 判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小明利用自家汽车里的”胎压计”测量实际的大气压,示数如图丙所示,对比两次实验结果,小明认为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A.弹簧测力计的自重对实验有影响B.注射器中有空气未排尽C.活塞与注射器简壁间有摩擦D.注射器漏气(3)另一个同学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也完成了实验,他们选择的针筒是图2中的 (填“A”或“ C”)。(4)小明还发现:如果在针简内吸入一定质量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将气体封闭起来,在推活塞的过程中,越推越费力。由此小明想:封闭气体的体积大小是否会影响气体压强大小呢 小明取一个30mL的针筒,在针筒内壁抹润滑油,使内壁和活塞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到可忽略不计。接着他将针筒吸入一定质量的空气并连接到胎压计上,通过推拉活塞,测得数据记录如表:①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得:其他条件一定时,封闭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 (选填“大”或”小”)。②当小明不推拉活塞,即注射器内气压和外界气压都为100kPa时,注射器内的空气体积为 mL。26.(2024八上·金华期中)探究“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浸入深度的关系”。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烧杯、水、圆柱体(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实验要求:将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及弹簧测力计示数与浸入深度的关系用图像表示出来。实验结束后,A、B、C、D四组根据实验过程及结果画出了以下四幅图像,并进行汇报。(1)这四幅图像中,有一幅图是错误的,你认为错误的是: ;(2)根据图像A和C,得出F1、F2、F3三者的等量关系是 ;(3)A、B、C三种物质中密度最大的是 ;(4)根据图像B,计算出该物质的密度为 g/cm3。27.(2024八上·金华期中) 为了探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五组实验。实验组 A B C D E实验温度 20℃ 20℃ 20℃ 20℃ 80℃加入溶剂种类 水 酒精 水 水 水加入溶剂质量 20g 20g 10g 10g 10g加入固体种类 硝酸钾 硝酸钾 硝酸钾 食盐 硝酸钾加入固体质量 10g 10g 10g 10g 10g溶解固体质量 6.2g 0g 3.1g 3.6g 10g(1) 分析上表,对比A、B组,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2) 在C组实验中,该同学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实验(假设溶液损失不计)用电子天平称取10g硝酸钾,放入烧杯中。量取 10.0mL 水,倒入上述烧杯中,称量烧杯、硝酸钾和水的总质量为m1g; 搅拌至硝酸钾不再溶解为止。过滤,称量所得硝酸钾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g。计算: m1- m2= g(结合C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3) 将溶质改成食盐,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实验。由本实验可推知, 时食盐的溶解能力 (填>、<或=)硝酸钾的溶解能力。(4) 根据实验结果,小姚得出了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质量有关的结论,但是小胡认为小姚的说法不对。你支持谁的观点 请你利用本实验的数据来分析说明你的观点: 。28.(2024八上·金华期中) 小茗同学将200克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做如图操作,请通过计算回答以下问题。(1) 转移后甲杯中含有溶质硝酸钾多少克 往甲杯溶液加入4克硝酸钾固体完全溶解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结果保留到0.1%)(2) 若将乙杯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钾溶液,则需加水多少克 29.(2024八上·金华期中)我国某地使用“沉管法”建跨海隧道:用钢筋水泥等材料浇筑若干个中空管段,用隔墙封闭两端并使其漂浮在水中; 用拖船牵引至指定位置,向管段中的水箱注水使其下沉(如图);对下沉的多个管段进行依次连接,拆除隔墙形成隧道。(1) 图中,当往水箱中注水的质量为6×104千克时,管段刚好能够在水下匀速缓慢下沉。若管段排开水的体积为3.06×103米3,则注水前管段与水箱的总质量为多少千克 (海水密度取 千克/米3)(2) 管段隔墙设计需要考虑其下沉到海底时受到的压力大小。这一压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 (写出一种即可)30.(2024八上·金华期中) 高压锅最早的名字叫“帕平锅”,是一位叫丹尼斯.帕平的医生发明的,期初只是作为消毒工具,现为厨房常用锅具。(1) 图甲为高压锅的构造,图乙为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图像,(当地气压为 若高压锅出气孔的横截面积为10mm2) ,压在出气孔上的限压阀的质量为70克。通过计算并对照图像说明,利用这种高压锅烧水时,最高温度大约是多少 (2) 若要把这种高压锅销售到两藏地区,在保证高压锅安全使用的前提下,用这种高压锅烧水时,要达到同样的最高温度。你认为需要怎样改进 。(3) 某科学小组的同学针对这种高压锅不能调温度的缺点,对这种普通高压锅进行了技术改造,如图丙所示。工作原理:调节螺丝可以上下旋转,当往下旋转时,弹簧对限压阀的压力变大。若要增大锅内蒸煮时的温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____(填字母)。A.适当增大排气孔的直径 B.调节螺丝往上旋转C.调节螺丝往下旋转 D.适当加大火力蒸煮31.(2024八上·金华期中) 下表为硫酸密度与硫酸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密度 (g/mL) 1.01 1.07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 1.81 1.84质量分数 (%)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有一物块A,其体积为500cm3,密度为1.30g/cm3。一只容器中盛有某硫酸溶液5kg, 将物块A放入该溶液中静止后如图所示,此时物块A有 的体积露出液面。(1) 求物块A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2) 求这种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要使物块A全部浸入溶液中,至少需要往容器中加水多少千克 (容器足够大,加水后溶液不溢出。)32.(2024八上·金华期中)如图1所示意,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立方体木块,下面用一段细线与木块相连,细线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多)。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如图2所示意,若细线中的拉力用F表示,容器中水的深度用h表示,则图3描述拉力F随深度h变化的关系图象。(g=10N/ kg)(1) 图3中的A点对应木块在水中的位置是处于 状态 (2) 求该木块的密度为多少 (3) 请在图4中作出在此过程中木块所受浮力F随水位h变化的大致图像。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解析】【分析】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解答】 地球上水的总贮量约有13.9亿km3,其中约97%为海洋咸水,水资源开发利用后,不都能很快恢复,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故选D。2.【答案】C【知识点】天气的概念;天气预报与天气图【解析】【分析】高压从气流来说是反气旋;反气旋的气流为北顺南逆辐散,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天气晴朗。低压,从气流来说是气旋气旋的气流为北逆南顺辐合,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在14时前后,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空气湿度越大,降水概率越大。【解答】A、高气压气流下沉,水汽难以凝结,天气晴朗,不符合题意。B、一天之中的最高气温15℃出现在14时前后而不是正午,不符合题意。C、根据课本内容可知,风速可以用风速仪来测定,故符合题意。D、根据课本内容可知,相对湿度越大降水概率越大,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3.【答案】B【知识点】水循环【解析】【分析】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解答】A.在图中台风发生时,过程⑦是蒸发作用也在进行,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台风中携带的水汽主要来自过程①海水蒸发,故B错误,但符合题意;C.台风带来的降水有利于缓解夏季旱情,故C正确 ,但不符合题意 ;D.台风带来的降水会使过程⑤地表径流中的流量增加,故D正确 ,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4.【答案】D【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解析】【分析】海水的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也慢;沙子的比热容少,升温快降温也快。晴天的太阳辐射比阴天大,所以晴天白天的温度更高;夜间更冷。【解答】 昼夜温差最小的是海洋,白天和晚上都是多云的情况;故答案为:D5.【答案】B【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A.根据悬浮条件判断;B.比较气球重力和受到浮力的大小,从而确定它的运动状态;C.根据浮沉条件判断;D.根据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判断。【解答】A.气球能悬浮,是因为它所受的总重力等于浮力,故A正确不合题意;B.气球内充入的气体是空气,那么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由于下面有配重,那么浮力小于重力,因此气球会下沉,故B错误符合题意;C.若去掉气球的配重,则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气球会升空,故C正确不合题意;D.气球在上升过程中,球内压强大于球外压强,气球不断膨胀,升到一定高度后破裂,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6.【答案】A【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解析】【分析】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明显下降,根据常见物质的溶解吸放热情况进行分析。【解答】 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明显下降。A.硝酸铵与水混合时,吸收热量,故A正确;B.氢氧化钠溶解时放出热量,故B错误;C.蔗糖溶于水没有明显的热效应,故C错误;D.食盐溶于水没有明显的热效应,故D错误。故选A。7.【答案】C【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分析】 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如果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则会出现与生活中正常现象相反的现象。【解答】 如果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规律相反,则:A.要想产生向上的升力,飞机翅膀的截面形状应该反过来,上平下凸,故A正确不合题意;B.两艘并列同向行驶的船只不会相撞而是会分离,故B正确不合题意;C.列车经过时产生的气压差会将人推离列车,对人来说也不安全,站台安全线还是有必要设置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D. 室外刮大风时,室外的气压大于室内,则窗口的窗帘将向内飘 ,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8.【答案】B【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解析】【分析】 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收热量。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解答】 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玻璃瓶内的压强大于外界压强。烧杯内的水在一定气压下,达到水的沸点,还能不断吸收热量,能沸腾。玻璃瓶内的气压高,水的沸点高,玻璃瓶内的水要从烧杯中的水吸收热量,玻璃瓶内的水最高达到烧杯内水的沸点,不能达到玻璃瓶内水的沸点,玻璃瓶内的水一定不能沸腾。故选B。9.【答案】C【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解答】A、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即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一步是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故A错误;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能够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飞溅;玻璃棒的作用不相同,故B错误;C、量取的水为42g,溶质质量分数=10.6%,可知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故C正确;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烧杯刚刚用清水洗过,会造成溶剂的质量偏大,则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故D错误;故答案为:C。10.【答案】C【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 铜球对容器底有压力作用,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判断容器对铜球的支持力。再对铜球进行受力分析,判断铜球受到的浮力,最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液体的密度。【解答】 容器底受到铜球的压力大小关系是F甲<F乙<F丙,所以铜球在甲乙丙容器中受到的支持力大小关系为F甲<F乙<F丙,铜球浸没在液体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支持力作用,铜球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所以G=F支+F浮,因为铜球的重力相同,甲乙丙受到的支持力关系为甲<F乙<F丙,所以F甲浮>F乙浮>F丙浮,三个铜球的体积相同,浸没在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根据F浮=ρ液gV排,所以甲容器中液体密度最大,丙容器中液体密度最小。故选C。11.【答案】A【知识点】化学反应的实质【解析】【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判断;【解答】 由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顺序是:①②③④。故选A。12.【答案】D【知识点】大气层的作用【解析】【分析】 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解答】 根据所学可知,小天体坠落地球需经过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最后消失或减小,从而减少小天体的撞击,所以大气层能保护地球,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对流层含有几乎全部水汽和杂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显著,雷电风雨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按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降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运动等特征,大气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故飞船返回过程中,依次穿越的大气层是外层、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3.【答案】B【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当瓶底没有破时,由于外界大气压的作用,瓶中的水不会下降。当瓶底被碰破时,瓶中水的上方也有了大气压。【解答】当瓶底被碰破一个小孔时,外界气压大于瓶中的气压,根据压强差,水向下流。故答案为:B。14.【答案】C【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溶质质量分数公式析,求出B和C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比较。【解答】B物质的溶解度是25g,则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0%,C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5%,取等质量的3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则B含有的溶质最多,A和C一样多。故答案为:C。15.【答案】D【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提取信息判断;(2)溶质质量分数=;(3)如果溶质质量等于或大于溶解度,那么该溶液饱和;否则,溶液不饱和;(4)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判断。【解答】A.在图像中,溶液的温度保持T℃不变,因此无法得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故A错误;B.n点时水的质量为100g,固体质量为25g,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B错误;C.根据图片可知,m点时的溶质质量小于饱和时的溶质质量,因此溶液不饱和,故C错误;D.根据图片可知,T℃时,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该物质的质量为50g,即该物质的溶解度为50g,故D正确。故选D。16.【答案】(1)A;B(2)均一性(3)吸附【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解析】【分析】(1)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根据溶液的均一性解答;(3)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解答。【解答】 (1)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正确;B.料酒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正确;C.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C错误;D.胡椒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D错误。故选AB。(2)溶液具有均一性,各部分性质都相同,一勺汤与整锅汤的咸淡情况是一致的;(3)吃不完的鸭汤会暂时放入冰箱,为了去除异味,冰箱中往往会放入活性炭除味,这是利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的作用。17.【答案】(1)略;负极(2)加压/降温【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氢气。(2)增大气体溶解性的方法:增大压强或降低温度。【解答】(1)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产生氢气的是电源的负极。(2) 增强氢气溶解性的方法有加压或降温。18.【答案】(1)风速仪;东南(2)C【知识点】风;降水【解析】【分析】(1)根据风速和风向的测量工具解答。风从哪个方向来,就叫什么风;(2)根据降水量的测量方法解答。【解答】 (1)气象观测中是用风向标和风速仪来观测风向和风速的。若风向标显示风从东南方向吹向西北方向,则此时的风向为东南风。(2)观测降水量时,常用雨量筒把雨水收集起来,把雨量筒内的雨水倒入雨量杯内,读出的刻度即为降雨量,它的刻度单位是毫米,故选C。19.【答案】<;=;压强减小【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由图知,管内气体压强加上液体产生的压强和大气压相等,据此可知两边液体柱产生的压强关系;流体在压强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在压强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解答】 设B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为p水,C管内酒精产生的压强为p酒精,管内气体压强为p,由图知,管内气体压强加上液体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则大气压p0=p+p水=p+p酒精,所以p水=p酒精;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则B、C管中液体高度h1当在A处沿水平方向快速吹气时,A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减小,管内气体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液体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上升。20.【答案】(1)B(2)(3)实验室用的半球直径较小,在压强差相同时,受到的大气压力也较小【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解析】【分析】(1)做马德堡半球实验时,要先将里面的空气抽出,因此两个半球的密封性十分重要,无论是涂油还是蘸水,作用都是加强密封性。(2)当半球刚被拉开时,人拉开半球用的力最大,根据公式F=(p外-p内)S计算就行。(3)根据F=pS分析解答。【解答】 (1)实验室做马德堡半球实验时,在两个半球的接触面上涂一层油,目的是防止漏气,故A不合题意;电解水实验中加稀硫酸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塑料吸盘使用前先蘸水是为了防止吸盘漏气,故B符合题意;蒸馏实验中烧瓶底部加小石粒是为了防止水暴沸,故B符合题意,故C不合题意。故选B。(2)半球的外部的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抽气后球内剩余空气的压强为0.4个大气压,所以此时球受到的内外气压差为:Δp1=p外-p内=(1-0.4)p0=0.6p0如果抽气后球内剩余空气的压强为0.1个大气压,所以此时球受到的内外气压差为:Δp2=p外-p内=(1-0.1)p=0.9p0而前后两次球的表面积S相等,由二力平衡可知,内外压力差和拉力相等,由根据 F=pS得到,则拉力之比为:;(3) 某实验室供教学用的半球,在正常气压下抽成真空后,只需四个人便可拉开。其原因是:实验室用的半球直径较小,在压强差相同时,受到的大气压力也较小。21.【答案】(1)50mL(2)氯化铵(3)A;B【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分析】 (1)实验目的是探究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因此水的量要控制;(2)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所选的物质需溶解时吸热。(3)A.实验操作过程中若保温措施不行会影响实验效果;B.加入物质的质量必须相等,否则影响实验效果;C.探究的就是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因此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会影响实验。【解答】 (1)实验目的是探究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因此水的量要控制,所以X=50mL。(2)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说明这种物质溶解时吸热,从表中可以看出上述三种物质中氯化铵溶解时吸热,则最合适的是NH4Cl。(3)A.实验操作过程中若保温措施不行会影响实验效果,故A符合题意;B.加入物质的质量必须相等,否则影响实验效果,故B符合题意;C.探究的就是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因此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会影响实验,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AB。22.【答案】(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M点下方【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解析】【分析】(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2)本简易气压计从山脚到山顶时,高度增加,大气压减小,橡皮膜向外凸出,指针OB顺时针转动。【解答】 (1)现将绑有橡皮膜的容器浸没在水中,轻压橡皮膜,这一操作的目的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小明将该气压计带着去爬北高峰,高度增加,大气压减小,橡皮膜向外凸出,指针OB顺时针转动;到山顶时吸管的B端会指向M点下方。23.【答案】(1)不变(2)100(3)缸内气体压强与缸内气柱长度成反比(4)6.5【知识点】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解析】【分析】(1)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2)根据图乙确定h=5cm时气缸内的气压,再根据F=pS计算活动对气体产生的压力。(3)根据图像形状分析气缸内压强与气柱长度的数量关系;(4)根据公式可知,当气体的质量不变时,气体的密度与气柱的长度成反比,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活塞下压过程中,缸内气体的体积减小,但是气体的质量保持不变。(2)根据图乙可知,当空气中长度h=5cm时,气压为2×105Pa,则缸内气体对活塞的压力为:F=pS=2×105Pa×5×10-4m2=100N;(3)根据图乙可知,图像为一条双曲线,则结论为:缸内气体压强与缸内气柱长度成反比;(4)根据公式可知,当气体的质量不变时,气体的密度与气柱的长度成反比,而与气压成正比;那么:;解得:ρ'=6.5kg/m3。24.【答案】(1)(2)(3)C;D【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 (1)由图中实验数据和称重法得出物体第1次实验时受到的浮力;(2)本实验由于没有使用溢水杯,因而必须控制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与在圆筒中添加水的体积相等,由于塑料圆筒内径和圆柱体直径相同,当高度相同时,V排=V加水,因而调节铁夹的高度,使烧杯中液面与圆柱体标记h'相平的目的是控制圆柱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与在圆筒中添加液体的体积相等;实验中金属圆柱体受到的浮力使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之后加入的水又使得弹簧测力计示数恢复原值,说明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3)在该实验中,要保证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与在圆筒中添加液体的体积相等。【解答】 (1)塑料圆筒和金属圆柱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此时测量的是总重力,则G=F1,第1次实验时金属圆柱体浸入水中后,测力计的示数F2,根据称重法测浮力可知,此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G-F2=F1-F2;(2)图乙测出了物体的重力,图丙测量的是物体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减去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物-F=F1-F2;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F3-F2;如果满足:F3=F1可以证明阿基米德原理成立;(3)A.若弹簧测力计都没有校零,F3与F2大小为变化量,对结果没有影响,故A错误;B.步骤二中液面未达到圆柱体上表面,浮力更小,圆柱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水的重力,故B错误;C.步骤三中塑料圆筒中的水没有加满,排开水的重力G排更小,圆柱体受到的浮力大于它排开水的重力,故C正确;D.若步骤三未调节好铁夹的高度就读数,因向塑料圆筒中加水后会使弹簧的长度增大(即弹簧伸长),则圆柱体会向下移动,圆柱体可能接触烧杯底部(杯底对圆柱体有向上的支持力),所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可能偏小,即测得排开水的重力偏小,可能会造成圆柱体受到的浮力大于它排开水的重力,故D正确。故选CD。25.【答案】(1)(2)B;D(3)A(4)大;9.6【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解析】【分析】 (1)已知注射器的最大刻度和全部刻度的长度,可求得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又知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5N,再利用可计算出的大气压强;(2)如果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存在摩擦力,注射器在拉力F作用下平衡时,拉力F大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从而影响测量结果;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用计算出的压强大小有偏差;注射器中有空气未全部排尽,注射器中会有很小的大气压强;(3)压力的大小跟活塞的作用面积有关,在大气压强一定时,面积越小,压力会越小,结合量程选择合适的注射器;(4)根据表中体积和压强的数值可得出结论;根据测量实际的大气压为1×105Pa;将其代入p=可求得注射器内的空气体积。【解答】 (1)已知V=10mL=10cm3=10×10-6m3,L=5cm=0.05m,则,大气压强;(2)水平拉不用考虑弹簧自重、注射器中有空气未全部排尽(注射器漏气),都可能会导致测得的大气压小于真实的大气压;而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摩擦较大,会导致测得的大气压大于真实的大气压,由两次实验结果可知,用注射器测量的大气压值偏小,所以其中一定不可能的是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摩擦较大。故选BD;(3)因为大气压强是一定的,根据公式F=pS可知,受力面积越小,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也会越小,拉动活塞的拉力也可以小一点,才不会超过量程为10N,所以当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时,可换用横截面积小的注射器,故选A;(4)①由表中封闭气体的压强p与体积V的数值可知,p与V的乘积均为960,p与体积V的数学关系式为:(压强单位为kPa,体积单位为mL),因此其他条件一定时,封闭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②已经测出实际的大气压为1×105Pa=100kPa,当小明不推拉活塞时,注射器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等,由可得,注射器内的空气体积:。26.【答案】(1)D(2)F1-F2=F3或F1=F2+F3(3)A(4)2【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未完全浸没时,浮力随着浸入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完全浸没时,深度增加,浮力大小不变,所以物体所受拉力应先减小后不变,所以 a是描述拉力与深度关系的,b是描述浮力与深度关系的,当物体刚好完全浸没时,此时拉力开始不变,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也开始不变,据此对D同学所画的图形进行分析;(2)图象中的F1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图象中的F2表示物体全部浸没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3表示物体全部浸没后,物体所受的浮力;物体全部浸没后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浮力、拉力,此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的是平衡力,据此得出F1、F2、F3三者的等量关系;(3)物体的体积相同,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相同,由ABC三图可知,A图中F2最大,据F1、F2、F3三者的等量关系可知A图中物体的重力最大,据密度公式算出密度最大物质;(4)图B可知,图B中F2=F3,代入等式F1=F2+F3,再根据阿基米德浮力公式和重力公式可计算出该物质的密度。【解答】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未完全浸没时,浮力随着浸入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完全浸没时,深度增加,浮力大小不变,所以物体所受拉力应先减小后不变,所以 a是描述拉力与深度关系的,b是描述浮力与深度关系的,当物体刚好完全浸没时,此时拉力开始不变,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也开始不变,但图D中拉力开始不变时浮力还在增大,所以D同学所画的图形是错误的;(2)图像A和C中,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未完全浸没时,浮力随着浸入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完全浸没时,深度增加,浮力大小不变,所以物体所受拉力应先减小后不变,所以a是描述拉力与深度关系的,b是描述浮力与深度关系的;图象中的F1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图象中的F2表示物体全部浸没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3表示物体全部浸没后,物体所受的浮力;物体全部浸没后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浮力、拉力,此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的是平衡力,即重力等于浮力加拉力,所以:F1=F2+F3;(3)与(2)分析同理,图B中物体受力也符合:F1=F2+F3;物体的体积相同,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相同,所以A、B、C三图中F3相等;由ABC三图可知,A图中F2最大,此时F1最大;A图中物体的重力最大,质量最大,体积相同,由:知A图中物质密度最大。(4)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中,物体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由图B可知,图B中F2=F3,代入等式F1=F2+F3可得:F1=2F3;根据阿基米德浮力公式和重力公式可得:m物g=2ρ水gVρ物gV=2ρ水gVρ物=2ρ水=2×1g/cm3=2g/cm3。故答案为:(1)D;(2)F1=F2+F3;(3)A;(4)2。27.【答案】(1)溶剂的种类对固体溶解性的影响(2)6.9(3)>(4)小胡。根据AC两组实验数据可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相同质量的溶剂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是相等的。【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分析】 (1)通过比较表格中各个因素,去除相同因素,不同的因素即为第一组实验探究的内容,可以据此完成解答;(2)比较第二组数据结合题给的信息可以完成该题的解答,其中注意在本实验中烧杯和水的质量不变,变化的是硝酸钾的质量,从而可以求出m1和m2的差;(3)将CD两组数据比较,确定10g水中最多溶解两种物质的质量多少即可。(4)根据A、C两组实验分析解答。【解答】 (1)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在第一组实验中只有溶剂不同,其它条件都是相同的,所以第一组实验研究的因素是溶剂种类;(2)烧杯、硝酸钾和水的总质量为m1g;而过滤后,称量所得硝酸钾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g。由于烧杯的质量和水的质量不会改变,所以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溶解了硝酸钾的质量为3.1g,即没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10g-3.1g=6.9g,从而可以知道m1-m2=6.9g;(3)根据CD两组实验可知,20℃时,10g水中同时加入10g两种物质,溶解硝酸钾3.1g,溶解氯化钠3.6g,则氯化钠的溶解能力大于硝酸钾的溶解能力。(4)我支持小胡的观点,理由是:A组和C组实验换算后都是10克水最多溶解硝酸钾3.1克,溶解性大小相同。28.【答案】(1)转移后甲杯中含有溶质硝酸钾的质量为100×20%=20克;往甲杯溶液加入4克硝酸钾固体完全溶解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解:设将乙杯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钾溶液需加水x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100+x)×5%=100×20%,解得:x=300克,故需加水300克。【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分数=;(2)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据此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方程计算即可。29.【答案】(1)管段受到的浮力F浮=ρ液gV排=1.0×103kg/m3×10N/kg×3.06×103m3=3.06×107N;管段匀速下沉,根据二力平衡可得,注水后管段的总重力G总=F浮=3.06×107N;则注水前管段与水箱的总质量。(2)下沉深度/隔墙面积/海水密度等【知识点】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海水密度和管段排开液体的体积已知,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到管段所受到的浮力,由管段匀速下沉得到管段总重力等于浮力,由G=mg求出管段的总质量,总质量减去注入水的质量,得到注水前管段与水箱的总质量。(3)利用和p=ρ液gh进行分析即可。【解答】 (3)由压强的变形公式F=pS知物体在海水中受到的压力与其受到的压强和受力面积有关;由p=ρ液gh知物体在海水中受到的压强与海水的密度、海底的深度有关,故管段隔墙下沉到海底时受到的压力大小与海水的密度、海底深度、隔墙面积等有关。30.【答案】(1),所以温度在115-117℃之间都可(2)加大限压阀的质量(3)C【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计算出限压阀自重产生的压强,再根据锅内气压=大气压强+自重压强计算出锅内的最高气压,最后通过乙图确定锅内的最高温度。(2)首先根据平衡力的知识确定锅内压强、限压阀自重产生压强和大气压强的数量关系,再根据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规律确定大气压强的变化,进而确定限压阀自重的变化即可;(3) 要增大锅内蒸煮时的温度,则应该增大向下的力。【解答】 (2)当限压阀要起而未起来时,限压阀受到向下的重力,向下的大气压力和向上的锅内压力,即p0S+mg=pS。锅内水的温度不变,那么锅内气压p保持不变,两藏地区海拔高气p0压小,因此必须增大mg,也就是增大限压阀的质量(或减小放气孔的孔径)。(3) A.由(2)可知,增大排气孔的直径,会减小锅内的最大企业,因此会降低锅内蒸煮时的最高温度,故A不合题意;BC.弹簧对限压阀的压力变大时,会增大锅内蒸煮时的温度,故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D.适当加大火力蒸煮不会影响锅内蒸煮时的温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1.【答案】(1)物块A漂浮在稀硫酸中,其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相等,所以静止时受到的浮力:(2)由于物块A漂浮在稀硫酸中,,即:解得:,查表可知这种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60%(3)要使物块A全部浸入溶液中,需加入水,并且使液体密度等于物体A的密度,由表中数据可知硫酸溶液此时的质量分数为40%;加水的过程中,硫酸质量不变,则所加水的质量:。【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物块A漂浮在稀硫酸中,其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相等,根据 计算物体A静止时受到的浮力;(2)由于物块A漂浮在稀硫酸中,所以其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相等,根据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硫酸的密度,然后根据表格确定溶质质量分数。(3)要使物块A全部浸入溶液中,需加入水,并且使液体密度等于物体A的密度,由表中数据确定硫酸溶液此时的质量分数,然后根据溶质质量不变列方程计算稀释后溶液质量,再减去原来硫酸溶液的质量即可。32.【答案】(1)漂浮(2)木块的体积:,木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则木块的重力:,则木块的质量:,木块的密度:(3)【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解析】【分析】 (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当物体不受绳子拉力作用时,物体只受重力和浮力的作用;(2)已知立方体木块的边长可求得其体积,该木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V排=V,根据F浮=ρgV排可求出木块浸没在水中的浮力;由图丙可知浸没时绳子的拉力,根据平衡条件求出木块的重力,根据G=mg求出木块的质量,再利用可求出木块的密度;(3)分析物体从液面逐渐浸入直到浸没的过程中、圆柱体完全浸没后的浮力变化,然后作图。【解答】 (1)根据图3中的A点对应木块在水中的位置可知,物体只受重力和浮力的作用,绳子对物体的拉力为零,并且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部分体积露出水面,因此此时处于漂浮状态;(3)由前面分析可知,木块先静止在底部,水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木块缓慢上浮(可认为是漂浮),线拉直后,继续加水直到浸没;即浮力先随排开液体体积的增加而均匀增大,其次是浮力的大小保持6N不变,然后浮力又增大,当物体全浸入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浮力保持10N不变,如下图所示: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金华市第五中学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科学期中质量检测试卷(1-2章)(学生版).docx 浙江省金华市第五中学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科学期中质量检测试卷(1-2章)(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