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分离定律重点题型突破1.纯合子与杂合子的鉴别方法 例1 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①让植株甲进行自花授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A.①或② B.①或④C.②或③ D.③或④例2 某养猪场有黑色猪和白色猪,已知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要想鉴定一头黑色公猪是杂种(Bb)还是纯种(BB),最合理的方法是( )A.让该公猪充分生长,以观察其肤色是否会发生改变B.让该黑色公猪与黑色母猪交配C.让该黑色公猪与多头白色母猪交配D.从该黑色公猪的表型即可分辨2.群体自交与群体自由交配问题的算法(1)自交与自由交配的含义自交是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植物的自交是指自花授粉或同株异花授粉。自由交配是指群体中所有不同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基因型相同或不同的个体之间都可以进行交配。(2)群体自交的算法题目:豌豆的紫花对红花为完全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现有一批豌豆种子,3种基因型的种子所占的比例为AA∶Aa∶aa=1∶2∶3,随机播种后,在自然状态下所收获的紫花子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多少?群体自交的算法规则提醒 (3)群体自由交配的算法——配子法题目: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株,其长果穗和短果穗是一对由A、a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长果穗为显性性状,现有数量比为AA∶Aa∶aa=1∶2∶3的玉米植株,个体间进行随机交配,则在杂合子长果穗植株上所结种子长成植株后,长果穗∶短果穗的比例是多少?群体自由交配的算法规则所以,杂合子长果穗植株上所结种子长成植株后,长果穗∶短果穗的比例=(1/6+1/6+1/3)∶1/3=2∶1。提醒 群体亲本产生配子种类和比例的计算公式:假设亲本中AA、Aa和aa所占比例分别为m、n、p,且m+n+p=1,则亲本产生的配子所占比例为:A=m+n,a=p+n。例3 豌豆花的位置分为腋生和顶生两种,分别受基因T和t控制。种植基因型为TT和Tt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2∶1。两种类型的豌豆繁殖率相同,则在自然状态下,其子一代中基因型为TT、Tt、tt的数量之比为( )A.7∶6∶3 B.9∶2∶1C.7∶2∶1 D.25∶10∶1例4 将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并分成两组,一组全部让其自交;二组让其自由传粉,一、二组的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分别为( )A.1/9、1/6 B.3/8、1/9C.1/6、5/12 D.1/6、1/93.杂合子连续自交与连续自由交配问题例5 豌豆是一种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其子叶黄色对绿色为完全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有一批杂合的黄色子叶豌豆,将其种植后收获的种子在第2年全部播种,以此类推。则第4年收获的全部种子中,绿色子叶豌豆所占的比例为( )A.17/32 B.15/32C.3/4 D.1/3例6 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单性花植物,其籽粒糯性对非糯性为完全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有一批杂合的糯性玉米,将其种植后第1年收获的种子在第2年全部种植,依次类推。则第4年收获的全部种子中,糯性玉米所占的比例为( )A.17/32 B.15/32C.3/4 D.1/34.分离定律下的致死现象(1)配子致死与合子致死(2)各种致死情形下Aa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与表型比例致死类型 F1基因型及比例 F1表型及比例合子致死 AA致死 2Aa∶1aa 2显∶1隐aa致死 1AA∶2Aa 全为显性配子完全 致死 A雄配子致死 1Aa∶1aa 1显∶1隐a雄配子致死 1AA∶1Aa 全为显性配子不完全致死 A雄配子一半致死 1AA∶3Aa∶2aa 2显∶1隐a雄配子一半致死 2AA∶3Aa∶1aa 5显∶1隐例7 (2023·温州高一期末质检)某种动物的毛色受B+(黑色)、B(棕色)、b(白色)3个基因控制。三者互为等位基因,其中B+对B、b为完全显性,B对b为完全显性,并且基因型B+B+胚胎致死(不计入个体数)。不考虑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只黑色雄性个体与若干只棕色雌性个体杂交,则F1可出现白色个体B.1只黑色雄性个体与若干只白色雌性个体杂交,则F1可出现黑色个体C.1只棕色雄性个体与若干只白色雌性个体杂交,则F1可出现黑色个体D.1只棕色雄性个体与若干只黑色雌性个体杂交,则F1可出现白色个体例8 研究发现基因家族存在一种“自私基因”,该基因可通过杀死不含该基因的配子来扭曲分离比例。若A基因是一种“自私基因”,在产生配子时,能杀死体内一半不含该基因的雄配子。某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获得的F1中红花(AA)∶粉红花(Aa)∶白花(aa)=2∶3∶1,则F1中个体随机授粉产生的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A.红花∶白花=2∶1B.红花∶粉红花=8∶7C.红花∶粉红花∶白花=14∶17∶5D.红花∶粉红花∶白花=98∶105∶25微专题1 分离定律重点题型突破例1 B [实验①中植株甲自交,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作为亲本的植株甲为杂合子;实验④中植株甲与另一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亲本均为杂合子;在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不确定的情况下,无法依据实验②、③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故选B。]例2 C [要想鉴定一头黑色公猪是杂种(Bb)还是纯种(BB),最合理的方法是测交,即让该黑色公猪与多头白色母猪(bb)交配。若子代全为黑色猪,则表明该黑色公猪是纯种(BB);若子代出现白色猪,则表明该黑色公猪为杂种(Bb)。]例3 B [亲本中的TT占2/3,Tt占1/3,豌豆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自花授粉,因此自交后代中TT占2/3+1/3×1/4=9/12,Tt占1/3×2/4=2/12,tt占1/3×1/4=1/12,故TT∶Tt∶tt=9∶2∶1。]例4 D [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后,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则AA占1/3,Aa占2/3,因此一组全部让其自交,只有Aa的后代中会出现aa植株,因此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2/3×1/4=1/6;二组让其自由传粉,由于A配子的概率为2/3,a配子的概率为1/3,因此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为1/3×1/3=1/9。]例5 A [豌豆自然情况下只能自交,因此本题为一个杂合子Aa连续自交的问题。Aa连续自交4代,第4代中Aa占比为(1/2)4=1/16,aa占比为(1-1/16)/2=15/32,A_占比为17/32,A正确。]例6 C [Aa连续自由交配4代,Aa所占的比例为1/2,AA和aa所占的比例仍均为1/4,所以糯性玉米所占的比例为3/4,故选C。]例7 C [棕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BB或Bb,白色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bb,F1的基因型只能为Bb或Bb、bb,对应的表型为棕色或棕色、白色,C错误。]例8 C [若A基因是一种“自私基因”,能杀死一半不含该基因的雄配子,即能杀死一半Aa产生含基因a的雄配子,F1个体随机交配,则F1产生的雌配子种类及比例是A∶a=7∶5,产生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是A∶a=2∶1,则AA∶Aa∶aa=14∶17∶5。](共22张PPT)微专题1分离定律重点题型突破1.纯合子与杂合子的鉴别方法例1 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①让植株甲进行自花授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A.①或② B.①或④ C.②或③ D.③或④B解析:实验①中植株甲自交,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作为亲本的植株甲为杂合子;实验④中植株甲与另一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亲本均为杂合子;在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不确定的情况下,无法依据实验②、③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故选B。例2 某养猪场有黑色猪和白色猪,已知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要想鉴定一头黑色公猪是杂种(Bb)还是纯种(BB),最合理的方法是( )A.让该公猪充分生长,以观察其肤色是否会发生改变B.让该黑色公猪与黑色母猪交配C.让该黑色公猪与多头白色母猪交配D.从该黑色公猪的表型即可分辨解析:要想鉴定一头黑色公猪是杂种(Bb)还是纯种(BB),最合理的方法是测交,即让该黑色公猪与多头白色母猪(bb)交配。若子代全为黑色猪,则表明该黑色公猪是纯种(BB);若子代出现白色猪,则表明该黑色公猪为杂种(Bb)。C2.群体自交与群体自由交配问题的算法(1)自交与自由交配的含义自交是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植物的自交是指自花授粉或同株异花授粉。自由交配是指群体中所有不同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基因型相同或不同的个体之间都可以进行交配。(2)群体自交的算法题目:豌豆的紫花对红花为完全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现有一批豌豆种子,3种基因型的种子所占的比例为AA∶Aa∶aa=1∶2∶3,随机播种后,在自然状态下所收获的紫花子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多少?群体自交的算法规则提醒 (3)群体自由交配的算法——配子法题目: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株,其长果穗和短果穗是一对由A、a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长果穗为显性性状,现有数量比为AA∶Aa∶aa=1∶2∶3的玉米植株,个体间进行随机交配,则在杂合子长果穗植株上所结种子长成植株后,长果穗∶短果穗的比例是多少?群体自由交配的算法规则例3 豌豆花的位置分为腋生和顶生两种,分别受基因T和t控制。种植基因型为TT和Tt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2∶1。两种类型的豌豆繁殖率相同,则在自然状态下,其子一代中基因型为TT、Tt、tt的数量之比为( )A.7∶6∶3 B.9∶2∶1C.7∶2∶1 D.25∶10∶1解析:亲本中的TT占2/3,Tt占1/3,豌豆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自花授粉,因此自交后代中TT占2/3+1/3×1/4=9/12,Tt占1/3×2/4=2/12,tt占1/3×1/4=1/12,故TT∶Tt∶tt=9∶2∶1。B例4 将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并分成两组,一组全部让其自交;二组让其自由传粉,一、二组的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分别为( )A.1/9、1/6 B.3/8、1/9 C.1/6、5/12 D.1/6、1/9解析: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后,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则AA占1/3,Aa占2/3,因此一组全部让其自交,只有Aa的后代中会出现aa植株,因此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2/3×1/4=1/6;二组让其自由传粉,由于A配子的概率为2/3,a配子的概率为1/3,因此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为1/3×1/3=1/9。D3.杂合子连续自交与连续自由交配问题例5 豌豆是一种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其子叶黄色对绿色为完全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有一批杂合的黄色子叶豌豆,将其种植后收获的种子在第2年全部播种,以此类推。则第4年收获的全部种子中,绿色子叶豌豆所占的比例为( )A.17/32 B.15/32 C.3/4 D.1/3解析:豌豆自然情况下只能自交,因此本题为一个杂合子Aa连续自交的问题。Aa连续自交4代,第4代中Aa占比为(1/2)4=1/16,aa占比为(1-1/16)/2=15/32,A_占比为17/32,A正确。A例6 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单性花植物,其籽粒糯性对非糯性为完全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有一批杂合的糯性玉米,将其种植后第1年收获的种子在第2年全部种植,依次类推。则第4年收获的全部种子中,糯性玉米所占的比例为( )A.17/32 B.15/32C.3/4 D.1/3解析:Aa连续自由交配4代,Aa所占的比例为1/2,AA和aa所占的比例仍均为1/4,所以糯性玉米所占的比例为3/4,故选C。C4.分离定律下的致死现象(1)配子致死与合子致死(2)各种致死情形下Aa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与表型比例致死类型 F1基因型及比例 F1表型及比例合子致死 AA致死 2Aa∶1aa 2显∶1隐aa致死 1AA∶2Aa 全为显性配子完全 致死 A雄配子致死 1Aa∶1aa 1显∶1隐a雄配子致死 1AA∶1Aa 全为显性配子不完全致死 A雄配子一半致死 1AA∶3Aa∶2aa 2显∶1隐a雄配子一半致死 2AA∶3Aa∶1aa 5显∶1隐例7 (2023·温州高一期末质检)某种动物的毛色受B+(黑色)、B(棕色)、b(白色)3个基因控制。三者互为等位基因,其中B+对B、b为完全显性,B对b为完全显性,并且基因型B+B+胚胎致死(不计入个体数)。不考虑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只黑色雄性个体与若干只棕色雌性个体杂交,则F1可出现白色个体B.1只黑色雄性个体与若干只白色雌性个体杂交,则F1可出现黑色个体C.1只棕色雄性个体与若干只白色雌性个体杂交,则F1可出现黑色个体D.1只棕色雄性个体与若干只黑色雌性个体杂交,则F1可出现白色个体解析:棕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BB或Bb,白色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bb,F1的基因型只能为Bb或Bb、bb,对应的表型为棕色或棕色、白色,C错误。C例8 研究发现基因家族存在一种“自私基因”,该基因可通过杀死不含该基因的配子来扭曲分离比例。若A基因是一种“自私基因”,在产生配子时,能杀死体内一半不含该基因的雄配子。某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获得的F1中红花(AA)∶粉红花(Aa)∶白花(aa)=2∶3∶1,则F1中个体随机授粉产生的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A.红花∶白花=2∶1B.红花∶粉红花=8∶7C.红花∶粉红花∶白花=14∶17∶5D.红花∶粉红花∶白花=98∶105∶25C解析:若A基因是一种“自私基因”,能杀死一半不含该基因的雄配子,即能杀死一半Aa产生含基因a的雄配子,F1个体随机交配,则F1产生的雌配子种类及比例是A∶a=7∶5,产生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是A∶a=2∶1,则AA∶Aa∶aa=14∶17∶5。专题特训1 分离定律重点题型突破(时间:30分钟分值:50分)选择题:第1~13题,每小题3分,共39分。答案P178【对点强化】题型1 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断1.家兔的黑毛对褐毛为显性,要判断一只黑毛兔是否是纯合子,选用的交配方式及与它交配的兔子分别为( )自交、纯种黑毛兔 测交、杂种黑毛兔测交、褐毛兔 自交、褐毛兔2.小麦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为纯合子。需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小麦,下列哪项最为简便易行( )甲×乙甲×乙得F1再自交甲、乙分别和隐性类型测交甲自交,乙自交3.下列关于性状显隐性或纯合子与杂合子判断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甲×乙→只有甲,推出甲为显性性状甲×甲→甲+乙,推出乙为隐性性状甲×乙→甲∶乙=1∶1,推出甲为显性性状花粉鉴定法:只有一种花粉,推出其为纯合子;至少有两种花粉,推出其为杂合子题型2 群体自交与群体自由交配4.现将一批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进行杂交,后代中红花∶白花=5∶1(假设每个个体产生后代数量相同),若该批红花豌豆自然条件下种植一代,后代中出现白花的概率为( )1/36 1/181/12 1/65.玉米为雌雄异花的植物,豌豆是雌雄同花的植物,若将高茎(Dd)和矮茎(dd)按1∶1的比例在自然状态下间行种植,不考虑变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矮茎玉米上所结的种子即F1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矮茎豌豆上所结的种子即F1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理论上高茎玉米上所结的种子即F1中高茎∶矮茎为5∶3理论上高茎豌豆上所结的种子即F1中高茎∶矮茎为3∶16.(2024·成都七中高一质检)已知牛的体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其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个体为红褐色,aa为红色,在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个体中,雄牛为红褐色,雌牛为红色。现有一群牛,只有AA、Aa两种遗传因子组成,其比例为1∶1,且雌∶雄=1∶1。若让该群体的牛分别进行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交配),则子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分别是( )红褐色∶红色=5∶1红褐色∶红色=3∶1红褐色∶红色=2∶1红褐色∶红色=1∶17.(2024·江西赣州一中月考)在牵牛花的遗传实验中,用纯合体红色牵牛花和纯合体白色牵牛花杂交,F1全是粉红色牵牛花。将F1自交后,F2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比例为1∶2∶1,如果取F2中的粉红色牵牛花和红色牵牛花分别自交,则后代性状表现类型及比例应该为( )红色∶粉红色∶白色=1∶2∶1红色∶粉红色∶白色=1∶4∶1红色∶粉红色∶白色=4∶4∶1红色∶粉红色∶白色=3∶2∶1题型3 杂合子连续自交与连续自由交配8.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在后代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按所占的比例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曲线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c曲线可代表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9.(2024·河南名校联考)水稻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现以杂合抗病水稻(Aa)为亲本,连续自交3代,子三代中杂合抗病水稻的概率及每次自交后均除去不抗病水稻再自交后纯合抗病水稻的概率分别是( )1/4 7/16 1/4 7/91/8 7/9 1/8 1/1610.理想状态下,将已知为杂合子(一对等位基因)的玉米若干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进行连续自交,乙组进行连续自由交配,且进行的代数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甲组连续自交,后代中杂合子的比例越来越低乙组连续自由交配,后代中杂合子的比例越来越低甲组和乙组实验进行多代后,甲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比乙组高甲组第1次自交、乙组第1次自由交配后,两组的结果是相同的题型4 分离定律下的致死现象11.自然界配子的发生、个体的发育受多种因素制约,存在致死现象。某基因型为Aa的自花授粉植株,A对a为不完全显性,若在产生配子时,含a的花粉1/3致死,其自交后代表型比例为( )4∶1 3∶79∶6∶1 3∶5∶212.(2023·宁波九校高一联考)老鼠的皮毛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有一位遗传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如果黄鼠和黄鼠(第一代)交配后得到第二代,第二代小鼠随机交配得到第三代,第三代中黄鼠的比例是( )1/3 1/22/3 2/513.(2024·安徽蚌埠三中检测)遗传学家研究发现,某种小鼠的黄色皮毛品种不能稳定遗传。黄色小鼠与黄色小鼠交配,其后代总会有黑色鼠,且黄色鼠∶黑色鼠=2∶1,而不是通常应出现的3∶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小鼠毛色的黄色和黑色性状中,黄色为显性性状小鼠毛色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黄色鼠和黑色鼠交配,后代全为黄色鼠或黄色鼠∶黑色鼠=1∶1黄色鼠均为杂合体,纯合的黄色鼠可能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死亡【综合提升】14.(11分)(2024·江苏徐州高一期中)紫罗兰花是两性花,其单瓣花和重瓣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研究人员用一株单瓣紫罗兰进行遗传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3分)________为显性性状,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分)单瓣紫罗兰自交,F1、F2都出现单瓣和重瓣,且比例均为1∶1,对此现象的解释,同学们提出了不同的假设:①甲同学认为: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杂合子致死导致的。你认同这种说法吗?__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乙同学认为:紫罗兰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但带有A的花粉致死。于是他设计了两组实验验证假设,其中第一组以单瓣紫罗兰为母本,重瓣紫罗兰为父本进行杂交,第二组以________为母本,________为父本进行杂交,并预期实验结果:若第一组子代出现单瓣花和重瓣花,且比例为______,第二组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乙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专题特训1 分离定律重点题型突破1.C [判断一只黑毛兔的基因组成,可采用测交法,即让这只黑毛兔与多只褐毛兔(隐性个体)交配。如果后代只有黑毛兔子,则这只黑毛兔为纯合子,如果后代出现褐毛兔,则这只黑毛兔为杂合子。]2.D [小麦抗锈病为显性,要判断显性性状个体的基因型,同时还要保留纯合的抗锈病小麦,自交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3.C [甲×甲→甲+乙,出现性状分离现象,这说明乙为隐性性状,B正确;甲×乙→甲∶乙=1∶1,这属于测交,据此不能确定显隐性关系,C错误。]4.C [该批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后代中红花∶白花=5∶1,由此可知白花为隐性性状,红花为显性性状,假设红花由基因A控制,白花由基因a控制。根据比例判断亲本红花豌豆有两种基因型,即AA∶Aa=2∶1,由于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因此将该红花豌豆自然条件下种植,即2/3AA自交和1/3Aa自交,后代中出现白花(aa)的概率为=1/3×1/4=1/12,C正确。]5.B [由于高茎(Dd)和矮茎(dd)玉米之间自由授粉,所以矮茎玉米上所结的种子即F1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A正确;豌豆自然状态下只进行自交,所以矮茎豌豆上所结的种子即F1中只有矮茎,没有高茎,B错误;高茎玉米既可自交(Dd自交后代D_∶dd=3∶1),也可与矮茎杂交(Dd×dd→Dd∶dd=1∶1),理论上高茎玉米上所结的种子即F1中矮茎占1/2×1/4+1/2×1/2=3/8,即F1中高茎∶矮茎为5∶3,C正确;理论上高茎豌豆上所结的种子即F1中高茎∶矮茎为(1DD+2Dd)∶(1dd)=3∶1,D正确。]6.B [由题意可知,在该群体中,雌性个体为1/2AA、1/2Aa,雄性个体为1/2AA、1/2Aa,且雌∶雄=1∶1。若该群体的牛分别进行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交配),即1/2AA×AA、1/2Aa×Aa,子代中AA个体为1/2+1/2×1/4=5/8,aa个体为1/2×1/4=1/8,Aa的个体为1/2×1/2=1/4,所以该牛群自交后代中AA∶Aa∶aa=5∶2∶1。由于Aa的个体中雌雄各占一半,雌牛为红色,雄牛为红褐色,故红褐色∶红色=6∶2=3∶1,B正确。]7.D [根据分析可知,红色对白色为不完全显性,假设相关遗传因子为A/a。红色牵牛花遗传因子组成为AA,粉红色牵牛花遗传因子组成为Aa,白色牵牛花遗传因子组成为aa,F2中红色、粉红色牵牛花的比例(AA∶Aa)为1∶2,取F2中的粉红色牵牛花与红色牵牛花分别自交,1/3AA自交后代还是1/3AA;2/3Aa自交的后代为2/3(1/4AA+2/4Aa+1/4aa)=1/6AA+2/6Aa+1/6aa;则后代应为AA(1/3+1/6)∶Aa(2/6)∶aa(1/6)=3∶2∶1,即红色∶粉红色∶白色=3∶2∶1,D正确。]8.C [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自交代数越多,该值越趋向于1,对应于图中曲线a,A正确;纯合子包括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并且它们的比例相等,因此显(隐)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1-(1/2)n],自交代数越多,该值越趋向1/2,对应于曲线b,B正确,C错误;杂合子的比例为(1/2)n,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后代杂合子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且无限接近于0,即c曲线,D正确。]9.C [根据分离定律可知,第一种情况,自交第一代:1/4AA、2/4Aa、1/4aa;自交第二代:AA=aa=(1/4+2/4×1/4)=3/8,Aa=2/4×1/2=2/8;自交第三代:Aa=2/8×1/2=1/8。第二种情况,自交第一代:1/4AA、2/4Aa、1/4aa(除去),变成1/3/AA、2/3Aa;自交第二代:AA=1/3+2/3×1/4=3/6,Aa=2/3×1/2=2/6,aa=2/3×1/4=1/6(除去),变成3/5AA、2/5Aa;自交第三代:AA=3/5+2/5×1/4=7/10,Aa=2/5×1/2=2/10,aa=2/5×1/4=1/10(除去),变成AA=7/9、Aa=2/9,即子三代中每次自交后均除去不抗病水稻再自交后纯合抗病水稻的概率为7/9。]10.B [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产生的杂合子的比例为(1/2)n,这里的n指的是自交代数,显然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多杂合子的比例越来越低,而纯合子的比例越来越高,A正确;乙组连续自由交配,后代中杂合子(Aa)的比例仍是1/2,纯合子的比例也是1/2,杂合子的比例和纯合子比例不变,B错误;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多,纯合子的比例越来越高,而自由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始终是1∶1,显然甲组和乙组实验进行多代后,甲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比乙组高,C正确;甲组第1次自交、乙组第1次自由交配后,两组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AA∶Aa∶aa=1∶2∶1,D正确。]11.D [由于在产生配子时,含a的花粉1/3致死,所以亲代产生的雄配子比例为A∶a=3∶2,雌配子比例为A∶a=1∶1,所以自交后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如下表:雄配子 雌配子 3/5A 2/5a1/2A 3/10AA 2/10Aa1/2a 3/10Aa 2/10aa由于A对a为不完全显性,所以后代表型比例为3∶5∶2。]12.B [由题意“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可知,黄色老鼠的基因型不能是AA,只能是Aa,所以第一代黄鼠(Aa)与黄鼠(Aa)交配后得到第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2∶1,第二代小鼠产生的配子有A=2/3×1/2=1/3,a=1-1/3=2/3,第二代小鼠随机交配得到第三代,其中aa=2/3×2/3=4/9,Aa=2/3×1/3×2=4/9,AA不存在,即第三代中黄鼠的比例是4/8=1/2,A、C、D错误,B正确。]13.C [依题意可知,黄色小鼠与黄色小鼠交配,其后代黄色鼠∶黑色鼠=2∶1,说明小鼠的毛色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且双亲均为杂合子,而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即黄色为显性性状,同时也说明黄色鼠均为杂合体,纯合的黄色鼠可能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死亡;黄色鼠和黑色鼠交配,后代黄色鼠∶黑色鼠=1∶1。]14.(1)单瓣花 单瓣紫罗兰自交发生了性状分离(2)①不认同 若杂合子致死成立,则单瓣紫罗兰均为纯合子,其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②重瓣紫罗兰 单瓣紫罗兰 1∶1 表现类型全为重瓣紫罗兰解析 (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F1单瓣紫罗兰自交,F2中出现性状分离,说明单瓣为显性性状,且实验中单瓣紫罗兰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2)①单瓣紫罗兰自交,F1、F2都出现单瓣紫罗兰和重瓣紫罗兰,且比例为1∶1,该现象不可能是杂合子致死引起的。若杂合子致死成立,则单瓣紫罗兰均为纯合子,其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故不认同甲同学的说法。②若要证明紫罗兰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但带有A的花粉致死,则可设计正反交实验进行验证。以单瓣紫罗兰(Aa)为母本,重瓣紫罗兰(aa)为父本进行杂交为正交,后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以单瓣紫罗兰(Aa)为父本,重瓣紫罗兰(aa)为母本进行杂交为反交,由于紫罗兰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但带有A的花粉致死,则父本只能产生a的雄配子,故后代表现类型全为重瓣紫罗兰。(共27张PPT)专题特训1分离定律重点题型突破(时间:30分钟 分值:50分)C题型1 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断1.家兔的黑毛对褐毛为显性,要判断一只黑毛兔是否是纯合子,选用的交配方式及与它交配的兔子分别为( )A.自交、纯种黑毛兔 B.测交、杂种黑毛兔C.测交、褐毛兔 D.自交、褐毛兔解析:判断一只黑毛兔的基因组成,可采用测交法,即让这只黑毛兔与多只褐毛兔(隐性个体)交配。如果后代只有黑毛兔子,则这只黑毛兔为纯合子,如果后代出现褐毛兔,则这只黑毛兔为杂合子。2.小麦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为纯合子。需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小麦,下列哪项最为简便易行( )A.甲×乙B.甲×乙得F1再自交C.甲、乙分别和隐性类型测交D.甲自交,乙自交解析:小麦抗锈病为显性,要判断显性性状个体的基因型,同时还要保留纯合的抗锈病小麦,自交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D3.下列关于性状显隐性或纯合子与杂合子判断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只有甲,推出甲为显性性状B.甲×甲→甲+乙,推出乙为隐性性状C.甲×乙→甲∶乙=1∶1,推出甲为显性性状D.花粉鉴定法:只有一种花粉,推出其为纯合子;至少有两种花粉,推出其为杂合子解析:甲×甲→甲+乙,出现性状分离现象,这说明乙为隐性性状,B正确;甲×乙→甲∶乙=1∶1,这属于测交,据此不能确定显隐性关系,C错误。C题型2 群体自交与群体自由交配4.现将一批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进行杂交,后代中红花∶白花=5∶1(假设每个个体产生后代数量相同),若该批红花豌豆自然条件下种植一代,后代中出现白花的概率为( )A.1/36 B.1/18C.1/12 D.1/6C解析:该批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后代中红花∶白花=5∶1,由此可知白花为隐性性状,红花为显性性状,假设红花由基因A控制,白花由基因a控制。根据比例判断亲本红花豌豆有两种基因型,即AA∶Aa=2∶1,由于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因此将该红花豌豆自然条件下种植,即2/3AA自交和1/3Aa自交,后代中出现白花(aa)的概率为=1/3×1/4=1/12,C正确。5.玉米为雌雄异花的植物,豌豆是雌雄同花的植物,若将高茎(Dd)和矮茎(dd)按1∶1的比例在自然状态下间行种植,不考虑变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矮茎玉米上所结的种子即F1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B.矮茎豌豆上所结的种子即F1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C.理论上高茎玉米上所结的种子即F1中高茎∶矮茎为5∶3D.理论上高茎豌豆上所结的种子即F1中高茎∶矮茎为3∶1B解析:由于高茎(Dd)和矮茎(dd)玉米之间自由授粉,所以矮茎玉米上所结的种子即F1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A正确;豌豆自然状态下只进行自交,所以矮茎豌豆上所结的种子即F1中只有矮茎,没有高茎,B错误;高茎玉米既可自交(Dd自交后代D_∶dd=3∶1),也可与矮茎杂交(Dd×dd→Dd∶dd=1∶1),理论上高茎玉米上所结的种子即F1中矮茎占1/2×1/4+1/2×1/2=3/8,即F1中高茎∶矮茎为5∶3,C正确;理论上高茎豌豆上所结的种子即F1中高茎∶矮茎为(1DD+2Dd)∶(1dd)=3∶1,D正确。6.(2024·成都七中高一质检)已知牛的体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其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个体为红褐色,aa为红色,在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个体中,雄牛为红褐色,雌牛为红色。现有一群牛,只有AA、Aa两种遗传因子组成,其比例为1∶1,且雌∶雄=1∶1。若让该群体的牛分别进行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交配),则子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分别是( )A.红褐色∶红色=5∶1 B.红褐色∶红色=3∶1C.红褐色∶红色=2∶1 D.红褐色∶红色=1∶1B解析:由题意可知,在该群体中,雌性个体为1/2AA、1/2Aa,雄性个体为1/2AA、1/2Aa,且雌∶雄=1∶1。若该群体的牛分别进行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交配),即1/2AA×AA、1/2Aa×Aa,子代中AA个体为1/2+1/2×1/4=5/8,aa个体为1/2×1/4=1/8,Aa的个体为1/2×1/2=1/4,所以该牛群自交后代中AA∶Aa∶aa=5∶2∶1。由于Aa的个体中雌雄各占一半,雌牛为红色,雄牛为红褐色,故红褐色∶红色=6∶2=3∶1,B正确。7.(2024·江西赣州一中月考)在牵牛花的遗传实验中,用纯合体红色牵牛花和纯合体白色牵牛花杂交,F1全是粉红色牵牛花。将F1自交后,F2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比例为1∶2∶1,如果取F2中的粉红色牵牛花和红色牵牛花分别自交,则后代性状表现类型及比例应该为( )A.红色∶粉红色∶白色=1∶2∶1 B.红色∶粉红色∶白色=1∶4∶1C.红色∶粉红色∶白色=4∶4∶1 D.红色∶粉红色∶白色=3∶2∶1D解析:根据分析可知,红色对白色为不完全显性,假设相关遗传因子为A/a。红色牵牛花遗传因子组成为AA,粉红色牵牛花遗传因子组成为Aa,白色牵牛花遗传因子组成为aa,F2中红色、粉红色牵牛花的比例(AA∶Aa)为1∶2,取F2中的粉红色牵牛花与红色牵牛花分别自交,1/3AA自交后代还是1/3AA;2/3Aa自交的后代为2/3(1/4AA+2/4Aa+1/4aa)=1/6AA+2/6Aa+1/6aa;则后代应为AA(1/3+1/6)∶Aa(2/6)∶aa(1/6)=3∶2∶1,即红色∶粉红色∶白色=3∶2∶1,D正确。题型3 杂合子连续自交与连续自由交配8.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在后代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按所占的比例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曲线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A.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B.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D.c曲线可代表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解析: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自交代数越多,该值越趋向于1,对应于图中曲线a,A正确;纯合子包括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并且它们的比例相等,因此显(隐)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1-(1/2)n],自交代数越多,该值越趋向1/2,对应于曲线b,B正确,C错误;杂合子的比例为(1/2)n,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后代杂合子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且无限接近于0,即c曲线,D正确。A.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B.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D.c曲线可代表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9.(2024·河南名校联考)水稻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现以杂合抗病水稻(Aa)为亲本,连续自交3代,子三代中杂合抗病水稻的概率及每次自交后均除去不抗病水稻再自交后纯合抗病水稻的概率分别是( )A.1/4 7/16 B.1/4 7/9 C.1/8 7/9 D.1/8 1/16解析:根据分离定律可知,第一种情况,自交第一代:1/4AA、2/4Aa、1/4aa;自交第二代:AA=aa=(1/4+2/4×1/4)=3/8,Aa=2/4×1/2=2/8;自交第三代:Aa=2/8×1/2=1/8。第二种情况,自交第一代:1/4AA、2/4Aa、1/4aa(除去),变成1/3/AA、2/3Aa;自交第二代:AA=1/3+2/3×1/4=3/6,Aa=2/3×1/2=2/6,aa=2/3×1/4=1/6(除去),变成3/5AA、2/5Aa;自交第三代:AA=3/5+2/5×1/4=7/10,Aa=2/5×1/2=2/10,aa=2/5×1/4=1/10(除去),变成AA=7/9、Aa=2/9,即子三代中每次自交后均除去不抗病水稻再自交后纯合抗病水稻的概率为7/9。C10.理想状态下,将已知为杂合子(一对等位基因)的玉米若干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进行连续自交,乙组进行连续自由交配,且进行的代数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组连续自交,后代中杂合子的比例越来越低B.乙组连续自由交配,后代中杂合子的比例越来越低C.甲组和乙组实验进行多代后,甲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比乙组高D.甲组第1次自交、乙组第1次自由交配后,两组的结果是相同的B解析: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产生的杂合子的比例为(1/2)n,这里的n指的是自交代数,显然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多杂合子的比例越来越低,而纯合子的比例越来越高,A正确;乙组连续自由交配,后代中杂合子(Aa)的比例仍是1/2,纯合子的比例也是1/2,杂合子的比例和纯合子比例不变,B错误;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多,纯合子的比例越来越高,而自由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始终是1∶1,显然甲组和乙组实验进行多代后,甲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比乙组高,C正确;甲组第1次自交、乙组第1次自由交配后,两组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AA∶Aa∶aa=1∶2∶1,D正确。题型4 分离定律下的致死现象11.自然界配子的发生、个体的发育受多种因素制约,存在致死现象。某基因型为Aa的自花授粉植株,A对a为不完全显性,若在产生配子时,含a的花粉1/3致死,其自交后代表型比例为( )A.4∶1 B.3∶7 C.9∶6∶1 D.3∶5∶2D解析:由于在产生配子时,含a的花粉1/3致死,所以亲代产生的雄配子比例为A∶a=3∶2,雌配子比例为A∶a=1∶1,所以自交后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如下表:雄配子 雌配子 3/5A 2/5a1/2A 3/10AA 2/10Aa1/2a 3/10Aa 2/10aa由于A对a为不完全显性,所以后代表型比例为3∶5∶2。12.(2023·宁波九校高一联考)老鼠的皮毛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有一位遗传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如果黄鼠和黄鼠(第一代)交配后得到第二代,第二代小鼠随机交配得到第三代,第三代中黄鼠的比例是( )A.1/3 B.1/2 C.2/3 D.2/5解析:由题意“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可知,黄色老鼠的基因型不能是AA,只能是Aa,所以第一代黄鼠(Aa)与黄鼠(Aa)交配后得到第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2∶1,第二代小鼠产生的配子有A=2/3×1/2=1/3,a=1-1/3=2/3,第二代小鼠随机交配得到第三代,其中aa=2/3×2/3=4/9,Aa=2/3×1/3×2=4/9,AA不存在,即第三代中黄鼠的比例是4/8=1/2,A、C、D错误,B正确。B13.(2024·安徽蚌埠三中检测)遗传学家研究发现,某种小鼠的黄色皮毛品种不能稳定遗传。黄色小鼠与黄色小鼠交配,其后代总会有黑色鼠,且黄色鼠∶黑色鼠=2∶1,而不是通常应出现的3∶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小鼠毛色的黄色和黑色性状中,黄色为显性性状B.小鼠毛色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C.黄色鼠和黑色鼠交配,后代全为黄色鼠或黄色鼠∶黑色鼠=1∶1D.黄色鼠均为杂合体,纯合的黄色鼠可能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死亡C解析:依题意可知,黄色小鼠与黄色小鼠交配,其后代黄色鼠∶黑色鼠=2∶1,说明小鼠的毛色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且双亲均为杂合子,而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即黄色为显性性状,同时也说明黄色鼠均为杂合体,纯合的黄色鼠可能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死亡;黄色鼠和黑色鼠交配,后代黄色鼠∶黑色鼠=1∶1。14.(2024·江苏徐州高一期中)紫罗兰花是两性花,其单瓣花和重瓣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研究人员用一株单瓣紫罗兰进行遗传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________为显性性状,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瓣花单瓣紫罗兰自交发生了性状分离(2)单瓣紫罗兰自交,F1、F2都出现单瓣和重瓣,且比例均为1∶1,对此现象的解释,同学们提出了不同的假设:①甲同学认为: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杂合子致死导致的。你认同这种说法吗?__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认同若杂合子致死成立,则单瓣紫罗兰均为纯合子,其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②乙同学认为:紫罗兰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但带有A的花粉致死。于是他设计了两组实验验证假设,其中第一组以单瓣紫罗兰为母本,重瓣紫罗兰为父本进行杂交,第二组以___________为母本,______________为父本进行杂交,并预期实验结果:若第一组子代出现单瓣花和重瓣花,且比例为______,第二组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乙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重瓣紫罗兰单瓣紫罗兰1∶1表现类型全为重瓣紫罗兰解析: (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F1单瓣紫罗兰自交,F2中出现性状分离,说明单瓣为显性性状,且实验中单瓣紫罗兰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2)①单瓣紫罗兰自交,F1、F2都出现单瓣紫罗兰和重瓣紫罗兰,且比例为1∶1,该现象不可能是杂合子致死引起的。若杂合子致死成立,则单瓣紫罗兰均为纯合子,其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故不认同甲同学的说法。②若要证明紫罗兰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但带有A的花粉致死,则可设计正反交实验进行验证。以单瓣紫罗兰(Aa)为母本,重瓣紫罗兰(aa)为父本进行杂交为正交,后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以单瓣紫罗兰(Aa)为父本,重瓣紫罗兰(aa)为母本进行杂交为反交,由于紫罗兰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但带有A的花粉致死,则父本只能产生a的雄配子,故后代表现类型全为重瓣紫罗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特训1 分离定律重点题型突破.docx 专题特训1 分离定律重点题型突破.pptx 微专题1 分离定律重点题型突破.docx 微专题1 分离定律重点题型突破.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