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综合素质评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综合素质评价(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1章综合素质评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测溶液的pH
C. 闻食醋的气味 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科学施肥可以提高粮食产量。 技术员测定了某块耕地土壤中的氮、磷、钾元素的含量,测定结果及土壤肥量标准如下表所示。此块耕地应施用的化肥是( )
含氮 含磷 含钾
土壤肥量标准/ 0.62 0.34 17.8
测定结果/ 0.40 0.38 13.6
A. B. C. D.
3.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不能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
A. 氢氧化钠、纯碱、 B. 二氧化碳、干冰、
C. 氢氧化钙、消石灰、 D. 氧化钙、生石灰、
4.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化学式是。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 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C. 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D. 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盐的化学式为
5.用数字传感器探究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温度和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 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
C. 该实验是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D. 时,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6.生物检索表常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同样化学物质也可以用检索表来鉴定。现有氯化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稀盐酸、稀硫酸五种溶液,并设计如表所示的检索表来分辨这五种溶液。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la溶液呈中性…………甲 1b溶液呈酸性…………2 1c …………3 2a与溶液混合后有沉淀生成…………乙 2b与溶液混合后无沉淀生成…………丙 3a与二氧化碳反应变浑浊…………丁 3b与二氧化碳反应无明显现象…………戊
A. 甲表示的是氯化钠溶液
B. 横线处应该填写“溶液呈碱性”
C. 硝酸银溶液可以分辨乙和丙
D. 戊表示的是氢氧化钠溶液
7.推理是学习科学时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 燃烧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C.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 活泼金属与酸反应能生成气体,所以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8.甲、乙两厂分布如图所示,箭头代表水流方向。两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六种离子,两厂分别含有其中不同的三种离子。如果在处取水样进行检测,废水的大于7;两厂废水按适当比例混合,可将废水中的某些离子转化成沉淀,这样处理后处的废水就可以达到排放标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处废水中含有、、
B. 处废水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
C. 处废水显蓝色
D. 处废水中溶解的溶质可用作肥料
9.如图所示,一木块漂浮于中,向中缓缓加入(或通入)少量物质后,最终木块上浮,则与可能是(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序号
① 水 食盐
② 氢氧化钙溶液 二氧化碳
③ 稀硫酸 镁粉
④ 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0.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溶液,下列图像能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11.某校九年级甲、乙两班同学进行常见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使用的试剂如图所示,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到废液缸中。某研究小组对此废液进行了检测,结果如表。
废液来源 检测方法和结果
甲班 观察,废液呈无色
乙班 观察,废液呈红色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对该废液中溶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班废液中可能含有盐酸
B. 甲班废液中只有氯化钠和氯化钙
C. 乙班废液的成分中肯定没有盐酸
D. 乙班废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
12.你玩过“盖房子”的游戏吗?如图所示,游戏规则是根据“上下相邻的物质间均可发生化学反应,且左边上下相邻的物质间反应均有气体产生”来判断物质。根据上述游戏规则,适合图中②、④、⑥三处的物质分别是( )
A. 石灰水、氯化钠、硝酸钡 B. 碳酸钙、碳酸钾、氢氧化钠
C. 铁、碳酸铵、氯化钙 D. 铜、氢氧化钾、氯化钡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3.(6分)袋装食品中一般会放置一包干燥剂,干燥剂的种类各不相同,氧化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1) 氧化钙吸水的过程会_ _ (填“吸收”或“释放”)热量。
(2) 取少量氧化钙放入水中,所得溶液呈_ _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3) 暴露在空气中的氧化钙,可能会转变成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14.(8分)向盛有溶液(其中滴有少量无色酚酞试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用计(用来精确测定溶液的仪器)测定溶液的,所得数据如表。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 0 2 4 6 8 10 12 14
烧杯中溶液的 12.9 12.7 12.5 12.3 11.9 7.0 2.1 1.9
(1) 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时,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2) 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时,溶液显色;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时,溶液显色。
(3) 当烧杯中溶液的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15.(6分)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他们把①、②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乙图所示的烧杯中,充分混合后观察到有红褐色絮状沉淀生成,溶液呈黄色。
(1) 图甲中,试管①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有剩余的反应物为_ _ _ _ _ _ _ _ 。
(2) 通过以上现象,能确定烧杯内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
16.(12分)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含少量),项目小组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的含量,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
取食用碱样品放入装置B中进行实验。规范实验操作,并用电子天平对某一装置进行连续称重,直至该装置的质量不再改变时停止实验,测得该装置的质量改变了(装置中试剂均过量,A、C、D、中均能完全吸收)。
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中连续称重的装置是_ _ _ _ (填字母)。
下表是项目小组设计的本实验“影响测量结果精确度的误差分析”评价量表。
评价要素 评价结果
不能,0★ 部分,1★ 完全,3★
误差分析 指标一:能排除装置内原有空气中 的干扰
指标二:能排除外界空气中 的干扰
指标三:能排除装置内残留 的干扰
指标四:能排除 中混有水蒸气的干扰
(2) 乐乐认为实验装置在指标四中能得3★,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3) 要使指标一的评价结果为3★,写出实验应进行的规范操作: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4) 结合项目分析与实验数据,计算得出该食用碱中的质量分数为_ _ _ _ _ _ _ _ (计算结果精确到)。
17.(10分)柠檬富含维生素C和柠檬酸,可加工成多种饮料。某地开展了项目化作业“制作蜂蜜柠檬水”,其基本流程为清洗、切片、蜂蜜腌制、取出冲泡。在冲泡时,同学们对水温的选择展开了讨论,下表是相关数据资料。
5种水果在不同温度时的维生素C含量(单位:mg/100g)
温度/ 橘子 猕猴桃 草莓 柠檬 葡萄
30 38.5 95.5 37.3 64.1 43.2
40 38.0 95.3 37.4 64.4 43.5
50 38.3 95.5 37.4 64.0 43.6
60 38.5 95.3 37.4 64.5 43.1
70 20.7 60.6 16.7 38.9 22.8
(1) 分析资料可知,冲泡蜂蜜柠檬水时水温最好不超过 。
(2) 由资料可知,不同的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为了粗略比较苹果、梨和橙子中的维生素C含量,分别向盛有等浓度高锰酸钾稀溶液的三支试管中逐滴滴加苹果汁、梨汁、橙汁,边滴边振荡,直至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请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结果(已知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性,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 炎热的夏天,同学们喜欢喝上一杯凉凉的汽水,为此某同学提议在冲泡柠檬水时加入小苏打和冰块制成柠檬气泡水,请你说说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8.往烧杯中先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碳酸钠溶液,再加入氯化钙溶液,静置一段时间,使两者充分反应。将所得混合物加热蒸发(此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称得固体的质量为。
(1) 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 _ _ _ _ _ _ _ 。
(2) 求固体的成分及质量。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B
2.【答案】A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B
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反应完后,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反应开始时不会出现沉淀,故错误。在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过程中,氯化氢的量逐渐减少,溶液的逐渐增大;盐酸反应完后,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这段时间溶液的不变;当碳酸钠溶液过量时,溶液的大于7且逐渐增大,故正确。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当加入碳酸钠溶液时,立即就有气体(二氧化碳)产生,故错误。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所以氯化钙的质量先保持不变,后逐渐减小,故错误。
11.【答案】B
甲班废液中可能含有盐酸,因为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变色,正确,错误;乙班废液的成分中肯定没有盐酸,因为乙班废液呈红色(显碱性),正确;乙班废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正确。
12.【答案】C
项,石灰水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均无气体产生,硝酸银不与硝酸钡反应,不符合题意;项,氢氧化钠不与碳酸钠反应,不符合题意;项,铁和稀盐酸、稀硫酸都会反应生成氢气,碳酸铵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碳酸银沉淀和硝酸铵,氯化钙和碳酸钠、硝酸银都会发生反应生成沉淀,符合题意;项,铜不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填空题
13.【答案】(1) 释放
(2) 碱性
(3) [或:;和
14.【答案】(1) 10
(2) 红;无
(3) 和
15.【答案】(1)
(2) 、
【解析】
(1) 由乙中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中有剩余。
(2) 乙中有氢氧化铁沉淀,说明盐酸已反应完,溶液呈黄色,则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
三、实验探究题
16.【答案】(1) D
(2) 装置C中浓硫酸能完全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3) 先关闭分液漏斗,再打开止水夹,往A中鼓入一段时间空气,称量装置D的质量,记为;再关闭,打开分液漏斗加稀硫酸使反应进行
(4)
【解析】
(4) 设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食用碱中的质量分数约为。
17.【答案】(1) 60
(2)略
(3) 制汽水时,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放入冰块进行降温,使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变大
四、计算题
18.【答案】(1)
(2) 解:设生成的质量为,生成的质量为。
未参加反应的的质量为。
答:固体中有、、。
【解析】
(1) ,由化学方程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则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 碳酸钠与氯化钙混合,碳酸钠过量,应将氯化钙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第页/共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