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综合素质评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科学家发现了纯碳新材料“碳纳米泡沫”,每个泡沫含有约4 000个碳原子,在低于时,泡沫具有永久磁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碳纳米泡沫”是一种单质
B. “碳纳米泡沫”属于纯净物
C. “碳纳米泡沫”属于化合物
D. “碳纳米泡沫”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
2.在利用黄铜(一种合金)制作机器零件的过程中会产生黄铜屑,经测定黄铜屑主要含、、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将黄铜屑加入足量稀硫酸中,会有气泡产生
B. 将黄铜屑加入足量稀硫酸中,黄铜屑会全部溶解
C. 根据黄铜屑的成分,可确定黄铜中含有锌和铜两种金属
D. 根据黄铜屑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的现象,可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3.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所示方向的转化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B
C
D
4.下列除杂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溶液 加入适量稀盐酸
B 通过灼热的铜网
C 高温煅烧
D (水蒸气) 通过浓氢氧化钠溶液
5.小乐将铁粉和硫粉以适当的质量比混合,堆放在石棉网上,然后用烧红的玻璃棒一端接触混合物,等部分混合物迅速变成红热状态后,撤离玻璃棒,反应能继续进行下去,直至全部混合物都呈红热状态,冷却后得到一种黑色固体物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参与反应的铁和硫都属于金属单质,生成的黑色固体物质属于盐
B. 混合物有红热现象,可作为此变化是化学变化的证据
C. 反应需要用红热的玻璃棒加热,说明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D. 用磁铁吸引可以证实反应中铁已从游离态变成化合态
6.为了比较、、、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明利用这四种金属单质、稀盐酸、的硝酸盐溶液和的硝酸盐溶液进行有关实验,结果如下表(“√”表示能反应,“—”表示不能反应,“空白”表示未做该实验)。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稀盐酸 √ — — √
的硝酸盐溶液 √
的硝酸盐溶液 √ —
A. B.
C. D.
7.如图实验中,铁钉锈蚀速率最快的是( )
A. B. C. D.
8.向硝酸银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无沉淀出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滤渣中一定有银、铁,可能有锌;滤液中一定有、,可能有
B. 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锌、铁;滤液中一定有、,可能有
C. 滤渣中一定有银、铁,可能有锌;滤液中一定有、、,可能有
D. 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锌、铁;滤液中一定有,可能有、、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4分)
9.(10分)纳米陶瓷作为高新科技材料应用广泛,具有永久、稳定的防静电性能,且有耐磨、耐腐蚀、耐高温、防渗透等特点。纳米陶瓷刀具有金属刀无法比拟的优点:刀刃锋利,能切割钢铁等物质,能削出如纸一样薄的肉片;硬度高,其耐磨性是金属刀的60倍;完全无磁性;不生锈变色,健康环保;可耐各种酸、碱及有机物的腐蚀;为全致密材料,无孔隙、不沾污、易清洁。纳米陶瓷充分体现了新世纪、新材料的绿色环保概念,是高新技术为现代人奉献的又一杰作。
(1) 纳米陶瓷刀_ _ (填“能”或“不能”)被磁铁吸引,它的耐磨性好,是因为它的_ _ 高。
(2) 如图所示是纳米陶瓷刀、合金钢刀、普通菜刀磨损程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中反映纳米陶瓷刀磨损特点的是曲线_ _ _ _ (填字母,下同),反映普通菜刀磨损特点的是曲线_ _ _ _ 。
(3) 根据纳米陶瓷的特点,你认为它还可以被制成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填一种)。
10.(6分)第十九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开幕式主火炬燃料创新使用甲醇燃料,甲醇的生产示意图如图。甲醇常温、常压下为液态,具有燃烧高效、排放清洁、可再生等特点。
(1) 甲醇属于_ _ _ _ _ _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 图中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一种常见的液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11.(12分)如图是人类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阶段Ⅰ】得失氧说: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阶段Ⅱ】化合价升降说:凡是出现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阶段Ⅲ】电子转移说:化合价升降的原因是电子的转移。凡是有电子转移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失电子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得电子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1) 根据得失氧说,在的化学变化中,发生了_ _ 反应。
(2) 电子转移是元素化合价改变的本质原因。失电子后,元素的化合价会_ _ (填“升高”或“降低”)。
(3) 根据化合价升降说,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乙是_ _ 反应。
(4) 下列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填字母)。
A.氧化和还原是相互对立又辩证统一的关系
B.电子转移说是从微观视角来探析和建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C.自然界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都是有利的
D.人类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发展、延伸和完善的过程
12.(6分)扑克是生活中用来休闲的娱乐项目之一,聪明的小华发明了一种扑克新玩法“化学扑克”。“化学扑克”的玩法是:上家出牌,如果下家牌中的物质能与上家的发生反应,即可出牌,按此规则,出完牌的为赢家。如图表示某局牌的最后一轮,桌面上是一张图甲的“盐酸”牌,A、B、C、D四位玩家手中都只剩下一张牌(如图)。
(1) 如果本局每一位玩家的牌都能出掉,则四位玩家的出牌顺序为甲 _ _ _ _ _ _ _ _ _ _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下同)。
(2) 如果本局只有一位玩家的牌出不掉,则四位玩家的出牌顺序为甲 _ _ _ _ _ _ _ _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3.(16分)“暖宝宝”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小孔同学打开一个使用过的“暖宝宝”内包装,发现黑色固体中掺杂有红棕色物质,于是她把这包固体带到实验室,和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这包固体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①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缓慢氧化而生锈。
②室温下部分盐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阴离子 阳离子
溶 溶 溶 溶
溶 不 微 不
③“暖宝宝”中只有氯化钠含有氯元素。
(1) 通过阅读标签(如图1),大家一致认为打开“暖宝宝”外包装后,铁粉与空气接触发生缓慢氧化有_ _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的现象,其中出现的红棕色固体是_ _ _ _ _ _ 。
暖宝宝 发热时间:10小时以上 性能:平均53,最高63 主要成分:铁粉、活性炭、氯化钠等 注意事项:使用时勿直接接触皮肤
图1
图2
这包使用过的“暖宝宝”中是否还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
(2) 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_ _ _ _ _ _ _ _ 固体中有铁粉
实验二 取少量固体放在燃烧匙中,用酒精灯加热,上方罩一个内壁附有饱和的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如图2所示)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固体中有活性炭
实验三 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往滤液中滴加少量_ _ _ _ _ _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固体中有氯化钠
(3) 经过反思,小孔同学认为由实验二不能得出固体中有活性炭的结论,理由: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写两点即可)。小组同学改进装置后,重新实验,得出固体中有活性炭的结论。
(4) 小曾同学认为利用实验三的反应原理还可以测出固体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他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填实验操作),再加入足量实验三所选的溶液,充分反应后经过一系列操作得到固体,并称量,最终计算出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14.(9分)小金通过实验研究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其操作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步骤1: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步骤2:按图甲所示向双具支试管内加入木炭粉和氧化铜,用向上排空气法使双具支试管内收集满二氧化碳后塞上带有导管和瘪气球的橡皮塞。
步骤3:按图乙所示将双具支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使木炭粉平铺于试管底部;用酒精喷灯加热氧化铜一段时间,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步骤4:将酒精喷灯移至木炭粉处,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气球明显胀大;再次将酒精喷灯移至氧化铜处,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黑色粉末变为紫红色。
(1) 步骤2中,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燃着的木条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填“放置在双具支试管口”或“伸入双具支试管内”)。
(2) 小金设计步骤3的目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3) 实验中,能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分)
15.(9分)杭州西湖龙井茶包装袋内常放入铁粉作“双吸剂”,有防止茶叶变潮等多种功能。小滨同学对此产生了兴趣,他拆开一包已经使用过的“双吸剂”(其中铁粉表面已生锈),分成等质量的六份,分别加稀硫酸,反应后测得部分数据如下表,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样品的质量/ 31.0 31.0 31.0 31.0 31.0 31.0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 30.0 60.0 90.0 120.0 150.0 180.0
产生气体的质量/ 0 0.1 0.3 0.5 0.6
(1) 根据题意,“双吸剂”除了能吸收水分外,还能吸收_ _ 。
(2) 表格中,的值为_ _ _ _ 。
(3) 计算该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综合素质评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科学家发现了纯碳新材料“碳纳米泡沫”,每个泡沫含有约4 000个碳原子,在低于时,泡沫具有永久磁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碳纳米泡沫”是一种单质
B. “碳纳米泡沫”属于纯净物
C. “碳纳米泡沫”属于化合物
D. “碳纳米泡沫”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
【答案】C
2.在利用黄铜(一种合金)制作机器零件的过程中会产生黄铜屑,经测定黄铜屑主要含、、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将黄铜屑加入足量稀硫酸中,会有气泡产生
B. 将黄铜屑加入足量稀硫酸中,黄铜屑会全部溶解
C. 根据黄铜屑的成分,可确定黄铜中含有锌和铜两种金属
D. 根据黄铜屑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的现象,可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答案】B
3.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所示方向的转化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B
C
D
【答案】A
4.下列除杂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溶液 加入适量稀盐酸
B 通过灼热的铜网
C 高温煅烧
D (水蒸气) 通过浓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D
5.小乐将铁粉和硫粉以适当的质量比混合,堆放在石棉网上,然后用烧红的玻璃棒一端接触混合物,等部分混合物迅速变成红热状态后,撤离玻璃棒,反应能继续进行下去,直至全部混合物都呈红热状态,冷却后得到一种黑色固体物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参与反应的铁和硫都属于金属单质,生成的黑色固体物质属于盐
B. 混合物有红热现象,可作为此变化是化学变化的证据
C. 反应需要用红热的玻璃棒加热,说明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D. 用磁铁吸引可以证实反应中铁已从游离态变成化合态
【答案】D
6.为了比较、、、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明利用这四种金属单质、稀盐酸、的硝酸盐溶液和的硝酸盐溶液进行有关实验,结果如下表(“√”表示能反应,“—”表示不能反应,“空白”表示未做该实验)。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稀盐酸 √ — — √
的硝酸盐溶液 √
的硝酸盐溶液 √ —
A. B.
C. D.
【答案】C
7.如图实验中,铁钉锈蚀速率最快的是( )
A. B. C. D.
【答案】C
8.向硝酸银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无沉淀出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滤渣中一定有银、铁,可能有锌;滤液中一定有、,可能有
B. 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锌、铁;滤液中一定有、,可能有
C. 滤渣中一定有银、铁,可能有锌;滤液中一定有、、,可能有
D. 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锌、铁;滤液中一定有,可能有、、
【答案】B
【点拨】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无沉淀出现,说明滤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银,由于硝酸银首先和金属锌反应,因此溶液中一定含有锌离子,一定含有原溶液中未反应的镁离子,可能含有亚铁离子,一定没有银离子。滤液中一定含有镁离子、锌离子,可能含有亚铁离子,一定没有银离子;滤渣中一定含有置换出的银,可能含有铁、锌,一定没有镁。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4分)
9.(10分)纳米陶瓷作为高新科技材料应用广泛,具有永久、稳定的防静电性能,且有耐磨、耐腐蚀、耐高温、防渗透等特点。纳米陶瓷刀具有金属刀无法比拟的优点:刀刃锋利,能切割钢铁等物质,能削出如纸一样薄的肉片;硬度高,其耐磨性是金属刀的60倍;完全无磁性;不生锈变色,健康环保;可耐各种酸、碱及有机物的腐蚀;为全致密材料,无孔隙、不沾污、易清洁。纳米陶瓷充分体现了新世纪、新材料的绿色环保概念,是高新技术为现代人奉献的又一杰作。
(1) 纳米陶瓷刀_ _ (填“能”或“不能”)被磁铁吸引,它的耐磨性好,是因为它的_ _ 高。
(2) 如图所示是纳米陶瓷刀、合金钢刀、普通菜刀磨损程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中反映纳米陶瓷刀磨损特点的是曲线_ _ _ _ (填字母,下同),反映普通菜刀磨损特点的是曲线_ _ _ _ 。
(3) 根据纳米陶瓷的特点,你认为它还可以被制成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填一种)。
【答案】(1) 不能;硬度
(2) ;
(3) 盛放强酸、碱、盐的容器(合理即可)
10.(6分)第十九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开幕式主火炬燃料创新使用甲醇燃料,甲醇的生产示意图如图。甲醇常温、常压下为液态,具有燃烧高效、排放清洁、可再生等特点。
(1) 甲醇属于_ _ _ _ _ _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 图中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一种常见的液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答案】(1) 有机物
(2)
11.(12分)如图是人类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阶段Ⅰ】得失氧说: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阶段Ⅱ】化合价升降说:凡是出现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阶段Ⅲ】电子转移说:化合价升降的原因是电子的转移。凡是有电子转移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失电子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得电子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1) 根据得失氧说,在的化学变化中,发生了_ _ 反应。
(2) 电子转移是元素化合价改变的本质原因。失电子后,元素的化合价会_ _ (填“升高”或“降低”)。
(3) 根据化合价升降说,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乙是_ _ 反应。
(4) 下列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填字母)。
A.氧化和还原是相互对立又辩证统一的关系
B.电子转移说是从微观视角来探析和建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C.自然界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都是有利的
D.人类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发展、延伸和完善的过程
【答案】(1) 氧化
(2) 升高
(3) 置换
(4) A、B、D
12.(6分)扑克是生活中用来休闲的娱乐项目之一,聪明的小华发明了一种扑克新玩法“化学扑克”。“化学扑克”的玩法是:上家出牌,如果下家牌中的物质能与上家的发生反应,即可出牌,按此规则,出完牌的为赢家。如图表示某局牌的最后一轮,桌面上是一张图甲的“盐酸”牌,A、B、C、D四位玩家手中都只剩下一张牌(如图)。
(1) 如果本局每一位玩家的牌都能出掉,则四位玩家的出牌顺序为甲 _ _ _ _ _ _ _ _ _ _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下同)。
(2) 如果本局只有一位玩家的牌出不掉,则四位玩家的出牌顺序为甲 _ _ _ _ _ _ _ _ 。
【答案】(1)
(2)
【解析】
(1) 【点拨】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氢氧化钙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属于复分解反应,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以出牌顺序是甲。
(2) 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物质有二氧化碳、硫酸铜;能与铁反应的有盐酸、硫酸铜;能与硫酸铜反应的有铁、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只有氢氧化钙。由以上分析,只有二氧化碳与一种物质反应,如果氢氧化钙先出掉,最后剩余二氧化碳,即玩家的牌出不掉。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硫酸铜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钙;硫酸铜与铁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所以出牌顺序为甲。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3.(16分)“暖宝宝”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小孔同学打开一个使用过的“暖宝宝”内包装,发现黑色固体中掺杂有红棕色物质,于是她把这包固体带到实验室,和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这包固体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①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缓慢氧化而生锈。
②室温下部分盐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阴离子 阳离子
溶 溶 溶 溶
溶 不 微 不
③“暖宝宝”中只有氯化钠含有氯元素。
(1) 通过阅读标签(如图1),大家一致认为打开“暖宝宝”外包装后,铁粉与空气接触发生缓慢氧化有_ _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的现象,其中出现的红棕色固体是_ _ _ _ _ _ 。
暖宝宝 发热时间:10小时以上 性能:平均53,最高63 主要成分:铁粉、活性炭、氯化钠等 注意事项:使用时勿直接接触皮肤
图1
图2
这包使用过的“暖宝宝”中是否还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
(2) 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_ _ _ _ _ _ _ _ 固体中有铁粉
实验二 取少量固体放在燃烧匙中,用酒精灯加热,上方罩一个内壁附有饱和的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如图2所示)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固体中有活性炭
实验三 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往滤液中滴加少量_ _ _ _ _ _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固体中有氯化钠
(3) 经过反思,小孔同学认为由实验二不能得出固体中有活性炭的结论,理由: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写两点即可)。小组同学改进装置后,重新实验,得出固体中有活性炭的结论。
(4) 小曾同学认为利用实验三的反应原理还可以测出固体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他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填实验操作),再加入足量实验三所选的溶液,充分反应后经过一系列操作得到固体,并称量,最终计算出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1) 放出;氧化铁
(2) 有气泡产生;硝酸银
(3) ①酒精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也会变浑浊
(4) 充分溶解后过滤,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洗涤滤渣次,洗净后将洗涤液合并到滤液中
14.(9分)小金通过实验研究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其操作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步骤1: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步骤2:按图甲所示向双具支试管内加入木炭粉和氧化铜,用向上排空气法使双具支试管内收集满二氧化碳后塞上带有导管和瘪气球的橡皮塞。
步骤3:按图乙所示将双具支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使木炭粉平铺于试管底部;用酒精喷灯加热氧化铜一段时间,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步骤4:将酒精喷灯移至木炭粉处,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气球明显胀大;再次将酒精喷灯移至氧化铜处,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黑色粉末变为紫红色。
(1) 步骤2中,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燃着的木条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填“放置在双具支试管口”或“伸入双具支试管内”)。
(2) 小金设计步骤3的目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3) 实验中,能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答案】(1) 放置在双具支试管口
(2) 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
(3) 黑色粉末变为紫红色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分)
15.(9分)杭州西湖龙井茶包装袋内常放入铁粉作“双吸剂”,有防止茶叶变潮等多种功能。小滨同学对此产生了兴趣,他拆开一包已经使用过的“双吸剂”(其中铁粉表面已生锈),分成等质量的六份,分别加稀硫酸,反应后测得部分数据如下表,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样品的质量/ 31.0 31.0 31.0 31.0 31.0 31.0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 30.0 60.0 90.0 120.0 150.0 180.0
产生气体的质量/ 0 0.1 0.3 0.5 0.6
(1) 根据题意,“双吸剂”除了能吸收水分外,还能吸收_ _ 。
(2) 表格中,的值为_ _ _ _ 。
(3) 计算该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
【答案】(1) 氧气
(2) 0
(3) 解:设该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为。
该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
答:该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
(1) 【点拨】铁与氧气、水分接触容易生锈,铁粉主要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
(2)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第1次加入稀硫酸没产生氢气,说明加入的稀硫酸与铁锈反应,第4次、第5次加入稀硫酸都产生氢气,则。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