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综合试卷(一) (含答案 )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湖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综合试卷(一) (含答案 )

资源简介

2025年湖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综合试卷(一)
注意事项:
1.本卷共6页,共16小题,满分60分,答题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
2.本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组成,其中第1—12题为选择题,第13—16题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距今5 000年前后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同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权贵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等。这说明,当时( )
A.原始农业形成 B.社会分化出现
C.禅让制度盛行 D.中央集权确立
2.如图示意图表现的是中国古代某一思想家的主张。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3.曹雪芹把诗赋、书法、戏文、对联、礼节、饮食、服装等元素以及各种风俗习惯,几乎全部安插在《红楼梦》里。这强调了《红楼梦》( )
A.语言精练生动 B.内容通俗易懂
C.线索清晰完整 D.汇聚传统文化
4.如表反映了近代中国( )
名称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内容(部分)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A.师夷长技思想萌发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维新变法开始兴起 D.自然经济彻底解体
5.陈独秀认为:“儒教孔道不大破坏,中国一切政治、道德、伦理、社会、风俗、学术、思想,均无有救治之法。”为“救治”中国,陈独秀呼吁( )
A.推翻君主专制 B.复兴儒家思想
C.发动国民革命 D.进行思想变革
6.1940年徐悲鸿创作鸿篇巨制《愚公移山》;无独有偶,1945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作题为《愚公移山》的报告。二者都是以“愚公精神”号召人们( )
A.实行民主选举,激发斗争热情 B.争取美苏支援,坚定胜利信心
C.团结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D.开辟致富道路,带动经济发展
7.根据下表,分析我国农村经济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 397 134
1990年 7 662.1 686
2000年 24 915.8 2 282
A.土地革命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包干到户
8.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性多数的票数通过了2758号决议。这一决议( )
A.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表明中日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标志着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批准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9.在埃及太阳历的基础上创新了儒略历;吸收希腊建筑特点,创新出石拱门、穹顶;制定《十二铜表法》,成为欧洲法学的渊源。这说明古罗马( )
A.成为欧亚文化发祥地 B.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
C.建立完整的法学体系 D.搭建了欧亚和平之桥
10.三角贸易是欧洲殖民国家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之一。如图方框中应填入的内容是( )
A.酒 B.黄金 C.黑人奴隶 D.机械制品
11.在1928—1932年“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整个工业增长了102%,其中重工业增长了173%,机器制造业几乎增长了3倍。这表明苏联( )
A.计划经济成效显著 B.赢得反法西斯的优势
C.新经济政策稳步推进 D.农业集体化进程停滞
12.如表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历史资料目录。据此推断,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杜鲁门主义出台
“北约”与“华约”对峙
苏联解体
欧盟成立
金砖国家
A.两极格局的形成与解体 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C.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D.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6分)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36分)
13.(10分)【艺术记录时代信息】
材料一 雕刻铭记着历史的重要证据
(1)根据铭文与所学知识,指出上述雕刻作品分别可以提供哪些重要的历史证据?(4分)
材料二 绘画折射着历史的主流意识
eq \o(\s\up7(),\s\do5(图三 《清明上河图》局部))    eq \o(\s\up7(),\s\do5(图四 蒙娜丽莎))
(2)任选一幅绘画,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其折射出的时代主流意识或时代特征。(4分)
材料三 音乐奏响历史的经典故事
eq \o(\s\up7(),\s\do5(贝多芬1770—1827)) eq \o(\s\up7(),\s\do5(丁善德1911—1995))
《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他用全新的风格表达他对英雄的理解。该曲原本是为拿破仑而作,1804年发表时,他却愤怒地删除了拿破仑的名字 《春之旅》是丁善德1945年春创作的成名之作。当时正处于国内政治经济形势较混乱时期,他在运用欧洲传统作曲技术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使作品更有特色的同时表达了自己盼望胜利的热切心情,为群众所喜闻乐听
(3)根据材料,分析《英雄交响曲》“删除了拿破仑名字”和《春之旅》“为群众所喜闻乐听”的历史原因。(2分)
14.(6分)【东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之路】
材料一 法国大革命不仅开创了政治现代化的新局面,而且大革命本身就具有政治现代化的典型意义。正是由于这场革命,法国大踏步地走上依法治国的历程,并始终坚守着人民主权和法治的阵地。大革命不仅提出了建立现代国家的理论框架,而且也提供了进行具体操作的实践模式,正是这种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成为法国大革命的真正价值所在,也成为世界上所有国家在实现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的宝贵经验。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
材料二 
 日本虽然高调宣扬“脱亚入欧”,但也并没有完全西化。比如他们穿上了西服,但和服仍然受到欢迎;正式场合是握手礼,日常场合是鞠躬礼。更重要的是,尽管废除了武士,但也保留了日本传统文化的武士道精神。这种保留将对后来的日本产生很大的影响。——摘编自黄治军《晚清最后十八年》 由早期维新思想家发展而来的一批新式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过程中,逐步形成一个共同认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甲午海战后,他们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力量代表,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898年中国资产阶级进行了第一次政治演出。——摘编自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在全面模仿苏联模式的背景下我国开始系统地建设社会主义工业,这一阶段我国工业发展的路径特征为进口替代战略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进入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我国全面确立了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以深圳、珠海等率先试点的经济特区蓬勃发展。在改革试点成绩引人瞩目的同时,我国也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在此基础之上,我国工业化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摘编自《中国工业化建设历程》
(1)根据材料一,结合具体史实说明法国政治现代化的具体实践。(2分)
(2)简述材料二中日本“脱亚入欧”和中国的“政治演出”之间的内在联系。(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变化的特点。(2分)
15.(10分)【全球化】
材料一 全球领导权的长周期(1494—20世纪初)
材料二 日本不同时期对待西方文明的不同态度
幕府的对外政策从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时起,开始向锁国政策转变,1616年,规定欧洲船只只能在平户、长崎两港停泊交易……日本维持锁国政策达200多年之久。——摘编自《日本史》
一、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盛行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毋使人心倦怠;四、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础。——摘编自1868年日本《五条誓文》
材料三 互联网对人类互动能力和全球相互联系的影响远远超过火车、飞机、电报和无线电……随着苏东集团的转轨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几乎覆盖全球……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进行优化配置已经成为可能……强大的日本经济早已与美国经济和德国经济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中国和印度的工业革命和经济复兴是世界经济中最引人注目的结构性变化……1992年,国际社会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巴西里约热内卢17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和大约2 400名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出席了这次“地球峰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出促使葡萄牙率先获得全球领导权的重大历史事件及18世纪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的政治和经济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9世纪中期前后,日本对待西方文明的不同态度及其产生的不同结果。(4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经济要素“优化配置”的条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现代世界发展的基本特点。(3分)
【图片中的近代欧洲】
16.(10分)图片是触摸历史脉搏的媒介。围绕“图片中的近代欧洲”,先选取以下一幅或多幅图片,然后提取图片信息,自拟论题,运用所学世界史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025年湖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综合试卷(一)
注意事项:
1.本卷共6页,共16小题,满分60分,答题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
2.本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组成,其中第1—12题为选择题,第13—16题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距今5 000年前后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同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权贵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等。这说明,当时(B )
A.原始农业形成 B.社会分化出现
C.禅让制度盛行 D.中央集权确立
2.如图示意图表现的是中国古代某一思想家的主张。这位思想家是(B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3.曹雪芹把诗赋、书法、戏文、对联、礼节、饮食、服装等元素以及各种风俗习惯,几乎全部安插在《红楼梦》里。这强调了《红楼梦》(D )
A.语言精练生动 B.内容通俗易懂
C.线索清晰完整 D.汇聚传统文化
4.如表反映了近代中国( B )
名称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内容(部分)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A.师夷长技思想萌发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维新变法开始兴起 D.自然经济彻底解体
5.陈独秀认为:“儒教孔道不大破坏,中国一切政治、道德、伦理、社会、风俗、学术、思想,均无有救治之法。”为“救治”中国,陈独秀呼吁(D )
A.推翻君主专制 B.复兴儒家思想
C.发动国民革命 D.进行思想变革
6.1940年徐悲鸿创作鸿篇巨制《愚公移山》;无独有偶,1945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作题为《愚公移山》的报告。二者都是以“愚公精神”号召人们( C )
A.实行民主选举,激发斗争热情 B.争取美苏支援,坚定胜利信心
C.团结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D.开辟致富道路,带动经济发展
7.根据下表,分析我国农村经济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D )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 397 134
1990年 7 662.1 686
2000年 24 915.8 2 282
A.土地革命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包干到户
8.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性多数的票数通过了2758号决议。这一决议( A )
A.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表明中日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标志着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批准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9.在埃及太阳历的基础上创新了儒略历;吸收希腊建筑特点,创新出石拱门、穹顶;制定《十二铜表法》,成为欧洲法学的渊源。这说明古罗马( B )
A.成为欧亚文化发祥地 B.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
C.建立完整的法学体系 D.搭建了欧亚和平之桥
10.三角贸易是欧洲殖民国家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之一。如图方框中应填入的内容是( C )
A.酒 B.黄金 C.黑人奴隶 D.机械制品
11.在1928—1932年“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整个工业增长了102%,其中重工业增长了173%,机器制造业几乎增长了3倍。这表明苏联( A )
A.计划经济成效显著 B.赢得反法西斯的优势
C.新经济政策稳步推进 D.农业集体化进程停滞
12.如表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历史资料目录。据此推断,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C )
杜鲁门主义出台
“北约”与“华约”对峙
苏联解体
欧盟成立
金砖国家
A.两极格局的形成与解体 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C.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D.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6分)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36分)
13.(10分)【艺术记录时代信息】
材料一 雕刻铭记着历史的重要证据
(1)根据铭文与所学知识,指出上述雕刻作品分别可以提供哪些重要的历史证据?(4分)
历史证据:《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宣扬君权神授,内容广泛;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的第一手资料;法律保护私有财产;当时的古巴比伦王国使用楔形文字。秦铜权:秦统一六国;确立了皇帝称号(或建立了皇帝制度);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将小篆作为通用文字。
材料二 绘画折射着历史的主流意识
eq \o(\s\up7(),\s\do5(图三 《清明上河图》局部))    eq \o(\s\up7(),\s\do5(图四 蒙娜丽莎))
(2)任选一幅绘画,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其折射出的时代主流意识或时代特征。(4分)
时代特征:《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当年繁荣的见证。《蒙娜丽莎》:展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女性美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材料三 音乐奏响历史的经典故事
eq \o(\s\up7(),\s\do5(贝多芬1770—1827)) eq \o(\s\up7(),\s\do5(丁善德1911—1995))
《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他用全新的风格表达他对英雄的理解。该曲原本是为拿破仑而作,1804年发表时,他却愤怒地删除了拿破仑的名字 《春之旅》是丁善德1945年春创作的成名之作。当时正处于国内政治经济形势较混乱时期,他在运用欧洲传统作曲技术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使作品更有特色的同时表达了自己盼望胜利的热切心情,为群众所喜闻乐听
(3)根据材料,分析《英雄交响曲》“删除了拿破仑名字”和《春之旅》“为群众所喜闻乐听”的历史原因。(2分)
历史原因:《英雄交响曲》:贝多芬酷爱民主自由,反对专制,对拿破仑称帝不满。《春之旅》:创作于中国抗日战争刚刚取得全面胜利的时期,表达了人民对和平到来和美好生活的期盼,同时具有较高的作曲水平和创新性。(言之成理即可)
14.(6分)【东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之路】
材料一 法国大革命不仅开创了政治现代化的新局面,而且大革命本身就具有政治现代化的典型意义。正是由于这场革命,法国大踏步地走上依法治国的历程,并始终坚守着人民主权和法治的阵地。大革命不仅提出了建立现代国家的理论框架,而且也提供了进行具体操作的实践模式,正是这种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成为法国大革命的真正价值所在,也成为世界上所有国家在实现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的宝贵经验。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
材料二 
 日本虽然高调宣扬“脱亚入欧”,但也并没有完全西化。比如他们穿上了西服,但和服仍然受到欢迎;正式场合是握手礼,日常场合是鞠躬礼。更重要的是,尽管废除了武士,但也保留了日本传统文化的武士道精神。这种保留将对后来的日本产生很大的影响。——摘编自黄治军《晚清最后十八年》 由早期维新思想家发展而来的一批新式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过程中,逐步形成一个共同认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甲午海战后,他们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力量代表,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898年中国资产阶级进行了第一次政治演出。——摘编自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在全面模仿苏联模式的背景下我国开始系统地建设社会主义工业,这一阶段我国工业发展的路径特征为进口替代战略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进入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我国全面确立了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以深圳、珠海等率先试点的经济特区蓬勃发展。在改革试点成绩引人瞩目的同时,我国也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在此基础之上,我国工业化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摘编自《中国工业化建设历程》
(1)根据材料一,结合具体史实说明法国政治现代化的具体实践。(2分)
具体实践:在法国大革命中,随着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先后通过了《人权宣言》以及1791年宪法等;这些法律文件,不但否定了封建的王权和等级制度,而且还提出了政治现代化的基本理论原则,如人权和法治,并加以实践。
(2)简述材料二中日本“脱亚入欧”和中国的“政治演出”之间的内在联系。(2分)
内在联系:日本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面对民族危机,资产阶级掀起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变化的特点。(2分)
特点:由模仿苏联到独立自主建设现代化工业体系;由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进口替代战略和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转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道路等。
15.(10分)【全球化】
材料一 全球领导权的长周期(1494—20世纪初)
材料二 日本不同时期对待西方文明的不同态度
幕府的对外政策从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时起,开始向锁国政策转变,1616年,规定欧洲船只只能在平户、长崎两港停泊交易……日本维持锁国政策达200多年之久。——摘编自《日本史》
一、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盛行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毋使人心倦怠;四、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础。——摘编自1868年日本《五条誓文》
材料三 互联网对人类互动能力和全球相互联系的影响远远超过火车、飞机、电报和无线电……随着苏东集团的转轨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几乎覆盖全球……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进行优化配置已经成为可能……强大的日本经济早已与美国经济和德国经济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中国和印度的工业革命和经济复兴是世界经济中最引人注目的结构性变化……1992年,国际社会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巴西里约热内卢17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和大约2 400名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出席了这次“地球峰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出促使葡萄牙率先获得全球领导权的重大历史事件及18世纪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的政治和经济原因。(3分)
重大历史事件:新航路的开辟。原因:英国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经济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9世纪中期前后,日本对待西方文明的不同态度及其产生的不同结果。(4分)
19世纪中期前:日本对待西方文明采取闭关锁国,导致日本落后,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激化了国内矛盾。19世纪后期:日本对待西方文明采取学习、引进态度,推行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
(3)根据材料三,归纳经济要素“优化配置”的条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现代世界发展的基本特点。(3分)
条件:互联网、市场经济发展。特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
【图片中的近代欧洲】
16.(10分)图片是触摸历史脉搏的媒介。围绕“图片中的近代欧洲”,先选取以下一幅或多幅图片,然后提取图片信息,自拟论题,运用所学世界史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论题: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论述:14世纪中叶,手工工场的出现,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发起文艺复兴运动,《神曲》就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代表作之一。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开始勇于探索和发现,为新航线的开辟提供了精神动力。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在海外冒险精神的鼓励下,为了探索与亚洲进行直接贸易的航路,以哥伦布为代表的欧洲航海家通过远洋探索,开辟出了一条条新航路,使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