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专练(一)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教师版+学生版)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考点专练(一)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教师版+学生版)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考点专练(一)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考试时间:15分钟 满分:30分)
考点过关自测:生命的起源□ 生物的进化□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4分)
1.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代谢类型可能是( D )
A.自养需氧型 B.自养厌氧型
C.异养需氧型 D.异养厌氧型
原始生命的结构简单,只能利用原始海洋中丰富的有机物。因此,原始生命是异养的。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所以,原始生命又是厌氧的。
2.与古老地层相比,近代地层陆生生物的化石种类所占比率较高。这一现象说明( A )
A.生物由水生到陆生进化
B.生物由简单到复杂进化
C.生物由单细胞到多细胞进化
D.生物由低等到高等进化
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证据。与古老地层相比,近代地层陆生生物的化石种类所占比率较高,这一现象说明生物是由水生到陆生进化的。
3.如图表示几个植物类群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甲的结构比乙复杂
B.戊最有可能是水生植物
C.乙和丙都是由甲进化而来的
D.甲的化石在地层中埋藏较浅
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原始的藻类植物),多是水生植物,甲的结构比乙简单,甲的化石在地层中埋藏较深。丁(原始的裸子植物)和(戊原始的被子植物)是由丙(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来的,结构比丙(原始的蕨类植物)复杂,丁(原始的裸子植物)和戊(原始的被子植物)较高等,多是陆生生物。
4.如图为生活在300万年前的人类元祖——露西的化石,其特点是骨盆宽阔,下肢比上肢粗壮,据此特点判断露西一定已能( A )
A.直立行走
B.制造工具
C.用火
D.语言交流
5.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支持的生命起源观点是( B )
A.自然发生论 B.生生论
C.宇宙生命论 D.化学进化论
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的结果使人们坚信:“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这一观点称为“生生论”。生生论推翻了自然发生论。
6.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人类起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①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②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③人类起源于现代类人猿 ④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生命起源是从无机物到原始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由非生命物质在原始海洋中组成生命体。由于生存环境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转向地面生活,前肢演化出劳动的手,后肢行走,古猿进化成人的过程是人类的起源过程。
7.(广西百色二模)古代长颈鹿大小似山羊,颈和前肢不太长,而长颈鹿最终成为当今生物界最高的动物,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其主要原因是( D )
A.食高处的树叶使颈愈伸愈长
B.颈长者较凶悍,攻击力强
C.颈长者的繁殖力较强
D.竞争中颈长者的生存机会大
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可以遗传,四肢和颈长的个体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导致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可能性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四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地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长颈鹿。
8.(云南二模)蝗灾肆虐东非多国,不同环境中的蝗虫体色不同,分析错误的是( C )
A.是一种保护色
B.是有利变异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
不同环境中的蝗虫体色不同,是为了躲避敌害的捕杀形成的一种保护色,是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
9.通过对生物化石的研究,不能推测的是( D )
A.生物进化的趋势
B.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C.生物的生存年代
D.无机物能形成有机物
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比较全面的证据。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小,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越多。所以可以根据对生物化石的研究,推测生物进化的趋势,分析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估计生物的生存年代等,但是通过化石无法知晓无机物能否形成有机物。
10.关于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主要区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人工选择速度较快
B.自然选择是各种环境起作用
C.自然选择进行得十分缓慢
D.人工选择的结果是促进生物进化
自然选择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自然环境通过优胜劣汰对生物种群进行的改变,使剩下的群体更能适应环境。人工选择是根据人的需要对生物进行的定向选择。两者的区别是有无人的干预,产生的结果是一个适应了环境、一个满足人的需求。
11.(广东茂名月考)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B.自然选择学说可以较为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
C.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体型由小到大
D.始祖鸟化石的发现可推断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
12.(广东揭阳揭东区二模)桃蚜是危害桃树的常见害虫,果农通过喷洒农药进行防治,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防治效果逐渐下降。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A )
A.农药的使用选择了耐药性的桃蚜个体
B.农药的使用导致桃蚜的遗传物质改变
C.桃蚜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耐药性变异
D.桃蚜耐药的个体比不耐药的个体繁殖能力更强
农药的使用不会导致桃蚜的遗传物质改变,B不符合题意。桃蚜群体中原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而不是农药的使用导致桃蚜产生了耐药性变异,C不符合题意。桃蚜耐药的个体比不耐药的个体存活下来的概率更大,产生的后代更多,而不是繁殖能力更强,D不符合题意。
13.(广东广州天河区期中)“人类从哪里来?”尽管历史悠远,扑朔迷离,但科学的发展为此勾勒出日益清晰的轮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B.森林消失对人类进化没有起作用
C.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D.由于生活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现代的类人猿不能进化成人类
14.(广东揭阳惠来县月考)比较人与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得到六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分析这些数据,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B )
物种 黑猩猩 马 果蝇 小麦 向日葵 酵母菌
差异氨基 酸数目 0 12 27 35 38 44
A.这种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是比较
B.细胞色素c是一种蛋白质,其上储存有遗传信息
C.上表所示生物中,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黑猩猩
D.由于人和这六种生物都存在细胞色素c,所以他们之间存在亲缘关系
细胞色素c是一种蛋白质,不含有遗传信息,B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个小题,除特别标注外,每空1分,共16分)
15.(9分)下图是生命化学起源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生命起源的问题。
(1)原始大气的成分有哪些?__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等__。
(2)原始大气成分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不同?__原始大气中不含氧气__。
(3)生命起源的第一阶段是由原始大气的各成分形成__有机小分子__,第二阶段是由__有机小分子__形成__有机大分子__,第三阶段是由__有机大分子__形成__原始生命__,并进一步形成原始的单细胞生物。
(4)发生在原始大气中的过程是__A__。(填字母)
(5)发生在原始海洋中的过程是__B、C、D__。(填字母)
16.(7分)(海南文昌期中)在1 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曾广泛分布于非洲、亚洲、欧洲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进化成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地进化成人类。可见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图1为人类进化历程图,图2是人类与现代类人猿黑猩猩的结构特征比较图。请据图回答问题。([____]内填序号)
图1
图2
(1)将图1中人类进化各阶段按正确的顺序排列:__④②①③⑥⑤__(填序号)。
(2)从图1所示的人类进化的历程中可知:[__④__]__森林古猿__是人类的祖先,在此阶段之前,自然环境曾发生过对人类起源有重大影响的变化,这一变化是__森林大量消失__。
(3) 人猿分界的标志是__两足直立行走__。
(4)图2中表示人的结构的是__B__(填字母)。
(5)由图2可以看出,黑猩猩的头骨与人的头骨基本相同,主要区别是人的__脑容量__更大,黑猩猩的颌骨更突出。
(6)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形态相似,它们也能用“手”灵巧地拿起东西,大脑比较发达,有喜、怒、哀、乐等表情,还能模仿一些人的行为,这说明:__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较近的亲缘关系__。
人猿同祖
目前,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证据很多。埃及发现的古猿头骨化石被认为是人猿同祖的证据之一。这一头骨化石显示,埃及古猿的切牙小,类似人;而尖牙、前磨牙和磨牙都比较大,类似猿,是一种开始用手进食的杂食动物。我国云南省禄丰县也相继发现了许多类似的古猿化石。这些都说明人、猿具有共同的祖先。随着环境的变迁,其中一支进化为现代人,一支进化为现代猿。
现代人与现代猿有共同的祖先,他们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例如,现代人牙齿的形态与现代猿有明显的不同。考点专练(一)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考试时间:15分钟 满分:30分)
考点过关自测:生命的起源□ 生物的进化□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4分)
1.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代谢类型可能是(  )
A.自养需氧型 B.自养厌氧型
C.异养需氧型 D.异养厌氧型
2.与古老地层相比,近代地层陆生生物的化石种类所占比率较高。这一现象说明(  )
A.生物由水生到陆生进化
B.生物由简单到复杂进化
C.生物由单细胞到多细胞进化
D.生物由低等到高等进化
3.如图表示几个植物类群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结构比乙复杂
B.戊最有可能是水生植物
C.乙和丙都是由甲进化而来的
D.甲的化石在地层中埋藏较浅
4.如图为生活在300万年前的人类元祖——露西的化石,其特点是骨盆宽阔,下肢比上肢粗壮,据此特点判断露西一定已能(  )
A.直立行走
B.制造工具
C.用火
D.语言交流
5.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支持的生命起源观点是(  )
A.自然发生论 B.生生论
C.宇宙生命论 D.化学进化论
6.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人类起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②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③人类起源于现代类人猿 ④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7.(广西百色二模)古代长颈鹿大小似山羊,颈和前肢不太长,而长颈鹿最终成为当今生物界最高的动物,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其主要原因是(  )
A.食高处的树叶使颈愈伸愈长
B.颈长者较凶悍,攻击力强
C.颈长者的繁殖力较强
D.竞争中颈长者的生存机会大
8.(云南二模)蝗灾肆虐东非多国,不同环境中的蝗虫体色不同,分析错误的是(  )
A.是一种保护色
B.是有利变异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
9.通过对生物化石的研究,不能推测的是(  )
A.生物进化的趋势
B.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C.生物的生存年代
D.无机物能形成有机物
10.关于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主要区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工选择速度较快
B.自然选择是各种环境起作用
C.自然选择进行得十分缓慢
D.人工选择的结果是促进生物进化
11.(广东茂名月考)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B.自然选择学说可以较为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
C.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体型由小到大
D.始祖鸟化石的发现可推断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
12.(广东揭阳揭东区二模)桃蚜是危害桃树的常见害虫,果农通过喷洒农药进行防治,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防治效果逐渐下降。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A.农药的使用选择了耐药性的桃蚜个体
B.农药的使用导致桃蚜的遗传物质改变
C.桃蚜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耐药性变异
D.桃蚜耐药的个体比不耐药的个体繁殖能力更强
13.(广东广州天河区期中)“人类从哪里来?”尽管历史悠远,扑朔迷离,但科学的发展为此勾勒出日益清晰的轮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B.森林消失对人类进化没有起作用
C.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D.由于生活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现代的类人猿不能进化成人类
14.(广东揭阳惠来县月考)比较人与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得到六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分析这些数据,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物种 黑猩猩 马 果蝇 小麦 向日葵 酵母菌
差异氨基 酸数目 0 12 27 35 38 44
A.这种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是比较
B.细胞色素c是一种蛋白质,其上储存有遗传信息
C.上表所示生物中,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黑猩猩
D.由于人和这六种生物都存在细胞色素c,所以他们之间存在亲缘关系
二、非选择题(共2个小题,除特别标注外,每空1分,共16分)
15.(9分)下图是生命化学起源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生命起源的问题。
(1)原始大气的成分有哪些?__ __。
(2)原始大气成分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不同?__ __。
(3)生命起源的第一阶段是由原始大气的各成分形成__ __,第二阶段是由__ __形成__ __,第三阶段是由__ __形成__ __,并进一步形成原始的单细胞生物。
(4)发生在原始大气中的过程是__ __。(填字母)
(5)发生在原始海洋中的过程是__ __。(填字母)
16.(7分)(海南文昌期中)在1 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曾广泛分布于非洲、亚洲、欧洲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进化成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地进化成人类。可见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图1为人类进化历程图,图2是人类与现代类人猿黑猩猩的结构特征比较图。请据图回答问题。([____]内填序号)
图1
图2
(1)将图1中人类进化各阶段按正确的顺序排列:__ __(填序号)。
(2)从图1所示的人类进化的历程中可知:[__ __]__ __是人类的祖先,在此阶段之前,自然环境曾发生过对人类起源有重大影响的变化,这一变化是__ __。
(3) 人猿分界的标志是__ __。
(4)图2中表示人的结构的是__ __(填字母)。
(5)由图2可以看出,黑猩猩的头骨与人的头骨基本相同,主要区别是人的__ __更大,黑猩猩的颌骨更突出。
(6)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形态相似,它们也能用“手”灵巧地拿起东西,大脑比较发达,有喜、怒、哀、乐等表情,还能模仿一些人的行为,这说明:__ __。
人猿同祖
目前,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证据很多。埃及发现的古猿头骨化石被认为是人猿同祖的证据之一。这一头骨化石显示,埃及古猿的切牙小,类似人;而尖牙、前磨牙和磨牙都比较大,类似猿,是一种开始用手进食的杂食动物。我国云南省禄丰县也相继发现了许多类似的古猿化石。这些都说明人、猿具有共同的祖先。随着环境的变迁,其中一支进化为现代人,一支进化为现代猿。
现代人与现代猿有共同的祖先,他们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例如,现代人牙齿的形态与现代猿有明显的不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