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1.(2024八上·玉环期中)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杭州市民以实际行动助力绿色亚运。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A.生活污水通过下水道直接排入河流B.生活中尽量做到少喝水C.亚运会期间尽量减少用水D.一水多用,如淘米水用来浇花等2.(2024八上·玉环期中)小柯泡好一杯红糖水并搅拌均匀,喝了一口感觉太甜,想要喝淡一点的红糖水,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加入红糖 B.加水C.倒掉一部分 D.用吸管喝下层的红糖水3.(2024八上·玉环期中)图甲、乙是电解水的实验及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2:1B.水分解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保持不变C.该实验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D.水分解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4.(2024八上·玉环期中)下列有关气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B.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C.气温在25℃以下,知了就停止鸣叫,说明动物行为与气温有关D.气温即大气温度,故气温测量不需要在百叶箱里读得5.(2024八上·玉环期中)有人研发出一种吸盘式手套(如图),把吸盘紧压在墙上,开动抽气机抽使人能在竖直墙面上攀爬,当人静止在墙上时,让抽气机抽出更多空气,这时( )A.吸盘内外气压差变大 B.吸盘受到摩擦力变大C.大气压力等于重力 D.吸盘对墙壁的压力变小6.(2024八上·玉环期中)片儿川是杭州的特色美食,其主要食材和配料有:面条、倒笃菜(杭州咸菜)、笋片、瘦肉丝、毛豆、食用油、食用盐、白糖、酱油、料酒等。上述食材和配料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A.面条、倒笃菜、笋片 B.食用盐、白糖、料酒C.瘦肉丝、毛豆、食用油 D.食用油、酱油、料酒7.(2024八上·玉环期中)小东想利用空的塑料矿泉水瓶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A.向塑料瓶中灌满热水后将水倒出,迅速旋紧瓶盖,塑料瓶变瘪B.将空塑料瓶瓶盖旋紧后置于深水中,塑料瓶变瘪C.用手捏空塑料瓶,塑料瓶变瘪D.将空塑料瓶从高处静止释放撞击地面,塑料瓶变瘪8.(2024八上·玉环期中)小安同学在宠物店买了淡水热带鱼,为方便带回家,商家将鱼放在装有水的轻薄的塑料袋(不考虑塑料袋自重)里。如果小明将装着鱼且没有打开的塑料袋直接放入家里的淡水鱼缸中,则图中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A. B.C. D.9.(2024八上·玉环期中)如图为滑雪运动员在空中滑行的场景,这样的姿势可以使他在空中滑行更远的距离,其原理是( )A.运动员上方流速较大,上方压强大于下方压强B.运动员上方流速较大,上方压强小于下方压强C.运动员上方流速较小,上方压强大于下方压强D.运动员上方流速较小,上方压强小于下方压强10.(2024八上·玉环期中)运河中一艘货船因偏离航道搁浅(如图)。为使该货船能回到航道继续航行,下列措施一定不可行的是( )A.借助浮筒使船上浮 B.将货船拖回到航道C.清除货船底部淤泥 D.将货物搬到甲板上11.(2024八上·玉环期中)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下列实验中采用该方法的是( )A.甲:马德堡半球实验通过马的拉力说明大气压很大B.乙:伽利略通过玻璃管内液柱高低判断气温高低C.丙:通过线香烟的运动情况反映空气的流动情况D.丁:通过对玻璃球注水和排水研究潜水艇的浮沉情况12.(2024八上·玉环期中)下列溶液中溶质不是固体的是( )A.食盐水 B.硫酸铜溶液 C.酒精溶液 D.蔗糖溶液13.(2024八上·玉环期中)恒温蒸发过程,c为升温蒸发过程,②中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经历a程后,②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于①B.经历a过程后,②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仍等于①C.经历b过程后,③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于②D.经历c过程后,④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于③14.(2024八上·玉环期中)如图所示,在一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适量的水,使之能浮在一水槽中,将另一只同样的敞口空玻璃瓶乙瓶口朝下,按入槽内水中,并固定位置。在标准大气压下,对槽内水加热到沸腾时,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槽内甲、乙瓶内水温都不能达到100℃B.甲、乙瓶中水都不沸腾C.甲瓶内水不沸腾,乙瓶内水沸腾D.甲瓶内水沸腾,乙瓶内水不沸腾15.(2024八上·玉环期中)清理效果调试。如图为某水上垃圾收集器在水中漂浮时的状态,小组同学通过上下移动泡沫柱来改变收集口离水面的距离H,以满足不同厚度垃圾的收集需求(箭头表示水流方向)。在调试过程中,该收集器所受浮力F浮与距离H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A. B.C. D.16.(2024八上·玉环期中)读下列大气的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大型客机主要在 层(填字母)飞行。(2)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多发生在[ ] 层(填字母和名称)。(3)A层气温垂直变化的规律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升高”或“降低”)17.(2024八上·玉环期中)小明为了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锥形瓶中注人少量温水然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稍后,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1)这个模拟实验展示的是水循环中的 和 环节。(2)以下是降水形成的几个阶段,请排列出一个大致的降水过程(填字母) 。A.水汽凝结B.水汽和冰晶增大C.冷却降温D.空气上升E.形成降水18.(2024八上·玉环期中)小乐利用电解水的实验探究水的组成。(1)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向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后,接通直流电,等a、b玻璃管内收集到一定体积的气体后关闭电源。若要检验a玻璃管中的气体,其操作是 。(2)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 。(3)对乙图中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排序 。(用①,②,③表示)(4)实验结束后,水电解器中剩余的硫酸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变大的是______;A.溶质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C.水的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19.(2024八上·玉环期中)小潘同学做了一个有趣实验,在距一支粉笔的粗端2cm处点上一滴蓝墨水,将粉笔插入盛有酒精的培养皿中。过了一段时间发现随着酒精的上升,蓝墨水在粉笔上不断移动,最后蓝墨水在粉笔上形成两个比较明显的区域(如下图所示)。试根据上述现象回答问题:(1)蓝墨水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我们可以利用上述原理分离混合物,而且混合物分离的方法还有很多,请写出下列各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填字母)。A.沉淀法 B.过滤法 C.蒸发溶剂 D.冷却热饱和溶液 E.蒸馏法①用自来水制纯水 ;②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 ;20.(2024八上·玉环期中)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生命吸管”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净化器,里面装有网丝、注入了活性炭和碘的树脂。其中活性炭起到 和过滤的作用。(2)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在温度越高时,在等量水中溶解得 (选填“多”“少”或“不变”)。21.(2024八上·玉环期中)中国空间站空中课堂和地面课堂同时利用乒乓球和水做了浮力实验,如图所示。(1)天宫课堂中的乒乓球可以悬浮在水中的任何位置,是因为太空中没有重力,导致乒乓球上下表面没有压强差 受到浮力(选填“有”或“没有”);(2)地面上的乒乓球漂浮在水面上,由此可以判断ρ乒乓球 ρ水(选填“>”、“<”或“=”)。22.(2024八上·玉环期中)如图所示是一个饮水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a、b是出水管的两端,壶内水面低于出水管的a端,活塞与壶口接触紧密且能自由移动。用力向下压活塞,在水从a端匀速流出(壶内水面始终高于b端)的过程中,壶内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1)壶内气体压强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2)向下压活塞的力F逐渐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23.(2024八上·玉环期中)如图是验证水的组成的装置。a、b是两个连通并带有刻度的玻璃管(上端是带活塞的尖嘴管),c为连接在a、b中间的漏斗,a、b管下端是与直流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实验步骤如下:(1)先将活塞打开,然后从c处将水倒入装置中,使a、b玻璃管中充满水,关闭活塞后再接通电源。(2)打开电源开关,几分钟后在a、b玻璃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如图所示。根据实验填空:①a、b管内生成的气体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 ;②c管中液体的液面 (填“上升”或“下降”),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3)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5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 mL或 mL.24.(2024八上·玉环期中)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表所示。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溶液的温度(℃) 75 65 60 35 20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0 4.5 8.4(1)65℃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选填“是”“否”或“无法判断”)。(2)将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有 (填序号)。①升温 ②降温 ③加溶质M ④加水 ⑤加另一种固体N ⑥恒温蒸发水⑦与40℃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3)如图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b(不与水反应)后,热水会突然沸腾,说明溶液的温度 。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看到沸腾现象,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就看不到沸腾现象。请解释不再产生沸胯现象的原因 。25.(2024八上·玉环期中)·覆杯实验是科学教材中的经典实验。科学小组利用现代高速摄影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当取一个高为18cm的杯子中装入部分水(如图乙),倒置的瞬间水与轻质盖片会一起下降一段高度(如图丙),在杯口和盖片之间形成一段液桥。空气柱高度/cm 2.25 4.50 9.00 13.50 15.75液桥高度/cm 0.078 0.138 0.215 0.168 0.123(1)覆杯实验的原理是 (2)做覆杯实验时按图所示顺时针旋转目的是证明 ;(3)改变杯子内空气柱高度,盖上轻质盖片并倒置,测出相应液桥长度,得到数据如表丁,可得出的结论是 ;(4)相关实验表明:空气会从液桥进入,液桥越长空气越容易进入,覆杯实验成功率越低。则下列四个留有部分空气的覆杯实验,最不可能成功的是______。A. B. C.26.(2024八上·玉环期中)小李骑自行车去郊游,休息期间,停放在烈日下的自行车爆胎了,小李猜想: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气体压强与温度有关。回家后,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将广口瓶放入水槽中,给水槽中的水加热(加热器未画出),水温上升,每隔一段时间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t(即瓶中密闭气体的温度)及对应U形管内水面高度差,高度差与热水的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每次测量时都使U形管左侧水面保持在图中a位置不变。热水的温度t/℃ 20 30 40 50U形管水面高度差 0 30 50 100(1)每次测量时都使U形管左侧水面保持在图中a位置不变的目的是 (2)图中a、b高度差为30cm,则此时瓶内气压增加了 Pa。(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4)在炎热的夏天,载重汽车在盘山公路行驶时,要不断往轮胎上喷水,主要是通过 的方法来减小轮胎内气体的压强,防止爆胎。27.(2024八上·玉环期中)某校项目化学习小组用塑料吸管制作简易密度计。[材料工具]塑料吸管、金属丝、石蜡,不同密度的液体(见表),烧杯、记号笔、刻度尺。液体 a b c d密度(g/cm3) 0.8 1.0 1.2 1.4[评价标准]评价标准 达标 待改进浮沉状态 不能整直漂浮于被测液体中测量范围 可粗略测量出密度为0.8~1.2g/cm3的液体密度 不能粗略测量出密度为0.8~1.2g/cm3的液体密度[实验步骤]①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如图甲所示);②将其放入液体a中,竖立静止后,在密度计上与水面相平处标上0.8g/cm3;③用同样的方法在密度计上标上1.0g/cm3、1.2g/cm3、1.4g/cm3;④用其测量不同液体密度;回答下列问题:(1)在表格中将评价标准补充完整;(2)0.8g/cm3、1.0g/cm3、1.2g/cm3、1.4g/cm3四种刻度在密度计上自下而上的排列顺序是 ,刻度线之间的间距 (选填“是”或“不是”)均匀的;(3)将密度计放入某种未知液体中,液面在密度计刻度范围之外。密度计浸入液体的长度为h,如图乙所示。若密度计的质量为m,横面积为S,用h、m、S表示液体密度= 。28.(2024八上·玉环期中)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1)在蒸发结晶过程中,除需要三脚架、玻璃棒、酒精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2)过滤操作正确,过滤后展开滤纸,若黑色代表泥沙,则看到的情况是最接近图中的______A. B.C. D.(3)操作①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除连续搅拌外,还可采取 等措施。(4)步骤②中称,取10.0克粗盐,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毫升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得剩余粗盐为2.0克,最终得到氯化钠晶体3.2克,该实验精盐的产率是 29.(2024八上·玉环期中)你见过冬天能自发热,夏天能自制冷的罐装饮料吗?如图1是“玛吉克牌”一摇冰功能饮料。根据所给资料,请仔细回答:(1)“一摇冰”饮料在炎热的夏天解渴,其罐底的固体是______(填固体)。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氯化钠(2)罐身旋钮开关下方有一个特别提示;“……务必倒置摇晃2分钟”,为什么要“倒置”呢? 。(3)喝完饮料后。取出罐体底部的水溶液,加热蒸发掉2克水。冷却到,有2克晶体析出,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则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多少克?(计算结果保留整数)30.(2024八上·玉环期中)小亮同学在测量浮力时发现:金属块浸没在密度不同的液体中,测力计示数不同。于是,他用测力计和重为4N,体积为110-4m3的金属块,组装成密度计,将金属块浸没在不同液体中静止,来探究液体密度与测力计示数的对应关系。(g取10N/kg,ρ水=1.0103kg/m3)(1)该液体密度计的0kg/m3刻度标在 N处;(2)如图所示,金属块浸没在水中静止,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3)若将此时测力计指针所指刻度标为1.0103kg/m3,这条刻度线的刻度值是多少N? 31.(2024八上·玉环期中)2022年5月4日,中国“巅峰使命”珠峰科考队成功登顶,同时创造多个世界纪录,包括在全球首次建成珠峰完整的海拔气象梯度观测站;利用高精度雷达完成冰厚测量和样本采集等;(1)下列对科考队登顶过程中的发现,分析正确的有 ;(填字母编号)A.珠峰峰顶常年覆盖积雪,因为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B.从山脚到山顶植物种类变化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的不同C.珠峰南坡降水较多,植物种类更丰富,由此可推测南坡是迎风坡D.在登峰的过程中,队员会出现高原反应,这主要是气压过高引起(2)小科从媒体中获悉科考队员所携带的物品清单,制作了一份分析表。请你帮助小科补充表中的空格;携带物品 理由防裂唇膏 高原风大、空气干燥,人体中水分蒸发快,嘴唇易干裂电热鞋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脚离心脏较远,温度较低,需要保暖高压锅 防紫外线服装 海拔高,空气稀薄,紫外线照射强烈…… ……(3)现有一个直径为20cm,锅盖上的竖直空心柱出气孔的横截面积为10mm2的高压锅,已知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为2.0×105Pa,若用它在大气压强为0.9×105Pa的地区煮饭,则应配一个质量为多大的限压阀?(g取10N/kg) 32.(2024八上·玉环期中)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下表是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① 10 2 12② 10 3 13③ 10 4 13.6④ 10 5 m(1)表中 m= ;(2) 在这4次实验中,得到的是20℃氯化钠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实验序号);(3) 计算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过程) (4)20℃时,实验室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多少毫升?(写出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解析】【分析】根据水资源保护的知识判断。【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生活污水通过下水道直接排入河流,会污染水源,故A错误;B.生活中要多喝水,这样有利于人体的健康,故B错误;C.亚运会期间,要在满足需要的情况节约用水,故C错误;D.一水多用,如淘米水用来浇花等,能节约水资源,故D正确。故选D。2.【答案】B【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解析】【分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通过改变溶质和溶剂的量,改变温度来实现两者之间的转化。【解答】A.加入红糖,使其中的溶质增加,浓度增大;B.加水可降低红糖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可变得淡一点;C.由于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故倒掉一部分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D.由于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故上下层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答案为:B3.【答案】B【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解析】【分析】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论,对各个选项分析判断即可。【解答】A.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和阳台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故A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分解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保持不变,故B正确;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C错误;D.水分解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故D错误。故选B。4.【答案】D【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A.根据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判断;B.根据常见物体的温度的知识判断;C.根据动物行为和气温的关系判断;D.根据气温的测量方法判断。【解答】A.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午后2时左右,故A正确不合题意;B.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2℃左右,故B正确不合题意;C.温度较高时蝉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后,就停止鸣叫,则对动物行为有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气温。故C正确不合题意;D.百叶箱中温度计读数与百叶箱外阳光直接照射下的温度计读数相比平均值要低,数值变化小,能更客观的反应气温的变化。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5.【答案】A【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A.抽气机抽出的气体越多在,则吸盘内气压越小;B.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分析摩擦力的变化;C.根据重力和摩擦力的方向分析;D.根据内外气压变化,利用分析判断。【解答】A.让抽气机抽出吸盘内更多空气,则吸盘内气压更小,那么内外的气压差变大,故A正确;B.当人静止在墙上时,他受到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则它们大小相等。当让抽气机抽出更多空气时,此时人仍然静止,此时摩擦力仍然等于重力,因此摩擦力大小不变,故B错误;C.重力在竖直方向,而大气压力在水平方向,无法比较,故C错误;D.让抽气机抽出吸盘内更多空气,则内外的气压差变大。根据可知,吸盘外部和内部的气体压力差更大,所以吸盘对墙壁的压力变大,故D错误。故选A。6.【答案】B【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小液滴。【解答】 A.面条、倒笃菜、笋片都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A不合题意;B.食用盐、白糖、料酒都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符合题意;C.瘦肉丝、毛豆不属于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食用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C不合题意;D.食用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酱油、料酒都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不合题意。故选B。7.【答案】A【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再比较是否与大气压强有关即可。【解答】A.倒出热水的矿泉水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矿泉水瓶被压扁了,因此该现象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故A符合题意;B.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将密封的矿泉水瓶置于深水中,受到水的压强很大,而使矿泉水瓶变形,与大气压无关,故B不合题意;C.用手捏空塑料瓶,手对空塑料瓶施力,使空塑料瓶变瘪,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与大气压无关,故C不合题意;D.空塑料瓶从高处下落撞击地面,地面给空塑料瓶一个很大的力,使空塑料瓶变瘪,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与大气压无关,故D不合题意。故选A。8.【答案】B【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物体漂浮,浮力等于重力。【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塑料袋和鱼缸中的水均为淡水,且轻薄塑料袋的重力可忽略不计;由图知,热带鱼悬浮在袋内的水中,则热带鱼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将塑料袋浸入水中,袋内外水的密度相同,只有当袋中水和鱼的总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V排时,袋内水和热带鱼的总重力才等于受到的浮力,才能处于静止状态,即此时内外液面应相平。故答案为:B。9.【答案】B【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分析】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判断。【解答】根据图片可知,运动员在空中滑行的姿势与机翼的形状相似,则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流速慢压强大,这样就会产生向上的压力差,从而使运动员在空中滑行飞行更远的距离,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答案】D【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增大浮力的方法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解答】A、借助浮筒能增大浮力,可以使船上浮,故A不符合题意;B、将货船拖回到航道,可以使船继续航行,故B不符合题意;C、清除货船底部淤泥,能增大船排开的水的体积,从而增大浮力,故C不符合题意;D、将货物搬到甲板上,船和货物的总重力不变,在浮力不变的情况下,不能继续航行,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1.【答案】D【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模拟实验是通过设计和操作一个与真实情况相似的模型或系统,来模拟和预测真实情况的行为和结果,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研究方法,然后与模型法对照即可。【解答】A.马德堡半球实验是通过实际的拉力实验来展示大气压的存在和大小,使用的转化法,故A不符合题意;B.伽利略的实验是通过观察玻璃管内液柱的高低来判断气温的高低,这是直接观察法,故B不符合题意;C.利用了香烟烟雾的可见性来观察空气流动,使用使用了转换法,故C不符合题意;D.玻璃球被用作潜水艇的模型,通过模拟潜水艇在水中的浮沉过程,我们可以预测和理解真实潜水艇的行为,这完全符合模拟实验的定义,故D符合题意。故选D。12.【答案】C【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解析】【分析】根据溶液中溶质、溶剂的特点分析。【解答】A. 食盐水中溶质是氯化钠,为固体,故不符合题意;B. 硫酸铜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铜,为固体,故不符合题意;C. 酒精溶液中溶质是酒精,为液体,故符合题意;D. 蔗糖溶液中溶质是蔗糖,为固体,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3.【答案】C【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A.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判断;B.溶解度的大小只与温度高低有关;C.相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同,那么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物质的溶解度越大,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①→②蒸发溶剂,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少,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②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于①,故A正确不合题意;B.a为恒温蒸发过程,温度不变,则②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仍等于①,故B正确不合题意;C.②是恰好饱和的溶液,b有晶体析出,也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由于溶解度不变,因此二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符合题意;D.从③→④,温度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则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变大,即④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于③,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14.【答案】B【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解析】【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根据题目描述分析判断即可。【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甲瓶中水从槽内水中吸热,温度升高直到100℃,此时甲瓶中的水一旦与槽内的水温度相等,甲瓶中的水就无法吸热,不能沸腾;乙瓶上端封闭,瓶内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则乙瓶中水的沸点高于100℃,这样乙瓶中水温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故答案为:B。15.【答案】C【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漂浮条件分析收集口到水面的距离H改变时垃圾收集器受到的浮力变化即可。【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水上垃圾收集器始终在水面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大小始终等于物体的重力,因此它受到的浮力始终不变,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16.【答案】(1)B(2)A;对流(3)降低【知识点】大气的分层【解析】【分析】(1)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适合大型客机飞行。(2)对流层大气对流剧烈,容易形成各种对流天气;(3)根据对流层的气温变化规律解答。【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图中B的层顶到地面的高度50千米左右,因此B位于对流层,大型客机就在这个未知飞行,故选B;(2)图中A层位于近地面上方,为对流层,而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故选A;(3)原A层空气有显著的对流运动、该层集中了大气中绝大部分的水汽和固体杂质等,因此A层对流层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1)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适合大型客机飞行。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B位于对流层层顶到高度50千米左右,且气温随着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为平流层。(2)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图中A层位于近地面。(3)由图及所学知识知,A层对流层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原因是该层空气有显著的对流运动、该层集中了大气中绝大部分的水汽和固体杂质等。17.【答案】(1)蒸发;降水(2)DCABE【知识点】水循环;降水【解析】【分析】(1)水循环的环节主要包括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2)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锥形瓶中的水受热汽化呈水蒸气上升,这就是蒸发。上升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落回锥形瓶,这相当于降水,则这个模拟实验展示的是水循环中的蒸发和降水环节。(2)降水形成的大致过程如下:空气上升→冷却降温→水汽凝结水珠→冰晶增大→形成降水,所以其顺序为:DCABE。(1)锥形瓶中的水蒸气上升,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即看到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和表面皿下面的小水滴,这个模拟实验展示的是水循环中的蒸发和降水环节。(2)一般认为,降水形成有2个基本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降水过程为空气上升、冷却降温、水汽凝结、水珠和冰晶增大,形成降水、所以其顺序为:DCABE。18.【答案】(1)打开活塞,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尖嘴管口,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2)(3)②③①(4)D【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氧气的检验和验满【解析】【分析】(1)在水的电解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氢气,结合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2)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文字表达式;(3)化学反应的过程,其实就是分子先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形成分子的过程;(4)根据水的电解过程确定溶质、溶剂和溶液质量的变化,进而分析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a管与正极相连,应该收集的气体为氧气,则检验a玻璃管中的气体的操作是:打开活塞,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尖嘴管口,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2)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3)水电解的过程,其实就是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的过程,则乙图中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排序为:②③①;(4)根据题意可知,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则水的质量减少,而溶质硫酸的质量保持不变,故溶质的质量不变。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知,溶液的质量减小。根据“”可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故答案为:D。(1)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氢气,则a、b玻璃管内收集到的气体分别是氧气、氢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则检验a玻璃管中的气体,其操作是:打开活塞,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尖嘴管口,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2)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3)在通电条件下,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则乙图中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排序为②③①;(4)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的质量减少,而硫酸不参加反应,质量保持不变,故溶质的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的质量减少,而硫酸不参加反应,质量保持不变,故溶液的质量减少,不符合题意;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的质量减少,不符合题意;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的质量减少,而硫酸不参加反应,质量保持不变,故溶液的质量减少,根据,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符合题意。故选:D。19.【答案】(1)混合物(2)E;D【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解析】【分析】(1)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而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2)根据各种分离方法的本质,对各个题目中采用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蓝墨水是由颜料和水组成,其属于混合物;(2)①用自来水制纯水可以采用蒸馏,蒸馏后得到水纯净水,故选E;②氯化钠与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所以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得到硝酸钾晶体,故答案为:D。(1)蓝墨水是由颜料和水组成,其属于混合物;(2)①用自来水制纯水可以采用蒸馏,蒸馏后得到水纯净水,故选E;②氯化钠与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所以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得到硝酸钾晶体,故选D;20.【答案】吸附;少【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解析】【分析】(1)根据活性炭的性质和用途解答;(2)根据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答。【解答】(1)“生命吸管”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净化器,里面装有网丝、注入了活性炭和碘的树脂。其中活性炭起到吸附和过滤的作用。(2)体内温度高,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说明有气体溢出,即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即: 说气体在温度越高时,在等量水中溶解得越少。21.【答案】没有;<【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2)根据浮沉条件分析判断。【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太空中水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而水的压强由水的重力产生,则水中各处的都为零,自然不会对乒乓球产生压力。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乒乓球不受浮力作用。(2)乒乓球漂浮在水面上,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则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即。22.【答案】(1)大于(2)变大【知识点】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解析】【分析】(1)流体总是从压强大的位置流向压强小的位置;(2)气体压强和体积成反比,据此分析活塞下压时气压的变化,进而推断下压力的大小变化。【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当下压活塞时,壶内气体的体积会变小,而壶内气体的压强会变大。由于水从壶内流向壶外,因此壶内气压大于壶外的大气压强。(2) 向下压活塞时,下压的距离越大,则里面的空气体积越小,那么气压越大,那么气体对活塞产生的压力越大,自然向下压活塞的力F也会逐渐变大。(1)由图可知,当下压活塞时,壶内气体的体积会变小,同时,壶内气体的压强会变大,大于壶外的大气压强。(2)由于壶内气体的压强变大,所以,壶内气体对活塞产生的向上的压力也变大,则向下压活塞的力F也会逐渐变大。23.【答案】气体的密度比水小,且氧气不易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上升;a、b管内汇聚气体,气压变大,将水压入c中;10;2.5【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2)①根据水电解实验的产物,以及气体难溶于水分析;②根据生成气体后气压变大分析;(3)根据水电解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解答。【解答】(2)①根据题意可知,a、b管内生成的气体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气体的密度比水小,且氧气不易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②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a、b管内汇聚气体,气压变大,于是将水压入c中,因此c管中液体的液面上升;(3)电解水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5mL氢气时,则产生氧气的体积为:5mL÷2=2.5mL。如果产生5mL氧气,那么产生氢气的体积为:5mL×2=10mL。24.【答案】无法判断;②③⑥;升高;b不再溶解,不再放热【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解析】【分析】(1)如果溶液中出现未溶的晶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否则,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2)根据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判断;(3)①液体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②当某种物质达到饱和后,再加入该物质也不会继续溶解。【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65℃时没有固体析出,因此部分判断此时溶液是否饱和;(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随着温度的降低,析出晶体的质量增大,即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则不饱和溶液转换为饱和溶液的方法:①降温;②加溶质;⑥蒸发溶剂,故选②③⑥;(3)①若加入物质b后,热水会突然沸腾,即溶液升高高沸点,说明溶液的温度升高了;②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此时物质b也不会溶解,那么就不会再放出热量,于是溶液不再沸腾。25.【答案】(1)大气对纸片的压力大于水对纸片的压力,所以纸片不会掉下来,水也不会流出来(2)各个方向都有大气压(3)在杯子高度一定时,当空气柱的高度增加时,液桥高度先增大后减小(4)B【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1)根据大气对纸片产生向上的压力分析;(2)根据大气压强朝向各个方向解答;(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空气柱的高度对液桥高度的影响即可。(4)根据表格数据确定液桥高度最多时,空气柱高度与杯子高度的数量关系即可。【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大气对纸片的压力大于水对纸片的压力,所以纸片不会掉下来,水也不会流出来,这就是覆杯实验原理;(2)纸片向左时不下落,说明大气对纸片有向右的压强;纸片向下时不下落,说明大气对纸片有向上的压强……。做覆杯实验时顺时针旋转360°,纸片都不会掉下来,说明说明在各个方向都受到大气压的作用。(3)分析数据可知,在杯子高度一定时,当空气柱的高度增加时,液桥高度先增大后减小。(4)从表格数据可知空气柱的高度接近于杯子高度的一半时,液桥高度最大,由此可知B图实验中,空气柱高度最接近杯子高度的一半,液桥高度会最大,最不可能成功,故答案为:B。(1)覆杯实验原理是大气对纸片的压力大于水对纸片的压力,所以纸片不会掉下来,水也不会流出来。(2)空气在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做覆杯实验时顺时针旋转360°,纸片都不会掉下来,说明在各个方向都受到大气压的作用。(3)分析数据可知,在杯子高度一定时,当空气柱的高度增加时,液桥高度先增大后减小。(4)已知空气会从液桥进入,液桥高度越大空气越容易进入,覆杯实验成功率越低。从表格数据可知空气柱的高度接近于杯子高度的一半时,液桥高度最大,由此可知B图实验中,空气柱高度最接近杯子高度的一半,液桥高度会最大,最不可能成功,故选B。26.【答案】(1)保持体积不变(2)3000(3)一定量的气体,在体积保持不变时,气体的压强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4)降低温度【知识点】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解析】【分析】(1)温度和体积都会影响气体的压强,探究温度对气体压强的影响时,需控制气体的体积相同,只改变温度;(2)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计算瓶内气压的增长值;(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气体压强随温度的变化规律;(4)根据水蒸发致冷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每次测量时都是压强计左侧水液面保持在图中a点的位置不变,目的是保持一定质量密闭气体的体积不变。(2)根据题意可知,a、b高度差30cm,则此时瓶内气压增加p=ρ液gh=1.0×103kg/m3×10N/kg×0.3m=3000Pa;(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气体的体积不变时,热水的温度越高,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那么得到结论:一定量的气体,在体积保持不变时,气体的压强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4)不断往轮胎上喷水,主要是通过水的汽化吸热使轮胎的温度降低,来减小轮胎内气体的压强,防止爆胎。(1)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每次测量时都是压强计左侧水液面保持在图中a点的位置不变,目的是保持一定质量密闭气体的体积不变,探究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关系。(2)a、b高度差30cm,则此时瓶内气压增加p=ρgh=1.0×103kg/m3×10N/kg×0.3m=3000Pa(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一定量的气体,在体积保持不变时,气体的压强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4)在炎热的夏天,载重汽车在盘山公路下坡行驶时,轮胎与地面克服摩擦做功,使轮胎温度不断升高,体积一定的条件下,压强不断增大;不断往轮胎上喷水,主要是通过水的汽化吸热使轮胎内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来减小轮胎内气体的压强,防止爆胎。27.【答案】能竖直漂浮于被测液体中;1.4g/cm3、1.2g/cm3、1.0g/cm3、0.8g/cm3;不是;【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待改进”的指标内容确定“达标”的内容;(2)①根据浮沉条件分析密度计受到的浮力大小变化,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液体密度大小随排开液体体积的变化规律;②推导得到液体密度和密度计浸入液体深度的数量关系,据此推测刻度线的间距是否均匀;(3)根据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推算液体密度的表达式。【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待改进”的指标内容为不能竖直漂浮在液面上,则“达标”的评价标准为能竖直漂浮于被测液体中。(2)①密度计始终漂浮在液面上,那么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重力,即浮力保持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密度计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大(刻度越靠下),液体的密度越小,所以四种刻度在密度计上自下而上的排列顺序是1.4g/cm3、1.2g/cm3、1.0g/cm3、0.8g/cm3。②同一支密度计漂浮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同,即;当F浮、g、S一定时,ρ液与h浸成反比,所以刻度线之间的间距是不均匀的。(3)密度计在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即;所以液体的密度。28.【答案】(1)蒸发皿(2)D(3)蒸发皿内的液体不要超过蒸发皿容积的三分之二(4)40%【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确定需要的实验器材;(2)根据滤纸的折叠方法和过滤操作的过程分析;(3)根据蒸发结晶操作的注意事项解答;(4)精盐的产率=。【解答】(1)根据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可知,除需要三脚架、玻璃棒、酒精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蒸发皿;(2)在过滤操作中,泥沙会均匀分布在滤纸下端,故答案为:D;(3)该操作中,如果蒸发皿内的液体太多,那么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除连续搅拌外,蒸发皿内的液体不要超过蒸发皿容积的三分之二;(4)溶解的粗盐质量=10.0g-2.0=8.0g,最终得到氯化钠晶体3.2g,故该实验精盐的产率=。(1)在蒸发结晶过程中,除需要三脚架、玻璃棒、酒精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蒸发皿;(2)过滤操作中可以分离可溶性物质和不溶性物质, 玻璃棒在配置溶液时可以用来搅拌,加速溶质溶解,过滤时泥沙会均匀分布在滤纸下端,故选:D;(3)该操作中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除连续搅拌外,蒸发皿内的液体不要超过蒸发皿容积的三分之二;(4)根据题意可知溶解的粗盐质量=10.0g-2.0=8.0g,最终得到氯化钠晶体3.2g,故该实验精盐的产率=。29.【答案】(1)B(2)利用对流,制冷迅速,效果好(3)喝完饮料后,取出罐体底部的水溶液,加热蒸发掉2克水,冷却到20℃,有2克晶体析出,此时溶液饱和,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设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x,则有,x=100g;答: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00克。【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能够解渴,说明放入固体溶解后温度降低了,据此分析判断;(2)倒置可以加快液体对流,从而使整杯饮料温度迅速降下来;(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解答】(1)根据“一摇冰”饮料在炎热的夏天解渴可知,其罐底的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吸热放热都不明显,温度不变。故选B。(2)罐身旋钮开关下方有一个特别提示:“……务必倒置摇晃2分钟”,要“倒置”的目的是:利用对流,制冷迅速,效果好。(1)“一摇冰”饮料在炎热的夏天解渴,其罐底的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符合题意;C、氯化钠溶于水吸热放热都不明显,温度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B。(2)罐身旋钮开关下方有一个特别提示:“……务必倒置摇晃2分钟”,要“倒置”的目的是:利用对流,制冷迅速,效果好。(3)见答案。30.【答案】4;1N;3N【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1)当该液体密度计的示数为0kg/m3时,金属块不受浮力,此时刻度线的刻度值就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2)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自身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它受到的浮力;(3)若将此时测力计指针所指刻度标为1.0╳103kg/m3,则液体密度为1.0╳103kg/m3,根据(2)可知此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最后根据计算刻度线对应的刻度值即可。【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当该液体密度计的示数为0kg/m3时,金属块应未浸入液体中,则这条刻度线的刻度值为。答:该液体密度计的0kg/m3刻度标在4N处;(2)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自身体积,即;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答:金属块浸没在水中静止,受到的浮力是1N;(3)若将此时测力计指针所指刻度标为1.0╳103kg/m3,这条刻度线的刻度值是。答:若将此时测力计指针所指刻度标为1.0×103kg/m3,这条刻度线的刻度值是3N。31.【答案】AC;增大锅内液面压强,提高液体沸点,更快煮熟饭菜;【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解析】【分析】(1)A.根据对流层的气温变化规律判断;B.根据山脚到山顶的气温变化规律判断;C.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D.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2)根据液体沸点随上方气压的变化规律解答;(3)根据计算限压阀对出气孔的压强,再根据计算限压阀的重力,最后根据计算限压阀的质量。【解答】(1)A. 珠峰峰顶常年覆盖积雪,因为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故A正确;B.从山脚到山顶的气温不同,故从山脚到山顶植物种类变化明显,故B错误;C.珠峰南坡降水较多,植物种类更丰富,由于迎风坡降水较多,所以推测南坡是迎风坡,故C正确;D. 在登峰的过程中,队员会出现高原反应,这主要是气压过低引起 ,故D错误。故选AC。(2)使用高压锅可以增大锅内气压,能增大锅内液面压强,提高液体沸点,故可以更快煮熟饭菜。(3)空心柱排气孔的横截面积;限压阀的自重对出气口的压强;限压阀的自重对出气口的压力;限压阀的质量。32.【答案】13.6;③④;26.5%;300mL【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分析第③组数据,从而确定1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然后对m的数值进行推算;(2)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3)溶质质量分数=;(4)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式计算加水的体积即可。【解答】(1)从表中可以看出,向10g加入4g氯化钠只溶解了3.6g,说明加入3.6g时已经饱和,所以加入5g氯化钠是溶液质量依然为13.6g;(2)溶液③和④中都存在未溶解的氯化钠,那么溶液③④都是饱和溶液;(3)第三次是13.6g溶液中溶质为3.6g,所以对应的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26.5%;(4)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那么得到:100g×20%=(100g+x)×5%;解得:x=300g,则需要加水的体积为300mL.1 / 1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1.(2024八上·玉环期中)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杭州市民以实际行动助力绿色亚运。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A.生活污水通过下水道直接排入河流B.生活中尽量做到少喝水C.亚运会期间尽量减少用水D.一水多用,如淘米水用来浇花等【答案】D【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解析】【分析】根据水资源保护的知识判断。【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生活污水通过下水道直接排入河流,会污染水源,故A错误;B.生活中要多喝水,这样有利于人体的健康,故B错误;C.亚运会期间,要在满足需要的情况节约用水,故C错误;D.一水多用,如淘米水用来浇花等,能节约水资源,故D正确。故选D。2.(2024八上·玉环期中)小柯泡好一杯红糖水并搅拌均匀,喝了一口感觉太甜,想要喝淡一点的红糖水,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加入红糖 B.加水C.倒掉一部分 D.用吸管喝下层的红糖水【答案】B【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解析】【分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通过改变溶质和溶剂的量,改变温度来实现两者之间的转化。【解答】A.加入红糖,使其中的溶质增加,浓度增大;B.加水可降低红糖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可变得淡一点;C.由于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故倒掉一部分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D.由于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故上下层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答案为:B3.(2024八上·玉环期中)图甲、乙是电解水的实验及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2:1B.水分解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保持不变C.该实验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D.水分解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答案】B【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解析】【分析】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论,对各个选项分析判断即可。【解答】A.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和阳台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故A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分解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保持不变,故B正确;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C错误;D.水分解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故D错误。故选B。4.(2024八上·玉环期中)下列有关气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B.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C.气温在25℃以下,知了就停止鸣叫,说明动物行为与气温有关D.气温即大气温度,故气温测量不需要在百叶箱里读得【答案】D【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A.根据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判断;B.根据常见物体的温度的知识判断;C.根据动物行为和气温的关系判断;D.根据气温的测量方法判断。【解答】A.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午后2时左右,故A正确不合题意;B.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2℃左右,故B正确不合题意;C.温度较高时蝉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后,就停止鸣叫,则对动物行为有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气温。故C正确不合题意;D.百叶箱中温度计读数与百叶箱外阳光直接照射下的温度计读数相比平均值要低,数值变化小,能更客观的反应气温的变化。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5.(2024八上·玉环期中)有人研发出一种吸盘式手套(如图),把吸盘紧压在墙上,开动抽气机抽使人能在竖直墙面上攀爬,当人静止在墙上时,让抽气机抽出更多空气,这时( )A.吸盘内外气压差变大 B.吸盘受到摩擦力变大C.大气压力等于重力 D.吸盘对墙壁的压力变小【答案】A【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A.抽气机抽出的气体越多在,则吸盘内气压越小;B.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分析摩擦力的变化;C.根据重力和摩擦力的方向分析;D.根据内外气压变化,利用分析判断。【解答】A.让抽气机抽出吸盘内更多空气,则吸盘内气压更小,那么内外的气压差变大,故A正确;B.当人静止在墙上时,他受到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则它们大小相等。当让抽气机抽出更多空气时,此时人仍然静止,此时摩擦力仍然等于重力,因此摩擦力大小不变,故B错误;C.重力在竖直方向,而大气压力在水平方向,无法比较,故C错误;D.让抽气机抽出吸盘内更多空气,则内外的气压差变大。根据可知,吸盘外部和内部的气体压力差更大,所以吸盘对墙壁的压力变大,故D错误。故选A。6.(2024八上·玉环期中)片儿川是杭州的特色美食,其主要食材和配料有:面条、倒笃菜(杭州咸菜)、笋片、瘦肉丝、毛豆、食用油、食用盐、白糖、酱油、料酒等。上述食材和配料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A.面条、倒笃菜、笋片 B.食用盐、白糖、料酒C.瘦肉丝、毛豆、食用油 D.食用油、酱油、料酒【答案】B【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小液滴。【解答】 A.面条、倒笃菜、笋片都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A不合题意;B.食用盐、白糖、料酒都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符合题意;C.瘦肉丝、毛豆不属于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食用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C不合题意;D.食用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酱油、料酒都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不合题意。故选B。7.(2024八上·玉环期中)小东想利用空的塑料矿泉水瓶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A.向塑料瓶中灌满热水后将水倒出,迅速旋紧瓶盖,塑料瓶变瘪B.将空塑料瓶瓶盖旋紧后置于深水中,塑料瓶变瘪C.用手捏空塑料瓶,塑料瓶变瘪D.将空塑料瓶从高处静止释放撞击地面,塑料瓶变瘪【答案】A【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再比较是否与大气压强有关即可。【解答】A.倒出热水的矿泉水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矿泉水瓶被压扁了,因此该现象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故A符合题意;B.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将密封的矿泉水瓶置于深水中,受到水的压强很大,而使矿泉水瓶变形,与大气压无关,故B不合题意;C.用手捏空塑料瓶,手对空塑料瓶施力,使空塑料瓶变瘪,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与大气压无关,故C不合题意;D.空塑料瓶从高处下落撞击地面,地面给空塑料瓶一个很大的力,使空塑料瓶变瘪,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与大气压无关,故D不合题意。故选A。8.(2024八上·玉环期中)小安同学在宠物店买了淡水热带鱼,为方便带回家,商家将鱼放在装有水的轻薄的塑料袋(不考虑塑料袋自重)里。如果小明将装着鱼且没有打开的塑料袋直接放入家里的淡水鱼缸中,则图中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A. B.C. D.【答案】B【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物体漂浮,浮力等于重力。【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塑料袋和鱼缸中的水均为淡水,且轻薄塑料袋的重力可忽略不计;由图知,热带鱼悬浮在袋内的水中,则热带鱼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将塑料袋浸入水中,袋内外水的密度相同,只有当袋中水和鱼的总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V排时,袋内水和热带鱼的总重力才等于受到的浮力,才能处于静止状态,即此时内外液面应相平。故答案为:B。9.(2024八上·玉环期中)如图为滑雪运动员在空中滑行的场景,这样的姿势可以使他在空中滑行更远的距离,其原理是( )A.运动员上方流速较大,上方压强大于下方压强B.运动员上方流速较大,上方压强小于下方压强C.运动员上方流速较小,上方压强大于下方压强D.运动员上方流速较小,上方压强小于下方压强【答案】B【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分析】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判断。【解答】根据图片可知,运动员在空中滑行的姿势与机翼的形状相似,则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流速慢压强大,这样就会产生向上的压力差,从而使运动员在空中滑行飞行更远的距离,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2024八上·玉环期中)运河中一艘货船因偏离航道搁浅(如图)。为使该货船能回到航道继续航行,下列措施一定不可行的是( )A.借助浮筒使船上浮 B.将货船拖回到航道C.清除货船底部淤泥 D.将货物搬到甲板上【答案】D【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增大浮力的方法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解答】A、借助浮筒能增大浮力,可以使船上浮,故A不符合题意;B、将货船拖回到航道,可以使船继续航行,故B不符合题意;C、清除货船底部淤泥,能增大船排开的水的体积,从而增大浮力,故C不符合题意;D、将货物搬到甲板上,船和货物的总重力不变,在浮力不变的情况下,不能继续航行,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1.(2024八上·玉环期中)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下列实验中采用该方法的是( )A.甲:马德堡半球实验通过马的拉力说明大气压很大B.乙:伽利略通过玻璃管内液柱高低判断气温高低C.丙:通过线香烟的运动情况反映空气的流动情况D.丁:通过对玻璃球注水和排水研究潜水艇的浮沉情况【答案】D【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模拟实验是通过设计和操作一个与真实情况相似的模型或系统,来模拟和预测真实情况的行为和结果,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研究方法,然后与模型法对照即可。【解答】A.马德堡半球实验是通过实际的拉力实验来展示大气压的存在和大小,使用的转化法,故A不符合题意;B.伽利略的实验是通过观察玻璃管内液柱的高低来判断气温的高低,这是直接观察法,故B不符合题意;C.利用了香烟烟雾的可见性来观察空气流动,使用使用了转换法,故C不符合题意;D.玻璃球被用作潜水艇的模型,通过模拟潜水艇在水中的浮沉过程,我们可以预测和理解真实潜水艇的行为,这完全符合模拟实验的定义,故D符合题意。故选D。12.(2024八上·玉环期中)下列溶液中溶质不是固体的是( )A.食盐水 B.硫酸铜溶液 C.酒精溶液 D.蔗糖溶液【答案】C【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解析】【分析】根据溶液中溶质、溶剂的特点分析。【解答】A. 食盐水中溶质是氯化钠,为固体,故不符合题意;B. 硫酸铜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铜,为固体,故不符合题意;C. 酒精溶液中溶质是酒精,为液体,故符合题意;D. 蔗糖溶液中溶质是蔗糖,为固体,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3.(2024八上·玉环期中)恒温蒸发过程,c为升温蒸发过程,②中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经历a程后,②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于①B.经历a过程后,②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仍等于①C.经历b过程后,③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于②D.经历c过程后,④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于③【答案】C【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A.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判断;B.溶解度的大小只与温度高低有关;C.相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同,那么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物质的溶解度越大,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①→②蒸发溶剂,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少,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②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于①,故A正确不合题意;B.a为恒温蒸发过程,温度不变,则②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仍等于①,故B正确不合题意;C.②是恰好饱和的溶液,b有晶体析出,也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由于溶解度不变,因此二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符合题意;D.从③→④,温度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则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变大,即④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于③,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14.(2024八上·玉环期中)如图所示,在一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适量的水,使之能浮在一水槽中,将另一只同样的敞口空玻璃瓶乙瓶口朝下,按入槽内水中,并固定位置。在标准大气压下,对槽内水加热到沸腾时,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槽内甲、乙瓶内水温都不能达到100℃B.甲、乙瓶中水都不沸腾C.甲瓶内水不沸腾,乙瓶内水沸腾D.甲瓶内水沸腾,乙瓶内水不沸腾【答案】B【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解析】【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根据题目描述分析判断即可。【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甲瓶中水从槽内水中吸热,温度升高直到100℃,此时甲瓶中的水一旦与槽内的水温度相等,甲瓶中的水就无法吸热,不能沸腾;乙瓶上端封闭,瓶内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则乙瓶中水的沸点高于100℃,这样乙瓶中水温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故答案为:B。15.(2024八上·玉环期中)清理效果调试。如图为某水上垃圾收集器在水中漂浮时的状态,小组同学通过上下移动泡沫柱来改变收集口离水面的距离H,以满足不同厚度垃圾的收集需求(箭头表示水流方向)。在调试过程中,该收集器所受浮力F浮与距离H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C【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漂浮条件分析收集口到水面的距离H改变时垃圾收集器受到的浮力变化即可。【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水上垃圾收集器始终在水面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大小始终等于物体的重力,因此它受到的浮力始终不变,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16.(2024八上·玉环期中)读下列大气的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大型客机主要在 层(填字母)飞行。(2)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多发生在[ ] 层(填字母和名称)。(3)A层气温垂直变化的规律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升高”或“降低”)【答案】(1)B(2)A;对流(3)降低【知识点】大气的分层【解析】【分析】(1)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适合大型客机飞行。(2)对流层大气对流剧烈,容易形成各种对流天气;(3)根据对流层的气温变化规律解答。【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图中B的层顶到地面的高度50千米左右,因此B位于对流层,大型客机就在这个未知飞行,故选B;(2)图中A层位于近地面上方,为对流层,而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故选A;(3)原A层空气有显著的对流运动、该层集中了大气中绝大部分的水汽和固体杂质等,因此A层对流层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1)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适合大型客机飞行。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B位于对流层层顶到高度50千米左右,且气温随着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为平流层。(2)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图中A层位于近地面。(3)由图及所学知识知,A层对流层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原因是该层空气有显著的对流运动、该层集中了大气中绝大部分的水汽和固体杂质等。17.(2024八上·玉环期中)小明为了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锥形瓶中注人少量温水然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稍后,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1)这个模拟实验展示的是水循环中的 和 环节。(2)以下是降水形成的几个阶段,请排列出一个大致的降水过程(填字母) 。A.水汽凝结B.水汽和冰晶增大C.冷却降温D.空气上升E.形成降水【答案】(1)蒸发;降水(2)DCABE【知识点】水循环;降水【解析】【分析】(1)水循环的环节主要包括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2)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锥形瓶中的水受热汽化呈水蒸气上升,这就是蒸发。上升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落回锥形瓶,这相当于降水,则这个模拟实验展示的是水循环中的蒸发和降水环节。(2)降水形成的大致过程如下:空气上升→冷却降温→水汽凝结水珠→冰晶增大→形成降水,所以其顺序为:DCABE。(1)锥形瓶中的水蒸气上升,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即看到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和表面皿下面的小水滴,这个模拟实验展示的是水循环中的蒸发和降水环节。(2)一般认为,降水形成有2个基本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降水过程为空气上升、冷却降温、水汽凝结、水珠和冰晶增大,形成降水、所以其顺序为:DCABE。18.(2024八上·玉环期中)小乐利用电解水的实验探究水的组成。(1)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向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后,接通直流电,等a、b玻璃管内收集到一定体积的气体后关闭电源。若要检验a玻璃管中的气体,其操作是 。(2)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 。(3)对乙图中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排序 。(用①,②,③表示)(4)实验结束后,水电解器中剩余的硫酸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变大的是______;A.溶质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C.水的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1)打开活塞,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尖嘴管口,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2)(3)②③①(4)D【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氧气的检验和验满【解析】【分析】(1)在水的电解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氢气,结合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2)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文字表达式;(3)化学反应的过程,其实就是分子先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形成分子的过程;(4)根据水的电解过程确定溶质、溶剂和溶液质量的变化,进而分析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a管与正极相连,应该收集的气体为氧气,则检验a玻璃管中的气体的操作是:打开活塞,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尖嘴管口,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2)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3)水电解的过程,其实就是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的过程,则乙图中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排序为:②③①;(4)根据题意可知,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则水的质量减少,而溶质硫酸的质量保持不变,故溶质的质量不变。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知,溶液的质量减小。根据“”可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故答案为:D。(1)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氢气,则a、b玻璃管内收集到的气体分别是氧气、氢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则检验a玻璃管中的气体,其操作是:打开活塞,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尖嘴管口,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2)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3)在通电条件下,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则乙图中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排序为②③①;(4)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的质量减少,而硫酸不参加反应,质量保持不变,故溶质的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的质量减少,而硫酸不参加反应,质量保持不变,故溶液的质量减少,不符合题意;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的质量减少,不符合题意;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的质量减少,而硫酸不参加反应,质量保持不变,故溶液的质量减少,根据,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符合题意。故选:D。19.(2024八上·玉环期中)小潘同学做了一个有趣实验,在距一支粉笔的粗端2cm处点上一滴蓝墨水,将粉笔插入盛有酒精的培养皿中。过了一段时间发现随着酒精的上升,蓝墨水在粉笔上不断移动,最后蓝墨水在粉笔上形成两个比较明显的区域(如下图所示)。试根据上述现象回答问题:(1)蓝墨水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我们可以利用上述原理分离混合物,而且混合物分离的方法还有很多,请写出下列各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填字母)。A.沉淀法 B.过滤法 C.蒸发溶剂 D.冷却热饱和溶液 E.蒸馏法①用自来水制纯水 ;②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 ;【答案】(1)混合物(2)E;D【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解析】【分析】(1)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而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2)根据各种分离方法的本质,对各个题目中采用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蓝墨水是由颜料和水组成,其属于混合物;(2)①用自来水制纯水可以采用蒸馏,蒸馏后得到水纯净水,故选E;②氯化钠与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所以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得到硝酸钾晶体,故答案为:D。(1)蓝墨水是由颜料和水组成,其属于混合物;(2)①用自来水制纯水可以采用蒸馏,蒸馏后得到水纯净水,故选E;②氯化钠与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所以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得到硝酸钾晶体,故选D;20.(2024八上·玉环期中)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生命吸管”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净化器,里面装有网丝、注入了活性炭和碘的树脂。其中活性炭起到 和过滤的作用。(2)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在温度越高时,在等量水中溶解得 (选填“多”“少”或“不变”)。【答案】吸附;少【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解析】【分析】(1)根据活性炭的性质和用途解答;(2)根据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答。【解答】(1)“生命吸管”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净化器,里面装有网丝、注入了活性炭和碘的树脂。其中活性炭起到吸附和过滤的作用。(2)体内温度高,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说明有气体溢出,即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即: 说气体在温度越高时,在等量水中溶解得越少。21.(2024八上·玉环期中)中国空间站空中课堂和地面课堂同时利用乒乓球和水做了浮力实验,如图所示。(1)天宫课堂中的乒乓球可以悬浮在水中的任何位置,是因为太空中没有重力,导致乒乓球上下表面没有压强差 受到浮力(选填“有”或“没有”);(2)地面上的乒乓球漂浮在水面上,由此可以判断ρ乒乓球 ρ水(选填“>”、“<”或“=”)。【答案】没有;<【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2)根据浮沉条件分析判断。【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太空中水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而水的压强由水的重力产生,则水中各处的都为零,自然不会对乒乓球产生压力。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乒乓球不受浮力作用。(2)乒乓球漂浮在水面上,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则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即。22.(2024八上·玉环期中)如图所示是一个饮水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a、b是出水管的两端,壶内水面低于出水管的a端,活塞与壶口接触紧密且能自由移动。用力向下压活塞,在水从a端匀速流出(壶内水面始终高于b端)的过程中,壶内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1)壶内气体压强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2)向下压活塞的力F逐渐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答案】(1)大于(2)变大【知识点】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解析】【分析】(1)流体总是从压强大的位置流向压强小的位置;(2)气体压强和体积成反比,据此分析活塞下压时气压的变化,进而推断下压力的大小变化。【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当下压活塞时,壶内气体的体积会变小,而壶内气体的压强会变大。由于水从壶内流向壶外,因此壶内气压大于壶外的大气压强。(2) 向下压活塞时,下压的距离越大,则里面的空气体积越小,那么气压越大,那么气体对活塞产生的压力越大,自然向下压活塞的力F也会逐渐变大。(1)由图可知,当下压活塞时,壶内气体的体积会变小,同时,壶内气体的压强会变大,大于壶外的大气压强。(2)由于壶内气体的压强变大,所以,壶内气体对活塞产生的向上的压力也变大,则向下压活塞的力F也会逐渐变大。23.(2024八上·玉环期中)如图是验证水的组成的装置。a、b是两个连通并带有刻度的玻璃管(上端是带活塞的尖嘴管),c为连接在a、b中间的漏斗,a、b管下端是与直流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实验步骤如下:(1)先将活塞打开,然后从c处将水倒入装置中,使a、b玻璃管中充满水,关闭活塞后再接通电源。(2)打开电源开关,几分钟后在a、b玻璃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如图所示。根据实验填空:①a、b管内生成的气体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 ;②c管中液体的液面 (填“上升”或“下降”),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3)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5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 mL或 mL.【答案】气体的密度比水小,且氧气不易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上升;a、b管内汇聚气体,气压变大,将水压入c中;10;2.5【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2)①根据水电解实验的产物,以及气体难溶于水分析;②根据生成气体后气压变大分析;(3)根据水电解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解答。【解答】(2)①根据题意可知,a、b管内生成的气体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气体的密度比水小,且氧气不易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②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a、b管内汇聚气体,气压变大,于是将水压入c中,因此c管中液体的液面上升;(3)电解水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5mL氢气时,则产生氧气的体积为:5mL÷2=2.5mL。如果产生5mL氧气,那么产生氢气的体积为:5mL×2=10mL。24.(2024八上·玉环期中)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表所示。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溶液的温度(℃) 75 65 60 35 20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0 4.5 8.4(1)65℃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选填“是”“否”或“无法判断”)。(2)将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有 (填序号)。①升温 ②降温 ③加溶质M ④加水 ⑤加另一种固体N ⑥恒温蒸发水⑦与40℃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3)如图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b(不与水反应)后,热水会突然沸腾,说明溶液的温度 。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看到沸腾现象,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就看不到沸腾现象。请解释不再产生沸胯现象的原因 。【答案】无法判断;②③⑥;升高;b不再溶解,不再放热【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解析】【分析】(1)如果溶液中出现未溶的晶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否则,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2)根据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判断;(3)①液体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②当某种物质达到饱和后,再加入该物质也不会继续溶解。【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65℃时没有固体析出,因此部分判断此时溶液是否饱和;(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随着温度的降低,析出晶体的质量增大,即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则不饱和溶液转换为饱和溶液的方法:①降温;②加溶质;⑥蒸发溶剂,故选②③⑥;(3)①若加入物质b后,热水会突然沸腾,即溶液升高高沸点,说明溶液的温度升高了;②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此时物质b也不会溶解,那么就不会再放出热量,于是溶液不再沸腾。25.(2024八上·玉环期中)·覆杯实验是科学教材中的经典实验。科学小组利用现代高速摄影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当取一个高为18cm的杯子中装入部分水(如图乙),倒置的瞬间水与轻质盖片会一起下降一段高度(如图丙),在杯口和盖片之间形成一段液桥。空气柱高度/cm 2.25 4.50 9.00 13.50 15.75液桥高度/cm 0.078 0.138 0.215 0.168 0.123(1)覆杯实验的原理是 (2)做覆杯实验时按图所示顺时针旋转目的是证明 ;(3)改变杯子内空气柱高度,盖上轻质盖片并倒置,测出相应液桥长度,得到数据如表丁,可得出的结论是 ;(4)相关实验表明:空气会从液桥进入,液桥越长空气越容易进入,覆杯实验成功率越低。则下列四个留有部分空气的覆杯实验,最不可能成功的是______。A. B. C.【答案】(1)大气对纸片的压力大于水对纸片的压力,所以纸片不会掉下来,水也不会流出来(2)各个方向都有大气压(3)在杯子高度一定时,当空气柱的高度增加时,液桥高度先增大后减小(4)B【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1)根据大气对纸片产生向上的压力分析;(2)根据大气压强朝向各个方向解答;(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空气柱的高度对液桥高度的影响即可。(4)根据表格数据确定液桥高度最多时,空气柱高度与杯子高度的数量关系即可。【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大气对纸片的压力大于水对纸片的压力,所以纸片不会掉下来,水也不会流出来,这就是覆杯实验原理;(2)纸片向左时不下落,说明大气对纸片有向右的压强;纸片向下时不下落,说明大气对纸片有向上的压强……。做覆杯实验时顺时针旋转360°,纸片都不会掉下来,说明说明在各个方向都受到大气压的作用。(3)分析数据可知,在杯子高度一定时,当空气柱的高度增加时,液桥高度先增大后减小。(4)从表格数据可知空气柱的高度接近于杯子高度的一半时,液桥高度最大,由此可知B图实验中,空气柱高度最接近杯子高度的一半,液桥高度会最大,最不可能成功,故答案为:B。(1)覆杯实验原理是大气对纸片的压力大于水对纸片的压力,所以纸片不会掉下来,水也不会流出来。(2)空气在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做覆杯实验时顺时针旋转360°,纸片都不会掉下来,说明在各个方向都受到大气压的作用。(3)分析数据可知,在杯子高度一定时,当空气柱的高度增加时,液桥高度先增大后减小。(4)已知空气会从液桥进入,液桥高度越大空气越容易进入,覆杯实验成功率越低。从表格数据可知空气柱的高度接近于杯子高度的一半时,液桥高度最大,由此可知B图实验中,空气柱高度最接近杯子高度的一半,液桥高度会最大,最不可能成功,故选B。26.(2024八上·玉环期中)小李骑自行车去郊游,休息期间,停放在烈日下的自行车爆胎了,小李猜想: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气体压强与温度有关。回家后,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将广口瓶放入水槽中,给水槽中的水加热(加热器未画出),水温上升,每隔一段时间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t(即瓶中密闭气体的温度)及对应U形管内水面高度差,高度差与热水的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每次测量时都使U形管左侧水面保持在图中a位置不变。热水的温度t/℃ 20 30 40 50U形管水面高度差 0 30 50 100(1)每次测量时都使U形管左侧水面保持在图中a位置不变的目的是 (2)图中a、b高度差为30cm,则此时瓶内气压增加了 Pa。(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4)在炎热的夏天,载重汽车在盘山公路行驶时,要不断往轮胎上喷水,主要是通过 的方法来减小轮胎内气体的压强,防止爆胎。【答案】(1)保持体积不变(2)3000(3)一定量的气体,在体积保持不变时,气体的压强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4)降低温度【知识点】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解析】【分析】(1)温度和体积都会影响气体的压强,探究温度对气体压强的影响时,需控制气体的体积相同,只改变温度;(2)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计算瓶内气压的增长值;(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气体压强随温度的变化规律;(4)根据水蒸发致冷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每次测量时都是压强计左侧水液面保持在图中a点的位置不变,目的是保持一定质量密闭气体的体积不变。(2)根据题意可知,a、b高度差30cm,则此时瓶内气压增加p=ρ液gh=1.0×103kg/m3×10N/kg×0.3m=3000Pa;(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气体的体积不变时,热水的温度越高,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那么得到结论:一定量的气体,在体积保持不变时,气体的压强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4)不断往轮胎上喷水,主要是通过水的汽化吸热使轮胎的温度降低,来减小轮胎内气体的压强,防止爆胎。(1)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每次测量时都是压强计左侧水液面保持在图中a点的位置不变,目的是保持一定质量密闭气体的体积不变,探究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关系。(2)a、b高度差30cm,则此时瓶内气压增加p=ρgh=1.0×103kg/m3×10N/kg×0.3m=3000Pa(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一定量的气体,在体积保持不变时,气体的压强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4)在炎热的夏天,载重汽车在盘山公路下坡行驶时,轮胎与地面克服摩擦做功,使轮胎温度不断升高,体积一定的条件下,压强不断增大;不断往轮胎上喷水,主要是通过水的汽化吸热使轮胎内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来减小轮胎内气体的压强,防止爆胎。27.(2024八上·玉环期中)某校项目化学习小组用塑料吸管制作简易密度计。[材料工具]塑料吸管、金属丝、石蜡,不同密度的液体(见表),烧杯、记号笔、刻度尺。液体 a b c d密度(g/cm3) 0.8 1.0 1.2 1.4[评价标准]评价标准 达标 待改进浮沉状态 不能整直漂浮于被测液体中测量范围 可粗略测量出密度为0.8~1.2g/cm3的液体密度 不能粗略测量出密度为0.8~1.2g/cm3的液体密度[实验步骤]①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如图甲所示);②将其放入液体a中,竖立静止后,在密度计上与水面相平处标上0.8g/cm3;③用同样的方法在密度计上标上1.0g/cm3、1.2g/cm3、1.4g/cm3;④用其测量不同液体密度;回答下列问题:(1)在表格中将评价标准补充完整;(2)0.8g/cm3、1.0g/cm3、1.2g/cm3、1.4g/cm3四种刻度在密度计上自下而上的排列顺序是 ,刻度线之间的间距 (选填“是”或“不是”)均匀的;(3)将密度计放入某种未知液体中,液面在密度计刻度范围之外。密度计浸入液体的长度为h,如图乙所示。若密度计的质量为m,横面积为S,用h、m、S表示液体密度= 。【答案】能竖直漂浮于被测液体中;1.4g/cm3、1.2g/cm3、1.0g/cm3、0.8g/cm3;不是;【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待改进”的指标内容确定“达标”的内容;(2)①根据浮沉条件分析密度计受到的浮力大小变化,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液体密度大小随排开液体体积的变化规律;②推导得到液体密度和密度计浸入液体深度的数量关系,据此推测刻度线的间距是否均匀;(3)根据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推算液体密度的表达式。【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待改进”的指标内容为不能竖直漂浮在液面上,则“达标”的评价标准为能竖直漂浮于被测液体中。(2)①密度计始终漂浮在液面上,那么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重力,即浮力保持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密度计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大(刻度越靠下),液体的密度越小,所以四种刻度在密度计上自下而上的排列顺序是1.4g/cm3、1.2g/cm3、1.0g/cm3、0.8g/cm3。②同一支密度计漂浮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同,即;当F浮、g、S一定时,ρ液与h浸成反比,所以刻度线之间的间距是不均匀的。(3)密度计在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即;所以液体的密度。28.(2024八上·玉环期中)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1)在蒸发结晶过程中,除需要三脚架、玻璃棒、酒精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2)过滤操作正确,过滤后展开滤纸,若黑色代表泥沙,则看到的情况是最接近图中的______A. B.C. D.(3)操作①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除连续搅拌外,还可采取 等措施。(4)步骤②中称,取10.0克粗盐,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毫升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得剩余粗盐为2.0克,最终得到氯化钠晶体3.2克,该实验精盐的产率是 【答案】(1)蒸发皿(2)D(3)蒸发皿内的液体不要超过蒸发皿容积的三分之二(4)40%【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确定需要的实验器材;(2)根据滤纸的折叠方法和过滤操作的过程分析;(3)根据蒸发结晶操作的注意事项解答;(4)精盐的产率=。【解答】(1)根据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可知,除需要三脚架、玻璃棒、酒精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蒸发皿;(2)在过滤操作中,泥沙会均匀分布在滤纸下端,故答案为:D;(3)该操作中,如果蒸发皿内的液体太多,那么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除连续搅拌外,蒸发皿内的液体不要超过蒸发皿容积的三分之二;(4)溶解的粗盐质量=10.0g-2.0=8.0g,最终得到氯化钠晶体3.2g,故该实验精盐的产率=。(1)在蒸发结晶过程中,除需要三脚架、玻璃棒、酒精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蒸发皿;(2)过滤操作中可以分离可溶性物质和不溶性物质, 玻璃棒在配置溶液时可以用来搅拌,加速溶质溶解,过滤时泥沙会均匀分布在滤纸下端,故选:D;(3)该操作中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除连续搅拌外,蒸发皿内的液体不要超过蒸发皿容积的三分之二;(4)根据题意可知溶解的粗盐质量=10.0g-2.0=8.0g,最终得到氯化钠晶体3.2g,故该实验精盐的产率=。29.(2024八上·玉环期中)你见过冬天能自发热,夏天能自制冷的罐装饮料吗?如图1是“玛吉克牌”一摇冰功能饮料。根据所给资料,请仔细回答:(1)“一摇冰”饮料在炎热的夏天解渴,其罐底的固体是______(填固体)。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氯化钠(2)罐身旋钮开关下方有一个特别提示;“……务必倒置摇晃2分钟”,为什么要“倒置”呢? 。(3)喝完饮料后。取出罐体底部的水溶液,加热蒸发掉2克水。冷却到,有2克晶体析出,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则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多少克?(计算结果保留整数)【答案】(1)B(2)利用对流,制冷迅速,效果好(3)喝完饮料后,取出罐体底部的水溶液,加热蒸发掉2克水,冷却到20℃,有2克晶体析出,此时溶液饱和,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设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x,则有,x=100g;答: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00克。【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能够解渴,说明放入固体溶解后温度降低了,据此分析判断;(2)倒置可以加快液体对流,从而使整杯饮料温度迅速降下来;(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解答】(1)根据“一摇冰”饮料在炎热的夏天解渴可知,其罐底的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吸热放热都不明显,温度不变。故选B。(2)罐身旋钮开关下方有一个特别提示:“……务必倒置摇晃2分钟”,要“倒置”的目的是:利用对流,制冷迅速,效果好。(1)“一摇冰”饮料在炎热的夏天解渴,其罐底的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符合题意;C、氯化钠溶于水吸热放热都不明显,温度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B。(2)罐身旋钮开关下方有一个特别提示:“……务必倒置摇晃2分钟”,要“倒置”的目的是:利用对流,制冷迅速,效果好。(3)见答案。30.(2024八上·玉环期中)小亮同学在测量浮力时发现:金属块浸没在密度不同的液体中,测力计示数不同。于是,他用测力计和重为4N,体积为110-4m3的金属块,组装成密度计,将金属块浸没在不同液体中静止,来探究液体密度与测力计示数的对应关系。(g取10N/kg,ρ水=1.0103kg/m3)(1)该液体密度计的0kg/m3刻度标在 N处;(2)如图所示,金属块浸没在水中静止,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3)若将此时测力计指针所指刻度标为1.0103kg/m3,这条刻度线的刻度值是多少N? 【答案】4;1N;3N【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1)当该液体密度计的示数为0kg/m3时,金属块不受浮力,此时刻度线的刻度值就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2)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自身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它受到的浮力;(3)若将此时测力计指针所指刻度标为1.0╳103kg/m3,则液体密度为1.0╳103kg/m3,根据(2)可知此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最后根据计算刻度线对应的刻度值即可。【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当该液体密度计的示数为0kg/m3时,金属块应未浸入液体中,则这条刻度线的刻度值为。答:该液体密度计的0kg/m3刻度标在4N处;(2)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自身体积,即;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答:金属块浸没在水中静止,受到的浮力是1N;(3)若将此时测力计指针所指刻度标为1.0╳103kg/m3,这条刻度线的刻度值是。答:若将此时测力计指针所指刻度标为1.0×103kg/m3,这条刻度线的刻度值是3N。31.(2024八上·玉环期中)2022年5月4日,中国“巅峰使命”珠峰科考队成功登顶,同时创造多个世界纪录,包括在全球首次建成珠峰完整的海拔气象梯度观测站;利用高精度雷达完成冰厚测量和样本采集等;(1)下列对科考队登顶过程中的发现,分析正确的有 ;(填字母编号)A.珠峰峰顶常年覆盖积雪,因为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B.从山脚到山顶植物种类变化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的不同C.珠峰南坡降水较多,植物种类更丰富,由此可推测南坡是迎风坡D.在登峰的过程中,队员会出现高原反应,这主要是气压过高引起(2)小科从媒体中获悉科考队员所携带的物品清单,制作了一份分析表。请你帮助小科补充表中的空格;携带物品 理由防裂唇膏 高原风大、空气干燥,人体中水分蒸发快,嘴唇易干裂电热鞋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脚离心脏较远,温度较低,需要保暖高压锅 防紫外线服装 海拔高,空气稀薄,紫外线照射强烈…… ……(3)现有一个直径为20cm,锅盖上的竖直空心柱出气孔的横截面积为10mm2的高压锅,已知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为2.0×105Pa,若用它在大气压强为0.9×105Pa的地区煮饭,则应配一个质量为多大的限压阀?(g取10N/kg) 【答案】AC;增大锅内液面压强,提高液体沸点,更快煮熟饭菜;【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解析】【分析】(1)A.根据对流层的气温变化规律判断;B.根据山脚到山顶的气温变化规律判断;C.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D.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2)根据液体沸点随上方气压的变化规律解答;(3)根据计算限压阀对出气孔的压强,再根据计算限压阀的重力,最后根据计算限压阀的质量。【解答】(1)A. 珠峰峰顶常年覆盖积雪,因为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故A正确;B.从山脚到山顶的气温不同,故从山脚到山顶植物种类变化明显,故B错误;C.珠峰南坡降水较多,植物种类更丰富,由于迎风坡降水较多,所以推测南坡是迎风坡,故C正确;D. 在登峰的过程中,队员会出现高原反应,这主要是气压过低引起 ,故D错误。故选AC。(2)使用高压锅可以增大锅内气压,能增大锅内液面压强,提高液体沸点,故可以更快煮熟饭菜。(3)空心柱排气孔的横截面积;限压阀的自重对出气口的压强;限压阀的自重对出气口的压力;限压阀的质量。32.(2024八上·玉环期中)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下表是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① 10 2 12② 10 3 13③ 10 4 13.6④ 10 5 m(1)表中 m= ;(2) 在这4次实验中,得到的是20℃氯化钠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实验序号);(3) 计算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过程) (4)20℃时,实验室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多少毫升?(写出过程) 【答案】13.6;③④;26.5%;300mL【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分析第③组数据,从而确定1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然后对m的数值进行推算;(2)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3)溶质质量分数=;(4)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式计算加水的体积即可。【解答】(1)从表中可以看出,向10g加入4g氯化钠只溶解了3.6g,说明加入3.6g时已经饱和,所以加入5g氯化钠是溶液质量依然为13.6g;(2)溶液③和④中都存在未溶解的氯化钠,那么溶液③④都是饱和溶液;(3)第三次是13.6g溶液中溶质为3.6g,所以对应的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26.5%;(4)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那么得到:100g×20%=(100g+x)×5%;解得:x=300g,则需要加水的体积为300mL.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