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青华中英文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青华中英文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下学期阶段性学情分析(二)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D B C D A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A C B B B A A C
二、非选择题
21.(1)趋势:急剧减少。
标志性事件:安史之乱。
影响: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损失严重;中央权力衰微,安史
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人物:朱温。局面: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22.(1)材料一:开元盛世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
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材料二: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耕作技术,种植谷物;同时
少数民族的音乐等也在唐代广为流传;各民族相互影响、不断交融,共同发展。
(2)价值:蕴含大量历史信息,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特征,具有较
高的史料价值。
23.(1)趋势:由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不断发展。
(2)特点:相互吸收。相同之处:学习采用汉族政治制度;任用汉族知识分子为
官;创制文字;发展生产;制定法律等。
1
24. (1)措施:将各地精兵收归中央禁军;派禁军戍守地方并定期换防。
目的:防止武将专权威胁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
(2)史实: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方式:
设立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和西藏地方军政事务;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屯驻
军队,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
25. 示例一: 民族交流(或民族交融)推动社会进步。
论述: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
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
展。宋与辽、西夏订立和议后,在边境开设榷场进行互市,边界贸易的往来,
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进一步促进了国家、民
族的进步。综上所述,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各民族共
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示例二:
民族交流、交流(或民族交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论述: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民族的尊重,被尊奉为“天
可汗”,唐朝时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唐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进一步稳固,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元朝时,各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
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
交流,元朝强化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为此后数百年的统一奠定了坚实基
础。综上所述,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的重要发展趋势,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发展。
220242025学年下学期阶段性学情分析(二)
臣若心怀利民之念,首要之事便是积极歧励、引导农业发展。这表明武
12.孙思邈著《千金方》,在中医理论与实践上革新,突破张仲景学说框架。
则天
他侣导独立思考、博采众长,认为诊断不必拘于《黄帝内经),用药不
七年级历史
A.爱惜人才
B.重视生产
必全依《神农本草经》,主张汲取古籍合理内核,创新推动中医诊疗体
C.创立殿试
D.多谋善断
系发展。这体现了孙思邈治学方面注重
()
注意事项:
6.生产工具的改进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下列生产工具出现于唐
A.旁征博引大量史料
B.借鉴前代经验
1.本试卷共2页,二大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朝的是
C,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D.扩展研究体系
2.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或答题卡上。
13.在液河之上,有一座桥历经近一千四百年的风,雨洗礼与岁月磨砺,却依
3.答卷前请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坑写清楚。
然稳稳地横跨两岸。古人曾用
“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形
题号
总分
容这座桥,这坐桥指的是
()
得分
A.赵州桥
B.玉带桥
C.宝楷桥
D.泸定桥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14.“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治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国理念?
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A.天下为公
B.尊崇需术
1.在他统治的时期,一举终结了自西晋末年绵延近300年的分裂动荡局
7.唐代手工业管理体系完善,设少府监、将作监统筹事务,汇聚大量能工
C.废旧立新
D.天下大同
势,实现了华夏大地的再度大一统。他大刀阔斧地苹新各项制度,呈现
巧匠,助力陶瓷技术研发。在此优越条件下,唐三彩诞生,凭精美造型
15.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一书中指出:
“全宋朝三百一十九年的记录
出一派蓬物兴旺的气象。他是
与工艺声名远扬,成为唐代陶瓷艺术代表。这表明唐砌手工业的发展
无非是军事的挫败和退却,所有的例外则是以·岁币·为名向北方少数民

A.秦始皇
B.汉武帝
(
族购得的和平。”下列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C.隋文帝
D.唐太宗
A.由于国家的统一
B.注重交流与学习
A.郾城大捷
B.渡渊之盟

C.推动了民族交融
D.受到政府重视
C.《尼布楚条约】
D.凉州会晤
2.含嘉仓从唐初开始大规模存粮,历经唐、北宋500余年。唐代天宝年间,
8.唐代中后期。统治者面临“方镇之兵盛”“强臣悍将兵布天下”的现实
16.
”一地偏安度日,几番北伐争降。岳飞抵抗建奇功。却让奸臣命送”,
其粮食储量接近全国储粮的一半。古代仓储制度的设立直接有利于
问题。此后,历代统治者为避免出现该问题,可能采用的方法是(
这折射出南宋
()
A.加强皇权
B.备荒哌灾
A.重文轻武
B.科举考试
A.崇文抑武的方针
B.南宋的偏安
C.民族团绪
D.推动科技发展
C,重视武将
D.考察品德能力
C.女真族的崛起
D.宋朝文化昌盛
3.隋杨帝热衷巡游江南。大肆征调民力打造数千侧奢华龙舟,龙舟雕粱画
9.唐玄宗册封渤海国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此后,浙海国与唐朝经贸往
17.电影《满江红》成为2023年春节档的票房冠军,电影的热度再次引发
栋,耗费巨资。其随行队伍庞大,绵延数百里。所经州县被迫进献珍宝
来颜繁,还多次派遭留学生赴唐学习。渤海国被称为
(
了纪念岳飞的热潮。人们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他
美食,百姓农事荒废,财力枯竭,苦不堪言、民不聊生。这体现出隋杨
A.突厥汗国
B.回纥汗国
A.平定了东南沿海的倭思

(
C.“海东盛国
D.南诏
B.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C.打击了宋王朝的统治
A.崇拜迷信
B.刑法残岳
10.唐朝,茶叶及茶文化开启域外传播之路。茶叶输出不仅是贸易,更输出
D.促成宋与辽的“澶渊之盟
C.对外战争频繁
D.奢靡无度,剥削百姓
茶相关文化生活与审类。周边邻国积极吸纳,将茶文化向更广阔圈层拓
展,使其从中同走向世界,影响众多地城的生活。这说明
18.有学者认为,尽管元朝行省的名称和官职设置与前代类似,看似沿袭汉
4.隋朝末年,繁重的徭役与兵役如泰山压顶般,重重地压在百姓肩头。许
A,古代茶叶品质优良
B.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达
地官制,但实质上是基于大蒙古国燕京、别失八里、阿母河三处的“行
多走投无路的民众,竟忍痛亲手残害自己的身体,或渐断手掌,或砍去
C.唐朝民族关系和壁
D.唐代文化影响世界
大断事官”模式建立的。该学者认为行省制度
双足,时人将这种无奈之举,称作“辐手福足”。这种现象反映了
1山.唐朝东都洛阳在当时地位举足轻重,是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中心。
A.具有民族交特征
B.重视因俗而治策略
(
C.消除地方分裂隐思
D.符合中央集权需要
当时洛阳城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B.百姓愚昧无知
19.元泰定帝在位期间,开通了会通河.此后漕船年运粮量常达三、四百万
A.城市“买卖昼夜不绝"
B.餐桌上摆有玉米、甘薯、花姓等食物
石。沿河城镇和码头兴起,出现了“舟楫万里,振古所无”的繁荣景象。
C.战乱频繁
D.隋扬帝统治残暴
据材料可知运河的开通
5.在掌权之后,她又颜布(臣轨》,明确闸述“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忠
C.集市上的人们穿着棉布衣服
A.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B.强化了社会治理
臣之思利人者,务在劝导”,再次向天下表明,国家根基系于农业,忠
D.用雕版刊印大量精美的书箫
C.展现了民族的凝聚力
D.推动了中外经济交流
U·七年级历史阶段性学情分析(二)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