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测评】苏教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测试基础卷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素养测评】苏教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测试基础卷 (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素养测评】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测试基础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知识广场(每空 1 分,共 10 分)
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做(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 )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就叫做生态平衡。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 )。
生态瓶中的植物通过( )作用为动物提供氧气,动物通过呼吸作用为植物提供( ),它们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像蝗虫这样,体色与环境颜色十分相似,人们把这种体色称为( ),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
骆驼脚掌宽大,脚垫厚实,有利于在滚烫的沙漠行走;鼻孔可( )、睫毛( )可抵御风沙。
许多鸟类每年都要进行( ),这是它们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行为。
二、判断大厅(每题 2 分,共 20 分)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
食物链的起始环节一定是绿色植物。( )
为了让生态瓶中的生物生活得更好,应该把生态瓶放在黑暗的地方。( )
保护色只能为动物提供隐蔽自己的机会,对它们捕食猎物没有帮助。( )
北极熊的白色皮毛不仅能起到保暖作用,还具有保护色的功能。( )
沙漠中的植物叶子都很大,以增加水分蒸发,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
生态系统中的平衡是不变的,一旦遭到破坏,就无法恢复。( )
做生态瓶时,水生植物的数量越多越好。( )
青蛙冬眠是对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 )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对生物的生存没有影响。( )
三、选择乐园(每题 2 分,共 30 分)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一群羊 B. 一条河中的所有鱼 C. 一片草原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在这条食物链中属于(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制作生态瓶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 用新鲜的自来水 B. 让生态瓶保持一定的光照 C. 一次性放入大量的小鱼
下列动物中,( )的体色不属于保护色。
A. 雪地里的雷鸟 B. 绿色草地上的蝗虫 C. 花丛中的蝴蝶
下列植物中,适合生长在沙漠环境中的是( )。
A. 香蕉树 B. 仙人掌 C. 松树
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
A.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使土壤疏松
森林能保持水土
C. 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
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以下食物链正确的是( )。
A. 阳光→草→羊→狼 B. 草→羊→狼 C. 狼→羊→草
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 草原上的狼和羊 B. 稻田里的水稻和杂草 C.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许多鸟类在冬天来临之前会飞到南方温暖的地方越冬,春天又飞回北方,主要原因是( )。
A. 南方的食物更丰富 B. 南方的天敌少 C. 适应温度的变化
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B .生态平衡意味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恒定不变
C.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生态平衡
下列动物中,( )具有拟态的特点。
A. 枯叶蝶 B. 老虎 C. 斑马
以下人类活动中,对生态平衡有利的是( )。
A. 植树造林 B. 围湖造田 C. 过度放牧
生态瓶中的小鱼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增多,可能是因为( )。
A. 水中氧气不足 B. 水中食物不足 C. 小鱼想晒太阳
下列关于栖息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栖息地
B . 栖息地为生物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条件
C. 一种生物只能在一个栖息地生活
下列现象中,不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 变色龙会随环境改变体色 B. 大树底下好乘凉 C. 竹节虫的身体像竹节
四、问题城堡(每题 4 分,共 20 分)
简述什么是生态系统以及它的组成部分。
举例说明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并解释为什么食物链通常不超过 5 个环节。
制作生态瓶时,为什么要选择合适的生物种类和数量?
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有很多,请列举三种并分别举例说明。
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有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生态平衡?
五、科学探究(8 分)
某科学小组为了研究 “不同水生植物对生态瓶中水质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
准备三个相同的透明塑料瓶,分别标记为 A、B、C。
在每个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水和相同的小鱼。
在 A 瓶中放入适量的金鱼藻,B 瓶中放入等量的水葫芦,C 瓶作为对照不放入任何水生植物。
将三个生态瓶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定期观察并记录水质变化情况(以水的清澈程度为指标)。
实验结果如下表:
时间 A 瓶(有金鱼藻) B 瓶(有水葫芦) C 瓶(无植物)
第 3 天 较清澈 较清澈 稍浑浊
第 6 天 清澈 很清澈 浑浊
第 9 天 非常清澈 非常清澈 很浑浊
(1)该实验的变量是什么?(2 分)
(2)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6 分)
六、拓展长廊(每题 6 分,共 12 分)
假设你是一名环保志愿者,要向社区居民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请你简要列出三条宣传要点。
请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如果一个湖泊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会对湖泊中的生物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及解析
一、知识广场
答案:生态系统;微生物
解析:生态系统涵盖生物及其周围环境,生态平衡依赖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数量的相对稳定。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中起着关键作用。
答案:生产者;消费者
解析:生产者如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食物,需依赖生产者。
答案:光合;二氧化碳
解析: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动物呼吸,动物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供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相互依存关系。
答案:保护色
解析:保护色使生物体色与环境相似,利于隐蔽自己、躲避天敌或捕食猎物。
答案:关闭;较长
解析:骆驼这些身体特征是对沙漠环境的适应,可关闭鼻孔和较长睫毛抵御风沙。
答案:迁徙
解析:鸟类迁徙是为适应环境变化,如寻找适宜温度、食物和繁殖地。
二、判断大厅
答案:×
解析: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及其周围环境,包括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部分,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仅有生物部分不完整。
答案:√
解析: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因为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初来源,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
答案:×
解析:生态瓶中的植物需要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为动物提供氧气和食物。放在黑暗处,植物无法光合作用,会导致生态瓶内生物因缺氧和缺乏食物而难以生存。
答案:×
解析:保护色不仅能帮助动物隐蔽自己躲避天敌,还能在捕食猎物时起到伪装作用,使猎物不易察觉,提高捕食成功率。
答案:√
解析: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北极,白色皮毛与环境颜色一致,既可以保暖,又能作为保护色,便于其隐藏自己接近猎物或躲避危险。
答案:×
解析:沙漠环境干旱缺水,植物叶子通常很小,甚至退化成刺,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体内水分平衡。叶子大的植物水分蒸发快,不适合在沙漠生长。
答案:×
解析: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虽然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但在一定程度和条件下,生态系统可以逐渐恢复。
答案:×
解析:生态瓶中生物数量需保持合适比例。水生植物过多,可能会导致空间竞争、夜间呼吸作用消耗过多氧气等问题,影响生态瓶的平衡。
答案:√
解析:青蛙是变温动物,冬眠是它们对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策略。冬眠时青蛙新陈代谢减缓,减少能量消耗,度过食物短缺和寒冷的冬季。
答案:×
解析: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如砍伐森林、污染水源、排放温室气体等,会对生物的生存产生严重影响,导致生物栖息地破坏、物种数量减少等。
三、选择乐园
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一片草原既有草、羊、狼等生物,又有阳光、空气、土壤等非生物部分,属于生态系统。一群羊和一条河中的所有鱼都只是生物部分的一部分,不构成完整生态系统。
答案:B
解析:虾米不能自己制造食物,以其他生物为食,在食物链中属于消费者。生产者能自己制造食物,分解者主要是细菌、真菌等,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答案:B
解析:新鲜自来水含有氯气等对生物有害的物质,需晾晒后使用;生态瓶应保持一定光照,利于植物光合作用;一次性放入大量小鱼会导致氧气和食物不足,破坏生态平衡。所以 B 做法正确。
答案:C
解析:雪地里的雷鸟冬季羽毛白色与雪地颜色一致,绿色草地上的蝗虫体色绿色与草地相似,都属于保护色。花丛中的蝴蝶颜色鲜艳,主要用于吸引异性,不属于保护色。
答案:B
解析:仙人掌叶子退化成刺,茎肉质可储存水分,适应沙漠干旱环境。香蕉树适合高温多雨环境,松树一般生长在山地等环境。
答案:C
解析:海豹皮下脂肪很厚,可保暖,适应寒冷的海洋环境,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蚯蚓使土壤疏松、森林保持水土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而非适应。
答案:B
解析: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绿色植物),阳光不属于食物链成分,食物链箭头方向从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所以草→羊→狼是正确的食物链。
答案:B
解析:稻田里的水稻和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养分等资源,属于竞争关系。狼和羊是捕食关系,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是共生关系。
答案:C
解析:许多鸟类迁徙主要是为了适应温度变化。冬季北方寒冷,食物短缺,南方温暖且食物相对丰富,鸟类迁往南方越冬,春天再飞回北方繁殖。虽然南方食物丰富和天敌少也是因素,但主要原因是适应温度变化。
答案:B
解析: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并非恒定不变。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维持这种平衡。
答案:A
解析:枯叶蝶的外形像枯叶,这是典型的拟态,可使其在环境中不易被发现。老虎和斑马的斑纹主要用于伪装或警示,不属于拟态。
答案:A
解析:植树造林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围湖造田会破坏湖泊生态系统,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原退化,都对生态平衡不利。
答案:A
解析:生态瓶中的小鱼浮出水面呼吸次数增多,最可能原因是水中氧气不足,小鱼需要到水面获取更多氧气。水中食物不足一般不会导致小鱼频繁浮出水面呼吸,小鱼想晒太阳不是其浮出水面呼吸次数增多的主要原因。
答案:C
解析:不同生物有不同栖息地,栖息地为生物提供生存基本条件。但有些生物可能因环境变化或自身习性等原因,会在多个栖息地生活,并非只能在一个栖息地生活。
答案:B
解析:变色龙随环境改变体色、竹节虫身体像竹节都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大树的蒸腾作用等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是生物影响环境,而非生物适应环境。
四、问题城堡
答案:生态系统是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它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消费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分解者主要是细菌、真菌等,能将动植物遗体等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为生物提供生存的基本条件。
解析:明确阐述生态系统定义,分别说明生物部分各类生物特点及非生物部分的组成和作用。
答案:例如在 “草→兔→狼” 这条食物链中,草是生产者,兔以草为食,狼以兔为食,它们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通常不超过 5 个环节,是因为能量在食物链传递过程中会逐渐减少。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每经过一个营养级,大部分能量会因呼吸作用等散失,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所剩不多,难以维持更多环节生物的生存。
解析:先举例说明食物链中生物关系,再从能量传递角度解释食物链环节有限原因。
答案:选择合适生物种类和数量是为了维持生态瓶的平衡。不同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有不同作用,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氧气和食物,动物作为消费者参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物种类过少,生态系统功能不完善;种类过多,可能导致竞争激烈,破坏平衡。数量方面,如果植物太少,产生氧气和提供食物不足;动物太多,会因氧气和食物短缺无法生存。合适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才能保证生态瓶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正常进行,使生物长期生存。
解析:从维持生态平衡、生物功能、种类和数量影响等方面阐述选择合适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原因。
答案:
保护色:如蝗虫的体色与周围环境颜色相近,便于它们隐藏自己,躲避天敌或捕食猎物。
拟态:枯叶蝶的外形像枯叶,能使其在环境中不易被发现,保护自己。
生理结构适应:骆驼的驼峰储存脂肪,可分解产生水和能量,适应沙漠缺水环境;仙人掌叶子退化成刺,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环境。
解析:分别列举保护色、拟态、生理结构适应三种方式,并举例说明生物如何通过这些方式适应环境。
答案: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包括:砍伐森林,破坏生物栖息地,导致生物种类减少;过度捕猎,使某些物种数量急剧下降甚至灭绝;工业污染排放,污染空气、水和土壤,影响生物生存;围湖造田等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为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做到: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保护生物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物种;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减少污染排放,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解析:先列举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常见活动,再从多个方面提出保护生态平衡的措施。
五、科学探究
(1)答案:该实验的变量是水生植物的种类。
解析:在整个实验设计中,A 瓶放入金鱼藻、B 瓶放入水葫芦、C 瓶不放入任何水生植物,而其他条件如塑料瓶相同、河水等量、小鱼相同且放置环境相同,唯一不同的因素就是水生植物的种类,所以该实验的变量是水生植物的种类。
(2)答案:①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对生态瓶中的水质有影响。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放入不同水生植物的 A 瓶和 B 瓶,水质变化情况与没有水生植物的 C 瓶明显不同。②金鱼藻和水葫芦都能改善水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A 瓶(有金鱼藻)和 B 瓶(有水葫芦)的水质清澈程度始终优于 C 瓶(无植物)。③水葫芦改善水质的效果相对金鱼藻更好。在第 6 天和第 9 天的记录中,B 瓶(有水葫芦)的水质清澈程度描述为 “很清澈”“非常清澈”,优于 A 瓶(有金鱼藻)描述的 “清澈”“非常清澈”。
解析:通过对实验结果中不同组水质变化情况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从有植物和无植物组对比得出水生植物对水质有影响;从有植物的两组与无植物组对比得出水生植物能改善水质;再从有不同植物的两组之间对比得出水葫芦改善水质效果更好。
六、拓展长廊
1. 答案:
提供生态服务: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众多重要的生态服务。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净化空气,让我们能够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森林和湿地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滥,保障我们的水资源供应和生活安全。
维护生态平衡: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生态平衡。一旦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被打破。比如,某种害虫的天敌减少,可能导致害虫大量繁殖,进而破坏农作物,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农业生产。
促进经济发展:生物多样性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许多产业依赖生物资源,如农业、林业、制药业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这些产业提供了原材料和发展基础。此外,生态旅游也得益于生物多样性,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多样的生物吸引大量游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解析:从生态服务、生态平衡、经济发展三个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角度阐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每个要点都结合具体实例,使宣传要点更易理解。
2.答案:
影响生物生存:严重污染会破坏生物的栖息地,改变湖水的理化性质,如酸碱度、溶解氧含量等。例如,当湖水被重金属污染后,许多水生生物无法适应这种环境变化,可能导致其生理功能紊乱,甚至死亡。一些对水质要求较高的生物,如某些浮游生物和贝类,可能会首先大量死亡,进而影响整个食物链。
破坏食物链结构:湖泊中的生物通过食物链相互联系。污染可能导致部分生物数量减少或灭绝,进而影响以它们为食的其他生物。比如,藻类是湖泊食物链的基础,如果藻类因污染而大量死亡,以藻类为食的浮游动物就会缺乏食物来源,数量随之减少,这又会进一步影响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鱼类等生物,使整个食物链遭到破坏。
降低生物多样性:随着污染程度的加剧,越来越多的生物种类无法在污染的湖泊中生存,生物多样性会显著降低。生物种类的减少会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减弱,难以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如气候变化、疾病传播等,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
解析:从生物生存环境改变、食物链破坏以及生物多样性降低三个方面,基于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分析湖泊污染对生物产生的影响,每个方面都结合具体的生物类群和生态过程进行说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