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课件(37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课件(37ppt+视频)

资源简介

新课导入——逛逛西安大唐不夜城
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常常借古人的话来告诫臣下,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比喻百姓与君主之间的关系。他曾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jing)以啖(dàn) 腹,腹饱而身毙。”
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他又是如何开创宏图伟业的?
新课导入——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
壹·奠定大唐基业——唐朝的建立
1.唐朝的建立
隋炀帝残暴统治
和奢靡生活
隋末农民起义天下大乱
李渊太原起兵反隋,建立唐朝
李渊出身北周关陇贵族家庭,袭封唐国公。大业十三年(617年),出任太原留守。同年趁隋末动乱之时起兵于晋阳,联结突厥,示好李密,乘群雄争斗之机南下,直取长安,拥立炀帝之孙杨侑为帝,遥尊炀帝为太上皇,自领大丞相,封唐王。义宁二年(618年),得知炀帝遇弑后,逼杨侑禅位于己,建立唐朝,年号武德。
建立时间
建立皇帝
都 城
618年
李渊
长安
壹·奠定大唐基业——唐朝的建立
接着,李渊同他的次子李世民,经过七八年的征战,陆续镇压了农民起义军并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逐步统一了全国。在这期间,李世民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
唐初局势
唐朝统一
首倡晋阳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领兵攻破长安,拜尚书令。唐朝建立后,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拜天策上将,封秦王。
李世民
贰·开启盛世荣耀——“贞观之治”
1.唐太宗即位
玄武门
李建成
李元吉
李渊
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取了大权。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年号
庙号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昭陵六骏
飒露紫
李世民平定东都
击败王世充时所乘
拳毛騧(guā)
李世民平定
刘黑闼时所乘
特勒骠
李世民平定
宋金刚时所乘
青骓
李世民平定
窦建德时所乘
李世民平定王世充、
南败窦建德时的坐骑
什伐赤
白蹄乌
为李世民平定
薛仁杲时所乘
贰·开启盛世荣耀——“贞观之治”
通过弑兄逼父登上皇帝之位的李世民会是一位好皇帝吗?
唐太宗(627年-649年)
统治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为什么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 ”的盛世局面?
[学习任务一]:你认为,从哪些方面能体现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贰·开启盛世荣耀——“贞观之治”
2.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阅读材料,材料中体现出唐太宗的哪些治国理念?
材料一:“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贞观政要》
材料二:唐太宗曾问魏征什么是明君,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魏征还经常劝诫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骄戒奢。唐太宗晚年倦怠政事,贪图享受,魏征又上书希望太宗能善始善终。 ——P7相关史事
例子
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
(魏征死后,李世民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殂逝,朕亡一镜矣!
——《贞观政要·任贤》
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贰·开启盛世荣耀——“贞观之治”
2.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材料三: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奉养君主),犹割股(大腿)以啖腹(填饱肚子),腹饱而身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百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阅读材料,材料中体现出唐太宗的哪些治国理念?
戒奢从简,以民为本,与民休息。
材料三:唐太宗在选拔和任用人才上,能够用人为贤,不拘一格。他说:“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他的大臣和将领,有着不同的出身和背景,有的以前是农民起义的将领,有的曾效力于他的政敌。 ——P10《知识拓展》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房玄龄
(579-648)
杜如晦
(585-630)
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房谋杜断”
[学习任务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língyǔ)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jī)粮,取给于路。 ——《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中叙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贰·开启盛世荣耀——“贞观之治”
3.唐太宗的治国举措
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隋:确立三省六部制
唐:完善三省六部制
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
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
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
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
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
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①分工明确,提高效率
②相互牵制,强化君权
贞观八年,唐太宗欲为太上皇李渊建避暑用的宫殿
——夏宫,后改称为大明宫。他的修建之策需要通过什么程序得以实行呢?
贰·开启盛世荣耀——“贞观之治”
3.唐太宗的治国举措
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
据史书记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到了集权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
贰·开启盛世荣耀——“贞观之治”
3.唐太宗的治国举措
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常设的考试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比隋代有所增加。考试科目以明经、进士二科最重要。进士科在隋朝仅试策论,即对时事政治的看法。贞观八年加试经史。
“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
太宗皇帝真长策, 赚得英雄尽白头。
贰·开启盛世荣耀——“贞观之治”
3.唐太宗的治国举措
太宗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十三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吏治;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延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
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其可得乎?
——《贞观政要·论务农》
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⑤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用人上
政治

经济上
制度
考核
法律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增加科考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成最重要科目。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尤为重视对地方官的考核
减轻人民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知识小结: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贰·开启盛世荣耀——“贞观之治”
4.唐太宗的治国效果
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纳谏》
材料二:(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rěn,丰收) ,流散者咸(都)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 ——《资治通鉴·唐纪》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贞观初年,国力不足,社会贫困
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力增强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问题思考】“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说明唐太宗是一位贤明君主,但他曾为了当皇帝杀死兄弟、逼迫父亲退位。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唐太宗呢?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他在位期间,注意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重视人才,关心民生,注重生产,开启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但唐太宗晚年昏庸,追求长生、大兴土木等。总体来说,唐太宗文治武功,是一位明君,对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的基本方法
①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尤其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②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
③要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
叁·承续大唐光辉——武则天的统治
1.武则天其人
观看视频,了解武则天的传奇人生?
叁·承续大唐光辉——武则天的统治
1.武则天其人
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曾与高宗共掌朝政。高宗去世后,她废掉两个儿子取代之,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官家女
才人
尼姑
皇后
皇太后
皇帝
唐太宗
唐高宗
唐中宗+唐睿宗
一代女皇的传奇人生




唐高宗
[学习任务三]: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于乾陵,墓前树立有两块碑,一块是唐高宗碑,由武则天亲自题写碑文,盛赞他的功绩;另一块是武则天碑,却不著一字,被称为“无字碑”。
想一想:为什么武则天的碑上没有碑文?她与唐朝的兴盛有什么关系?
叁·承续大唐光辉——武则天的统治
2.武则天的统治措施
唐武则天始开殿试,至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创立殿试制度
武则天开创武举,由兵部主持武举考试,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
①政治上: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徐敬业叛乱时,请幕宾骆宾王写《讨武曌檄》(参见《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称武则天”伪临朝、人非温顺,地实寒微、洎乎晚节、秽乱春宫、人神同嫉,天地不容“,言辞有如贯珠,事昭理辨。武则天见到檄文后,问是谁所撰,臣下回答:“骆宾王。”武则天不但没有问罪,反而赞赏骆宾王的才华,说道:“这是宰相的过失啊。此人有如此大才,却使他流落不遇!”
[学习任务四]:结合第1-2课的内容,梳理“科举制”的发展脉络。
隋文帝
废九品,
依才能取士
隋炀帝
设置进士科,创立科举制
唐太宗
增加科考科目,
鼓励士人报考,
进士科成最重要科目
武则天
创立殿试和武举
叁·承续大唐光辉——武则天的统治
2.武则天的统治措施
②经济上:继续推行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材料:
她规定把农业生产的好坏作为考核地方官政绩的重要条件。她下令编成农书颁行天下,指导农业生产。鼓励土狭人稠之地的无地少地农民,迁往宽乡垦耕,开垦的荒地可免三年租调。
她宣布百姓50者免徭役,还多次减免赋役。
叁·承续大唐光辉——武则天的统治
3.武则天的治国效果
人口持续增长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边疆得到
巩固和开拓
(武后)然赏罚己出,不假借群臣,僭于上而治于下,故能终天年,阽乱而不亡。
——司马光《资治通鉴》
叁·承续大唐光辉——武则天的统治
3.武则天的治国效果
乾陵无字碑
公元705年11月,中国历史上执政21年的女皇帝武则天病逝了。她的墓碑,通高7.53米,宽2.l米,厚1.49米,但碑中不见唐代所刻一字。究竟为何留下无字碑,历代学者为此争执不休,众说纷纭。
我们该如何来评价武则天呢?为什么
为后来“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知识清单
唐朝的建立:
李渊,618年,都城长安
贞观之治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唯一的女皇帝:高宗皇后,代唐建周
女皇帝武则天
奠定盛世之基:经济发展,边疆巩固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理政措施:政治、经济
治国策略:以隋为戒,重视民生
用人之道:善于纳谏,知人善任
承继贞观理政措施:善于用人,重视民生
当堂检测
1.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对大臣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唐太宗这段话可用以研究(  )
A.科举取士制度 B.三省六部制度
C.藩镇割据现象 D.重文轻武政策
2.《剑桥中国隋唐史》载“唐太宗以儒家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其施政作风被后世推崇,对中国文人来说,他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地结合起来的盛世。”这一历史局面是(  )
A.民族交融 B.安史之乱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B
C
当堂检测
3.根据“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可以揭示唐朝盛世的由来(  )
①经历太宗、武后、玄宗诸朝 ②唐朝基本国策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③国内安定、未曾有政局动荡 ④科举制发挥积极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李渊进占长安,自立为帝,建立唐朝。这段话描述的是(  )
A.隋朝建立的背景 B.隋朝灭亡的教训
C.唐朝建立的过程 D.唐朝建立的影响
C
C
当堂检测
5.《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小明却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小明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
A.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B.在位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C.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发展农业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D
当堂检测
6.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唐朝的革新措施与这一理念吻合的是( )
A.进一步完善中央机构 B.严格考察官吏政绩
C.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D.减轻人民劳役负担
D
当堂检测
7.“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是唐太宗在( )去世时说的话。
A.房玄龄 B.杜如晦
C.李渊 D.魏征
8.她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亲自面试考生。她是( )
A.唐高宗 B.武则天
C.唐太宗 D.唐玄宗
D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