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田野在召唤授课教师:教材分析:《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歌。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的春天里孩子们出发去郊游、旅行时的欢乐心情,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歌曲由四个乐句构成,曲调规整对称,极富有动感,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一队郊游、旅行的儿童们在春意盎然的田野中边走边的欢乐神情。第三、第四乐句在节奏上变得较为宽松,旋律舒展,情绪热烈。最后2 小节在四度跳进中把音乐推向全曲的最高潮,使全曲始终洋溢着一派欢乐的气氛,尽情地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设计思路:这是一首五年级下班学期的歌曲,在经过几年的音乐学习,大部分的学生有了较为扎实的音乐基础,但遇见部分的特殊节奏型比如附点、弱起等节奏还是会演唱错误,低声部部分乐句音准可能也会不准,而合唱教学最重要的是声音的和谐,因此将歌曲第二部分的难点提到导入环节,借用柯尔文手势和体态律动,帮助学生建立音高,学唱时将难度降低,其次在分声部学唱时,培养学生的抗干扰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纵向的听觉感受,最后借用戏剧表演的方式让学生自然的融入春天并扮演春天的各种景物,边唱边演,增强学生的表现欲望和自信心,让学生聆听音乐的同时享受合唱的声音美,享受合作的成就感。教学目标:1.感受和表现《田野在召唤》富有动感生机勃勃的音乐情绪,能准确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2.能用自然、和谐、优美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进一步提升合唱的能力。教学重点:准确完整有感情的演唱各声部旋律。教学难点:声部和谐、音色优美,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组织教学,播放视频感受美丽的春天。2.师生一起随音乐律动。3.节奏步行,感知欢快的音乐情绪。4.二声部训练1=bE 4/44 3 2 6 | 5 4 3 5 | 4 3 2 3 | 1 — — — ||2 1 7 2 | 3 2 1 3 | 2 1 7 7 |1 — — —||设计意图:通过节奏步行,让学生初步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用身体将感知到的音乐表现出来,同时培养学生的听觉记忆,为后面学习二声部打下基础。二、聆听歌曲,学习歌曲(一)聆听歌曲1.初听歌曲《田野在召唤》。师: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情绪?生:欢快,愉悦。2.复听歌曲《田野在召唤》。师:歌曲有几个声部,每个声部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看谱聆听)3.生:两个声部。低声部有弹性,且节奏有规律,高声部连贯欢快。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歌曲,感知两个声部的旋律特点,认知音乐表达的音乐形。(二)歌曲前半部分学唱。1.歌曲前半部分第二声部的学唱,教师弹奏学生练唱。(注意轻快;跳跃的声音,提示在第几小节音高发生了变化。)2.歌曲前半部分第一声部的学唱。3.教师弹钢琴,视唱第一声部乐谱。4.师:为什么要从第四拍进入呢,因为春天悄悄的来到田野上,这就是弱气小节5.两个声部合作视唱乐谱。6.学生合着音乐填入歌词(三)歌曲后半部分学唱1.聆听范唱,后半部分的情绪与第一部分的情绪有变化吗,为什么?2.因为节奏型发生了变化。3.视唱第二声部乐谱,4.视唱第一声部5.两个声部合作6.两个声部合作填入歌词。设计意图:通过分声部学习,将难度降低,提升学习的兴趣,进行抗干扰训练,提升学生的合唱能力。三、合唱展示,合作表演1.高低声部分别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同样一首歌,有的人演唱的动听,有的人演唱的平淡无奇,你会怎样演唱呢 2.二声部演唱体验和声之美(要求:轻声自然演唱,互相聆听。)设计意图:关注歌曲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作品的表达能力。丰富学生合唱的表现力。四、课堂总结,情感升华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田野在召唤》这首歌曲,感受了合唱的魅力和春天的美好,也希望这份美好像一股清泉永驻你的心间。下课(播放田野在召唤).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五年级第四单元的一节双声部歌唱教学,优点:大部分学生已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准确的把握歌曲的风格。二声部的演唱也是比较和谐的,借用戏剧表演的方式让学生自然的融入春天并扮演春天的各种景物,学生们自然的表演,发自内心对春天的赞美,边唱边演,这样既增强学生的表现欲望和自信心。同时让学生聆听音乐的同时享受合唱带给他们的快乐,享受合作的成就感。缺点:班级合唱教学的最大困难就是声部之间的和谐,针对此问题,一、我将歌曲第二部分作为难点,提取主干音进行合唱训练,通过音程的弹奏,教师手势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音高概念,这样在进入学唱时就相对容易很多。二、同时让学生关注聆听,自己从音乐中分辨自己声部的旋律,能听着别人的声部,唱准自己的声部旋律。培养学生的抗干扰能力,这对以后的合唱教学有很大帮助。总之,合唱教学带给我们的和声之美,需要因班施教,每个班的情况都不一样,让学生在一节课上唱的和谐,优美,准确,也是接下来我们需要探索的课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