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5.2.1化学方程式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做课件】授课教师:********班 级:********时 间:********(一)复习导入(3 分钟)回顾知识:提问学生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简洁的方式表示化学反应,同时体现质量守恒定律。引出课题:展示氢气燃烧生成水的文字表达式与符号表达式,指出它们在表示化学反应时存在的不足,从而引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二)化学方程式的概念与意义(8 分钟)概念讲解:给出化学方程式的定义,以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H_2 + O_2 \stackrel{点燃}{=\!=\!=} 2H_2O\)为例,详细讲解化学方程式的构成要素,如化学式、反应条件、等号的含义。意义分析: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分析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质的方面,表明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量的方面,通过相对分子质量,得出每 4 份质量的氢气和 32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36 份质量的水,同时表示氢气、氧气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 2:1:2。课堂互动:给出其他化学方程式,如\(C + O_2 \stackrel{点燃}{=\!=\!=} CO_2\),让学生分析其表示的意义,教师进行点评与指导。(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与步骤(15 分钟)书写原则:强调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臆造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书写步骤: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讲解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写:根据反应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短线连接。\(P + O_2 - P_2O_5\)配:通过在化学式前添加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等号两边各原子的数目相等,实现配平。\(4P + 5O_2 - 2P_2O_5\)注:注明反应条件,将短线改为等号。\(4P + 5O_2 \stackrel{点燃}{=\!=\!=} 2P_2O_5\)查:检查化学式是否正确、化学计量数是否为最简整数比、反应条件是否标注、等号两边原子数目是否相等。配平方法:介绍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等常见配平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帮助学生掌握配平技巧。(四)课堂练习与巩固(12 分钟)基础练习:给出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如铁在氧气中燃烧、过氧化氢分解等,让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阶练习:提供部分未配平或存在错误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找出问题并进行改正,加深对书写规则的理解。拓展练习:给出一些信息型化学方程式书写题目,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课堂小结(3 分钟)知识回顾:与学生一起回顾化学方程式的概念、意义、书写原则与步骤,强化重点知识。学习强调:提醒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需注意的事项,鼓励学生课后多练习,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六)布置作业(4 分钟)书面作业:布置课后相关练习题,巩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知识。拓展作业: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尝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并分析其意义。六、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对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则的掌握程度,及时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配平这一难点,可通过更多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配平技巧。同时,要引导学生将化学方程式与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相结合,提升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课堂检测4新知讲解6变式训练7考试考法8小结梳理学习目录1复习引入2新知讲解3典例讲解1.通过对具体化学反应的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2.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学习目标课堂导入质量守恒交流讨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请用表达式或微观示意图表示此反应。碳 + 氧气 二氧化碳点燃1.文字表达式2.微观示意图3.符号表达式C + O2 CO2点燃+点燃碳 + 氧气 二氧化碳点燃1.文字表达式信息少,不便交流2.微观示意图书写不方便3.符号表达式C + O2 CO2点燃信息不完整+点燃新知探究知识点1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化学方程式元素符号化学式表示元素表示物质组成表示化学反应C + O2 CO2点燃2H2O 2H2↑ + O2 ↑通电“和”“反应条件”“生成”反应物生成物读作: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定性: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定量:微观粒子个数比2 : 2 : 1物质质量比2×182×21×32::36 : 4 : 322H2O 2H2↑ + O2 ↑通电读作:每36份质量的水完全反应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定性 定量宏观微观C + O2 CO2点燃元素种类(C、O)不变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C、O)不变原子数目、质量不变反应物:碳和氧气反应条件:点燃物质总质量不变元素质量不变分子个数比1:1:1m(C):m(O2):m(CO2)=12:32:44生成物:二氧化碳新知探究知识点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2. H2 + O2 H2O 怎样写才能称得上是化学方程式?点燃1. 2P + 5O2 2P2O5 与 H2 + O2 H2O 有什么不同?点燃点燃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一是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写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体现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化关系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相等体现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1)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PO2+P2O5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分别用“+”连接一写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连接;在“——”上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如点燃、加热(常用“△”表示)二注PO2+P2O5点燃4P5O2+2P2O5点燃三配配平化学方程式使式子左、右两边各元素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使化学方程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将“——”改成“ ”,标出生成物状态符号4P5O2+2P2O5点燃检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原子的个数是否相等左边 右边磷原子数氧原子数42×2=42×5=105×2=10四查“↑” 和“↓”都是表示生成物状态的符号,只能标注在生成物右边。①如果反应物中无气体,生成物中有气体,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注“↑”。溶液中的反应如果反应物中无固体,生成物中有固体,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注“↓”。(2)符号“↑” 和“↓” 的使用②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就不注“↑”。同理,溶液中的反应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体,固体生成物也不注“↓”。如: S + O2 SO2点燃“无中生有”时使用(2)符号“↑” 和“↓” 的使用①正确区分反应条件和反应过程:如“点燃”与“燃烧”不同,“点燃”是反应条件,而“燃烧”是反应过程。②若反应条件有两个或多个时,如“△”与其他反应条件,一般将“△”写在“ ”下边。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反应条件(1)某同学把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4Fe+3O2 2Fe2O3,此反应实际生成物为______,该化学方程式违背了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原则。点燃Fe3O4(2)在化学方程式 H2+O2 H2O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________(填“相等”或 “不相等”) 。点燃不相等典例1 将答案填写至题中划线处。典例2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 ══ 2H2O +O2↑MnO22KMnO4 ══ K2MnO4 + MnO2 + O2↑△(1)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生成水和氧气。(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1. 《天工开物》中有“煤饼烧石成灰”的记载,涉及的反应之一是 CaCO3CaO+CO 2↑,从该化学方程式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 )A. 生成物有两种B. 反应速率很慢C. 反应物是 CaOD. 反应条件是加热A12345678910111213返回2.化学方程式 2Mg+O2 2MgO 可读作( )A.镁加氧气等于氧化镁B. 2 个镁加 1 个氧气等于 2 个氧化镁C.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D. 2 份质量的镁与 1 份质量的氧气点燃生成 2 份质量的氧化镁【点拨】从宏观角度,该化学方程式可读作: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 A 错误, C 正确;从微观角度,该化学方程式可读作: 2 个镁原子和 1 个氧分子反应生成 2 个氧化镁“分子”, B 错误;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该化学方程式可读作: 48 份质量的镁与 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 80 份质量的氧化镁, D错误。【答案】 C 【点方法】读化学方程式时,中间的“+”读作“和”或“与”,“ ”读作“生成”。12345678910111213返回3. [2024·三亚期末 ] 在反应 C2H4+3O2 2CO2+2H2O 中, C2H4、 O2、 CO2、 H2O 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为 ( )A. 1∶ 3∶ 2∶ 2B. 28∶ 48∶ 44∶ 18C. 28∶ 96∶ 88∶ 36D. 6∶ 3∶ 4∶ 4【点拨】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 C2H4、 O2、 CO2和 H2O 的质量比为 28 ∶(3× 32)∶(2× 44)∶(2× 18)=28 ∶ 96 ∶ 88 ∶ 36。【答案】 C 【点易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原子)质量的乘积之比,而非相对分子质量之比。12345678910111213返回4.下图中四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A. S+O2 SO2B. 2CO+O 2 2CO2C. 2H 2+O22H 2OD. CH4+2O2 CO2+2H 2OC12345678910111213返回5.化学方程式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O2 CO2B.铜粉在空气中加热: Cu+O2 CuO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4Fe+3O2 2Fe 2O3D.水通电分解: 2H 2O 2H 2↑ + O2↑【点拨】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CO2, A 错误;铝粉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Al+3O22Al2O3, B 错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Fe3O4, C 错误。【答案】 D 12345678910111213返回6.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2)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P+5O2 2P2O52KMnO4 K2MnO4+MnO2+O2 ↑2Mg+O2 2MgO12345678910111213返回7.将下列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1)____Fe2O3+___H2SO4==== ____Fe2(SO4) 3+__H2O(2) ____C2H5OH+____ O2 ____CO2+____H2O(3) ____CO+____ Fe3O4 ____Fe+____CO2343323434【点方法】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方法:(1)最小公倍数法:适合于左、右两边的同种原子集中在一种物质中。(2)奇数配偶法:适合于左、右两边的同种原子 分散在多种物质中,且个数为一奇一偶。(3)设“1” 配平法:适合于含 C、 H 或 C、 H、 O 元素的物质与 O2 反应。12345678910111213返回8.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的对错,错误的说明理由,并改正过来。(1) S+O2 SO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H 2O 2H 2↑ +O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反应条件和“ ↑ ”标错,应改为 S+O2SO2错,生成物之一写错,应改为 2H2O2 2H2O+O2 ↑(3) 2KMnO 4 K 2MnO 4+MnO 2+O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KClO 3 KCl+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生成物之一写错,应改为 2KClO3 2KCl+3O2 ↑错,没有写反应条件,气体产物没标“ ↑ ”,应改为 2KMnO4 K2MnO4+MnO2+O2 ↑(5) 2H 2O 2H 2↑ +O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P+O 2P 2O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反应条件写错,应改为 2H2O 2H2 ↑ +O2 ↑错,没有配平,应改为 4P+5O2 2P2O5课堂小结书写原则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一写、二注、三配、四查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定性: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定量:质量比、粒子个数比定义意义①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②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谢谢观看!(共31张PPT)5.2.2化学方程式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做课件】授课教师:********班 级:********时 间:********一)复习导入(3 分钟)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意义,提问学生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为引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做好铺垫。问题导入:展示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如镁条燃烧、碳酸钙与盐酸反应,让学生尝试用文字表达式和符号表达式表示这些反应。接着提问学生,如何将符号表达式转化为化学方程式,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二)书写原则与步骤讲解(10 分钟)书写原则:强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随意臆造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使方程式两边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通过举例说明违反这两个原则的错误写法,加深学生的理解。书写步骤:以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例,详细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根据反应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短线连接。\(C + O_2 - CO_2\)配: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短线两边各原子的数目相等,实现配平。由于该反应中碳和氧原子的数目在反应前后已经相等,所以无需配平。注:注明反应条件,将短线改为等号。\(C + O_2 \stackrel{点燃}{=\!=\!=} CO_2\)对于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的反应,要标注 “↑” 或 “↓” 符号。查:检查化学式是否正确、化学计量数是否为最简整数比、反应条件和箭头符号是否标注正确、等号两边原子数目是否相等。(三)配平方法讲解(12 分钟)最小公倍数法: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讲解最小公倍数法的配平步骤。找出短线两边出现次数较多且原子个数变化较大的元素,求出该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在\(P + O_2 - P_2O_5\)中,氧原子的个数变化较大,\(O_2\)中氧原子个数为 2,\(P_2O_5\)中氧原子个数为 5,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为 10。根据最小公倍数确定相关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使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相等。在\(O_2\)前面配上 5,在\(P_2O_5\)前面配上 2,得到\(P + 5O_2 - 2P_2O_5\),再根据磷原子个数配平磷的化学计量数,最终得到\(4P + 5O_2 \stackrel{点燃}{=\!=\!=} 2P_2O_5\)。奇数配偶法:以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为例,讲解奇数配偶法的配平步骤。找出短线两边出现次数较多且原子个数一边为奇数、一边为偶数的元素,在含奇数个该原子的化学式前面配上 2,使原子个数变为偶数。在\(H_2O_2 - H_2O + O_2\)中,氧原子在\(H_2O\)中为奇数,在\(H_2O_2\)和\(O_2\)中为偶数,在\(H_2O\)前面配上 2,得到\(H_2O_2 - 2H_2O + O_2\)。然后根据已确定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个数,在\(H_2O_2\)前面配上 2,得到\(2H_2O_2 \stackrel{MnO_2}{=\!=\!=} 2H_2O + O_2↑\)。观察法: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观察直接配平。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H_2 + CuO - Cu + H_2O\),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氢原子和铜原子的个数在反应前后已经相等,只需注明反应条件即可,\(H_2 + CuO \stackrel{\Delta}{=\!=\!=} Cu + H_2O\)。(四)课堂练习(10 分钟)基础练习:给出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如铁在氧气中燃烧、氯酸钾分解、锌与稀硫酸反应等,让学生按照书写步骤和配平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进阶练习:提供一些需要运用特定配平方法的化学反应,如甲烷燃烧、酒精燃烧等,让学生练并书写化学方程式。组织学生讨论配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配平技巧。拓展练习:给出一些信息型化学方程式书写题目,如根据实验现象、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规律,书写陌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课堂小结(3 分钟)知识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步骤和配平方法,强调书写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学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二)书写原则与步骤讲解(10 分钟)书写原则:强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随意臆造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使方程式两边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通过举例说明违反这两个原则的错误写法,加深学生的理解。书写步骤:以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例,详细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根据反应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短线连接。\(C + O_2 - CO_2\)配: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短线两边各原子的数目相等,实现配平。由于该反应中碳和氧原子的数目在反应前后已经相等,所以无需配平。注:注明反应条件,将短线改为等号。\(C + O_2 \stackrel{点燃}{=\!=\!=} CO_2\)对于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的反应,要标注 “↑” 或 “↓” 符号。查:检查化学式是否正确、化学计量数是否为最简整数比、反应条件和箭头符号是否标注正确、等号两边原子数目是否相等。(三)配平方法讲解(12 分钟)最小公倍数法: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讲解最小公倍数法的配平步骤。找出短线两边出现次数较多且原子个数变化较大的元素,求出该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在\(P + O_2 - P_2O_5\)中,氧原子的个数变化较大,\(O_2\)中氧原子个数为 2,\(P_2O_5\)中氧原子个数为 5,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为 10。根据最小公倍数确定相关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使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相等。在\(O_2\)前面配上 5,在\(P_2O_5\)前面配上 2,得到\(P + 5O_2 - 2P_2O_5\),再根据磷原子个数配平磷的化学计量数,最终得到\(4P + 5O_2 \stackrel{点燃}{=\!=\!=} 2P_2O_5\)。奇数配偶法:以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为例,讲解奇数配偶法的配平步骤。找出短线两边出现次数较多且原子个数一边为奇数、一边为偶数的元素,在含奇数个该原子的化学式前面配上 2,使原子个数变为偶数。在\(H_2O_2 - H_2O + O_2\)中,氧原子在\(H_2O\)中为奇数,在\(H_2O_2\)和\(O_2\)中为偶数,在\(H_2O\)前面配上 2,得到\(H_2O_2 - 2H_2O + O_2\)。然后根据已确定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个数,在\(H_2O_2\)前面配上 2,得到\(2H_2O_2 \stackrel{MnO_2}{=\!=\!=} 2H_2O + O_2↑\)。观察法: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观察直接配平。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H_2 + CuO - Cu + H_2O\),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氢原子和铜原子的个数在反应前后已经相等,只需注明反应条件即可,\(H_2 + CuO \stackrel{\Delta}{=\!=\!=} Cu + H_2O\)。(四)课堂练习(10 分钟)基础练习:给出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如铁在氧气中燃烧、氯酸钾分解、锌与稀硫酸反应等,让学生按照书写步骤和配平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进阶练习:提供一些需要运用特定配平方法的化学反应,如甲烷燃烧、酒精燃烧等,让学生练并书写化学方程式。组织学生讨论配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配平技巧。拓展练习:给出一些信息型化学方程式书写题目,如根据实验现象、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规律,书写陌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课堂小结(3 分钟)知识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步骤和配平方法,强调书写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学习建议:鼓励学生在课后多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提高书写的准确性和速度,同时要注意总结经验,不断提高配平技巧。(六)布置作业(2 分钟)书面作业:布置课后相关练习题,包括常见化学反应和信息型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实践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如燃烧、生锈等,尝试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配平方法的教学,要通过多种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同时,要引导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二)书写原则与步骤讲解(10 分钟)书写原则:强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随意臆造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使方程式两边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通过举例说明违反这两个原则的错误写法,加深学生的理解。书写步骤:以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例,详细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根据反应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短线连接。\(C + O_2 - CO_2\)配: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短线两边各原子的数目相等,实现配平。由于该反应中碳和氧原子的数目在反应前后已经相等,所以无需配平。注:注明反应条件,将短线改为等号。\(C + O_2 \stackrel{点燃}{=\!=\!=} CO_2\)对于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的反应,要标注 “↑” 或 “↓” 符号。查:检查化学式是否正确、化学计量数是否为最简整数比、反应条件和箭头符号是否标注正确、等号两边原子数目是否相等。(三)配平方法讲解(12 分钟)最小公倍数法: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讲解最小公倍数法的配平步骤。找出短线两边出现次数较多且原子个数变化较大的元素,求出该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在\(P + O_2 - P_2O_5\)中,氧原子的个数变化较大,\(O_2\)中氧原子个数为 2,\(P_2O_5\)中氧原子个数为 5,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为 10。根据最小公倍数确定相关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使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相等。在\(O_2\)前面配上 5,在\(P_2O_5\)前面配上 2,得到\(P + 5O_2 - 2P_2O_5\),再根据磷原子个数配平磷的化学计量数,最终得到\(4P + 5O_2 \stackrel{点燃}{=\!=\!=} 2P_2O_5\)。奇数配偶法:以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为例,讲解奇数配偶法的配平步骤。找出短线两边出现次数较多且原子个数一边为奇数、一边为偶数的元素,在含奇数个该原子的化学式前面配上 2,使原子个数变为偶数。在\(H_2O_2 - H_2O + O_2\)中,氧原子在\(H_2O\)中为奇数,在\(H_2O_2\)和\(O_2\)中为偶数,在\(H_2O\)前面配上 2,得到\(H_2O_2 - 2H_2O + O_2\)。然后根据已确定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个数,在\(H_2O_2\)前面配上 2,得到\(2H_2O_2 \stackrel{MnO_2}{=\!=\!=} 2H_2O + O_2↑\)。观察法: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观察直接配平。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H_2 + CuO - Cu + H_2O\),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氢原子和铜原子的个数在反应前后已经相等,只需注明反应条件即可,\(H_2 + CuO \stackrel{\Delta}{=\!=\!=} Cu + H_2O\)。(四)课堂练习(10 分钟)基础练习:给出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如铁在氧气中燃烧、氯酸钾分解、锌与稀硫酸反应等,让学生按照书写步骤和配平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进阶练习:提供一些需要运用特定配平方法的化学反应,如甲烷燃烧、酒精燃烧等,让学生练并书写化学方程式。组织学生讨论配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配平技巧。拓展练习:给出一些信息型化学方程式书写题目,如根据实验现象、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规律,书写陌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课堂小结(3 分钟)知识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步骤和配平方法,强调书写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学习建议:鼓励学生在课后多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提高书写的准确性和速度,同时要注意总结经验,不断提高配平技巧。(六)布置作业(2 分钟)书面作业:布置课后相关练习题,包括常见化学反应和信息型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实践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如燃烧、生锈等,尝试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配平方法的教学,要通过多种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同时,要引导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二)书写原则与步骤讲解(10 分钟)书写原则:强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随意臆造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使方程式两边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通过举例说明违反这两个原则的错误写法,加深学生的理解。书写步骤:以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例,详细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根据反应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短线连接。\(C + O_2 - CO_2\)配: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短线两边各原子的数目相等,实现配平。由于该反应中碳和氧原子的数目在反应前后已经相等,所以无需配平。注:注明反应条件,将短线改为等号。\(C + O_2 \stackrel{点燃}{=\!=\!=} CO_2\)对于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的反应,要标注 “↑” 或 “↓” 符号。查:检查化学式是否正确、化学计量数是否为最简整数比、反应条件和箭头符号是否标注正确、等号两边原子数目是否相等。(三)配平方法讲解(12 分钟)最小公倍数法: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讲解最小公倍数法的配平步骤。找出短线两边出现次数较多且原子个数变化较大的元素,求出该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在\(P + O_2 - P_2O_5\)中,氧原子的个数变化较大,\(O_2\)中氧原子个数为 2,\(P_2O_5\)中氧原子个数为 5,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为 10。根据最小公倍数确定相关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使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相等。在\(O_2\)前面配上 5,在\(P_2O_5\)前面配上 2,得到\(P + 5O_2 - 2P_2O_5\),再根据磷原子个数配平磷的化学计量数,最终得到\(4P + 5O_2 \stackrel{点燃}{=\!=\!=} 2P_2O_5\)。奇数配偶法:以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为例,讲解奇数配偶法的配平步骤。找出短线两边出现次数较多且原子个数一边为奇数、一边为偶数的元素,在含奇数个该原子的化学式前面配上 2,使原子个数变为偶数。在\(H_2O_2 - H_2O + O_2\)中,氧原子在\(H_2O\)中为奇数,在\(H_2O_2\)和\(O_2\)中为偶数,在\(H_2O\)前面配上 2,得到\(H_2O_2 - 2H_2O + O_2\)。然后根据已确定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个数,在\(H_2O_2\)前面配上 2,得到\(2H_2O_2 \stackrel{MnO_2}{=\!=\!=} 2H_2O + O_2↑\)。观察法: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观察直接配平。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H_2 + CuO - Cu + H_2O\),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氢原子和铜原子的个数在反应前后已经相等,只需注明反应条件即可,\(H_2 + CuO \stackrel{\Delta}{=\!=\!=} Cu + H_2O\)。(四)课堂练习(10 分钟)基础练习:给出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如铁在氧气中燃烧、氯酸钾分解、锌与稀硫酸反应等,让学生按照书写步骤和配平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进阶练习:提供一些需要运用特定配平方法的化学反应,如甲烷燃烧、酒精燃烧等,让学生练并书写化学方程式。组织学生讨论配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配平技巧。拓展练习:给出一些信息型化学方程式书写题目,如根据实验现象、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规律,书写陌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课堂小结(3 分钟)知识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步骤和配平方法,强调书写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学习建议:鼓励学生在课后多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提高书写的准确性和速度,同时要注意总结经验,不断提高配平技巧。(六)布置作业(2 分钟)书面作业:布置课后相关练习题,包括常见化学反应和信息型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实践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如燃烧、生锈等,尝试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配平方法的教学,要通过多种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同时,要引导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二)书写原则与步骤讲解(10 分钟)书写原则:强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随意臆造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使方程式两边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通过举例说明违反这两个原则的错误写法,加深学生的理解。书写步骤:以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例,详细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根据反应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短线连接。\(C + O_2 - CO_2\)配: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短线两边各原子的数目相等,实现配平。由于该反应中碳和氧原子的数目在反应前后已经相等,所以无需配平。注:注明反应条件,将短线改为等号。\(C + O_2 \stackrel{点燃}{=\!=\!=} CO_2\)对于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的反应,要标注 “↑” 或 “↓” 符号。查:检查化学式是否正确、化学计量数是否为最简整数比、反应条件和箭头符号是否标注正确、等号两边原子数目是否相等。(三)配平方法讲解(12 分钟)最小公倍数法: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讲解最小公倍数法的配平步骤。找出短线两边出现次数较多且原子个数变化较大的元素,求出该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在\(P + O_2 - P_2O_5\)中,氧原子的个数变化较大,\(O_2\)中氧原子个数为 2,\(P_2O_5\)中氧原子个数为 5,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为 10。根据最小公倍数确定相关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使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相等。在\(O_2\)前面配上 5,在\(P_2O_5\)前面配上 2,得到\(P + 5O_2 - 2P_2O_5\),再根据磷原子个数配平磷的化学计量数,最终得到\(4P + 5O_2 \stackrel{点燃}{=\!=\!=} 2P_2O_5\)。奇数配偶法:以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为例,讲解奇数配偶法的配平步骤。找出短线两边出现次数较多且原子个数一边为奇数、一边为偶数的元素,在含奇数个该原子的化学式前面配上 2,使原子个数变为偶数。在\(H_2O_2 - H_2O + O_2\)中,氧原子在\(H_2O\)中为奇数,在\(H_2O_2\)和\(O_2\)中为偶数,在\(H_2O\)前面配上 2,得到\(H_2O_2 - 2H_2O + O_2\)。然后根据已确定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个数,在\(H_2O_2\)前面配上 2,得到\(2H_2O_2 \stackrel{MnO_2}{=\!=\!=} 2H_2O + O_2↑\)。观察法: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观察直接配平。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H_2 + CuO - Cu + H_2O\),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氢原子和铜原子的个数在反应前后已经相等,只需注明反应条件即可,\(H_2 + CuO \stackrel{\Delta}{=\!=\!=} Cu + H_2O\)。(四)课堂练习(10 分钟)基础练习:给出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如铁在氧气中燃烧、氯酸钾分解、锌与稀硫酸反应等,让学生按照书写步骤和配平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进阶练习:提供一些需要运用特定配平方法的化学反应,如甲烷燃烧、酒精燃烧等,让学生练并书写化学方程式。组织学生讨论配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配平技巧。拓展练习:给出一些信息型化学方程式书写题目,如根据实验现象、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规律,书写陌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课堂小结(3 分钟)知识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步骤和配平方法,强调书写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学习建议:鼓励学生在课后多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提高书写的准确性和速度,同时要注意总结经验,不断提高配平技巧。(六)布置作业(2 分钟)书面作业:布置课后相关练习题,包括常见化学反应和信息型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实践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如燃烧、生锈等,尝试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配平方法的教学,要通过多种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同时,要引导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习建议:鼓励学生在课后多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提高书写的准确性和速度,同时要注意总结经验,不断提高配平技巧。(六)布置作业(2 分钟)书面作业:布置课后相关练习题,包括常见化学反应和信息型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实践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如燃烧、生锈等,尝试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配平方法的教学,要通过多种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同时,要引导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5课堂检测4新知讲解6变式训练7考试考法8小结梳理学习目录1复习引入2新知讲解3典例讲解1.知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掌握化学方程式中的比例关系;2.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习目标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氢气是目前最常用的火箭燃料,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此前神舟十七号发射所用的氢气和氧气总量为约200吨。理论上,所备的氢气和氧气应当满足怎样的质量比?情景素材1情景素材2若要从微观角度体现质量守恒定律,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这个化学反应 碳+氧气 二氧化碳点燃情景素材3前面我们学习了铁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可以写为: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可以用更简单的方式表示这一反应吗?点燃书写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hydrogen + oxygen → water水素 + 酸素 → 水です书写文字表达式要根据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及条件等客观事实。为了方便国际交流,用什么形式表达化学反应更具通用性? + → 氢气 + 氧气 水点燃书写氢气燃烧的符号表达式利用符号表达式能否计算出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氢气燃烧的微观反应示意图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必须相同,原子个数必须相等H2+ O2 H2O点燃书写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化方程式能否计算出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通过“配平”体现质量守恒定律质量比:2*2 : 16*22H2+ O2 2H2O点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定性定量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1.符合客观事实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根据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1)大理石(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CaCO3+2HCl CaCl2+H2O+CO2↑当生成物中有气体,而反应物中没有气体时,在气态生成物的化学式右边标“↑”。(2)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中,产生浑浊(碳酸钙)和水Ca(OH)2+CO2 CaCO3↓+H2O溶液中的反应,生成物有难溶性固体,即沉淀,则需在该生成物的化学式右边标“↓”。化学式根据客观事实,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条件写出反应的条件配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各化学式的系数,并标上“ ”上下标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态,判断并标出“↑”或“↓”检查不可忽略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12345根据信息写化学方程式:①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②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③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 ;④甲烷(CH4)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3C+ 2Fe2O3 4Fe + 3CO2↑高温4P+ 5O2 2P2O5点燃CH4+ 2O2 CO2+2H2O点燃2NaOH+ CuSO4 Cu(OH)2↓+Na2SO4化学方程式配平的一般技巧最小公倍数法:①红磷在空气中燃烧;观察法: ②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4P+ 5O2 2P2O5点燃3C+ 2Fe2O3 4Fe + 3CO2↑高温化学方程式配平的一般技巧整体法:③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设“1”法: ④甲烷(CH4)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2NaOH+CuSO4 Cu(OH)2↓+Na2SO4CH4+ 2O2 CO2+2H2O点燃1.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是由于化学方程式表示了 ( )A.化学反应过程B. 反应物和生成物各是什么物质C.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D. 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D12345678910返回2. [2023·绥化 ] 在化学反应 A+2B C+2D 中,已知 C 和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 22 ∶ 9,当 6.4 g B与足量 A完全反应后,生成 3.6 g D。则在此反应中, B 和 C 的质量比是 ( )A. 8∶ 11 B. 2 ∶ 11 C. 16 ∶ 11 D. 16 ∶ 9【点拨】设 C、 D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22a、 9a,生成 C 的质量为 x。A+2B C+ 2D22 2× 9x 3.6 g= x=4.4 g则生成 C 的质量为 4.4 g,所以在此反应中 B 和 C 的质量比是 6.4 g ∶ 4.4 g=16 ∶ 11。【答案】 C 12345678910返回3.空运观赏鱼必须密封。为了解决 鱼的吸氧问题,可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CaO2) ,其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aO2+2H2O 2Ca(OH) 2+O2↑。若要产生 3.2 g 氧气,应向水中投入过氧化钙的质量为 ( )A. 14.4 g B. 7.2 g C. 2 g D. 18.2 g【点拨】设应向水中投入过氧化钙的质量为 x。2CaO2+2H2O 2Ca(OH)2+O2 ↑144 32x 3.2 g=x=14.4 g故应向水中投入 CaO2 的质量为 14.4 g。【答案】 A 12345678910返回4. 3.25 g 锌与足 量的盐酸反应制取氢气,求可得到氢气的质量是多少?解:设可得到氢气的质量为 x g。Zn+HCl ZnCl+H2↑65 23.25 g x g=x=105.625 g指出其中的错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未知量时不应带单位,应为“设可得到氢气的质量为 x。”氯化锌化学式写错、 化学方程式写错, 应为“Zn+2HCl ZnCl2+H2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例式列错,计算结果错,应为“= , x=0.1 g”漏写答,应加上“答:可得到氢气的质量为 0.1 g。”12345678910返回5. “侯氏制碱法”是我国著名制碱专家侯德榜经过多年研究作出的杰出贡献,其最大的优点是降低了成本,大大提高了NaCl 的利用率。(1) “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可表示为 X+NaCl+ NaHCO 3 NH4Cl+Na2CO3, X 的化学式是________, X 中一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NH3氮元素质量分数为 82.4%(或氢元素质量分数为 17.6%)(2) 用 58.5 t NaCl (其利用率在 96% 以上)制碱,至少能生成 Na2CO3 的质量是多少?解: 设至少能生成 Na2CO3 的质量为 x。NH3+ NaCl+ NaHCO3 NH4Cl+ Na2CO358.5 10658.5 t× 96% x= x=101.76 t答: 至少能生成 Na2CO3 的质量为 101.76 t。【点方法】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因此在计算时必须将混合物的质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一般用到的公式有:(1)纯净物的质量 = 混合物的质量 × 纯度(2)纯度 = × 100%。12345678910返回6. “ 7150 灭火剂 ”(C3H9B3O6,相对分子质量为 174) 以雾状形式喷射到燃着的金属上时,立即发生燃烧反应: 2C3H9B3O6+9O23B2O3+9H2O+6CO2。反 应 能很 耗尽金属物质附近的氧气,生成的玻璃状 B2O3覆盖在金属物品表面而隔绝空气,从而有效 灭火。若充分燃烧 348 g“ 7150 灭火剂”,会 消耗常温、常压下的氧气多少升? (常温、常压 下氧气的密度约为 1.4 g/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7. [2023·黄冈 ]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实验室里一瓶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请计算:(1) 生成氧气 _______ g。0.8课堂小结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1.设未知量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找出相关量的质量关系4.列出比例式求解5.简明地写出答案1.解题步骤必须规范完整2.化学方程式要配平3.带入量均指纯净物的质量4.计算过程单位要统一计算步骤计算注意事项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2.1化学方程式--2024-2025学年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同步课件.pptx 5.2.2化学方程式--2024-2025学年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同步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