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春高河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48分)1.下图是近代某一事件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革命军队进攻方向。这一事件是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护国战争D.北伐战争2.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文化被后人称为“农耕文化”,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农耕文化的特点有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建筑房屋,过定居生活 ③饲养家畜 ④种植农作物 ⑤有成熟文字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3.关于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图,最准确的解读是A.青铜器物铸造以货币为主 B.钱文上镌刻的书法以隶书为主C.货币经济占据了主要地位 D.货币的发行流通趋向相对统一4.清朝官员袁昶说:“中国是礼仪之邦,春秋之时已有明约,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如今攻使馆,要开杀戒,一背礼义之道,二背国际公法。拳术不可恃,外衅不可开,杀公使,悖公法,事将不可收拾。”从材料中可得出的确切信息是A.袁昶反对利用义和团来抗击八国联军 B.袁昶注重用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作为依据C.袁昶的观点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支持 D.印证了当时八国联军有灭亡中国的野心5.1862年5月8日敌视太平军的《中国邮报》写道:“断言太平军占据的地区已是赤地千里未免有点夸大其词,他们占领了生丝的主要产区浙江湖州,长期以来运到上海的生丝大部分来自他们的占领区;绿茶产区杭州和安徽太平也有相同的情况。”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该报是要揭穿那些敌视太平军的夸大不实之词B.太平天国对列强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C.太平军占领区的农作情况比清政府统治时期好D.当时太平天国军队占领区的经济秩序相对稳定6.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 )A.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 B.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D.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7.三国时期,鱼豢著《魏略》记述“(氐族)衣服尚青绛,俗能织布,善田种,畜养豕牛马驴骡,由与中国错居故也。”这一现象表明,氐人当时A.已经完全以农耕生活为主 B.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和文化C.生产以耕织和饲养相结合 D.深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8.下表为1906-1931年机器进口种类分类表,由表中信息可以看到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状况,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年份 机器分类906-1909 刺绣编结缝纫机器;机器及配件1910-1922 刺绣编结缝纫机器,织造机器;机器需用器具,农业机器,运动机器,酿酒蒸馏制糖机器,他类机器及零件1923-1931 纺织厂机器;机器需用器具,农业机器,运动机器,酿酒蒸馏制糖机器,发电厂机器,他类机器及零件,订书切纸机器,抽水机器,车床机①工业体系渐趋完备 ②专业化生产需求增多 ③工业发展并不独立 ④重工业居于主导地位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9.宋代以前的宰相任免虽出自皇帝,但是,门阀制度的存在,贵族政治的现实,使皇帝在择相时不可能有很大的选择余地。而且宰相去职后,凭其门第与门生故吏,仍发挥着巨大影响,不容忽视。宋朝皇帝诏敕未经宰相副署,是不能行下的。宋代相权虽隆,却从未危及皇权,宰相一旦去职,即从政治上退出,不再给政治以重大影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门阀士族逐渐衰落B.皇权强化达到顶峰C.宋代中央集权加强D.选官制度深刻变革10.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开始走向市场。右图为上海发行的“轮船招商总局股份凭证”,是近代中国发行的第一支股票。这表明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B.更多种类的产品逐渐进入商贸领域C.上海成为亚洲国际贸易中心D.中国商业经营方式开始与世界接轨11.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外交成就时说:“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他评论的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不结盟政策提高了中国的威望C.日内瓦会议的成果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2.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建年号“中统”,1271年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改蒙古国号为“大元”,他就是元世祖。忽必烈这些做法意在A.展示称雄四方的野心 B.加强人民对其认可C.推动蒙古政权的汉化 D.体现统治的正统性13.下表为1988~2018年中国部分经济指标数据表(单位∶亿元)。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 工业增加值 进出口总值1988 15180.4 5814 3821.791998 85195.5 34133.9 26849.682008 319244.6 13172.4 179921.472018 919281.1 301089.3 305008.13A.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顺差地位 B.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C.中国实现了国内外市场协调发展 D.工业生产对中国国民经济贡献率最大1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在远东及东南亚的殖民体系迅速瓦解。此时,中国已同日本单独进行了四年多战争,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并在中国领土上拖住了85万左右日军。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A.开辟了对日作战的东方主战场 B.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地位日益重要C.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支持 D.逐渐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强大国家15.下表为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比例分配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类别 共产党员 非共产党员百分比 44% 56%民主党派 工人、农民代表和无党派人士30% 26%A.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B.人民政协与我国的政党制度相伴而生C.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极不稳固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形成16.483年12月,孝文帝在颁行的诏书中指出:“淳风行于上古,礼化用乎近叶。是以夏殷不嫌一族之婚,周世始绝同姓之娶。斯皆教随时设,治因事改者也。"其论断旨在A.强调文化认同意识 B.说明迁移都城的必要性C.灌输儒家伦理思想 D.论证改革习俗的合理性二、材料题(52分)17.近代以来,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民生幸福的伟大梦想,几代中国人作出了不懈的努力。阅读下列材料:(21分)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材料二 三大改造期间,曾有一位被称为“纺织大王”的资本家说:“五年计划开始了,全国兴建了许多大工厂,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一切实现得比梦想还要快,多么令人鼓舞!没有共产党,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哪能有今天?”材料三 1984年,邓小平考察深圳特区时,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经济特区就像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实现了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材料四 2003年11月,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周年之际,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素帕猜接受采访时说:“回顾中国经济这两年的表现,我想它超出了我以前最乐观的估计。中国正从世界第五大贸易国转变为第四位,很可能会上升到第三位。我刚刚得知中国的进口总额已居世界第三位,仅在美国、德国之后。”——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2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的大生纱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丰厚利润的原因。(3分)(2)材料二中的“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于哪一年?有何主要成就?(6分)(3)材料三中的第一批经济特区除深圳外还有哪些?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中,1992年我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什么?(6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6分)18.材料一 A:民为贵、君为轻。B:施政要“仁义”“王道”并用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李贽《焚书》“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材料四:“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后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敲门砖’的差使的——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请回答:(16分)(1)材料一反映了二位思想家的主张,人物A和人物B分别是谁?(2分)(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6分)(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2分)(4)据材料四,汉代以后出现“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其原因何在?(3分)(5)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3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材料 康熙帝颁赐御书一览表(部分)编号 时间 康熙帝的御赐书法活动① 康熙十七年 赠王渔洋(入直南书房)石刻“清慎勤”三个大字,意为清正廉洁,慎行笃思,勤勉为政。② 康熙二十三年 在扬州登览蜀冈楼灵寺、平山堂诸胜,御书“怡情”二字,留题于平山堂。③ 康熙二十三年 东巡曲阜,拜谒孔庙,赐匾“万世师表”。④ 康熙二十五年 御书“学达性天”四字匾额,颁发宋儒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祠堂及白鹿洞书院。⑤ 康熙二十八年 游览趵突、珍珠二泉,御题“作霖”二大字。⑥ 康熙三十四年 因其“遭遇耿逆之变,守节尽忠”,御书“忠贞炳日”匾额,悬挂于范承谟专祠。⑦ 康熙三十七年 允贵州布政使王毓贤请,建其父原任四川提督王之鼎祠于殉节地贵阳府,御书赐“忠节垂芳”。⑧ 康熙四十二年 御书《督抚箴》(督抚的戒规)一篇,赐巡抚李光地。——摘自常建华《康熙南巡中的书法活动》(1)依据材料对康熙帝颁赐御书的对象进行分类(5分)。(2)简析康熙帝颁赐御书在国家治理中的价值。(10分)高一月考历史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A D A D C C B D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D B A B D17.(1)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②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③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2)时间:1953年。成就:①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②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③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3)还有:珠海、汕头、厦门。标志:浦东的开发和开放。(4)积极:对中国:①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②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世界:①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②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消极:给中国带来压力和严峻的挑战。18.(1)孟子和荀子(2分)(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4分)(3)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2分)(4)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2分)(5)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继承。(2分)19.(1)儒学思想家与政府官员。(2)提高对传统儒家思想的认同;加强同官员的联系,加强对官员的管辖;主要目的的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