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江城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江城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5小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 B B C C D A A C B B C D C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 B B A D A C A C A C D B26.(14分)示例一:选择图一和图二。观点:隋朝的创新举措为后世发展奠定基础。论述:隋朝大运河贯通南北,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与融合,为后世各朝代的经济繁荣创造了条件。隋朝创建科举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为国家选拔人才提供了公平公正的途径,为唐朝及之后各朝代的政治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综上所述,隋朝这两项创新举措对后世影响深远。示例二:选择图三与图四观点:唐朝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促进文化交流。论述:鉴真东渡日本,带去了唐朝先进的文化、技艺,促进了日本文化、建筑、医学等方面的发展。玄奘西行,历经艰辛到达天竺,带回大量佛经,丰富了中国佛教文化。此外,唐朝时期,各国遣唐使频繁来华,学习唐朝的制度、文化等。综上所述,唐朝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既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又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与共同发展。27.(12分)(1)地位:长安城既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也是闻名中外的国际大都市。名称:通惠河和会通河(4分)(2)意义: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促进了民族交往,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4分)(3)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唐政府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或唐政府设置了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对外交通发达。(任答两点即可,4分)(12分)(1)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史实: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和同一家”;(2)名字:李元昊;时代特征:民族政权并立。(3)族名:蒙古族;意义:结束了自唐末五代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重新实现了全国大一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推动了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29.示例:春节是中华文明的传承纽带。除夕阖家团圆,共吃年夜饭,这一习俗无论南北皆盛行,彰显着民族对团圆的共同追求,是中华文明统一性的体现。期间,长辈发压岁钱传递关爱,舞龙舞狮传承古老图腾文化。春节承载数千年文化记忆,凝聚民族精神,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延续,在岁月中熠熠生辉。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江城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全卷共两个大题,共 29 个小题,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分钟)第I 卷(选择题,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资治通鉴》记载,589年,杨广率大军分八路攻陈,俘陈后主,终结南朝。此事件的历史贡献是( )A. 促进民族交融 B. 完成国家统一 C. 推动文化交流 D. 稳定社会秩序2.庶族希望靠科举制而发家,士族希望靠科举制而保持地位。如果庶族没能科举中第,家族就会继续贫困;如果士族没能科举中第,家族就会没落。材料反映科举制( )A.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推动了教育事业发展 D.阻止了世家子弟的入仕3.“一样的气吞万里如虎;一样的千古江山、尽归一姓;一样的雄才伟略、创制颇多;一样的残暴、好大喜功;一样的二世而亡”。秦朝与隋朝覆灭共性是( )A. 外戚掌权,朝纲因而崩坏 B. 穷兵黩武,国库由此枯竭C. 大兴土木,征伐致使民变 D. 边患频仍,防线终至溃败4.《剑桥中国隋唐史》:“唐太宗以儒家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其施政作风被后世推崇,对中国文人来说,他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地结合起来的盛世。”这一历史局面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5.毛泽东曾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前半辈会做”指( )A.在他统治前期出现了“光武中兴” B.在他统治前期出现了“文景之治”C.在他统治前期出现了“贞观之治” D.在他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6.下图中东汉末年和盛唐以后的人口数都出现剧烈下降,主要原因是 ( )A. 战乱频繁 B. 北民南迁 C. 自然灾害 D. 藩镇割据7.如图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呈现的一个探究成果,可以推断该小组探究的主题是中国古代(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汉代的耧车 唐朝的曲辕犁 宋朝的秧马农业用具的创新 B. 交通工具的演变 C. 社会习俗的变化 D. 纺织技术的进步复旦大学钱文忠在讲授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僧人是 ( )A.张骞 B.甘英 C.玄奘 D.鉴真9.下图是现珍藏藏于某博物馆宋摹本《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了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在三月三游春的场景。画面当中上层社会的妇女们有的穿着男装,有的穿着“胡服”,骑着马恣意前行。这一作品旨在说明唐朝( )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社会风气开放包容 C.文学艺术丰富多彩 D.民族关系和睦共存10.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解释是对历史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僧一行通过天文观测制定了《大衍历》B.唐朝思想家韩愈强烈抨击佛教,主张复兴儒学C.唐朝时书法家众多,其中有颜真卿、柳公权等D.莫高窟现存壁画约45000平方米,各种彩塑3000多身11.某学校历史社团编演了五幕课本剧(如下),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第一幕: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二幕: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第三幕:盛唐气象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2.“宋王室的一个历世相传的家训,厥为优待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在武人头上。”从材料可知宋朝的治国策略是( )A.休养生息 B.奖励军功 C.重农抑商 D.崇文抑武13.某史料中有“谷熟后还官、免役钱、募人充役。测量土地以定赋税”等文字。该史料可用于研究( )A.秦国的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北宋王安石变法 D.清初的开荒政策14.1040年,范仲淹因直谏触怒皇帝,被贬到陕西地区,参与宋朝西北边防事务。他当时的军事对手应是( )A.大辽 B.大夏 C.大金 D.蒙古15.“宋金都在边界附近设立榷场,这种榷场贸易也十分发达……实际上,除榷场外,民间私相贸易的数量极多。南宋运往金朝的有茶叶、丝织品、瓷器、金属制品和书籍等,金朝运往南宋的有畜产品和药材等。”材料描述的情形可能出现在( )A.澶渊之盟后 B.宋金和议后 C.文天祥抗元时 D.元灭南宋后16.据史书记载,孝宗为岳飞平反,追谥号为岳武穆、岳太师等,并按照最高开国将帅的规格进行改葬,还建立了岳庙。世人将此举称为“平反昭雪”,以表达对岳飞的追思。下列表述与此相关的是( )A. 率军抗金,精忠报国 B. 组织抗元,宁死不屈C. 收复台湾,维护主权 D. 斥逐沙俄,捍卫统一17.下列选项中符合示意图中①处南方经济发展状况的是( )A.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B.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C.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D. 苏湖熟,天下足18.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水利工程的数量是衡量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出现下图所示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 )经济重心南移 B.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C.南北交流频繁 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19.下图是我国古代货币演变示意图。它的变化反映了(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进步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城市的繁荣20.(他)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下列属于“他”的事件的是( )A.建立蒙古政权 B.建立元朝 C.率军灭南宋 D.完成全国统一21.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10个行政区,其下设置路、府、州、县。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行省制度 D. 三省六部制22.制作读书摘要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图所反映的中央政府加强管辖的地区是( )台湾 B. 西藏 C. 新疆 D. 香港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伊斯兰教、杂居通婚、民族交融三个关键词有关且形成于元朝的新民族是( )A.蒙古族 B.满族 C.回族 D.藏族。24.《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一百余栋楼宇房屋,其中可以明确认出是经营餐饮业的店铺有四五十栋,差不多接近半数。此外,还有珠宝铺、典当铺、香药铺等商业店铺。由此可见,宋代( )A.经济重心南移 B.饮食结构变化 C.社会文化多元 D.商品经济繁荣25.《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了中国古代独创的造船技术————水密(意为“不透水”)隔仓,中国古代文献也提及过此技术。然而,长期以来该技术却未见于实物。直到1974年,在福建泉州出土了有13个水密隔舱的南宋木船,中国古人这一造船技术上的创新才得以实证。这说明( )A.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均真实可信 B.文物考古是实证历史的有力手段C.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开始于南宋 D.泉州是宋朝唯一的海外贸易港口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0 分,其中,第 26 小题 14分,第 27 小题14 分,第 28 小题 12分,第 29 小题 1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图一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图二 敦煌壁画唐朝高僧西行取经图图三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 图四 唐朝长安城城平面图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图一至图四中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写出两幅图片的序号即可),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一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2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当时,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云集长安。长安的建筑布局和城市规划独具特色,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二 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三 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到南宋时,经济重心最后完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时唐都商业区和居民区的名称是什么?(2分)概括唐朝都城长安的特征。(2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在哪儿?(2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在当时的名称叫什么?(2分)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2分)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在什么时期?(2分)(4)海外贸易的兴旺是宋朝经济的最显著特点。举一个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1分)南宋在主要港口设立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相当于现在的海关,写出它的名字。(1分).28.(12分)中华民族作为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是利益攸关、荣辱与共、生死相依的命运共同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 北宋的版图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三 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上都)即帝位,是为世祖。至元8年(1271年)11月,取《易经》“乾元”之义,定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于大都(今北京)。16年(1279年)灭南宋,统一全中国。——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图一从侧面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试用唐朝的相关史实说明“汉藏一家亲(图二)”。(2分)党项族建立的西夏首领叫什么名字?(2分)辽、宋、夏时期突出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2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建立元朝的少数民族的族名。(2分)元朝统一全中国有什么重要意义 (2分)(1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史 真宗纪》记载:“(澶渊之盟)岁遗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史 真宗纪》记载:“(澶渊之盟规定)宋朝每年向辽国赠送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材料二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在汴京)普通百姓家庭常常直接到市场店铺中购买现成的饮食……夜市一直持续到三更结束,到五更时分又重新开市营业。”)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赞成“弱宋”还是“强宋”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江城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docx 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