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统编版)七年级下第18课 清朝的边疆治理01学习目标内容总览02新知导入03探究新知04课堂练习05课堂总结06作业布置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等史实,理解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通过了解清政府对边疆进行治理的相关史实,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从而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唯物史观)0102了解清朝疆域的四至;通过识读“金巴奔瓶”“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等图片,了解清朝安定边疆的措施,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03理解清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所作的贡献,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弘扬郑成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使命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过去是故土 现在是异国——外蒙古蒙古明朝末年蒙古分裂为三部分:漠南蒙古(今天的内蒙古)、漠西蒙古(今天的新疆准格尔一带)和漠北蒙古(以前的外蒙古、今天的蒙古国)。康熙时期,北方草原并不太平。噶尔丹的军队四处扩张,漠北蒙古受到严重威胁,在领袖哲布尊丹巴的带领下,向清政府寻求庇护,得到康熙皇帝妥善安置,并在多伦诺尔接待哲布尊丹巴一行,确立了对他们的管理方式 。为什么这一时期很多民族都愿意归附清政府的统治 清政府又是如何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 新课导入探究新知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背景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趁明朝国势衰败之机,出兵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为什么说台湾是“中国之土地”?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隋炀帝三次派人到达流求三国隋朝元朝郑成功“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1、郑成功收复台湾(一)郑成功收复台湾2.过程事件名称: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时间:(2)路线:(3)据点:赤崁(kàn)城、台湾城金门→台湾海峡→台湾岛南部1661年-1662年(4)结果: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被占据38年)(5)意义: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性质: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1、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明末清初的军事家,民族英雄《复台》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荷夷指的是谁?该诗句描写的是哪一事件?郑成功收复台湾有何意义?如何评价郑成功?荷夷:指荷兰殖民者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意义: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也促进了台湾的开发。评价: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1、郑成功收复台湾郑经(郑成功之子)“台湾远在海外,非中国版图,先王在日,亦只差‘剃发’ 二字。若照朝鲜事例,则可。”——清·江日升《台湾外纪》第十四卷分裂中国,将台湾独立出去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若郑经留恋台湾,不思抛弃,亦可任从其便。至于比朝鲜不剃发,愿进贡投诚之说,不便允从。朝鲜系从未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 《明清史料丁编》第三本清王朝在稳定对大陆统治后,决定对台湾用兵。郑成功死后,他的儿子继续治理台湾。你是否认同郑经的说法?他的这段话蕴含着怎样的政治意图?东宁(台湾)偏隅,远在海外,与中国版图渺不相涉。——郑经《复靖南王耿继茂招降书》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2、清朝在台湾的建制纳入版图①1683年,郑氏战败,台湾归入清朝版图设台湾府②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历史意义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促进了台湾社会经济发展台湾建省③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行省康熙皇帝首任巡抚:刘铭传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2、清朝在台湾的建制贰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西藏唐朝:和亲(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唐蕃会盟碑元朝时,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中央政府正式对西藏行使行政管辖权思考:清朝以前是如何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的呢?二、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①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 ”封号,还拨专款重修布达拉宫。②康熙帝册封另外藏传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③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④1751年,清朝在西藏设立噶厦。⑤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①册封制度②设置机构达赖喇嘛金印1.明确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2.驻藏大臣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3.金瓶掣签——大活佛转世,报朝廷批准。内容意义有效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③颁布法律二、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1、措施六世班禅维护国家主权和清廷管辖权乾隆1711-1799六世班禅(1)面对英国殖民者,六世班禅明确表示:整个西藏都是在中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的地方,西藏的一切无不听命于朝廷。(2)乾隆皇帝70岁寿辰,六世班禅长途跋涉到达承德避暑山庄参加庆典。(3)乾隆在避暑山庄北面,仿照班禅在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修建了须弥福寿庙,供他居住。承德外八庙嘎巴拉碗二、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2、历史见证相关史事金瓶掣签为防止蒙藏贵族操控转世灵童,根据《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定,乾隆皇帝特别颁发两个金瓶,一个放在雍和宫,另一个送往拉萨。章程规定选定转世灵童时,要将找到的几个灵童的名字,用满文、汉文和藏文三种文字写在象牙签上,装入瓶中,由驻藏办事大臣掣签确定,然后报请朝廷批准,坐床后才能成为合法的继承人。寻访转世灵童写签掣签确定中央批准须弥福寿庙(承德)乾隆时,英国殖民者遣使入藏,六世班禅明确表示:整个西藏都是在中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的地方,西藏的一切无不听命于朝廷。乾隆修建须弥福寿庙,供他居住。金瓶掣签制度二、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二、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乾隆皇帝下令在承德避暑山庄的北面,仿照班禅在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修建了须弥福寿庙,供他居住。意义:中央政府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唐朝元朝清朝唐朝时西藏称吐蕃,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成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蕃会盟,合同为一家。元朝时设宣政院,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顺治赐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赐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雍正设驻藏大臣,乾隆时设噶厦和金瓶掣签制度请用史实说明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叁巩固西北边疆背景维吾尔族回部蒙古族准噶尔部天山以北地区,居住着蒙古族准噶尔部,经常越过天山攻击回部;天山以南地区,居住着维吾尔等族人民,清朝称之为“回部”。三、巩固西北边疆1、平定准噶尔部叛乱概况康熙帝时期,天山北部的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俄国的唆使下发动叛乱,为维护国家统一,为维护康熙帝三次亲征,在多次战役中打败噶尔丹,平定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清《平定准噶尔图卷》康熙皇帝三次亲征1690年乌兰布通之战1696年昭莫多之战1697年噶尔丹自杀三、巩固西北边疆1、平定准噶尔部叛乱乾隆时期,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乾隆皇帝平定了这场分裂祖国的叛乱。1758-1759年,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大小和卓商议“准噶尔已灭,近地并无强临,可以自立”,他们“虐用其民,屠戮城村,以致群回(维吾尔族)失望,渐致乖(违背)离”。——《西域闻见录》三、巩固西北边疆2、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清朝乾隆时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伊犁将军,全称为总统伊犁等处将军,是清朝乾隆帝设立的新疆地区名义上的最高军政长官 。三、巩固西北边疆3、设置伊犁将军《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1771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在渥巴锡的领导下,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回归意义: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土尔扈特重佛教,敬达赖喇嘛,而俄罗斯尚天主教,不事佛。以故土尔扈特虽受其役属,而心不甘巨归向中国。——《土尔扈特归附始末》口给以食,人授之衣,分地安居。——《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三、巩固西北边疆4、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①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管辖新疆地区。②东汉时,班超父子经营西域。②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分别在今新疆地区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③元朝时,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④清朝时,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请用史实说明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三、巩固西北边疆肆雅克萨之战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作为侵略据点。1689年,中俄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1685年和1686年,康熙两次进攻俄军,俄军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边界问题。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四、雅克萨之战1、背景2、经过3、结果《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尼布楚条约》在我国方面所注重的是划界,在俄国方面所注重的是通商。双方均达到了目的,故此约得实行一百六十余年。由于和俄国订约停战,清政府也就能够腾出手来去对付准噶尔叛乱势力,进一步完成国家的统一。《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四、雅克萨之战伍清朝的疆域《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西北至巴勒喀什池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钓鱼岛、赤尾屿等西跨葱岭东临太平洋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南至南海诸岛清朝成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了我国今天的疆域基础。五、清朝的疆域【总结提升】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康熙)打败噶尔丹(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土尔扈特部回归怀柔——恩武力——威(康熙)1685年和1686年两次雅克萨之战1689年《尼布楚条约》东北武力——威(顺治)1653年册封达赖。(康熙)1713年册封班禅。(雍正)1727年设驻藏办事大臣。(乾隆) 1751年设立噶厦。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立金瓶掣签制度。西南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 1683年打败郑氏军队1684年设置台湾府怀柔——恩武力——威东南恩威并施因地制宜西北《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位于我国台湾岛的东北部,是台湾岛的附属岛屿。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钓鱼岛。目前所见最早记载钓鱼岛、赤尾屿等地名的史籍,是写成于明永乐元年(1403)前的《顺风相送》。这表明早在14—15世纪我国就已经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明朝初期,为防御东南沿海的倭寇,我国将钓鱼岛列入防区。清朝不仅沿袭了明朝的做法,还明确将钓鱼岛置于台湾地方政府的行政管辖之下。众多古今中外的地图均标绘钓鱼岛属于中国。清初沿袭明朝的制度,在海南设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琼州府,将南海的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四个群岛划归琼州府管辖。钓鱼岛五、清朝的疆域相关史事《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承德避暑山庄承德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皇帝经常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和边疆各族首领。清朝每年指定蒙古王公轮流到避暑山庄,陪同皇帝打猎习武,并给予赏赐。维吾尔、藏、苗、高山等族首领都曾到避暑山庄觐见过皇帝。避暑山庄对于加强中央与边疆各族的联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五、清朝的疆域相关史事课堂小结课堂练习1、与西汉初年“七国之乱”、东晋时期“八王之乱”、唐朝中期“安史之乱”相比,清朝时期噶尔丹叛乱的特点是( )A.战火连年,百姓遭殃 B.分封之祸,争权夺利C.藩镇割据,威胁中央 D.勾结外国,分裂祖国2、清朝前期平定西北边疆叛乱后,不仅遵循汉族军礼在太庙和祖陵庆祝,还立碑于太学之中“告功于天下”,全国各地文庙纷纷仿效。清统治者此举( )A.在思想上巩固了统治 B.鼓励了文人从军建功C.仅为了尊崇传统礼仪 D.有利于彻底消灭叛乱AD课堂总结台湾西藏新疆疆域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民族英雄)清朝在台湾建制(意义P89最后一段)册封制度:达赖喇嘛(顺治封)、班禅额尔德尼(康熙封)颁布法律、金瓶掣签、六世班禅维护国家主权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疆域基础平定叛乱:平定噶尔丹叛乱(康熙)、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乾隆)设置机构:设置伊犁将军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首领渥巴锡,返回新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主题)东北雅克萨之战(康熙)签订中俄平等《尼布楚条约》说明:台湾、西藏、新疆、东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业布置1、作业本《第18课 清朝的边疆治理》2、练习精编《第18课 清朝的边疆治理》www.21cnjy.com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