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问题解决(2)》
说课
义务教育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教材解析
首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本课《问题解决(2)》属于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四则运算的应用”中的关键课时。本单元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运用加减乘除解决实际问题,而本节课进一步聚焦于两步及以上的复合问题解决,强调从复杂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并制定分步解决策略。教材通过“购物问题”“行程问题”等生活化场景,引导学生从单一运算转向综合应用,为后续学习多步混合运算奠定基础。本课承上启下,既是对前一课时《问题解决(1)》的深化,又为后续学习“综合与实践”积累经验。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步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多步骤问题的逻辑连贯性分析能力较弱,容易遗漏中间步骤或混淆运算顺序。他们的思维特点仍以具体形象为主,需借助直观情境和操作活动理解抽象关系。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可能出现分工不清、参与度不均的情况,需教师通过结构化任务引导有效讨论。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生活情境中的复合问题,能自主提取数学信息,梳理数量关系,设计分步解决方案,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主动表达观点,倾听他人意见,感受团队协作的价值,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说重难点
从复杂情境中分解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理解两步问题中的隐含条件,避免运算顺序错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学法
直观演示法
引导观察法
实践操作法
观察发现
动手操作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学法
教法
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动态呈现问题情境)、实物贴纸(奖励积极参与的学生)。
学具:学习单(含问题解决流程图)、彩色记号笔(标注关键信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情境导入
列车发车时间 8:00
列车到达时间 23:00
列车平均运行速度 102千米/时
该市至北京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某市旅行社准备组团到北京旅游。他们收集了
下面一些信息:
2
路程 = 速度 × 时间
102千米/时
23-8
“时间”
速度
探究新知
列车发车时间 8:00
列车到达时间 23:00
列车平均运行速度 102千米/时
该市至北京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路程 = 速度 × 时间
102×(23-8)=1530(km)
答:该市至北京的铁路长1530km。
成人票 儿童票 团体票(19人以上)
120元/人 30元/人 80元/人
某景区的门票价格如下表。
(1)如果有10个成人和10个儿童到这个景区参观,
怎样买票合算?
(2)如果有14个成人和6个儿童呢?
(3)如果有14个成人和14个儿童呢?
议一议:
比较这三个方案,哪个最合算?
1500<1550<1600
答:方案一最合算。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张师傅加工了967个零件。李师傅工作了13
天,每天加工102个零件。他们两人一共加
工了多少个零件?
967+13×102
=967+1326
=2293(个)
答:他们两人一共加工了2293个零件。
对应练习
24-8
+1
=16+1
=17(天)
900×17=15300(元)
答:该商店大约获利15300元。
某商店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卖吉祥物福娃,平均每天大约获利900元。从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到8月24日闭幕,该商店大约获利多少元?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用“今天我学会了……”句式总结收获。
提炼口诀:“复杂问题分步解,信息梳理要清晰,中间步骤是桥梁,最后验证别忘记。”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必做题:教材P65第3题(购物问题)。
选做题:调查家庭一周水电费,设计一个两步计算问题并解答。
板书设计
问题解决(2)——分步解决问题
1. 提取信息 → 2. 分析关系 → 3. 分步解答 → 4. 检验结果
例:租车问题
总人数:4×30=120(人)
已载:3×45=135(人) → 矛盾点引发思考
调整策略:先算总需求,再分配车辆
教学反思
成功点:小组讨论有效促进思维深度,流程图工具提升逻辑可视化。
改进点:部分学生在隐含条件提取上仍存在困难,下次可增加“信息捉迷藏”游戏强化训练。
本课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情境链—问题链—活动链”三链融合,践行“做中学”理念。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结,引导学生在真实问题中发展高阶思维,落实核心素养。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