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认识垂线》说课课件(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认识垂线》说课课件(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认识垂线》
说课
义务教育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认识垂线》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相交与平行”的第1课时,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本课内容以学生已有的“直线”“角”等知识为基础,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垂直现象,抽象出垂直的数学概念,认识垂线的符号表示,并掌握用三角尺画垂线的基本方法。教材通过“情境引入—概念形成—操作验证—应用拓展”的编排逻辑,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为后续学习平行线、平行四边形等内容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一、学习状况
二、学生情况
三、解决对策
能辨认直线、射线和线段,理解角的概念及分类(如直角、锐角、钝角)。
部分学生易混淆“垂直”与“相交”的关系,或无法准确判断非标准位置的垂直现象。
对生活中的几何现象有一定观察能力,但抽象概括能力较弱,需要通过直观操作强化理解;兴趣倾向:喜欢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但规范性作图能力仍需培养。
学情分析


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垂直现象,理解“互相垂直”“垂线”“垂足”的含义。
学会用三角尺规范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垂直的定义,掌握垂线的判断方法。
用三角尺正确画出不同位置的垂线(如过直线上一点或直线外一点)。
难点
重点
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等,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借助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
学法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索知识,在合作交流中深化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含生活中的垂直图片、动画演示)、三角尺、量角器、磁性黑板贴。
学生准备:三角尺、直尺、练习纸、课堂记录本。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回顾小结
巩固练习
检测反馈
拓展提高
画面上有些什么物体?这些物体反映出一些什么现象?
情境导入
用木条摆一摆:
观察图1和图2中的两条直线,你发现了什么?
图1
图2
1
2
3
4
1
2
3
4
探究新知
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点。
两条直线相交成4个角。
图1
图2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2
交点
1
3
4
1
2
3
4
画两条相交直线,指出它们的交点和形成的角。
交点
这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角中,有____个锐角,____个钝角。
2
∠1和∠3
2
∠2和∠4
a
b
垂足
1.直线a和直线b互相垂直。
2.直线a是直线b的垂线,或者说直线b是直线a的垂线。
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议一议: 上面的垂线是怎样画的?
1.在下面几条相交的直线中,哪两条互相垂直?
1
3
2
4
直线1和3互相垂直
1.在下面这些物体中,哪些物体表面上相邻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对应练习
拿一张长方形纸,从不同的方向对折两次,再打开。如果出现两条折痕,那么这两条折痕互相( )。在图中画一画。
垂直
拓展练习
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我学会了______,我的疑问是______。”
教师提炼:以思维导图形式回顾“垂直的定义—符号表示—画法步骤”。
作业布置
基础作业:完成教材第65页第1、2题(判断垂直关系)。
实践作业:用三角尺测量家中物品的边是否垂直,绘制简图并标注。
六、板书设计
认识垂线
1. 定义:相交成直角 → 互相垂直
(图示:两条直线相交,标注直角符号)
2. 符号:直线a⊥直线b,垂足O
3. 画法:
一贴:三角尺直角边贴已知直线
二移:沿直线平移至指定点
三画:沿另一条直角边画线
教学反思
预设问题:部分学生可能将“竖直方向”等同于垂直,需通过不同方向的垂直图示纠正认知偏差。
改进策略:增加斜方向垂线的判断练习,如梯子与地面的垂直关系。
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新课标“三会”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做中学”“用中学”落实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的培养。教学过程注重从生活抽象到数学本质,通过动手操作与小组合作促进深度学习,让数学知识在真实情境中生根发芽。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