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伦敦,庆祝胜利的军人和市民莫斯科,母亲与儿子相聚纽约时代广场 胜利之吻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美国驻苏参赞乔治·凯南(1945年)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壹冷战与两极格局一、冷战与两极格局思考:战后德国分裂的根源何在?1948年6月21日,美、英、法占领区实行货币改革,成为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的导火线。6月24日,苏联全面切断西占区与柏林的水陆交通及货运,只保留从西德往柏林三条空中走廊通道,史称第一次柏林危机,形成第一次美苏冷战高潮。第一次柏林危机材料一:法西斯的消亡导致冷战时同盟合作的基础瓦解,使得美苏合作的共同利益消失,美苏在战时同盟掩盖下的矛盾得以暴露。这些矛盾包括其固有的矛盾(如意识形态)以及战后美苏分配利益中的一系列矛盾,如波兰问题、土耳其问题、伊朗问题等。这些矛盾加深了双方相互间的怀疑和不信任。 ——沈志华《冷战五书》材料二:由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矛盾,双方都想为自己抢夺更多的地盘, 把各自的社会制度推行到被解放的国土。冷战之所以爆发,也源于美苏两种不同对外战略构想,美国的全球扩张和苏联的保障安全体系的碰撞。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大英帝国已失去昔日的辉煌,无力单独与苏抗衡,于是英国就把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企图促使美国承担责任,借助美国的力量遏制苏联的扩张。——摘编自白建才《论冷战的起源》美苏同盟的瓦解美苏国家战略利益的冲突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尖锐对立欧洲衰落,美苏崛起丘吉尔的推波助澜1、冷战的原因一、冷战与两极格局归纳:冷战爆发的原因1.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冲突。根本原因2.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声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反对共产主义。美国在全球进行扩张,将社会主义的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3.战后的苏联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恢复经济,发展社会主义。苏联极其关心自己的安全,特别是西部边界的安全。为确保东欧国家对苏友好,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4.在消灭了法西斯这个共同敌人之后,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对外政策从大国合作转向了对抗。一、冷战与两极格局1946年丘吉尔发表 “铁幕演说”遏制苏联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扩张2、冷战的序幕演说的目的是什么?一、冷战与两极格局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地缘政治1947年“杜鲁门主义”1947年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马歇尔计划”1949年“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4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冷战”(1947—1991)3、冷战的表现实质:反对共产主义,称霸世界影响:标志美苏冷战开始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的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一种是“自由国家”,一种是“极权政权”。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国会演说一、冷战与两极格局①帮助西欧恢复经济,并控制西欧(实质)③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遏制社会主义革命④引诱东欧各国,离间苏联东欧②使西欧承认美国霸权地位,把西欧作为商品市场思考:如何理解马歇尔计划“一箭多雕”?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基本为西欧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所有)接受这一法案的国家,经济计划应受美国的监督,应撤销关税壁垒,降低关税税率。——《欧洲复兴法案》1947年法国共产党在选举中获得1/4选票,并加入了联合政府,意大利共产党也获得了1/3的选票。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深恐苏联的势力西进……——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一、冷战与两极格局联系:实质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秩序,称霸世界。区别:杜鲁门主义是在政治上公开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是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探究:怎么理解“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这句话?3、冷战的表现一、冷战与两极格局美国和它的伙伴国实际上要比苏联集团强大,例如,在1950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苏联的3倍,北约联盟加上日本的财富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财富的4-5倍。结合材料,概括两极格局的特征①两极格局是不对称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②两极格局是不完全的,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③总体冷战,局部热战一、冷战与两极格局小专题:两极格局的形成(1)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55“华约”)。(2)认识:①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②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1945年雅尔塔体系奠定两极格局的框架1946年铁幕演说拉开美苏冷战的序幕1947年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1945北约与1955华约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一、冷战与两极格局贰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第二次柏林危机,冷战恐怖中的平衡与自我控制。合作探究:冷战下世界是怎样状态,冷战下的德国民众生活状况如何?你将离开美国控制区域美国坦克苏联坦克这堵墙全长165公里,分内外两层,两墙之间有100米宽的“无人地带”。墙边设有280个观察哨、137个地堡、273个警犬桩以及总计108公里长的坑道。——孟钟捷、霍仁龙主编《地图上的德国史》第二次柏林危机(1958.11-1961.8)对抗古巴导弹危机(1962.10.15-28)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1、冷战的发展缓和1959年9月15日至27日,赫鲁晓夫访问美国。为了给他壮行,在他访美前夕,苏联发射了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访美期间,赫鲁晓夫和他的随行人员先到各地参观了10天,最后在艾森豪威尔陪同下前往马里兰州的总统疗养地戴维营,与艾森豪威尔进行了两天会谈。会谈中,双方就美苏关系、德国和柏林问题交换了意见。谁也不愿作出实质性让步。不过,会谈公报宣布双方在柏林问题上“恢复谈判”,在国际争端中不诉诸武力,并宣布艾森豪威尔总统应邀于1960 年春正式访苏。于是,会谈产生了“戴维营精神”式的美苏缓和。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59年,赫鲁晓夫受邀请访美图为赫鲁晓夫与好莱坞女星玛丽莲梦露戴维营会谈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1、冷战的发展实现德国统一仍然是包括两个德国在内的德意志民族长期的夙愿,只是这种夙愿在冷战期间受到东、西方国际大气候的制约。只要美苏“冷战”对峙局面存在,只要“柏林墙”依然存在,德国统一就不可能成为现实。尽管如此,联邦德国一直没有放弃德国统一的旗帜,千方百计寻求统一的时机。——邢来顺等《德国通史第六卷:重新崛起时代(1945—2010年)》一个西德女人试图从柏林墙的裂缝中窥看墙的另一边合作探究:西德女人的窥探反映出两大阵营什么样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2、多极力量的成长中国和平崛起1964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爆炸成功1972年 尼克松访华1972年 中日建交1971年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标志事件:拥有“两弹一星”、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意义: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2、多极力量的成长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发展万隆会议: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1961年9月,不结盟运动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成立会议明确规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5个条件:①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的外交政策;②支持民族独立运动;③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④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⑤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铁托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2、多极力量的成长西欧:走向联合,成立“欧共体”日本:经济起飞,谋求政治大国第三世界: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中国的发展苏联为首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美国为首资本主义阵营逐渐分化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破裂出现多极化趋势,冲击两极格局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2、多极力量的成长叁柏林统一——冷战的结束1.标志: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两极格局结束2.影响: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东欧剧变: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最先在波兰出现,后来扩展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三、两极格局的瓦解知识扩展:美苏争霸与中国关系美国态度:时好时坏原因:一是苏联霸权地位动摇,美国加强其霸权地位,二是中国实力不断增强;苏联态度:改善与中关系原因:苏联实行全面收缩政策1989年5月15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戈尔巴乔夫到达北京。苏联总统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和夫人一行正式访问中国。这是自1959年以来,两国经历了30年的长期隔阂后,苏联最高级领导人对中国进行的首次访问。(1)积极性①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②美苏双方都注意发展经济,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③客观上也促进了科技的发展④第三世界崛起,孕育多极化趋势(2)消极性①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世界被分裂为两部分。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②美苏两强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三、两极格局的瓦解3.两极格局的评价三、两极格局的瓦解4.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本课小结国际格局两极格局19551991“冷战”19471991对抗 形式政治经济军事地缘政治西欧日本中国第三世界世界多极化趋势20C50-80S冲击不可逆转!瓦解国际格局的变化:“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1991年后: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我们不能停留在冷战思维的老框框内。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习近平学习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意识形态,和平相处 相互尊重;结伴而不结盟,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摒弃冷战思维,实现合作共赢;以对话解决争端,用协商化解分歧。新兴大国之间除了对抗,还可合作;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防止战略误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