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质量检测一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 关于夏启获得君位有多种说法。研究下面材料,解读准确的有( )《孟子》 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史记》 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两中》清华简 夏后奠卣(“奠”是丧祭,“卣”为忧,指居丧),底灵因固,九德溥扬,两中乃入(“两中”天帝的两位使者圭中、祥中),格于有河(“有河”政治中心区域)。三年,在日乙丑,两中又降,格于有夏。①认同“夏启攻益自取”之说 ②“禅让”是对“篡夺”的粉饰③蕴含对“尚贤”思想的宣扬 ④君权“天”授的传承合法性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2. 董仲舒主张“恶之属尽为阴,善之属尽为阳。阳为德,阴为刑。刑反德而顺于德,亦权之类也”“是故天以阴为权,以阳为经”“经用于盛,权用于末。以此见天之显经隐权,前德而后刑也”。这体现了( )A. 西汉秉承西周“敬天保民”思想 B. 邹衍阴阳五行学说成为主流C. 赓续春秋战国的儒家仁政思想 D. 两汉以来律令儒家化逐步深入3. Deepseek对《资治通鉴》中相关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763名唐代科举进士中,有17%的人具备实务能力,而同期世家子弟的胜任率则达到了34%。对于这些数据的合理解释包括( )①安史之乱造成的人才断层 ②门阀家学垄断仕途的升迁③科举考试侧重于诗赋经义 ④及第后需吏部的选拔任命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4. 列班·扫马的西行路线长达11200公里,被誉为“逆向的马可·波罗之旅”。他的出使在欧亚外交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关于扫马访欧之行的推断合理的是( )①代表元朝皇帝与欧洲多国建立联系 ②展现了13世纪东西方交流的双向性③可观察拜占庭帝国与罗马教廷的分裂 ④领教英法两国专制王权的强化与威严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5. 下表展示了中国从汉朝到清朝各朝代的郡(府)、州、县的数量统计。通过观察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 )汉至清郡(府)、州、县数汉 隋 唐 宋 元 明 清郡(府) 103 190 30 33 140 309州 360 254 359 193 205县 1314 1255 1557 1234 1127 1138 1353注:据《汉书》《旧唐书》《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统计。①自秦迄清,县是最具有稳定性的地方基层单位②州作为行政区域的划分名称,在唐代首次出现③最高层级的行政区由监察区、军区等转变而来④县级以上政区,数量越划越多,辖区越划越小A. ①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④6. 某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问题时提出:在众多问题中,最关键的是要关注并深入研究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根本性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所指的根本性问题应是( )A. 如何应对西方列强殖民侵略与民族危机B. 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奋斗与探索C. 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发展与社会阶层分化D. 儒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冲突与融合7. “(近代)官机作价五十万两入局,另招商股五十万两……无论盈亏,按年提官利,剩余则按股均分。”——张謇《大生纱厂第一次股东会报告》(1899年)。学者汪敬虞指出:“大生纱厂早期‘官利制度’虽保证股东收益,却使企业背负固定支出,挤压再生产资金,折射民族工业在传统资本逻辑与现代化生产间的深层矛盾”。结合材料,判断学者认为以大生纱厂为代表的19世纪末的中国民族企业( )A. 实业家借助股份制突破封建生产关系束缚B. 官商合营模式有效抵御了列强的资本入侵C. 稳定股东信心加大了企业内循环的管理活力D. 传统盈利模式阻碍工业资本积累与持续发展8. 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设立了商科中的“银行及保险学门”,随后《银行通行则例》《储蓄银行则例》等一系列法令相继出台。这种将金融制度改革作为立国之基的思潮,与同期金融类报刊文章数量相较于1899年前激增394%有着密切联系。归国留学生纷纷撰文呼吁:“国势之盛衰,视乎银行为枢纽……欲操财政权者,必自设国家银行始”。上述材料表明,1900年后晚清金融转型加速的关键在于( )A. 西学人才回流集聚 B. 通商口岸贸易繁荣C. 制度层面转变引导 D. 实业资本迫切需求9.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总结教训并调整策略。下列对遵义会议决议的表述,正确且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A. 纠正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立农村包围城市路线→决定由张闻天负总责B. 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教训→调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C. 批判“左”倾军事路线错误→改组中央领导机构→肯定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D. 分析九一八事变后局势转变→通过《论持久战》报告→明确全面抗战路线10. 下图为中国某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示意图。依据相关知识判断图中的“三资经济”应是( )①外向型企业 ②外商独资企业 ③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④中外合作经营企业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1. 近20年来,中国医疗史作为新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显著进展,历史学与医学之间实现了双向促进与协同发展。从下列研究成果可见( )①探究疾病医疗与社会互动 ②涉及制度研究和观念改变③促进了史料的挖掘与运用 ④凸显中西医的汇合与融通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2. 希腊的“猫头鹰”银币和波斯的“大流克”金币是当时地中海地区的主要流通货币。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公元前382年~前336年)规定,金币的重量与成色需遵循阿提卡标准(即雅典标准)铸造,而银币则采用希腊北部的色雷斯标准,从而在马其顿建立起金银双本位制体系。这一举措的结果是( )A. 推动马其顿商业贸易的发展 B. 巩固了亚历山大扩张的战果C 造成希腊化世界大范围扩展 D. 增强了希腊联盟内部凝聚力13. 国际法的形成与民族国家的兴起是近代欧洲历史进程中的两个重要现象,二者相互促进、彼此依存。在这一过程中,具有深远影响的标志性文件是( )A. 《罗马民法大全》 B. 《万国公法》C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D. 《战争与和平法》14. 《开罗宣言》明确指出:“日本亦将被逐出于其以暴力或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波茨坦公告》进一步声明“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有学者评价“这一系列国际文件的法律效力叠加,成为战后东亚领土秩序重建的基石”。结合史实,最能体现《开罗宣言》突破性意义的是( )A 规划日本领土由美苏中英四国实行分区占领B. 国际法体系明确否定日本侵占行为的合法性C. 实行轴心国必须履行“无条件投降”基本原则D. 确立战后世界基本框架为成立联合国奠定基础15. 2025年1月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称不会排除用武力夺取格陵兰岛控制权的可能性。但若美国真的“入侵”格陵兰岛,即违背了( )①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 ②国际合作与多边主义原则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原则 ④尊重人权促进国际合作原则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5分)16. 唐朝材料一 唐朝在其鼎盛时期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软实力,培养着四邻统治阶层对唐朝的仰慕之情,以期他们出于对唐朝文化认同而维持亲密的政治关系。唐朝君臣强调道德原则与实用主义相结合,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制定出协调且均衡的政策。在数个实力体的自行其是、相互竞争的环境中,唐朝在游牧与农耕的互补、丝绸之路的双向流动、宗教的传播与本土化,以及艺术与科技的跨文明融合等方面,无疑占据了优势地位。——摘自王贞平《多极亚洲中的唐朝》材料二 7、8世纪的中古中国,华夏民族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对内完成典章制度的统合,打破民族间的壁垒;对外混一融洽,四海一家,采撷不同文明之菁华,形成一个开放包容、扩大恢张、充满活力的盛唐气象。……唐朝影响之大,以致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都有唐人街。有些美国人喜欢把唐朝比作现代的美国,把唐朝的长安比作美国的纽约。这种说法反映了在文明交流的历史上,唐朝已经达到了世界的高度。——摘自葛承雍《唐朝为何会成为“世界性”的国家》(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多极—互动”给予解释。(2)有些美国人喜欢把唐朝比作现代的美国,这种对比不是来自于学术研究,而是跨越时代和文明体系、基于对宏观的影响力和开放性的感受。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做一个跨时空的比较。注意:遵循可比性原则;对比维度明确;关注差异性。17. 荷兰西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在美洲的相关活动在1611至1613年间,航海家阿德里安·布洛克多次航行至北美洲的哈德逊河区域。1614年,首批荷兰移民抵达此地。1624年,荷兰人在此建立“拿骚堡”。1626年,他们购买了曼哈顿岛,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使其成为荷兰重要商业据点。1664年,英国占领了新阿姆斯特丹,并更名为纽约。1621年,威廉·乌泽尔利克斯提议模仿东印度公司模式,成立西印度公司(他后成为公司第一任总督)。荷兰三级会议批准这一提议,授权该公司以“充足船只和军事力量的组织机构”控制“与西印度、非洲和美洲的商业和贸易”。1623年,占领圭亚那;1634年,夺取了库拉索岛,成为荷兰在加勒比地区的重要港口。与西非黄金海岸多个据点联结,成为跨洋贸易及奴隶输入的中转站。加勒比地区的控制权多次易手,1781年被美国占领。1628年,彼得·海因截获西班牙的“白银舰队”,掳获20万磅白银、135磅黄金、1000颗珍珠,以及香料、丁香、胭脂虫(一种染料)、蔗糖、苏木、毛皮等,总价值高达1150万荷兰盾。1630年荷兰攻占葡属巴西东北部的“狂野海岸”,约翰·莫里斯·范·拿骚被西印度公司任命为荷属巴西殖民地的总督,到1639年建有制糖厂166座;1654年葡萄牙重新占领该地。1674年公司经营不善,三级会议批准建立新公司。新公司1675~1738年间贩卖奴隶数量为263,987名。1722年探险家雅可布·罗赫芬首次发现复活节岛。1791年公司倒闭。(1)“下定义”是以简洁、明确的语言对某一术语、概念或对象进行描述,使其与其他事物区分开来。结合材料和所学,给“荷兰西印度公司”下个定义。(2)为什么说荷兰西印度公司是个“行为充满争议、在历史上有着复杂而多面影响的公司”。18 大历史观大历史观是站在纵深、宏阔的时空维度,将人类的全部历史看成一个整体、一个有机发展过程,是对历史进行长时段、宽视野、多角度的观察和认知。①纵向贯通:对某国家、某地区的观察不仅关注某一特定时期的历史事件,而是从发展的长时段把握历史的脉络,注重历史发展的连续性。②横向对比:将历史置于更为广阔的时空框架中进行考察,从全球范围内的互动与变迁来把握历史的脉络,注重历史发展的整体性、时空维度的宏观性。1910-1990年间部分国家经济数据表(单位:百万吨)年份 项目 俄国(苏联) 德国(联邦德国) 美国 英国 法国 日本1910年 原油产量 11.3 0.1 27.9 — — 0.3钢产量 3.3 13.1 26.5 6.5 3.4 *0.0091937年 原油产量 28.5 0.5 172.9 — — 0.4钢产量 17.7 19.8 51.4 13.2 7.9 5.81950年 原油产量 37.9 1.1 266.7 — 0.1 0.3钢产量 27.3 12.1 87.8 16.6 8.7 4.81970年 原油产量 *353 7.5 475.3 0.1 2.3 0.8钢产量 *116 45.0 119.3 28.3 23.8 93.31990年 原油产量 *553 3.6 371.0 *88 3.0 0.5钢产量 *154 38.4 89.7 16.5 19.0 110.3——根据[英]米切尔编,贺力平译《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编制注:带*的数据为原始数据,其余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注:1969年北海油田的发现对英国的能源结构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注:1949年中国原油产量12万吨,2024年与1949年比增长884.58倍;1949年钢产量为16万吨,2024年与1949年比增长6276倍。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①纵向贯通”“②横向对比”两个角度各取一例,对相关经济发展给予说明。19. “交流·对账”2025年1月,由于美国政府对TikTok的禁令即将生效,大量美国用户涌入中国社交平台小红书,与中国网友展开了一场“对账”交流。“对账”主要内容集中在经济与生活成本、医疗与教育、社会福利与保障、文化与生活方式等方面。有网友提出如果我们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日子也梳理一本账,梳理我们的祖国走向富强的一本账,我们又会填写什么 (1)在上述时段中任选其二,书写现代中国的发展历程。要求:紧扣题意,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2)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为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做出了哪些努力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美关系的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2025年1月小红书上的中美网民直接互动、自主寻找共同话题成为一个现象级事件,意涵深远。(3)简述这次“交流·对账”的意义。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质量检测一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题答案】【答案】B【2题答案】【答案】C【3题答案】【答案】D【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A【6题答案】【答案】B【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C【9题答案】【答案】C【10题答案】【答案】D【11题答案】【答案】A【12题答案】【答案】A【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B【15题答案】【答案】B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5分)【16题答案】【答案】(1)多极:在唐朝时期,亚洲存在着多个势力体,如突厥、吐蕃、新罗等,它们各自有着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体系,在一定区域内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形成多极格局。例如,突厥有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在北方草原地区称雄;吐蕃在青藏高原发展起独特的高原文明,其政治、军事力量不容小觑;新罗则在朝鲜半岛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这些不同的势力相互竞争,在领土、资源、人口等方面存在争夺关系。比如唐朝与吐蕃之间就多次发生边境战争。争夺安西四镇等地盘。互动:在多极格局下,唐朝与周边势力有着广泛的互动。在政治方面,唐朝通过册封、和亲等方式与周边政权建立联系。如唐太宗册封禄东赞为驸马都尉,文成公主下嫁吐蕃松赞干布;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等。经济上,唐朝与周边地区有着活跃的贸易往来,丝绸之路的双向流动就是典型代表,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运往西方,西方的香料、珠宝等传入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也与唐朝进行着各种商品交换。文化方面,宗教的传播与本土化体现了互动关系。佛教从印度传入后,在中国不断发展本土化,同时佛教也传播到周边国家;唐朝的文化如诗歌、书法、绘画等也影响到周边地区,周边地区的文化元素也被唐朝吸收融合。(2)相似点:影响力方面:唐朝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其文化辐射到周边众多国家和地区,在东亚文化圈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核心主导作用,如日本的遣唐使制度,大量吸收唐朝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等;新罗仿照唐朝建立起自己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等。现代美国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美元是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流行音乐等现代文化产业在全球广泛传播,影响着世界各地的文化消费和文化潮流。开放性方面:唐朝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朝代,对外来文化持欢迎态度,长安城中有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人、使者、学者等。唐朝积极吸收外来文化成果并进行本土化改造,如佛教的传播与发展。现代美国也是一个移民国家,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世界各地的人才涌入美国,带来了不同的文化、技术和思想,美国能够将这些多元的文化元素融合并创新,如硅谷的高科技产业就是多元文化背景下创新的成果。差异点:社会制度方面:唐朝是封建专制王朝,以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等级制度森严,社会结构相对稳定,人们的身份和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身门第等因素。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强调民主、平等、自由等价值理念,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社会流动性相对较强,主要通过个人奋斗获取社会地位。经济基础方面:唐朝的经济基础主要是农业,虽然商业也有一定发展,但重农重农抑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的大规模发展,农业生产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为主。美国的经济基础是市场经济,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要支柱产业,拥有高度发达的金融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高端位置。【17题答案】【答案】(1)示例:荷兰西印度公司是17、18世纪荷兰政府授权成立的新型股份贸易垄断企业,以争夺美洲、非洲殖民地和贸易垄断作为目标。兼具商业、军事和政治职能,是荷兰早期殖民扩张的核心工具之一,对资本原始积累发挥重要作用。(2)原因:推动了全球航海和地理知识的发展,为全球航路的开辟做出贡献,促进了荷兰经济的繁荣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掠夺美洲资源,是大西洋奴隶贸易的主要参与者; 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大西洋区域的贸易垄断,影响了国际关系格局,推动了国际法和近代外交的发展。【18题答案】【答案】①纵向贯通:苏联原油产量的持续增长。说明:苏联原油产量从1910年的11.3百万吨增至1990年的553百万吨,增长近50倍。工业化起步 时期,苏联通过“五年计划”推进能源国有化,1937年产量达28.5百万吨,支撑重工业发展。二战后开发新的油田,1970年产量飙升至353百万吨,成为全球最大产油国。两极格局下,苏联利用石油出口换取外汇,巩固与东欧阵营的经济纽带,同时对抗西方禁运。苏联原油产量的百年增长,体现了国家主导的工业化战略和能源经济的长期延续性,其发展逻辑从沙俄资源开发到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全球能源博弈一脉相承。②横向对比:1970年日本钢产量超越美国 。说明:1970年日本钢产量93.3百万吨,美国119.3百万吨;至1990年日本达110.3百万吨,美国降至89.7百万吨。战后美国扶持日本复兴,通过技术引进、产业政策和出口导向战略,日本钢铁业以低成本、高质量抢占全球市场。而1970年代美国转向服务业与高科技产业,传统钢铁业因环保成本上升、工会阻力而衰落。日美钢铁业的此消彼长,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分工的转变。日本依托国家干预和技术革新实现“后发优势”,而美国因产业升级需求调整经济结构,体现不同发展路径在时空互动中的竞争与互补。【19题答案】【答案】(1)示例:选取 1978年12月和1999年两个时段。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决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99年,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逐渐发挥基础性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进入关键阶段,这标志着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决心和步伐不断加快。在科技领域,“神舟”号系列飞船试验飞行取得成功,中国航天事业稳步迈向载人航天时代,彰显了中国科技实力的巨大提升。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影响力不断增强,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2)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推进构建对话面不对抗、结伴面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践行多边主义,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3)反映中美两国人民的生活状态,促进相互理解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为中美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动力源泉;为国际社会互动交往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式;彰显了平等交往相互尊重的精神,助力世界的和平、发展与安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