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安徽省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临泉县教师进修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安徽省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临泉县教师进修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三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18题,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表所示为我国部分遗址的发掘情况。这可以用来说明
遗址 发掘情况
兴隆洼遗址(约公元前6000-前5000年)F22号居墓室 西北部居住面上出土了4具人骨,其中,成年男女人骨各1具,儿童人骨2具
刘林遗址(约公元前4200-前3500年)M102号墓 夫妻合葬,女左男右,上身相靠,女性为55岁左右,男性为55-60岁
A.女性在家庭中享有较高地位B.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C.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出现D.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已瓦解
2.商鞅认为:“夫地大而不垦者,与无地者同;民众而不用者,与无民者同。”韩非子说:“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由此可知,两者都
A.认为农业是治国之本B.重视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C.否认商业存在的价值D.强调大力增加国家人口
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阶级固化,阶级流动几近闭塞,但医者不仅没有堕入贱户之列,还有机会升至社会的上层。综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医学水平,有关治疗疑难杂症之记载,不逊于其他时代。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士族经济的发展奠定医学发展基础B.社会动荡推动魏晋时期医学进步
C.魏晋时期的医者受到士族的尊崇D.社会阶层的流动有利于社会发展
4.下表所示为我国宋代进出口商品分类概况。对此认识准确的是,宋代
出口商品 进口商品
类别 品名 类别 品名
主要手工业制品 瓷器、丝绸、布帛、书籍、漆器等 珍宝 象牙、犀角、珊瑚、玳瑁等
金属制品 铜器、金银器等 香料 沉香、乳香、龙涎香等
主要工艺品 玩具、乐器、伞、梳、扇等 药材 苏木、肉豆蔻、茯苓、人参等
农副产品 茶叶、糖、酒、米、药材等 日用品 番布、折扇等
A.海外贸易增加了政府的税收B.朝贡贸易在海外贸易中居于主导
C.农产品商品化趋势不断增强D.中国商品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
5.《广东通志》记载,明代广东已是“衣冠礼乐,无异中州,声华日盛,民勤于食”,广州府“百余年间,礼教渐摩,名德辈出,缙绅之家,以不学无礼为耻,以导欲诲淫为戒”。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宋元之际北方汉人的南迁B.科举制下民间对教育的重视
C.明代广东社会经济的发展D.儒家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6.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布局极不合理,全国工厂多集中于沿海各省,其中大多数又设在上海、广州等通商口岸。20世纪30年代初,仅上海一地的工厂,即占全国工厂的48.7%之多。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通商口岸便利了列强对华侵略B.近代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性质
C.沿海各省自然经济已基本瓦解D.交通便利对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7.20世纪初,清朝驻日公使杨枢奏称:“现查各学校共有中国学生1300余人,其中学文科者1100余人。”法政、军事尤为留日学生学习的热门,1904年仅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科就有中国留学生295人。这折射出
A.中日关系处于短暂的“蜜月期”B.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程度深化
C.中国近代教育发展较为迅速D.日本军事法政学科领先欧美
8.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召开的中共六大明确指出: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用一切力量发展工农群众组织......要争取群众不仅需要“明确的阶级路线”,还需要“充分的群众工作”。这些认识
A.适应了巩固中华苏维埃政权的需要B.体现了农民阶级对革命发展的重要性
C.是基于争取武装斗争胜利的考量D.奠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理论基础
9.下图反映了1940-1943年国民党政府拨给归国华侨的教育经费的增长情况(单位:万元)。材料从侧面说明
A.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的危害B.侨胞对祖国抗战贡献较大
C.侨胞为参与抗战大量回国D.国民党政府重视人才培养
10.与1950年相比,1955年全国私营商业的户数减少了27%,从业人员减少了41%,资本额减少了49%,商品销售额减少了34%;在全国批发和零售商品流通中(不包括国家资本主义和合作化商业),私营商业所占的比重则分别由1950年的76.1%和83.5%降至1955年的4.4%和17.5%。这一现象
A.顺应了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大趋势B.说明抗美援朝对我国经济造成伤害
C.体现了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D.表明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完成
11.下图所示为两河流域乌尔第三王朝建造的乌尔塔庙。塔庙是一种在多层塔状平台上建有神庙的独特建筑艺术类型,一般由泥砖等建成,建造一座塔庙通常需要多达七百万块砖,仅制造砖块就需要数千劳动力。由此可见,塔庙的修建
A.说明了宗教在第三王朝的影响较大
B.彰显了两河流域先进的建筑技术
C.体现了第三王朝的管理和组织能力
D.意在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和权威
12.下表所示为1301-1400年佛罗伦萨人的平均寿命抽样调查数据。造成当时佛罗伦萨人平均寿命降低的主要因素是
时期 出生人数 平均寿命/岁 死亡人数 平均寿命/岁 复合平均寿命/岁
1301-1325年 36 40.56 7 39.71 40.14
1326-1348年 20 23.90 14 50.64 37.27
1349-1375年 17 36.12 56 36.95 36.54
1376-1400年 37 19.49 27 16.44 17.97
A.教会与王权的斗争B.医疗设施的落后
C.意大利政治的分裂D.欧洲鼠疫的流行
13.16世纪上半叶,伦敦、阿姆斯特丹、佛罗伦萨平均薪资大致处于同一水平;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上半叶,中南欧的薪资水平有所回落,但伦敦和阿姆斯特丹的薪资水平却保持着持续上升态势;17世纪末,伦敦薪资水平甚至反超了阿姆斯特丹。伦敦薪资水平的持续增长
A.加快了英国生产方式革新的步伐B.是新航路开辟后价格革命的结果
C.缓和了英国资产阶级与王权的矛盾D.折射出国际金融中心的迁移历程
14.在英国国内发动对王权的斗争之时,英国北美殖民地人民将议会视为自己的最高主权所在,认同议会的治理地位;随着英国“新殖民政策”的出台,议会一再通过针对殖民地的税收法案及其他法案,北美殖民地最终彻底否认了议会权威的合理性。英国北美殖民地对议会态度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A.启蒙思想在英国北美殖民地的迅速传播
B.英国议会与北美殖民地合作关系的破裂
C.英国北美殖民地民族独立意识开始觉醒
D.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殖民地的发展
15.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国防教育法》,自此,美国对科学技术教育的经费投入日益加大,这对培养美国科技人才和应对苏联在空间技术、战略武器等方面的挑战发挥了巨大作用。材料表明
A.科技的发展推动美国教育变革B.美国教育军事化色彩比较浓厚
C.美国教育变革服务于冷战需求D.苏联国防教育成果较美国显著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3分)
材料一尽管简牍媒介在西周时期已经展现出相当重要的作用,但青铜媒介所建立的贵族文化秩序具有强大的惯性,青铜媒介使一整套烦琐的礼仪制度维系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种情况下,简牍媒介只能在青铜媒介的主导下填补一些应用空缺。西周国家的突然崩溃使青铜媒介所创造的文化秩序逐渐在混乱无序中解体,简牍媒介在春秋战国时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成为主导性媒介。在简牍媒介的推动之下,有关周王朝中央政府及各诸侯国内部的文化档案开始在不同诸侯国之间传播,这无疑提升了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摘编自孙易君《简牍媒介的普及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西周发展起来的“礼乐”文化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遭到严重破坏,春秋时期的“重法”思想正是具有破坏性的因素之一。从西周发展起来的礼乐文化本身也包含法制思想,西周实行的是“德主刑辅”的道德政治。到了春秋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阶级分化的重构、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礼乐”这种道德政治已经规范不了社会秩序,于是重视法律与法制的思想兴起。......诸子学术兴起和春秋战国文化转型的根本原因在于“礼乐”文化的失范,即“礼乐”文化丧失了它应有的社会和文化功能,它已不再适应这个变化了的社会。
-摘编自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春秋战国时期简牍媒介成为主导性媒介的原因与影响。(1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7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西方列强为确保其产品倾销,必须控制甚至摧毁中国农村传统的纺织业、缫丝业、造纸业等家庭手工业。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近代中国农村经济结构逐渐出现畸形态势。这样的近代中国农村经济,根本无力通过自身的发展积累必要的资金,进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只能被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成为西方列强产品倾销、原材料输入基地,逐步丧失经济独立性,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摘编自张慧芝《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与近代中国农村贫困》
材料二1927年至1937年这十年有“黄金十年”之称,但同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基石-农村却在加速衰败。当时中国农村的衰败表现为农产品价格的不断下降、农民购买力渐弱、土地价格日贱、农村金融向城市集中、农民离村现象严重、荒地面积日增、民变不断以及传统人伦道德崩坏等方面。
-摘编自李发根《危机与争鸣:“黄金十年”近代中国农村映象与
危机管理探讨-以<东方杂志>为论述对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农村经济衰落的表现。(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金十年”间影响中国农村衰败的因素。(1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注:图1是1738年版《牛顿的哲学原理》一书的封面:“光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从牛顿头上照下,通过缪斯女神手中的镜子反射到伏尔泰正在写作的手稿《牛顿的哲学原理》上;图2是法拉第提出的电磁感应理论实验,这为电力革命打开了大门。
紧扣材料所示信息,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为上面两幅图命名,并阐释命名理由。(要求:名称中须包含时间尺度;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5届安徽省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临泉县教师进修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1.B
  2.A
  3.D
  4.C
  5.C
  6.B
  7.B
  8.C
  9.B
  10.A
  11.C
  12.D
  13.A
  14.D
  15.C
  16.
  (1) 原因:西周灭亡使青铜媒介创造的礼乐文化体系解体;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阶级重组,贵族势力衰弱;诸子百家兴起;“士” 阶层形成。
  影响:加快知识传播速度;提升文化影响力;为诸子百家争鸣创造条件;推动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转型。
  (2) 评价:是外部文化媒介变革与内部 “法治” 思想等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实质上反映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变化在文化上的体现;是社会转型的衍生物。
  17.
  (1) 表现:农村传统手工业逐步破产;农业种植结构迎合西方需求调整;出口农产品的数量、价格受西方列强操控;农村产业结构长期难以优化。
  (2) 因素:西方列强侵略;政府和地主阶级剥削;政府不重视、不积极引导农业近代化;农民教育滞后;社会环境动荡;农民经济破产;自然灾害影响。
  18.
  名称:近代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转型。
  阐释:1687 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标志经典力学体系初步建立,促成启蒙运动发生,为资产阶级革命作思想和舆论准备。在启蒙运动影响下,法、美等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除障碍。18 世纪下半叶起,蒸汽革命和电力革命兴起,壮大资产阶级力量,推动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主要国家确立。综上,近代科学发展促进思想解放和生产力进步,在欧美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主义制度或殖民统治中发挥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