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珠海市文园中学(集团)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九年级历史试卷说明:本试卷共12页,答题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1. 考古发现二里头遗址的文物有来自南方的印文硬陶、鸭形壶和海贝,有来自西北的青铜战斧和环首刀,有来自东方的酒器,有来自江汉地区的玉器等。这印证了当时( )A. 阶级分化明显 B. 外部环境趋于稳定C. 疆域空前扩大 D. 不同地区存在交流2. 大禹是否真有其人,夏王朝是否存在,长期以来广受争议。但遂公蕴(xǔ)这件约2900年前铸造的青铜器,详实记载了关于大禹治水的故事(见如图)。由此可知( )A. 只要是传说都会有考古发现来印证 B. 考古学是人类了解历史的唯一途径C. 考古发现为历史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D. 古代传说就是可以肯定的可信史料3. 公元前256年,在“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思想的指导下,秦昭(襄)王任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一举将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成都平原建成秦国统一天下的军事粮仓。由此可见,秦国修建都江堰的主要目的是( )A. 便利商品贸易流通 B.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C. 治理长江洪水泛滥 D. 服务于战争的需要4. 如图所示为春秋战国时期至秦汉时期的农业发展状况,这一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B. 手工业的发展; C. 统治者大力扩张领土 D. 社会环境安定5. 北朝文人的作品除了与生俱来的游牧文化底色外,还吸纳了中原地区朴实敦厚的儒家文化;而南朝文人的诗歌除一以贯之的文学气质外,风格也渐趋于雄健豪迈之风。这一现象反映出魏晋南北朝( )A. 民族交融促进文化发展 B. 政权更迭加剧南北方的冲突C. 人口迁徙促进经济发展 D. 政治变革加快少数民族汉化6. 据学者考证,目前出土的唐代长沙窑瓷器上,有诗作100余首,绝大多数不见于《全唐诗》。瓷器上还有广告语,如卞家的碗写“卞家小口天下第一”,许家的瓶写“许家绝上一升茶瓶好”。该研究成果,可以佐证唐朝( )A. 制瓷工艺较为精湛 B. 经济繁荣发展 C. 文学创作风格多样 D. 具有传统审美7. 唐朝长安城规划整齐有序,反映了皇帝权威。而宋朝的东京城,政府首先考虑的是土地如何使用,商铺取代了城墙围起来的住宅区。这种变化体现了( )A. 国家统一的政治追求 B. 重农抑商的传统国策C. 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 D. 商业发展的现实需求8. 五代十国时期,作为政治主角的武人轻蔑地称呼文人群体为“措大”。宋朝建立以后,“措大”一词由武人贬称文人逐渐变为文人自嘲,武人称谓也经历了从“健儿”到“黥卒”、和“赤老”的变化。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是( )A. 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 B. 宁百夫长,胜做一书生C.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D.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9. 明朝徐光启与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著作《几何原本》,又利用书中的西方公理化方法整理了我国传统文献中的勾股知识,写成《勾股义》一书。这体现出徐光启( )A. 严重缺乏创新思维 B. 严谨求实的研究态度C. 盲目照搬西方理论 D. 融汇贯通的科学精神10.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以下时间轴中②对应的阶段特征是( )A. 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1. 世界古代各区域的文明成果反映了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水平。下表中的内容体现了古代文明具有( )文明古国 文明特点 文明成就古代埃及 大河文明集权政治浓厚的宗教意识 金字塔 象形文字古代中国 农耕文明中央集权 分封制 青铜器 甲骨文古代罗马 海洋文明奴隶制民主政治 《十二铜表法》 罗马大竞技场A. 交互性 B. 多元性 C. 传承性 D. 统一性12. 下面是小丽同学在读史活动中摘抄的有关“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帝国;1世纪,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2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A. 帝国起源于地中海区域 B. 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C. 帝国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D. 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13. 12世纪的西欧城市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下列表述与这些现象相符的是A.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B.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C. 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D. 大学是“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14. “开始于沙漠中的一个宗教,在短短的一个世纪内,已发展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到750年,它统治了从比利牛斯山到信德,从摩洛哥到中国边境的广大地区。”材料中的“帝国”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突出贡献是( )A. 开创民主政治先河 B. 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C. 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D. 沟通了东西方的文化15. 下面两幅图所示是13—14世纪晚期西欧存在的两种生产经营方式,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A. 人身依附关系紧密 B. 以市场为导向C. 社会分工逐渐细化 D. 土地兼并严重16.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画家拉斐尔的名画《西斯廷圣母》,画中的圣母一扫中世纪以来圣母像中的那种冰冷、僵硬、不可亲近的模样,表现出人类母亲的美、温柔和慈爱。该画反映当时流行的社会思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 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 B. 封建神学统治的黑暗C.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 新兴资产阶级的世俗观念17. 下面是1649年1月20日英国下议院组建的特别法庭审判国王查理一世的庭辩节录片段。据此可知,国王与法官之间观念的冲突在于( )国王:记住,我是你们法定的国王,你们审判国王是多么大的罪恶啊。上帝才是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审判官…… 法官:法庭现在以英国人民的名义要你答复,是英国人民把你选为国王的。 国王:英国不是选举制王国。国王是世袭,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我名正言顺地代表我的国家的人民的自由。 法官: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国王的即位宣誓就意味着契约的开始履行。A. 世袭王权与分权制衡 B. 君权神授与王在法下C 世袭王权与直接民主 D. 君主立宪与王权至上18. “在1750年,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期横遭列强干涉。”西方能够超越东方的主要原因是( )A.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B. 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爆发C. 西方的专制统治不如东方根深蒂固 D. 西方国家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19. 2013年,美国真正获得独立仅230周年,却演绎了大国崛起的罕见奇迹 经过二百余年,美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我们形象地称之为“从蚂蚁到大象” 这里美国获得“真正独立”的事件指的是( )A. 颁布《独立宣言》 B.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C. 美国制定了宪法 D. 萨拉托加战役胜利2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它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这里的“它”是指( )A. 《物种起源》 B. 《共产党宣言》 C. 《战争与和平》 D. 《资本论》21. “彼得大帝接触了西方较发达的国家以后,就狂热地建立工厂来供应军队和加强国防,这也就是想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这里的“独特”是指( )A. 效法西方政治以废除沙皇专制体制 B. 采用资本主义的成果强化封建统治C. 用对外军事扩张带动国内经济发展 D. 废除农奴制度以巩固沙皇专制统治22. 1873年,22岁的明治天皇,剪掉发髻。此举在政府颁布《断发脱刀令》后民众并未积极配合的情况下有力促进了“头发革命”。明治天皇的这一举动旨在表明自己( )A. 要建立军国主义国家 B. 要加强中央集权C. 要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D. 向西方学习决心23. 有学者对19世纪某重大成就发表评论:“它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从反动教会到封建御用文人都狂怒了。他们群起攻之,诬蔑该学说‘亵渎圣灵’,触犯‘君权神授天理’有失人类尊严。”该学者评价的成就( )A. 传播了民主自由思想 B. 有力地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C. 沉重地打击了宗教“神创论” D. 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24. 下图为1870-1910年德国就业结构变化表(单位:%)。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德国就业结构转变 B. 德国农业出现了倒退的现象C. 服务业逐渐成为德国的经济支柱 D. 德国的殖民扩张推动了经济体制的转型25. “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的高速发展,工业的高速发展由促进资本和生产的集中,从而引起垄断组织的产生……垄断组织的产生推动资本主义列强去加强殖民扩张,因而更加剧了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该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A.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B.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C.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D.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26. 下图反映了沙皇时代俄国和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情况。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沙皇时代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 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C. 一战使西方经济受到了重大挫折 D. 苏联社会主义探索成效显著27. 某学生社团策划“看电影,学历史”的活动,其中一部参展影片有这样的台词:“盟军已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该影片最有可能展现的是( )A 诺曼底登陆战 B. 柏林之战C. 凡尔登之战 D. 莫斯科保卫战28.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东德几乎所有古典音乐的演出活动都被鼓励和资助,一时间涌现出众多且高质量的交响乐团,时人称“我们并不是排斥爵士乐、节奏音乐和民谣,只是……艺术主旨是建立在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上的”。这一时期,东德音乐的发展( )A. 阻止了西方和平演变 B. 有效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C. 受到冷战局势的影响 D. 适应了多极化趋势的要求29. 某小组在历史课上做汇报展示,下面是他们展示的部分图片,据此判断汇报的主题是( )A. 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B.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C. 二战后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D. 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30. 中欧班列是运行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的集装箱等铁路国际联运列车。据报道,中欧班列年度运送货值由2016年的80亿美元上升到2020年的近560亿美元。2023年上半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8641列,发送货物93.6万标箱。中欧班列的运行( )A. 推动了沿线国家经济合作 B. 扩大了中国的外交范围C. 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 D. 打通了中欧间运输通道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小题12分,32小题14分,33小题14分,共40分。31. 一片中国茶,半部文明史。九年级同学以“茶·世界”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材料一 中国出土的茶叶遗存2016年考古发现 根据最新研究成果,考古专家确认在2000多年前汉景帝阳陵的外藏坑随葬品中发现了迄今最古老茶叶,这项发现是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委托中国科学院进行出土物分析鉴定得出的结论。 ——新华社西安2016年1月13日专电2021年考古发现 考古工作人员对山东战国早期墓出土的茶叶样品进行检测分析,证实其为煮(泡)之后留下的茶渣,这是目前世界上首次发现的煮(泡)过的茶叶残渣。 ——摘编自《山东邹城邾国故城西岗墓地一号战国墓茶叶遗存分析》材料二 中国古代茶文化历史简表时期 概况北朝 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北朝有些人把茶称为“酪奴”,对饮茶者加以讥讽嘲弄,并说“自是朝贵宴会,虽设茗饮,皆耻不复食,惟江表残民远来降者好之”唐朝 《封氏闻见记》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材料三 探究茶与世界17世纪末·英国现存最早茶样盒内附纸条“一种来自中国的茶叶”。后发展出下午茶文化。 19世纪晚期·俄国铜茶炊为保持茶水的温热,俄国独创出热水器皿——茶炊。 20世纪初·美国茶包专利图美国人发明茶包,简化了泡茶过程。——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故宫博物馆茶文化特展《茶世界》(1)对比材料一两项茶叶遗存的考古信息,指出“2021年考古发现”对研究中国茶文化的史料价值。(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北朝和唐朝的饮茶风气。(3)第3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整理出材料三,据此他们得出一个结论:“茶成为世界性的饮品”。你是否同意该小组的结论?请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32.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化过程中的重要一角,是用于公益活动和大众娱乐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的精神家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对外开放的公众园林16世纪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欧洲各国皇室逐渐将皇家花园对外开放,允许社会上层使用。17世纪,部分皇家贵族宫苑向公众开放,即有了“公园”这个称谓。1688年以后,英国资产阶级没收了封建王室的财产,皇家宫苑、私园逐渐定期向公众开放。——摘编自李韵平、杜红玉《城市公园的源起、发展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材料二时期 重要事件18世纪 欧洲城市和人口飞速膨胀,造成了城市基础设施匮乏、城市卫生条件和环境日趋恶化等问题,政府开始关注以工人阶级为主的大众需求,把公园建设作为实现政治目的的重要途径。19世纪 1844年,英国诞生世界第一座真正意义的城市公园——利物浦伯肯海德公园。1893年,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公园系统——波士顿公园体系,将人工文明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摘编自江俊浩《从国外公园发展历程看我国公园系统化建设》等材料三 内涵丰富的城市公园现代城市公园把公共空间作为各个阶层、不同人种、不同地位人的聚会场所,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形式,它见证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成长和发展历程。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市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的变迁和社会更替的影子。——摘编自丁继军、杨小军《由纽约中央公园谈城市公园与公共空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园”诞生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给材料二拟定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生活实际,为现代城市公园建设提出两条合理建议。33. 诺贝尔科学奖是反映人类科学发展历程的一面镜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09年,洪堡受命于普鲁士国王开始筹办柏林大学。他强调,德国大学应有别于其他欧洲高校,要在管理和学术上保持自主性,鼓励大学教师和学生不为俗务干扰,完全潜心于科学。1826年,李比希在德国吉森大学改革化学实验教学,实验室空间大、仪器齐全和复合型“教学—操作—观摩”模式使其成为现代实验室母版,化学实验室的研究成果也被德国化工企业转化为商业价值。从柏林大学创立到一战结束,德国创造的重大科技成果数高达279项。20世纪早期,德国的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基本担任过大学教授。——摘编自周程“诺贝尔科学奖与20世纪科学”课程纪要材料二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日本1901-1910 1 5 12 6 01911-1920 1 3 7 4 01921-1930 2 7 9 3 01931-1940 9 7 8 2 01941-1950 15 6 3 0 11951-1960 28 9 3 0 01961-1970 27 11 5 5 11971-1980 38 12 3 1 11981-1990 36 4 9 1 21991-2000 38 4 5 3 12001-2010 37 12 5 4 82011-2020 33 14 4 5 8总计 265 94 73 34 22主要国家历年诺贝尔科学奖的获奖数随年代变动情况材料三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因在青蒿素研究中的杰出贡献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她带领研发团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研制出的抗癌新药青蒿素已挽救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摘自《人民日报》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原始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顶尖科技人才不足,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2024年6月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大会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德国大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早期德国科技成果涌现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若要对诺贝尔科学奖百年获奖史进行分期研究,提出你的分期建议并说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美国获奖数大幅提升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屠呦呦的研究成果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哪一领域的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科技崛起的认识。珠海市文园中学(集团)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九年级历史试卷说明:本试卷共12页,答题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1题答案】【答案】D【2题答案】【答案】C【3题答案】【答案】D【4题答案】【答案】A【5题答案】【答案】A【6题答案】【答案】B【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D【10题答案】【答案】C【11题答案】【答案】B【12题答案】【答案】D【13题答案】【答案】B【14题答案】【答案】D【15题答案】【答案】B【16题答案】【答案】C【17题答案】【答案】B【18题答案】【答案】B【19题答案】【答案】B【20题答案】【答案】B【21题答案】【答案】B【22题答案】【答案】D【23题答案】【答案】C【24题答案】【答案】A【25题答案】【答案】D【26题答案】【答案】D【27题答案】【答案】A【28题答案】【答案】C【29题答案】【答案】D【30题答案】【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小题12分,32小题14分,33小题14分,共40分。【31题答案】【答案】(1)史料价值:该考古发现作为第一手史料,为研究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及茶叶用途提供实物证据;该考古发现将中国已知最早的茶叶遗存向前推进到战国早期,据此考古发现可证实战国早期已有煮泡茶叶的生活方式。(2)饮茶风气:北朝上层贵族不及南方人喜爱饮茶,甚至表示出对南方饮茶风气的耻笑;唐朝不论王公贵胄还是普通百姓都喜爱饮茶,唐朝喜爱饮茶的风气甚至传播到塞外地区。(3)示例:同意。理由:茶文化发源于中国,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茶文化开始走向世 界。17世纪末英国现存最早茶样盒、19世纪晚期俄国独创出热水器皿—茶炊、20世纪初美国人发明茶包等都是例证,有力地证明茶成为世界性的饮品。【32题答案】【答案】(1)历史背景: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欧洲各国皇室逐渐将皇家花园对外开放;资产阶级革命后没收了封建王室的财产,皇家宫苑、私园逐渐定期向公众开放。(2)标题:“公园”的诞生及发展。理由:欧洲城市和人口飞速膨胀,造成了城市基础设施匮乏、城市卫生条件和环境日趋恶化等问题,应大众需求“公园”的诞生;英国、美国进一步建设发展了公园,因此,拟定标题为“公园”的诞生及发展。(3)建议:在规划城市公园时,发挥园林的环境和生态效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重视公园园林绿化,建设好公园生态文化;提升居住环境质量。(言之有理即可)【33题答案】【答案】(1)特点:管理与学术自主;教学与研究合一;重视研究成果的商业转化。原因:德国近代大学教育的成功;政府重视支持教育与科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需求推动。(2)示例1:以二战为界。诺贝尔奖的获奖重镇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同期也伴随着日本的异军突起。 示例2:分为3段:①20世纪早期德国诺贝尔科学奖获奖人数独占鳌头;②二战以来美国诺贝尔科学奖获奖人数遥遥领先;③21世纪初期日本诺贝尔科学奖获奖人数出现明显上升。原因:二战期间战争需求的刺激;知识精英移民美国(犹太知识精英移民美国);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强大;冷战军备竞赛的推动;政府重视科技发展;政府推出吸引人才的移民政策。(3)领域:生物工程;认识:科技崛起是综合国力增强的重要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和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尊重保障科研机构的自主性;加大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支持。(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