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3张PPT)(六)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2011 课标内容 2022 课标内容 对应教材课目 近三年考查情况2022 年 2023 年 2024 年1.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认识这一时期取得的科技等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以王进喜、雷锋、钱学森、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事迹 八下第 18 课 — — 2 分/题 192011课标内容 2022课标内容 对应教材课目 近三年考查情况2022年 2023年 2024年2.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及对世界的贡献 八下第19课 — — —考点 1 “两弹一星”杂交水稻青蒿素19641.__________年 10 月 16 日,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______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1966 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________年,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________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_,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原子弹19671970东方红一号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屠呦呦青蒿素2.20 世 纪 70 年 代 , ____________ 在 世 界 上 首 次 育 成 的_________________,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3.20 世纪 60 年代,____________受命率领中医研究院科研团队开始抗疟中药研究,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终于在 70 年代初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______________,使数亿人受益。2015 年10 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例 1】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视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下列成就按取得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第一艘航空母舰交接入列③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④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A.①③④②C.②①④③B.③①④②D.④③②①结合所学可知,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 1964 年。②2012 年 9 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交接入列。③籼型杂交水稻是 1973 年被培育出来的。④2003 年 10 月 15 日,我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并且顺利返回地面。按取得的先后顺序排列,①③④②符合题意,A 项正确;B、C、D项排序错误,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A1.“两弹”是指核弹和导弹,而不是原子弹和氢弹。2.1999 年国庆 50 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事业的 23 位卓越的科学家“两弹元勋”的荣誉,所以“两弹元勋”并非只有邓稼先一人。考点 2 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衣着____________,服饰成为人们显示风度、展现个性的方式。饮食方面,则讲究__________、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改善。1995 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很快,____________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丰富多彩营养均衡私家汽车2.改革开放前,经济水平低,商品__________,人们要凭票证购买(计划经济的表现和重要内容之一);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商品充足,人们可以______________(市场经济的表现和重要内容之一)。匮乏自由选购【例 2】改革开放前,人们曾使用过五花八门的粮票、油票和)布票,反映了当时我国(A.经济落后,物资匮乏C.市场经济,政府把控B.计划生育,控制人口D.打击投机,平抑物价本题主要考查社会生活的变化。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中国人民的生活也处于票证时代。由于要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需要完成工业化的资金积累,限制消费和忽视轻工业造成了物质匮乏,凭票供应成为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故A 项正确。A1.(2021·广东)2018 年,我国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 19 657亿元,比 2012 年增长 90.9%,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 2.18%,比)C2012 年提高 0.21 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A.建成独立自主工业体系B.脱贫攻坚战略取得突破C.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D.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2.(2024·广东)下图显示了 1953—1960 年我国财政科技拨款状)况。由此可见,当时我国(A.支持科学技术发展C.实行社会主义改造B.推广杂交水稻技术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A3.(2023·广东广州)以下是某同学撰写的演讲稿提纲:据此判断,该演讲稿的标题是()DA.海峡两岸的交往C.新时代强军之路B.航天事业的发展D.社会生活的变迁◆从“吃饱”到“吃好”◆从小瓦房到大楼房◆从样式单调到丰富多彩◆从绿皮火车到“复兴号”高铁列车◆从“自行车王国”到“共享单车王国”(共15张PPT)(五)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2011 课标内容 2022 课标内容 对应教材课目 近三年考查情况2022 年 2023 年 2024 年1.通过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庆典阅兵仪式上展出的武器装备,了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就 认识这一时期取得的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科技等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八下第 15 课 — — —2.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八下第 16、17 课 — 2 分/题 186 分/题 32 —考点 1 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就革命化现代化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军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设取得巨大成就。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是______________海军,后来又相继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人民空军建立于 20 世纪50 年代,刚刚诞生就面临_____________战争的考验。1966 年,我国组建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________。正规化华东军区抗美援朝第二炮兵部队火箭军政治保证3.2014 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______________。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成立五大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例 1】强大的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成就包括(①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②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民空军③空军部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辉煌战绩④组建战略导弹部队A.③④C.①②B.①②③④D.②③④本题考查了我国国防建设成就的相关知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成立时间为 1949 年 4 月,在新中国成立前,所以①不符合题意,据此可排除 B、C 两个选项。人民空军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陆军基础上于 1949 年 11 月建立起来的,②符合题意,故选 D 项。D考点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周恩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1953 年底,__________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 年 6 月,周恩来总理同印度、缅甸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其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______年 4 月,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参加了第一个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__________。会上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亚非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会上还形成了“万隆精神”。1955万隆会议周恩来求同存异3.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1971 年 7 月,基辛格秘密访华。_________年 2 月,____________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1978 年 12 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_________年 1 月 1 日,中美__________建立外交关系。1972尼克松19794.__________年 10 月 25 日,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____________________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______________之一。正式1971中华人民共和国常任理事国【例 2】下表是 2024 年 5 月 24 日人民网发表的题为《走过70 年……历久弥坚》的文章摘要。据此判断,文章纪念的历史事件是()◎从亚洲走向世界,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展水平差异◎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和认同◎成为现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是化解国际难题的良方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表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根据材料“2024 年……走过 70 年”“从亚洲走向世界,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展水平差异”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24 年的 70 年前是 1954 年,这一年,中、印、缅三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和认同,成为现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影响深远,B 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便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A 项;1955 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与题干所给的事件不符,排除 C 项;1971 年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B 项。B1.(2023·广东)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日两国的围棋交流,为缓解两国关系开启了大门;“篮球外交”推动了中菲关系的改善;中美间的“乒乓外交”轰动了世界。与材料主题相一致的是()CA.“开展体育运动,为打败法西斯服务”B.“锻炼身体,保家卫国”C.“体育是外交先行官”D.“新北京,新奥运”2.(2023·广东·节选)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依据,运用可信史料进行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必备素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50 年中苏两国的贸易额在中国内地对外贸易中的比重,由 1949 年的第三上升为第一。1951 年中国与苏联的进出口总额比 1950 年增长了 138.9%,到 1952 年,中国与苏联、东欧及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总额已占中国内地对外贸易总额的81.26%。——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根据材料,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合理解释。答案:发展趋势:主要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贸易。解释: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外交孤立,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共17张PPT)(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2011课标内容 2022课标内容 对应教材课目 近三年考查情况2022年 2023年 2024年1.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八下第12课 2分/题20 — —2011课标内容 2022课标内容 对应教材课目 近三年考查情况2022年 2023年 2024年2.了解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 八下第13、14课 — — —考点 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在历史上长期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决定将________________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已经建立_____________自治区、________________自治区、_____________自治区、_____________自治区、_________________自治区。20 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为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西部大开发【例 1】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相互依存,互相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根据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西部大开发战略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由题干材料“根据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是由 56 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C 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 A 项;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排除 B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与民族关系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C项。C考点 2了解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邓小平一国两制1.20 世纪 80 年代初,__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____”的伟大构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____________。在此方针下,________年 6 月 30 日午夜至 7 月 1日凌晨 , 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正式举行 __________ 交接仪式 。_______年 12 月 19 日午夜至 20 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在_______举行澳门交接仪式。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基本方针1997香港1999澳门2.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_______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________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1990 年台湾成立__________________,次年祖国大陆成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同属____________,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1993 年,海协会会长__________和海基会董事长_________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经过海内外人士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起来。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和平1987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一个中国汪道涵辜振甫【例 2】1995 年 6 月,美国《财富》杂志推出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表示了西方社会对香港回归后前景的担忧,2007年 7 月又发表了一篇《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重新评价了香港。这一转变的原因是()A.中美关系的缓和与发展B.“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C.中西方价值观念的趋同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影响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的相关史实。在香港回归前,西方国家不相信中国能保持香港的繁荣,担忧香港回归后的前途,所以报道《香港之死》。香港回归十年后,由于“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香港经济持续发展,所以西方国家重新评价香港。故选 B 项。B香港、澳门问题属于国家主权问题,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虽然这三个地方都适用“一国两制”,都涉及祖国统一的问题,但是问题的性质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1.(2021·广东)1951 年,中共中央决定把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和训练少数民族自己的干部,作为党在少数民族中进行的两项中心工作,随即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这一举措体现了中央()CA.确保“一五”计划实施B.工作重心从经济转向教育C.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D.推动边疆的兴边富民行动民族自治地方工业发展情况工业总产值 1957 年工业总产值为 29.5 亿元,1965 年为 66.8 亿元,增长 133.2%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1963 年同 1958 年相比,发电量增长 2.5 倍,钢产量增长 3.5 倍,棉纱产量增长 2 倍,化肥产量增长 20多倍2.(2022·广东)下表表明,20 世纪 60 年代,我国民族自治地方()AA.工业取得较大成就C.彻底摆脱贫困落后B.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D.文化教育事业迅速发展3.(2024·广东广州)进入 21 世纪后,中央政府扩大香港人民币业务,推动内地企业在港上市;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中心,在珠海横琴岛建设澳门大学新校区。中央政府的上述举措()AA.有利于保持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B.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C.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D.表明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发表时间 内容摘要1981 年 “中国共产党肩负起孙中山先生未竟的革命事业……孙中山先生在遗嘱中提出,紧迫任务之一是国家统一。现在这一任务还未完全实现。”4.(2021· 广 东 · 节 选 ) 中国共产党组织开展的辛亥革命纪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表达其现实主张的重要策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人民日报》纪念辛亥革命社论发表时间 内容摘要1991 年 “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先生革命精神和革命事业的继承者……为了推动祖国统一的进程,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不计前嫌,提出并积极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使两岸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2001 年 “我们纪念伟大的辛亥革命,就是要激励全体中华儿女,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努力营造爱国、统一、团结、奋进的良好气氛,为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祖国统一努力奋斗。”发表时间 内容摘要2011 年 “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根本利益,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根据材料,概括社论表达的共同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为此做了哪些重要努力。答案:共同主张:实现祖国统一。重要努力:提出“一国两制”构想;达成“九二共识”;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共26张PPT)(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2011课标内容 2022课标内容 对应教材课目 近三年考查情况2022年 2023年 2024年1.了解“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了解“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八下第4、5课 — — —2011课标内容 2022课标内容 对应教材课目 近三年考查情况2022年 2023年 2024年2.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八下第1、4课 — — —2011课标内容 2022课标内容 对应教材课目 近三年考查情况2022年 2023年 2024年3.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 知道中共八大;了解“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与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认识这一时期取得的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科技等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指导意义;了解以王进喜、雷锋、钱学森、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事迹 八下第6课 2分/题19 — 2分/题192011课标内容 2022课标内容 对应教材课目 近三年考查情况2022年 2023年 2024年4.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八下第6课 — — —考点 1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1953重工业1.________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国家工业化国防现代化鞍山长春沈阳武汉工业化2.到 1957 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_______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________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批解放牌汽车;________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________长江大桥建成;宝成、鹰厦等铁路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__________迈进。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3.1953 年,我国开始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业、手工业者参加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通过____________形式,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__政策。到________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__________的转变。从此,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赎买1956公有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例 1】构建思维导图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小华同学在学习某课时设计了如下思维导图,图中问号处是()A.“一五”计划C.人民公社化B.三大改造D.土地改革根据思维导图信息“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工商业公私合营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合作化和公私合营是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 项正确;“一五”计划的重点是进行国家工业化建设,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 A 项;人民公社化运动是通过建立人民公社,片面追求农村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 C 项;土地改革使生产资料所有制从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B 项。B1.“一五”计划是国家的宏观计划,三大改造只是“一五”计划中的一部分。2.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但这一过渡时期还是以私有制为主,中国还没有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直到1956 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我国公有制成分占了主导地位,才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考点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会议制度1._____年 9 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北京召开。会议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类型的宪法(性质);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会议还选举了__________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__________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__________为国务院总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地位),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195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主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根本政治制度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2.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召开,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式确立。政治协商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例 2】下表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以得出(A.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C.代表经协商推举出来)B.奠基于多党制基础上D.具有直接民主的特征代表来源 中共党员 民主党派 无党派 工人 农民 解放军 归国华侨 少数民族人数 668 274 284 100 63 60 30 177占比/% 54.48 22.35 23.16 8.16 5.14 4.89 2.45 14.43根据题干,表格为“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广泛,有共产党、民主党派、无党派、工人、农民、解放军、归国华侨、少数民族,这说明了人大代表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也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A 项是正确的选项;B、C、D 项不符合题意。A考点 3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1.1958 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______________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________________。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 年至 1961 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2.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___ 是这一时期各行业的艰辛奋斗的榜样。经济落后客观经济规律王进喜雷锋焦裕禄【例 3】“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A.“大跃进”时期B.“文化大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 1958 年,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通过分析题干可知,“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的现象属于浮夸风,最有可能出现在“大跃进”时期。A考点 4 “文化大革命”毛泽东阶级斗争1.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__________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强调“以____________为纲”(阶级斗争扩大化),想通过发动“______________”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________年夏,“ 文 化 大 革 命”全 面 发 动 起 来 。 国 家 主 席__________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1971 年 9 月 13 日,粉碎了________反革命集团的政变;________年 10 月,粉碎________反革命集团(“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2.“文化大革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严重的______,造成巨大的损失。文化大革命1966刘少奇林彪1976江青挫折【例 4】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这副对联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哪一历史时期的真实写照()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B.新中国成立初C.“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有关内容。依据“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可知,这副对联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是非不清的状况。C国家或地区 主要文献苏联 1918 年苏俄宪法、1936 年苏联宪法欧洲 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法国等国宪法中国 1923 年曹锟宪法、1946 年中华民国宪法1.(2021·广东)如下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制定过程中,毛泽东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参考以下文献。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A.沿袭了中国近代宪法的精神B.以东欧宪法为主要依据C.主要借鉴西方国家法制思想D.体现了开放的国际视野答案:D2.(2024·广东广州)1965 年,卫生部响应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大力培训农村卫生人员,为百姓提供简单的医疗服务,人民健康水平从而得到普遍提升。这体现了我国()CA.民族区域自治的合理性B.普及义务教育的紧迫性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推动西部开发的前瞻性3.(2022·广东)1959 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竣工,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军人、老区百姓等,都无偿送来了战争年代保存下来的各种物品。这反映了我国()BA.关注革命老区发展C.建成独立工业体系B.重视弘扬革命传统D.发展军工巩固国防(共31张PPT)(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11 课标内容 2022 课标内容 对应教材课目 近三年考查情况2022 年 2023 年 2024 年1.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经济特区建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事,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 八下第 7、8、9 课 10 分/题 32 2 分/题 192 分/题 20 8 分/题32(2)2011课标内容 2022课标内容 对应教材课目 近三年考查情况2022年 2023年 2024年2.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八下第8、9课 — — —2011 课标内容 2022 课标内容 对应教材课目 近三年考查情况2022 年 2023 年 2024 年3. 认 识 中 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中国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知道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八下第 10、11课 — — —2011 课标内容 2022 课标内容 对应教材课目 近三年考查情况2022 年 2023 年 2024 年4.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我国取得的新成就,以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加以说明 通过新时代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的史事,特别是取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史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及对世界的贡献;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 八下第 11 课 2 分/题 21 — 2 分/题 20考点 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经济特区改革开放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_________年 12 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北京召开。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_____________、开动脑筋、_____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_____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经济建设上来、实行________________ 的历史性决策;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次会议的召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______。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安徽________________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支持和倡导下,____________________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 1983 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____________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改革开放邓小平伟大转折凤阳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3.1980 年,我国决定开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经济特区,之后逐步开放 14 个沿海城市(1984 年);开辟长三角、珠三角、闽南三角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 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1988 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1990 年);1992年,开放内陆部分省会城市和沿江、沿边城市。我国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例 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召开过多次重要会议。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是()①中共一大——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②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③中共七大——为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准备了条件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由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共七大有关知识的识记。对于组合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1945 年 4 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可见③错误,可以排除③,故正确答案是 A。A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历史转折?这次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是国家所有,个人或集体承包的是土地的使用权。考点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政企分开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主要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__________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____________,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增强企业活力十四大2.1992 年,中共______明确提出,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例 2】让市场来决定资源的合理配置是 30 多年来我国经济体制的根本方向,30 多年来,从国家、企业到个人,从生产、流通到生活,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彰显。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 1992)年的不到 2.7 万亿元,跃升到世界第二,这主要得益于我国(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B.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对外开放政策逐渐实施1992 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92 年的不到 2.7 万亿元,跃升到世界第二,题干描述“让市场来决定资源的合理配置是 30 多年来我国经济体制的根本方向”说明我国的成就主要得益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B考点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二大1.1982 年,邓小平在中共__________ 上明确提出要建设有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1987 年,邓小平在中共_________上阐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党在这一时期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1992 年,邓小平的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创立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992 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1997 年,中共__________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十三大考点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二大1.1982 年,邓小平在中共__________ 上明确提出要建设有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1987 年,邓小平在中共_________上阐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党在这一时期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1992 年,邓小平的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创立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992 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1997 年,中共__________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南方谈话邓小平理论十五大2.2002 年,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007 年,中共十七大把______________写进党章。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2012 年,在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__________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2017 年,中共十九大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科学发展观习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例 3】某班拟开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的公开课,四个小组准备了相关素材。下列哪组素材全部符合主题()A.甲组:影片《我的 1919》、图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版)》、视频《小岗村的故事》B.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影片《长津湖》、对外开放示意图C.丙组:“大跃进”时期的漫画、图书《开国总理周恩来》、视频《香港回归》D.丁组:改革开放图片集、图书《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根据所学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开始于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D 项正确;A 项中小岗村的故事符合主题,影片《我的 1919》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年版)》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题意不符,排除 A 项;B 项中对外开放示意图符合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和影片《长津湖》反映的是新中国政权的巩固,与题意不符,排除 B 项;C 项中“大跃进”时期的漫画反映的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失误,不符合题意,排除 C 项。故选 D 项。D考点 4 新时代中国取得的新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012 年,习近平提出:“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就是要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__________不断跃上新台阶。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使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综合国力物质基础精神力量【例 4】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被誉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是()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所学可知,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D 项正确;1997 年 9月,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与“21 世纪马克思主义”不符,排除 A 项;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非当代最新成果,排除 B 项;在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非当代最新成果,排除 C 项。故选 D 项。D1.(2023·广东)到 1984 年底,我国乡镇企业数达到 606.52 万个,比上年增长 3.5 倍;总产值 1709.89 亿元,比上年增长 68.2%(按当)B时价格计算)。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C.国防安全体系的建立D.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开展“ “2.(2022·广东)如下图,伴随高速铁路的开通, 半小时” 一小)时”城市圈形成。这一成就(A.形成全国电信网络C.加速区域协调发展B.实现军备更新换代D.促进了西部大开发C3.(2023·广东)下图反映了中国关税平均税率的变化情况。这说明,我国()AA.对外开放不断扩大C.经济特区相继建立B.城市改革深入展开D.小康社会全面建成4.(2024·广东)2006—2010 年,我国加大了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淘汰落后炼铁产能 1.2 亿吨,推广节能灯 3.6 亿只以上。这些做法()AA.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B.巩固了国防建设C.推进了全方位外交布局D.解决了能源问题5.(2024·广东·节选)一脉相承的桑梓情怀与报国理想,让无数学子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为 20 世纪 70—80 年代初中国公派留学生统计概况(部分)。——摘编自章开沅、余子侠《中国人留学史》1972 年底至 1978 年底 1978 年 9 月底至 1981 年底所学领域 人数 比例 所学领域 人数 比例语言学科 1451 人 93.7% 语言学科 1150 人 15.4%自然科学 97 人 6.3% 自然科学 6039 人 81.0%— — — 其他 267 人 3.6%根据材料概括 20 世纪 70—80 年代初中国公派留学生情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答案:变化:从以学习语言科学为主转向以学习自然科学为主,学习领域扩大;留学生人数增多。原因: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鼓励对外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影响;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建交,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共20张PPT)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2011课标内容 2022课标内容 对应教材课目 近三年考查情况2022年 2023年 2024年1.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开国大典,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伟大意义 八下第1课 2分/题32 — —2011课标内容 2022课标内容 对应教材课目 近三年考查情况2022年 2023年 2024年2.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知道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理解其对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意义 八下第2、3课 — — —考点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1949 年 9 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召开,通过了起_____宪法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临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下午 3 时,首都________30万军民齐集____________,隆重举行__________,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1949101北京天安门广场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__________。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______________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开国大典新纪元独立自主【例 1】第一届政协会议在北平召开,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及特邀代表 662 人参加。会议上,通过政治协商,共同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从这段材料看,第一届政协会议后来会演化成()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社会主义公有制度根据“第一届政协会议在北平召开,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及特邀代表 662 人参加”可得出,1949 年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团结了各民主党派以及无党派人士,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 项正确;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 A 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排除 C 项;1956 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排除 D 项。故选 B 项。B【例 2】1949 年《人民日报》刊发《首都十月一日之夜》文章,其中记载了记者对现场观礼市民的采访,有的说这是“万年)不遇的大喜事”。“大喜事”是指中国人民(A.推翻了封建帝制B.实现了民族独立C.实现了全境解放D.迈向了小康社会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根据材料“1949 年《人民日报》刊发《首都十月一日之夜》文章”可知,“大喜事”发生在 1949 年 10 月 1 日,是指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比较容易和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混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的是中国人民被奴役、被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抗战胜利结束的是中国近代对外战争屡战屡败的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考点 2 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运动19501._____年 10 月,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决定入朝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在__________司令员指挥下,中朝军队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____________附近。__________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战争中涌现出__________、________等英雄人物。这次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彭德怀三八线美国黄继光邱少云2._____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土地改革。到________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约 3 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土地和生产资 料。土 地 改 革 的 完 成 , 彻 底 摧 毁 了 延 续 了 2000 多 年 的________________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____________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_________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19501952封建土地国家的工业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人民政权【例 3】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下图中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C.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相关知识的掌握。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巩固新政权的措施。结合图中的文字可知,最适当的标题是“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故选 B 项。B时间 大事1921 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 年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军到达井冈山(2022·广东·节选)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领导人民百年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共产党百年大事记(部分)时间 大事1929 年 古田会议1935 年 遵义会议1945 年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抗日战争胜利1949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3 年 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78 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 大事1980 年 决定在广东、福建设置经济特区1984 年 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2012 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021 年 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1)根据材料,指出标志着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事件。(2)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参考示例,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示例】观点:中国共产党重视军队建设。事件:南昌起义、古田会议。论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结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新型人民军队,对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初中历史学业考试复习指导三(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课件.ppt 初中历史学业考试复习指导三(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课件.ppt 初中历史学业考试复习指导三(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课件.ppt 初中历史学业考试复习指导三(五)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课件.ppt 初中历史学业考试复习指导三(六)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课件.ppt 初中历史学业考试复习指导三(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