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 新中国成立前夕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 )A. 北海舰队 B. 东海舰队 C. 南海舰队 D. 华东军区海军2. 我国导弹部队担负的主要任务是( )A. 核反击 B. 海上巡逻 C. 空中侦察 D. 两栖作战3. 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求同存异方针 D. 霸权主义外交政策4.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是在( )1953 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B. 1954 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C. 1955 年万隆会议上D. 1971 年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上5.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外交事业取得重大成就,主要有( )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建交 ③中日建交 ④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6.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C. 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国际形势的变化7. 1971 年 10 月 25 日,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等 23 国有关中国的某提案。从此,五星红旗飘扬在联合国大厦前。这一提案应是( )A.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 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8. 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联合公报》,标志着( )A.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 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变 D.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9.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 )A. 1971 年 B. 1972 年 C. 1979 年 D. 1982 年10. 2001 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表明( )A.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B. 中国已成为世界超级大国C. 中国的综合国力已跃居世界首位D. 中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根本变化11.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国防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成就的是( )A. 建立了人民空军 B. 组建了战略导弹部队C. 研制出原子弹 D. 开始建造航空母舰12. 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各种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A. 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C. 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 “一国两制” 构想为各方所接受13. 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祖国,这是 “一国两制” 构想的成功实践。“一国两制” 中的 “两制” 指的是( )A. 两种社会制度 B. 两种法律制度 C. 两种经济制度 D. 两种军事制度14. 1999 年 12 月 20 日,澳门回归祖国。澳门回归前,被哪个国家侵占( )A. 英国 B. 法国 C. 西班牙 D. 葡萄牙15.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能体现这一事实的有( )①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 ②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③1662 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④1684 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16. 改革开放以来,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有(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提出 “一国两制” 构想 ③香港、澳门回归 ④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7. 下列关于我国外交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1954 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B. 1955 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 “求同存异” 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C. 1971 年,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 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8.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列不属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表现是( )A. 提出 “一带一路” 倡议 B. 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9. 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A. 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C. 国际形势的变化 D. 我国外交家的努力20. 下列关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国防建设要优先于经济建设 B. 经济建设要优先于国防建设C.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要协调发展 D.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没有关系二、材料分析题(共 3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材料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材料三:“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 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根据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4 分)材料二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8 分)材料三是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上的讲话?他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6 分)(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新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有哪些。(12 分)三、简答题(共 30 分)1.简述新中国成立后国防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10 分)列举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外交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分析这些成就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10 分)3.谈谈你对 “一国两制” 构想的理解,并说明其在香港、澳门回归中的成功实践有何重要意义。(10 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 2. A 3. A 4. A 5. A 6. B 7. A 8. A 9. C 10. A 11. D 12. C 13. A 14. D 15. D 16. D 17. D 18. D 19. B 20. C二、材料分析题1.(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背景:为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的关系。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4)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家们的努力等。三、简答题1.建立人民空军;组建战略导弹部队;研制出原子弹、氢弹;成功发射导弹驱逐舰和核潜艇等。2.成就: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影响:对中国:提高了国际地位,为改革开放创造了有利外部环境;对世界: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