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动植物的家》教案【核心概念】6.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学习内容与要求】6.1植物能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①说出植物的生存和生长需要水、阳光和空气。6.2人和动物通过获取其他生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②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教材简析】本课是冀人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7课《动植物的家》。这一课时聚焦于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是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从教材编排来看,它以学生熟悉的校园或公园场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观察动植物及其生活环境,接着通过种豆子和养蚂蚁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动植物生长和生存所需的条件。这种编排符合一年级学生从直观感知到亲身体验的认知规律。在知识体系中,本节课为后续深入学习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等知识奠定基础。通过对动植物生活环境的探究,帮助学生建立起生物与环境相互关联的初步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对待自然的正确态度。【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对常见动植物有一定感性认知,如见过花草树木、蚂蚁小鸟等,有天然兴趣。但观察多零散、无意识,缺乏系统方法与思考能力。认知上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弱,理解生物与环境依存关系较难。学习能力方面,注意力难持久,自主和合作学习能力待提高,不过模仿与动手欲望强。情感态度上,热衷科学探究,却易在困难面前退缩,需教师鼓励引导。【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知道动植物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环境为它们提供生存条件,初步形成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观念。2.科学思维(1)能在教师引导下,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简单比较和分析。(2)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3.探究实践(1)能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观察动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活动。(2)能进行简单的种植和饲养活动,记录观察结果。4.责任态度(1)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常见动植物的生活环境。2.教学难点能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学准备】学生:种好豆子。教师:教学课件、放大镜、小铲子、种植用的花盆、土壤、豆子种子,饲养蚂蚁的瓶子、泥土、食物等材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情境与问题 【PPT:1-4】 导入: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太阳出来暖洋洋,生物生长靠太阳。土壤疏松又肥沃,动物植物当成家。”朗读结束后,邀请学生跟着一起轻声念读,感受儿歌的韵律。随后提问学生:“儿歌里提到了太阳和土壤,那小朋友们想一想,身边的动物和植物跟太阳、土壤有什么关系呢?” 2.引出主题:“同学们真聪明,动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和土壤。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动植物的家。”(板书课题:动植物的家) 学生们有感情地读诗歌。 预设:动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和土壤。 以朗朗上口的儿歌导入,契合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能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自然引出本节课关于动植物与环境关系的主题。探究与发现 【PPT:5-9】 活动:观察动植物和它们的家 1.引导:“我们一起去观察动植物的生活环境。发布任务:在校园或公园观察并记录动植物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比如动植物周围的环境特点,如是否有阳光、土壤的状况、水、空气等。观察后及时地记录在观察表上。 2.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 - 5人。带领学生来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给每组发放观察记录表格和观察工具。强调观察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不要随意采摘植物、不伤害小动物,不要触摸可能存在危险的物品等,同时提醒学生不要随意触摸动植物,土壤深处看不到的可以参照儿歌图。观察结束要洗手。 3.待学生观察完成之后,回到教室,让同学们进行分享,说一说观察的动植物喜欢的环境?教师进行点评与指导。 【PPT:10-13】 活动:种一株植物 1.提问:“植物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呢?我们一起来种豆子吧!” 2.向学生讲解并示范种植步骤,包括松土、浇水、浸种、播种等。讲解过程中强调植物生长与土壤、阳光等环境因素的关系。之后,给每个学生发放种植材料,让学生动手种植。 3.引导:“课前种一株植物的任务你们完成了吗?将你所种植物的名称和步骤与同学交流。 4.请3 - 4名同学上台,分享自己种植植物的过程。在同学分享时,教师鼓励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有疑问或感兴趣的地方可以举手提问。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总结。 5.进一步问:“如果缺少了土壤和阳光,豆子的生长会怎样?”让小组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6.讨论结束后,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指导和总结。 学生用放大镜等工具仔细观察周围的动植物,认真填写观察记录表格。 预设:蚂蚁,喜欢土壤,不喜欢水,不喜欢阳光的环境里;小草喜欢阳光,喜欢土壤,适当的水,充足的空气等 预设:先松土、浇水、浸种、播种等。 各小组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 。 预设:会枯萎。 让学生亲身走进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实际观察,学生能够获得对动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直观认识,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植物种植知识。通过分享种植过程,锻炼表达与倾听能力;教师示范和学生动手,掌握种植步骤并理解生长条件;小组讨论“缺少土壤和阳光对豆子生长的影响”,培养合作、思考及表达能力,最后教师总结,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应用与拓展 【PPT:14-18】 活动:养蚂蚁 1.提问:“你知道蚂蚁喜欢吃什么食物吗?蚂蚁在土壤中是怎样生活的?我们一起来观察蚂蚁喜欢的环境。” 2.拿出准备好的养蚂蚁材料,向学生介绍养蚂蚁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首先,在瓶中装入潮湿的泥土,说明蚂蚁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活;接着,放入海绵和面包渣等食物,并在海绵上滴上适量的水,解释这些是蚂蚁的食物和水分来源;然后,小心地放入蚂蚁,提醒学生要轻拿轻放,不要伤害到蚂蚁;再把黑纸筒套在瓶外,用纱网罩住瓶口,说明这样可以为蚂蚁创造一个黑暗、安全的环境,同时保证空气流通。最后,强调每天要拿掉纸筒观察蚂蚁,但不要过度打扰它们,并且在研究结束后要将蚂蚁放回大自然。 3.活动结束后,教师进一步问:“如果土壤被污染了,蚂蚁的生存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学生积极回答,教师进行指导总结。 4.追问:“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土壤?”学生积极回答,教师进行指导总结。 预设:潮湿的环境里。 预设:土壤污染会让蚂蚁生病; 预设:不乱扔垃圾,随手捡垃圾; 通过饲养蚂蚁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同时,引导学生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认识到人类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总结与评价 【ppt:19、20】 提问:同学们,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请你来说一说。 教师进行指导总结。 2.教师评价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根据小组同学的课堂表现进行小组加星,例如:安静倾听、积极发言、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等。 学生积极举手,踊跃发言。 预设:种豆子、养蚂蚁的方法。 自我评价:学习新课后,学生从“我知道、我会说、我会做”几个维度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通过分享自己的收获,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具体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主要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 科学课堂学习习惯。【板书】7动植物的家7 / 8(共21张PPT)第七节动植物的家第二单元 家园为我太阳出来暖洋洋,生物生长靠太阳。土壤疏松又肥沃,动物植物当成家。儿歌情境与问题阳光、土壤与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情境与问题阳光土壤生物生物生物生物生物生物问题动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和土壤。情境与问题猜想阳光土壤生物生物生物生物生物生物探究与发现任务:在校园或公园观察并记录动植物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观察动植物和它们的家探究与发现将观察结果记录在下表中。生活环境动手带上工具,走进校园或公园去观察吧!不要随便触摸动植物,观察结束要洗手。探究与发现土壤深处看不到的可以参照儿歌图。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与同学交流。√√√√√分享交流探究与发现种豆子松土浇水浸种播种出苗晒太阳开花种一株植物我们小组种植的是……分享交流课前“种一株植物”的任务你们完成了吗?将你所种植物的名称和步骤与同学交流。如果缺少了土壤和阳光,豆子的生长会怎样?探究与发现土壤阳光探究与发现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和空气,同时还需要______和______。通过活动你发现了什么?请你来说一说。阳光土壤结论及时记录,研究结束将蚂蚁放回大自然。应用与拓展你知道蚂蚁喜欢吃什么食物吗?蚂蚁在土壤中是怎样生活的?让我们一起养蚂蚁,观察它的生活吧!养蚂蚁应用与拓展1.在瓶中装入潮湿的泥土。2.放入海绵和面包渣等食物,并在海绵上滴上适量的水。3 .放入蚂蚁。应用与拓展4 .把黑纸筒套在瓶 外,用纱网罩住瓶口。5.每天拿掉纸筒观察蚂蚁。注意:在观察过程中及时记录,研究结束将蚂蚁放回大自然哟!应用与拓展如果土壤被污染了,蚂蚁的生存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无法生存,迁移搬家,甚至是死亡。应用与拓展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土壤?不乱扔垃圾,随手捡垃圾;不践踏草坪;不排废水……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请你来说一说。种豆子、养蚂蚁的方法。12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和空气,同时还需要阳光和土壤。为了动植物的生存,要注重爱护自然、保护环境。3总结与评价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表现程度我知道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和空气,同时还需要阳光和土壤。 ( ) ( ) ( ) 我会说 能准确描述动植物生存的环境条件。说出环境污染对动植物的影响。 ( ) ( ) ( ) 我会做 按步骤种豆子、养蚂蚁,并认真观察记录。 ( ) ( ) ( ) 自我评价总结与评价下节课探索食物与健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7课 动植物的家 教案.docx 第7课 动植物的家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