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认识民法典-课件(共26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 认识民法典-课件(共26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10.1 认识民法典
第十课 走近民法典
目录
mu lu
核心素养目标
01
课堂小结
02
新课讲授
03
课后练习
04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
道德素养: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法治观念: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
健全人格: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
责任意识: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还是胎儿时,虽然没有出生,但是可以继承遗产。
父母对未成年的我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姐姐25 岁了,她和心仪的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10.1认识民法典
生活观察
新课讲解
爸爸在路上救助一位晕倒的叔叔,在给叔叔做心肺复苏时用 力过猛压断了其一根肋骨。叔叔醒来了解情况后,表示不需要爸爸 赔偿,并向爸爸表示感谢。
我家买了新房,爸爸妈妈与开发商签订了购房合同。
爷爷70岁了,他立了遗嘱。
10.1认识民法典
大结合以上材料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民法典是一部什
么样的法律。
民法典涵盖了从出生到死亡、从家庭生活到社会活动的 各个方面,是一部全面保护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法律。
10.1认识民法典
民法典的重要地位
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 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
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
10.1认识民法典
民法典的意义
实施民法典,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利于 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 更加和谐。
10.1认识民法典
[案例一]12岁的小杰,学校午休时,趁思思(化名)起身说话,突起“玩心”,偷偷将其椅子向后拉,致其严重受伤。思思父母与小杰的父母协商未果,将小杰及其父母起诉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根据《民法典》“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一旦造成他人损害的,就由监护人来承担侵权责任”的规定,判决小杰及其父母向思偿思赔偿10万余元。
[案例二]李某到某餐厅吃饭后,将手机遗忘在餐厅。当他返回餐厅寻找时,没有找到。李某通过调取监控确定拾取手机者为张某,便找人劝说协调,张某拒绝归还手机。李某无奈诉至法院。人民法院根据《民法典》中“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的规定,判决张某返还李某手机或照价赔偿。
思考:两则案例中民法典分别是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什么关系?由此说明了什么?
提示:(1)案例一:人身关系;案例二:财产关系。(2)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这意味着,新中国首部民法典已经问世,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将因这部法典的诞生而被深刻改变。民法典的颁布施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性法律保障。
思考:实施民法典有什么意义?
提示:实施民法典,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2.实施民法典的意义
对个人: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对社会: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活动三:法律条文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93条 在具体规定捐助法人的章程及组织机构时,明确规定了“民主管理组织”,直接出现了“民主”的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1043条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出现“自由”一词的条文有8条,其中:
第一百零九条规定,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第一百一十条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其中,婚姻自主权是自由原则在婚姻家庭领域的重要体现,保障个人结婚、离婚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出现“平等”一词的条文有10条,其中:
第四条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第一千一百二十六条规定,继承权男女平等,是宪法男女平等原则在继承法上的具体体现,确保男女在继承方面享有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出现“诚信”一词的条文有5条,其中:
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四百六十六条规定,对合同条款理解有争议时,应依据诚信原则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
第五百条规定,违背诚信原则订立合同造成对方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结合上述法律条文,我们可以看出民法典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内在联系?
活动四:材料分析
阅读民法典的上述法律条文和漫画,民法典确立了哪些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
民法典
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七条 民主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八条 民主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九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第一千零五十五条 夫妻在婚姻家庭中地位平等。
议一议:查阅民法典,找出人民法院作出上述判决的法律依据
案例背景
法院判决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赵某有权要求方某支付因保管公文包而产生的合理费用,
包括报酬、保管费用等。法院最终判决方某向赵某支付一千元酬金。
判决依据
民法典中关于遗失物保管、报酬请求权等相关规定。
方某在某餐厅用餐时,将装有重要文件的公文包遗忘在座位上,被赵某发现
并保管。
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 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 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典 大字版
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七条
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
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 的 必 要 费 用 。
民法典第八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
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不违 反法律,不违背公序良俗。
查阅民法典,找出人民法院作 出上述判决的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
用人单位
W
预防
投诉
处置
民法典
草 案

元素一 元素二 元素三
和谐价值观。民法典强调社会和
谐、家庭和睦,体现了中华传统 文化中“和”的价值观。
公平正义。民法典致力于维护社
会公平正义,反映了中华传统文 化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和崇尚。
诚信原则。民法典将诚信作为民事 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与中华传统 文化中的诚信观念相契合。
●民法典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
03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 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公平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
义务。
诚信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不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损害他人利益。
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
●民法典规定了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
平等原则
自愿原则
●民法典相关链接民法典确立绿色原则
打开民法典
“绿色原则”入法
护航美丽中国 绿色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遵
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原 则 。
绿色原则是民法典的基本原则之一,贯穿于整个民
法典的始终,对各项民事活动都具有指导意义。
我国迎来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 律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 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开篇第九条就规定,民事 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 生态环境。“绿色原则”入法,以法治建设守护 美丽中国。 一起听听政商学界大咖怎么说
含义
民法典的作用
10.1认识民法典
民法典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法典的基本原则
● 课堂总结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从摇篮
到坟墓、从白天到黑夜、从衣食住行到婚丧嫁娶、从学习工作到文体娱
乐,我们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法律的依据和保障。关于民法典,以下
说法正确的是( B )
①民法典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 
②民法典让我们的生活无忧无虑 ③民法典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④民法典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B
课堂练习
2. 民法典强调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
恪守承诺。营利法人从事经营活动应当遵守商业道德,维护交易安全,
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
A. 这些规定有助于构建一个诚信、透明的市场环境,减少欺诈和不正
当竞争行为
B. 这些规定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C. 这些规定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D. 这些规定只针对营利法人
D
3. 村民胡某曾与村委会签订承包本村鱼塘十年的合同。三年后因效益
较好,村委会强行终止合同,胡某不服,于是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村委会强行终止合同违背了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    原则。( C )
A. 绿色 B. 平等 C. 诚信 D. 自愿
C
4. 下列行为符合公序良俗的有( B )
①在旅游区自觉排队 ②经常收拾自己的房间 ③在图书馆不打电话 
④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B
5. (教材改编)阅读下面材料,你的感悟是(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节选)
第七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
恪守承诺。
第九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
环境。
D
①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民法典规定了人们从事民事
活动的基本原则 ③民法典彰显中华传统美德 ④民法典体现法治与德
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