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3 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 课时学习目标 本课时的概念为“DNA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该概念的建构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证据的支持。(1)DNA的双螺旋结构为DNA分子的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2)DNA的复制为半保留方式,是一个酶促合成过程,同时需要能量。(3)减数分裂中的DNA复制是亲代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的基础,保证了前后代遗传信息的连续性。概念1 探究DNA分子的复制过程(阅读教材P64~66,完成填空)[辨正误](1)沃森和克里克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2)将大肠杆菌放入以15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一代,则大肠杆菌的DNA都被同位素15N标记。( )(3)将细菌直接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使不同密度的DNA分离。( )(4)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运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生命科学史情境)梅塞尔森(左)和斯塔尔(右)科学工作者关于DNA复制曾提出过三种假说:半保留复制、全保留复制和弥散复制(如图1)。为研究DNA的复制方式,1958年,梅塞尔森和斯塔尔利用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细菌培养技术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进行了严谨的探究(如图2)。图1图2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梅塞尔森和斯塔尔在进行实验前,针对3种假说的实验结果,进行了预期,请帮助他们补充完成下表:假说 预期结果a b c全保留复制 仅重带 重带+轻带半保留复制 仅重带 弥散复制 仅重带 介于中带与轻带之间图3(2)梅塞尔森和斯塔尔完成实验后,观察到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结果,证明了DNA的复制方式为 复制。(3)如果将第2代(全中)DNA链的氢键断裂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这些DNA单链分布在试管中的什么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繁殖3代后取样,抽取DNA并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位于中带的比例为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例应用】例1 下列科学发现过程中没有使用假说—演绎方法的是( )A.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B.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过程C.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D.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实验证明例2 细菌在15N培养液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然后再移入14N培养液中培养,抽取其子代的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如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第一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⑤B.第二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①C.第三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③D.亲代的DNA应为⑤概念2 DNA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阅读教材P64~68,完成填空)[辨正误](1)细胞内DNA复制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参与。( )(2)在生物体内DNA复制时,即使没有酶的作用,两条链的配对碱基之间的氢键也会断开,使碱基暴露出来。( )(3)DNA复制是以亲代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复制,复制时边解旋边复制。( )(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如果用15N标记DNA分子的两条链,让其在含有14N的环境中复制n次。结合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回答下列问题:(1)复制n次后,DNA分子总数、含有15N的DNA分子数、含14N的DNA分子数和只含14N的DNA分子数分别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复制n次后,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链数、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数、含14N的脱氧核苷酸链数分别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设亲代DNA分子中含有腺嘌呤脱氧核苷酸m个,则:①经过n次复制,共需要消耗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多少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第n次复制时,需要消耗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多少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例应用】例3 高等动物细胞核中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DNA聚合酶,使DNA分子两条单链恢复双螺旋结构B.乙和丙同为解旋酶,可使碱基对间的氢键断裂C.乙向左移动,与丙的移动方向相反D.丙所处的位置是新形成子链的5′端DNA复制的细节梳理例4 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由5 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20%,将其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DNA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1.3×104个B.复制过程需要2.1×104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1∶7D.子代DNA分子中含32P与只含31P的分子数之比为1∶4DNA复制的计算规律课时3 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概念1自主建构同位素示踪技术 大肠杆菌 下 双链 上 中 半保留辨正误(1)× 提示:克里克和沃森提出了DNA复制模式的假说,美国生物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塔尔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证明了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2)√(3)× 提示:不能直接进行,需要提取DNA后才可以进行,一般都是需要“破碎”后提取。(4)√合作探究(1)提示:重带+轻带 仅中带 中带+轻带 仅中带(2)提示:半保留(3)提示:重带和轻带。(4)提示:1/4。典例应用例1 C例2 A [亲代DNA为15N-15N,经第一次复制所形成的子代DNA应均为15N-14N,应如图②所示,A错误。]概念2自主建构亲代DNA 解旋酶 脱氧核苷酸 DNA聚合酶 碱基互补配对 连续辨正误(1)√(2)× 提示:在生物体内DNA复制时,必须要有解旋酶才会使两条链的配对碱基之间的氢键断开。(3)× 提示: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同时开始复制。合作探究(1)提示:2n个、2个、2n个、(2n-2)个。(2)提示:2n+1条、2条、(2n+1-2)条。(3)①提示:m·(2n-1)个。②提示:m·2n-1个。典例应用例3 C [甲是解旋酶,使DNA分子两条单链的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打开成为单链结构,A错误;乙和丙同为DNA聚合酶,催化子链的延伸过程,使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B错误;DNA复制时,子链延伸的方向是由5′→3′,据此可看出乙向左移动,与丙的移动方向相反,C正确;根据子链延伸方向可知,丙所处的位置是新形成子链的3′端,D错误。]例4 D [根据题意分析,该DNA分子有5 000个碱基对,其中A占20%,则A=T=5 000×2×20%=2 000(个),G=C=5 000-2 000=3 000(个),所以该DNA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2 000×2+3 000×3=1.3×104(个),A正确;复制3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23-1)×3 000=2.1×104(个),B正确;DNA经过3次复制后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2∶(23×2-2)=1∶7,C正确;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与只含31P的分子数之比=2∶(23-2)=1∶3,D错误。](共30张PPT)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课时3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课时学习目标本课时的概念为“DNA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该概念的建构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证据的支持。(1)DNA的双螺旋结构为DNA分子的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2)DNA的复制为半保留方式,是一个酶促合成过程,同时需要能量。(3)减数分裂中的DNA复制是亲代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的基础,保证了前后代遗传信息的连续性。目录 CONTENTS1.探究DNA分子的复制过程2. DNA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自主建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课时概念图自主建构同位素示踪技术(阅读教材P64~66,完成填空)大肠杆菌下双链上中半保留●第一代只出现了一条居中的DNA条带,这个结果排除了哪种复制方式?提示:全保留复制。 ×[辨正误](1)沃森和克里克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提示:克里克和沃森提出了DNA复制模式的假说,美国生物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塔尔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证明了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2)将大肠杆菌放入以15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一代,则大肠杆菌的DNA都被同位素15N标记。( )(3)将细菌直接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使不同密度的DNA分离。( )提示:不能直接进行,需要提取DNA后才可以进行,一般都是需要“破碎”后提取。(4)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运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生命科学史情境)科学工作者关于DNA复制曾提出过三种假说:半保留复制、全保留复制和弥散复制(如图1)。为研究DNA的复制方式,1958年,梅塞尔森和斯塔尔利用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细菌培养技术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进行了严谨的探究(如图2)。梅塞尔森(左)和斯塔尔(右)图1 图2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梅塞尔森和斯塔尔在进行实验前,针对3种假说的实验结果,进行了预期,请帮助他们补充完成下表:假说 预期结果 a b c全保留复制 仅重带 重带+轻带半保留复制 仅重带 弥散复制 仅重带 介于中带与轻带之间提示:重带+轻带 仅中带 中带+轻带 仅中带(2)梅塞尔森和斯塔尔完成实验后,观察到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结果,证明了DNA的复制方式为 复制。图3提示:半保留(3)如果将第2代(全中)DNA链的氢键断裂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这些DNA单链分布在试管中的什么位置?提示:重带和轻带。(4)若繁殖3代后取样,抽取DNA并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位于中带的比例为多少?提示:1/4。C【典例应用】例1 下列科学发现过程中没有使用假说—演绎方法的是( )A.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B.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过程C.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D.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实验证明A例2 细菌在15N培养液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然后再移入14N培养液中培养,抽取其子代的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如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第一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⑤ B.第二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①C.第三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③ D.亲代的DNA应为⑤解析:亲代DNA为15N-15N,经第一次复制所形成的子代DNA应均为15N-14N,应如图②所示,A错误。A.第一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⑤B.第二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①C.第三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③D.亲代的DNA应为⑤(阅读教材P64~68,完成填空)亲代DNA解旋酶脱氧核苷酸DNA聚合酶碱基互补配对连续√[辨正误](1)细胞内DNA复制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参与。( )(2)在生物体内DNA复制时,即使没有酶的作用,两条链的配对碱基之间的氢键也会断开,使碱基暴露出来。( )提示:在生物体内DNA复制时,必须要有解旋酶才会使两条链的配对碱基之间的氢键断开。(3)DNA复制是以亲代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复制,复制时边解旋边复制。( )提示: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同时开始复制。××(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如果用15N标记DNA分子的两条链,让其在含有14N的环境中复制n次。结合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回答下列问题:(1)复制n次后,DNA分子总数、含有15N的DNA分子数、含14N的DNA分子数和只含14N的DNA分子数分别是多少?提示:2n个、2个、2n个、(2n-2)个。(2)复制n次后,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链数、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数、含14N的脱氧核苷酸链数分别是多少?提示:2n+1条、2条、(2n+1-2)条。(3)设亲代DNA分子中含有腺嘌呤脱氧核苷酸m个,则:①经过n次复制,共需要消耗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多少个?提示:m·(2n-1)个。②在第n次复制时,需要消耗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多少个?提示:m·2n-1个。●(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右图是真核生物DNA复制的示意图,据图分析:(1)图中有几个DNA的复制起点?它们开始的时间相同吗?提示:有3个复制起点。各个起点开始的时间不同(最右边最早)。(2)每个复制起点的延伸方向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提示:双向的。(3)DNA分子的复制是非常精确的,其原因有哪些?提示: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C【典例应用】例3 高等动物细胞核中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DNA聚合酶,使DNA分子两条单链恢复双螺旋结构B.乙和丙同为解旋酶,可使碱基对间的氢键断裂C.乙向左移动,与丙的移动方向相反D.丙所处的位置是新形成子链的5′端解析:甲是解旋酶,使DNA分子两条单链的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打开成为单链结构,A错误;乙和丙同为DNA聚合酶,催化子链的延伸过程,使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B错误;DNA复制时,子链延伸的方向是由5′→3′,据此可看出乙向左移动,与丙的移动方向相反,C正确;根据子链延伸方向可知,丙所处的位置是新形成子链的3′端,D错误。A.甲是DNA聚合酶,使DNA分子两条单链恢复双螺旋结构B.乙和丙同为解旋酶,可使碱基对间的氢键断裂C.乙向左移动,与丙的移动方向相反D.丙所处的位置是新形成子链的5′端DNA复制的细节梳理D例4 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由5 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20%,将其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DNA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1.3×104个B.复制过程需要2.1×104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1∶7D.子代DNA分子中含32P与只含31P的分子数之比为1∶4解析:根据题意分析,该DNA分子有5 000个碱基对,其中A占20%,则A=T=5 000×2×20%=2 000(个),G=C=5 000-2 000=3 000(个),所以该DNA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2 000×2+3 000×3=1.3×104(个),A正确;复制3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23-1)×3 000=2.1×104(个),B正确;DNA经过3次复制后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2∶(23×2-2)=1∶7,C正确;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与只含31P的分子数之比=2∶(23-2)=1∶3,D错误。DNA复制的计算规律课时精练11 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时间:30分钟分值:50分)选择题:第1~14题,每小题2.5分,共35分。答案P188【对点强化】题型1 探究DNA分子的复制过程1.科学家证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过程中涉及的技术手段与方法有( )①微生物培养技术 ②元素示踪技术 ③差速离心技术 ④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⑤碱性染料染色技术①②③ ①②④②③⑤ ①②⑤2.(2024·杭嘉湖金高一联考)将某细菌(其氮均为14N),将其转入以15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培养。取完成两次分裂细菌,分离出其DNA进行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离心后的条带分布于离心管的( )上部和中部 中部和下部下部 上部和下部3.将在含15NH4Cl的培养液中培养若干代的某真核细胞转移到含14NH4Cl的培养液中培养,让细胞连续进行有丝分裂,并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亲代细胞经离心后,DNA位于试管的下层细胞经一次分裂和离心后,DNA位于试管的中层细胞经两次分裂和离心后,DNA位于试管的上层该实验可以证明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2024·义乌学考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4~5题。关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曾有三种假说: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和弥散复制。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密度梯度离心、DNA紫外光吸收光谱等方法对此进行研究,实验基本操作及结果如下:注:大肠杆菌约20分钟繁殖一代;紫外光吸收光谱的峰值位置即为离心管中DNA的主要分布位置,峰值越大,表明该位置的DNA数量越多;在培养到6、13、20分钟时,分别取样,提取大肠杆菌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测定紫外光吸收光谱,结果如图2中的b、c、d所示。4.下列关于实验过程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培养液中的氮元素主要是用于合成四种脱氧核苷酸实验过程中需要提取亲代DNA分子,用于对照实验过程中密度梯度离心的速度不会影响实验结果本实验不可以通过测定放射性强度来最终确定DNA的复制方式5.本实验延长至40分钟,预期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若为全保留复制,则峰值个数为2,一个峰值出现在P点位置,另一个出现在Q点位置若为半保留复制,则峰值个数为2,一个峰值出现在Q点位置,另一个出现在Q点上方位置若为弥散复制,则峰值多个,均出现在Q点位置上方若将实验产物加热至100 ℃后再离心,无论是哪种复制方式,每个峰值均等大题型2 DNA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6.(2024·丰台区高一期中)一条DNA单链的序列是5′-GATCCTA-3′,其互补链的序列是( )5′-CTAGGAT-3′ 5′-GATCCTA-3′5′-TAGGATC-3′ 5′-CTTAGAC-3′7.下列有关DNA复制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顺序是( )①配对碱基之间氢键断裂 ②配对碱基之间氢键形成 ③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④以每一条母链为模板,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⑤每条子链与其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①③④②⑤ ③①⑤④②①④②⑤③ ③①④②⑤8.下图为某真核细胞中DNA复制过程模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酶①和酶②均作用于氢键该过程的模板链是a、d链该过程中的c、d链结构相同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9.下图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图中DNA分子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图中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真核生物的这种复制方式提高了复制效率10.(2024·西城区高一期末)如图为DNA分子半不连续复制模型,DNA复制形成子链时,一条子链连续复制,另一条子链先形成短链片段(虚线所示),再将短链片段连接成新的子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配对碱基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短链片段间通过氢键连接成子链该模型说明DNA从多个起点复制题型3 DNA复制的相关计算11.1个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后,裂解释放出200个子代噬菌体,则其中具有放射性元素的噬菌体约占总数的( )1% 5%20% 50%12.含有100个碱基对的一个DNA分子片段,其中一条链的A+T占40%,它的互补链中G与T分别占22%和18%,如果连续复制2次,则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数量为( )240个 180个114个 90个13.如图为某DNA分子部分片段平面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NA复制时是边解旋边复制该DNA分子(A+T)/(G+C)的比值可体现其特异性该DNA片段复制3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28个将该DNA放在氮源只为15N的培养液中复制3代,子代含15N的DNA单链占全部DNA单链的7/8【综合提升】14.(2024·舟山期末检测)某DNA分子含2 0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占30%,若双链均被15N标记其相对分子质量为a,双链均被14N标记其相对分子质量为b。一个双链均被15N标记的DNA分子置于只含14N的环境中复制3次,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图甲结果;如果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得到图乙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甲中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7b)/8复制3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5 600个乙中上层与下层的碱基数之比为8∶1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15.(15分)(2024·慈溪高一期末)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链球菌会释放出“转化因子(DNA片段)”,当“转化因子”遇到处于感受态(易吸收外源DNA的状态)的R型肺炎链球菌时,会与菌体表面的特定位点结合并被切去一条链,另一条链进入菌体与R型菌DNA的同源区段配对,并使相应单链片段被切除,形成一个杂种DNA区段,这样的细菌经增殖就会出现S型菌。(1)(4分)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DNA独特的________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____________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准确地进行。DNA分子彻底水解可以得到小分子包括含氮碱基、________和________。(2)(5分)若用15N标记“转化因子”,单独复制该杂种DNA区段,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复制三次后,含15N的DNA区段在所有子代DNA区段中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若采用S型菌来作为受体菌,R型菌的DNA片段却很难进入S型菌,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分)下图是S型菌的一段DNA序列,请写出β链的碱基序列,5′-________-3′。肺炎链球菌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的________(填写场所);在DNA复制时,④处化学键的断裂需要________________(填写酶的名称)。课时精练11 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1.B2.B [已知某细菌(其氮均为14N),将其转入以15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培养,两次分裂后,分离出细菌共有四个,根据半保留复制的原理,其中两个DNA含15N-14N,位于离心管中部,两个DNA含15N-15N,位于离心管下部,因此离心后的条带分布于离心管的中部和下部,且条带宽度相同,B正确。]3.C [细胞经过两次分裂,DNA复制了两次,因为DNA的半保留复制,一半DNA只有14N标记,一半DNA一条链为14N标记,另一条链为15N标记,离心后,一半DNA位于试管的中层,另一半DNA位于上层,C错误。]4.C [NH4Cl培养液中的氮元素主要是用于合成四种脱氧核苷酸,A正确;实验过程中需要提取亲代DNA分子,用于与子代DNA对照,B正确;实验过程中密度梯度离心的速度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要控制适宜的离心速度,C错误;15N是稳定性同位素,无放射性,D正确。]5.B [大肠杆菌约20分钟繁殖一代,本实验延长至40分钟,则复制了两代,若DNA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则40分钟后(DNA复制两代)会出现15N-15N-DNA和14N-14N-DNA两种DNA分子,显示出的紫外光吸收光谱即为2个峰值,一个15N-15N-DNA峰值出现在P点的位置,另一个14N-14N-DNA峰值出现在Q点(15N-14N-DNA)上方,A错误;若为半保留复制,则40分钟后(DNA复制两代)会出现15N-14N-DNA和14N-14N-DNA两种数量相等的DNA分子,出现峰值个数为2,一个峰值出现在Q点位置,另一个出现在Q点上方位置,B正确;若为弥散复制,则峰值只有1个,出现在Q点位置之上,C错误;若将实验产物加热至100 ℃后再离心,则得到DNA单链,全保留和半保留每个峰值均等大,但与弥散复制峰值不同,D错误。]6.C 7.D8.D [图中酶①是解旋酶,酶②是DNA聚合酶,前者作用于氢键,后者作用于磷酸二酯键,A错误;该过程中a、b链为模板链,c、d链分别是以a、b链为模板合成的子链,其中a、d链结构相同,b、c链结构相同,B、C错误。]9.A [从图中能看出有多个复制起点,但并不是同时开始,A错误;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等酶的参与,C正确;真核生物的DNA分子具有多个复制起点,这种复制的方式加速了复制过程,提高了复制效率,D正确。]10.A [配对碱基之间通过氢键连接,B错误;短链片段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成子链,C错误;该模型说明DNA复制是半不连续复制的,不能说明DNA是从多个起点复制,D错误。]11.A [最初带有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的两条链只参与形成两个DNA分子,所以200个子代噬菌体中,只有2个噬菌体带有32P标记,198个噬菌体未带有32P标记,具有放射性元素的噬菌体约占总数的2/200=1%,A正确。]12.B [一条链的A+T占40%,则它的互补链中A+T也占40%,双链中A+T也占40%。双链中G+C占60%,G=C,则DNA中C占30%,所以含有100个碱基对的一个DNA中C=60(个)。连续复制2次,则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数量为(22-1)×60=180(个)。]13.D [DNA复制时是边解旋边复制,且为半保留复制,A正确;不同DNA分子中(A+T)/(G+C)的比值不同,体现了DNA分子的特异性,B正确;据图可知,该DNA分子片段含有4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其复制3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为(23-1)×4=28(个),C正确;把此DNA放在含15N培养液中复制3代,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可知,子代中含15N的DNA单链占全部单链的比例为(23×2-1)÷(23×2)=15/16,D错误。]14.C [由于1个只含有15N的DNA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a,则每条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2;1个只含有14N的DNA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b,则每条链相对分子质量为b/2;一个双链均被15N标记的DNA分子置于只含14N的环境中复制3次,得到子三代共8个DNA分子,这8个DNA分子共16条链。只有2条是含有15N的,14条是含有14N的,因此总相对分子质量a/2×2+b/2×14=a+7b,所以每个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7b)/8,A正确;DNA分子含2 000个碱基对(4 000个碱基),其中胞嘧啶占30%,C=G,A=T,故腺嘌呤(A)占20%,即800个。复制三次需要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等于(23-1)×800=5 600(个),B正确;由于DNA分子复制了3次,产生了8个DNA分子,含16条脱氧核苷酸链,其中含14N标记的有14条链,含有15N的单链只有两条,所以乙中上层与下层的碱基数之比为14∶2=7∶1,C错误;复制三次的离心的结果如甲所示,只有轻带和中带,而没有重带,可以证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D正确。]15.(1)双螺旋 碱基互补配对 脱氧核糖 磷酸基团 (2)1/8 S型菌不容易处于感受态(3)CGT 拟核 解旋酶解析 (1)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准确地进行。(2)由题意可知,“转化因子(DNA片段)”会被切去一条链后,另一条链进入菌体与R型菌DNA的同源区段配对,并使相应单链片段被切除,形成一个杂种DNA区段,这样的细菌经增殖就会出现S型菌,所以该DNA分子只有一条链被15N标记,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复制三次后,含有8个DNA分子,其中只有一个DNA分子含有标记,因此含15N的DNA区段在所有子代DNA区段中所占比例为。由题意可知,当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链球菌释放的“转化因子(DNA片段)”遇到处于感受态(易吸收外源DNA的状态)的R型肺炎链球菌时才会发生R型菌转化为S型菌,所以若采用S型菌来作为受体菌,R型菌的DNA片段却很难进入S型菌,推测可能的原因是S型菌不容易处于感受态。(3)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β链的碱基序列为5′-CGT-3′。肺炎链球菌是原核生物,其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的拟核中。在DNA复制时,④是氢键,断裂需要解旋酶。(共25张PPT)课时精练11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时间:30分钟 分值:50分)B题型1 探究DNA分子的复制过程1.科学家证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过程中涉及的技术手段与方法有( )①微生物培养技术 ②元素示踪技术 ③差速离心技术 ④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⑤碱性染料染色技术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⑤ D.①②⑤2.(2024·杭嘉湖金高一联考)将某细菌(其氮均为14N),将其转入以15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培养。取完成两次分裂细菌,分离出其DNA进行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离心后的条带分布于离心管的( )A.上部和中部 B.中部和下部 C.下部 D.上部和下部解析:已知某细菌(其氮均为14N),将其转入以15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培养,两次分裂后,分离出细菌共有四个,根据半保留复制的原理,其中两个DNA含15N-14N,位于离心管中部,两个DNA含15N-15N,位于离心管下部,因此离心后的条带分布于离心管的中部和下部,且条带宽度相同,B正确。B3.将在含15NH4Cl的培养液中培养若干代的某真核细胞转移到含14NH4Cl的培养液中培养,让细胞连续进行有丝分裂,并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亲代细胞经离心后,DNA位于试管的下层B.细胞经一次分裂和离心后,DNA位于试管的中层C.细胞经两次分裂和离心后,DNA位于试管的上层D.该实验可以证明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解析:细胞经过两次分裂,DNA复制了两次,因为DNA的半保留复制,一半DNA只有14N标记,一半DNA一条链为14N标记,另一条链为15N标记,离心后,一半DNA位于试管的中层,另一半DNA位于上层,C错误。C(2024·义乌学考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4~5题。关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曾有三种假说: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和弥散复制。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密度梯度离心、DNA紫外光吸收光谱等方法对此进行研究,实验基本操作及结果如下:注:大肠杆菌约20分钟繁殖一代;紫外光吸收光谱的峰值位置即为离心管中DNA的主要分布位置,峰值越大,表明该位置的DNA数量越多;在培养到6、13、20分钟时,分别取样,提取大肠杆菌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测定紫外光吸收光谱,结果如图2中的b、c、d所示。C4.下列关于实验过程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液中的氮元素主要是用于合成四种脱氧核苷酸B.实验过程中需要提取亲代DNA分子,用于对照C.实验过程中密度梯度离心的速度不会影响实验结果D.本实验不可以通过测定放射性强度来最终确定DNA的复制方式C解析:NH4Cl培养液中的氮元素主要是用于合成四种脱氧核苷酸,A正确;实验过程中需要提取亲代DNA分子,用于与子代DNA对照,B正确;实验过程中密度梯度离心的速度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要控制适宜的离心速度,C错误;15N是稳定性同位素,无放射性,D正确。A.培养液中的氮元素主要是用于合成四种脱氧核苷酸B.实验过程中需要提取亲代DNA分子,用于对照C.实验过程中密度梯度离心的速度不会影响实验结果D.本实验不可以通过测定放射性强度来最终确定DNA的复制方式B5.本实验延长至40分钟,预期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A.若为全保留复制,则峰值个数为2,一个峰值出现在P点位置,另一个出现在Q点位置B.若为半保留复制,则峰值个数为2,一个峰值出现在Q点位置,另一个出现在Q点上方位置C.若为弥散复制,则峰值多个,均出现在Q点位置上方D.若将实验产物加热至100 ℃后再离心,无论是哪种复制方式,每个峰值均等大解析:大肠杆菌约20分钟繁殖一代,本实验延长至40分钟,则复制了两代,若DNA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则40分钟后(DNA复制两代)会出现15N-15N-DNA和14N-14N-DNA两种DNA分子,显示出的紫外光吸收光谱即为2个峰值,一个15N-15N-DNA峰值出现在P点的位置,另一个14N-14N-DNA峰值出现在Q点(15N-14N-DNA)上方,A错误;若为半保留复制,则40分钟后(DNA复制两代)会出现15N-14N-DNA和14N-14N-DNA两种数量相等的DNA分子,出现峰值个数为2,一个峰值出现在Q点位置,另一个出现在Q点上方位置,B正确;若为弥散复制,则峰值只有1个,出现在Q点位置之上,C错误;若将实验产物加热至100 ℃后再离心,则得到DNA单链,全保留和半保留每个峰值均等大,但与弥散复制峰值不同,D错误。题型2 DNA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6.(2024·丰台区高一期中)一条DNA单链的序列是5′-GATCCTA-3′,其互补链的序列是( )A.5′-CTAGGAT-3′ B.5′-GATCCTA-3′C.5′-TAGGATC-3′ D.5′-CTTAGAC-3′C7.下列有关DNA复制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顺序是( )①配对碱基之间氢键断裂 ②配对碱基之间氢键形成 ③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 ④以每一条母链为模板,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⑤每条子链与其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A.①③④②⑤ B.③①⑤④②C.①④②⑤③ D.③①④②⑤D8.右图为某真核细胞中DNA复制过程模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酶①和酶②均作用于氢键B.该过程的模板链是a、d链C.该过程中的c、d链结构相同D.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解析:图中酶①是解旋酶,酶②是DNA聚合酶,前者作用于氢键,后者作用于磷酸二酯键,A错误;该过程中a、b链为模板链,c、d链分别是以a、b链为模板合成的子链,其中a、d链结构相同,b、c链结构相同,B、C错误。D9.右图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图中DNA分子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B.图中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C.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D.真核生物的这种复制方式提高了复制效率解析:从图中能看出有多个复制起点,但并不是同时开始,A错误;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等酶的参与,C正确;真核生物的DNA分子具有多个复制起点,这种复制的方式加速了复制过程,提高了复制效率,D正确。10.(2024·西城区高一期末)下图为DNA分子半不连续复制模型,DNA复制形成子链时,一条子链连续复制,另一条子链先形成短链片段(虚线所示),再将短链片段连接成新的子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A.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B.配对碱基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C.短链片段间通过氢键连接成子链D.该模型说明DNA从多个起点复制解析:配对碱基之间通过氢键连接,B错误;短链片段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成子链,C错误;该模型说明DNA复制是半不连续复制的,不能说明DNA是从多个起点复制,D错误。题型3 DNA复制的相关计算11.1个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后,裂解释放出200个子代噬菌体,则其中具有放射性元素的噬菌体约占总数的( )A.1% B.5%C.20% D.50%解析:最初带有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的两条链只参与形成两个DNA分子,所以200个子代噬菌体中,只有2个噬菌体带有32P标记,198个噬菌体未带有32P标记,具有放射性元素的噬菌体约占总数的2/200=1%,A正确。A12.含有100个碱基对的一个DNA分子片段,其中一条链的A+T占40%,它的互补链中G与T分别占22%和18%,如果连续复制2次,则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数量为( )A.240个 B.180个 C.114个 D.90个解析:一条链的A+T占40%,则它的互补链中A+T也占40%,双链中A+T也占40%。双链中G+C占60%,G=C,则DNA中C占30%,所以含有100个碱基对的一个DNA中C=60(个)。连续复制2次,则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数量为(22-1)×60=180(个)。B13.如图为某DNA分子部分片段平面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A.DNA复制时是边解旋边复制B.该DNA分子(A+T)/(G+C)的比值可体现其特异性C.该DNA片段复制3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28个D.将该DNA放在氮源只为15N的培养液中复制3代,子代含15N的DNA单链占全部DNA单链的7/8解析:DNA复制时是边解旋边复制,且为半保留复制,A正确;不同DNA分子中(A+T)/(G+C)的比值不同,体现了DNA分子的特异性,B正确;据图可知,该DNA分子片段含有4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其复制3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为(23-1)×4=28(个),C正确;把此DNA放在含15N培养液中复制3代,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可知,子代中含15N的DNA单链占全部单链的比例为(23×2-1)÷(23×2)=15/16,D错误。A.DNA复制时是边解旋边复制B.该DNA分子(A+T)/(G+C)的比值可体现其特异性C.该DNA片段复制3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28个D.将该DNA放在氮源只为15N的培养液中复制3代,子代含15N的DNA单链占全部DNA单链的7/814.(2024·舟山期末检测)某DNA分子含2 0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占30%,若双链均被15N标记其相对分子质量为a,双链均被14N标记其相对分子质量为b。一个双链均被15N标记的DNA分子置于只含14N的环境中复制3次,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图甲结果;如果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得到图乙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A.甲中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7b)/8B.复制3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5 600个C.乙中上层与下层的碱基数之比为8∶1D.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解析:由于1个只含有15N的DNA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a,则每条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2;1个只含有14N的DNA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b,则每条链相对分子质量为b/2;一个双链均被15N标记的DNA分子置于只含14N的环境中复制3次,得到子三代共8个DNA分子,这8个DNA分子共16条链。只有2条是含有15N的,14条是含有14N的,因此总相对分子质量a/2×2+b/2×14=a+7b,所以每个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7b)/8,A正确;DNA分子含2 000个碱基对(4 000个碱基),其中胞嘧啶占30%,C=G,A=T,故腺嘌呤(A)占20%,即800个。复制三次需要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等于(23-1)×800=5 600(个),B正确;由于DNA分子复制了3次,产生了8个DNA分子,含16条脱氧核苷酸链,其中含14N标记的有14条链,含有15N的单链只有两条,所以乙中上层与下层的碱基数之比为14∶2=7∶1,C错误;复制三次的离心的结果如甲所示,只有轻带和中带,而没有重带,可以证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D正确。15.(2024·慈溪高一期末)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链球菌会释放出“转化因子(DNA片段)”,当“转化因子”遇到处于感受态(易吸收外源DNA的状态)的R型肺炎链球菌时,会与菌体表面的特定位点结合并被切去一条链,另一条链进入菌体与R型菌DNA的同源区段配对,并使相应单链片段被切除,形成一个杂种DNA区段,这样的细菌经增殖就会出现S型菌。(1)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DNA独特的 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 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准确地进行。DNA分子彻底水解可以得到小分子包括含氮碱基、 和 。双螺旋碱基互补配对脱氧核糖磷酸基团(2)若用15N标记“转化因子”,单独复制该杂种DNA区段,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复制三次后,含15N的DNA区段在所有子代DNA区段中所占比例为 ,若采用S型菌来作为受体菌,R型菌的DNA片段却很难进入S型菌,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右图是S型菌的一段DNA序列,请写出β链的碱基序列,5′- -3′。肺炎链球菌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的 (填写场所);在DNA复制时,④处化学键的断裂需要 (填写酶的名称)。1/8S型菌不容易处于感受态CGT拟核解旋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课时3 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docx 课时3 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pptx 课时精练11 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docx 课时精练11 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