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检测卷(一)(课件 练习,共2份) 浙科版(2019)必修2 遗传与进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模块检测卷(一)(课件 练习,共2份) 浙科版(2019)必修2 遗传与进化

资源简介

模块检测卷(一)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9小题,每小题2分,共3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不选、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2024·杭州二中高一期中)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盘羊的黑毛和白毛
人的眼睛大和眼角上翘
桃树的红花和绿叶
豌豆的高茎和水稻的矮茎
2.(2024·湖州高一期末)“替诺福韦”能与艾滋病病毒逆转录酶结合并抑制其功能。下列过程可直接被“替诺福韦”阻断的是(  )
复制 转录
翻译 逆转录
3.(2024·精诚联盟高一联考)以下细胞中一定有Y染色体的细胞是(  )
人的精原细胞 人的次级精母细胞
公鸡的精原细胞 蚕的精细胞
(2024·A9协作体高一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第4~5小题。
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化学组成中60%是蛋白质,40%是DNA。下图表示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
4.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要获得32P标记的噬菌体可用含32P的培养液直接培养
可用3H代替32P标记DNA
步骤②的目的是使噬菌体与细菌充分混合
为达到预期实验效果,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的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
5.下列对噬菌体、大肠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两者的组成成分中都有DNA和蛋白质
两者都有核糖体
两者都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
噬菌体增殖由大肠杆菌提供模板DNA、脱氧核苷酸和能量
6.如图为某学校学生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材料用具,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雌1、雄1容器中的黑球和白球可表示F1的基因型
若在雄1中放入黑球和白球各10个,也可以模拟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分别从雄1、雌1中各取出一个球组合在一起,可模拟F1雌雄个体产生配子的受精作用
若雄1中的黑球代表Y染色体,白球代表X染色体,每次从雄1中取出一个小球,可以模拟人类的性别决定过程
7.某单子叶植物的花色由M/m和N/n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存在显性基因时表现为黄花,否则为白花。下列方案及结果能证明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
MmNn与mmnn杂交,F1表型比为1∶1
mmNn与Mmnn杂交,F1表型比为1∶3
MmNn个体自交,F1表型比为15∶1
MmNn个体自交,F1表型比为1∶3
8.(2024·A9协作体高一联考)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繁殖的单位是个体
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将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不断进化
9.性反转综合征是由性腺分化异常导致的一类疾病,表现为性染色体与性腺不符、生殖器官发育异常。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是人类雄性的性别决定基因。一对夫妇色觉、染色体数目均正常,生了一个性染色体是XY且色盲的女儿。下列对病因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缺失
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突变
X染色体上的色盲基因来自她的母亲
Y染色体上组蛋白的乙酰化抑制了SRY基因表达
10.玉米是雌雄异花同株植物,其雄花生于茎顶,雌花生于叶腋。花粉成熟后飘落到雌蕊柱头完成授粉。已知玉米的黄粒和白粒是一对相对性状,田间玉米的黄粒和白粒普遍存在。为了确定黄粒和白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
从田间玉米中选择多株黄粒植株自交,统计子代的性状及其比例
从田间玉米中选择多株白粒植株自交,统计子代的性状及其比例
从田间玉米中选择多株黄粒植株与多株白粒植株杂交,子代中占多数的类型为显性性状
在田间玉米中抽样统计黄粒和白粒的比例,占多数的类型为显性性状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第11~12题。
材料一 蜜蜂受精卵(2n=32)发育成的幼虫若持续食用蜂王浆则发育为蜂王,否则发育为工蜂,工蜂都是丧失繁殖能力的雌蜂。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雄蜂。
材料二 蜜蜂体内DNMT3基因表达DNA甲基转移酶,该酶能使某些基因上游转录调控区及其附近的“CpG岛”甲基化从而影响基因表达。但胞嘧啶甲基化不影响DNA的复制过程。研究发现,蜂王的基因组甲基化程度低于工蜂。
11.下列关于蜂群中蜂王、工蜂和雄蜂的分析,错误的是(  )
蜜蜂的性别由染色体数目决定
工蜂的出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雄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
若蜂王基因型为Aabb,则该蜂群中新发育成的雄蜂基因型可能有Ab和ab两种
12.据材料可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CpG岛”甲基化后阻止了RNA聚合酶的识别与结合
DNA的甲基化修饰将导致表达的蛋白质结构改变
DNA复制时,5-甲基胞嘧啶仍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推测蜂王浆的作用可能是抑制DNA甲基转移酶发挥作用
13.(2024·绍兴高一期末)如图为患血友病的某家族系谱图,已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  )
1号 2号
3号 4号
14.(2024·精诚联盟高一联考)硒代半胱氨酸(Sec)的分子式为C3H7NO2Se,参与硒蛋白合成。控制硒蛋白合成的mRNA中存在一个呈折叠环状的硒代半胱氨酸引导插入序列(S序列),该序列对Sec参与多肽链的合成至关重要。下图表示真核细胞硒蛋白的翻译机制,已知AUG(起始密码子)—甲硫氨酸,UAA、UAG—终止密码子,UGA在正常情况下是终止密码子,在特殊情况下可编码Sec。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Sec的R基团为—CH2SeH,携带Sec的tRNA上含有密码子
在特殊情况下,真核细胞可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为62种
核糖体在硒蛋白mRNA上的移动方向为5′→3′
该mRNA中碱基数量与其指导合成的肽链中氨基酸数量的比值大于3
15.(2024·嘉兴高一期末)膀胱癌发病率居我国泌尿生殖系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位,研究数据显示,男性膀胱癌发病率为女性的3~4倍。目前较为明确的两大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环境因素主要是香烟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和芳香胺类化学物质,30%~50%的膀胱癌由吸烟引起。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香烟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和芳香胺类化学物质是引起膀胱癌的化学致癌因子
吸烟引起细胞癌变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临床上治疗癌症常用化学药物抑制癌细胞中DNA的复制,使其停留在分裂期
癌症晚期患者难以被治愈的原因是患者体内的癌细胞已经分散和转移
16.(2024·金华十校高一联考)如图表示大肠杆菌的质粒DNA复制过程,其中复制叉是DNA复制时在DNA链上形成的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复制时,RNA聚合酶对模板具有依赖性
大肠杆菌质粒中复制叉的形成需要解旋酶的参与
大肠杆菌质粒DNA的复制具有双向复制的特点
两条子链DNA都按照其5′→3′的方向进行延伸
17.(2024·精诚联盟高一联考)下图是厚轴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显微照片。其中①~④为正常分裂图像,⑤中姐妹染色单体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染色体桥”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细胞减数分裂的排序是③→④→①→②
图①、③和④的细胞中均含姐妹染色单体
图④细胞通过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发生基因重组
图⑤中“染色体桥”随机断裂将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18.(2024·湖州高一期末)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系统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后来的科学家在此基础上概括并提出了更完整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理论的阐述合理的是(  )
鲸和鲨鱼的鳍是它们有共同祖先的比较解剖学证据
可遗传的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导致生物发生进化
进化一旦发生,生物越来越高等,越来越复杂
发生进化时,物种的基因库将发生定向变化
19.果蝇的有眼与无眼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正常毛与短毛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一群有眼正常毛雌蝇与一群无眼正常毛雄蝇交配,F1的表型及比例如下表。不考虑突变、交叉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项目 有眼 正常毛 有眼 短毛 无眼 正常毛 无眼 短毛
F1雄蝇 3 3 1 1
F1雌蝇 6 0 2 0
果蝇的有眼与无眼、正常毛与短毛的遗传分别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亲代有眼正常毛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
F1自由交配,F2的基因型共有15种
选取F1中有眼果蝇进行随机交配,下一代中出现的表型占比最少的是无眼短毛雌果蝇占比为1/64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62分)
20.(13分)(2024·衢州高一期末)如图表示某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均表示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2分)a过程需要的原料为________,若①中含有碱基数为m个,其中碱基A的数量为n个,则a过程进行4次,共需碱基G的数量为________。
(2)(3分)b过程需要________酶,该酶沿模板链的__________(填“3′→5′”或“5′→3′”)移动,已知该过程非模板链上的部分碱基序列为5′—CTGGCTTCT—3′,则该过程合成的②中对应的碱基序列为________。
(3)(4分)核糖体在②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填“向左”或“向右”),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c过程合成的肽链中的色氨酸(密码子有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有ACU、ACC、ACA、ACG),则该基因的碱基对替换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分)基因表达包括图中的________过程,胰岛B细胞中能发生图中的________过程。
21.(12分)(2024·百校联盟高一联考)如图表示某二倍体雌性生物(2n=4)细胞分裂有关示意图。图甲表示该生物某一分裂时期的细胞;图乙Ⅰ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核DNA的数量变化,Ⅱ曲线表示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变化;图丙表示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的相对值。请回答下列问题:
(1)(3分)图甲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其中含有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对应图丙的________(填字母)。
(2)(3分)图乙中DNA复制发生在________段。EF段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当于图丙中的________。
(3)(1分)若该生物某个四分体中两条性染色体大小不同,则该生物性染色体为________(填“XY型”或“ZW型”)。
(4)(3分)该生物的细胞中可能含有的同源染色体对数为________对;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图乙________段;图丙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
(5)(2分)该生物偶尔会出现基因型为DDd(D、d位于1号染色体上)的个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1号染色体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剩下的一条移向另一极。则基因型为DDd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2分)(2024·衢州高一期末)科学家以果蝇为模式生物,发现了生物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他们认为PER基因表达产生的PER蛋白会通过抑制性反馈回路,阻遏其自身的合成,从而以一种连续、循环的节奏对PER蛋白含量进行调节,进而产生昼夜节律。如图为PER蛋白的产生与调控过程(甲、乙代表生理过程,①②代表分子)。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甲过程为____________,该过程所需的原料为____________。甲过程中产生的①往往需要在______________中加工成熟才能用于乙过程。除图示场所外,在果蝇细胞中的__________中也可发生甲过程。
(2)(4分)乙过程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为________(填“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多个核糖体相继结合在②上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还需要__________来转运氨基酸。
(3)(1分)甲和乙中涉及碱基互补配对的是________。
(4)(1分)TIM蛋白由TIM基因控制合成,若阻止TIM基因表达,则果蝇________(填“能”或“不能”)产生正常的昼夜节律。
(5)(2分)PER基因的启动转录的序列中胞嘧啶被甲基化之后导致其无法顺利表达,从而影响昼夜节律的形成。研究发现子代果蝇有可能通过继承亲代果蝇的这种甲基化基因而同样不能产生昼夜节律,这种遗传现象被称为________。
23.(12分)(2024·A9协作体高一联考)控制某种萝卜叶形、能否抗霜霉病两个性状的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现有4种萝卜:板叶抗病(甲)、板叶抗病(乙)、花叶感病(丙)和花叶感病(丁)。甲和丙杂交,F1表型均与甲相同,F1自交产生的F2中有4种不同表型,且每对相对性状之比均接近3∶1。乙和丁杂交,子代出现个体数相近的4种不同表型。回答下列问题:
(1)(2分)根据甲和丙的杂交结果可知,控制叶形的显性性状是________,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
(2)(2分)根据甲和丙、乙和丁的杂交结果,可以推断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若丙和丁杂交,则子代的表型为________。
(3)(4分)选择某一未知基因型的植株X与乙进行杂交。统计子代个体性状。若发现叶形的分离比为3∶1,能否抗病性状的分离比为1∶1,则植株X的基因型为________,子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
(4)(4分)用遗传图解表示甲与丙杂交获得子一代的过程。
24.(13分)(2024·山水联盟高一联考)某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花色有红花和白花两种,叶形有宽叶和窄叶两种。花色由基因A、a控制,叶形由基因B、b控制。某研究小组利用白花宽叶雌株和白花宽叶雄株进行了杂交实验,子代表型及数目如下表所示。分析回答:
子代 花色叶形
白花宽叶 白花窄叶 红花宽叶 红花窄叶
雌性 726 0 236 0
雄性 371 360 118 132
(注:相关基因均不考虑位于X、Y同源区段。)
(1)(2分)等位基因A与a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控制花色与叶形的这两对基因遵循________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分)该杂交实验中,亲本均为白花,子代出现了白花和红花,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亲本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
(4)(2分)子代白花宽叶雌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
(5)(2分)若已知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请写出亲本白花宽叶雌株与子代的红花窄叶雄株杂交的遗传图解。
模块检测卷(一)
1.A [盘羊的黑毛和白毛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A正确;人的眼睛大和眼角上翘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桃树的红花和绿叶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豌豆的高茎和水稻的矮茎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2.D [“替诺福韦”可与逆转录酶结合并抑制其功能,而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因而“替诺福韦”可直接阻断逆转录过程, 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均不需要逆转录酶,D正确。]
3.A [人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其精原细胞中一定含有X和Y染色体,A正确;人的次级精母细胞是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故次级精母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或Y,故人的次级精母细胞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B错误;鸡和蚕属于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故公鸡的精原细胞和蚕的精细胞中一定没有Y染色体,C、D错误。]
4.D [噬菌体为病毒,不能直接用培养液培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A错误;DNA和蛋白质中均含有H元素,无法区分开两种物质,不可用3H代替32P标记DNA,B错误;步骤②是搅拌器搅拌,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C错误。]
5.A [噬菌体是DNA病毒,无核糖体,B错误;噬菌体是DNA病毒,大肠杆菌是具有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而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C错误;增殖过程中所需模板来自噬菌体,所需的原料、酶和能量由大肠杆菌提供,D错误。]
6.D [雌1、雄1容器中的黑球(可用A表示)、白球(可用a表示),结合后是Aa,可表示F1的基因型,A正确;若在雄1中放入黑球和白球各10个,可表示雄性中有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故也可以模拟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B正确;分别从雄1、雌1中各取出一个球组合在一起,可模拟F1雌雄个体产生配子的受精作用,且可表示该过程是随机的,C正确;人类的性别决定是由精子和卵细胞共同决定的,故若雄1中的黑球代表Y染色体,白球代表X染色体,除了需要从雄1中取出一个小球外,还需要从雌1中选取一个小球,D错误。]
7.C [MmNn与mmnn杂交,F1表型比为1∶1,说明两对基因可能连锁,A错误;mmNn与Mmnn杂交,F1表型比为1∶3,如果连锁,表型比也是1∶3,B错误;MmNn的个体自交,F1的表型比为15∶1,15∶1是9∶3∶3∶1变形,可以说明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MmNn自交产生3∶1的表型比,可能是因为两对基因连锁,产生了MN和mn的雌雄配子,D错误。]
8.D [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A错误;B表示地理隔离,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错误;生殖隔离是指自然状态下、个体不能交配或者交配后产生的后代不育,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错误;生物能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D正确。 ]
9.D [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缺失,无雄性的性别决定基因,可导致性反转,A合理;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突变,改变了雄性的性别决定基因,可导致性反转,B合理;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相关基因用A/a表示,一对夫妇色觉、染色体数目均正常,生出性染色体为XY的色盲女儿,可知“女儿”的基因型为XaY,其中Xa来自母亲,C合理;组蛋白的乙酰化可以遗传,若Y染色体上组蛋白的乙酰化抑制了SRY基因表达,Y染色体来自父亲,则父亲无法正常发育产生后代,与题意矛盾,D不合理。]
10.D [从田间玉米中选择多株黄粒(白粒)植株进行自交,如果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则黄粒(白粒)为显性性状,A、B合理;设相关基因为A、a,由于显性性状的基因型有AA和Aa,而隐性性状的基因型是aa,因此从田间玉米中选择多株黄粒植株与多株白粒植株杂交,子代中占多数的个体性状为显性性状,C合理;选项中没有指出亲代交配的方式,如果是随机交配,则子代的数目取决于显性或隐性的基因频率,D不合理。]
11.C [蜜蜂的性别决定方式与染色体数目有关,其中雄蜂由卵细胞发育而来,雌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A正确;工蜂与蜂王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但由于食物不同导致工蜂没有生殖能力,而蜂王生殖能力正常,故工蜂的出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B正确;雄蜂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来的,体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C错误;若蜂王基因型为Aabb,其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Ab和ab,则该蜂群中新发育成的雄蜂基因型可能有Ab和ab两种,D正确。]
12.B [分析材料二可知,DNA甲基转移酶能使某些基因上游转录调控区及其附近的“CpG岛”甲基化从而影响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据此推测“CpG岛”甲基化后阻止了RNA聚合酶识别与结合,A正确;甲基化修饰并未引起相关基因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故甲基化不会引起其表达的蛋白质结构改变,B错误;甲基化并不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和配对方式,故DNA复制时,5-甲基胞嘧啶仍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C正确;DNA甲基转移酶会影响基因的表达水平,而蜜蜂幼虫持续食用蜂王浆会发育为蜂王,蜂王的基因组甲基化程度低于工蜂,据此推测蜂王浆的作用可能是抑制DNA甲基转移酶发挥作用,D正确。]
13.B [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相关基因为A和a,7号患病男性(XaY),其致病基因应该来自母亲5号,5号正常,其基因型为XAXa,由于1号正常,不含有致病基因,所以5号的致病基因来自2号(XAXa),所以7号的致病基因最终来自2号,B正确。]
14.A [硒代半胱氨酸的分子式为C3H7NO2Se,而氨基酸分子式的结构通式可表示为C2H4NO2R,可见,硒代半胱氨酸的R基团为—CH2SeH(或—CH3Se),但tRNA上不存在密码子,密码子在mRNA上,A错误;在特殊情况下,真核细胞内终止密码子UGA可编码Sec,故在特殊情况下,真核细胞内可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共有62种,有2种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B正确;翻译过程中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移动方向为5′→3′,C正确;mRNA两端存在不翻译的序列,如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且3个相邻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编码一个氨基酸,所以mRNA中碱基数量与其指导合成的肽链中氨基酸数量的比值大于3,D正确。]
15.C [由“其中环境因素主要是香烟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和芳香胺类化学物质”可知,香烟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和芳香胺类化学物质是引起膀胱癌的化学致癌因子,A正确;细胞癌变是基因突变导致的,B正确;临床上治疗癌症常用化学药物抑制癌细胞中DNA的复制,使其停留在分裂间期,C错误;癌症晚期患者难以被治愈的原因是患者体内的癌细胞已经分散和转移,很难去除,D正确。]
16.A [DNA的复制无需RNA聚合酶参与,A错误;DNA复制离不开解旋酶,B正确;从图示质粒DNA的复制过程可以看出,质粒DNA进行双向复制,C正确;DNA为反向平行的结构,因此两条子链DNA都按照其5′→3′的方向进行延伸,D正确。 ]
17.C [由细胞分裂图像分析可知,①为后期Ⅰ,②为末期Ⅱ,③为前期Ⅰ,④为中期Ⅰ,所以减数分裂的排序依次是③→④→①→②,A正确;①为后期Ⅰ,③为前期Ⅰ,④为中期Ⅰ,故图①、③和④的细胞中均含姐妹染色单体,B正确;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导致的基因重组发生在前期Ⅰ,C错误;⑤中“染色体桥”随机断裂会导致姐妹染色单体缺失部分片段,分离不均等出现染色体结构变异,D正确。]
18.B [鲸是哺乳动物,鲨鱼是鱼类,它们的鳍结构不同,二者来自不同的祖先,A错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等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而环境对这些变异进行选择导致了生物进化,B正确;进化发生的标准是适应变化的环境,C错误;基因库是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一个物种可以有多个种群,D错误。]
19.B [一群有眼正常毛雌蝇与一群无眼正常毛雄蝇交配,子一代中有眼和无眼的比例无论雌雄均表现为3∶1,说明A/a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有眼对无眼为显性,说明亲本雌蝇的基因型为AA和Aa; 子一代雌蝇均为正常毛,雄蝇中正常毛和短毛的比例为1∶1,因此可知B/b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雌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Xb,B错误。]
20.(1)脱氧核苷酸 15×(m/2-n)
(2)RNA聚合 3′→5′ 5′—CUGGCUUCU—3′
(3)向右 T—A替换为C—G(或A—T替换为G—C) (4)b、c b、c
解析 (1)a过程表示DNA的复制,所需原料为脱氧核苷酸。若①中含有碱基数为m个,其中碱基A的数量为n个,则其中含有G的数量为m/2-n,a过程进行4次,共需碱基G的数量为(24-1)×(m/2-n)。(2)b过程是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由于mRNA链延伸的方向为5′→3′,故该酶沿模板链移动的方向为3′→5′。合成②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所以当DNA中非模板链上部分碱基序列为5′—CTGGCTTCT—3′时,该过程合成的②中对应的碱基序列为5′—CUGGCUUCU—3′。(3)从tRNA移动的方向可知,核糖体在②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c过程合成的肽链中的色氨酸变成苏氨酸,根据所给密码子判断应是密码子中的U变成了C,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T—A替换为C—G(或A—T替换为G—C)。(4)基因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即图中的b、c过程;胰岛B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故不能进行图中的a过程,但可以进行基因的表达,即进行图中的b、c过程。
21.(1)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4 c (2)BC 着丝粒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c→d (3)ZW型 (4)0或2或4 CD a、b (5)DD∶d∶Dd∶D=1∶1∶2∶2
解析 (1)图甲为某二倍体雌性生物某一分裂时期的细胞,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对应图丙中c阶段。(2)图乙中DNA复制发生在BC段,EF段上升表示着丝粒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相当于图丙细胞变化从c(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到d(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3)该生物为雌性生物,且性染色体大小不同,ZW型性染色体中雌性是异型的。(4)该二倍体雌性生物(2n=4)会进行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可能含有的同源染色体对数为0或2或4对。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可用乙图中CD段(表示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到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表示;图丙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a(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b(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前期、中期)。(5)减数分裂过程中,DDd其中任意两个进入一个配子,另一个进入另一个配子,由于细胞中有2个D基因,均可以与d组合进入同一极,因此DD∶d∶Dd∶D=1∶1∶2∶2。
22.(1)转录 核糖核苷酸 细胞核 线粒体 (2)从右向左 提高翻译(蛋白质/多肽合成)的效率 tRNA(或转运RNA) (3)甲、乙 (4)不能 (5)表观遗传
解析 (1)分析题图可知,甲过程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属于转录过程,该过程所需的原料为核糖核苷酸,转录产生的①(RNA)需要在细胞核中加工成熟才能用于乙(翻译)过程。线粒体上也含有少量DNA,故在果蝇细胞中的线粒体中也可发生甲(转录)过程。(2)根据肽链的长短可知,核糖体移动的方向为从右向左;在细胞质中,翻译是一个快速的过程,通常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相同肽链的合成,其生物学意义是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提高翻译(蛋白质/多肽合成)的效率。翻译过程需要tRNA来转运氨基酸。(3)甲(转录)过程和乙(翻译)过程都涉及碱基互补配对。(4)分析题干信息,PER基因表达产生的PER蛋白会通过抑制性反馈回路,阻遏其自身的合成,从而以一种连续、循环的节奏对PER蛋白含量进行调节,进而产生昼夜节律,故若阻止TIM基因表达,不能产生TIM蛋白,无法形成PIMPER复合物,阻遏PER基因表达受阻,果蝇不能产生正常的昼夜节律。(5)生物的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基因中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的结果。由此可知,子代果蝇有可能通过继承亲代果蝇的这种甲基化基因而同样不能产生昼夜节律,这种遗传现象被称为表观遗传。
23.(1)板叶 自由组合 (2)aabb 花叶感病 (3)Aabb 3/4
(4)
解析 (1)甲(板叶抗病)与丙(花叶感病)杂交,子代表型与甲相同,可知显性性状为板叶、抗病。甲和丙杂交,F1表型均与甲相同,F1自交产生的F2中有4种不同表型,且每对相对性状之比均接近3∶1,说明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已知显性性状为板叶、抗病,板叶抗病(甲)和花叶感病(丙)杂交,表型为板叶抗病,故可知甲为显性纯合子AABB,丙为隐性纯合子aabb;板叶抗病(乙)和花叶感病(丁)杂交,子代出现个体数相近的4种不同表型,可推测两对等位基因应均为测交,故乙的基因型为AaBb,丁的基因型为aabb。若丙(aabb)和丁(aabb)杂交,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知子代基因型和表型为aabb(花叶感病)。(3)已知杂合子自交分离比为3∶1,测交比为1∶1,故X与乙杂交,叶形分离比为3∶1,则为Aa×Aa杂交,能否抗病分离比为1∶1,则为Bb×bb杂交,由于乙的基因型为AaBb,可知X的基因型为Aabb,AaBb与Aabb杂交后代纯合子(AAbb、aabb)占1/4×1/2×2=1/4,则杂合子占1-1/4=3/4。(4)甲(AABB),丙(aabb)杂交获得子一代的过程如下图:
24.(1)碱基序列不同
(2)自由组合 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3)性状分离 AaXBXb AaXBY
(4)5/6
(5)
解析 (1)A与a属于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根本区别在于碱基序列不同。(2)据表分析,子代中雌雄个体均表现为白花∶红花≈3∶1,性状与性别无关,说明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子代雌性都是宽叶,雄性宽叶∶窄叶≈1∶1,性状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故控制花色与叶形的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该杂交实验中,亲本均为白花,子代出现了白花和红花,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结合(2)可知,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白花(白花∶红花≈3∶1)和宽叶(雌性都是宽叶,雄性宽叶∶窄叶≈1∶1)是显性性状,据此推测亲本植株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4)亲本植株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子代白花宽叶雌株基因型是A-XBX-,其中纯合子(AAXBXB)所占比例为1/3×1/2=1/6,则杂合子比例=1-1/6=5/6。(5)若已知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亲本白花宽叶雌株(AaXBXb)与子代的红花窄叶雄株(aaXbY)杂交的遗传图解可表示如下:(共55张PPT)
模块检测卷(一)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A
一、选择题(本题共19小题,每小题2分,共3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不选、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2024·杭州二中高一期中)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盘羊的黑毛和白毛 B.人的眼睛大和眼角上翘
C.桃树的红花和绿叶 D.豌豆的高茎和水稻的矮茎
解析:盘羊的黑毛和白毛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A正确;
人的眼睛大和眼角上翘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桃树的红花和绿叶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豌豆的高茎和水稻的矮茎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2.(2024·湖州高一期末)“替诺福韦”能与艾滋病病毒逆转录酶结合并抑制其功能。下列过程可直接被“替诺福韦”阻断的是(  )
A.复制 B.转录
C.翻译 D.逆转录
解析:“替诺福韦”可与逆转录酶结合并抑制其功能,而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因而“替诺福韦”可直接阻断逆转录过程, 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均不需要逆转录酶,D正确。
D
3.(2024·精诚联盟高一联考)以下细胞中一定有Y染色体的细胞是(  )
A.人的精原细胞 B.人的次级精母细胞
C.公鸡的精原细胞 D.蚕的精细胞
解析:人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其精原细胞中一定含有X和Y染色体,A正确;
人的次级精母细胞是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故次级精母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或Y,故人的次级精母细胞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B错误;
鸡和蚕属于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故公鸡的精原细胞和蚕的精细胞中一定没有Y染色体,C、D错误。
A
(2024·A9协作体高一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第4~5小题。
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化学组成中60%是蛋白质,40%是DNA。下图表示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
D
4.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要获得32P标记的噬菌体可用含32P的培养液直接培养
B.可用3H代替32P标记DNA
C.步骤②的目的是使噬菌体与细菌充分混合
D.为达到预期实验效果,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的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
解析:噬菌体为病毒,不能直接用培养液培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A错误;
DNA和蛋白质中均含有H元素,无法区分开两种物质,不可用3H代替32P标记DNA,B错误;
步骤②是搅拌器搅拌,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C错误。
5.下列对噬菌体、大肠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的组成成分中都有DNA和蛋白质
B.两者都有核糖体
C.两者都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
D.噬菌体增殖由大肠杆菌提供模板DNA、脱氧核苷酸和能量
解析:噬菌体是DNA病毒,无核糖体,B错误;
噬菌体是DNA病毒,大肠杆菌是具有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而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C错误;
增殖过程中所需模板来自噬菌体,所需的原料、酶和能量由大肠杆菌提供,D错误。
A
6.如图为某学校学生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材料用具,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D
A.雌1、雄1容器中的黑球和白球可表示F1的基因型
B.若在雄1中放入黑球和白球各10个,也可以模拟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C.分别从雄1、雌1中各取出一个球组合在一起,可模拟F1雌雄个体产生配子的受精作用
D.若雄1中的黑球代表Y染色体,白球代表X染色体,每次从雄1中取出一个小球,可以模拟人类的性别决定过程
A.雌1、雄1容器中的黑球和白球可表示F1的基因型
B.若在雄1中放入黑球和白球各10个,也可以模拟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C.分别从雄1、雌1中各取出一个球组合在一起,可模拟F1雌雄个体产生配子的受精作用
D.若雄1中的黑球代表Y染色体,白球代表X染色体,每次从雄1中取出一个小球,可以模拟人类的性别决定过程
解析:雌1、雄1容器中的黑球(可用A表示)、白球(可用a表示),结合后是Aa,可表示F1的基因型,A正确;
若在雄1中放入黑球和白球各10个,可表示雄性中有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故也可以模拟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B正确;
分别从雄1、雌1中各取出一个球组合在一起,可模拟F1雌雄个体产生配子的受精作用,且可表示该过程是随机的,C正确;
人类的性别决定是由精子和卵细胞共同决定的,故若雄1中的黑球代表Y染色体,白球代表X染色体,除了需要从雄1中取出一个小球外,还需要从雌1中选取一个小球,D错误。
7.某单子叶植物的花色由M/m和N/n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存在显性基因时表现为黄花,否则为白花。下列方案及结果能证明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
A.MmNn与mmnn杂交,F1表型比为1∶1
B.mmNn与Mmnn杂交,F1表型比为1∶3
C.MmNn个体自交,F1表型比为15∶1
D.MmNn个体自交,F1表型比为1∶3
C
解析:MmNn与mmnn杂交,F1表型比为1∶1,说明两对基因可能连锁,A错误;
mmNn与Mmnn杂交,F1表型比为1∶3,如果连锁,表型比也是1∶3,B错误;
MmNn的个体自交,F1的表型比为15∶1,15∶1是9∶3∶3∶1变形,可以说明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
MmNn自交产生3∶1的表型比,可能是因为两对基因连锁,产生了MN和mn的雌雄配子,D错误。
8.(2024·A9协作体高一联考)右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D
A.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繁殖的单位是个体
B.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D.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将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不断进化
A.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繁殖的单位是个体
B.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D.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将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不断进化
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A错误;
B表示地理隔离,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错误;
生殖隔离是指自然状态下、个体不能交配或者交配后产生的后代不育,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错误;
生物能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D正确。
9.性反转综合征是由性腺分化异常导致的一类疾病,表现为性染色体与性腺不符、生殖器官发育异常。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是人类雄性的性别决定基因。一对夫妇色觉、染色体数目均正常,生了一个性染色体是XY且色盲的女儿。下列对病因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缺失
B.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突变
C.X染色体上的色盲基因来自她的母亲
D.Y染色体上组蛋白的乙酰化抑制了SRY基因表达
D
解析: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缺失,无雄性的性别决定基因,可导致性反转,A合理;
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突变,改变了雄性的性别决定基因,可导致性反转,B合理;
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相关基因用A/a表示,一对夫妇色觉、染色体数目均正常,生出性染色体为XY的色盲女儿,可知“女儿”的基因型为XaY,其中Xa来自母亲,C合理;
组蛋白的乙酰化可以遗传,若Y染色体上组蛋白的乙酰化抑制了SRY基因表达,Y染色体来自父亲,则父亲无法正常发育产生后代,与题意矛盾,D不合理。
10.玉米是雌雄异花同株植物,其雄花生于茎顶,雌花生于叶腋。花粉成熟后飘落到雌蕊柱头完成授粉。已知玉米的黄粒和白粒是一对相对性状,田间玉米的黄粒和白粒普遍存在。为了确定黄粒和白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
A.从田间玉米中选择多株黄粒植株自交,统计子代的性状及其比例
B.从田间玉米中选择多株白粒植株自交,统计子代的性状及其比例
C.从田间玉米中选择多株黄粒植株与多株白粒植株杂交,子代中占多数的类型为显性性状
D.在田间玉米中抽样统计黄粒和白粒的比例,占多数的类型为显性性状
D
解析:从田间玉米中选择多株黄粒(白粒)植株进行自交,如果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则黄粒(白粒)为显性性状,A、B合理;设相关基因为A、a,由于显性性状的基因型有AA和Aa,而隐性性状的基因型是aa,因此从田间玉米中选择多株黄粒植株与多株白粒植株杂交,子代中占多数的个体性状为显性性状,C合理;选项中没有指出亲代交配的方式,如果是随机交配,则子代的数目取决于显性或隐性的基因频率,D不合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第11~12小题:
材料一 蜜蜂受精卵(2n=32)发育成的幼虫若持续食用蜂王浆则发育为蜂王,否则发育为工蜂,工蜂都是丧失繁殖能力的雌蜂。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雄蜂。
材料二 蜜蜂体内DNMT3基因表达DNA甲基转移酶,该酶能使某些基因上游转录调控区及其附近的“CpG岛”甲基化从而影响基因表达。但胞嘧啶甲基化不影响DNA的复制过程。研究发现,蜂王的基因组甲基化程度低于工蜂。
11.下列关于蜂群中蜂王、工蜂和雄蜂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蜜蜂的性别由染色体数目决定
B.工蜂的出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C.雄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
D.若蜂王基因型为Aabb,则该蜂群中新发育成的雄蜂基因型可能有Ab和ab两种
C
解析:蜜蜂的性别决定方式与染色体数目有关,其中雄蜂由卵细胞发育而来,雌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A正确;
工蜂与蜂王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但由于食物不同导致工蜂没有生殖能力,而蜂王生殖能力正常,故工蜂的出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B正确;
雄蜂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来的,体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C错误;
若蜂王基因型为Aabb,其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Ab和ab,则该蜂群中新发育成的雄蜂基因型可能有Ab和ab两种,D正确。
12.据材料可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pG岛”甲基化后阻止了RNA聚合酶的识别与结合
B.DNA的甲基化修饰将导致表达的蛋白质结构改变
C.DNA复制时,5-甲基胞嘧啶仍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D.推测蜂王浆的作用可能是抑制DNA甲基转移酶发挥作用
B
解析:分析材料二可知,DNA甲基转移酶能使某些基因上游转录调控区及其附近的“CpG岛”甲基化从而影响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据此推测“CpG岛”甲基化后阻止了RNA聚合酶识别与结合,A正确;
甲基化修饰并未引起相关基因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故甲基化不会引起其表达的蛋白质结构改变,B错误;
甲基化并不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和配对方式,故DNA复制时,5-甲基胞嘧啶仍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C正确;
DNA甲基转移酶会影响基因的表达水平,而蜜蜂幼虫持续食用蜂王浆会发育为蜂王,蜂王的基因组甲基化程度低于工蜂,据此推测蜂王浆的作用可能是抑制DNA甲基转移酶发挥作用,D正确。
13.(2024·绍兴高一期末)右图为患血友病的某家族系谱图,已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  )
B
A.1号 B.2号 C.3号 D.4号
解析: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相关基因为A和a,7号患病男性(XaY),其致病基因应该来自母亲5号,5号正常,其基因型为XAXa,由于1号正常,不含有致病基因,所以5号的致病基因来自2号(XAXa),所以7号的致病基因最终来自2号,B正确。
A
14.(2024·精诚联盟高一联考)硒代半胱氨酸(Sec)的分子式为C3H7NO2Se,参与硒蛋白合成。控制硒蛋白合成的mRNA中存在一个呈折叠环状的硒代半胱氨酸引导插入序列(S序列),该序列对Sec参与多肽链的合成至关重要。下图表示真核细胞硒蛋白的翻译机制,已知AUG(起始密码子)—甲硫氨酸,UAA、UAG—终止密码子,UGA在正常情况下是终止密码子,在特殊情况下可编码Sec。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Sec的R基团为—CH2SeH,携带Sec的tRNA上含
有密码子
B.在特殊情况下,真核细胞可编码氨基酸的密码
子为62种
C.核糖体在硒蛋白mRNA上的移动方向为5′→3′
D.该mRNA中碱基数量与其指导合成的肽链中氨基酸数量的比值大于3
A.Sec的R基团为—CH2SeH,携带Sec的tRNA上含有密码子
B.在特殊情况下,真核细胞可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为62种
C.核糖体在硒蛋白mRNA上的移动方向为5′→3′
D.该mRNA中碱基数量与其指导合成的肽链中氨基酸数量的比值大于3
解析:硒代半胱氨酸的分子式为C3H7NO2Se,而氨基酸分子式的结构通式可表示为C2H4NO2R,可见,硒代半胱氨酸的R基团为—CH2SeH(或—CH3Se),但tRNA上不存在密码子,密码子在mRNA上,A错误;
在特殊情况下,真核细胞内终止密码子UGA可编码Sec,故在特殊情况下,真核细胞内可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共有62种,有2种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B正确;
翻译过程中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移动方向为5′→3′,C正确;
mRNA两端存在不翻译的序列,如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且3个相邻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编码一个氨基酸,所以mRNA中碱基数量与其指导合成的肽链中氨基酸数量的比值大于3,D正确。
15.(2024·嘉兴高一期末)膀胱癌发病率居我国泌尿生殖系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位,研究数据显示,男性膀胱癌发病率为女性的3~4倍。目前较为明确的两大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环境因素主要是香烟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和芳香胺类化学物质,30%~50%的膀胱癌由吸烟引起。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香烟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和芳香胺类化学物质是引起膀胱癌的化学致癌因子
B.吸烟引起细胞癌变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C.临床上治疗癌症常用化学药物抑制癌细胞中DNA的复制,使其停留在分裂期
D.癌症晚期患者难以被治愈的原因是患者体内的癌细胞已经分散和转移
C
解析:由“其中环境因素主要是香烟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和芳香胺类化学物质”可知,香烟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和芳香胺类化学物质是引起膀胱癌的化学致癌因子,A正确;
细胞癌变是基因突变导致的,B正确;
临床上治疗癌症常用化学药物抑制癌细胞中DNA的复制,使其停留在分裂间期,C错误;
癌症晚期患者难以被治愈的原因是患者体内的癌细胞已经分散和转移,很难去除,D正确。
16.(2024·金华十校高一联考)如图表示大肠杆菌的质粒DNA复制过程,其中复制叉是DNA复制时在DNA链上形成的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复制时,RNA聚合酶对模板具有依赖性
B.大肠杆菌质粒中复制叉的形成需要解旋酶的参与
C.大肠杆菌质粒DNA的复制具有双向复制的特点
D.两条子链DNA都按照其5′→3′的方向进行延伸
A.复制时,RNA聚合酶对模板具有依赖性
B.大肠杆菌质粒中复制叉的形成需要解旋酶的参与
C.大肠杆菌质粒DNA的复制具有双向复制的特点
D.两条子链DNA都按照其5′→3′的方向进行延伸
解析:DNA的复制无需RNA聚合酶参与,A错误;
DNA复制离不开解旋酶,B正确;
从图示质粒DNA的复制过程可以看出,质粒DNA进行双向复制,C正确;
DNA为反向平行的结构,因此两条子链DNA都按照其5′→3′的方向进行延伸,D正确。
17.(2024·精诚联盟高一联考)右图是厚轴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显微照片。其中①~④为正常分裂图像,⑤中姐妹染色单体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染色体桥”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C
A.细胞减数分裂的排序是③→④→①→②
B.图①、③和④的细胞中均含姐妹染色单体
C.图④细胞通过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发生基因重组
D.图⑤中“染色体桥”随机断裂将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解析:由细胞分裂图像分析可知,①为后期Ⅰ,②为末期Ⅱ,③为前期Ⅰ,④为中期Ⅰ,所以减数分裂的排序依次是③→④→①→②,A正确;
①为后期Ⅰ,③为前期Ⅰ,④为中期Ⅰ,故图①、③和④的细胞中均含姐妹染色单体,B正确;
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导致的基因重组发生在前期Ⅰ,C错误;
⑤中“染色体桥”随机断裂会导致姐妹染色单体缺失部分片段,分离不均等出现染色体结构变异,D正确。
A.细胞减数分裂的排序是③→④→①→②
B.图①、③和④的细胞中均含姐妹染色单体
C.图④细胞通过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发生基因重组
D.图⑤中“染色体桥”随机断裂将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18.(2024·湖州高一期末)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系统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后来的科学家在此基础上概括并提出了更完整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理论的阐述合理的是(  )
A.鲸和鲨鱼的鳍是它们有共同祖先的比较解剖学证据
B.可遗传的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导致生物发生进化
C.进化一旦发生,生物越来越高等,越来越复杂
D.发生进化时,物种的基因库将发生定向变化
B
解析:鲸是哺乳动物,鲨鱼是鱼类,它们的鳍结构不同,二者来自不同的祖先,A错误;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等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而环境对这些变异进行选择导致了生物进化,B正确;
进化发生的标准是适应变化的环境,C错误;
基因库是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一个物种可以有多个种群,D错误。
19.果蝇的有眼与无眼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正常毛与短毛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一群有眼正常毛雌蝇与一群无眼正常毛雄蝇交配,F1的表型及比例如下表。不考虑突变、交叉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B
项目 有眼正常毛 有眼短毛 无眼正常毛 无眼短毛
F1雄蝇 3 3 1 1
F1雌蝇 6 0 2 0
A.果蝇的有眼与无眼、正常毛与短毛的遗传分别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B.亲代有眼正常毛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
C.F1自由交配,F2的基因型共有15种
D.选取F1中有眼果蝇进行随机交配,下一代中出现的表型占比最少的是无眼短毛雌果蝇占比为1/64
解析:一群有眼正常毛雌蝇与一群无眼正常毛雄蝇交配,子一代中有眼和无眼的比例无论雌雄均表现为3∶1,说明A/a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有眼对无眼为显性,说明亲本雌蝇的基因型为AA和Aa; 子一代雌蝇均为正常毛,雄蝇中正常毛和短毛的比例为1∶1,因此可知B/b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雌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Xb,B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62分)
20.(13分)(2024·衢州高一期末)如图表示某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均表示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a过程需要的原料为__________,若①中含有碱基数为m个,其中碱基A的数量为n个,则a过程进行4次,共需碱基G的数量为____________。
脱氧核苷酸
15×(m/2-n)
(2)b过程需要__________酶,该酶沿模板链的________(填“3′→5′”或“5′→3′”)移动,已知该过程非模板链上的部分碱基序列为5′—CTGGCTTCT—3′,则该过程合成的②中对应的碱基序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RNA聚合
(3)核糖体在②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填“向左”或“向右”),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c过程合成的肽链中的色氨酸(密码子有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有ACU、ACC、ACA、ACG),则该基因的碱基对替换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基因表达包括图中的________过程,胰岛B细胞中能发生图中的________过程。
3′→5′
5′—CUGGCUUCU—3′
向右
T—A替换为C—G(或A—T替换为G—C)
b、c
b、c
解析:(1)a过程表示DNA的复制,所需原料为脱氧核苷酸。若①中含有碱基数为m个,其中碱基A的数量为n个,则其中含有G的数量为m/2-n,a过程进行4次,共需碱基G的数量为(24-1)×(m/2-n)。(2)b过程是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由于mRNA链延伸的方向为5′→3′,故该酶沿模板链移动的方向为3′→5′。合成②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所以当DNA中非模板链上部分碱基序列为5′—CTGGCTTCT—3′时,该过程合成的②中对应的碱基序列为5′—CUGGCUUCU—3′。(3)从tRNA移动的方向可知,核糖体在②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c过程合成的肽链中的色氨酸变成苏氨酸,根据所给密码子判断应是密码子中的U变成了C,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T—A替换为C—G(或A—T替换为G—C)。(4)基因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即图中的b、c过程;胰岛B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故不能进行图中的a过程,但可以进行基因的表达,即进行图中的b、c过程。
21.(12分)(2024·百校联盟高一联考)如图表示某二倍体雌性生物(2n=4)细胞分裂有关示意图。图甲表示该生物某一分裂时期的细胞;图乙Ⅰ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核DNA的数量变化,Ⅱ曲线表示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变化;图丙表示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的相对值。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含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对应图丙的________(填字母)。
(2)图乙中DNA复制发生在________段。EF段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相当于图丙中的________。
(3)若该生物某个四分体中两条性染色体大小不同,则该生物性染色体为________(填“XY型”或“ZW型”)。
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4
c
BC
着丝粒一分为
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c→d
ZW型
(4)该生物的细胞中可能含有的同源染色体对数为________对;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图乙________段;图丙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
(5)该生物偶尔会出现基因型为DDd(D、d位于1号染色体上)的个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1号染色体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剩下的一条移向另一极。则基因型为DDd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或2或4
CD
a、b
DD∶d∶Dd∶D=1∶1∶2∶2
解析:(1)图甲为某二倍体雌性生物某一分裂时期的细胞,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对应图丙中c阶段。(2)图乙中DNA复制发生在BC段,EF段上升表示着丝粒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相当于图丙细胞变化从c(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到d(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3)该生物为雌性生物,且性染色体大小不同,ZW型性染色体中雌性是异型的。(4)该二倍体雌性生物(2n=4)会进行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可能含有的同源染色体对数为0或2或4对。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可用乙图中CD段(表示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到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表示;图丙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a(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b(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前期、中期)。(5)减数分裂过程中,DDd其中任意两个进入一个配子,另一个进入另一个配子,由于细胞中有2个D基因,均可以与d组合进入同一极,因此DD∶d∶Dd∶D=1∶1∶2∶2。
22.(12分)(2024·衢州高一期末)科学家以果蝇为模式生物,发现了生物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他们认为PER基因表达产生的PER蛋白会通过抑制性反馈回路,阻遏其自身的合成,从而以一种连续、循环的节奏对PER蛋白含量进行调节,进而产生昼夜节律。如图为PER蛋白的产生与调控过程(甲、乙代表生理过程,①②代表分子)。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过程为______,该过程所需的原料为______
_____。甲过程中产生的①往往需要在____________中加工成熟才能用于乙过程。除图示场所外,在果蝇细胞中的__________中也可发生甲过程。
转录
核糖核
苷酸
细胞核
线粒体
(2)乙过程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为_________ (填“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多个核糖体相继结合在②上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该过程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来转运氨基酸。
(3)甲和乙中涉及碱基互补配对的是________。
(4)TIM蛋白由TIM基因控制合成,若阻止TIM基因表达,则果蝇________(填“能”或“不能”)产生正常的昼夜节律。
(5)PER基因的启动转录的序列中胞嘧啶被甲基化之后导致其无法顺利表达,从而影响昼夜节律的形成。研究发现子代果蝇有可能通过继承亲代果蝇的这种甲基化基因而同样不能产生昼夜节律,这种遗传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
从右向左
提高翻译(蛋白质/多肽合成)
的效率
tRNA(或转运RNA)
甲、乙
不能
表观遗传
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甲过程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属于转录过程,该过程所需的原料为核糖核苷酸,转录产生的①(RNA)需要在细胞核中加工成熟才能用于乙(翻译)过程。线粒体上也含有少量DNA,故在果蝇细胞中的线粒体中也可发生甲(转录)过程。(2)根据肽链的长短可知,核糖体移动的方向为从右向左;在细胞质中,翻译是一个快速的过程,通常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相同肽链的合成,其生物学意义是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提高翻译(蛋白质/多肽合成)的效率。翻译过程需要tRNA来转运氨基酸。(3)甲(转录)过程和乙(翻译)过程都涉及碱基互补配对。
(4)分析题干信息,PER基因表达产生的PER蛋白会通过抑制性反馈回路,阻遏其自身的合成,从而以一种连续、循环的节奏对PER蛋白含量进行调节,进而产生昼夜节律,故若阻止TIM基因表达,不能产生TIM蛋白,无法形成PIM PER复合物,阻遏PER基因表达受阻,果蝇不能产生正常的昼夜节律。(5)生物的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基因中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的结果。由此可知,子代果蝇有可能通过继承亲代果蝇的这种甲基化基因而同样不能产生昼夜节律,这种遗传现象被称为表观遗传。
23.(12分)(2024·A9协作体高一联考)控制某种萝卜叶形、能否抗霜霉病两个性状的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现有4种萝卜:板叶抗病(甲)、板叶抗病(乙)、花叶感病(丙)和花叶感病(丁)。甲和丙杂交,F1表型均与甲相同,F1自交产生的F2中有4种不同表型,且每对相对性状之比均接近3∶1。乙和丁杂交,子代出现个体数相近的4种不同表型。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甲和丙的杂交结果可知,控制叶形的显性性状是________,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定律。
(2)根据甲和丙、乙和丁的杂交结果,可以推断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若丙和丁杂交,则子代的表型为__________。
板叶
自由组合
aabb
花叶感病
(3)选择某一未知基因型的植株X与乙进行杂交。统计子代个体性状。若发现叶形的分离比为3∶1,能否抗病性状的分离比为1∶1,则植株X的基因型为________,子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
(4)用遗传图解表示甲与丙杂交获得子一代的过程。
Aabb
3/4
答案 
解析:(1)甲(板叶抗病)与丙(花叶感病)杂交,子代表型与甲相同,可知显性性状为板叶、抗病。甲和丙杂交,F1表型均与甲相同,F1自交产生的F2中有4种不同表型,且每对相对性状之比均接近3∶1,说明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已知显性性状为板叶、抗病,板叶抗病(甲)和花叶感病(丙)杂交,表型为板叶抗病,故可知甲为显性纯合子AABB,丙为隐性纯合子aabb;板叶抗病(乙)和花叶感病(丁)杂交,子代出现个体数相近的4种不同表型,可推测两对等位基因应均为测交,故乙的基因型为AaBb,丁的基因型为aabb。若丙(aabb)和丁(aabb)杂交,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知子代基因型和表型为aabb(花叶感病)。
(3)已知杂合子自交分离比为3∶1,测交比为1∶1,故X与乙杂交,叶形分离比为3∶1,则为Aa×Aa杂交,能否抗病分离比为1∶1,则为Bb×bb杂交,由于乙的基因型为AaBb,可知X的基因型为Aabb,AaBb与Aabb杂交后代纯合子(AAbb、aabb)占1/4×1/2×2=1/4,则杂合子占1-1/4=3/4。(4)甲(AABB),丙(aabb)杂交获得子一代的过程如下图:
24.(13分)(2024·山水联盟高一联考)某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花色有红花和白花两种,叶形有宽叶和窄叶两种。花色由基因A、a控制,叶形由基因B、b控制。某研究小组利用白花宽叶雌株和白花宽叶雄株进行了杂交实验,子代表型及数目如下表所示。分析回答:
子代 花色叶形 白花宽叶 白花窄叶 红花宽叶 红花窄叶
雌性 726 0 236 0
雄性 371 360 118 132
(注:相关基因均不考虑位于X、Y同源区段。)
(1)等位基因A与a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控制花色与叶形的这两对基因遵循__________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杂交实验中,亲本均为白花,子代出现了白花和红花,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亲本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
(4)子代白花宽叶雌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
碱基序列不同
自由组合
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性状分离
AaXBXb
AaXBY
5/6
答案 
(5)若已知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请写出亲本白花宽叶雌株与子代的红花窄叶雄株杂交的遗传图解。
解析:(1)A与a属于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根本区别在于碱基序列不同。(2)据表分析,子代中雌雄个体均表现为白花∶红花≈3∶1,性状与性别无关,说明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子代雌性都是宽叶,雄性宽叶∶窄叶≈1∶1,性状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故控制花色与叶形的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该杂交实验中,亲本均为白花,子代出现了白花和红花,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结合(2)可知,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白花(白花∶红花≈3∶1)和宽叶(雌性都是宽叶,雄性宽叶∶窄叶≈1∶1)是显性性状,据此推测亲本植株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
(4)亲本植株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子代白花宽叶雌株基因型是A-XBX-,其中纯合子(AAXBXB)所占比例为1/3×1/2=1/6,则杂合子比例=1-1/6=5/6。(5)若已知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亲本白花宽叶雌株(AaXBXb)与子代的红花窄叶雄株(aaXbY)杂交的遗传图解可表示如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